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karliekloss”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感谢长征阅读答案,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整理后的感谢长征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助大家!
- 目录
篇1:长征阅读答案
《长征》(节选)语段训练
阅读《长征》节选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草地上的担架:一条腿的周团长倒在担架上,两个抬担架的战士坐在地上,饿得连头都抬不起来了。
周团长拿起身边那袋所剩不多的炒面,看着低头坐在担架前边的那个战士,无力地:“小同志,你吃一口吧?”
担架前边的战士依然无声地低着头。
周团长自语地:“他可能睡着了。”他吃力地转过身,看着坐在担架后边的那个战士:“小同志,你把它吃了吧?”
这个战士无力地说:“周团长……我,不行了,你吃了它……还能走出草地……”
周团长生气地:“我是个残废,吃了它也走不出草地去。”
这个战士:“不!不……”
周团长痴痴地看着担架旁边的水塘,似在自语:“他们都是因为我呀……”
这个战士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只能微微摇头。周团长依然在自语:“他们还年轻,应该活下来……”沉吟片时,突然把手中所剩不多的那袋炒面扔到战士面前,毅然从担架上爬下来,艰难地向水塘爬去。
战士微微地睁开眼,看见周团长吃力地爬向水塘,他本能地拿起那袋所剩不多的炒面,蓦地站起,又倒在了担架旁边。
周团长回身看了看再也爬不起来的战士,又转过身全力向水塘爬去。
1.选文中哪些词语表明周团长选择了死亡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2.处于极度饥饿中的周团长和战士互相推让炒面,表现了他们怎样的品质?
3.作为攻占娄山关的英雄周团长,没有勇往直前,却爬进水塘赴死。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4.从该部分的'几段文字看,下列表述不当的一项是( )
A.电视文学剧本主要抓住人物活动来表现社会生活,塑造人物形象。
B.电视文学剧本一般不需要借助景物来表现人物或中心意思。
C.电视文学剧本要有情节。
D.电视文学剧本一般没有大段大段的人物心理描写。
5.红军长征七十多年后,崔永元带着21位来自各行各业的人再次踏上长征路,他们沿着70多年前红军长征主要路线徒步走向终点,并完成各类体验活动、采访活动及若干公益任务。对此很多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下面材料选自“新浪网”,假如请你作客新浪嘉宾聊天室,发表自己对这一行动的看法,你将如何说?
材料一:长征不仅是中国的壮举,更是世界的奇迹,我们有理由来发扬这种精神,我建议把它发展成一项体育运动,定期组织活动,让全世界人民都来参加这项比马拉松还厉害得多的运动,以纪念为国捐躯的英雄儿女。91岁高龄的李中权将军曾参加过长征,他告诉选手们:“我当年长征时,才二十出头,真的是吃过草根,吃过皮带。你们重走长征路是继承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应该千秋万代传下去。”
材料二:除了走路外一切都是形式:没有敌人围攻追杀;渡河有人给准备船;洪水过了再下水;爬山给准备向导、绳索并提供天气预报……有医生全程跟踪,没有任何危险。这是什么长征呀?分明是在作秀。
材料三:崔永元坦承:“的确,现在长征路线的交通等条件已经发生了巨变,也没有敌人在追我们,但是如果他们认为这是在炒作,那请他们来走一回。我们不光是用脚在行走,更是用心在丈量,在体会一种精神!”
篇2:七律长征阅读答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体现全诗中心思想的句子是:_________。全诗的诗眼是:___。
2.诗的中间四句承上句分别从哪两个方面写红军战胜困难?你认为诗句中哪些字用得精炼形象?请任选两个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哪两个事件?请各用一个短语概括。(4分)
⑴_____⑵_____
4.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写了哪些物象?表达了红军的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尾两句“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中的“喜”“开颜”两词表达了红军将士怎样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境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诗眼:“不怕”。
2.从山和水两方面写。
字用得精练形象赏析(以下两组任选一组):
“腾”“走”这两个动词使山化静
——本则阅读完整答案收录到以下答案集中,请选择查看:
篇3:七律长征阅读答案
七律·长征理解性试题附答案
说明:以下是本课课内阅读训练中理解性试题部分,由多则阅读训练整理而成,并由小语老师提供完善的参考答案,供本站会员参考。
篇4: 《七律长征》阅读及答案
《七律长征》阅读及答案
《七律 长征》语段
(一)
比较阅读下面两首写长征的诗篇,完成16—19题。 (8分)
七律 长征 过草地
毛泽东 张爱萍
一九三五年十月 一九三五年八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绿原无垠漫风烟,蓬高没膝步泥潭。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野菜水煮果腹暖,干草火烧驱夜寒。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随意坐地堪露宿,卧看行云逐浪翻。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帐月席茵刀枪枕,谈笑低吟道明天。
16.请分别用四个字描述这两首诗的语言特点。(2分)
[答]《七律·长征》:_________________ 《过草地》:_______________
17.“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野菜水煮果腹暖,干草火烧驱夜寒”两首诗都用到“暖”“寒”二字,它们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毛泽东的诗写于1935年10月,那时已走过了草地,但在他的七律中没有提及过草地的内容,你认为这是作者有意省略还是无意疏漏,为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两首诗都提到了笑:“三军过后尽开颜”、“谈笑低吟道明天”,这笑的背后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是否相同,请作具体分析。(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10.有人说诗歌的语言极为生动形象,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句诗,并说说理由。(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11.作者把该诗原来的句子“金沙浪拍悬崖暖”,改为“金沙水拍云崖暖”,为什么要这样改?(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四)
12.这首诗高度概括了长征这一伟大的革命史实,展示了五幅“征难图”。请你仿照第一
幅画面的概括方法,各用4—5个字概括出另外四幅画面。(2分)
腾越五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五岭逶迤腾细浪,鸟蒙磅礴走泥丸”一联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比喻对偶借代 B.比喻对偶夸张
C.对偶夸张拟人 D.夸张拟人借代
14.作者将五岭的“逶迤”、乌蒙的“磅礴”和“腾细浪”“走泥丸”放在一起写,这样合适吗?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金沙水拍云崖暖”中的“暖”和“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寒”,都用得十分贴切而意味深长,请你任选其一,谈谈自己的理解。(2分)
篇5:七律长征阅读及阅读答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问题一:
6.在《七律 长征》上用“/”划分出朗读节奏,并注意朗读重音。
7.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 逶迤——
磅礴—— 开颜——
8.这首诗的中心句是
9.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动宾短语概括),你最欣赏哪一幅图画,说说理由。
10.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_诗。
1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写得极有气势。在结构上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在内容充分显示了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同时也为全篇定下轻快豪迈的感情基调。
B.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紧承首联的“千山”一词,先具体描写山,形象地概括了红军在长征途中经过无数座崇山峻岭。
C.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
D.诗的尾联,是全诗的高潮,“喜”包含了越过岷山,就最后脱离了长征途中最艰苦的雪山草地,开始了新局面的欣喜,也有“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意思。
【参考答案】
6.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7.等闲:寻常,平常。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开颜:欢悦。
8.红军不怕远征难9.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勇抢大渡(飞夺泸定)、喜踏岷山
只要贴合文意,言之成理就行。10.抒情 七律11.C
问题二:
1.诗中体现全诗中心思想的句子是
2.这首诗写了哪些物象?表达了红军的什么精神?
3.结尾两句”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中的
”喜“”开颜“两词表达了红军将士怎样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境界?
4.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2五岭,乌蒙,金沙水,大渡桥,岷山等物象.表达了红军战胜自然险阻的豪迈精神
3.喜“”开颜“两词表达了红军将士闯过长征中一道又一道难关后喜悦的心情,表现了红军将士乐观主义和革命必胜信心.
4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豪壮志以及浓郁的革命乐观主义情怀.
拓展阅读:
七律长征翻译: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七律长征创作背景: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政府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
这首七律是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作为红军的领导人,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七律·长征》写于1935年9月下旬,10月定稿。
篇6:《七律·长征》阅读练习及答案
《七律·长征》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理解及分析】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6.在《七律 长征》上用“/”划分出朗读节奏,并注意朗读重音。
7.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 逶迤——
磅礴—— 开颜——
8.这首诗的中心句是
9.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动宾短语概括),你最欣赏哪一幅图画,说说理由。
10.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_诗。
1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写得极有气势。在结构上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在内容充分显示了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同时也为全篇定下轻快豪迈的感情基调。
B.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紧承首联的“千山”一词,先具体描写山,形象地概括了红军在长征途中经过无数座崇山峻岭。
C.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
D.诗的尾联,是全诗的高潮,“喜”包含了越过岷山,就最后脱离了长征途中最艰苦的雪山草地,开始了新局面的欣喜,也有“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意思。
【参考答案】
6.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7.等闲:寻常,平常。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开颜:欢悦。
8.红军不怕远征难9.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勇抢大渡(飞夺泸定)、喜踏岷山
只要贴合文意,言之成理就行。10.抒情 七律11.C
篇7:感谢“敌人”阅读答案
感谢“敌人”阅读答案
一位动物学家对生活在非洲大草原奥兰治河两岸的羚羊群进行过研究。他发现东岸羚羊群的繁殖能力比西岸的强,奔跑速度也不一样,每分钟要比西岸的快13米。
对这些差别,这位动物学家曾百思不得其解,因为这些羚羊的生存环境和属类都是相同的,全用羚科类,并皆生长在半干旱的草原地带,饲料来源也一样,全以一种叫莺萝的牧草为主。
有一年,他在动物保护协会的赞助下,在东西两岸各捉了10只羚羊,把它们送往对岸,结果,运到西岸的10只一年后繁殖到14只,运到东岸的10只还剩下3只,那7只全被狼吃了。
这位动物学家终于明白了,东岸的.羚羊之所以强健,原来是因为在它们附近生活着一个狼群,西岸的羚羊之所以弱小,正是因为缺少了这么一群天敌。
没有天敌的动物往往最先灭绝,有天敌的动物则会逐步繁衍壮大。大自然中的这一悖论在人类社会也同样存在。汤武因为有残暴的桀纣为敌而获得了拥护者,刘邦因为项羽而谨小慎微,最后得到了天下。换个角度讲,真正使罗马帝国灭亡的正是因为没有了强大的对手,在东方的古老秦帝国,建立不久就迅速覆灭,可以说也是同样的原因。
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必要憎恨你的敌人,若深人思考一下,你也许会发现,真正促使你成功让你坚持到底的,真正激励你让你昂首阔步的,不是顺境和优裕,不是朋友和亲人,而是那些常常可以置人于死地的打击、挫折,甚至是死神。
现实就是这样,造物主不会让处处一帆风顺,事事顺心如意,没有困难,没有厄运,甚至连愤怒和须恼都没有的人,成为强者,成为栋梁。
1.“没有天敌的动物往往最先灭绝,有天敌的动物则会逐步繁衍壮大”,为什么会如此呢?
2.“大自然中的这一悖论在人类社会也同样存在”,“悖论”的含义是什么?
3.文中举汤武、刘邦、罗马帝国、秦帝国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观点?
4、从全文来看,文章题目“感谢‘敌人’”有怎样的含义?(试概括出三重含义)
参考答案:
1、答:没有天敌的动物因生存环境优越而逐渐弱小以致灭绝,有天敌的动物因生存环境恶劣反而逐渐强健以致繁衍壮大。
2、答:看似不合道理的结论。
3、答:有敌人反而能壮大,无敌人反而灭亡。
4、答:①指动物的天敌②指人类的敌人③指人们受到的打击、挫折和困难、厄运等。
篇8:《感谢对手》阅读答案
有位动物学家在对生活在非洲奥兰治河两岸的运动考察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生活在河东岸的羚羊繁殖能力比西岸的强,并且它们的奔跑能力也大不一样,东岸羚羊奔跑速度每分钟要比西岸的羚羊快13米。
对这些差别,动物学家百思不得其解,因为羚羊的生活环境和食物都相同。在这位动物学家的倡议下,动物保护组织做了一个试验,在河的东西两岸各捉了10只羚羊送到对岸,结果送到西岸的羚羊繁殖到14只,而送到东岸的羚羊只剩下3只。动物学家们发现,另外7只都是被狼吃掉的。
这个谜底终于被揭开,东岸的羚羊之所以强健,是因为它们附近生活着一个狼群。它们为了生存,天天生活在一种“竞争氛围”中,因而越活越有战斗力;而西岸的羚羊之所以弱小,恰恰是因为它们缺少天敌,没有生存的压力。
这种现象对人生也不无启迪,人生有时也需要一个对手,一点压力,一点磨难。记得有一项医学材料表明,一年中不患一次感冒的人患癌症的概率是经常患感冒之人的6倍。这似乎有点奇怪,但却是事实。还有一个成语叫做“蚌病成珠”,蚌因体内嵌入沙子,便分泌出一种物质疗伤,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颗晶莹的珍珠。
我们没有必要憎恨敌人和压力,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倒应该感谢它,因为这一切都是你尚待转化的动力。其实,若认真思考一下,你也许会发现,有时真正使你坚持到底,激励你昂首前进的,往往不是顺境,不是朋友,却是那些可能置人于死地的对手和压力。
篇9:《感谢对手》阅读答案
1、本文的论点是
2、河东岸的羚羊强健的原因是 ,河西岸羚羊弱小的原因是 。
3、文章末段在全文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是
4、读了这篇短文,会让我们想到孟子的 这句话和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 的观点。
5、你对本文哪句话感触最深,为什么?
篇10:《感谢对手》阅读答案
1、人生需要压力和对手
2、生活在充满竞争的氛围中 缺少天敌,没有生存的压力
3、点题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5、(略)
篇11:感谢贫穷阅读答案
①贫穷这个字眼,似乎总与我结缘,一直陪伴我度过了20多个春秋。
②小时候,贫困的家庭温饱都不能解决。到了7岁,我瘦得风能吹倒绝不是夸张。面对一
学期5元钱的学费,父亲锁紧了眉头。无奈,我只得“发扬风格”推迟入学。要想兄妹五人同时读书,这简直是天方夜谭。等到第二年兴致勃勃地去报名,教师说啥也不愿收下瘦小的我。我的哀求感动了父亲,父亲的请求感动了老师。就这样,每天10多里的山路往返,风雨无阻的跋涉,成为我平生最大的乐趣。小学毕业考试。我以优异的成绩跨进了离家更远的学校去住读。
③人有旦夕祸福。此时,母亲的去世给家人的心中蒙上了一层阴影,昔日的欢笑从此在大家庭中消失。我也面临着辍学的危险。瘦小的我能干点什么呢?父亲只得在叹息声中送我进校门。因为交不起住宿费,我的床铺只能拿教室的桌椅来代替。北风呼号的冬季,也是我最难熬的不眠夜。趁着蜡烛快要熄灭的最后几点蓝色火苗,我以最快的速度铺好“床铺”。没有垫絮,我只好把一床旧棉被折成两半一半垫底,一半做盖。偶尔听到屋外山顶上几只猫头鹰发出恐怖的怪声,我禁不住颤抖起来,赶紧蒙上被子。毕竟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呀!就这样,我一天天地盼望着冬季的结束。
④苍天不负有心人。在我做完勤杂工挣回高中一笔学费的几个月后,大学录取通知书也如期飞至家中。面对这份我苦苦耕耘的收获,贫穷的山村沸腾了。父亲面对乡亲们的.祝贺,既高兴又忧愁。高兴的是我要“飞”走了,忧愁的是要有一笔对于我们来讲类似天文数字的2000多元学费。为了这笔学费,一家人东拼西凑一个多月后还差一半。起程的日子到了,一向坚强的父亲流了泪,我咬着牙含着泪离开了家乡。我说我要用双手和大脑来养活自己。
⑤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当我做家教、打工挣来了一份又一份血汗钱时,我的同年龄人正三天两头地写着家书寻求“经济援助”。我父亲也惊奇我的经济来源。
⑥舞厅我不敢进,录像厅与我无缘,我仿佛超了了那个热闹喧嚣的世界。当然,图书馆又多了一个一坐就是五六个小时的我。读书、写作、打工,这就是我大学的全部生活。
⑦天道酬勤。当我接过那张本科学位证书时,我的眼圈湿润了。我很庆幸在大学四年里,我用辛勤战胜了贫穷,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让人羡慕的成绩。菁菁校园中,掌声时常为一个贫穷的大学生响起,我生活在光环之中。
⑧当我穿着用稿费买来的球鞋寻觅工作时,我敲响了一家家条件苛刻的用人单位的大门。进门时一身自信,出门时满身轻松,我就这样潇洒地战胜了一个个“包装”潇洒的同龄人。当我毅然决定投身教育事业时,他们都觉得不可理解。我说我喜欢那份清贫中的个人追求。
⑨仔细回想过去的路,我时常被莫名的感激包围着。寒夜里灯光下独坐读书,夜里搓着手拿起笔来狂舞一通后,我的心里很坦然。
⑩如今生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我已经摆脱了贫困。时常有读者要我谈生活的感受,我只能用四个字“感谢贫穷”来概括。在我看来,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时常被它吓倒,没有力量去超越它。
⑾感谢贫穷这所最好的学校,它让我在人生道路上尝遍艰辛的同时并没有忘记前方的路
跨过一道道山,追求应该追求的。
【问题】
17.第⑧段画线句子中前后两个“潇洒”含意相同吗?为什么?(4分)
18.本文追忆作者艰难的求学历程,请分别概括其各阶段艰难求学的特点。(6分)
19.“我”为何毅然投身教育事业?“我”的同龄人为何对“我”这种选择感到不可理解?(4分)
20.本文作者向人们揭示了什么人生哲理?作者为什么认为“贫穷”是最好的学校?(6分)
21.读了本文后,你有何感触?请谈谈你感触最深的一点。(4分)
【参考答案】
17、(4分)含义不同。(1分)前者侧重于精神上、心理上(即内在的)的轻松、自然、大方、无拘束,表现了“我”的自信;(2分)后者侧重于紧跟时尚的穿着打扮(即外表的)。(1分)
18、(6分)
(1)(2分)因家庭贫困,“发扬风格”推迟入学,后为读书,每天往返10多里山路,风雨无阻。
(2)(2分)因交不起住宿费而以桌椅代床,用旧棉被折成两半作垫盖,猫头鹰的怪叫使我“颤抖”。
(3)(2分)一家人东拼西凑一个多月还差一半学费。一边读书,一边打工。
19、(4分)“我喜欢那份清贫中的个人追求”。(1分)
因为在他们看来,“我”的家境贫困,从小到大吃够了苦,而“我”在大学期间,成绩又优秀,表现又突出,能力又强,完全可以找一个薪水丰厚、令人羡慕的工作单位。(3分)
20、(6分,每问3分)(1)“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时常被它吓倒,没有力量去超越它”。(2)贫穷最能磨练人的意志。
21、(4分)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可以谈贫穷能磨练人的意志;还可以谈勇于克服困难就能取得成功……,只要能扣住本文中心,言之有理,文通字顺即可。
(看法、观点1分,论述2分,文通字顺1分)
★ 经典阅读及答案
★ 《童话》阅读答案
★ 往事阅读答案
★ 《冬天》阅读答案
感谢长征阅读答案(精选11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