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 教学案例(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

时间:2022-12-17 03:40:56 作者:霞花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霞花”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6篇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 教学案例(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 教学案例(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希望大家喜欢阅读!

篇1: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 教学案例(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

练 习 三

教学目标:

1. 巩固掌握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 初步学会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在生活中联系数学,运用数学知识。

课时安排:2-3课时

课前准备:小黑板、图片、计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说说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二、新课练习

1. 第2题出示

学生独立完成,板演,评析。

2. 第1题出示

你能直接写出得数吗?

3. 第3题出示

学生独立审题,解答题目,校对。

4. 第4题出示

先报出得数,再帮小熊投篮。

5. 第5题出示

看清题意,独立完成。

6. 第6题出示

读懂题意,独立完成,校对评析。

迁移训练,换一个得数试试看。

7. 第7题出示

自由读题,指名读,说说怎么做?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

8. 第8题出示

学生自主完成,校对。

9. 第9题出示

先审题,再独立完成。

10.第10题出示

自由审题,独立试做,评议。

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11.第11题出示

有只淘气的小狗把墨水瓶打翻了,猜猜看可能是什么数?

神奇的算示:

请你填一填,算一算,会发现什么?

三、小结

介绍算盘。

说说你的学习收获。

篇2: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教学案例(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小小运动会》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练习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逐步熟练。

2、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并能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总是解决数学

3、感受与同伴合作解决总是的体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总是的大至过程和结果。

4、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学好数学有信心。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开幕式中的数学问题。

1、宣布运动会开幕(课件演示)

2、欣赏大型空中表演(课件演示)

让学生找出图中有哪些图形。

二、运动场上的数学问题

1、出示图片提问:从图中你能了解列哪些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选几道自己喜欢的问题独立解决。

四人小组内交流,说 说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代表汇报,反馈交流。

三、送运动员回家中的数学问题

1、(课件演示)学生讨论。

送运动员回家,要租几辆车?

哪些运动员坐一辆车比较合理?

2、汇报交流。

五、总结。

篇3: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北师大版一年级教案设计)

课题:不退位减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掌握竖式的写法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笔算.

2.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仔细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书写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竖式和计算顺序.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顺序.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红、黄色圆片及数位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70-30 42-20 79-6

85-40 67-31 65-3

65-3这道题的竖式应该怎样写?

2.想一想笔算加法时都应注意些什么?

二、观察思考,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65-3=_______________

教师说明也可以写成竖式进行笔算.

(1)出示图示,使学生明确:

十位上 6个○表示 6个十;个位上 5个○表示 5个一,读作 65.

(2)说明:要从65里减3

启发学生思考:3表示什么?应该从哪里去掉?

引导学生明确:3表示3个一.应该从65里个位上“5个一里去掉3个一.”

教师同时在个位○中划去3个.

(3)说明:笔算竖式怎样写呢?

要求学生在稿纸上写数字65,在65的个位数5的下面写上3,也就是3要对着65的个位数5.

写上减号和横线.就是数位对齐,与笔算加法的道理一样.

(4)学生独立在书上填写.提醒学生,在横式等号后面也要写上得数.

2.教学例2.

(1)比较例2和例1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2)请学生独立操作学具,注意去掉的23应该怎样去掉?

(3)学生试写竖式,教师巡视指导.

提问:你在写竖式时,其中写减数中的“2”,你是怎样想的?(2是在十位上,应与65的十位上的6对齐.)

(4)学生对照数位圆片图,进行尝试计算.

(5)集体订正,请学生说一说计算时的思维过程.

3.小结计算方法.

说说笔算减法的方法是怎样的?笔算方法和口算方法相比,主要不同的地方是什么?

三、加深理解,形成技能

填空:

69-27= 99-8= 70-40=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及时鼓励.

四、全课小结,完善新知.

引导学生明确: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还要注意,计算时要仔细,得数要写在模式等号后.

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

例1 65-3= 62 例 2  65-23= 42

探究活动

小猫钓鱼

游戏目的

巩固百以内的加减法.

游戏材料

用硬纸片做成的鱼若干条,每条鱼身上有一道算式,鱼嘴用铁丝做成一小圆圈;小猫面具;钩鱼杆、线、鱼钩.

游戏程序

1.用课桌围成一个长方形“鱼塘”,“塘”中放“鱼”,鱼身有算式的一面朝上.

2.每3人一组,头戴小猫面具,身上挂一个写有得数的牌子,围在课桌外面.

3.用鱼杆、鱼钩钓得数与自己身上的得数相同算式的鱼.

篇4: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北师大版一年级教案设计)

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和从个位加起的算理,掌握竖式的写法.

2.在理解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笔算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3.会用竖式正确地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教学重点

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竖式的写法.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磁力板、小棒.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口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0+40 50+20 25+20 70+16 47+2 85+3

(二)探究新知

1.导入:34+5怎样口算?

引导学生回答:先算4加5得9,再算30加9得39.教师明确:这道题我们也可以写成竖式,用笔算.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学习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首先学习不进位加.(板书课题)

2.教学例1.

(1)教学竖式的写法.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横式:34+5=_________

教师演示:先在磁力板上摆出3个整捆的和4根单根的小棒表示34,再在4根单根的小棒下面摆5根单根的小棒.

学生讨论: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应该把5根小棒和哪一部分合起来? 引导学生得出:5根单根的小棒要和4根单根的小棒合起来.

教师讲解:写竖式时一位数5要与两位数的个位数4对齐,也就是个位和个位对齐.在第二个加数的左边空出十位的位置写上加号,然后在下面画一条横线表示等号.

边讲边板书:

教师提问:写坚式时一位数和两位数的哪一位对齐?为什么?

(2)教学计算方法.

教师演示:把单根的小棒合起来,一共是9根单根的,3个整捆的.

教师讲解:把单根的小棒合起来,也就是把个位上的4和5相加,得数写在横线下面的个位上,整捆的小棒有3捆,也就是3个十,在横线下面的十位上写3.

在原板书的基础上继续板书:

(3)阅读教科书例1,填上得数.

教师说明:书上虚线方框中的式子是为了说明计算过程,以后做题时不用写出来.

(4)反馈练习:完成第75页“做一做”.

32+6= 3+45=

先让学生说说怎样对位,然后写在书上.订正时强调:一位数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得数的个位也和个位对齐.

3.教学例2.

(1)竖式的写法.

我们会用竖式计算34加5,那么34加25怎样算呢?(板书:34+25=)

教师演示:先摆34根小棒,再在它下面摆出25根小棒,整捆的和整捆的对齐,单根的和单根的对齐.

学生讨论: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该怎样算?启发学生得出:单根的和单根的相加,整相的和整捆的相加.(教师点拨:也就是相同单位的数相加.)

学生讨论:写竖式时应该怎样对位?启发学生得出: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教师点拨: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板书:

提问:写竖式时怎样对位?

(2)教学计算方法.

教师演示:先把单报的小棒合起来一共有9根,再把3个整捆的和2个整相的小棒合起来,是5个整相的,一共是59根,所以34加25得59.

小组讨论:计算时先把哪一位上的数相加?再加哪一位上的数?

引导学生汇报:先把单根的合在一起是9根,也就是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4加5得9,在横线下面个位上写9.再把整捆的合在一起是5个整捆,也就是5个十,在横线下面的十位上写5

教师板书:

(3)阅读教科书76页例2,填上得数.

回答问题:①在上面的竖式里是怎样对位的?

②在上面的竖式里,是从哪位加起的?

引导学生得出: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先加个位上的数,再加十位上的数,也就是从个位加起.

告诉学生:以后做题虚线方框中的式子不用写.

(4)反馈练习:完成第76页“做一做”第1题.

篇5:十几加几、十几减几(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 学案(青岛版一年级上册)

导与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能正确口算十几加几(不进位),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加减法,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2、在交流多种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养成初步的合作意识。

3、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导与学重点:

正确口算十几加几,十几减几的加减法,知道各部分的名称。

导与学难点:

口算十几加几,十几减几的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

幻灯片

导与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交代研讨任务

同学们,你们去过海边吗?在沙滩上玩过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海边去看看。

出示情境图

师:同学们请仔细观察情境图,你知道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问题预设:

(1) 天空中有多少只海鸥?

(2) 还剩下多少筒饲料?

二、自主尝试,合作探索:

1、解决红点问题(1):

小组合作,通过操作学具探索算法,然后让学生充分的交流,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生预设1:我用小棒摆的,先摆12根 再摆3根,合起来就是15根

生预设2:2+3=5  10+5=15

生预设3:1个十和2个一加3个一合起来是1个十和5个一就是15

小组长汇报结果,其它小组补充,教师板书:

12+3=        3+12=

师:同学们的想法真好,大家真聪明,继续加油,好吗?

2、解决红点问题(2):

学生利用学具自主探索算法,进行交流,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17-4=

充分让学生说出计算方法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教学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师:你们知道这些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吗?(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板书:

12  +  3  =  15           17  -  4 =  13

加数   加数   和         被减数  减数  差

教师向学生讲解,使学生明白算式中各个位置的数叫什么:

出示:

17-4=          19-8=

14+3=          17+2=

说出上面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师生之间互动,练习。

三、自主练习,强化提高:

1、分组练习。引导学生4人一组

(一名学生出算式,其他学生指出各部分的名称)

5+4=       6-3=       7+2=

15+4=     16-3=        17+2=

上下两组进行比较。

2、 14+3=     19-6=       15-2=      7+12=

13+5=     17-7=       19-8=      11+6=

本题重点引导学生交流算法。

3、

10   11       13                17  18

4、根据图示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

5、找一找哪个数与其他的数不一样,请全出来

11  13   15                  5   10   12

16   17  19                  15   20

四、自我反思,总结评价: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表现得很好,能正确计算,还能提出数学问题,同学间能互相合作完成练习。数学是非常有趣的,只要你们细心观察,生活中处处有你们喜欢的东西,相信你们一定能学好数学。

执笔人:刘晶  杨丽萍

篇6:5以内的加减法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练习一    P30

教学要求:

1、能熟练地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根据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践操作演示,初步学会整理的方法。

教学重点:能熟练地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找规律填数。

教学准备:小棒或小圆片、算式卡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练习5以内的加减法

1、第一题:先观察情境图,提出教学问题;再列式计算。

2、第二题:学生独立完成。

3、第五题:“找家”,先算一算,再连一连。

4、第六题:先让学生独立尝试练习,讨论交流“□+□=5”和“□-□=1”这两个算式,鼓励学生尽可能地想出不同的答案。

5、第七题:先让学生猜一猜每个盒里会有哪些卡片,再把卡片打乱次序分组整理,指导找到较好的整理方法。

二、找规律填数

1、第3题:先拿出学具进行演示,再让学生独立填空,最后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说说每次多几个或每次少几个。

2、第4题:

(1)引导学生观察第1小题。

(2)组织生分组交流。

(3)反馈讨论结果。

其它两个小题教法同第1小题

篇7:西师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版)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西师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课本第72-7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探索,感悟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2、认识加减法各部分名称,正确计算

教学重难点

计算方法多样化

教学准备

小棒口算卡片

教学过

一、复习

3+25-210+710+9+

学生说计算方法

二、新授

1.教学例1

出示小棒图

看图写算式

认识各部分名称

板书:加数加数和

学生用小棒计算13+2,同桌交流,

把3和2合起来再加10

从13接着往后数

………………………………..

2.教学例2

出示小棒图,学生说图的意思

列算式15-2

认识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板书:被减数减数差

学生用小棒计算15-2,同桌交流

先算5-2,再算10+3

因为13+2=15,所以15-2=13

…………………………………

教学例3

先让学生看图填空。说说图中11+6和17-6这两个算式各表示什么意思。

在小组里说说你的算法。

集体交流反馈“你是怎样算得?

教学例4

出示图片,谁来说说图中画了什么?

那你们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怎么列式?

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

算一算出示题目,独立完成后,再交流。

课堂活动

1.摆小棒,算一算

2.拔珠子计算

同桌合作完成

3.看卡片口算

同桌游戏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13+2=1515-2=13

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

篇8: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

练习六

教学目标:

1、1、              进一步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2、              能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加减法。

教学难点: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举例子复习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思考过程)

一、二、        基本练习

指导完成第5题。

(1)、独立完成。

(2)、选几题说说思考过程。

三、变式练习

1、指导完成第1题。

(1)、指导看懂题意。

(2)、学生完成后交流结果。

2、指导第2题。

(1)、看图理解题意。

(2)、完成后校对结果。

3、指导第3题。

(1)、读题,明确方法。

(2)、学生独立完成。

4、指导第6题。

(1)、填写第1竖的结果,观察4个算式与上面3个数的关系,得出规律。

(2)、完成后2题。

四、提高练习

1、1、              指导第3题。

(1)、引导学生仔细看图,提出数学问题。

(2)、解决提出的数学问题。

2、2、              指导第7题。

(1)、看懂图画意思,提出数学问题。

(2)、解决问题。

五、开放性练习。(指导第8题)

1、先独立解题。

2、在小组中交流,讨论:怎样才能把算式更好地写出来?

3、交流。

六、总结

篇9:1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

整理与复习(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己对1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归纳,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并能正确地计算。

2、通过合作交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自己对1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归纳、整理。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纸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今天这堂课老师想请小朋友们写一写我们学过的算式。看谁写得又快又多。

二、10以内加减算式的整理

1、让学生尝试写出10以内的有关加法算式。

2、小组交流:列出的有算式。

3、试着进行加法表的整理。

怎么整理?按照得数是10、9、8、7、6、5、4、3、2、1、0进行整理、归纳。(放手让学生小组间合作交流,共同完成。)

每组发给一张表格,完成表格。

4、小组推荐一人进行汇报。

5、继续讨论:

根据小组间填的表格进行讨论:

竖着看、横着看、斜着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6、汇报讨论学习情况?

三、10以内的减法算式的整理

1、看61页上面的图,仔细观察:

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些什么?

2、弄清题意,说一说应怎样整理减法算式。

3、小组交流。

4、让学生独立完成表格的填写。

5、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从表中可以发现哪些规律。

6、小组汇报。

四、回顾总结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说一说:

我学会了____________

我最喜欢____________,你呢?

篇10:存零用钱(小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

课题 存零用钱(小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审核人

学习目标

1、结合“存零用钱“的现实情境,以元、角、分为背景探索并掌握小数加法(不进位)和减法(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在现实情境中使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小数加减法与现实生活中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结合“存零用钱“的现实情境,以元、角、分为背景探索并掌握小数加法(不进位)和减法(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环节 要点 学案(学生活动) 导案(教师活动) 二次复备

学 自主学习目标自学     1、交流信息,说说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独立思考,列式计算。

3、集体交流反馈算法。

4、尝试用竖式算一算。说说注意什么问题。

淘气开始存钱理财了,看图说说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与同伴说说你的算法。

展示交流分享提高

1、独立列式解答,尝试用竖式计算出结果,与同伴说一说。

2、集体交流算法,讲清楚每一步计算的过程和结果。

3、再次体验、巩固方法。

15.1+4.2=

18.9-7.2=

出示问题:淘气想买一个29.9元的书包送给灾区小朋友,他至少还要再存多少元?

(先口算再竖式计算,计算时注意什么事项。)

教学环节 要点 学案(学生活动) 导案(教师活动) 二次复备

点 精讲点拨点评升华

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

思考,说一说

小数点一定要对齐,保证:元与元、角与角、分与分相加。

练 有效训练落实目标 练一练1:估一估再计算,说说算法。

练一练2 -4 w   W  w .x  K b 1.c o M

巩固小数的计算方法。

借助元、角、分巩固小数竖式计算的方法。

教后反思

篇11:动物餐厅 教学案例(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动物餐厅的有趣情境,感知并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初步感受一列数蕴涵的规律.

3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数学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比较两数的大小关系

教学难点:发现规律分析应用

教学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展开新课

1  师:听说动物王国新开了一家动物餐厅,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下.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画自己发现了问题得出结论.

小猴拿了几个盘子? 机灵狗拿了几个盘子?谁拿的盘子更多一些?

你能用学过的数学符号表示出来吗

21>18    或    18<21    (复习一下大于,小于号的表示方法)

2   看珠写数,比大小(填一填的内容)

二  练习巩固

1比大小

2 作客

小猴和小熊分别想请一些数字宝宝到家里做课,仔细看一看他们都欢迎那些数字宝宝,看好了把数字宝宝领到他们的家里去作客.可别搞错

3 按顺序填数

4 想一想,接着画下去.

三 布置作业

小调查

我们学校一年级有几个班?每班有几个人?哪个班人数最多?哪个班人数最少?

篇12:观察物体 教学案例(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通过观察实特,使学生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会简单辨认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培养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一个长方体模型观察:指名说说看到模型的哪一面。(有的说前面,有的说侧面)

师:你们猜老师会看到模型的哪一面?(上面)

思考:为什么同是一个长方体的物体,他们看到的形状会不同呢?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观察实物,传授新知。

观察后说一说。

(1) 小组观察实物小汽车,观察后说一说你看到的是小汽车的什么部位?

(2) 交流观察结果。

(3) 观察课本的图。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淘气和笑笑也在观察同一辆车呢。大家看他们分别看到了车的什么部位?找一找是第几幅图呢?

学生讨论交流。

师:淘气和笑笑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就不一样。

(4) 师进一步引导讨论。

师:淘气很想到空中看看,汽车又是什么样子的?你可以看看自已准备的小车。

师:除了从上面观察小汽车,还可以从什么位置去观察呢(下面)

请拿起桌上的小汽车,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和讨论,谁来说说我们怎么去观察一个物体。

三、发展性练习。

看一看,画一画:回家后,根据桌上的茶壶,结合自已的观察把自已的观察结果画在纸上。

四、作业设计。

篇13:《发新书》 教学案例(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发展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满十进一,十位为何多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看图明确图意,训练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2、提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3、根据信息估算结果。

二、探索算法。

1、用自己喜欢的办法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计算方法。

3、集体用竖式计算。

4、尝试练习。25+28    37+24     46+35     51+29

三、对比练习,加深理解。

1、计算:26+7和26+27

先让学生看题你发现什么,猜一猜结果会有什么关系。

算一算,验证结果。

2、动脑子比较练习另两组。P53   算一算,想一想的后两组。

四、巩固练习,形成技能。

篇14:认识图形 教学案例(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 正确认识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

2. 在实际生活中能正确区分,了解它们的用途。

教学重、难点:

认识图形,了解用途。

课前准备:1、图片;

2、自己动手做几个你认识的图形;

3、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把课前准备好的学具拿出来。

2. 小组互相介绍。

3. 小结学习情况。

二、新课教学

1. 小组汇报:

一边介绍图形一边拿起实物模型。

2. 归纳板书:

长方形         圆            三角形            正方形

3、在生活中你见过这样形状的图形吗?

(1) 小组交流

(2) 汇报评议

三、巩固练习

1. 连一连仔细看清题意,独立完成。

2. 涂一涂

按要求画一画。

3. 想一想请你接着画下去。

4. 数一数,眼睛看仔细,试做,校对。

教后反思:

篇15:《买文具》 教学案例(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

一、情境引入,整体感知人民币。

1、(电脑播放小朋友在超市购买物品的情景,然后定在书中情景图的画面上)问:买这些物品要用什么购买呢?

2、(电脑播放对话情景:“阿姨,我要买这只圆珠笔,请问要多少钱?”“小朋友,圆珠笔的价钱是1元”“阿姨,给……”〈给1角〉“小朋友,这只圆珠笔要1元钱呢,这是1元吗?”“唔……”“小朋友,你买东西要认识人民币呀!”)

现在我们就和奇奇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认识)

3.(电脑出示人民币,介绍人民币质地)人民币有两种:一种是金属制成的叫硬币,另一种是纸制成的叫纸币。这里有大面值的,也有小面值的,对于这些大面值的人民币今天我们暂且不学,剩下这些小面值的人民币你认识哪些呢,你能向奇奇介绍一下吗?

二、探究新知,认识人民币。

1、认识1元、1角、1分。

(1)从黄信封中找出自己所认识的人民币,说说是怎么认识的。(让学生自己观察、发现、描述、相互补充)

(2)你还认识哪些人民币呢?说说你以是怎么认的?(①四人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开始学习;②每组交流学习情况。)

2、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那么奇奇买这支价钱是一元的圆珠笔该臬付钱呢?拿出你刚才黄信封里的钱说。

3、认识5角、5分、2角、2分

(电脑出示以上人民币)

(1)你们认识这些人民币吗?请你从白信封中找出5元、5角、5分、2元、2角、2分,可以离开座位走下去自由选择一位好朋友互相说一说,认一认。

(2)反馈交流,完成。

(3)看来同学们学得不错,继续加油哇!我这儿还有两面三刀个题目等着你们来答呢!

①既然大家都很想说,这样吧,让我们亲自到“小银行”去换一换行不?提供小银行场景:哪些小组愿意开小银行给大家换钱呢?

②学生在音乐声中展开活动

③交流反馈,学生互相评价,教师进行奖励。

4、完成课后习题。

5、渗透爱护人民币的思想。

我们都知道认识这些人民币关键看票面上的字样。你们有没有发现钱币上都有国徽,他可代表着我们伟大的祖国。所以我们要爱护人民币,想想应该怎样爱护它们呢。

不要把它折成小船,不要在上面乱写乱画,不要放在脚下乱踩。

三、应用创新,体验生活。

1、买尺子。

2、一元钱买学习用品。

(1)最后,奇奇发现袋里还有一元钱,他决定再买一点其他学习用品,你们想能买哪些物品呢?(学生自己说)

(2)开展购物活动,模拟逛商店,

(3)汇报刚才活动情况。

课后再去调查一下,实践还可买什么,下节课交流。

四、回顾总结,谈收获。

教后记:

篇16:《小小运动会》 教学案例(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练习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逐步熟练。

2、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并能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

3、感受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乐趣,初步学习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4、加强对图形的认识,能利用图形设计美丽的图案。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开幕式中的数学问题。

1、宣布运动会开幕(课件演示)

2、欣赏大型空中表演(课件演示)

让学生找出图中有哪些图形。

二、运动场上的数学问题

1、出示图片提问:从图中你能了解哪些数学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选几道自己喜欢的问题独立解决。

四人小组内交流,说说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代表汇报,反馈交流。

1.

三、送运动员回家中的数学问题

1、(课件演示)学生讨论。

送运动员回家,要租几辆车?

哪些运动员坐一辆车比较合理?

2、汇报交流。

五、总结。

100以内不退位减法教案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北师大版一年级教案设计)

《不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不进位加法说课稿

不进位加说课稿

人教版不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不进位加》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

20以内进位加法教案

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 教学案例(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合集1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 教学案例(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