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猞猁”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校园教工生活区绿地现状调查报告,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校园教工生活区绿地现状调查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 目录
篇1:校园教工生活区绿地现状调查报告
校园教工生活区绿地现状调查报告
绿地作为绿色资源,在人群高度集中的校区是人文和自然景观的重要自然要素资源,当代国内高校校园绿地系统总体规划多以人工绿地为主,且注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校园绿地正是由多层次多功能的空间要素按一定的结构组成的有机整体;校园绿地的结构具有空间形态、功能、环境意象、景观、场所意义等不同层面,这些不同层面相互影响和作用,共同构成高校校园绿地系统的整体结构。
校园绿地和一般绿地具有相同的空间形态构成,一般可分为点、线、面;而高校校园绿地的功能需求的特殊性,其绿地功能分区构成根据高校校园不同功能建设用地,将绿地系统可大致分为教学区绿地、学生生活区绿地、教工生活区绿地、体育运动健身区和其它用地绿地五大区块,每一大区内二次划分为道路绿地系统、专类园绿地系统和附属绿地系统;根据空间异质性——而根据绿地系统空间异质性分为乔木、灌木、草皮、乔灌、乔草、灌草、乔灌草、苗圃共八种类型;从绿地空间中的物质构成又可分为水景、植物景观、场地、景观小品和标志物,还有相关配套设施,包括休憩设施、照明设施、卫生设施。绿地景观意向构成对使用者是有特殊意义的,凯文·林奇认为环境意象是观察者与所处环境双向作用的结果。环境存在着差异和联系,观察者借助强大的适应能力,按照自己的意愿对所见事物进行选择、组织并赋予意义。他将构成景观意象的物质形态归结为五种元素——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高校校园绿地绿地的意向构成也具备一般绿地景观意向的特点。
一、调查目的
分析校园各功能区中绿地景观的建设情况、存在问题及成功之处,探讨满足功能需求、适合时代发展、体现校园特色的大学校园绿地景观建设思路。校园绿地在校园建设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既是校园物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之一。绿地相当于校园的自然调节器,它通过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反应,能起到固碳释氧、滞尘降噪、净污杀菌等生态效应;同时又为师生提供了舒适优美的教学实习、人际交流、休闲游憩、学术研究、体育锻炼等活动空间。随着“生态校园”、“绿色校园”等理念的兴起,如何合理规划校园内部格局、协调各功能区绿地配置、首先就需要对校园绿化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
二、调查方法、时间、范围
此次调查采用实地调查与现场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在开展实地调查的时候,首先按照校园的功能进行分区,然后根据校园实际情况分东、西校园将各个功能区细分为大区、小区和组团 3个层次来开展实地调查。在实地调查中对现场每个小区填写“校园绿地景观实地调查表”并适 时进行访谈。
实地调查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初步踏查,对校园的绿化有总体的了解。大致了解校园植物和绿地景观基本情况。确定实地调查范围并进行合理分区,设计、制作实地调查表。第二阶段分区分组团进行实地调查、拍照,并记载实地调查表。主要调查各分区的.地形、水体、植物(种类种植方式、观赏特性、色彩)、景石、园路铺装、建筑小品(照 明 设 施、休 憩 设 施)等 景 观 要 素 的 基 本情况。根据调查内容,在进行现场调查的同时与在校园绿地中的被调查者进行交谈,了解他们对特色校园绿地景观的评价、意见与建议。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四、存在的问题
五、改造建议
绿地率、绿化覆盖率、绿地率、绿化覆盖面积中乔、灌木所占比率(%)、本地木本植物指数、道路绿化普及率、林荫路推广率、林荫停车场比例、绿视率分析 裸子:被子;针叶:阔叶;落叶:常绿;乔木:灌木; 观赏特性分析统计数字和文字说明;植物配置、景观效果分析
植物生长状况、病虫害分析、养护状况分析、是否采用节约型园林技术并写明具体方法、是否生物防治
植物文化、植物科普分析,绿地使用功能分析等 说明 1、附表:
植物名录及以上分析的所有基础数据,如观赏特性分析要对所有植物列表,列出每一种植物的观赏特性
绿化覆盖面积、绿地面积:实测加卫星影像图量
六、高校校园绿地建设特点
(1)对绿地建设缺乏足够的认识
在高校基本建设当中,存在“重建筑,轻绿化”的现象,加之关部门缺乏对绿地建设 重要性的认识。此外,校园建设资金有限,校园规划中缺乏或没有对校园绿地进行专项规 划。有的高校建筑建成并投入使用若干年后,但其校园仍未形成能与之匹配绿地景观,使 校园绿地建设严重欠帐,致使绿地建设的质和量均跟不上高校教育事业发展步伐。有的高 校校园可绿地面积并不少,但由于对高校校园绿地使用者的使用需求认识不足,没有充分 考虑到校园活动的主体对绿地空间的需求,其功能与配套设施的设置不甚合理。
(2)缺乏对使用者需求的关注,缺少“以人为本”的绿地空间
长期以来,“以人为本”一词所有规划设计项目基本出发点,设计项目的成立和建设 是为了更好服务于广大使用人群。但是在设计和实践中,这一种人的关怀和对于使用群体 需求的关注并没有具体化。由此,新建大学校园绿地景观建设中常出现“重景观而轻使用” 的状况,在一些已建成的校园绿地空间中,大片的广场、草坪往往被闲置,甚至有座椅的 地方也很难让人满意地停留。这些绿地空间往往尺度与位置不合适宜,形式也很难满足人 的不同心理要求;对于遮阳避雨的要求考虑得不够;景观的文化内涵与环境没能很好地融 合,其表达不能引起人的共鸣。这户外场所无法引起活动的发生,整个校园也就呈现空旷 无生机的状态。
(3)校园绿地建设相互模仿,失去特色
由于时间的仓促及认识上的不足等原因,设计者往往盲目追求欧美模式,群起效仿, 不同地区不同规模的校园被效仿套用同一模式,使中国的大学校园绿地景观在各地出现雷 同的设计。缺乏与地域的关联,缺乏与校园自身办学个性的关联,缺乏与校园文化的关联, 从而使校园绿地空间失去特色,很难引起师生对校园环境的认同感和归宿感。在不同的校 园文化背景的校园中我们却看到了不少缺乏个性绿地,模式化的设计语言忽略了不同人群的不同行为心理需求,导致了校园境景观单一、粗陋。
(4)忽略校园绿地景观生态性
伴随着高校校园建设热潮,越来越多的高校开拓新校区或纷纷对旧校区进行改造更新。 很多新建成的校园往往只是植物配置单一,空间层次单调,却普遍缺乏生机和活力,在植 物种类的选择上更是缺乏对地域性和多样性的考量。规划设计往往忽视校址原有的自然环 境条件,或无法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或肆意开发,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不足:(1)校园绿地面积大,但是不少地方还没有很好地规划和利用,有些地方仍是荒废的,如哺育园的设计简单,没能很好地发挥作用。(2)通过绿地体现各学院特色方面做得不够,目前各学院前的绿地千篇 一律,仅有商学院的楼前绿地设有具有学院特色的标志小品。各学院可通过各自门前的绿地体现各自学院、专业的特点、风貌,树立鲜明形象。(3)虽然广西的植物具有丰富的多样性,但这一特色未能在校园绿地景观中充分体现,校园的绿化植物较为单一。(4)校园绿地规划中对于人的行为关注不足,绿地上缺乏可用于学习、活动的小空间,缺少学生们驻足小憩、交流的人性化空间。
七、植物配置
(1)植物配置层次化 。 居住小区植物配置应增强植物群落的层次,将乔木、灌木和地被植物的层级关系合理展现出来。公园天下小区主道路绿化设计体现出植物的层次化, 合理的配置方式可以增加植物设计的韵律感。 反之,植物配置缺乏层次时,景观序列必然会受到影响,植物种类过多和过少的时候都会造成该现象,如新西蓝小区植物种类较少,乔木与草坪间出现断层而旭景名园小区则是由于植物种类过多同样导致了层次的混乱。 由此可见,植物配置的优劣与种类的多与少没有直接关系,而植物群落层次的配置关系才决定着成败。 建议从两点考虑:①以本地乔木树种为主基调,利用灌木与开花植物做出层层衔接的植物空间;②利用低矮灌木的形态、色彩、大小不相同这一特性,搭配出植物组团,既不会遮挡视线又能充分利用空间。
(2)植物配置立体化 。 居住小区应合理增加立体绿化的面积和使用率, 立体绿化在增加绿化比例和满足人们不同的欣赏需要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 居住小区植物的立体配置包 括两大类型:构筑物、建筑物顶部绿化和垂直面绿化。 其中顶部绿化又分为屋顶绿化和花架廊架绿化; 垂直面绿化分为墙面绿化、阳台绿化和门庭绿化三小类。 在空间上发展立体绿化,打破以往的绿化概念,一些夏天炎热的地区,可以在屋顶种植绿化来隔热,有条件的还可以设计楼顶花园,在居住小区建筑立面上,注重阳台绿化以弥补立面的不足,在地面上的一些栏架上、亭子上布置植物,或者用植物做成各种景观造型。把孤鹜的单体元素用绿色串联起来, 真正地把绿化融入居民的生活中去。
现状调查报告
篇2:校园白色污染现状调查报告
有回收废纸、易拉罐的地方。于是我们把重点放在了塑料的回收再利用上。
在学校的垃圾站,我们遇见一位拣垃圾的人,他把塑料瓶进行了回收。我们小组成员上前询问他回收的目的、价钱,而他没有回答。为了查询有关塑料的`回收情况,我们小组特意利用课外时间对太原市各正规废品回收站进行了采访,可惜没有发现回收塑料的地方。最后,通过上网查询资料,我们得知:塑料是可以回收的,但不可以再利用来制造食品包装袋(因为造价高,不能保证卫生与安全),只可用作建筑材料或农用大棚等。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违规生产的个体小企业私自回收塑料废物,用一些有毒的有机溶剂清洗后再利用,这对人体是有害的。因此,学校在进行垃圾分类回收时,一定要将回收的塑料制品送到正规的回收单位。
三、结论
通过以上调查,我们发现校园内是存在白色污染的,以十二中为例,每天十二中要产生4000个左右的食品包装袋,这会使多少亩土地丧失耕种能力!而且,学生对于白色污染缺乏紧迫感,采取不以为然的态度,这是十分危险的。如果每个人都这样想,那么若干年后中国还有没有可供种植耕作的土地?我们中学生不应该对白色污染这一社会问题不闻不问,而一定要拿出主人翁的精神,积极地去宣传白色污染的危害,宣传环保意识、从而使全社会的人都有环保观念--这正是我们的目标所在。我们的建议:
(1)根据我们的调查以及我们所查的资料,我们建议学校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制度,其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①每一个班在班内建立一个小型垃圾点,将垃圾按纸类、塑料、金属(如易拉罐等)、电池、其他共五类分类收集。由于纸类、塑料数量较多,可以一天清理一次,另外考虑到电池对环境的危害,建议同学们把废旧电池统一回收。
②学校设立几个大型垃圾箱,统一回收各班分类垃圾箱中的垃圾,并在校园内多设置一些小型分类垃圾箱。学校负责与社会回收单位联系,及时送出回收来的垃圾。
③学校应当设立一个评分制度,对垃圾回收工作开展得好的班级进行鼓励。回收的收入也可返回各班使用。
(2)应当看到,要想真正从根本上杜绝校园白色污染,就必须在学生心中树立环保的观念,因此建议学校多多加强环保教育,如征集环保标志,举行环保歌咏比赛等活动,使环保意识深入人心。
(3)加强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目的还在于向全社会宣传环保知识,因此建议学校多方面向社会开展公益活动,如在每年
4月22日地球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时,组织学生上街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等知识,只有全社会都在讲环保,才会从根本上防治白色污染。[1]在百度搜索:校园白色污染现状调查报告
篇3:校园白色污染现状调查报告
课题组长:***课题组员:***
一、引言
白色污染是指由塑料袋所引起的污染。由于塑料制品难以分解,所以被遗弃的塑料制品(尤其是各种塑料袋)会给环境带来严重危害。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广大中学生对白色污染知之甚少,环保意识淡薄,每天都在制造白色污染,使原本圣洁的校园受到白色污染的侵蚀。为了了解、解决校园白色污染的问题,我们对校园白色污染进行了一些调查,并尝试找出解决办法,使广大中学生了解白色污染的危害,提高同学们的环保意识,还校园一片净土,促进太原市的白色污染防治工作。
二、有关白色污染的相关知识
1、白色污染的危害。
白色污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埋入土壤中的塑料制品,对耕作和播种造成了极大困难,影响了农作物对水分、养分的吸收,污染地下水,使农作物减产甚至不产。如果将塑料燃烧,则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破坏环境。将塑料倒入海洋(海洋中塑料的分解需250年),若被海鸟、鱼类误食,会造成这些动物死亡,若是缠住一些舰船的螺旋桨,则会造成海上交通事故。
2、目前国际上较为先进的白色污染治理办法。
白色污染形成的关键是塑料不易分解,因此,科学家研制了多种自毁可降解塑料,如生物自毁塑料、化学自毁塑料、医用自毁塑料等。制造这些塑料的指导思想是:在塑料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使塑料能被光照、细菌或其他化学物质溶解或消除。这些方法的共同特点是造价昂贵,无法与便宜的不可降解塑料竞争。我们盼望着早日出现可以与不可降解塑料一样便宜的可降解塑料能够回收、再生、利用。
三、调查情况
我们小组在学校随机挑选50人参加我们的问卷调查,共收回45份,占90%(调查问卷附表),结果如下:
问题一:你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吗?
调查者中,有2/3表示知道白色污染,而有1/3表示不清楚。结果表明,大部分中学生是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的,这与学校教育有很大关系(高二化学教材对于白色污染有过讲解)。但仍有一部分(1/3)的人不清楚,这表明,学校还应加强对学生的教育。问题二:你经常购买小食品吗?
71.1%的人偶尔购买小食品,22.2%的人经常购买,只有6.7的人不买小食品。这是因为,学生族很少有时间在家吃早饭,所以来学校购买食品充饥的人很多,而食品包装袋绝大部分都是塑料制品(请看以下的调查),这就为校园白色污染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
问题三:你如何处理塑料袋?
上图显示只有7人(占15.6%)将塑料袋随地乱扔,而扔进垃圾箱的占80%,但这并不表示大部分塑料袋进入垃圾箱中,因为据我们小组成员观察发现,很多人虽然知道应当把塑料袋扔入垃圾箱内,却总是扔到垃圾箱旁,风一吹,塑料袋就满校园乱飞了。另外值得提出的是,在两位选择其他的同学中。一人表示会把塑料袋扔进视线所见的垃圾箱内。我们发现。校园内垃圾箱以前并不多,而且大多锈迹斑斑的,沉重、固定的老式垃圾箱十分不方便。不过本学期开始后,学校增加了垃圾箱的数量,这对于防治校园白色污染是有帮助的。
问题四:请同学对校园白色污染的处理方法提出一些建议。
提供建议如下:
(1)学校应教育同学们增强环保意识,多宣传白色污染的危害。
(2)同学们不要随意扔垃圾,对随地扔废弃物的人讲讲环保的重要性。
(3)学校统一将垃圾分类、回收,集中处理。
(4)增设垃圾箱,放在白色污染严重的地方(如小卖部门口)。
(5)设计一个环保标志,挂在醒目的地方。
(6)尽量减少用塑料袋包装物品,并杜绝使用一次性发泡饭盒(现在校食堂使用的一次性饭盒就是国家禁止使用的饭盒,但仍在使用)。
(7)呼吁全社会增强环保意识。
(8)学校不要焚烧垃圾。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得出以下结论:①大部分学生对于白色污染比较了解,但仍有部分人对白色污染的概念不清楚,这需要学校增强环保方面的教育。②相当一部分人虽然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但依然使用或随手丢弃白色污染物。由此可见,学校培养学生环保的观念十分重要,同时学校也要作出实际行动,如多设置分类垃圾箱,组织回收有价值的垃圾等。
(三)学校白色污染现状调查
通过上一阶段的调查,我们已经调查清楚了学生对白色污染的了解情况,与同学们初步探讨了如何防治校园白色污染。这一阶段我们的主要目的是调查我们学校白色污染的情况,并对处理方法进行可行性探讨。
首先,我们进行的工作是称量一个班一天产生的垃圾,分拣出垃圾的种类、白色污染(如塑料袋、塑料瓶等)所占比重为多少,以此来估算十二中一天产生的白色污染物的数量。以高二某班为例,这个班一天所产生的垃圾约重2kg左右,主要成分是纸、塑料包装袋、塑料瓶、易拉罐、发泡饭盒及一些果核等。其中塑料包装袋有近l00个(几乎全用于食品包装),5个塑料瓶,7个发泡饭盒,2个易拉罐(铝制)。不难看出,食品包装是校园白色污染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还发现,纸张和易拉罐都是可以回收利用的、而且目前社会上也
篇4:校园白色污染现状调查报告
三、结论
通过以上调查,我们发现校园内是存在白色污染的,以十二中为例,每天十二中要产生4000个左右的食品包装袋,这会使多少亩土地丧失耕种能力!而且,学生对于白色污染缺乏紧迫感,采取不以为然的态度,这是十分危险的。如果每个人都这样想,那么若干年后中国还有没有可供种植耕作的土地?我们中学生不应该对白色污染这一社会问题不闻不问,而一定要拿出主人翁的精神,积极地去宣传白色污染的危害,宣传环保意识、从而使全社会的人都有环保观念--这正是我们的目标所在。
我们的建议:
(1)根据我们的调查以及我们所查的资料,我们建议学校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制度,其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①每一个班在班内建立一个小型垃圾点,将垃圾按纸类、塑料、金属(如易拉罐等)、电池、其他共五类分类收集。由于纸类、塑料数量较多,可以一天清理一次,另外考虑到电池对环境的危害,建议同学们把废旧电池统一回收。
②学校设立几个大型垃圾箱,统一回收各班分类垃圾箱中的垃圾,并在校园内多设置一些小型分类垃圾箱。学校负责与社会回收单位联系,及时送出回收来的垃圾。
③学校应当设立一个评分制度,对垃圾回收工作开展得好的班级进行鼓励。回收的收入也可返回各班使用。
(2)应当看到,要想真正从根本上杜绝校园白色污染,就必须在学生心中树立环保的观念,因此建议学校多多加强环保教育,如征集环保标志,举行环保歌咏比赛等活动,使环保意识深入人心。
(3)加强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目的还在于向全社会宣传环保知识,因此建议学校多方面向社会开展公益活动,如在每年4月22日地球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时,组织学生上街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等知识,只有全社会都在讲环保,才会从根本上防治白色污染。
更多相关文章阅读
1.城市白色污染调查报告
2.校园白色污染调查报告
3.2016最新校园白色污染调查报告
4.关于白色污染调查报告
5.白色污染调查报告(最新)
6.白色污染调查报告作文
7.“白色污染”调查报告
8.白色污染调查报告数据
9.白色污染调查报告(精选)
篇5:校园公益现状调查报告
校园公益现状调查报告
生态,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将“生态”一词引入校园公益,希望通过描述校园公益的现状及其相关因素,寻求解决途径,推动校园公益更好的发展,营造健康的校园公益氛围。
此次“校园公益生态现状大调查”在浙江大学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13份,在汕头大学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300份,问题涵盖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经历、动机、活动内容和形式等,受访者还表达了自己对于校园公益的评价与期待。
从调查结果来看,两校学生对校园公益现状的看法差别不大,具体体现如下:
公益自主意识有待提升
当前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热情很高,主动性也比较强,有明确的目标,但自主意识水平还有提升空间,三成多学生是跟随大流。
在整体的公益活动中,如何确定公益活动主题的策划和过程的组织方面的投入非常不够,这也是当前公益活动持续性不强的重要原因。另外,志愿者小时数的激励作用在公益活动的动机中占有较大比重。
“公益官僚”为既得利益者
很多社团都组织过公益活动,但社团本身也是一种较为固化的组织机构,有少部分学生在公益社团中身居要职,但只发号施令不参与实际工作,在评奖评优过程中往往又成为既得利益者,我们把他们称之为“公益官僚”。可见,学生自发组织的公益活动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当前大学生参与的公益活动虽然量大面广,但绝大多数集中在形式较为单一、与社会公益区别不明显的捐款捐物活动。有创意、有思考、有专业支撑的公益活动的比例非常低。同时,大学公益活动的持续性是比较低的。持续性是今后公益活动在运作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次性的公益活动难免有形式主义和走过场之嫌。
公益活动与专业黏合度低
公益活动对于个人的成长具有很大的价值,通过关注社会、组织活动,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在其中得到锻炼。当前大学生对于公益活动的公益性有比较高的期待,目前的公益成效并不尽如人意。特别是当前校园公益活动和专业的黏合度比较低,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公益活动中的价值体现比较低。
当前大学生对于校园公益的不满主要在于对于内容和形式方面,“形式主义”、“持久性不足”会严重挫伤公益活动参与者的积极性,这对今后校园公益活动的组织和策划提出了挑战。
篇6:校园白色污染现状的调查报告
一、引言
白色污染是指由塑料袋所引起的污染。由于塑料制品难以分解,所以被遗弃的塑料制品(尤其是各种塑料袋)会给环境带来严重迫害。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广大中学生对白色污染知之甚少,环保意识淡漠,每天都在制作白色污染,使本来圣洁的校园受到白色污染的侵蚀。为了了解、解决校园白色污染的问题,我们对校园白色污染进行了一些调查,并尝试找出解决办法,使广大中学生了解白色污染的迫害,提高同窗们的环保意识,还校园一片净土,增进琼中县的白色污染防治工作。
二、有关白色污染的相关知识
1、白色污染的迫害。
白色污染的迫害是多方面的,埋入土壤中的塑料制品,对耕作和播种造成了极大困难,影响了农作物对水分、养分的接收,污染地下水,使农作物减产甚至不产。如果将塑料燃烧,则会发生大量有害气体,破坏环境。将塑料倒入海洋(海洋中塑料的分解需250年),若被海鸟、鱼类误食,会造成这些动物死亡,若是缠住一些舰船的螺旋桨,则会造成海上交通事故。
2、目前国际上较为先进的白色污染治理办法。
白色污染形成的症结是塑料不易分解,因此,科学家研制了多种自毁可降解塑料,如生物自毁塑料、化学自毁塑料、医用自毁塑料等。制作这些塑料的领导思想是:在塑料中参加某种化学物资,使塑料能被光照、细菌或其他化学物资溶解或排除。这些方法的共同特色是造价昂贵,无法与廉价的不可降解塑料竞争。我们渴望着早日涌现可以与不可降解塑料一样廉价的可降解塑料能够回收、再生、利用。
三、调查情况
我们小组在学校随机挑选50人参加我们的问卷调查,共收回50份,共100%(调查问卷附表),成果如下:
问题一:你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吗?
调查者中,有2/3表现知道白色污染,而有1/3表现不明确。
成果表明:大部分中学生是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的,这与学校教育有很大关系(高一化学教材对于白色污染有过讲解)。但仍有一部分(1/3)的人不明确,这表明,学校还应增强对学生的教育。
问题二:你经常购买小食品吗?
调查表明,71.1%的人偶尔购买小食品,22.2%的人经常购买,只有6.7%的人不买小食品。这是因为,学生很少有时间在家吃早饭,所以来学校购买食品充饥的人很多,而食品包装袋绝大部分都是塑料制品(请看以下的调查),这就为校园白色污染的发生提供了前提条件。
问题三:你如何处置塑料袋?
根据我们小组成员察看发现有20%的同窗将塑料袋随地乱扔,而将塑料袋扔进垃圾箱的同窗占70%,但这并不表现大部分塑料袋进入垃圾箱中,因为据我们小组成员察看发现,很多人虽然知道应当把塑料袋扔入垃圾箱内,却总是扔到垃圾箱旁,风一吹,塑料袋就满校园乱飞了。另外值得提出的是,在剩下的10%的同窗中。大多数表现会把塑料袋扔进视线所见的垃圾箱内。我们发现。校园内垃圾箱以前并不多,而且大多锈迹斑斑的,沉重、固定的老式垃圾箱十分不便利。不过本学期开始后,学校增加了垃圾箱的数量,这对于防治校园白色污染是有辅助的。
问题四:请同窗对校园白色污染的处置方法提出一些建议。
提供建议如下:
(1)学校应教育同窗们增强环保意识,多宣传白色污染的迫害。
(2)同窗们不要随意扔垃圾,对随地扔放弃物的人讲讲环保的重要性。
(3)学校统一将垃圾分类、回收,集中处置。
(4)增设垃圾箱,放在白色污染严重的地方(如小卖部门口)。
(5)设计一个环保标记,挂在醒目的地方。
(6)尽量减少用塑料袋包装物品,并杜绝使用一次性发泡饭盒(现在校食堂使用的一次性饭盒就是国家制止使用的饭盒,但仍在使用)。
(7)呼吁全社会增强环保意识。
(8)学校不要焚烧垃圾。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①大部分学生对于白色污染比较了解,但仍有部分人对白色污染的概念不明确,这需要学校增强环保方面的教育。
②相当一部分人虽然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但依然使用或随手丢弃白色污染物。由此可见,学校培育学生环保的观念十分重要,同时学校也要作出实际举动,如多设置分类垃圾箱,组织回收有价值的垃圾等。
四、学校白色污染现状调查
通过上一阶段的调查,我们已经调查明确了学生对白色污染的了解情况,与同窗们初步探讨了如何防治校园白色污染。这一阶段我们的重要目的是调查我们学校白色污染的情况,并对处置方法进行可行性探讨。
首先,我们进行的工作是称量一个班一天发生的垃圾,分拣出垃圾的种类、白色污染(如塑料袋、塑料瓶等)所占比重为多少,以此来估算十二中一天发生的白色污染物的数量。以高二某班为例,这个班一天所发生的垃圾约重1.5kg左右,重要成分是纸、塑料包装袋、塑料瓶、易拉罐、发泡饭盒及一些果核等。其中塑料包装袋有近50个(几乎全用于食品包装),6个塑料瓶,12个发泡饭盒,3个易拉罐(铝制)。不难看出,食品包装是校园白色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还发现,纸张和易拉罐都是可以回收利用的、而且目前社会上也有回收废纸、易拉罐的地方。
于是,我们把重点放在了塑料袋的回收再利用上。在学校放学的时候,我们常常遇见几位拾垃圾的婆婆,她们把只把.纸和易拉罐进行了回收,而塑料袋则留在原处。我们小组成员曾上前讯问她们回收的目的和价钱,可她们并没有答复。为了查询有关塑料的回收情况,我们小组特地利用课外时间对琼中县各正规废品回收站进行了采访,可惜没有发现回收塑料的地方。
最后,通过上网查询材料,我们得知:塑料是可以回收的,但不可以再利用来制作食品包装袋(因为造价高,且不能保证卫生与安全),只可用作建筑材料或农用大棚等。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违规生产的个体小企业私自回收塑料废物,用一些有毒的有机溶剂清洗后再利用,这对人体是有害的。因此,我们在进行垃圾分类回收时,必定要将回收的塑料制品送到正规的回收单位。
五、结论
通过以上调查,我们发现校园内是存在白色污染的,以我校为例,每天我校要发生4000个左右的食品包装袋,这会使多少亩土地丧失耕种能力!而且,学生对于白色污染缺少紧迫感,采用不以为然的态度,这是十分危险的。如果每个人都这样想,那么若干年后中国还有没有可供种植耕作的土地?我们中学生不应当对白色污染这一社会问题不闻不问,而必定要拿出主人翁的精力,积极地去宣传白色污染的迫害,宣传环保意识、从而使全社会的人都有环保观念--这正是我们的目的所在。
最后提出一些我们的建议:
(1)根据我们的调查以及我们所查的材料,我们建议学校履行垃圾分类回收制度,其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①每一个班在班内建立一个小型垃圾点,将垃圾按纸类、塑料、金属(如易拉罐等)、电池、其他共五类分类收集。由于纸类、塑料数量较多,可以一天清理一次,另外考虑到电池对环境的迫害,建议同窗们把废旧电池统一回收。
②学校设立几个大型垃圾箱,统一回收各班分类垃圾箱中的垃圾,并在校园内多设置一些小型分类垃圾箱。学校负责与社会回收单位接洽,及时送出回收来的垃圾。
③学校应当设立一个评分制度,对垃圾回收工作开展得好的班级进行激励。回收的收入也可返回各班使用。
(2)应当看到,要想真正从根本上杜绝校园白色污染,就必需在学生心中建立环保的观念,因此建议学校多多增强环保教育,如征集环保标记,举行环保歌咏竞赛等活动,使环保意识深入人心。
(3)增强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目的还在于向全社会宣传环保知识,因此建议学校多方面向社会开展公益活动,如在每年的4月22日地球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时,组织学生上街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等知识,只有全社会都在讲环保,才会从根本上防治白色污染。
★ 环保现状调查报告
★ 校园文明调查报告
校园教工生活区绿地现状调查报告(合集6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