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亮侪掷印文言文阅读

时间:2022-12-17 03:53:00 作者:樱桃不丸子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樱桃不丸子”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鲁亮侪掷印文言文阅读,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鲁亮侪掷印文言文阅读,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鲁亮侪掷印》阅读答案附翻译

鲁字亮侪,奇男子也。田文镜督河南,严,提、镇、司、道以下,受署惟谨,无游目视者。鲁效力麾下。一日,命摘中牟李令印,即摄中牟。鲁为微行,大布之衣,草冠,骑驴入境。父老数百扶而道苦之,再拜问讯,曰:“闻有鲁公来替吾令,客在开封知否?”鲁谩曰:“若问云何?”曰:“吾令贤,不忍其去故也。”又数里,见儒衣冠者簇簇然谋曰:“好官去可惜,伺鲁公来,盍诉之?”或摇手曰:“咄!田督有令,虽十鲁公奚能为?且鲁方取其官而代之,宁肯舍己从人耶?”鲁心敬之而无言。至县,见李貌温温奇雅。揖鲁入,曰:“印待公久矣!”鲁拱手曰:“观公状貌、被服,非豪纵者,且贤称噪于士民,甫下车而库亏何耶?”李曰:“某,滇南万里外人也。别母,游京师十年,得中牟,借俸迎母。母至,被劾,命也!”言未毕,泣。鲁曰:“吾暍甚,具汤浴我!”径诣别室,且汤且思,意不能无动。良久,击盆水誓曰:“依凡而行者,非夫也!”具衣冠辞李,李大惊曰:“公何之?”曰:“之省。”与之印,不受;强之曰:“毋累公!”鲁掷印铿然,厉声曰:“君非知鲁亮侪者!”竟怒马驰去。合邑士民焚香送之。

(选自清·袁枚《小苍山房文集·书鲁亮侪事》)

【注释】

①受暑:接受安排。②摄:代理。③微行:隐藏身份,改装出行。④再拜问讯:拜了两拜询问情况。⑤谩:含糊地。⑥暍:受了暑热。⑦汤:热水,开水。

【译文】

鲁之裕,字亮侪,是一位奇男子。当时田文镜任河南总督,为政严厉苛刻,提、镇、司、道及其下属,接受安排奉命守职,极其谨慎,在进见田文镜时,没有人眼睛敢东张西望。鲁公就在田文镜部下工作。有一天,田文镜命令鲁公去摘取中牟县李县令的官印,并让他就此代理县令一职。鲁公采取改装前去的办法,穿着粗布衣服,戴草帽,骑着驴子进入中牟县境。只见数百位老年人互相搀扶着在大路上叹苦发愁,鲁公走上去拜了两拜询问情况,回答说:“听说有位鲁公要来接替我们的县令,客人您在开封知道这事吗?”鲁公含含糊糊地说:“你们问这个做什么?”回答说:“因为我们县令贤明,不忍心让他离去的原因啊。”鲁公又走了几里路,看见许多读书人聚集在一起商议:“好官走了可惜,等鲁公来,何不去向他申诉?”有人就摇手说:“咄!田总督早有命令,即使有十个鲁公又有什么办法?何况鲁公正是取代李县令职位而来的,怎么肯自己不做官而让给别人呢?”鲁公听了,心里非常尊敬李县令,但没有做声。到了县衙,鲁公见李县令的相貌温良奇雅。李县令向鲁公作揖,请鲁公进去,说:“官印已经等公很久了!”鲁公也向他拱手回礼,说:“我看您的形状相貌,衣着服饰,并不是奢侈放荡的人,而且在读书人和老百姓中间,盛传着您的贤名,怎么会刚刚上任就钱库亏空了呢?”李县令回答:“我是远在万里之外的云南人。与母亲分别后,在京师游学十年,才得到中牟县令之职,因此借了俸银迎母亲到来。母亲到了,我却被弹劾去官,这是命啊!”话尚未讲完,哭了。鲁公说:“我一路来受了暑热,你准备热水,让我洗个澡!”说罢,就直接走到别的房间去。鲁公一面洗澡,一面思索,内心不能不有所感动。想了很久,他敲浴盆中的水发誓说:“按照常规行事的.人,不是大丈夫!”于是他穿戴好衣帽向李县令告辞,李县令非常吃惊,问道:“您到哪里去?”回答:“到省里去。”李县令交给他官印,他不接受;李县令坚决要给,说:“不要因为我而连累您!”鲁公将官印铿然一声扔在地上,厉声说:“您还不知道我鲁亮侪的为人!”说完就拍马飞驰而去。全县的人民都焚香送他。

【阅读训练】

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义。

(1)即摄中牟

(2)鲁为微行

(3)盍诉之

(4)径诣别室

2.与“公何之”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虽十鲁公奚能为

B.且贤称噪于士民

C.某,滇南万里外人也

D.与之印,不受

3.下列加点词与“竟怒马驰去”中的“怒”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熊咆龙吟殷岩泉

B.强虏灰飞烟灭

C.成以其小,劣之。

D.厚德载物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甫下车而库亏。

5.给下列句子加上标点。

别 母 游京师十年得 中 牟 借 俸 迎 母 母 至 被 劾 命 也

6.本文主要从正面刻画鲁亮侪的形象,其中最能突出他“奇男子”的一句语言描写是: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代理    (2)隐藏身份,改装出行    (3)何不   (4)直接到

2.A(倒装句;B:倒装句;C:判断句;D:省略句)

3.D(A:殷,形容词作动词,震响;B:烟,像烟一样,名词作状语;C:意动用法,以为劣;D:高尚的。)

4.刚上任就钱库亏空。

5. 别母,游京师十年,得中牟,借俸迎母。母至,被劾,命也!

6. 依凡而行者,非夫也!

篇2:书鲁亮侪文言文及译文

书鲁亮侪文言文及译文

〔清〕袁枚

己未冬,余谒孙文定公于保定制府。坐甫定,阍启:“清河道鲁之裕白事。”余避东厢,窥伟丈夫年七十许,高眶,大颡,白须彪彪然;口析水利数万言。心异之,不能忘。后二十年,鲁公卒已久,予奠于白下沈氏,纵论至于鲁,坐客葛闻桥先生曰:

鲁字亮侪,奇男子也。田文镜督河南,严,提、镇、司、道以下,受署惟谨,无游目视者。鲁效力麾下。

一日,命摘中牟李令印,即摄中牟。鲁为微行,大布之衣,草冠,骑驴入境。父老数百扶而道苦之,再拜问讯,曰:“闻有鲁公来替吾令,客在开封知否?”鲁谩曰:“若问云何?”曰:“吾令贤,不忍其去故也。”又数里,见儒衣冠者簇簇然谋曰:“好官去可惜,伺鲁公来,盍诉之?”或摇手曰:“咄!田督有令,虽十鲁公奚能为?且鲁方取其官而代之,宁肯舍己从人耶?”鲁心敬之而无言。至县,见李貌温温奇雅。揖鲁入,曰:“印待公久矣!”鲁拱手曰:“观公状貌、被服,非豪纵者,且贤称噪于士民,甫下车而库亏何耶?”李曰:“某,滇南万里外人也。别母,游京师十年,得中牟,借俸迎母。母至,被劾,命也!”言未毕,泣。鲁曰:“吾暍甚,具汤浴我!”径诣别室,且浴且思,意不能无动。良久,击盆水誓曰:“依凡而行者,非夫也!”具衣冠辞李,李大惊曰:“公何之?”曰:“之省。”与之印,不受;强之曰:“毋累公!”鲁掷印铿然,厉声曰:“君非知鲁亮侪者!”竟怒马驰去。合邑士民焚香送之。

至省,先谒两司告之故。皆曰:“汝病丧心耶?以若所为,他督抚犹不可,况田公耶?”明早诣辕,则两司先在。名纸未投,合辕传呼鲁令入。田公南向坐,面铁色,盛气迎之,旁列司、道下文武十余人,睨鲁曰:“汝不理县事而来,何也?”曰:“有所启。”曰:“印何在?”曰:“在中牟。”曰:“交何人?”曰:“李令。”田公乾笑,左右顾曰:“天下摘印者宁有是耶?”皆曰:“无之。”两司起立谢曰:“某等教饬亡素,至有狂悖之员。请公并劾鲁,付某等严讯朋党情弊,以惩余官!”鲁免冠前叩首,大言曰:“固也。待裕言之:裕一寒士,以求官故,来河南。得官中牟,喜甚,恨不连夜排衙视事。不意入境时,李令之民心如是,士心如是,见其人,知亏帑故又如是。若明公已知其然而令裕往,裕沽名誉,空手归,裕之罪也。若明公未知其然而令裕往,裕归陈明,请公意旨,庶不负大君子爱才之心与圣上以孝治天下之意。公若以为无可哀怜,则裕再往取印未迟。不然,公辕外官数十,皆求印不得者也,裕何人,敢逆公意耶?”田公默然。两司目之退。鲁不谢,走出,至屋霤外;田公变色下阶,呼曰:“来!”鲁入跪。又招曰:“前!”取所戴珊瑚冠覆鲁头,叹曰:“奇男子!此冠宜汝戴也。微汝,吾几误劾贤员。但疏去矣,奈何!”鲁曰:“几日?”曰:“五日,快马不能追也。”鲁曰:“公有恩,裕能追之。裕少时能日行三百里;公果欲追疏,请赐契箭一枝以为信!”公许之,遂行。五日而疏还。中牟令竟无恙。以此鲁名闻天下。

先是,亮侪父某为广东提督,与三藩要盟。亮侪年七岁,为质子于吴。吴王坐朝,亮侪黄裌衫,戴貂蝉侍侧。年少豪甚,读书毕,日与吴王帐下健儿学嬴越勾卒、掷涂赌跳之法,故武艺尤绝人云。

——选自《四部备要》本《小仓山房文集》

译文

乾隆四年的冬天,我在保定直隶总督府拜见总督孙文定公。刚刚坐定,守门人进来报告,说:“清河道鲁之裕前来陈述工作。”我就到东厢房去回避,暗中看见这位魁梧的男子约七十多岁,大眼睛,宽额头,白胡须闪闪发光;讲述水利情况有条有理,洋洋数万言。我心中十分惊异,一直不能忘记。二十年后,鲁公已经去世很久了,我在南京沈氏家中停留,与友人畅论古今,谈到了鲁公,座中有位客人葛闻桥先生说:

鲁之裕,字亮侪,是一位奇男子。当时田文镜任河南总督,为政严厉苛刻,提、镇、司、道及其下属,奉命守职,极其谨慎,在进见田文镜时,没有人眼睛敢东张西望。鲁公就在田文镜部下工作。

有一天,田文镜命令鲁公去摘取中牟县李县令的官印,并就此代理县令。鲁公采取改装前去的办法,穿着粗布衣服,戴草帽,骑着驴子进入中牟县境。只见数百位老年人互相搀扶着在大路上叹苦发愁,鲁公走上去一再行礼讯问原因,

回答说:“听说有位鲁公要来接替我们的县令,客人您在开封知道这事吗?”鲁公故意问:“你们问这个作什么?”回答:“因为我们县令贤明,不忍心让他离去之故。”又走了几里路,看见许多读书人聚集在一起商议:“好官走了可惜,等鲁公来,何不去向他申诉?”有人就摇手说:“咄!田总督早有命令,即使有十个鲁公,又有什么办法?何况鲁公正是取代李县令职位而来的,怎么肯自己不做官而让给别人呢?”鲁公听了,心里非常尊敬李县令,但没有做声。到了县衙,见李县令的相貌温良奇雅,他向鲁公作揖,请鲁公进去,说:“官印已经等公很久了!”鲁公也向他拱手回礼,说:“我看您的形状相貌,衣着服饰,并不是奢侈放荡的人,而且在读书人和老百姓中间,盛传着您的贤名,怎么会刚刚上任就亏空了国库呢?”李县令回答:“我,是远在万里之外的云南人。与母亲分别后,在京师游学十年,才得到中牟县令之职,因此借了俸银迎母亲到来。母亲到了,却被弹劾去官,这是命啊!”话尚未讲完,哭了。鲁公说:“我一路来受了暑热,就准备热水,让我洗个澡!”说罢,就一直走到别的房间中去,一面洗澡,一面思索,内心不能不有所感动。想了很久,他举手敲浴盆中的水,发誓说:“如果按照常规行事,就不是大丈夫了!”于是他穿戴好衣帽向李县令告辞,李县令大惊,问道:“您到哪里去?”回答:“到省里去。”李交给他官印,他不接受;李县令坚决要给,说:“不要因为我而连累您!”鲁公将官印铿然一声掷在地上,厉声说:“您还不知道我鲁亮侪的为人!”竟拍马飞驰而去。全县的人民都焚香送他。

到省以后,鲁公先去拜见布政司和按察司,禀告事情的前后经过。两司都说:“你犯了丧心病了吗?像你这样的做事,在别的总督巡抚面前尚且不许可,更何况是田公呢?”第二天早上,鲁公到衙门时,两司长官已经先在了。名片还没有投进去,全衙门已经在传呼鲁公入内。只见田公朝南而坐,脸色铁青,怒气很盛地在等着他,两旁排列着司、道以下文武官员十余人,田公斜着眼看鲁公说:“你不管县事而来,做什么?”鲁公答:“有事要报告。”问:“官印在哪里?”答:“在中牟县。”又问:“交给什么人?”答:“李县令。”田公一声冷笑,朝着左右看看说:“天下有这样去摘印的人吗?”都回答:“没有。”两司马上起立向田公认罪,说:“这是我们平时没有教诫,以致有这样狂妄背理的官员,请您将鲁之裕也一起撤职,把他交给我们,让我们来严厉审讯他们拉党结派作弊的罪行,以警戒其他官员。”鲁之裕脱下官帽,向前叩头,大声说道:“本来应当这样。只是让我讲明一下:我是一个贫寒的读书人,因为想谋求一官半职,所以来到河南。我能得到中牟县令之职,高兴非常,恨不能连夜就摆起仪仗,立即办理公事。没有想到一入县境,耳闻目睹李县令在百姓心目中的印象竟这样好,士大夫对他也是一样;等见到他本人,知道他挪用银币又是这样的缘故。假如大人您已经知道他的情况而命令我去,我为了自己沽名钓誉,而空手归来,那是我的罪了。如果大人您不知道他的'情况而命令我去,我回来向您说明这些原因,请示大人的意旨,这样或许可以不辜负大人爱才之心以及圣上主张以孝来治理天下的意旨。您若是认为李县令没有什么可以哀怜的,那么我再去取印也并不迟。不然,大人辕门外有数十名官员,都想求得一个官印而得不到,我是什么人,敢违拗您的旨意呢!”田公听了默然不言。两司给鲁公递眼色叫他退出。鲁之裕也不道谢,走了出去。刚走到屋簷外,田公变了面色走下台阶,呼叫鲁之裕:“回来!”鲁公之内跪下。田公又招呼他:“向前!”然后取下自己所佩戴的珊瑚冠戴在鲁公头上,叹息着说:“奇男子!这顶冠帽应该给你戴。没有你,我几乎错误地撤掉了贤官。可惜给皇上的奏章已经送出去了,没有办法了!”鲁公问:“几天了?”回答:“已经五天了,即使快马也追不上了。”鲁公说:“大人有恩,我能追还。我年轻时能一天走三百里;大人真要追还奏章,请赐给我一枝令箭作为信物!”田公应允了,于是鲁公马上就走。过了五天,奏章追还了。中牟县令最后太平无事。从此鲁公名闻天下。

在此之前,鲁亮侪的父亲曾任广东提督,因受三藩胁迫,与他们结了盟。当时亮侪只有七岁,被作为人质押在吴三桂处。吴王上朝时,亮侪穿了件黄裌衫,头戴插有貂蝉的武官帽子侍立在旁。他年轻英豪,读书完毕,每天与吴王帐下的健儿学习古秦国、越国作战时所摆的军阵以及掷涂泥、赌跳跃等各种武技,所以他的武艺尤其超人一等。

篇3:书鲁亮侪阅读附答案及翻译

书鲁亮侪阅读附答案及翻译

书鲁亮侪

〔清〕袁枚

鲁之裕字亮侪,奇男子也。田文镜督河南严,提、镇、司、道以下,受署惟谨。鲁效力麾下。

一日,命摘中牟李令印,即摄中牟。鲁为微行,大布之衣,草冠,骑驴入境。父老数百扶而道苦之,再拜问讯,曰:闻有鲁公来替吾令,客在开封知否?鲁谩曰:若问云何?曰:吾令贤,不忍其去故也。又数里,见儒衣冠者簇簇然谋曰:好官去可惜,伺鲁公来,盍诉之?或摇手曰:鲁方取其官而代之,宁肯舍己从人耶?鲁心敬之而无言。至县,见李貌温温奇雅。揖鲁入,曰:印待公久矣!鲁拱手曰:观公状貌、被服,非豪纵者,且贤称噪于士民,甫下车而库亏何耶?李曰:某,滇南万里外人也。别母,游京师十年,得中牟,借俸迎母。母至,被劾,命也!言未毕,泣。鲁曰:吾暍①甚,具汤浴我!径诣别室,且浴且思,意不能无动。良久,击盆水誓曰:依凡而行者,非丈夫也!具衣冠辞李,李大惊曰:公何之?曰:之省。与之印,不受;强之曰:毋累公!鲁掷印铿然,厉声曰:君非知鲁亮侪者!竟怒马驰去。

至省,田公南向坐,面铁色,盛气迎之,睨鲁曰:汝不理县事而来,何也?曰:有所启。曰:印何在?曰:在中牟。田公干笑,左右顾曰:天下摘印者宁有是耶?皆曰:无之。两司起立谢曰:请公并劾鲁!鲁免冠前叩首,大言曰:固也。待裕言之:裕一寒士,以求官故,得官中牟,喜甚,恨不连夜排衙视事。不意入境时,李令之民心如是,士心如是,见其人,知亏帑故又如是。若明公已知其然而令裕往,裕沽名誉,空手归,裕之罪也。若明公未知其然而令裕往,裕归陈明,公若以为无可哀怜,则裕再往取印未迟。裕何人,敢逆公意耶?田公默然。叹曰:奇男子!微汝,吾几误劾贤员。但疏去矣,奈何!鲁曰:几日?曰:五日,快马不能追也。鲁曰:公有恩裕能追之裕少时能日行三百里公果欲追疏请赐契箭一枝以为信公许之遂行五日而疏还中牟令竟无恙。

(选自《四部备要》本《小仓山房文集》)

【注】①暍(yē),受暑热。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命摘中牟李令印,即摄中牟 代理 B. 甫下车而库亏何耶 刚刚

C. 盛气迎之,睨鲁曰 盯着看 D. 不意入境时 料想

5.下列选项中能体现鲁亮侪是奇男子的一组是( )(3分)

①鲁为微行,大布之衣,草冠,骑驴入境 ②鲁方取其官而代之,宁肯舍己从人耶?

③吾暍甚,具汤浴我! ④击盆水誓曰:依凡而行者,非丈夫也!

⑤鲁掷印铿然;厉声曰:君非知鲁亮侪者! ⑥公若以为无可哀怜,则裕再往取印未迟。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②④⑤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鲁亮侪微服前往中牟,途中听到父老赞李令,于是决定不就职。

B.田公为政严厉,麾下接受命令都小心谨慎,唯有鲁亮侪丝毫没有敬畏之感。

C.李公给鲁公官印,鲁不接受,想冒险替李公求情,李公大惊问为什么。

D.在摘印事件中详写了私行察访、与李令见面、说服田文镜三个片断,凸显了人物形象。

7. 请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并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公 有 恩 裕 能 追 之 裕 少 时 能 日 行 三 百 里 公 果 欲 追 疏 请 赐 契 箭 一 枝 以 为 信 公 许 之 遂 行 五 日 而 疏 还 中 牟 令 竟 无 恙 。(4分)

(2)好官去可惜,伺鲁公来,盍诉之?(3分)

(3)径诣别室,且浴且思,意不能无动。(3分)

参考答案:

4.C(斜视,表示藐视。) 5.C

6.D(A.见了李公,听过解释之后才决定不就职的。B.唯有鲁亮侪丝毫没有敬畏之感错。C.先惊问,后给官印。)

7.(1)公有恩/裕能追之/裕少时能日行三百里/公果欲追疏/请赐契箭一枝以为信/公许之/遂行/五日而疏还/中牟令竟无恙(4分,对两处1分,错断或多断,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2)好官走了可惜,等鲁公来,何不去向他申诉?(去、盍各1分,大意1分)

(3)径直到别的房间里去,一边沐浴一边思考,内心不能不感动。(诣、动各1分,大意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鲁之裕,字亮侪,是一位奇男子。当时田文镜任河南总督,为政严厉苛刻,提、镇、司、道及其下属,奉命守职,极其谨慎。鲁公就在田文镜部下工作。

有一天,田文镜命令鲁公去摘取中牟县李县令的官印,并就此代理县令。鲁公采取改装前去的办法,穿着粗布衣服,戴草帽,骑着驴子进入中牟县境。只见数百位老年人互相搀扶着在大路上叹苦发愁,鲁公走上去一再行礼讯问原因,回答说:听说有位鲁公要来接替我们的县令,客人您在开封知道这事吗?鲁公故意问:你们问这个做什么?回答:因为我们县令贤明,不忍心让他离去之故。又走了几里路,看见许多读书人聚集在一起商议:好官走了可惜,等鲁公来,何不去向他申诉?有人就摇手说:鲁公正是取代李县令职位而来的,怎么肯自己不做官而让给别人呢?鲁公听了,心里非常尊敬李县令,但没有做声。到了县衙,见李县令的相貌温良奇雅,他向鲁公作揖,请鲁公进去,说:官印已经等公很久了!鲁公也向他拱手回礼,说:我看您的形状相貌,衣着服饰,并不是奢侈放荡的人,而且在读书人和老百姓中间,盛传着您的贤名,怎么会刚刚上任就亏空了国库呢?李县令回答:我,是远在万里之外的云南人。与母亲分别后,在京师游学十年,才得到中牟县令之职,因此借了俸银迎母亲到来。母亲到了,却被弹劾去官,这是命啊!话尚未讲完,哭了。鲁公说:我一路来受了暑热,就准备热水,让我洗个澡!说罢,就一直走到别的房间中去,一面洗澡,一面思索,内心不能不有所感动。想了很久,他举手敲浴盆中的.水,发誓说:如果按照常规行事,就不是大丈夫了!于是他穿戴好衣帽向李县令告辞,李县令大惊,问道:您到哪里去?回答:到省里去。李交给他官印,他不接受;李县令坚决要给,说:不要因为我而连累您!鲁公将官印铿然一声掷在地上,厉声说:您还不知道我鲁亮侪的为人!竟拍马飞驰而去。

到省以后,只见田公朝南而坐,脸色铁青,怒气很盛地在等着他,田公斜着眼看鲁公说:你不管县事而来,做什么?鲁公答:有事要报告。问:官印在哪里?答:在中牟县。田公一声冷笑,朝着左右看看说:天下有这样去摘印的人吗?都回答:没有。两司马上起立向田公认罪,说:请您将鲁之裕也一起撤职。鲁之裕脱下官帽,向前叩头,大声说道:本来应当这样。只是让我讲明一下:我是一个贫寒的读书人,因为想谋求一官半职。我能得到中牟县令之职,高兴非常,恨不能连夜就摆起仪仗,立即办理公事。没有想到一入县境,耳闻目睹李县令在百姓心目中的印象竟这样好,士大夫对他也是一样;等见到他本人,知道他挪用银币又是这样的缘故。假如大人您已经知道他的情况而命令我去,我为了自己沽名钓誉,而空手归来,那是我的罪了。如果大人您不知道他的情况而命令我去,我回来向您说明这些原因,请示大人的意旨。您若是认为李县令没有什么可以哀怜的,那么我再去取印也并不迟。我是什么人,敢违拗您的旨意呢!田公听了默然不言。叹息着说:奇男子!没有你,我几乎错误地撤掉了贤官。可惜给皇上的奏章已经送出去了,没有办法了!鲁公问:几天了?回答:已经五天了,即使快马也追不上了。鲁公说:大人有恩,我能追还。我年轻时能一天走三百里;大人真要追还奏章,请赐给我一枝令箭作为信物!田公应允了,于是鲁公马上就走。过了五天,奏章追还了。中牟县令最后太平无事。从此鲁公名闻天下。

篇4:《书鲁亮侪事》的原文及译文赏析

《书鲁亮侪事》的原文及译文赏析

袁枚《书鲁亮侪事》

己未冬,余谒孙文定公于保定制府。坐甫定,阍启:“清河道鲁之裕白事。”余避东厢,窥伟丈夫年七十许,高眶,大颡,白须彪彪然;口析水利数万言。心异之,不能忘。后二十年,鲁公卒已久,予奠于白下沈氏,纵论至于鲁,坐客葛闻桥先生曰:

鲁裕字亮侪,奇男子也。田文镜督河南,严,提、镇、司、道以下,受署惟谨,无游目视者。鲁效力麾下。

一日,命摘中牟李令印,即摄中牟。鲁为微行,大布之衣,草冠,骑驴入境。父老数百扶而道苦之,再拜问讯,曰:“闻有鲁公来替吾令,客在开封知否?”鲁谩曰:“若问云何?”曰:“吾令贤,不忍其去故也。”又数里,见儒衣冠者簇簇然谋曰:“好官去可惜,伺鲁公来,盍诉之?”或摇手曰:“咄!田督有令,虽十鲁公奚能为?且鲁方取其官而代之,宁肯舍己从人耶?”鲁心敬之而无言。至县,见李貌温温奇雅。揖鲁入,曰:“印待公久矣!”鲁拱手曰:“观公状貌、被服,非豪纵者,且贤称噪于士民,甫下车而库亏何耶?”李曰:“某,滇南万里外人也。别母,游京师十年,得中牟,借俸迎母。母至,被劾,命也!”言未毕,泣。鲁曰:“吾暍甚,具汤浴我!”径诣别室,且浴且思,意不能无动。良久,击盆水誓曰:“依凡而行者,非夫也!”具衣冠辞李,李大惊曰:“公何之?”曰:“之省。”与之印,不受;强之曰:“毋累公!”鲁掷印铿然,厉声曰:“君非知鲁亮侪者!”竟怒马驰去。合邑士民焚香送之。

至省,先谒两司告之故。皆曰:“汝病丧心耶?以若所为,他督抚犹不可,况田公耶?”明早诣辕,则两司先在。名纸未投,合辕传呼鲁令入。田公南向坐,面铁色,盛气迎之,旁列司、道下文武十余人,睨鲁曰:“汝不理县事而来,何也?”曰:“有所启。”曰:“印何在?”曰:“在中牟。”曰:“交何人?”曰:“李令。”田公乾笑,左右顾曰:“天下摘印者宁有是耶?”皆曰:“无之。”两司起立谢曰:“某等教饬亡素,至有狂悖之员。请公并劾鲁,付某等严讯朋党情弊,以惩余官!”鲁免冠前叩首,大言曰:“固也。待裕言之:裕一寒士,以求官故,来河南。得官中牟,喜甚,恨不连夜排衙视事。不意入境时,李令之民心如是,士心如是,见其人,知亏帑故又如是。若明公已知其然而令裕往,裕沽名誉,空手归,裕之罪也。若明公未知其然而令裕往,裕归陈明,请公意旨,庶不负大君子爱才之心与圣上以孝治天下之意。公若以为无可哀怜,则裕再往取印未迟。不然,公辕外官数十,皆求印不得者也,裕何人,敢逆公意耶?”田公默然。两司目之退。鲁不谢,走出,至屋霤外;田公变色下阶,呼曰:“来!”鲁入跪。又招曰:“前!”取所戴珊瑚冠覆鲁头,叹曰:“奇男子!此冠宜汝戴也。微汝,吾几误劾贤员。但疏去矣,奈何!”鲁曰:“几日?”曰:“五日,快马不能追也。”鲁曰:“公有恩,裕能追之。裕少时能日行三百里;公果欲追疏,请赐契箭一枝以为信!”公许之,遂行。五日而疏还。中牟令竟无恙。以此鲁名闻天下。

先是,亮侪父某为广东提督,与三藩要盟。亮侪年七岁,为质子于吴。吴王坐朝,亮侪黄裌衫,戴貂蝉侍侧。年少豪甚,读书毕,日与吴王帐下健儿学嬴越勾卒、掷涂赌跳之法,故武艺尤绝人云。

注:暍(yè)中暑,很热。三藩:清初封降将,平西王吴三桂守云南,平南王尚可喜守广东,靖南王耿仲明守福建。后,三藩渐成割据势力。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田文镜督河南严 督察

B.甫下车而库亏 刚上任

C.无游目视者 左右顾盼

D.合邑士民焚香送之 全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李大惊曰:“公何之?”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B.鲁心敬之而无言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且鲁方取其官而代之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计

D.鲁掷印铿然吴广以为然

9、以下句子编为四组,最能表现鲁亮侪“奇男子”举动的一组是()(3分)

① 鲁效力麾下 ②令摘中牟李令印,即摄中牟③ 与之印,不受

④良久,击水誓曰 ⑤ 鲁掷印铿然,厉声曰 ⑥竟怒马驰去

A.①④B.③⑤ C.①⑥ D.②③

10、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鲁亮侪在田文镜手下做官,后被田文镜派往中牟取代李令。

B.鲁亮侪沿途察访士民对李令的反映,到中牟后又观察他的外貌和衣着,对李令十分敬

佩。

C.鲁亮侪声称天热,要求洗澡,是想借此独自思考一下自己该怎么办。

D.鲁亮侪不顾利害,保护李令,中牟士民都感激他,而李令认为鲁会受到牵连。

11、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鲁为微行,大布之衣,草冠骑驴入境。(3分)

②良久,击水誓曰:“依凡而行者,非夫也!”(3分)

12、翻译下面句子。(4分)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参考答案:

7、C.应为眼光斜视。

8、A(都是动词,往、到。B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递进,并且;C连词,况且,进一步申

述理由,或补充追加新的理由;连词,尚且,表让步,有推开一层的意思。D助词或形容词词尾;形容词,正确、对。)

9、B(①是说鲁亮侪在田文镜衙门里办事。②说的是田文镜。④是描写鲁亮侪下定决心的动作。⑥写鲁亮侪离去的决心。)

10、B没有“十分敬佩”,原文“贤称噪于士民”,是说“好官的名称已经在士人和百姓中叫得很响。”

11、①鲁亮侪隐藏身份,改装出行(或乔装成老百姓),穿着粗布衣裳,戴着草帽,骑着驴进入中牟县境。(“微行”1分,“草冠”1分,句意1分)

②过了好久,拍着水发誓说:“按照一般的方法去办事的,不是男子汉大丈大!”

( “凡”1分,“非夫也”1分)

12、天下的百姓象云那样集合拢,象回声那样应声而起,担着粮食,如影随形体那样紧紧跟着。

(“云”、“响”、“赢”、“景”各1分)(4分)

二: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命摘中牟李令印,即摄中牟 摄:代理

B.别母游京师十年 游:游说

C.裕何人,敢逆公意耶 逆:忤逆

D.与三藩要盟 要:要挟

5.B/游:宦游,外出求官。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且鲁方取其官而代之B.裕一寒士,以求官故来河南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C.见其人,知亏帑故又如是 D.为质子于吴

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 不拘于时,学于余

6.A/且:均作连词,表让步,况且。B.以:均作介词,上句表因果,因为;下句表情况,把。C.其:均作代词,上句,他;下句,你的。 D.于:均作介词,上句表地点,在;下句表对象,向。

7.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吴王坐朝亮侪侍侧读书毕日与吴王帐下健儿学嬴越勾卒之法故武艺尤绝人云

A. 吴王坐/朝亮侪/侍侧读书毕/日与吴王帐下健儿学/嬴越勾卒之法故武艺尤绝人云

B. 吴王坐朝亮侪/侍侧读书毕/日与吴王帐下健儿学嬴越/勾卒之法故/武艺尤绝人云

C. 吴王坐朝/亮侪侍侧/读书毕/日与吴王帐下健儿学嬴越勾卒之法/故武艺尤绝人云

D. 吴王坐朝/亮侪侍侧读书/毕日与吴王帐下/健儿学嬴越勾卒之法故武艺/尤绝人云

7.C/吴王坐朝,亮侪侍侧。读书毕,日与吴王帐下健儿学嬴越勾卒之法,故武艺尤绝人云。

8.概说本文的中心事件,并简析在这一事件中鲁亮侪的形象。(4分)

⑴ 中心事件:

⑵ 形象:

8.⑴鲁亮侪受命摘中牟县印(而不受)。(1分)

⑵文武兼修,公而忘私的“奇男子”形象。(3分)

9.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 且贤称噪于士民,甫下车而库亏何耶?(3分)

⑵ 名纸未投,合辕传呼鲁令入。(3分)

⑶ 微汝,吾几误劾贤员,但疏去矣,奈何!(4分)

9.⑴并且贤名在士人百姓中议论称道,(怎么)才到任却国库亏空了呢?(称噪、甫、下车,各1分)

⑵名帖还没投递,全衙署都传呼鲁亮侪入内。(名纸、合、辕,各1分)

⑶没有你,我差点(几乎)错误地弹劾(揭发)贤良的官员。只是给皇上的奏章已送出去了,怎么办!(微、劾、但、疏,各1分)

参考译文:

乾隆四年的冬天,我在保定直隶总督府拜见总督孙文定公。刚刚坐定,守门人进来报告,说:“清河道鲁之裕前来陈述工作。”我就到东厢房去回避,暗中看见这位魁梧的男子约七十多岁,大眼睛,宽额头,白胡须闪闪发光;讲述水利情况有条有理,洋洋数万言。我心中十分惊异,一直不能忘记。二十年后,鲁公已经去世很久了,我在南京沈氏家中停留,与友人畅论古今,谈到了鲁公,座中有位客人葛闻桥先生说:

鲁之裕,字亮侪,是一位奇男子。当时田文镜任河南总督,为政严厉苛刻,提、镇、司、道及其下属,奉命守职,极其谨慎,在进见田文镜时,没有人眼睛敢东张西望。鲁公就在田文镜部下工作。

有一天,田文镜命令鲁公去摘取中牟县李县令的官印,并就此代理县令。鲁公采取改装前去的办法,穿着粗布衣服,戴草帽,骑着驴子进入中牟县境。只见数百位老年人互相搀扶着在大路上叹苦发愁,鲁公走上去一再行礼讯问原因,

回答说:“听说有位鲁公要来接替我们的县令,客人您在开封知道这事吗?”鲁公故意问:“你们问这个作什么?”回答:“因为我们县令贤明,不忍心让他离去之故。”又走了几里路,看见许多读书人聚集在一起商议:“好官走了可惜,等鲁公来,何不去向他申诉?”有人就摇手说:“咄!田总督早有命令,即使有十个鲁公,又有什么办法?何况鲁公正是取代李县令职位而来的.,怎么肯自己不做官而让给别人呢?”鲁公听了,心里非常尊敬李县令,但没有做声。到了县衙,见李县令的相貌温良奇雅,他向鲁公作揖,请鲁公进去,说:“官印已经等公很久了!”鲁公也向他拱手回礼,说:“我看您的形状相貌,衣着服饰,并不是奢侈放荡的人,而且在读书人和老百姓中间,盛传着您的贤名,怎么会刚刚上任就亏空了国库呢?”李县令回答:“我,是远在万里之外的云南人。与母亲分别后,在京师游学十年,才得到中牟县令之职,因此借了俸银迎母亲到来。母亲到了,却被弹劾去官,这是命啊!”话尚未讲完,哭了。鲁公说:“我一路来受了暑热,就准备热水,让我洗个澡!”说罢,就一直走到别的房间中去,一面洗澡,一面思索,内心不能不有所感动。想了很久,他举手敲浴盆中的水,发誓说:“如果按照常规行事,就不是大丈夫了!”于是他穿戴好衣帽向李县令告辞,李县令大惊,问道:“您到哪里去?”回答:“到省里去。”李交给他官印,他不接受;李县令坚决要给,说:“不要因为我而连累您!”鲁公将官印铿然一声掷在地上,厉声说:“您还不知道我鲁亮侪的为人!”竟拍马飞驰而去。全县的人民都焚香送他。

到省以后,鲁公先去拜见布政司和按察司,禀告事情的前后经过。两司都说:“你犯了丧心病了吗?像你这样的做事,在别的总督巡抚面前尚且不许可,更何况是田公呢?”第二天早上,鲁公到衙门时,两司长官已经先在了。名片还没有投进去,全衙门已经在传呼鲁公入内。只见田公朝南而坐,脸色铁青,怒气很盛地在等着他,两旁排列着司、道以下文武官员十余人,田公斜着眼看鲁公说:“你不管县事而来,做什么?”鲁公答:“有事要报告。”问:“官印在哪里?”答:“在中牟县。”又问:“交给什么人?”答:“李县令。”田公一声冷笑,朝着左右看看说:“天下有这样去摘印的人吗?”都回答:“没有。”两司马上起立向田公认罪,说:“这是我们平时没有教诫,以致有这样狂妄背理的官员,请您将鲁之裕也一起撤职,把他交给我们,让我们来严厉审讯他们拉党结派作弊的罪行,以警戒其他官员。”鲁之裕脱下官帽,向前叩头,大声说道:“本来应当这样。只是让我讲明一下:我是一个贫寒的读书人,因为想谋求一官半职,所以来到河南。我能得到中牟县令之职,高兴非常,恨不能连夜就摆起仪仗,立即办理公事。没有想到一入县境,耳闻目睹李县令在百姓心目中的印象竟这样好,士大夫对他也是一样;等见到他本人,知道他挪用银币又是这样的缘故。假如大人您已经知道他的情况而命令我去,我为了自己沽名钓誉,而空手归来,那是我的罪了。如果大人您不知道他的情况而命令我去,我回来向您说明这些原因,请示大人的意旨,这样或许可以不辜负大人爱才之心以及圣上主张以孝来治理天下的意旨。您若是认为李县令没有什么可以哀怜的,那么我再去取印也并不迟。不然,大人辕门外有数十名官员,都想求得一个官印而得不到,我是什么人,敢违拗您的旨意呢!”田公听了默然不言。两司给鲁公递眼色叫他退出。鲁之裕也不辞谢,走了出去。刚走到屋檐外,田公变了面色走下台阶,呼叫鲁之裕:“回来!”鲁公之内跪下。田公又招呼他:“向前!”然后取下自己所佩戴的珊瑚冠戴在鲁公头上,叹息着说:“奇男子!这顶冠帽应该给你戴。没有你,我几乎错误地撤掉了贤官。可惜给皇上的奏章已经送出去了,没有办法了!”鲁公问:“几天了?”回答:“已经五天了,即使快马也追不上了。”鲁公说:“大人有恩,我能追还。我年轻时能一天走三百里;大人真要追还奏章,请赐给我一枝令箭作为信物!”田公应允了,于是鲁公马上就走。过了五天,奏章追还了。中牟县令最后太平无事。从此鲁公名闻天下。

在此之前,鲁亮侪的父亲曾任广东提督,因受三藩胁迫,与他们结了盟。当时亮侪只有七岁,被作为人质押在吴三桂处。吴王上朝时,亮侪穿了件黄裌衫,头戴插有貂蝉的武官帽子侍立在旁。他年轻英豪,读书完毕,每天与吴王帐下的健儿学习古秦国、越国作战时所摆的军阵以及掷涂泥、赌跳跃等各种武技,所以他的武艺尤其超人一等。

篇5:朱亮祖文言文阅读答案

朱亮祖,六安人,元授义兵元帅。太祖克宁国,擒亮祖,喜其勇悍,赐金币,仍旧官。居数月,叛归于元,数与我兵战,为所获者六千余人,遂入宣城据之。太祖方取建康,未暇讨也。已,遣徐达等围之。亮祖突围战,常遇春被创而还,诸将莫敢前。太祖亲往督战,获之,缚以见。问曰:“尔将何如?”对曰:“生则尽力,死则死耳。”太祖壮而释之。累功授枢密院判。

李文忠破李伯升于新城,亮祖乘胜燔其营落数十,获同佥元帅等六百余人、军士三千、马八百匹,辎重铠甲无算。伯升仅以数骑遁。太祖嘉其功,赐赉甚厚。胡深请会兵攻陈友定,亮祖由铅山进取浦城,克崇安、建阳,功最多。会攻桐庐,围余杭。迁浙江行省参政,副李文忠守杭州。帅马步舟师数万讨方国瑛,下天台,进攻台州。国瑛出走,追至黄岩。降其守将哈儿鲁,徇下仙居诸县。进兵温州。方明善拒战,击败之,克其城。徇下瑞安,复败明善于盘屿,追至楚门。国瑛及明善诣军降。

洪武元年副征南将军廖永忠由海道取广东。何真降,悉定其地。同廖永忠克南宁、象州,广西平。班师,太子帅百官迎劳龙湾。三年封永嘉侯,食禄千五百石,予世券。

四年伐蜀,帝以诸将久无功,命亮祖为征虏右副将军,济师至蜀,而明升已降。徇下未附州县。师还,以擅杀军校不预赏。

亮祖勇悍善战而不知学所为多不法番遇知县道同以闻亮祖诬奏同同死帝寻悟明年九月召亮祖至与其子府军卫指挥使暹俱鞭死。御制圹志,仍以侯礼葬。

(选自《明史朱亮祖传》,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亮祖勇悍善战而不知学/所为多不法番遇知县道同/以闻亮祖/诬奏同/同死/帝寻悟/明年九月召亮祖至/与其子府军卫指挥使暹俱鞭死

B.亮祖勇悍善战/而不知学/所为多不法番遇知县道同/以闻/亮祖诬奏同/同死/帝寻悟/明年九月召亮祖至/与其子府军卫指挥使暹俱鞭死

C.亮祖勇悍善战/而不知学/所为多不法/番遇知县道同以闻/亮祖诬奏同/同死/帝寻悟/明年九月召亮祖至/与其子府军卫指挥使暹俱鞭死

D.亮祖勇悍善战而不知学/所为多不法/番遇知县道同以闻亮祖/诬奏同/同死/帝寻悟/明年九月召亮祖至/与其子府军卫指挥使暹俱鞭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枢密院”,元代,主管军事机密事务、边地防务、并兼禁军,明代,被朱元璋废除。

B.“洪武元年”,“洪武”是朱元璋的年号,“元年”即第一年。年号是最高统治者为纪在位之年而立的'名号,年号起源于秦始皇。

C.“圹志”,“圹” 堑穴也,即“墓穴”,“圹志”就是“墓志铭”,是一种悼念性的文体。

D.“侯”,爵位的一种,“爵位”在周代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均世袭罔替,封地均称国,在封国内行使统治权。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亮祖作战勇悍。徐达等围攻建康,朱亮祖突围,使常遇春被创而还,令徐达手下诸将不敢出战。

B.朱亮祖战功卓著。朱亮祖曾俘获同佥元帅,在克崇安、下天台、取广东、平广西等战斗中立下战功。

C.朱亮祖得到太祖赏识。朱亮祖在洪武三年被封永嘉侯,食禄千五百石,世袭罔替,后虽被杀,但死后仍以侯礼葬。

D.朱亮祖不得善终。朱亮祖因在伐蜀中曾擅杀军校等不法行为被揭发,触怒皇帝,连同儿子一起被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居数月,叛归于元,数与我兵战,为所获者六千余人,遂入宣城据之。(5分)

(2)伯升仅以数骑遁。太祖嘉其功,赐赉甚厚。(5分)

篇6:朱亮祖文言文阅读答案

10. C

【解析】注意区分几个选项的差别,关键点在“番遇知县道同”和第二个“亮祖”分别做后句的主语,不做前句的宾语,因此选C。

11. B

【解析】B 项,“年号起源于秦始皇”错误,起源于汉武帝。

12. D

【解析】选项D 对应的原文为“亮祖诬奏同,同死,帝寻悟”,触怒皇帝的原因是“朱亮祖诬陷道同,道同被杀,太祖不久后醒悟了”,选项曲解文意。

13.(1)数月后,又叛归元朝,多次和明军作战,被他俘去的士兵有六千多人,于是进入宣城

据守。(“数”、“据”、被动句各1 分,句意2 分)

(2)李伯升仅率几个骑兵逃跑了。太祖嘉奖他的战功,赏赐十分丰厚。(“遁”“嘉”“赉”各1 分,句意 ccoo课Net件co.net.cnf

2 分)

【参考译文】

朱亮祖,六安人,元朝授予义兵元帅。太祖攻克宁国,活捉了朱亮祖,太祖十分赏识他的勇悍,赐给金币,命他仍担任原职。数月后,又叛归元朝,多次和明军作战,被他俘去的士兵有六千多人,于是进入宣城据守。太祖刚刚攻取了建康,还无暇攻打他。过了一段时间,派徐达等人围攻。朱亮祖突围,常遇春负伤而归,诸将无人敢向前冲。太祖亲自督战,终于大获全胜,捆绑朱亮祖前来面见太祖。太祖问道:“你将如何打算?”朱亮祖回答:“活着就尽力,死就死了吧。”太祖认为他有勇气就释放了他。积功授予枢密院判。李文忠在新城打败了李伯升,朱亮祖乘胜捣毁了敌军营数十个,俘虏同佥元帅等六百余人、军士

三千人、战马八百匹,辎重铠甲不计其数,李伯升仅率几个骑兵逃跑了。太祖嘉奖他的战功,赏赐十分丰厚。胡深请求合兵攻打陈友定,朱亮祖由铅山进攻浦城,攻克崇安、建阳,功劳显赫。大军会合攻打桐庐,围攻余杭,晋升为浙江行省参政,协助李文忠镇守杭州。统率马步舟师数万人讨伐方国瑛,下天台,攻台州。方国瑛逃走,追击到黄岩。降服了敌守将哈儿鲁,攻下仙居诸县。进攻温州。方明善拒战,被打败,温州被攻克。攻下瑞安,再次在盘屿打败方明善,追击到楚门。方国瑛和方明善率部投降。洪武元年,协助征南将军廖永忠从海道攻取广东。何真投降,同廖永忠攻克南宁、象州,平定广

西。班师回朝,太子率百官在龙湾迎接慰劳。三年,封为永嘉侯,食禄一千五百石,给予世袭的凭证。四年讨伐蜀地,太祖认为诸将久无战功,任命朱亮祖为征虏右副将军,率领队伍开赴蜀地,明升已经投降。攻下未归附州县。班师回朝,因擅杀军校而不予奖赏。

朱亮祖虽勇悍善战,但不爱好学习,他的所作所为多不符合规范,番禺知县道同知道了这些情况。朱亮祖诬陷道同,道同被杀,太祖不久后醒悟了,第二年九月召朱亮祖,和他的儿子府军卫指挥使朱暹一同鞭打而死。御制墓志铭,仍以侯的礼节埋葬。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文言文阅读:爱莲说

文言文阅读复习题

范文亮

史上亮瞎眼硕士毕业论文致谢文言文

五年级掷一掷说课稿

国语·鲁语阅读训练含答案

文言文两则阅读答案

《新唐书》文言文阅读及译文

鲁亮侪掷印文言文阅读(推荐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鲁亮侪掷印文言文阅读,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