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探析论文

时间:2022-12-30 03:39:58 作者:白blue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白blue”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探析论文,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探析论文,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篇1: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探析论文

摘要:一个小区的整体建设离不开园林景观的设计,如果没能在园林设计上下足功夫,很难展现一个现代小区的整体设计理念。同时,绿化一个小区不仅仅是追求环保、追求美,更多的还是满足整个小区的人的生活便利。所以,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是需要设计师将人文和自然相结合,利用专业知识进行的十分严谨的工作。

关键词:住宅;园林景观设计;存在问题;展望

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越来越迅猛,同时,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就相应地越来越快,在这样高压的生活环境下,更多的人希望能够有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能有一个美好而又回归自然的家,因此,现代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针对现代小区中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作出较为理性的分析,面对日益匮乏的资源和逐渐恶劣的环境,提升家的绿化建设的重视度也将是大势所趋。

1 现代小区景观的理念

现代小区的建设不论是建筑物还是建筑环境,都是应该尽可能多地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也就是说,只有将“以人为本”作为建设的理念,并将这一理念从一而终地体现在建筑过程中,才能很好为人们建设出最为满意的居住环境。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由原本的解决温饱到现在逐渐步入小康,巨大的生活改变让人们对自己的居住环境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只有让现代小区中的居民的物质和精神都满足了,才能很好地创造一个健康的环境。小区的绿化也是如此,尽可能多地满足居民的需求,通过对美的处理,使得居民能够在居住中体会出不一样的效果。

篇2: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探析论文

2.1应用的整体性。

建设一个居住小区应该将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设计建设,同样,整体中的园林景观也应该满足整个建筑的风格,如果不能让园林景观设计融入整个现代住宅小区,就很难使人们体会到绿化的存在感,突兀的设计会让园林景观显得十分陌生。将园林景观的设计融入整个建筑物的风格中,建立独特的设计体系,只有这样,成品才算得上是优秀。

2.2元素合理配设。

在园林设计中,少不了元素的搭配,应该将园林景观中需要的元素进行合理的搭配和设计。传统的中国元素往往都象征着美好和幸福,所以根据园林景观的整体设计将这些寓意美好的元素进行合理的搭配和设计,放置在最合理的地方,才能够给居民带来一种喜气扑面的'感觉。

2.3材料适用。

建筑和设计小区园林景观的目的就是要环保节约,所以在使用的材料上,同样应该实现环保的理念。一般来说,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的设计材料会有很大的不同,古典的设计材料偏向稳重和单调,只用黑白灰就将整个园林打造出比较庄重的感觉,而现代的园林设计就用到比较多的现代材料,可以根据建筑风格的不同进行改变。所以,在建设园林景观时,要根据不同的风格选用不同的建筑材料。

2.4配套小设施。

一般来说,园林设计是十分有讲究的,在古典园林中,笼统分为园林小品和一些比较大型的建筑,比如厅、堂、楼、阁等可以算得上是大型的建筑,所以,应该将大型和小型建筑进行合理的搭配。一些配套的小设施是整个园林之中的点睛之笔。有些时候,正是这些细节之处才体现整个设计的精妙。在现代的园林景观设计中,同样是这样的,只有将与设计配套的小设施进行合理的摆设和配置,才能更好地体现观赏价值。因此,在设计园林时,要重视小设施。

3住宅区园林景观设计所发挥的作用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住宅区的园林景观环境的要求也随着提高,受到人们的重视,同时对住宅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也充分的体现了园林景观设计的价值和作用。

3.1景观环境效益。

住宅区园林景观环境质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理、心理以及精神生活。渴望回归自然,亲近自然,注重环境和绿化,这也是我们设计人员的所要达到的目的。

3.2社会效益。

住宅区园林景观环境还向居民提供公共活动场所。它既可向住户提供开放的公共活动场地,也可满足住户个人的私密空间需求。使之加入公共活动的行列,提供住户之间人与人的交往场所,同时增强居民的家园归属感,提高生活文化品位,进而从精神上创造和谐融治的社区环境。

3.3经济价值。

加快住宅建设,不仅是解决人民住房问题的需要,也是开拓住宅市场、形成消费热点、培植国民经济新增长点的需要。好的住区环境有助于提高住区的市场竞争力,增加销售速度与入住率,提升开发利润。为确保在今后长远期的换房及房产转让中居于有利地位,就不能不在房屋购置时考虑景观环境因素。经济杠杆使人们切实体验到了住宅区园林景观的潜在价值。

4城市居住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一些问题

4.1忽略园林景观的功能性。

满足功能要求根据居民各种活动要求,布置休息、文化、娱乐、体育锻炼、儿童游戏及人际交往等各种活动的场地与设施。满足风景审美的要求以景取胜,注意意境的创造。充分利用地形、水体植物及人工建筑塑造景观,组成具有魅力的景色。组景园路应当既利于游览观赏,又方便交通。满足净化环境的需要多种植树木、花卉、草地,有利于改善住宅区的自然环境和小气候。

4.2宅旁绿地。

结合住宅的类型、平面特点、建筑组合形式、道路等因素,布置宅旁的庭院绿地景观,区分公共与私人空间领域。住宅区旁的绿地上高矮植物的搭配,不但丰富了小区景观,同时将私人空间同公共空间区分开来。

4.3道路绿地。

住宅区道路绿地是住宅区道路红线以内的绿地,它靠近城市干道,具有遮荫防护、丰富道路景观等功能,可根据道路的分级地形、交通情况等进行布置。靠近主干道的绿地以草坪为主,适当种植一些热带树种,不但丰富了小区景观,亦起到了遮荫的效果。

5发展趋势

5.1近年来,房地产经营理念发生了一些变化,概念地产开始出现,如景观主题地产、环保主题地产、文化主题地产、休闲主题地产、智能主题地产等。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环境和文化,倡导社区新的生活方式。与传统住宅区相比,现代住宅区环境景观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

5.2强调环境景观的共享性。

这是住房商品化的特征。要使每套住房都获得良好的景观环境效果,首先要强调住宅区环境资源的均好和共享。在规划时应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适当创造人工景观,让所有的住户能均匀享受到。其次,要强化围合功能强、形态各异、环境要素丰富、安全安静的院落空间,达到归属领域良好的效果,从而创造温馨、朴素、详和的居家环境。

5.3强调环境景观的文化性。

崇尚历史、崇尚文化是近来居住景观设计的一大特点。开发商和设计师开始不再机械地割裂居住建筑和环境景观,而在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住宅区的规划和策划,通过建筑与环境艺术来表现历史和文化的延续性。住宅区景观是住宅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环节。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小区环境设计反映了时代的发展,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把居住小区建设得既方便、舒适,又美丽、迷人,是每个居民的心愿,也是我们每个设计师奋斗的目标。

篇3: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研究论文

摘要:结合江苏盱眙地区,阐述了现代住宅小区建设园林景观的目的以及现状,进一步探讨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以供参考。

关键词: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

江苏盱眙地区拥有众多的旅游资源,其地理环境相对优越,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道德、文化、健康的认识大幅度提高,这对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产生了较大影响。在设计中,将自然生态环境以及景观设计相结合,提升小区环境质量与空气质量,在尽量保持原有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融入园林景观,为居民提供一个具有绿化生态景观的小区。

篇4: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研究论文

3.1融入水景体现观赏性

现在居民已经越来越认识到绿化环境的重要性,对回归田园式自然环境产生强烈的渴望,因此,小区园林景观设计中可以利用江苏盱眙地区的湖泊、小溪等自然条件,融入水景设计。根据小区的具体环境,还可以采用景观设计中的'常用手法,比如,喷泉、人工瀑布等动态水景,并且在水中种植莲花、水草等水生植物或投入观赏鱼等,形成绝佳的亲水空间,增加动态水景的观赏性与趣味性。在实践中表明,动静结合的园林景观,更能体现出自然环境的真实感,深得居民的喜爱。

3.2就地取材体现地方特色

江苏盱眙地区,很多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都受到国外景观设计的影响。从住宅小区内所种植的热带或亚热带植物就可以看出,这些园林景观设计没有重视小区原有的自然条件,凸显不出江苏盱眙地区的地方特色。并且这样的设计不在少数,小区园林多是模仿欧式风格。江苏盱眙地区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在设计小区园林景观时可以就地取材,弘扬历史文化,体现出江苏盱眙地区特色。因此,要做好小区景观规划,根据小区的自然环境,结合历史文化,设计出具有文学气息、美学内涵的景观,把文化与环境很好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建筑艺术和环境艺术,体现出江苏盱眙地区历史文化的悠久,增强小区居民的自豪感。

3.3以人为本提高亲民度

以人为本是提高人们在生活、工作、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也是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基本理念。在设计中要考虑到不同层次居民的需求,不能只是进行单一的绿化设计,侧重于小区园林景观的舒适性。绿地是居民颇为喜爱的休闲场所,因此,在绿化设计时要使用抗性较强的草种,方便居民坐躺沐浴阳光,享受清风拂面的感觉。另外,可以利用植被划分空间边界,实现绿化空间层次化。比如,种植不同高度的灌木,划分不同的分区,也可以实现路引的作用,并且控制种植方式和密度,在空间层次上不会给人过于突兀的感觉。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时要规划好绿化面积,保持居民活动空间与绿化面积的比例,避免绿化面积过大,降低小区实用性能,绿化面积过小则失去绿化意义。因此,要根据居民的居住心理设计园林景观,增强居民在小区内的归属感,体现出对小区居民的人文关怀,进而提高亲民度。

4结语

时代的发展,促使居民对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要求越来越高,设计质量直接关系到居民的居住体验,甚至影响到居民的日常生活。由此可见,江苏盱眙地区的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任重而道远。为了提高设计技术,保证设计质量,设计人员不仅要掌握小区园林景观设计技术,还要掌握居民的心理需求,根据小区所处的自然环境,因地制宜,为小区居民营造一个环境优美、舒适的生活氛围。

参考文献

[1]马群柱.现代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思路探析[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5(6)

[2]郭洪波.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在现代住宅小区人居环境设计中的分析应用[J].中外建筑.2010(4)

篇5: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研究论文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研究论文

提及园林景观我们自然会联想到:园林景观既具有自然属性的一般特点,它具有一定的空间形态,能够轻易的从区域形态背景中分离出来,又具有社会属性的一般功能,它往往包含了社会文化内涵与功能,能引发人们情感上的交流。而在认识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除了要继承和发扬传统园林特点的同时,还应坚持发挥现代园林的优势。这就需要我们对中国传统园林与现代园林的区分联系有所认识。

一、中国传统园林与现代园林联系

一直以来,中国的传统园林景观的在中国园林发展史中都是崇高的存在,其特殊地位是不容忽略的,它是传统文化指导下的结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发展具有独特的使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没有传统园林的默默付出,就没有现代园林的发展壮大。事实上,中国传统园林景观与现代园林景观有千丝万缕般的联系。中国传统园林景观在自然文化发展脉络中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古人对自然文化的理解常常拘泥于形式上的表现,他们往往因为缺乏对生态功能和山水成因的认识,忽视自然景观的功能。因而,园林景观多表现对自然景物的艺术再现,这也赋予了自然景观以象形联想或象征意义。相反的,现代园林则更多地表达了其文化上的属性,展现了自然元素本身的价值和担当。现代园林往往采用自然化的设计概念,与传统园林模仿自然的概念不同,旨在实现将原始自然与营造的自然完美契合。即便中国传统园林在对自然的认识过于表面化,但是这种质朴的自然观念和气氛仍旧给现代园林以启发。现代园林应在尊重自然的园林传统的基础上,对中国传统园林进行有选择的继承、发展。

二、现代中国园林景观的特色

现代园林是从传统园林发展而来,除了具有传统园林的一般特点,也逐渐发展出彰显时代特色的品质。认识、分析现代园林景观的特色是对其发展过程中最为概括的总结,这也有利于实现现代园林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目标。而从当前园林景观的现状来看,其特色的表达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论述:首先,不得不提的特色就是园林景观的流畅布局,这样的表达完全是从传统园林景观继承而来。总的来说,整个园林的技术、文化、内容和形式等融合为一体,既使得景观移步异景,又对场地的缺陷进行很好的补充,整体表现与“起、承、转、合”的章法无异。其次,现代园林的一大特色就是精巧灵动的细节。由于现代工艺水平的进步,园林景观往往能够实现一些细致入微的刻画,这也使得景观能够更生动的表现。现代园林在局部求精的同时,往往能够集零为整,进而表现出园林设计的独具匠心。再有,现代园林的一大功能就是实现空间的含蓄划分,现代社会人们对于空间领域的意识较为强烈,不同性质的空间常常表达不同的含义。而园林的存在就是把性质各异的空间逐渐展开,用空间渗透、对比的手段,自由灵活的进行空间分割,展现出不同景致的层次感。最后,我们应该明白任何有形的创造都具有无形的表达,中国园林更是将这种表达凸显到极致。表面上,现代园林追求的是一种清新自然的宁静,一种自然流露的情趣。实际上,这是在创造一种吧自然环境与现实生活相协调起来的至真至美之境。由此可见现代中国园林的特色涵盖是非常丰富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园林的特色也会发展的更加深刻、夺目。

三、中国现代园林发展趋势

1.不同发展背景下的传统园林与现代园林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典范,传统园林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推崇,而它也深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这是时代赋予传统园林的特殊魅力,而它也并不局限于此,转而苛求更为深远的表达。现代园林亦是如此,它在不断进取的过程中,吸引更多关注的目光。如此,不同的背景也使得现代园林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

2.现代园林在传统园林基础上的更新

传统园林按园林基址的选择以及开发的方式,分为自然山水园林和人工山水园林,具体划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公共园林、书院园林等。现代园林基本上继承了传统园林的分类方法,传统的皇家园林及私家园林仅仅作为景点保留下来,自然山水园林在现代也称为风景名胜,传统的公共园林逐渐发展成公园,成为现代园林的主流。

3.现代园林的表现方式

在现代园林中,最常见的园林表现形式就是混合式布局。现代公园中使用这种表现方式,既实现了人口分布现状有条不紊,又与现代社会的预期是相契合的。这样现代园林的表现方式,在继承了传统园林山水文化的同时,最大程度上实现现代园林表现方式的多样性。

4.现代园林的发展方向

中国园林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自古便受到人们的推崇,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变更、推陈出新,已然成为经典文化的代表。现代园林的发展自然离不开传统园林文化的熏陶,在园林景观发展的进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传统园林文化对其推动作用,我们所要明确的就是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园林发展道路。

四、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不足

随着中国园林景观事业的发展,它开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已然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这也对园林景观设计提出来更高的要求。而当我们感叹现代园林景观给我们带来的改变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到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很多都是盲目的模仿,这些仅凭模仿而设计的园林往往丧失了园林设计最初的美感,这也造成了很多资源上的浪费。而很多时候我们对于园林的设计都是欠缺考虑的,往往忽略了园林本身的形式美法则,这就造成对于园林景观的认识不足。在实际应用中,园林设计不都是合理的,而错误园林资源的放置,往往会导致资源的浪费。总之,现代园林想要有所发展,就必须立足于现代,着眼于未来。而对待现代园林的总体规划上,既应当继承传统园林景观的基础上,又要有所创新。当我们以发展性的眼光去认识现代园林景观,自然会汲取世界先进园林艺术,以促进现代园林艺术民族的进程。

篇6:园林景观设计论文

园林景观设计论文

居住区绿化设计初探

简介:居住区绿化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接近居民,与居民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它对提高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增进居民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居住区的绿化水平,是体现城市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居住区绿地在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分布最广,是普遍绿化的重要方面,是城市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居住区的绿化水平也应相应的提高,以更好第一文库网地满足人们对环境质量的不同要求。因此,加强居住区绿化建设首要的任务是必须做好设计。提高设计水平应在尊重传统、尊重科学基础上摈弃原有落后的环境,着重注意生态及景观设计,才能使居住区绿化工作再上新台阶。下面从生态设计和景观设计来探讨设计的新思路。

一、生态设计

居住区的绿化规划,必须以城市生态系统为基础,注重生态效益,以提高居民小区的环境质量,维护和保持城市的生态平衡。

1、研究和学习生态园林观点是搞好居住区绿化设计的先决条件 生态园林是根据植物共生、循环、生态位、竞争、植物种群生态学、植物他感作用等生态学原理,因地制宜地将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相互配置在一个群落中,有层次、厚度、色彩,使具有不同生物特性的植物各得其所,从而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肥力,实行集约经营,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壮观而能长期共存的复层混交的立体植物群落,使我们的居住区绿化发挥更好的生态效益。

2、努力提高居住区绿化的绿地率和绿视率

在居住区内不透水的部分(道路、建筑广场)比例较大,而绿地面积已经很少,设计时,应合理分配园林各要素,(植物、道路、建筑、山石、水体)的比例关系,重点突出植物造景,同时充分运用植物覆盖所有可以覆盖的黄土,努力提高单位面积的绿地率和绿视率。如同样是道路地坪,石板嵌草道路要比纯铺装的道路地坪好。同样是景墙透空,栽植攀援植物景墙要比无攀援植物透空景墙更能发挥生态效益。同样是休息、绿化功能的建筑小品,花架要比亭子更能提高绿视率。

3、努力提高居住区绿地单位面积的叶面积系数

叶面积系数=叶面积/单位面积。园林绿地中的物流和能流数量的大小决定园林绿地生态效益大小的最具实质性的因素,改善植物的空间分布状况,是提高绿化水平的有效途径。运用生态园林原理,设计多层结构,乔木下加栽耐荫的灌木和地被植物,构成复层混交的人工植物群落以得到最大的叶面积总和。

4、努力提高物质、能量的循环

生态园林是良性循环的园林,应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在多层次人工植物群落中,通过植物与微生物之间的代谢作用,实现无废物循环生产。在人工植物群落中,采用多种类的植物,不同深浅的地下根,形成地下根系,能吸收大量的有害物质。植物根系分布的土壤,好气性细菌使有机物迅速无机化,净化土壤和增强肥力,并吸收空气中的CO2,如以豆科植物的根瘤菌改造土壤结构和增加土壤肥力。在群落中适当多种女贞、槐树等蜜源植物,增加天敌数量,从而减少对危害

性大的害虫的控制,以求达到利用天敌昆虫、鸟类、动物等防治害虫,以生物治虫为主,尽量少用化学药剂防虫,使环境不受药剂的污染。

二、景观设计

1、努力提高景观质量

根据生态园林的原理,在满足开阳县居住区绿地使用功能的基础上,还应努力创造丰富的景观效果。生态园林的景观性应该体现出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与和谐。对景观的合理设计应渊源于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顺应于自然规律,包括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同土壤、地形、气候等影响与植物的相互关系,只有这种认识同园林美学的融合,我们才能从整体上更好地体现出植物群落的美,并在维护这种整体美的前提下,适当利用造景的其他要素,来展现园林景观的'丰富内涵,从而使它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生态园林的景观要求人们必须十分重视和把握景观的动态性。因此,如何在居住区绿地中创造丰富的动态景观效果,也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目标。

2.意境创造

园林植物是意境创作的主要素材:园林中的意境可以借助于山水、建筑、植物、山石、道路等来体现。但园林植物产生的意境有其独特的优势,这不仅因为园林植物有优美的姿态、丰富的色彩、沁人的芳香、美丽的芳名。而且园林植物是具有生命的活机体,是人们感情的寄托。用园林植物创造意境可以归纳为几个方面:

a.利用优美的姿态 松象征坚强不屈万古长青的英雄气概;竹象征“虚心有节”;梅象征不屈不挠,英勇坚贞的品质;柳象征强健灵

活,适应环境的优点。

b.利用丰富的色彩 色叶木:秋的联想;白花:宁静、柔和;黄花:朴素;红花:欢快、热烈;枫象征不怕艰难困苦,晚秋更红。

c.利用沁馨的芳香 桂花:甜香;兰花:幽香;含笑:浓香;梅花:暗香;荷花:清香。

d.利用美的芳名合欢:合家欢乐;桃花、李花:桃李满天下;桂花、杏花:富贵、幸福;迎春:象征欣欣向荣,大地回春。

三、植物配置

居住区绿地的植物配置是构成居住区绿化景观的主题,它不仅起到保持、改善环境、满足居住功能等要求,而且还起到美化环境、满足人们游憩的要求。首先要考虑是否符合植物生态要求及功能要求和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景观效果。居住区绿化时植物配置还应该以生态园林的理论为依据,模拟自然生态环境,利用植物生理、生态指标及园林美学原理,进行植物配置,创造复层结构,保持植物群落在空间、时间上的稳定与持久。此外还应考虑到落果少、无飞絮、无刺、无毒、无刺激性的植物。

a.空间处理

居住区除了中心绿地外,其他大部分都分布在住宅前后其布局大都以行列式为主,形成平行、等大的绿地,狭长空间的感觉非常强烈,因此,可以充分利用植物的不同组合,打破原有的僵化空间,形成活泼、和谐的空间;乔灌结合,常绿和落叶,速生和慢生相结合,适当地配置和点缀一些花卉、草皮。在树种搭配上,既要满足生物学特性,

又要考虑绿化景观效果。绿化率要达到50%以上,这样才能创造出安静和优美的环境。根据植物的生态特性和开阳县的气候特征可分为:

1).适合于作上层栽植的植物:落叶乔木:银杏、樱花、玉兰、桂花、栾树、杜仲、泡桐、刺槐、悬铃木、杨树、椿树、樟树。常绿乔木:雪松、华山松、侧柏、洒金柏。

2).适合于作中层栽植的植物:适合于林下遮荫条件下的植物:紫薇、龙爪槐、金银木、垂丝海棠。适合于林下半荫或全光照条件下的植物:紫荆、红叶小檗、红叶李、金叶黄杨、紫薇、小叶女贞、红花榉木。适合于林缘或疏林空地栽植的植物:海棠、紫叶李、紫薇、月季、迎春、牡丹。

3).适合于作下层栽植的植物:金银花、草坪草、常春藤。

4).攀缘植物:在居住环境中是很有发展前途的一种植物,如常春藤、爬墙虎、爬山虎、藤本月季。

b.线形变化

由于居住区绿地内平行的直线条较多,如道路、围墙、居住建筑等,因此,植物配置时可以利用植物林缘线的曲折变化、林冠线的起伏变化等手法,使平行的直线条融进曲线。在统一基调的基础上,树种力求有变化,创造出优美的林冠线和林缘线,打破建筑群落的单调和呆板感。突出林缘曲线变化的手法有:

1).在灌木边缘栽植,利用花灌木矮小、枝密叶茂如小叶黄杨、金钟花、火棘、迎春、海棠、贴梗海棠等植物密栽,使之形成一条曲折变化的曲线。

2).孤植球类栽植,在绿地边缘挑出几个孤植球,增加边缘线曲折变化。突出林冠线起伏变化的手法,利用尖塔形植物如:水杉、洒金柏、侧柏、龙柏等柏类植物,此类植物构成林冠线起伏变化较强烈、节奏感较强;利用地形变化,使高低差不多的植物也有相应林冠线起伏变化,这种变化较柔和,节奏感较慢;利用不同高度,植物不同树冠构成的林冠线起伏变化,一般节奏感适中。

c.季相变化

居住区是居民一年四季生活、憩息的环境,植物配置应该有四季的季相变化,使之同居民春夏秋冬的生活规律同步。为此,应做到:

1).一个居住区内应该注意一年四季季相变化,使之产生春则繁花似锦,夏则绿荫暗香,秋则霜叶似火,冬则翠绿常延。四季花园的四季园以两侧略起的微地形以及四季花木,形成中轴夹景效果,四季园内以不同季节开花的植物来表现四季植物景观。根据气候环境,春以樱花为主附以玉兰;夏以百日红为主附以海棠;秋以石榴为主,点缀两株柿子树并配以红枫;冬以腊梅、云杉为主,并穿插梅花。整体四季园内以云杉及大叶黄杨相互连接,既满足了景观要求,四季皆有景,景有不同,又紧扣了四季主题。

2).一个小区或某幢建筑周围应该以突出某种植物特点为主,如四季花园中,杨柳阁以杨柳为主,樱花阁以樱花为主,或者以突出某个季节景色为主,或春、或夏、或秋、或冬。如以展现秋景为主的植物群落,上层以乔木银杏、枫以金黄、红叶色渲染秋景,柿子果实秋冬季亮丽红艳,冬季和翠绿的雪松、云杉又构成层次丰富的冬景。

3).根据环境,因地制宜地选用具有防风、防晒、防噪声、调节小气候,以及能监测和吸付大气污染的植物。有条件的庭院,可选用在短期内具有经济收益的品种,特别要选用不需施大肥、管理简便的果、蔬、药材等经济植物,如核桃、葡萄、枣等,既好看又实惠的品种。

4).在栽植上,除了需要行列式栽植外,一般都避免等距、等高的栽植,可采用孤植、对植、丛植等,适当运用对景、框景等造园手法,装饰性绿地和开放性绿地相结合创造出千变万化的景观。

居住小区绿化规划,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它能反映出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特点。社会的发展和形势的需要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用发展的眼光去研究探索这门学问。运用生态园林的观点,满足居住区的功能要求,创造风景优美的居住生活环境,这是我们应该不懈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何静山《试论中小城市居住小区绿化规划及植物配置》中国园林

(2)《园林规划设计》中国林业出版社

(3)《生态园林论文续集》 园林杂志社

篇7:园林景观设计论文

近年来,地域文化发展迅速兴起,成为现代不同城市发展的重要符号与标志,对于提高区域影响力具有巨大作用。选择有效的地域文化传播载体,对于提高地域文化的发展水平极为重要,因此,园林景观即成为当前地域文化发展大环境下的文化传播最佳选择。做好园林景观设计不容忽视,需要其对地域文化进行深度解析,将地域文化的特点及时展现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进而为地域文化发展指明方向。

1地域文化和园林景观的简述

地域文化泛指2个不同的概念,首先是以地理区域划分的历史文化遗留,即称为地域文化。不同地理区域的地理文化必然有着一定的差距,基础的区分单位受到地形及地理结构与种族群落的影响。其次是秦朝时期的历史文明与艺术传承,该概念的指向性并不广泛,仅包括了秦朝时期及秦朝之前的阶段,所以概念的不同容易产生不同的理解,需要在对概念进行有效区分后,再将其应用于各个领域中。园林景观设计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利用园林工艺和技术工程等方法,将区域地形、植物种类、局部建筑进行计划性的改造,在人为手段的参与下,使城市景观的设计更加合理,也使园林景观更加具有观赏性,并且能保留其日常使用功能,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园林景观设计是以设计为主要表现手段,在综合各种因素的前提下,设计出符合生态环境,通过设计人员的创作灵感,建设出美好的人类生活环境。

2园林景观设计与地域文化的联系

2.1园林景观设计的创作来源是地域文化

园林景观设计主要是强化自然环境的艺术气息,使其勾勒出一幅自然的风光美景。早期的园林景观设计创作过于重视功能性,往往忽略了地域文化在园林景观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现阶段的园林景观设计则考虑更为全面。主要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出发,在保留原有园林景观功能的基础上,融入具有古典气息的地域文化,使园林景观设计生机盎然,提高了园林景观的灵活性,一定程度上使园林景观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均有所提升。对于区域的园林景观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一方面延续了地域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将现代的园林景观设计提升至新的高度,进而成为物质文明社会的一颗璀璨明珠。

2.2园林景观设计是展现地域文化的媒介

园林景观设计用途决定了其成为文化传递媒介的基础,园林景观的观赏性较强,是各地区游玩的最佳景区,游客的流向性强,分布较为广泛。将地域文化融入园林景观设计中,能够为地域文化的良好传播创造有利条件,同时,有效提高了地域文化的知名度,为区域的发展创造机遇,从而使地域文化的发展不再受到环境的制约,进一步促使各地方的文化通过园林景观设计而融会贯通。在此期间,园林景观设计将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对于提高地域文化的影响力与城市形象均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3园林景观设计中表现地域文化应遵循的原则

3.1园林景观的奇特性原则

不同地区的地域文化均有不同的特点,需要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进行深度挖掘,使地域文化的特点能够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得以展现,从而保持园林景观的奇特性,让园林景观在投入使用后,游览的游客能够深刻体会到其中所蕴藏的寓意,进一步为地域文化的融入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2地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性原则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即要突出地域文化的设计宗旨与主题,又要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理念有所体现。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要保持地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原则,优化园林景观设计的整体结构,使自然环境与地域文化能够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完美融合,并保障园林景观的设计方案能够在长期发展中经久不衰,打造百年工程,让城市的地域文化得以传承。地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原则不仅体现在地域文化方面,在园林景观的维护与管理方面,也要不断加大投入,使其能够达到预期设计的效果,进一步保障地域文化课持续发展的原则,能够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发挥其重要作用。

4地域文化在园林设计中所体现的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加快,我国园林景观设计的样式越来越缺少城市地域特色,各城市的园林景观也失去了其灵动、绚丽的色彩。因此,需要在城市的园林景观中植入地域文化,一方面能促进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另一方面还能促进特色城市的建设。

5结语

现阶段,经济水平的发展使地域文化越发受到重视,在当前生态环境保护的大背景下,将园林景观设计与地域文化进行有效结合,成为促进区域文化发展与传承的重要举措,同时,对于生态化的保护有着重要意义。地域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融入需要以自然环境为基础,并在主体的设计结构中,着重体现人文艺术与文明艺术发展的重要性,从而使地域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能够得到良好地展现,进一步为区域的文化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宏俭.基于地域文化的景观设计[J].山西建筑.2011(3)

作者:杨楠 单位:大庆油田设计院

篇8:园林景观设计论文

摘要:主要针对现代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提出了一些建议与策略,同时结合具体案例,探讨了现代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理念以及设计方法。

关键词: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策略分析

当前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都比较注重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水平,不仅直接关系到居民的居住感受,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开发企业的品牌形象。所以,优化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对于居住者和开发商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

1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优化策略分析

1.1完善园林景观的功能性设计

现代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往往存在误区,即过于追求小区环境表面形式上的光鲜亮丽,而忽略了园林景观设计核心:小区景观的实用性和功能性。当前,现代住宅小区的开发通常会将园林景观设计进行单独立项,设计人员需在项目成立之初,介入园林景观的规划与设计。有利于设计人员根据小区地貌、地形以及各种植被资源,合理规划设置小区园林景观的绿化功能、人车分流功能、休闲娱乐功能等方面。在小区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须始终将景观的功能性与实用性放在第一位,将优化居民的生活出行作为设计的最终目的。

1.2坚持“以人为本”

现代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需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设计人员应充分考虑居民与小区环境的和谐统一关系,尊重居民的生活习惯与行为模式,让居民在实际居住过程中充满愉悦感和归属感。例如,现代生活工作节奏不断加快,高节奏的工作使人感到紧张和压力,希望有个能放松心情、恢复体力、舒适健康的环境,有一种“回归自然”,“还璞归真”的内在需要。因而设计者在设计小区园林景观时,可将小区内环境设计得更贴近大自然,并适当增加小区环境色调的明亮性与多样性,注重小区内软景与硬景搭配的协调性,若条件允许可尽量选择种植带有清新香气的树木花卉。以此带给居民更加舒适、愉悦地居住体验。

1.3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的融入

在现代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应融入当地的风土人情与历史文化,尽可能地营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居住环境。例如,苏州地区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的设计,可依托于历史悠久江南建筑文化。苏杭自古就有“江南水乡”之称,苏州在中国文化历史中更是占据着重要地位。因而苏州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多利用小桥流水,亭台楼榭营造中国式的且具有苏州特色的古典韵味。同时,设计中可将与苏州地区相关文化名人或诗文歌赋,雕刻或镶嵌于小区内的石桥、假山、匾额、庭院等各处,以此凸显苏州地区悠久的文化历史氛围。

1.4遵循生态设计的原则

人和自然生态的和谐相处,是现代住宅园林景观设计需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在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需贯彻绿色生态设计理念,营造和谐家园。设计人员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可通过对原材料的回收再利用或是节约使用,尽可能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设计人员可根据小区园林景观的建设的实际情况,在设计细节上体现生态设计理念。例如,垃圾的回收、雨水的回收、环保材料的使用、噪音的控制、节能的使用等等。同时,植物的栽种除了注重美观性以外,还要注意适树适地的方法,考虑其和小区风格是否吻合,再充分结合当地的季节性和多样性进行设置。不仅提升了住宅小区园林景观的设计水平,同时提升了资源的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居民的生活成本与开发企业的设计成本。

2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某市规划建设一个高档住宅小区项目,小区规划定位为英式花园住宅小区。其小区园林景观设计要求个性鲜明,中西融合,即在凸显英式花园定位的同时巧妙地融入东方风格。针对项目的规划定位,该英式花园住宅小区景观设计方案,可将具有古典英伦文化氛围和英式花园形态的景观元素融入整区景观的营造,通过设计中对雕塑、喷泉、廊道、灯光、构筑物和其它小品运用而体现。不同组团以英国著名的文人及思想家名字命名,同时这些空间与周围的建筑有着相同的设计元素。本土元素与东方文化的融合,可借用亭、廊、花架、平台、假山等建筑小品,融入中国古典园林建筑风格。本设计力求营造出一个真正适宜居住,并且具有深刻文化内涵及艺术美感的高品质生活环境。

3结语

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优化,需尊重现代住宅小区住户的生活习惯,营造和谐安逸的居住环境,融入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遵循环保节约的原则,合理配置小区的绿化。同时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还需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不断更新并主动创新设计理念及设计方法。

参考文献:

1李莎.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J].现代园艺,20xx(4)

2韦琳,马玲.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J].中华民居(下旬刊),20xx(2)

3李晓艇.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xx(6)

篇9:园林景观设计论文

1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1设计缺乏人文性

建设园林景观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审美的需求,城市园林建设主要是为了美化城市,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并且让人赏心悦目,因此,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要加入人文性因素。但是在目前我国一些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只是盲目追求所谓的艺术,在设计中体现出来的是一些形象化的并没有实际作用的园林景观,特别是一些城市市中心的园林景观设计,完全没有考虑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忽略了设计中的人文性。

1.2设计存在攀比心理

城市园林景观是体现一个城市的档次,因此,园林景观的设计必须要具有一定的档次,所谓的档次并不是盲目追求价格高档,材料进口之类,而是真正造福于整个城市的设计才算是档次。然而我国一些园林设计师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将档次理解为花大量的资金投入,尤其是在一些住宅小区和别墅的园林景观设计上,大多数设计师存在着攀比心理,认为所用的材料必须是要进口才能体现出该园林景观符合该住宅小区以及别墅的档次,导致在园林景观的建筑中耗费大量的资金。

1.3设计缺乏创新

目前我国的景观设计越来越多,但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不免发现大部分景观设计都大同小异,很难体现出个性,设计中缺乏创新,失去了园林景观的最初目的。每一个地方都应该有其自己特色的园林景观,对于盲目照搬照抄的设计来说,不仅丢失了该地方的特色,甚至是丢失了整个设计作品的灵魂,不能体现出当地的内涵。

1.4施工过程的问题

园林景观的设计图纸再好也是要建设出来后才能看出实际效果,园林景观的成功与否全靠施工单位的仔细与否。我国的园林景观之所以大同小异:一方面是因为设计师没有在园林景观设计方面进行创新,另一方面是我国的施工单位还不够仔细,即使设计出的好作品也很难建设出来,好的园林景观不仅需要施工单位来打造,更需要设计师亲自到施工场地进行指导,设计师比任何人都清楚哪棵树该怎么种植,对于园林景观施工中的问题,设计师更能提出建设性意见。但是我国一些设计师不愿意置身于施工场地中,也不愿意与施工单位过多的交流,导致园林设计出来后与图纸有较大的差异,从而留下遗憾。

2园林景观设计的改进策略

2.1设计要以人为本

城市园林景观的建设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将城市的生态环境发展的更好。因此,设计师在设计园林景观时要根据该城市的规划设计出与之相应的园林景观,以满足人们需求为设计基点。如在设计城市花园时,可以按照季节规律进行摆放,这样更突出自然生态,让人们更赏心悦目。

2.2注重实用性

园林景观不仅只是美化城市,凸显城市的档次,更重要的是对城市的实用性。因此,设计师在设计时不能盲目追求价格的攀比,而要考虑材料的实用性,在材料的选择上要考虑材料是否适合该园林景观的建设,并且还要考虑该材料是否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等,将这些因素考虑到园林景观的设计中,不能以贵为美,争取用最少的投资设计出最好的景观。

2.3结合当地文化

我国是拥有56个民族的大国,各个地方都具有各自特色,因此,园林景观设计师在进行园林设计时首先应充分了解当地的特色文化,并将不同的特色文化融入到园林景观的设计中,不能盲目照搬其它设计师所设计出的景观。好的设计师懂得将各地的特色设计到当地的景观中,不仅能凸显当地城市的档次,还凸显了个性,突破景观设计的局限。

2.4注意施工问题

施工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园林景观的成功与否,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格外注重施工中所出现的问题。设计师要多与施工单位进行交流探讨,在施工过程中遇到问题要帮助施工工人进行解决,最重要的是设计师很有必要到施工现场亲自指导施工,施工工人按照设计师的要求进行施工比直接施工的效果要好很多倍,这样可以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失误,避免设计师以及施工单位留下不必要的遗憾。

3结语

园林景观不仅代表了一个城市的档次,更是体现了该城市的人文特点。设计师在设计园林景观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特色文化,进行创新设计,并且要注重实用性,不能盲目攀比。

篇10:园林景观设计论文

摘要:园林景观设计不可避免地会改变原有自然生态,需要合理的设计施工,否则会对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降低生活适宜度。介绍了生态修复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原理的应用,阐述了生态修复相关技术,分析了生态修复和园林景观设计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为园林生态的合理修复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园林景观;生态修复;植物配置

0引言

园林景观作为生态环境绿化的组成部分,一方面装点了自然风景,另一方面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但是在园林建设的过程中,人为的施工设计不可避免地会改变原有的自然生态,如果不进行合理的设计施工将会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对于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将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降低生活适宜度。在工程建设中需要大量使用钢筋水泥混凝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生活环境的适宜度和绿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越来越多宜居自然的排名将绿化作为重要衡量指标,而园林绿化并不能让生态环境得到修复。园林景观不能盲目建设,需要通过科学的生态学理论,采取合适的生态修复技术让生态系统向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1自然生态修复

1.1生态修复内涵

一个完整的生态环境不仅具有抗损坏能力,还具有损坏之后的自我修复能力,自我修复是建立在一定程度损坏的基础上的,如果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将会丧失自我修复能力。生态修复的本质并不是人为的强制性改变,而是利用生态环境自身的恢复能力,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原貌或者向着良性的方向发展,这其中当然少不了人的辅助作用,这种辅佐作用可以加快生态环境的修复进程。生态环境修复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第1方面是实现生态系统的地表基底稳定,基底的稳定性是生态系统得以演替和发展的重要保证。第2个方面是恢复植被和土壤,植被作为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重要部分,尤其是在自然的生态环境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而肥沃的土壤可以帮助植被更好地生长。第3个方面是增加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少决定着生态系统生产力的高低和自我维持能力的强弱[1]。第4个方面是减少环境的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再次破坏,通过一些控制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园林景观作为绿化的一大作用就是装点风景,因此在进行园林设计和施工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考虑生态系统恢复问题,也要兼顾园林的视觉和美学艺术,这样可以带给人赏心悦目的观感。

1.2生态修复技术

对于被破坏的自然生态,修复不是简单地种植一些花草,而是需要运用生态学应用领域的技术对退化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和重建,不仅如此,在构建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时候还需要对整个生态系统进行优化配置,通过这些措施对生态系统的整体进行调节控制;另外物种与生物多样性的恢复与维持也是构建过程中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是园林生态系统恢复最重要的实施步骤。与此相关的技术虽然形式各异,但是都离不开“恢复和发展”的本质内涵,还包括生态工程设计与实施、环境规划与景观生态规划[2]。典型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优化等在原理上都是让受到干扰或者损害的系统恢复后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2自然生态修复基本原理

2.1生态修复基本原理运用

园林绿化通过人工方式实现,实际上就是通过人工的方式再造第二自然环境,但是自然环境的重造不能只是简单地种几棵绿化植物,而是要运用生态学的诸多原理,考虑生态系统的各方面因素,利用生态学的技术进行精心设计和实施。生态系统的恢复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需要运用诸多原理实现,这些原理对于园林景观的设计施工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主要包括限制因子原理、生态系统的结构理论、生态适宜性原理、生态位理论、群落演替理论、生物多样性原理和斑块-廊道-基底理论等。

2.2生态修复基本原理的要求

在生态修复过程中所运用的基本原理对于园林景观的设计都有着特定的要求,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尽可能的满足这些要求,才能使得生态系统向着良性发展的方向进行,最终实现生态系统的恢复。生态系统恢复中不得不考虑的是限制因子要求,限制因子要求起到了决定作用。生态系统的结构理论要求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物种结构能充分利用时空资源,这样的结构可以使生态系统具备自我维持能力和抵抗破坏能力,一旦生态系统建立起强大的自我维持和修复能力,将会减少人工维护的频率,节省许多劳动成本[3]。生态适宜性原理对于园林景观设计的要求是多使用当地的植物种类,同时对植物的生长特性和所需的环境条件进行分析,了解这些情况之后再进行园林景观的种植设计。生态位理论可以合理安排种植植被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与尺度,使得植被处于最佳的生长空间。依据群落演替理论,园林绿化这种人工的环境恢复办法,如果实施得当,可以缩短生态系统的恢复时间。然而这种群落演替理论适用的范围必须建立在生态破坏在一定可承受的范围内,当面临生态环境遭到极其严重的破坏时则无法进行现实意义的指导,而且这种生态恢复是极其困难的[4]。增大物种多样性,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可以形成生态环境抵抗外来的多种风险;另外在绿化中,许多地方的面积较小且分散,对于空间的利用是一大考验,斑块-廊道-基底理论在指导景观层次规划,考虑生态环境破碎化的场地中,可以让景观设计更合理利用空间。

3生态修复与风景园林

生态系统的恢复相比较自然生态系统,有了人的活动因素存在,构成了一种动态复杂的生态系统,这种生态系统中既有自然的因素又有人工的因素,它们共同构成了规模庞大的生态系统。园林景观作为自然绿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改善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平衡、保持水土和美化景观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园林景观中经常出现乔灌木以及藤草植物,这些植物之所以成为园林景观常见的植物选择,是因为它们可以合理地配置在一个群落中,在整个群落中形成复合层次的搭配,且错落有致的景观搭配可以给人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和享受。

3.1施工建设对生态的影响

近几年建筑行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比逐渐加大,尤其是工程建设的大量实施对环境影响很大。目前工程建设中,经常出现人工弃土,裸露土地,改变土表径流,导致水土流失加剧,产生了大量泥沙和生活垃圾造成河道淤积,阻塞排水管道,严重的情况下造成水土资源破坏。

3.2园林设计中植被的搭配

园林设计过程中,应根据所处生态环境的特点选择植物。生态环境与其他生态系统相比,植被较少,需要的植物应该具备保持水土的功能,一般选择根系发达的植物。工地上生产相对集中,粉尘污染多,需要植物具备抗污吸尘的功能,而且土壤较为贫瘠,需要摘种的植物能够耐贫瘠,易存活[5]。园林植物管理不像农田那样可以打药除虫,因此选择植物需要抗病虫害,同时需要能够进行粗放型管理。植物的选择在考虑生态环境问题的同时,还需要考虑植物的美观性,这样可以增加景观的美化,从而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让人生活其中能够精神愉悦。

3.3园林工程和生态修复

园林景观的建设工程需要与植物的种植结合起来进行,统筹规划。园林建设工程包含土方工程、给排水工程、水景工程和园路工程等,工程建设过程中可以利用园林植物的防护作用实现受损生态环境的修复。

3.3.1园林排水工程。园林排水主要依靠园林表面和沟渠的建设,一般来讲明渠排水是园林排水的主要方式,建设过程中可以结合园林的道路、地形做成浅沟式排水渠,可有效减少占地面积,同时在沟渠内种植保持水土性能好的植物,在遇到大雨排水的时候可以起到减缓径流速度及防止水流冲刷的作用。排水的另一种途径就是园林的地表层,如果不进行防冲刷设计,会造成道路故障,严重的会造成交通中断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主要思路可以从竖向和横向两种设计角度进行,从竖向设计角度考虑,应采用铺地植物保护坡地,防止雨水冲刷,从横向设计角度进行考虑,需要采取工程措施,设置谷坊和挡水石,并与植物搭配消减冲刷力。

3.3.2水景护坡工程。考虑观赏性的要求,园林中大多存在水域,在园林中进行人工水域的建设需要配套建成稳定的湖岸。人工水域的边缘为了防止水流冲击,需要建立驳岸和护坡。一般驳岸可以考虑使用石头或者水泥材质建设而成混凝土构件,间隙空格种草,与土工材料配合植草及绿色混凝土模块等。护坡的硬性建设必不可少,软性建设如防护林、植草和生物工程等综合措施也是有效防止河流冲击的因素。河流两岸可以种植一些深根性和浅根性树种结合的乔灌木混交林。为了提高坡面的抗蚀能力,减少径流速度,可以在坡面种植草坪,不但可以增强景观的坚固性,而且具有很好的观赏性。

3.3.3园路铺装。园林中道路的建设是人们观赏园林景观的重要载体,合理的道路设计可以增加园林对于人们的吸引力,而且道路设计可以融合艺术的美感,使得整个园林更加有趣。园林道路建设的路面,按照路面材料可以划分为整体路面、块料路面、碎料路面和简易路面等,不同材质的路面,可以设计出风格多样的园林观景道路。园林的道路设计虽然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但是也需要遵循一定的设计规则,首先是尽量利用原地形,以保证路基的稳定,减少土方量及水土流失量;其次是路面应有3%~8%的纵坡和1.5%~3%的横坡。采用透水沥青、透水水泥混凝土、生态透水砖和其他特殊透水材料进行生态铺装路面可以提高对水土流失的防治效果。

4结束语

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尤其是自然规模的扩张,人口增长导致人口扩张与环境承受力之间发生了矛盾,对工程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人们的生活环境,舒适度是首要考虑因素,只有依据生态修复理念和生态学的理论指导进行园林建设才可以打造舒适融洽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刘森.基于生态修复构建下的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探索[J].现代园艺,20xx(5):118-119.

[2]陈建清.广东山地风景林下植物配置模式构建研究[D].广州: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3]朱克利.湖北省水生植物物种资源及其园林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xx.

[4]方良英.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J].自然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xx(14):105-107.

[5]任海,彭少麟.恢复生态学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xx.77

现代城市居民区园林景观设计论文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现状和趋势分析论文

园林景观设计研讨

我国传统元素园林景观设计体现论文

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绿化作用论文

园林景观设计中硬质景观设计方式研究论文

小议古典园林对景观设计的作用论文

乡土景观对现代景观设计的意义论文

园林技术专业论文

住宅小区绿化规划设计管理探讨论文

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探析论文(合集1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探析论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