【导语】“黑色星期五”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信息融合技术在组合导航系统中的应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信息融合技术在组合导航系统中的应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 目录
篇1:信息融合技术在组合导航系统中的应用
信息融合技术在组合导航系统中的应用
提出了无线电近程导航系统(RSRNS)与INS/GPS的综合过程,探讨了RSRNS和INS/GPS综合应用过程中的`信息融合技术问题.采用GPS伪距、伪距率以及无线电近程导航定位与INS组合,建立了卡尔曼滤波方程,设计了飞行轨迹,对相关的信息融合技术进行了初步讨论,并给出了惯性元件精度较低时组合系统的仿真输出.这种组合导航方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导航传感器的信息,有效提高导航系统的精度.
作 者:李正强 王宏力 杨益强 刘春卓 陈琪 LI Zheng-qiang WANG Hong-li YANG Yi-qiang LIU Chun-zhuo CHEN Qi 作者单位:李正强,王宏力,刘春卓,LI Zheng-qiang,WANG Hong-li,LIU Chun-zhuo(第二炮兵工程学院,制导室,陕西,西安,710025)杨益强,YANG Yi-qiang(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湖南,长沙,410073)
陈琪,CHEN Qi(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情报档案中心,陕西,西安,710089)
刊 名:飞行力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FLIGHT DYNAMICS 年,卷(期):2006 24(1) 分类号:V249.32 关键词:信息融合 联邦卡尔曼滤波 组合导航篇2:信息融合技术在INS/GPS/DVS组合导航系统中的应用
信息融合技术在INS/GPS/DVS组合导航系统中的应用
本文探讨了INS/GPS/DVS组合导航系统中的信息融合技术问题,介绍了联邦滤波算法的基本思想,根据INS、GPS、DVS的导航特点建立了较完整的状态方程,并以INS/GPS及INS/DVS组合分别构成组合导航系统的子滤波器,建立了相应的'量测方程;阐述了主滤波器的最优估计融合算法,并给出了该算法与集中滤波算法等效的条件;最后采用无反馈的模式对组合导航系统中的联邦滤波算法进行了计算机仿真与分析.结果表明,联邦滤波算法可以充分利用各导航传感器的信息,并在减少计算量的前提下有效地提高导航系统的精度,具有较大的工程应用价值.
作 者:屈志宏 李宁 李祥彬 孙勇 Qu Zhihong Li Ning Li Xiangbin Sun Yong 作者单位:空军工程大学工程学院,西安,710038 刊 名:电子测量技术 ISTIC英文刊名:ELECTRONIC MEASUREMENT TECHNOLOGY 年,卷(期):2007 30(9) 分类号:V249.32 关键词:信息融合 联邦滤波器 组合导航 仿真篇3:ANFIS在车辆导航系统信息融合中应用的仿真研究
ANFIS在车辆导航系统信息融合中应用的仿真研究
采用了一种分层级联的信息融合结构,对车辆导航系统中应用不同导航定位技术得到的定位信息进行融合.决策级融合采用基于零阶Sugeno模糊模型的ANFIS(adaptive-network-based fuzzy interference system),根据性能指标调节最终的位置估计值中不同位置信息的权重.仿真研究的'结果表明将ANFIS应用于车辆导航系统信息融合能充分利用导航信息,提高定位精度,说明文中采用的方法是可行的有效的.
作 者:蒋浩宇 富立 范耀祖 JIANG Hao-yu FU Li FAN Yao-zu 作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北京,100083 刊 名:系统仿真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SYSTEM SIMULATION 年,卷(期):2006 18(4) 分类号:V249.3 TP183 关键词:ANFIS 导航系统 车辆定位 信息融合篇4:光总线在组合导航系统中的应用分析
光总线在组合导航系统中的应用分析
航空电子系统和光通信发展到一定阶段,光总线将广泛应用于航空领域.在组合导航系统中,利用光总线进行通信可以极大地提高系统整体性能.本文介绍了光总线技术的发展及研究现状,重点分析了1394总线,提出了基于1394光总线的'综合导航系统的网络结构及关键技术.
作 者:史洁琴 SHI Jie-qin 作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光电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83 刊 名:电光与控制 ISTIC PKU英文刊名:ELECTRONICS OPTICS & CONTROL 年,卷(期):2006 13(1) 分类号:V243.1 关键词:光纤技术 总线 组合导航篇5:FPGA在组合导航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FPGA在组合导航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提出了一种基于可编程片上系统(SOPC)技术的组合导航系统硬件解决方案.整个导航系统的核心是单片FPGA芯片,处理单元采用了高性能32位嵌入式NiosII处理器来处理数据.利用VHDL硬件描述语言在FPGA芯片内部编写了包括姿态预处理、逻辑控制系统等设备.
作 者:LONG Da-feng 沈小林 LONG Da-feng SHEN Xiao-lin 作者单位:中北大学,山西,太原,030051 刊 名: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英文刊名:MECHANICAL ENGINEERING & AUTOMATION 年,卷(期):2008 “”(4) 分类号:V249.32+8 关键词:FPGA 可编程片上系统 组合导航系统篇6:遗传优化模糊神经网络在组合导航系统中的应用
遗传优化模糊神经网络在组合导航系统中的应用
组合导航系统中,传统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算法存在着非线性、计算误差、维数灾难和模型误差等问题.遗传优化模糊神经网络不仅具有模糊神经网络的'表达近似与定性知识,较强的学习和非线性表达等能力,而且具有遗传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是一种有效的数据融合算法.本文将之应用于组合导航系统中,仿真结果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作 者:刘建娟 徐晓苏 LIU Jian-juan XU Xiao-su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系,南京,210096 刊 名:传感技术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SENSORS AND ACTUATORS 年,卷(期):2006 19(6) 分类号:V2 关键词:组合导航 遗传算法 模糊神经网络篇7:信息融合技术在煤矿安全监控的应用论文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我国传统煤矿开采技术较为落后,导致煤矿企业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加大,这不仅阻碍了国家煤矿企业的进步和发展,同时也对我国整体经济形势造成了不利影响。基于此,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安全监控显得尤为重要,将信息融合技术应用于煤矿安全监控工作中成为现阶段煤矿安全防护中的新趋势。
1煤矿安全监管信息化管理的现状分析
作为煤矿开采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煤矿安全监控是通过提前针对井下灾害发生的机理进行建模预测,进而保证做好灾害预警和灾害发生前防护工作。近些年我国煤矿开采的安全监管工作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是就长远发展的目标来看,其中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下面将对此进行详细分析。
1.1煤矿安全预测技术基础较为薄弱
就我国目前煤矿开采中的安全监管现状而言,普遍存在煤矿安全预测技术基础薄弱这一问题,并且这一问题在资金投入、技术支持和人才储备方面都有体现,这也充分体现了安全预测技术的重要性。另外,由于煤矿企业的安全监管部门在进行安全预测时缺少坚实的理论基础的支持,这就导致煤矿企业在进行煤矿瓦斯突出处理、火灾的提前发现和预防工作中极容易出现问题,或者对于这些工作中发生的事故不能进行及时的处理,导致高危事故发生的频率加大。总的来讲,煤矿企业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如果缺少了准确、有效的'预警防护工作,将会加重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最终给煤矿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风险和损失。
1.2煤矿监控系统设备陈旧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煤矿企业在开采技术这一方面普遍存在较为落后的状况,这也是导致煤矿开采过程中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深究煤矿开采技术落后的原因,可以发现,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层面:第一,我国地域宽阔但是煤矿资源的分布十分不均匀,加之当前工业发展对于煤矿资源的需求量较大,很多人借机将开采煤矿作为发家致富的新思路,这就导致我国各个地域范围内存在众多小型煤矿开采点,这些煤矿开采点的分布过于分散,导致国家无法指定专门部门进行监督管理,其自身在进行煤矿开采时也会忽视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性;第二,大部分小型煤矿开采点缺乏系统的运行和管理机制,其在进行煤矿开采的日常作业时通常采用十分传统的作业方法,这些方法本身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另外,很多小型煤矿开采点为了追求经济利益,通常不会雇佣专业的工作人员,通常是雇佣当地的农民或者社会务工人员进行作业,这些人员一方面缺乏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另一方面缺乏安全意识,这就导致事故发生的隐患加大;第三,大部分小型煤矿的监控系统设备陈旧且落后,不能满足现阶段煤矿安全预警的要求,进而加大了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3自动化水平和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现阶段很多煤矿企业在煤矿安全监控中引入了信息融合技术,这种高科技的引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煤矿安全监控结果的准确性,进而减少煤矿开采过程中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这对于煤矿企业的发展而言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对于大部分煤矿企业而言,将信息融合技术应用到煤矿安全监管中去并不是容易的事,需要工作人员在建立信息融合系统时提前掌握相关方面的学科知识和技术运用,做好万全详细的准备工作。值得注意的是,就现阶段我国煤矿企业生产和管理的自动化和信息化而言,其程度水平普遍较低,难以达到建立煤矿安全生产检测系统的行业标准,这也直接阻碍了在煤矿安全监管工作中对于信息融合技术的引入。另外,针对不同情况的煤矿企业,其生产检测系统的标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导致整个煤矿企业生产检测系统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进而导致各个系统之间难以兼容,最终加大了信息融合技术引入煤矿安全监管中的困难性。
2信息融合技术简介
信息融合技术是一种通过对数据进行感知和综合的过程,类似于人类通过感官对事物进行感知、综合分析和判断的过程。具体而言,信息融合技术首先需要借助信息化手段对获得的若干传感器数据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信息提取和综合分析,再通过最后的分析结果进行相关决策和判断。通过上述定义可以发现,信息融合技术需要将若干传感器作为基础,并按照工作中的目标任务对传感器信息进行协调管理,通过构建一定条件下的传感器模型进行传感器数据的状态统一、选择剔除、分类综合工作,最终达到对数据对象进行判断决策的目的。就信息融合的方法而言,主要包括加权法、参数法、识别法和人工智能法等,这些方法具有自身的优劣势和使用情境,因此相关企业在进行应用时也需要按照特定环境和领域进行个别选择或者多个组合,以满足实际的应用需求。根据数据的抽象程度,信息融合技术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即数据级融合、特征级融合、决策级融合。煤矿企业在煤矿安全监管中应用信息融合技术时,也要关注到这三个层次,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信息融合技术在组合导航系统中的应用(共7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