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沉的兔子小姐”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材知识点,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整理后的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材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大家!
- 目录
篇1: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材知识点
一、交流平台
《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为了表现北京独特节日习俗,重点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几天,其它的日子则一带而过。在写腊八和初一这几天的活动时,也做到了有详有略。因为写重点突出。
概括起来:作者重点表达的内容要详写,次要内容要略写。
二、词句段运用
1、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句子中加点的部分“一律”“清一色”“都是”“通通”是近义词。“喜获金牌”“摘得桂冠”“拔得头筹”是近义词。这样写的好处语句不重复,词汇丰富。
2、你知道下面这些习俗的寓意吗?你还知道哪些寓意吉祥的习俗?
“糕”与“高”同音,所以过年吃糕有万事如意年年高的寓意。
过年吃鱼寓意着年年有余,鱼的谐音“余”不仅仅代着盈余,也象征着降妖除鬼。
蝙蝠在中国古代来说赋予了人们“福”的意义。
三、书写提示
观察下面的字,再照着写一写,看看自己的书写速度是不是有所提高。
给出的一段话是行楷,笔画之间有连带,笔画流畅、活泼。练字的时候一是要练眼,即认真读帖。二是要练脑或说练心。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把示范字牢牢地记在心里。
四、日积月累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注释:①长歌行:汉乐府曲题。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三十,属相和歌辞中的平调曲。
②葵:“葵”作为蔬菜名,指中国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
③朝露:清晨的露水。
④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⑤布:布施,给予。
⑥德泽:恩惠。
⑦秋节:秋季。
⑧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
⑨华(huā):同“花”
⑩百川:大河流。
⑪少壮:年轻力壮,指青少年时代。
⑫老大:指年老了,老年。
2、诗意: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3、赏析: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青青”喻其生长茂盛。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也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学习方法
多读
就是反复读。据说,丰子恺先生的读书法称为“二十二遍读书法”,他对一篇好文章,前后读22遍之多,并深有体会地说,把文章读熟后,就会渐渐地从唇间背诵出来,多读成诵,应当就是记忆之本。
强记
就是有目的地克制自己,进行记忆。有些课程基本概念不记不行,如语文中的音形义、外语中的单词等。理解了的要背诵,暂时不理解的也要加以记忆,并在使用中重新巩固记忆。
古诗文,背诵后更易理解,理解后还会记得更牢固——当然这需要毅力和恒心。久而久之,不但大脑信息存储得越多,而且会养成乐于记忆的好习惯。当然,强记和死记并非同一概念。
勤写
不只是写作文,那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日记、听课笔记、读书中的圈点评注、整理摘抄都属于这个范畴。
写本身就是较高层次的记忆,我们有这样的体会:写作文,先打腹稿,再写成初稿,待到往作文本上誊写时,不看初稿就能写完。原因是,动笔综合调动了各种器官,并进入记忆的高级阶段,“好记性不如赖笔头”不无道理。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学习技巧
应当重视语言材料的积累。
学习语文需要日常的积累,没有积累的语言是苍白的,没有积累的学习是徒劳的。有了厚实的积累才能激活思维,能触类旁通。初中阶段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首先是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其次才是理解和运用。
复习时应强化如下四个环节:1.领悟含义。对背诵的诗文,要领悟其含义,特别是其中的关键字词,要真正弄懂。2.圈点强记。对诗文中的易混字、易错字,要用红笔圈点出来,以激起有意注意,重点把握。3.边诵边写。在记忆时,可边背诵,边用笔写出上下句或句中的关键字,以防“口是手非”。4.规范书写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异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不添减笔画。
篇2: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
学会合作
1、一幢(zhuàng)房子 一栋(dòng)房子
Xie 泄气 推卸 松懈 玉屑银末
Jing 竞争 纯净 毕竟 处境平静
You 优雅 幽静 忧愁 悠扬 优秀
顾名思义:顾,看。名,名字。义,意思。 情不自禁:禁,控制。 卓有成效:卓,卓越、高超,超出一般。 典范:可以作为学习的榜样)
2、近义词:孤立(独立) 典范(榜样) 和谐(协调、融洽) 倾泻(倾注) 牺牲(就义)
3、这是一篇演讲稿,以合作为话题,阐述了为什么要合作?什么是合作?如何进行有效的合作?三个问题。在阐述如何进行有效合作时,作者选择了两个事例:交响乐团在指挥家的指挥下进行完美和谐的演奏(交响乐团的演奏),告诉我们合作首先要有高度统一的目标并尽力做好分内的事;中国小学生成功完成“火屋逃生”实验(从瓶子里取出彩球),告诉我们有效的合作还需要有集体荣誉感,有自我牺牲精神。
4、合作的成语: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同舟共济、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团结一致、
群策群力、同心同德、同仇敌忾、同心协力、同甘共苦、和衷共济。
5、表示死的成语:驾鹤西游、含笑九泉、英年早逝、与世长辞、命丧黄泉、死于非命
6、关于合作的名言或俗语: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二人同心,其力断金。 众人拾柴火焰高。
人心齐,泰山移。独脚难行,孤掌难鸣。水涨船高,柴多火旺。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一块砖头砌不成墙,一根木头盖不成房。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根竹竿容易弯,三根麻绳难扯断。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古今贤文 合作篇)
仿写:1、如果你是工人,就要和同事一起做工,共同完成工厂的生产任务。如果你是演员,就要和其他演员一起拍摄,共同演好一部戏。
2、一个人学会了与别人合作,也就获得了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
一个人学会了与别人合作,也就获得了构筑成功大厦的基石。
篇3: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
天游峰的扫路人
一、词语解释
砌(qì)墙 沏(qī)茶 宿(s?)鸟 一宿(xi?) 瘦削(xuē) 削(xiāo)铅笔 打量 扫帚(彐) 罢(四)了 循着=顺着
气喘吁吁:吁吁,形容出气声。 炯炯有神:炯炯,形容眼睛明亮。
望而却步:却,停止,后退。半途而返:返,回。半途而废:废,停止。颇有节奏:颇,很。
二、理解课文
1、《天游峰的扫路人》从题目中的“天游峰”你预测到 天游峰一定很高,在这座山上的人就好像在天上游览;“扫路人”可猜测 本文主要是写扫路的人。
这篇散文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我”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形象,表达了“我”对老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乐观、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的赞美。
2、这篇课文最大的特色是运用了反衬的手法。首先,作者运用2、7两个自然段对天游峰进行了描写,作者通过形象的比喻、具体的数据写出了天游峰“高”“险”的特点,以此来反衬扫路人自强不息,自信豁达的人生态度;其次,作者还写了游人们爬天游峰的表现:气喘吁吁、大汗淋漓,心态:望而却步,半途而返,一来烘托山的高与险,二来与老人的表现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出老人的不畏艰险,自信豁达的精神。
3、文中有两处描写老人外貌的句子,一处重在写着装,一处重在写容貌,写出了老人:朴实善良、有精气神的特点。(这是给读者的初步印象。)
小结:我们在对人物品质进行分析的时候,可以抓住他的外貌、动作、语言、表情、神态、心理活动等正面描写,也可以关注环境、其他人的言行等侧面描写来分析,以此来感受他的真正的内心世界。
4、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我的理解是:这位老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从心底里佩服他,他的自信乐观、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也深深地影响了我,使我终生难忘。
5、扫路人形象:朴实热情、自信乐观、豁达开朗、自强不息 充满自信 热爱生活
6、你觉得老人每天这么干活真的像他说的“不累”吗?老人为什么说不累?
当然不会不累,老人干活很累。老人说不累,是因为他很乐观,懂得在忙碌辛苦中看到生活中的好风景,老人对生活充满热爱,充满希望,这是一种很好的生活态度。
7、《天游峰的扫路人》告诉我们:生活中要像老人那样,做一个乐观自信、豁然开朗、热爱生活的人。
8、第7小节“顶天立地”写出天游峰的高险;“层层叠叠”’“一千八百多级”表现出天游峰石级多,攀登难;从”气喘吁吁”、“大汗淋漓”可以看出游客攀登难和累;从“望而却步”“半途而返”可以看出游客的畏难情绪;从“不禁倒抽了一口气”可以看出老人辛苦的程度让作者很吃惊,这些词语都反衬出老人自强不息,热爱生活的精神。
9、小结:至今,我们已游览了源远流长、雄伟壮丽的长江,美妙绝伦、富有诗意的三亚落日,波澜壮阔、景观独特的烟台的海,神奇美丽、别有洞天的双龙洞,高耸入云、令人望而生畏的武夷山天游峰。你登上天游峰后会想到的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三、积累:
1、山高的词语:高不可攀、高耸入云、崇山峻岭、巍然屹立、顶天立地
2、形容害怕的成语:望而却步、半途而返、心惊胆战、望而生畏、毛骨悚然、惊慌失色
3、形容累的成语: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汗流浃背、筋疲力尽、心力交瘁、疲惫不堪
4、写人外貌的成语:炯炯有神、慈眉善目、眉清目秀、唇红齿白、明眸皓齿、其貌不扬
5、熟背第2、7、8小节。
6、有关自信乐观的名言:
提起千斤重,放下二两轻。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难过,不要忧伤。
在愁苦的日子里心平气和。 相信吧,幸福的一天终究会来临。 ——普希金
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 ——萧伯纳
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青春活泼的心,决不作悲哀的停留。—冰心 愁云过眼散如烟,我性从来便乐天。
篇4: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
山谷中的谜底
1、夺魁 魁梧 坚贞不屈 帐篷 蓬乱 马棚 枝丫 柘树 摧毁、催促、丧失、屈服、
毁灭、苍翠挺拔、富有弹性 完好无损:完,完整。损,损坏。 漫天飞舞 :漫,到处
2、本课讲述了加拿大魁北克山谷中一个奇异的自然现象(西坡长满杂树而东坡仅有雪松),启发人们“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因此在逆境和压力面前,我们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以退为进。(道理)
3、山谷中的谜:一个奇异的自然现象:西坡长满杂树而东坡仅有雪松
山谷中的谜底:东坡雪大,其他那些树,因为没有雪松这个本领,树枝都被积雪压断了,……也都存活了下来。
雪松的本领: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不论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
启示:对于外界的压力,……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
4、理解“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不论……始终……”
“反复地积”说明暴雪之大;“反复地弯”说明雪松承受的压力之大,和在承受的同时适当让的策略;“反复地落”表明“退让”策略的成功;“反复地弹”说明雪松有不屈不挠的精神;“不论……始终……”反映了雪松与风雪抗争的艰辛,但它是强者,是最终的胜利者。由此想到的诗句: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5、对于外界的压力,……以求反弹的机会。这句话的意思是:在逆境和压力面前,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以退为进,一样可以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6、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弯曲指的是适当的退让,以退为进。由此想到的人或事:司马迁受酷刑没有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不是贪生怕死,而是为了写成《史记》,实现毕生的理想;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十多年,不是畏惧吴王夫差,而是伺机东山再起,反败为胜;红军长征不是庸者的逃生,而是为了保存有生力量,更好地保家卫国;小麦冬天停止生长不是畏惧严寒,而是为了孕育来年的丰收;有时同学之间的让步,不是胆小懦弱而是为了班级的团结;宽容不是胆小无能,而是一种海纳百川的大度 。……
7、由此想到的忍让的名言:大丈夫能屈能伸。 小不忍则乱大谋。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8、含有“弯曲”(忍让)的成语:能屈能伸、以退为进、卧薪尝胆、忍辱负重、刚柔并济
9、仿写 生活是一杯酒,散发着迷人的醇香 生活是一首交响乐,演奏着高低起伏的乐章
生活是一本书,编织着动人的诗篇 生活是一杯茶,飘散着清新的气息。
10、你还知道哪些自然之谜:恐龙灭绝之谜、宇宙是如何诞生的……
篇5: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
词两首
1、会背诵、默写、解释这两首词。
2、《如梦令》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所作。词人回忆了一次愉快的郊游情景,因酒醉在归途中误入藕花深处,把栖息的水鸟都吓飞了。这首词写出了词人郊游时的愉悦,表达了她对生活的热爱。
3《如梦令》中“醉”表明词人 心情愉快,是开怀畅饮的结果。“不知归路”的原因可能是“日暮”和词人“醉”了,也可能是词人兴致很高,流连忘返。两个“争渡”表现了词人 急于从荷花丛中找到正确的路径的心情。
4、《渔歌子》是唐代词人张志和的作品,张志和,号“烟波钓徒”。词中了描绘春天秀丽的水乡风光,塑造了一位悠闲自得的渔翁形象,赞美了渔家的生活情趣,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无忧无虑、悠然自得的生活的向往。
5、《渔歌子》中张志和说“斜风细雨不须归”,表面看“不须归”的原因是雨小,鱼肥,穿了蓑衣,戴了斗笠,渔翁已经陶醉在春天的美景中了,实际是“不想归”,原因是不愿再涉足朝廷的风浪. 透露出词人淡泊之情和对大自然的喜爱。
6、《如梦令》和《渔歌子》都是词牌,我知道的词牌还有:清平乐、忆江南、水调歌头、沁园春、西江月。
4、兴尽:兴,兴致。尽了兴致,游兴得到满足。 不须:不必,不一定要。
日暮:夕阳西下 沉醉:大醉 藕花:荷花
5、拓展:
(1)与荷花有关的诗句(夏天):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垂钓的诗句: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3)春天的风、雨: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由“细雨”想到)
(4)《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篇6: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疏理
孔子游春
一、词语解释
意味深长:深,深刻;长,久远。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善施教化:善于教育感化。
司空见惯:司空:古代官名。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绿草如茵:茵,草垫子。
深思熟虑:深,周详;熟,细致审慎;虑,考虑。反复细致地考虑。
温文尔雅:温文:态度温和,有礼貌;尔雅:文雅。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
从容不迫:从容:不慌不忙,很镇静;不迫:不急促。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二、课文理解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他在政治上主张“仁者爱人”“克己复礼”,在教育方面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主张。他编写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春秋》。他的智慧语言被弟子们整理后写进了《论语》。我还知道 法家代表人:韩非子;道家代表人:老子、庄子;墨家代表人:墨子。
2、这篇课文以“游春”为线索,主要写了孔子与弟子们赏景、论水、言志三件事。
3、背诵第2小节。仿写:滚滚的春雷是她前进的脚步;茫茫的大雾是她神秘的面纱;汹涌的波涛是她深情的呼唤;粉红的桃花是她绽放的笑脸……
4、背诵第8小节“论水”部分,孔子把水比作了真君子,因为它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这段话的意思是:水滋润万物,哺育众生,像君子一样无私仁厚;水和顺温柔,真似君子温文尔雅恬淡的性情;水穿山岩、凿石壁,胸怀志向,多像君子具有百折不挠的坚贞情操;水能荡涤污垢,还万物本真洁净的姿态,多像教人求真求善求美的君子风范。孔子论水的目的是:希望弟子们做一个像水一样的真君子。
仿写:水若满则溢,它好像懂得知足常乐;水遇山必绕,它好像懂得谦让;水或深或浅,清澈透明,它好像很纯洁;水小可成滴,大可成洋,它好像有气量……
5、“言志”部分,子路的志向是:有福同享;颜回的志向是:不为自己表功;孔子的志向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从他们的言行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豪爽、乐善好施的子路;谦虚沉稳、淡泊名利的颜回;孔子是一位充满智慧、和蔼可亲、懂得循循善诱的好老师。
6、孔子教育名言积累:练习7
7、出自《论语》中的成语:练习7
8、写孔子的成语:学而不厌、苦心孤诣、有教无类、不偏不倚、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9、“泗水河畔春意更浓了”这句话在文中起了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的作用。不仅赞美了盎然的春色,更赞美了师生间浓浓的情谊。
三、拓展诗句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四、《论语》记录了孔子的言行,里面有不少精辟的语句:
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②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③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来自《论语》的成语:文质彬彬 敬而远之 当仁不让 举一反三 怨天尤人 有教无类 诲人不倦
温故知新 学而不厌 不耻下问 见贤思齐 言而有信 见义勇为 以德报怨
篇7: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疏理
明天,我们毕业
一、解释词语
朝夕相处:朝:早晨。夕:晚上 。从早到晚都在一起,形容关系密切。
窗明几净:几(jī):小桌。形容房间干净明亮。
博大精深:博:广大,丰富,形容思想和学术广博高深。
眷恋=依恋 憧憬=向往 五彩斑斓=五彩缤纷 凝聚=凝结 炽热=火热
二、理解课文
1、本文通过作者对六年学习生活及成长历程的回顾,抒发了对母校、老师和同学的眷恋之情。
2、在我们心目中,您是天使,您是大树,您是海洋。(老师像天使一样,有着美好的心灵,高尚的品德,教育、感染着学生;老师像大树一样,为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关心、爱护着学生;老师像海洋一样有着宽广的胸怀,渊博的知识,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老师的呵护下成长。这句话表达了对老师的赞美和爱戴之情。)
3、临别赠言:
不管未来有多遥远,成长的路上有你有我;不管相逢在什么时候,我们是永远的朋友。
友谊是珍贵的,友情是无价的,和你们在一起的日子是最快乐的!
亲爱的同窗好友:努力可能不会成功,但是,不努力必定不会成功!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如果分别是必然的,那么无论你走到哪里,我的祝福就跟到哪里。
今日同窗分别,说一声:“珍重!”明朝校友相逢,贺一句:“成功!”
把握机遇,把握时光。
你的将来,由你创造。
为自己而努力,为最亲的前进,为最爱的奋斗,永远向善向上!
篇8: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疏理
三亚落日
1、解释:
硕大无朋:硕,大; 朋,比。 美妙绝伦:绝,独一无二
赤朱丹彤:赤,红色;朱,大红色;丹,一般红色;彤,红色。本课指程度不同的红色。
悄然无声:悄,没有声音或声音很低。 逊色:逊:差,比不上
2、多音字:悄 qiǎo悄然无声 qiāo静悄悄 冠 guān树冠 guàn冠军
3、赤朱丹彤 (同类词):亭台楼阁、酸甜苦辣、生旦净丑、唱念做打、梅兰竹菊
笔墨纸砚、喜怒哀乐、说学逗唱、鸟兽虫鱼、风雨雷电
4、拓展夕阳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5、描写夕阳的词语:残阳如血、夕阳西下、日薄西山、赤朱丹彤、日落西山
6、地理卡片:三亚在海南岛的最南端,是中国唯一的热带海滨旅游城市。这里四季如春,可谓三冬不见霜和雪,四季鲜花常盛开。这里素有“东方夏威夷”之称。
7、课文理解:
(1)本文中心句:“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是:总起全文、点明中心、首尾呼应。结尾与它相呼应的句子是:哦,这就是三亚的落日!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在作者的笔下,落日成了孩童(活泼、有活力)、大红灯笼(安宁、快乐)和跳水员(敏捷、姿势优美),体现了三亚落日的美妙绝伦。本文通过运用清新活泼的语言,准确生动地描绘了三亚落日美丽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祖国美丽风光的赞美。
(2)……真让人担心洁白的翅尖会被海水湛蓝了。担心一词表现了海之蓝,鸥之白,体现了作者对美景的喜爱之情。
(3)于是,天和海都被它的笑颜感染了,…… 感染一词写出了天和海都被夕阳的余晖映红了,让我们感受到夕阳仍充满着活力,表达了作者对夕阳的喜爱之情。
(4)人们惊讶得不敢眨眼,生怕眨眼的一瞬间,……生怕写出了日落景象的美妙绝伦,表达了作者对落日景象的留恋和惊叹。
8、知识加油站:
凡是在体会文中词语的时候,一定是“景语加情语”。总是先分析这个词所修饰的物,即,用这个词之后,更体现了所写的景或物有怎样的特点;然后再分析用这个词,表达了作者对景或物有怎样的感情?(喜爱、赞美、惊叹、留恋、不舍、难过、后悔……)
9、重点词语:
逊色、谦逊、飞溅、玫瑰、灯盏、硕大无朋、玉屑银末、赤朱丹彤、、水波不惊、一盏灯笼 潇洒 缘故 收敛(约束) 兴许(也许) 涨溢(涨满) 似乎(好像) 洋溢(充满)美妙绝伦(精妙绝伦) 悄然无声(悄无声息)
10、请务必会默写第3、4两个自然段
11、课文第2节抓住了蓝透了的海、低翔的白鸥、碧玉般的树冠、玉屑银末般的细沙写出了三亚美丽风光。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材知识点(合集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