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节气有哪些风俗活动

时间:2022-12-26 03:36:19 作者:旺仔小馒头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旺仔小馒头”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白露节气有哪些风俗活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白露节气有哪些风俗活动,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白露节气有哪些风俗活动

白露风俗活动

吃龙眼

福州有“白露必吃龙眼”的说法。当地习俗认为,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在这一天吃一颗龙眼相当于吃一只鸡那么补。因为龙眼本身就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还可以治疗贫血,失眠,神经衰弱等多种疾病。而且白露之前的龙眼个个大颗,核小甜味口感好,所以白露吃龙眼是再好不过的了,不管是不是真正大补,有吃了就是补,所以福州人也习惯了这一传统习俗。

白露米酒

苏南籍和浙江籍的老南京中还有自酿白露米酒的习俗,旧时苏浙一带乡下人家每年白露一到,家家酿酒,用以待客。

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略带甜味,故称“白露米酒”。

饮白露茶

老南京人都十分青睐“白露茶”,此时的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它生长的极好时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种独特甘醇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爱。

吃番薯

民间认为白露吃番薯可使全年吃番薯丝和番薯丝饭后,不会发胃酸,故旧时农家在白露节以吃番薯为习。

采“十样白”

浙江温州的苍南、平阳等地民间,人们于此日采集“十样白”(也有“三样白”的说法),以煨乌骨白毛鸡(或鸭子),据说食后可滋补身体。这“十样白”乃是十种带“白”字的草药,如白木槿、白毛苦等等,与“白露”字面上相应。

祭禹王

白露时节是太湖人祭禹王的日子。禹王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的渔民称他为“水路菩萨”。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时节,这里将举行祭禹王的香会,其中又以清明、白露春秋两祭的规模为最大,历时一周。在祭禹王的同时,还祭土地神、花神、蚕花姑娘、门神、宅神、姜太公等。活动期间,《打渔杀家》是必演的一台戏,它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祈盼和向往。

收清露

《本草纲目》称秋露多时,可以用盘收取,煎煮使之稠如怡,可使人延年益寿。秋露寨具肃杀之气,宜于煎制润肺杀祟的药物。

湖南、湖北、河北、山东、安徽、四川各地,秋天民间就用瓷器收取草头的清露,和以朱砂或者上等的墨汁,点染小孩额头及心窝,称之为天炙,以祛百病。

打枣

白露前后农家开始收枣,大多数时候都是用竹竿打枣,只是用力要轻,以减轻对枣树的伤害,否则来年枣树产量就堪忧了,这种情况老人家形象地称之为“打聋”。

白露将至暑气渐消

据了解,在24节气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等,反映的是季节变化;小寒、大寒、小暑、处暑等,反映的是冷暖程度;而白露,则与雨水,小雪、寒露、霜降等一样,反映了天气现象,特别是与降水有关联。农谚的“白露天气晴,谷米白如银”、“棉怕白露连阴雨”,说的就是白露前后天气晴好对晚稻和棉花收成的作用。而对番薯,是“白露见湿泥,一天长一皮”,表示露水催着番薯长大呢。

从白露开始,天气越来越凉,有些人出现手脚冰凉、乏力等症状,从中医上来讲这是肾气不足的表现。专家建议,从白露起要补养肾气。“可以坚持晚上泡脚,用温水泡,水要没过脚腕,时间在15到30分钟,泡到身体微微发热,泡脚的同时把耳朵和腰部搓热,肾开窍于耳,而且耳朵有密集的反射区,联系着全身每一个器官,所以常搓揉耳朵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方法。”

另外,白露时节,支气管哮喘发病率很高,因此要做好预防工作。此时秋高气爽,正是人们外出旅游的大好时光。但是,常有不少游客在旅游期间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其实不一定是“感冒”,可能是“花粉热”。此节气的养生重点是加强身体锻炼,注意早晚不要受凉,对过敏性疾病积极预防。

切勿盲目进补 锻炼莫光脚打赤膊

“秋季凉热交替,气温逐渐下降,不要经常赤膊露身,以防凉气侵入体内。”民俗专家彭先生解释道,俗话说“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处暑天气仍热,每天还是要用一盆水洗澡,过了18天,到了白露,就不要再赤膊了,以免着凉。他提醒道,白露时节,连地面水汽都能遇冷而凝结成小水珠,可见地面寒气还是比较重的,更何况人的脚底心也是比较容易遭到寒气侵犯的地方。所以在外运动时不能赤脚或打赤膊,这个季节还应当穿衣袜防寒。

“立秋后气候虽然早晚凉爽,在白露节气中要避免鼻腔疾病、哮喘病和支气管病的发生。”专家表示,白露”时节,很多人认为炎热的夏季已过去,秋冬季节已经到来,所以刚到秋天,就开始“贴秋膘”大量进补,却忽略了季节性的易发病,如秋天好发的过敏性鼻炎、气管炎和哮喘等,所以在进补的同时要因人而异。特别是对于那些因体质过敏而引发的上述疾病,在饮食调节上更要慎重。

营养学家表示,白露时节的适宜膳食有莲子百合粥、银杏鸡丁和香酥山药等,这些饮食有清肺润燥、止咳平喘、补养气血、健脾补肾的功效。而有哮喘、气管炎、咽炎以及过敏性鼻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尽量少吃带鱼、螃蟹、虾类、韭菜和辣椒等。中医认为海产品多为大寒之品,易伤脾胃,如和切碎的生姜同吃,有温中散寒解毒的作用。肠胃功能不好的人应少吃或不吃海鲜,吃海鲜要多加生姜,因为海产品大寒可以导致脾胃受伤,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肠胃疾患。

白露节气有哪些风俗活

篇2:白露节气的由来和风俗是什么

白露节气的由来

每年9月8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交“白露”节气。“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节令。露是“白露”节气后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此时的天气,正如《礼记》中所云的:“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白露”的诠释——“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古人在《孝纬经》中也云:“处暑后十五日为白露”,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

其实,气象学表明:节气至此,由于天气逐渐转凉,白昼阳光尚热,然太阳一归山,气温便很快下降,至夜间空气中的水汽便遇冷凝结成细小的水滴,非常密集地附着在花草树木的绿色茎叶或花瓣上,呈白色,尤其是经早晨的太阳光照射,看上去更加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煞是惹人喜爱,因而得“白露”美名。

节令至此,正当仲秋季节,气候一如春季,不仅花木依然茂盛,而且有的花的颜色较春天更艳,如木芙蓉、秋海棠、紫茉莉、鸡冠花、雁来红,特别是田野里迎风招展的荻花。古诗云“日照窗前竹,露湿后园薇。夜蛩扶砌响,轻娥绕竹飞”。此时天高云淡。气爽风凉,可谓是一年之中最可人的时节。但此时节,地球上的许多有生命的东西,会在萧瑟秋风中随之由荣而衰。不过,万物兴衰皆自然,天行有常,不以尧存,不以舜亡。

“白露”风俗活动

白露既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播种的季节。相较于“两至”(夏至与冬至)和“两分”(春分与秋分),虽然白露节气在民间的地位并不算高,但其民俗活动却是异常的丰富多彩。种种趣味盎然的白露习俗,体现了人们追求身体健康的美好情感,也给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习俗增添了一抹独特的色彩,同时又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了这个节气。

祭禹王:江浙一带传说禹王是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渔民称为“水路菩萨”。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时节,这里都要举行祭禹王的香会。其中又以清明、白露春秋两祭规模为最大,历时一周。在祭禹王的同时,还祭土地神、花神、蚕花姑娘、门神、宅神、姜太公等。活动期间,《打渔杀家》是必演的一台戏,它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一种祈盼和向往。

白露吃龙眼:闽越之地尤其盛行,意思是,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因为龙眼本身就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还可以治疗贫血、失眠、神经衰弱等多种疾病,而且白露之前的龙眼个个大颗,核小甜味口感好,所以白露吃龙眼是再好不过的了。

喝白露茶:南京人十分青睐“白露茶”,此时的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它生长的极好时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种独特甘醇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爱。

白露米酒:江南地区盛行自酿白露米酒的习俗,旧时苏浙一带乡下人家每年白露一到,家家酿酒,用以待客,常有人把白露米酒带到城市。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略带甜味,故称“白露米酒”。苍南、平阳等地民间,人们于此日采集“十样白”(也有“三样白”的说法),以煨乌骨白毛鸡(或鸭子),据说食后可滋补身体,去风气(关节炎)。这“十样白”乃是十种带“白”字的草药,如白木槿、白毛苦等等,以与“白露”字面上相应。

白露节气的气象变化

白露节气过去之后,夏季风逐渐被冬季风所接管,冷空气南下逐渐频繁,加上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南移,北半球日照时间变短,日照强度减弱,夜间常晴朗少云,地面辐射散热快,因此温度下降也逐渐加速,有“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一说。从白露节气开始,按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各地陆续开始进入到秋天。这时,中国各地昼夜温差可达8℃-16℃,所以白露也是一年中温差最大的节气,在身边可以常备一件外套。

篇3:白露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天气逐渐转凉、昼夜温差大。

白露节气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属于二十四节气的第15个节气,秋季第3个节气,这时候太阳达黄经165度;白露节气是反映自然界寒气增长的节气,这时候周围环境会逐渐转凉,虽有时候白天会比较热,但晚上后气温就会逐渐下降,昼夜温差比较大。

篇4:白露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白露节气的特点是天气逐渐转凉、昼夜温差大;白露节气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属于二十四节气的第15个节气,秋季第3个节气,这时候太阳达黄经165度;白露节气是反映自然界寒气增长的节气,这时候周围环境会逐渐转凉,虽有时候白天会比较热,但晚上后气温就会逐渐下降,昼夜温差比较大。

吃番薯寓意长寿

在这一天很多人会选择吃番薯,番薯本身就很有营养,红薯富含蛋白质、淀粉、果胶、纤维素、氨基酸、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含糖量达到15%~20%。有抗癌、保护心脏、预防肺气肿、糖尿病、减肥等功效,中医视红薯为良药,有长寿食品之誉。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说:甘薯补虚,健脾开胃,强肾阴。民间认为白露吃番薯可使饭后不会发胃酸,故旧时农家在白露节以吃番薯为习。

饮白露茶代表幸福甜蜜

白露节气饮白露茶是从古时候就流传下来的风俗,因为白露茶就是在白露时节采摘的茶叶,民间有春茶苦,夏茶涩,要喝茶,秋白露的说法,此时的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它的另一个生长佳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它多了一些过火的味道,给人的感觉刚刚好。轻轻呷一口,唇齿之间满是甘醇的味道,深受老茶客喜欢。

篇5:白露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喝白露茶

白露茶就是在白露时节采摘的茶叶,民间有“春茶苦,夏茶涩,要喝茶,秋白露”的说法,这时候的茶树经过酷暑的拷打,白露是茶树的另一个生长佳期,口感香醇。

吃番薯

番薯是在白露期间成熟食用的一种食物,含有大量的白质、淀粉、果胶、纤维素、氨基酸、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白露期间食用吃番薯,具有一定健脾开胃以及滋阴补肾的作用。

祭禹王

一些地区的百姓,会在白露时节祭禹王,禹王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的渔民称他为“水路菩萨”。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时节,这里将举行祭禹王的香会,其中又以清明、白露春秋两祭的规模为最大,历时一周。

白露诗句

1、望见南山阳,白露霭悠悠。——王维《自大散以往深林密竹磴道盘曲四五十里至黄牛岭见黄花川》

2、清光一以照,白露共裴回。——李益《赋应门照绿苔》

3、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白居易《南湖晚秋》

4、著霜寒未结,凝叶滴还流。——孙頠《宿烟含白露》

5、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经》

6、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杜甫《白露》

7、悲秋将岁晚,繁露已成霜。遍渚芦先白,沾篱菊自黄。——颜粲《白露为霜》

8、白露暧秋色,月明清漏中。——雍陶《秋露》

9、早寒青女至,零露结为霜。入夜飞清景,凌晨积素光。——徐敞《白露为霜》

10、至乃秋露如珠,秋月如圭,明月白露,光阴往来,与子之别,思心徘徊。——江淹《别赋》

11、红霞似绮河如带,白露团珠菊散金。——卢纶《九日奉陪侍郎登白楼》

12、秋既先戒以白露兮,冬又申之以严霜。——宋玉《九辨》

13、炎方每续朱樱献,玉座应悲白露团。——杜甫《解闷十二首》

14、掩蔼青春去,苍茫白露稀。——李益《赋得垣衣》

15、九日泣黄花,三秋悲白露。——李端《冬夜与故友聚送吉校书》

16、北海朱旄落,东归白露生。——陈子昂《还至张掖古城,闻东军告捷,赠韦五虚己》

17、清霜入晓鬓,白露生衣巾。——李白《赠崔司户文昆季》

18、天清白露下,始觉秋风还。——李白《游溧阳北湖亭望瓦屋山怀古赠同旅赠孟浩然》

19、烟开翠扇清风晓,水泥红衣白露秋。——许浑《秋晚云阳驿西亭莲池》

20、白露空沾九原草,青山犹闭数株松。——刘长卿《双峰下哭故人李宥》

21、清光入杯杓,白露生衣巾。——白居易《效陶潜体诗十六首》

22、苍苔白露生三径,古木寒蝉满四邻。——刘长卿《郧上送韦司士归上都旧业》

23、北阙妖氛满,西郊白露初。——杜甫《得家书》

24、玉蟾离海上,白露湿花时。——李白《初月》

25、白露沾长早,春风到每迟。——崔涂《幽兰》

26、秋风白露沾人衣,壮心凋落夺颜色。——孟郊《出门行》

27、季冬行秋令,则白露早降,介虫为妖,四鄙入保。——戴圣《礼记》

28、白露鸣蛩急,晴天度雁疏。——温庭筠《登卢氏台》

29、葳蕤苍梧凤,嘹唳白露蝉。——陈子昂《西还至散关答乔补阙知之》

30、夜深宫殿门不锁,白露满山山叶堕。——王建《乌栖曲》

篇6:白露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收清露

中国民间在白露节气有“收清露”的习俗,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上记载:“秋露繁时,以盘收取,煎如饴,令人延年不饥。”“百草头上秋露,未唏时收取,愈百病,止消渴,令人身轻不饥,肌肉悦泽。”因此,收清露成为白露最特别的一种“仪式”。

饮白露茶

白露茶就是在白露时节采摘的茶叶,民间有“春茶苦,夏茶涩,要喝茶,秋白露”的说法,此时的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它的另一个生长佳期。

吃番薯

红薯富含蛋白质、淀粉、果胶、纤维素、氨基酸、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含糖量达到15%-20%。有抗癌、保护心脏、预防肺气肿、糖尿病、减肥等功效,中医视红薯为良药,有“长寿食品”之誉。

吃龙眼

福建福州有个传统习俗叫“白露必吃龙眼”。民间的意思是,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

白露节气是农历几月几号

农历2022年八月十二。

白露节气具体时间是从太阳黄经到达165度开始算的,2022年白露节气具体开始时间是2022年9月7日。23:32:07,农历2022年八月十二。太阳黄经就是地球绕太阳公转轨道路径的平面,地球公转太阳一周360°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一年中有24个节气,平均一个节气15°。

篇7:2021白露节气的由来和风俗

每年9月8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交“白露”节气。“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节令。露是“白露”节气后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此时的天气,正如《礼记》中所云的:“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白露”的诠释——“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古人在《孝纬经》中也云:“处暑后十五日为白露”,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

其实,气象学表明:节气至此,由于天气逐渐转凉,白昼阳光尚热,然太阳一归山,气温便很快下降,至夜间空气中的水汽便遇冷凝结成细小的水滴,非常密集地附着在花草树木的绿色茎叶或花瓣上,呈白色,尤其是经早晨的太阳光照射,看上去更加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煞是惹人喜爱,因而得“白露”美名。

白露节气谚语

白露节气贺词推荐

立夏节气有哪些风俗活动

关于白露节气的特点是什么

白露节气问候祝福语精选

白露节气常识介绍

朋友圈白露节气祝福语

白露节气的诗句

白露节气的含义是什么呢

关于白露节气祝福语录

白露节气有哪些风俗活动(精选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白露节气有哪些风俗活动,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