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半月花一朵”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大暑节气的风俗饮食有哪些,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大暑节气的风俗饮食有哪些,欢迎大家阅读借鉴,并有积极分享。
- 目录
篇1:大暑节气的风俗饮食
大暑节气的美食风俗
莲子汤
明清以来,伏日最盛行吃莲子汤。医学认为,莲子性味甘平,有补脾涩肠,养心益肾的功用。夏日常饮莲子汤,能补中强志,养神益脾。中老年人食之,轻身益气,令人强健。夏日饮莲子汤益寿是有科学道理的。先把莲子去蕊,然后放到水中浸泡一个小时,其间把银耳撕碎洗干净,然后用清水冲泡一会儿,取一锅,加适量水,放入银耳、莲子一起炖两个小时,直至汤色变成透明色的,加入适当的冰糖就可以了。
吃仙草
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别称凉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属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誉为“仙草”。将其茎叶晒干后,可以做成烧仙草,广东一带叫凉粉,是一种消暑的甜品。
煎青草豆腐
温州大暑习俗要煎青草豆腐。青草豆腐指的是采用仙草、甘草、夏枯草与菊花、金银花等中草药煎制成豆腐形状、冷却后即可食之,清凉解毒,生津止渴。过去不少家庭都能自制食用。
喝姜茶
晒伏姜、喝姜茶、吃姜汁调蛋是台州人大暑当日的食俗,因为姜汁能够去除体内的湿气,因此历代传承了下来。台湾人民则十分流行在大暑这一天吃仙草与凤梨,传说这个时间的凤梨最为好吃,仙草也是当地着名的小吃,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饮伏茶
暑热入伏后,人们遣暑的习惯之一还有饮伏茶,尤其是在江西等地,人们在大暑天里有喝擂茶的'习俗,许多人家还会将后院晒干的乌梅制作乌梅茶饮用。
老鸭汤
南北各地流传甚广的食方是——大暑老鸭赛补药,以老鸭慢炖后加入莲藕、冬瓜、芡实、薏苡仁来煲汤,消暑滋补。老鸭是暑天的清补佳品,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因其常年在水中生活,性偏凉,有滋五脏之阳、清虚劳之热、补血行水、养胃生津的功效。
喝暑羊
山东南部地区有在大暑到来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汤)的习俗。在枣庄市,不少市民大暑这天到当地的羊肉汤馆“喝暑羊”。枣庄吃伏羊的习惯,与当地的农事、气候有关。营养学家对此进行过深入研究,认为羊肉在伏天吃营养程度最高。三伏天,人体内积热,此时喝羊汤,同时把辣椒油、醋、蒜喝进肚里,必然全身大汗淋漓,这汗可带走五脏积热,同时排出体内毒素,极有益健康。
大暑天气的特点:长江中下游等地的高温伏旱
大家都知道“热在三伏”。大暑一般处在三伏里的中伏阶段。这时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处在一年中最热的阶段,而且全国各地温差也不大。刚好与谚语:“冷在三九,热在中伏”相吻合。大暑相对小暑,顾名思义,更加炎热。
大暑节气时,我国除青藏高原及东北北部外,大部分地区天气炎热,35℃的高温已是司空见惯,40℃的酷热也不鲜见。著名的三大火炉:南京、武汉、重庆在大暑前后也是炉火最旺。
在我国华南以北的长江中下游等地区,如苏、浙、赣等一带处于炎热少雨季节,滴雨似黄金。有“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伏里多雨,囤里多米”,“伏天雨丰,粮丰棉丰”,“伏不受旱,一亩增一担”的说法。
恰如左河水诗云:“日盛三伏暑气熏,坐闲烦静在蝇蚊。纵逢战鼓云中起,箭射荷塘若洒金。”如果大暑前后出现阴雨,则预示以后雨水多。农谚有“大暑有雨多雨,秋水足;大暑无雨少雨,吃水愁”的说法。
大暑天气的特点:华南西部雨水雷暴频繁
而在我国的华南西部地区虽然高温出现也最频繁,但雨水却最丰沛、雷暴最常见,是雷阵雨最多的季节。这里有谚语说:“东闪无半滴,西闪走不及”。意谓在夏天午后,闪电如果出现在东方,雨不会下到这里,若闪电在西方,则雨势很快就会到来,要想躲避都来不及。
篇2:大暑节气的风俗饮食有哪些
大暑节气的风俗饮食
饮伏茶
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喝的茶。免费供应伏茶时间一般从农历六月初到八月末。这种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古时候,很多地方的农村都有个习俗,就是村里人会在村口的凉亭里放些茶水,免费给来往路人喝。如今,这样的凉亭很少见到了,不过在温州,这个几百年前的习俗却被一直保留了下来,而且服务更加周到。每个凉亭里都有专人全天煮茶,保证供应。这种茶在温州有个专门的称呼,叫做“伏茶”。
吃童子鸡
湘中、湘北有“大暑吃童子鸡”的进补方法。童子鸡指的是不会打鸣,饲养期在三个月内体重达到1~1.5斤,还未配育过的小公鸡。
和老鸡比起来,它们熬的汤没那么油腻,蛋白质也更易被人们吸收,据说其体内的生长激素对成长期的孩子有很好的补益作用。
吃仙草
广东则盛行大暑吃仙草(凉粉,又称凉粉草、仙人草,能祛暑入药)。仙草是一种唇形科草本植物,咱们喝的加多宝、王老吉里都有它。
把仙草的茎叶晒干后熬水,加入淀粉放凉就凝结成果冻状了,配以糖水、珍珠、地瓜等,就成了女孩们挚爱的甜品。
与之外观类似的龟苓膏,则是用鹰嘴龟和土茯苓制成,有丰富动物胶原,因口感很苦,故常配糖或炼乳食用。
吃凤梨
暑期间,我国台湾有吃凤梨的习俗,民间百姓认为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加上凤梨的闽南语发音和“旺来”相同,所以也被用来作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兴隆的象征。
吃荔枝、羊肉和米糟
福建莆田人在大暑时节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习俗,叫做“过大暑”。有人说大暑吃荔枝,其营养价值和吃人参一样高。米糟是将米饭拌和白米曲让它发酵,透熟成糟;到大暑那天,把它划成一块块,加些红糖煮食,据说可以“大补元气”。在大暑到来那天,亲友之间,常以荔枝、羊肉互赠。
喝莲子汤
暑热之气很容易让人出现一方面心浮气躁、头面发痘、口舌生疮等类似上火的症状,一方面又感觉腰腿虚寒,精力不济。
古书载:“七月七日采莲花七分,八月八日采藕根八分,九月九日采莲实九分,阴干捣细,炼蜜为丸,服之令人不老。”
喝老鸭汤
南北各地流传甚广的食方是——大暑老鸭赛补药,以老鸭慢炖后加入莲藕、冬瓜、芡实、薏苡仁来煲汤,消暑滋补。老鸭是暑天的清补佳品,它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因其常年在水中生活,性偏凉,有滋五脏之阳、清虚劳之热、补血行水、养胃生津的功效。
大暑节气的习俗
送“大暑船”
送“大暑船”是浙江沿海地区,特别是台州好多渔村都有的民间传统习俗,其意义是把“五圣”送出海,送暑保平安民。送“大暑船”时,伴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表演。
斗蟋蟀
大暑节气时,乡村田野蟋蟀最多,中国有些地区的人们茶余饭后有以斗蟋蟀为乐的风俗。
晒伏姜
伏姜源自中国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时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充分融合后食用,对老寒胃,伤风咳嗽等有奇效,并有温暖保健的功效。
烧伏香
烧伏香是说大暑这天要去庙里祈祷风调雨顺,求雨消暑。
大暑是几月几日
大暑,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二个节气。在每年的7月22日或24日,太阳到达黄经120°时交节。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正值“三伏天”的中伏前后,长江流域的许多地方,经常出现40℃高温天气。要作好防暑降温工作。这个节气雨水多,在“小暑、大暑,淹死老鼠”的谚语,要注意防汛防涝。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这个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同时,因为大暑高温多雨,因此很多地区的旱、涝、风灾等各种气象灾害也最为频繁。
大暑在什么季节:夏季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2个节气,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斑鸠唤雨,蛙叫蝉鸣,星夜流萤,聚蚊成雷。大概是大暑最真实的写照。
篇3:2022大暑节气的风俗饮食
大暑的来历
当来到大暑的时候太阳到达黄经120°之时为“大暑”节气。“大暑”与“小暑”一样,都是反映夏季炎热程度的节令,“大暑”表示炎热至极。《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这时正值“中伏”前后,全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一年中最热时期,也是喜温作物生长最快的时期,但旱、涝、台风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繁,所以不光要防止雨水过多也要关注田间农作物的生长情况。
大暑节气必吃的传统食物
1、喝暑羊
山东不少地区有在大暑到来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汤)的习俗。在枣庄市,不少市民大暑这天到当地的羊肉汤馆“喝暑羊”。
2、喝姜茶
晒伏姜、喝姜茶、吃姜汁调蛋是台州人大暑当日的食俗,因为姜汁能够去除体内的湿气,因此历代传承了下来。台湾人民则十分流行在大暑这一天吃仙草与凤梨,传说这个时间的凤梨最为好吃,仙草也是当地着名的小吃。
3、吃仙草
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属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誉为“仙草”。将其茎叶晒干后,可以做成烧仙草,广东一带叫凉粉,是一种消暑的甜品。
4、吃荔枝、羊肉和米糟
福建莆田人在大暑时节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习俗,叫做“过大暑”。有人说大暑吃荔枝,其营养价值和吃人参一样高。米糟是将米饭拌和白米曲让它发酵,透熟成糟;到大暑那天,把它划成一块块,加些红糖煮食,据说可以“大补元气”。在大暑到来那天,亲友之间,常以荔枝、羊肉互赠。
5、喝老冬瓜鲜荷叶汤
在广东尤其在珠三角一带每逢大暑当日或暑热天气,几乎家家户户都煲消暑汤。老冬瓜鲜荷叶解暑汤是广东民间传统的消暑饮食汤品。它主要是由老冬瓜、新鲜荷叶和赤小豆组成。
6、喝老鸭汤
南北各地流传甚广的食方是——大暑老鸭赛补药,以老鸭慢炖后加入莲藕、冬瓜、芡实、薏苡仁来煲汤,消暑滋补。老鸭是暑天的清补佳品,而且营养丰富。
大暑节气朋友圈文案
1、大暑到,我要用我的“热”情种下我们的友情树,再用“清凉”的水灌溉。在“热热”的阳光照耀下迅速成长,长成一棵属于我们“乘凉”的大树。大暑快乐!
2、大暑来到酷暑炎,日盼夜盼雨到来,细雨绵绵似白糖,雷雨阵阵似美酒,白糖甜人是瞬间,美酒醉人醉心田,清凉随之来报到,健康好运要到来。
3、大暑到,真热闹,风扇吹吹扇子摇;树荫下,溪水边,遮阳挡眼暑温降;汗涔涔,湿衣衫,热情高涨不怕炎;喜乐多,忧愁少,好运连连到永久。
4、一天一天,气候炎炎;一动一动,汗水涟涟;一擦一擦,汗湿衣衫;一扇一扇,温度降降;一累一累,身体疲惫。一眨一闭,大暑到来,祝你愉快是天天。
5、大暑到,关怀顷刻全送上:朋友问候—至真至诚,家人照顾—无微不至,恋人支持—全心全意,我的祝福—:祝大暑快乐,健康永久!
6、大暑到,送你一杯降火茶:以关怀、真心为原料,用思念之火慢慢熬,待成纯真透明即可饮用。不仅有降温防暑之功效,同时还可除寂寞增情谊。
7、我寄清风送你祝福,我托明月传你相思,大暑节气悄然来到,对你思念放不下。心烦心恼喝杯茶水,忘忧忘愁音乐缓解,短信祝福提醒你:大暑注意防暑。
8、大暑到,温度攀高祝你万事“暑”:珍爱情,惜友情,真真切切情谊“暑”;工作顺,能力足,节节高升事业“暑”;交好运,幸福延,和和美美家庭“暑”。
9、大暑炎炎,阳光烈烈,汗水涟涟,衣衫湿湿;微风徐徐,风扇吹吹,溪水洗洗,手儿爽爽;短信发发,祝福送送,问候美美,心儿甜甜。
10、今日是大暑,愿你“暑暑”更健康:“暑暑”生活,无忧无愁;“暑暑”爱情,甜甜美美;“暑暑”事业,节节高升;“暑暑”家庭,和和美美。
11、大暑大暑,暑气疏疏;大树大树,树下躲暑;大叔大叔,多多照顾;大书大书,用来挡暑。大暑节气到,躲躲暑气益益身心,健康身体要注意。
12、风儿吹,叶儿摇,凉风阵阵沁人脾;星儿亮,月儿暖,夜幕蒙蒙迷人眼;情儿真,意儿浓,祝福深深暖人心;大暑节,酷暑来,愿你心静气平和。
13、大暑节气到,降温少不了。游泳和泡澡,凉茶少不了。心情别烦躁,水果和蔬菜。工作顺心了,老板高兴了,奖金上升了,你开口笑了。
14、大暑大暑,祝福不胜数:心情悠闲若鼠,暑热望而却步;热情高涨如虎,轻松不觉辛苦;幸福漫长似路,好运永不落幕。大暑快乐!
15、大暑天悄然而至,在这闷热的天气里请不要再沉闷,敞开你那美丽的心灵,拿起手机轻轻的接收我传递给你的最美好的祝福,你感觉到了吗,我对你的爱恋和祝福可是数不胜数的。
篇4:2022大暑节气的风俗饮食介绍
2022大暑节气的风俗饮食介绍
1、吃仙草
吃仙草的习俗是在广东,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都会吃仙草,对于这个习俗还有民谚说: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可能说仙草大家会觉得比较陌生,但是说烧仙草大家就比 较熟悉了吧,烧仙草就是用仙草的汁熬制的,等熬制的汁液冷却下来后,就形成了类似果冻的食品,广东一带叫凉粉或者烧仙草,也就是我们在奶茶店常吃的烧仙草,是夏季必备消暑甜品之一。仙草又又叫凉粉草、仙人草,之所以叫仙草是因为它具有消暑功效。
2、喝姜茶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这句俗语常被说起,大暑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时候,可能有人会说天气都这么热了,再吃姜或者喝姜茶岂不是更热吗?其实姜属于温性食物,在大暑的时候,人体的阳气也由内而外地散发到体表,这时吃姜或者喝姜茶能够很好的逼出体内的寒气,能够让我们多出汗和增加血液循环,起到消暑的作用。
3、喝暑羊
在大暑这天“喝暑羊”的习俗是在山东地区,其实意思就是喝羊汤,羊肉也属于温性食物,大暑正值中伏,天气炎热,吃羊肉喝羊汤就能很好的祛湿解暑,这和吃姜的道理差不多,都是能让人大量出汗排出湿气起到防暑的作用。民间就有句俗语称“六月伏羊赛人参”,也就是说在夏季吃伏羊、喝暑羊,就像吃人参一样补,所以在大暑这天“喝暑羊”,吃羊肉会让我们的身体有很多益处,达到祛湿解暑的作用。
4、吃凤梨、吃“半年圆”
大暑节气,台湾民间有吃凤梨的习俗,他们认为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据说还有一个说法是因为凤梨用闽南语发音和“旺来”相同,所以当地人还以此来祈求平安吉祥、生意兴隆的象征。除此之外,台湾地区在大暑时节,还有吃“半圆年”的习俗,半年圆是用糯米磨成粉再和上红面搓成的,大多会煮成甜食来品尝,所以在这一天大家在拜完神明后全家会一起吃“半年圆”,象征意义是团圆与甜蜜。
5、喝莲子汤
在民间,自古就盛行大暑吃莲子汤避暑的习俗,据《帝京岁时记胜》载:“六月盛暑,食饮最喜清新。京师莲食者二;内河者嫩而鲜,宜承露,食之益寿;外河坚而实,宜干用。”这话的意思也就是说在大暑的时候喝莲子汤对身体是很有好处的,在闷热的大暑时节吃莲子具有清心安神的作用,能够缓解烦躁的情绪。夏天是莲子成熟的季节,正是吃莲子的时候,夏日常喝莲子汤,能养神静心,起到预防暑热的作用。
6、吃荔枝
福建莆田人在大暑有吃荔枝的习俗,荔枝是莆田的特产,其中如:宋家香、状元红、十八娘红是当地的优良品种,在大暑时节荔枝刚好成熟,是夏季的应季水果之一,它的性质温热、营养丰富,所以大暑的时候福建莆田一带有吃荔枝的习俗,适量吃荔枝,可以滋补身体,有益于身体健康。
大暑节气
大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太阳位于黄经120°。大暑期间,中国民间有饮伏茶,晒伏姜,烧伏香,喝羊肉汤等习俗。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其气候特征是:“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同时,很多地区的旱、涝、风灾等各种气象灾害也最为频繁。
大暑节气的寓意是什么
“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指炎热之极。大暑相对小暑,更加炎热,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湿热交蒸”在此时到达顶点。大暑气候特征:高温酷热,雷暴、台风频繁。
大暑习俗
1、台州大暑节
大暑送“大暑船”活动在浙江台州沿海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大暑船”完全按照旧时的三桅帆船缩小比例后建造,船内载各种祭品。活动开始后,50多名渔民轮流抬着“大暑船”在街道上行进,鼓号喧天,鞭炮齐鸣,街道两旁站满祈福人群。“大暑船”最终被运送至码头,进行一系列祈福仪式。随后,这艘“大暑船”被渔船拉出渔港,然后在大海上点燃,任其沉浮,以此祝福人们五谷丰登,生活安康。
2、莆田大暑节
荔枝荔枝是莆田特产,其中如宋家香、状元红、“十八娘红”等是优良品种,古今驰名。在大暑节前后,荔枝已是满树流丹、飘香十里的成熟时候了。荔枝含有多量的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有一定营养价值,所以吃鲜荔枝可以滋补身体。邑人宋比玉的《荔枝食谱》中载:“采摘荔枝要含露采摘,并浸在冷泉中,食时最好盛在白色的瓷盆上,红白相映,更能衬出荔枝色彩的娇艳;晚间,浴罢,新月照人,是啖荔枝的最好时间。”
篇5:2022年大暑节气饮食
大暑节气饮食4忌2宜
1、忌大量饮水
中暑的人应该采取少量、多次饮水的方法,每次以不超过300毫升为宜。切忌狂饮不止。因为,大量饮水不但会冲淡胃液,进而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反射排汗亢进。结果会造成体内的水分和盐分大量流失,严重者可以促使热痉挛的发生。
2、忌单纯进补
人们中暑后,暑气未消,虽有虚症,却不能单纯进补。如果认为身体虚弱急需进补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进补过早的话,则会使暑热不易消退,或者是本来已经逐渐消退的暑热会再卷土重来,那时就更得不偿失了。
3、忌大量食用生冷瓜果
中暑的人大多属于脾胃虚弱,如果大量吃进生冷瓜果、寒性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使脾胃运动无力,寒湿内滞,严重者则会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
4、忌吃大量油腻食物
大暑后应该少吃油腻食物,以适应夏季胃肠的消化功能。如果吃了大量的油腻食物会加重胃肠的负担,使大量血液滞留于胃肠道,输送到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人体就会感到疲惫加重,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大暑饮食宜多吃“苦”
夏季饮食最重要的是注意营养平衡,因为炎热使人的代谢能力相对较差。任何一种营养物质都要适量摄入,如果胃口不好,可以多吃点“苦”,夏季大暑尤为适宜。苦味食物中所含的生物碱因具有消暑清热、促进血液循环、舒张血管等药理作用,是夏季大暑的天然养生品。
大暑饮食宜多吃“酸”
大暑时节人们出汗多而易丢失津液,番茄、柠檬、草莓、乌梅、葡萄、山楂、菠萝、芒果、猕猴桃等酸味水果能敛汗止泻祛湿,还可以生津解渴、健胃消食增进食欲。
大暑就是入伏了吗
大暑就是入伏了吗:不是
大暑节气不是入伏的标志。入伏,意指进入三伏天。从小暑至立秋这段时间,称为“伏夏”,即“三伏天”,是全年气温最高的时候,民间有“小暑接大暑,热得无处躲”、“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说法。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约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这一段时间。中国历法规定,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入伏,其中第一个10天为初伏,初伏最早离夏至20天,最晚30天,小暑离夏至16天。大暑离小暑有差了一个星期,时间上有时候与入伏的时间差不多,但是不能绝对性的说大暑节气就是入伏的标志。
大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太阳位于黄经120°。大暑期间,中国民间有饮伏茶,晒伏姜,烧伏香,喝羊肉汤等习俗。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其气候特征是:“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同时,很多地区的旱、涝、风灾等各种气象灾害也最为频繁。
大暑的来历
暑即热的意思,大暑就是指大热。它一般处在公历的7月份,例如今年就在7月22日的星期四。古书中就有记录:“大暑乃炎热之极也”。其高温程度可见一斑,属于一整年中最为酷暑难耐的时令。以前人们会在当日的正午川圭表测日影,影长为古尺三尺四寸,相当于今天的0.83米,用今天的观察方式来看,此时太阳已运行到黄经120度。
篇6:大暑节气其他传统风俗
大暑节气的其他传统风俗
1、吃荔枝
大暑,按莆田习俗家家户户都要吃荔枝,叫做“过大暑”。民间传说大暑这一天吃荔枝,营养价值和吃人参一样高。荔枝含有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富有营养价值,所以吃鲜荔枝可以滋补身体。先将鲜荔枝浸于冷井水之中,大暑时刻一到便取出品尝。这一时刻吃荔枝,最惬意、最滋补。
2、吃米糟
福建莆田人在大暑时节还有吃米糟的习俗。米糟是将米饭拌和白米曲让它发酵,透熟成糟;到大暑那天,把它划成一块块,加些红糖煮食,据说可以“大补元气”。
3、吃“半年圆”
另外,由于农历六月十五日是全年的一半,民间讲究“过半年”,这天拜完神明后全家会一起吃“半年圆”。半年圆是用糯米磨成粉,再和上红面搓成的,一家人品尝甜食,象征着团圆和甜蜜。
4、海边过大暑
深圳人在海边度过炎热的大暑日。在夏季防晒很重要,不仅仅是爱美怕晒黑的女性,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的男性也一样需要防晒,尤其是去海边或水上乐园,更需要使用防晒霜,并不时补涂防晒霜。
5、赏荷花
大暑所在的六月也称“荷月”,六月二十四日,相传是荷花生日,所以民间有赏荷花的习俗。江苏常熟、通州、吴县等地,是着名的观荷之处,观荷纳凉,游船众多,景象颇为壮观。
6、吃童子鸡
湘中、湘北有“大暑吃童子鸡”的进补方法。童子鸡指的是不会打鸣,饲养期在三个月内体重达到1~1.5斤,还未配育过的小公鸡。
和老鸡比起来,它们熬的汤没那么油腻,蛋白质也更易被人们吸收,据说其体内的生长激素对成长期的孩子有很好的补益作用。
7、暑月游船
大暑时期,古人绝不是独守在家里,做“宅男”“宅女”,相反,倒把这样的酷暑时节当节日来过。“暑月游船”是当时的民俗之一。旧时每至六月,士女云集。
8、吃面条
大暑到,临沂城乡就有大暑“喝暑羊”(即喝羊肉汤)或者吃面条的传统习俗。这一天,家家户户嫁出去的闺女和结了婚的儿子都要回父母家,杀上一只羊,做上一锅凉面条,全家人一起喜气洋洋喝羊汤,吃面条,热热闹闹过大暑。
9、煎青草豆腐
大暑节气来临,浙江温州人有煎青草豆腐的习俗。青草豆腐指的是将仙草、甘草、夏枯草与菊花、金银花等中草药煎制成豆腐形状,冷却后食之,清凉解毒,生津止渴。过去不少家庭都能自制食用。
10、送瘟神
三伏暑天,赤日炎炎,也是瘟疫疾病的爆发期。过去人们在河船上要举行祭祈活动,将船划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以示送走瘟神,百病无踪。
大暑天气有什么特点
基础天气
通常大暑节气正在三伏中,也是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同时也最高的天气,大部分地区都干旱少雨,而多地区气温达到35度以上。而在华南西部地区高温也很频繁,但是雨水相对而言比较充沛,雷暴雨通常也是常见的季节。
高温酷热
通常大暑一般都在三伏中的中伏阶段也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当然全国各地温差都不会很大。
长江中下游等地的高温伏旱
大暑节气时,我国除青藏高原及东北北部伏旱外,大部分地区天气炎热,35℃的高温已是司空见惯,40℃的酷热也不鲜见。
大暑期间的高温是正常的气候现象,此时,如果没有充足的光照,喜温的水稻、棉花等农作物生长就会受到影响。但连续出现长时间的高温天气,对水稻等作物成长十分不利。
实际上,伏旱并非年年都有,若遇盛夏副热带高压较弱,位置偏南或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一两场台风降雨或时不时有些雷阵雨,就不会出现大范围伏旱。
大暑简介
大暑(Great heat),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正值二伏前后,长江流域的许多地方。
大暑经常出现40℃高温天气。要作好防暑降温工作。这个节气雨水多,有“小暑、大暑,淹死老鼠”的谚语,要注意防汛防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 这时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大部分地区的旱、涝、风灾也最为频繁,抢收抢种,抗旱排涝防台和田间管理等任务很重。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北半球在每年7月22-24日之间,南半球在每年1月20-21日之间,太阳位于黄经120°。大暑期间,汉族民间有饮伏茶,晒伏姜,烧伏香等习俗。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其气候特征是:“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同时,很多地区的旱、涝、风灾等各种气象灾害也最为频繁。
篇7:大暑节气特点_大暑节气风俗
大暑节气特点(风俗)
1、吃荔枝
大暑,按莆田习俗家家户户都要吃荔枝,叫做“过大暑”。民间传说大暑这一天吃荔枝,营养价值和吃人参一样高。荔枝含有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富有营养价值,所以吃鲜荔枝可以滋补身体。先将鲜荔枝浸于冷井水之中,大暑时刻一到便取出品尝。这一时刻吃荔枝,最惬意、最滋补。
2、吃米糟
福建莆田人在大暑时节还有吃米糟的习俗。米糟是将米饭拌和白米曲让它发酵,透熟成糟;到大暑那天,把它划成一块块,加些红糖煮食,据说可以“大补元气”。
3、吃凤梨
我国台湾则有吃凤梨的习俗,凤梨的闽南语发音和“旺来”相同,所以被用来祈求平安吉祥、生意兴隆。
4、吃“半年圆”
另外,由于农历六月十五日是全年的一半,民间讲究“过半年”,这天拜完神明后全家会一起吃“半年圆”。半年圆是用糯米磨成粉,再和上红面搓成的,一家人品尝甜食,象征着团圆和甜蜜。
5、吃“仙草”
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民谚说“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仙草冻和烧仙草也是厦门人常见的消暑凉品。
6、送大暑船
大暑时节,浙江台州沿海有送“大暑船”活动。渔民轮流抬着“大暑船”在街道上行进,鼓号喧天,鞭炮齐鸣,街道两旁站满祈福的人群。“大暑船”最终被运送至码头,进行一系列祈福仪式。随后,这艘“大暑船”被渔船拉出渔港,在海上点燃,随水而去,以此祝福人们五谷丰登、生活祥和。
7、海边过大暑
深圳人在海边度过炎热的大暑日。在夏季防晒很重要,不仅仅是爱美怕晒黑的女性,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的男性也一样需要防晒,尤其是去海边或水上乐园,更需要使用防晒霜,并不时补涂防晒霜。
8、赏荷花
大暑所在的六月也称“荷月”,六月二十四日,相传是荷花生日,所以民间有赏荷花的习俗。江苏常熟、通州、吴县等地,是着名的观荷之处,观荷纳凉,游船众多,景象颇为壮观。
大暑是什么意思
大暑通常表示天气酷热,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来到了。每年公历7月22日或23日,太阳运行到黄经120度时为大暑。大暑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在我国很多地区,经常会出现极端的高温天气。晴朗时,经常骄阳似火,酷热难耐;阴雨时,则闷得让人难以喘气。
大暑也是雷阵雨最多的节气,有谚语说:“东闪无半滴,西闪走不及。”意思是在夏天午后,闪电如果出现在东方,雨不会下到这里;若闪电在西方,则雨水很快就会到来,想躲避都来不及。形象地说明了雷阵雨常常是这边下雨那边晴,正如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所言:“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大暑气候
高温酷热,雷雨繁多,是大暑节气两大明显特点。大暑期间,华南西部雨水最丰沛、雷暴最常见、30℃以上高温日数最集中的时期,也是华南东部35℃以上高温出现最频繁的时期。在7月底到8月初,正是西太平洋副热带暖高压的活跃期,它时常盘踞在中国东部地区,强盛的时候,可西进控制到中国西南地区东部,如四川东部、重庆等地。同样,在夏季,中国大陆许多地区常常受大陆高压控制,同样是下沉增温,晴空少云,滚热的地面,烘烤着大气,使气温居高不下。
而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骄阳似火,风小湿度又大,更令人感到闷热难当。长江沿岸的南京、武汉和重庆,每年的“炎热日”平均达17~34天之多,“酷热日”也有3~14天。此外,江西的贵溪、湖南的衡阳、四川的开县等地,全年平均“炎热日”都在40天以上,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就是一个大“火炉”。
大暑期间虽然高温是常事,但很多地方雨水也十分丰沛、雷暴最常见,是雷阵雨最多的季节。这里有谚语说:“东闪无半滴,西闪走不及”。意谓在夏天午后,闪电如果出现在东方,雨不会下到这里,若闪电在西方,则雨势很快就会到来,要想躲避都来不及。当然,有些地方也会遭遇“伏旱”。除长江中下游地区需要防旱外,陕甘宁、西南地区东部、特别是四川东部、重庆等地也要防旱。
篇8:2022立夏节气饮食风俗
立夏的饮食风俗
镇江有“立夏尝八新”的食风。所谓八新为樱桃、新笋、新茶、嫩蚕豆、杨花萝卜等。其中鲥鱼最为名贵。头潮鲥鱼是送往朝廷的贡物,二潮鲥鱼被豪门富室弄去解馋,寻常人家尝鲜吃鲥鱼已是三潮过后的鲥鱼。常熟地方人也有尝新之说,而且食品丰盛,有“九荤十三素”的说法。
浙东农村立夏有吃“七家粥”的风俗,就是务农人家左邻右舍互相赠送豆、米,和以黄糖,煮成一锅粥,便是“七家粥”。这种粥能够促进邻里和睦,一心去夏耕夏种。
上海郊县农民取麦粉和糖制成寸许长的条状食物,称麦蚕。人们吃了,谓可免“疰夏”。用立夏时青嫩的草头和入米粉,油煎而成,叫做“摊粞”为上海和浦东人民所喜事。
其实,在立夏,不同地区的饮食风俗是完全不一样的,这里也仅是举例三地,但如果把立夏时节全国各地形色各异的美食集中在一起,想必令人目不暇接。
立夏的风俗禁忌
忌坐门槛
立夏日有忌坐门槛之说。在安徽,根据《太湖县志》中记载:“立夏日,取笋苋为羹,相戒毋坐门坎,毋昼寝,谓愁夏多倦病也。”说是这天坐门槛,夏天里会疲倦多病。30年代《宁国县志》中记载:“立夏。以秤秤人体轻重,免除疾病,所谓不怯夏也。俗传立夏坐门坎,则一年精神不振。”立夏日,孩童忌坐石阶,如坐了则要坐七根,始可百病消散。忌坐地栿(门槛),谓这天坐地栿将招来夏天脚骨酸痛,如坐了一道就须再坐上六道地栿合成七数,方可解魇。
厌祟避蛇
立夏日云南民俗关注的是厌祟避蛇。清代《云南通志》载,四月立夏之日,“插皂荚枝、红花于户,以厌祟;围灰墙脚以避蛇”。值四月而言避蛇,与十二生肖已属蛇有关联,地支纪月,三月为辰,四月为已。立夏厌祟,门上插皂荚树枝和红花,含有黑(水)、红(火)既济之义。按照古代五行说,黑为水,红为火。这是希望通过两者相互制约,达到一种平衡。同时,古人不仅日常用皂荚去污,还以皂荚入药,认为它具有杀虫功能。将它当做厌祟之物,也着眼于除秽驱邪。
立夏气候特点
主要体现在气温和降水的变化方面。到了五月份,我国南北的气温差异较大,而且同一地区波动频繁。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至20℃上下。立夏以后,正式进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多,而充足的光照和适宜的温度以及充沛的雨水给植物提供了所需的条件。季风气候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高温潮湿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成长。农作物在夏季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此时耕作会很繁忙,施肥和除害虫将是重点工作。
篇9:关于立夏节气的风俗_关于立夏节气的饮食
更多立夏相关内容推荐
关于立夏的风俗
迎夏仪式
“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的礼俗。
在立夏的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举行迎夏仪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以表达对丰收的祈求和美好的愿望。宫廷里“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冰是上年冬天贮藏的,由皇帝赐给百官。在民间,立夏日人们则喝冷饮来消暑。
尝新活动
在后世,立夏还有尝新等节日活动。如苏州有“立夏见三新”之谚,三新为樱桃、青梅、麦子,用以祭祖。在常熟,尝新的食物更为丰盛,有“九荤十三素”之说,九荤为鲫鱼、鲚鱼、咸鱼、咸蛋、螺蛳、熄鸡、腌鲜、卤虾、樱桃肉;十三素包括樱桃、梅子、麦蚕、笋、蚕豆、矛针、豌豆、黄瓜、莴笋、草头、萝卜、玫瑰、松花。
斗蛋游戏
立夏日中午,家家户户煮好囫囵蛋(鸡蛋带壳清煮,不能破损),用冷水浸上数分钟之后再套上早已编织好的丝网袋,挂于孩子颈上。孩子们便三五成群,进行斗蛋游戏。蛋分两端,尖者为头,圆者为尾。斗蛋时蛋头斗蛋头,蛋尾击蛋尾。一个一个斗过去,破者认输,最后分出高低。蛋头胜者为第一,蛋称大王;蛋尾胜者为第二,蛋称小王或二王。谚称:“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疰夏是夏日常见的腹涨厌食,乏力消瘦,小孩尤易疰夏。
立夏“秤人”
立夏还有秤人的习俗。人们在村口或台门里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秤老人要说“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秤姑娘说“一百零五斤,员外人家找上门。勿肯勿肯偏勿肯,状元公子有缘分。”秤小孩则说“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长大会出山。七品县官勿犯难,三公九卿也好攀”。打秤花只能里打出(即从小数打到大数),不能外打里。
关于立夏的饮食
1.夏饼
夏饼也被称作是麻饼,不同地区做出的夏饼形状不一样,夏饼的主要制作原材料是面粉肉丝和韭菜,混合到一起制作成面饼之后,放入到锅里烙熟。有的地方也会采用白砂糖制作面饼,做好了的面饼,口感香甜,而且外酥里嫩。
2.春卷
北方地区到了各种节气都喜欢做春卷,春卷分为饼和菜两个部分,饼皮一定要做的非常的薄,这样在上面抹上一层油,夹着各种各样的菜吃,特别的好吃。一般来说,人们都会选用豆芽韭菜作为春卷里的蔬菜。
3.面条
到了立夏这一天,北京人都讲究要吃面条,意味着小麦会丰收,而且人们还认为立夏这一天吃面条能够强身健体,接下来的一年都会好运连连。
4.五色饭
农村到了立夏这一天会用红豆,黑豆,黄豆,青豆,绿豆等五种颜色的杂粮熬制成五色饭,也被称作为立夏饭。
5.立夏饭
立夏这一天,浙江宁波农村地区的朋友会用红豆,青豆,黑豆,黄豆,绿豆等多种颜色的豆熬成五色米饭,也被称作为立夏饭。现在人们又发明了新的立夏饭的做法,使用大豆,蚕豆,芥菜,肉酱来制作米饭,营养价值更为丰富,口感也好。
6.黑米饭糕
黑米饭糕也是南方地区一种传统的立夏点心,把乌树叶碾碎了之后和米饭混在一起制作成糯米糕,吃起来有一种淡淡的树叶香气,非常好吃。
7.立夏茶
在江西地区,到了立夏这一天,大家都会去乡间采摘茶叶,之后和邻居一起煮茶水,和大家一起享用,民间的说法是立夏这一天喝了立夏茶之后,一个夏天都不会犯困。精神抖擞。
8.尝三鲜
立夏尝三鲜的这个习俗也历史非常悠久了。三鲜一般分为地三鲜,树三鲜,水三鲜。地三鲜是苋菜,蚕豆,黄瓜,树三鲜是枇杷,樱桃,杏子,水三鲜是海螺,河豚,鲫鱼。
立夏适合吃什么蔬菜
1.豌豆
立夏这一天一定要吃豌豆饭,人们在这一天吃豌豆是希望接下来的日子都能够身体健康,尤其是眼睛要像玩都一样清澈,而且豌豆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对身体好,尤其是适合夏天的时候吃。
2.笋
立夏这一天有吃脚骨笋的习俗,这个时候的笋味道鲜美,非常的清脆,形状就像是脚骨一样,所以叫做这个名字,人们吃笋是希望新的一年身体强壮。
3.蒜苗
蒜苗在生活中很常见,而且一年四季都有,但是立夏时节的蒜苗最为好吃,营养物质也是最丰富的,吃蒜苗能够降低人体血液内的胆固醇含量,还能够保护肝脏。
4.豌豆苗
从谷雨一直到立夏这段时间,最适合吃的一种蔬菜就是豌豆苗了,豌豆苗是一种寒性的蔬菜,这个时候天气变暖,人们身体里会有火气,很适合吃豌豆苗,其中含有的胡萝卜素,维生素B对身体很有好处。
5.冬瓜
立夏节气南方地区多雨,人们很可能会水肿,而冬瓜是一种很好的祛湿,去水肿的蔬菜,很适合这个时候吃。
大暑节气的风俗饮食有哪些(共9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