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做梦”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钟嗣成《双调·清江引》原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钟嗣成《双调·清江引》原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您。
- 目录
篇1:钟嗣成《双调·清江引》原文
钟嗣成《双调·清江引》原文
原文
到头那知谁是谁,倏忽人间世[一]。百年有限身[二],三寸元阳气[三],早寻个稳便处闲坐地。
秀才饱学一肚皮,要占登科记[四]。假饶七步才[五],未到三公位[六],早寻个稳便处闲坐地。
注释
[一]倏(shu)忽人间世:言人的生命很短促。倏忽,很快,一下子。
[二]百年有限身:人生是有限的,即使活到一百年,也只是短暂的一瞬。
[三]元阳气:指生命的.本原,即所谓“元气”。元时俗语有“三分气在千般用,一旦无常万事休。”
[四]登科记:科举时代把考中进士的人按名次登记在册上,叫“登科记”。
[五]假饶:即使。 七步才:形容才思十分敏捷。《世说新语·文学》:“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作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六]三公位:最高的官位。
篇2:《双调·清江引》原文及翻译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注释
江引:曲牌名。
红叶天:秋天。红叶,枫叶。深秋枫叶红遍,霜林如醉。杜牧《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黄花地:菊花满地。
“芭蕉”句:刘光祖《昭君怨》:“疏雨听芭蕉,梦魂遥。”
译文:
西风送来万里之外的家书,问我何时归家?鸿雁在红叶满山的季节呼唤着同伴南迁,而离人却对着黄花遍地的景色沉醉其中,听着雨打芭蕉的.声音,却只能籍着秋夜的清凉,但愿做个好梦,能梦回家乡探望亲人。
作者简介:
张可久(约1270~约1350),字小山(《录鬼簿》);一说名伯远,字可久,号小山(《尧山堂外纪》);一说名可久,字伯远,号小山(《词综》);又一说字仲远,号小山(《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庆元(治所在今浙江宁波鄞州区)人,元朝著名散曲家、剧作家,与乔吉并称“双壁”,与张养浩合为“二张”。现存小令800余首,为元曲作家最多者,数量之冠。
他仕途失意,诗酒消磨,徜徉山水,作品大多记游怀古、赠答唱和。擅长写景状物,刻意于炼字断句。讲求对仗协律,使他的作品形成了一种清丽典雅的风格。可以说,元曲到张可久,已经完成了文人化的历程。
人物评价:
明朝朱权在其《太和正音谱》中称张可久为“词林之宗匠”,称“其词清而且丽,华而不艳”;
明李开先则称“乐府之有乔、张,犹诗家之有李、杜”。
篇3:元曲《双调·清江引·相思》原文及翻译
元曲《双调·清江引·相思》原文及翻译
原文
相思有如少债的①,每日相催逼。常挑着一担愁,准不了三分利②。这本钱见他时才算得。[1]
注释
①少债的:欠债的。
②准不了:折不了,抵不得。
译文
相思就像欠人债,每日里债主紧紧来催逼。日日挑着一担愁,却抵不了三分利,这本帐只有见到他时才算得。[2]
简析
相思如同债务,不仅仅是放不下,抹不掉,日日纠缠,时时萦绕,而且利息日益积累,隐喻出相思之苦的与日俱增。末句“这本钱见面时才算得”,巧妙地写出相思这笔债务的特殊之处——两人相见,债务才能了结。前人对这首小令的表现手法很赞赏。自古以来,表现相思之情的诗词曲作品很多,用以比喻相思的`事物也很多,然而以欠债喻相思的却不多。尽管以欠债喻相思不是徐再思的首创,但他用得自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任半塘在《曲谐》中评价这首词:“以放债喻相思,亦元人沿用之意。特以此词为著耳。”
篇4:双调清江引即景元曲原文及赏析
双调清江引即景元曲原文及赏析
【原文】
双调·清江引·即景(垂杨翠丝千万缕)
乔吉
垂杨翠丝千万缕,惹住闲情绪。
和泪送春归,倩水将愁去,是溪边落红昨夜雨。
【注释】
“垂杨”句:翠绿繁茂的千万缕柳条,细长柔韧,飘洒如丝。在我国古代诗、词、曲作之中,杨、柳常常通用。垂杨,这里实际上是指垂柳。
“惹住”句:柳丝招惹起了我忧郁闲愁的情绪。闲情绪:指闲愁,即由于闲暇无事而烦闷生愁。
倩:借助语,“请求”的意思。
【赏析】
这是一篇淡雅素朴、韵致悠远的惜春、送春小曲。
凝眸平眺翠绿的垂柳、飘拂的柳丝,勾起胸中一片闲愁。作者一边泪眼婆娑地送春归去,一边虔诚地请求因昨夜落雨而湍险流急的溪水,也能将闲愁一并带走。全篇的“诗眼”全在这“闲愁”两字上。何以如此“闲愁”,即因为什么而致这样的悒郁忧伤?是由于“灞桥折柳”的'曲故,曾使多少离人依依惜别,又让几多骨肉痛断肝肠的历朝旧事,激起了自己的怀亲思友,飘泊他乡之浓情?抑是目睹落花满地,春天将残,联想青春的不再,韶华的易逝?还是愤懑于人世间强横丑恶对于真善美的无端摧残扼杀?在这里,作者都没有明指。然而正是作品略带惆怅凄婉的总体意绪,却给人一种寄托幽深的暗示和绵绵不尽的遐想。
【题解】
这首惜春、送春小曲,流露出作者惆怅凄婉的心绪,引人遐想。
篇5:双调·清江引古诗注释
双调·清江引古诗注释
长门柳丝千万结①,风起花如雪②。离别复离别,攀折复攀折,苦无多旧时枝叶也③。
长门柳丝千万缕,总是伤心树④。行人折嫩条⑤,燕子衔轻絮,都不由凤城春作主⑥。
【注释】
①长门:汉宫名,武帝妃陈皇后所居。这里泛指长安。
②风起花如雪:这里以雪的飘扬形容柳絮的纷飞。
③攀折更攀折二句:这是化用周邦彦《兰陵王》: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的`语意,而寓意更为深远。
④伤心树:有着许多创伤的树。这里是说柳枝不堪攀折之苦。
⑤行人折嫩条:柳氏《杨柳枝》:杨柳枝,芳菲节,苦恨年年伤离别。杜牧《送别》:溪边杨柳色参差,攀折年年赠别离。
⑥凤城:京城的别称。相传秦穆公女弄玉善吹箫,凤降其城,因号为丹凤城。其后乃泛指京城曰凤城。
篇6:双调清江引阅读答案
钱 霖①
梦回昼长帘半卷。门掩酴醿②院,蛛丝挂柳棉,燕嘴粘花片,啼莺一声春去远。
[注]①钱霖:元代散曲作家。不为世用,弃俗为道士,本曲是其弃俗入道所作。②酴醿(túmí):一种观赏植物,初夏开花,花色洁白色。
8.“门掩酴醿院,蛛丝挂柳棉,燕嘴粘花片”三句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传情达意的?请简要赏析〉(4分)
9.“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丽”(黄庭坚《清平乐》)与本曲结句“啼莺一声春去远”有异曲同工之妙,试比较两句的异同。(4分)
★ 石州引原文赏析
钟嗣成《双调·清江引》原文(共6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