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唐诗《还陕述怀》

时间:2022-12-29 04:28:44 作者:ONE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ONE”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李世民唐诗《还陕述怀》,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李世民唐诗《还陕述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李世民唐诗《还陕述怀》鉴赏

《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唐朝(6—9)二百九十年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唐诗数量多达五万首。孙琴安《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自序》指出,“唐诗选本经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余种。当中最流行而家传户晓的,要算《唐诗三百首》。”

还陕述怀

李世民

慨然抚长剑,

济世岂邀名!

星旌纷电举,

日羽肃天行。

遍野屯万骑,

临原驻五营。

登山麾武节,

背水纵神兵。

在昔戎戈动,

今来宇宙平。

篇2:李世民唐诗《还陕述怀》鉴赏

这首五言短排是唐王朝创建初期,李世民率师平定关东割据势力,回师关中时创作的。

首联:“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诗人刚刚经历了南征北战,结束了群雄割据、国家四分五裂的'局面,如今凯旋班师,面对着刚刚得到统一的大好河山,想起此前战争的艰辛,将士们的浴血奋战,不禁手抚腰间的长剑慨然长叹。由于前线将士的流血牺牲,赢得统一局面,使人民过上安定生活!这一切都是为了“济世救民”,而不是为了争名夺利。

中间三联分别描述行军、驻营、出击三个场面,是全诗核心部分。“星旌纷电举,日羽肃天行”一联写行军场面,“星旌”、“日羽”,渲染队伍浩荡、旌旗簇拥,军情火急、战报不绝;“纷电举”、“肃天行”,表现行动迅猛,纪律严明。短短两句十字,把一支军风严明、行动迅速、声势威严的正义之师的雄姿展现在读者眼前。“遍野屯万骑,临原驻五营”一联写驻扎场面,千军万马,漫山遍野。“登山麾武节,背水纵神兵”一联则写战斗场面,“登山”、“背水”写地形复杂;“麾武节”、“纵神兵”谓指挥灵活。短短三联六句,再现一次规模巨大的军事行动,从列队行军到扎营驻兵、再到临阵战斗,都写得凝炼而又具体形象。

末联以抒发豪情壮志作结:“在昔戎戈动,今来宇宙平。”与首联遥相呼应,语义刚毅果绝。战争是残酷无情的,必然会有流血牺牲,但从前的牺牲是为了换来今天的统一。诗人心中不无感慨。

这首诗是李世民诗歌中最优秀的篇章之一,全诗充满浩然正气。本诗在艺术表现上,议论、叙事、写景、抒情熔为一炉;全诗五联十句,一气呵成,构思精缜、语言凝炼;中间三联六句,对仗工整,音韵铿锵,是一首优秀的五言短排。其遒健的风格与浮靡的六朝遗风大异其趣。

篇3:《还陕述怀》李世民唐诗鉴赏

还陕述怀

李世民

慨然抚长剑,

济世岂邀名!

星旌纷电举,

日羽肃天行。

遍野屯万骑,

临原驻五营。

登山麾武节,

背水纵神兵。

在昔戎戈动,

今来宇宙平。

篇4:《还陕述怀》李世民唐诗全诗赏析

《还陕述怀》李世民唐诗全诗赏析

《还陕述怀》是唐太宗李世民在平关东胜利回师时创作的一首五言短排。此诗描写战争场面,抒发时事感慨,充满浩然正气。

还陕述怀

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

星旂纷电举,日羽肃天行。

遍野屯万骑,临原驻五营。

登山麾武节,背水纵神兵。

在昔戎戈动,今来宇宙平。

【注释】

⑴慨然:长叹的样子。抚长剑:手抚腰间的长剑。

⑵济世:济世救民。邀名:争名夺利。

⑶星旂、日羽:渲染队伍浩荡、旌旗簇拥,军情火急、战报不绝。纷电举、肃天行:形容行动迅猛,纪律严明。旂(qí):即“旗”。

⑷遍野:满山遍野。

⑸登山、背水:形容地形比较复杂。麾武节、纵神兵:形容战斗指挥比较灵活。

⑹昔:昨天。

⑺平:和平统一。

【白话译文】

刚刚经历了南征北战,不禁手抚腰间的长剑慨然长叹。这一切都是为济世救民,而不是为了争名夺利啊。战争的场面如电闪,军情火急,动作迅猛。满山遍野驻宅了千军万马。战场如登山一样,指挥也需要灵活。昨天的战争必修会流血牺牲,却换来了今天的.和平统一。

【创作背景】

这首五言短排是唐朝创建初期,李世民率师平定关东割据势力后,回师关中时所创作。

隋朝末年,李渊集团在关中(陕西),刘武周在山西,王世充集团在洛阳控制中原,窦建德盘踞在山东、河北一带。唐高祖武德四年(6),李世民先平了刘武周,解决了后顾之忧,然后出函谷关,攻打洛阳,洛阳还没打下来,窦建德就率兵来救,李世民分兵,一部分围洛阳,自己亲率几千骑兵奔虎牢关,当时的情况是李窦双方实力悬殊,但结果是窦建德轻敌冒进,在虎牢关一战大败,窦建德被俘,唐军回军洛阳,王世充投降。这年李世民二十三岁,以劣势兵力击败王窦,体现了卓越的统帅才能,奠定了唐统一天下的基础。

【赏析】

全诗分三层。首联一层:“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诗人刚刚经历了南征北战,结束了群雄割据、国家四分五裂的局面,如今凯旋班师,面对着刚刚得到统一的大好河山,想起此前战争的艰辛,将士们的浴血奋战,不禁手抚腰间的长剑慨然长叹。由于前线将士的流血牺牲,赢得统一局面,使人民过上安定生活。这一切都是为了“济世救民”,而不是为了争名夺利。

中间三联为第二层,分别描述行军、驻营、出击三个场面,是全诗核心部分。“星旌纷电举,日羽肃天行”一联写行军场面,“星旌”、“日羽”,渲染队伍浩荡、旌旗簇拥,军情火急、战报不绝;“纷电举”、“肃天行”,表现行动迅猛,纪律严明。短短两句十字,把一支军风严明、行动迅速、声势威严的正义之师的雄姿展现在读者眼前。“遍野屯万骑,临原驻五营”一联写驻扎场面,千军万马,漫山遍野。“登山麾武节,背水纵神兵”一联则写战斗场面,“登山”、“背水”写地形复杂;“麾武节”、“纵神兵”谓指挥灵活。“背水纵神兵”用典,《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这里作者是以大军事家韩信自比。中间短短三联六句,再现一次规模巨大的军事行动,从列队行军到扎营驻兵、再到临阵战斗,都写得凝炼而又具体形象。

末联为第三层,以抒发豪情壮志作结:“在昔戎戈动,今来宇宙平。”与首联遥相呼应,语义刚毅果绝。战争是残酷无情的,必然会有流血牺牲,但从前的牺牲是为了换来今天的统一。诗人心中不无感慨。

这首诗是李世民诗歌中最优秀的篇章之一,全诗充满浩然正气。此诗在艺术表现上,议论、叙事、写景、抒情熔为一炉;全诗五联十句,一气呵成,构思精缜、语言凝炼;中间三联六句,对仗工整,音韵铿锵,是一首优秀的五言短排。其遒健的风格与浮靡的六朝遗风大异其趣。

篇5:还陕述怀李世民诗歌鉴赏

慨然抚长剑,

济世岂邀名!

星旌纷电举,

日羽肃天行。

遍野屯万骑,

临原驻五营。

登山麾武节,

背水纵神兵。

在昔戎戈动,

今来宇宙平。

篇6:《还陕述怀》唐诗鉴赏

李世民

慨然抚长剑,

济世岂邀名!

星旌纷电举,

日羽肃天行。

遍野屯万骑,

临原驻五营。

登山麾武节,

背水纵神兵。

在昔戎戈动,

今来宇宙平。

李世民诗鉴赏

这首五言短排是唐王朝创建初期,李世民率师平定关东割据势力,回师关中时创作的。

首联:“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诗人刚刚经历了南征北战,结束了群雄割据、国家四分五裂的局面,如今凯旋班师,面对着刚刚得到统一的大好河山,想起此前战争的艰辛,将士们的浴血奋战,不禁手抚腰间的长剑慨然长叹。由于前线将士的流血牺牲,赢得统一局面,使人民过上安定生活!这一切都是为了“济世救民”,而不是为了争名夺利。

中间三联分别描述行军、驻营、出击三个场面,是全诗核心部分。“星旌纷电举,日羽肃天行”一联写行军场面,“星旌”、“日羽”,渲染队伍浩荡、旌旗簇拥,军情火急、战报不绝;“纷电举”、“肃天行”,表现行动迅猛,纪律严明。短短两句十字,把一支军风严明、行动迅速、声势威严的正义之师的雄姿展现在读者眼前。“遍野屯万骑,临原驻五营”一联写驻扎场面,千军万马,漫山遍野。“登山麾武节,背水纵神兵”一联则写战斗场面,“登山”、“背水”写地形复杂;“麾武节”、“纵神兵”谓指挥灵活。短短三联六句,再现一次规模巨大的军事行动,从列队行军到扎营驻兵、再到临阵战斗,都写得凝炼而又具体形象。

末联以抒发豪情壮志作结:“在昔戎戈动,今来宇宙平。”与首联遥相呼应,语义刚毅果绝。战争是残酷无情的,必然会有流血牺牲,但从前的牺牲是为了换来今天的.统一。诗人心中不无感慨。

这首诗是李世民诗歌中最优秀的篇章之一,全诗充满浩然正气。本诗在艺术表现上,议论、叙事、写景、抒情熔为一炉;全诗五联十句,一气呵成,构思精缜、语言凝炼;中间三联六句,对仗工整,音韵铿锵,是一首优秀的五言短排。其遒健的风格与浮靡的六朝遗风大异其趣。

春日登陕州,春日登陕州李世民,春日登陕州的意思,春日登陕州赏析

句,句李世民,句的意思,句赏析

李世民之玄武门之变散文随笔

陕,陕刘禹锡,陕的意思,陕赏析

《行香子·述怀》诗词翻译及赏析

望雪,望雪李世民,望雪的意思,望雪赏析

唐诗赏析

唐诗名句

江汉唐诗

唐诗五言绝句

李世民唐诗《还陕述怀》(集锦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李世民唐诗《还陕述怀》,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