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大卫”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沉降观测周期及期限是什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沉降观测周期及期限是什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 目录
篇1:沉降观测周期及期限是什么?
沉降观测周期及期限是什么?
(1) 沉降观测周期按每两个结构观测一次,直至封顶,封顶后每月观测一次,直至竣工,
(2)出现不均沉降时,根据情况增加观测次数,
(3)施工期间因故停工超过三个月,应在停工时及复工前进行观测。
(4)结构封顶至工程竣工沉降周期应符合下列要求:
均匀沉降且连续三个月内平均沉降量不超过1mm 时,每三个月观测一次;连续二次每三个月平均沉降量不超过2mm 时,每六个月观测一次;外界发生剧烈变化时应及时观测;封顶后应每六个月观测一次,直至基本稳定(1mm/100d)为止。
篇2:确定沉降观测周期的方法
确定沉降观测周期的方法
本文结合实例介绍了沉降观测周期的简便确定方法,并提出了特殊情况下确定沉降观测周期的不同方法.
作 者:赵永蕊 田世顺 作者单位:浙江省测绘大队,浙江,杭州,310030 刊 名: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2009 “”(21) 分类号:P64 关键词:沉降观测 周期 确定方法篇3:建筑场地沉降观测周期是多少?
,
混凝土底板浇完10d以后,可每2~3d观测一次,直至地下室顶板完工和水位恢复。此后可每周观测一次至回填土完工;
二、主体施工的相邻地基沉降观测和场地地面沉降观测的周期可按照本规范第5.5节的有关规定确定。
篇4:沉降观测方案
沉降观测方案
一、工程概况
7楼建筑面积 21585.54 O(不含地下室),建筑基地面积 798.75 O。8楼建筑面积 10792.77 O(不含地下室),建筑基地面积 399.360 O。本工程为地下二层,地上二十七层,地下室层高为 3.2m,夹层层高为 2.58m,地上一-二十七层层高分为 2.9 m。主体结构形式为现浇剪力墙结构;建筑结构安全等级均为二级,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抗震设防烈度为 7度。±0.000 相当于绝对标高 104.350m,室内外高差 0.4m。
二、施测的目的、任务及观测点的布置
2.1工程建筑物从施工开始到竣工,以及建成入住后很长一段时间,沉降变形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变形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属正常现象,但超过某一限度,就会危及建筑物和人员的安全,因此,在建筑物的施工和运营期间,都必须对建筑物进行安全监测,以便及时掌握变形情况,发现问题,采取措施,保证建筑物从施工开始到运营期间均安全有效。
2.2沉降观测依据以下原则布设:
(1)参照设计图;
(2)建筑物的四角及大转角处;
(3)高低层建筑物、纵横墙的交接处两侧;
(4) 建筑物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
根据以上原则并结合本工程特点,7楼 8 个,8楼 6 个,共预计布置 14个沉降观测点,具体点位详见沉降观测点平面布置图。
三、变形观测工作中执行的.技术标准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987-2006)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2)
《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1002-95)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四、测量的内容、方法和精度要求
4.1 水准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的布设和测定
基准点是沉降观测的基本控制,拟在场地外适当位置设置 3 个水准基准点,并准确测定其高程。为保证准确无误,将分时间段、往返观测,往返观测之差满足:M△≤±0.3mm。工作基点用作直接测定观测点的起始点或终点,选择适当位置布置工作基点,与基准点一起布设成水准环线,按要求进行联测。
4.2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和观测
在建筑物施工过程中由施工单位埋设沉降观测标志点,标志的埋设位置应避开如雨水管、窗台线、暖气片、暖水、电器开关等有碍设标和观测的障碍物,埋设于±0.00 以上约 0.2M 的位置。本次预计共布设 14个,详见由沉降观测平面布置图)。
沉降观测点与工作基点、基准点构成沉降监测网,按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进行主要技术要求如下:
各等级水准测量精度要求(mm)
水准测量等 级
每千米水准测量偶然
中误差M△
每千米水准测量全中误差MW
限 差
检测已测段高差之差
往返测不符值
附合路线或环线闭合差
左右路线高差不符值
二等水准 ≤1.0 ≤2.0 L6 L4 L4 ――
三等水准 ≤3.0 ≤6.0 L20 L12 L12 L8
各次沉降观测是整个工作的主体,建筑物施工到各个时期的沉降变形量就在这一环节反映出来,为保证测量的准确性,观测之前对所使用仪器按规范要求进行检验校正,观测按照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使用同一仪器和水准尺、固定观测人员、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工作的要求进行观测,精度严格执行规范要求
五、沉降观测的周期
5.1 建筑物施工阶段的观测
在建筑物一层浇注完后,埋设好沉降观测标,进行初次观测。之后每增加一层荷载观测一次直至主体封顶,填充墙完成后观测一次。
5.2 建筑物使用阶段的观测
建筑物竣工后第一年观测 3~4 次,第二年观测 2~3 次,第三年4后每年观测一次,直至建筑物沉降稳定。当建筑物出现下沉、上浮,不均匀沉降比较严重,或裂缝发展迅速,应每日或数日连续观测。
5.3 建筑物沉降稳定标准
地基变形沉降的稳定标准应由沉降量~时间关系曲线判定。《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中指出,一般工程若沉降速率小于0.01~0.04mm/d,可认定建筑物已经进入稳定阶段,具体取值宜根据各地区地基土的压缩性确定。本工程取值 0.04mm/d。
六、使用的仪器和人员组成
6.1 使用的仪器沉降观测仪器采用二级精度的水准仪,观测应在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仪器前、后视距不超过 50m,且应尽可能相等。前、后视观测必须采用同一根水准尺。前视各点观测完毕以后,应回视后视点,最后应闭合于水准点上(闭合差不大于±1.0×nmm,n为测站数,超过时必须重新测量)。
6.2 人员组成
成立沉降观测组,成员包括工程负责人 1人,观测人员 3人。
七、作业中应注意的事项:
1、观测应在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
2、丈量或用视距法测量,视距一般不应超过 50米,前后视距应尽可能相等。
3、前、后视观测用同一根水准尺。
4、前视各观测完毕以后,应回视后视点,最后应闭合于水准点上。
5、观测时,仪器应避免安置在有空压机、搅拌机、卷扬机、起重机等振动影响的范围内;
6、每次观测应记载施工进度、荷载量变动、建筑倾斜裂缝等各种影响沉降变化和异常的情况。
八、沉降观测中遇到的问题及处理
1、观测曲线上升至第三次后,又逐渐下降,一般是由于初测精度不高引起的误差,应将第一次观测成果作废,采用第二次初测成果。
2、曲线在中间某点回升,多是因为水准点或观测点被碰动所至,水准点或观测点被碰撞,其外形必有损伤,比较容易发现,如水准点被碰,可改用其他水准点继续观测,如观测点被碰,则需另行埋设新点。
3、曲线自某点起渐渐回升,是由于水准点下沉所至,所以在埋设水准点时应保证点位的稳定。
九、观测成果整理
1、每次观测结束后,要检查记录计算是否正确,精度是否符合要求,并进行误差分配,然后将观测高程列入沉降观测成果表中,计算相邻两次观测之间的沉降量,并注明观测日期和荷重情况。为了更清楚地表示沉降、时间、荷重之间的相互关系,还要画出每一观测点的时间与沉降量的关系曲线及时间与荷重的关系曲线。
2、沉降观测精度要求:
(1)高层钢筋砼框架结构及地基土质不均匀的重要建筑物,沉降观测点相对于后视点高差测定的差为±1L(即仪器在每一侧站观测完前视各点以后,再回视后视点,两次读数之差不得超过 1 L。
(2)测量闭合差不得超过±1.0×nmm,n 为测站数。
十、安全环保要求
1、进入施工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
2、严禁酒后作业,观测过程中防止高空坠物。
篇5:沉降观测方案
一、工程概况
7#楼建筑面积21585.54㎡(不含地下室),建筑基地面积798.75㎡。8#楼建筑面积10792.77㎡(不含地下室),建筑基地面积399.360㎡。本工程为地下二层,地上二十七层,地下室层高为3.2m,夹层层高为2.58m,地上一-二十七层层高分为2.9m。
主体结构形式为现浇剪力墙结构;建筑结构安全等级均为二级,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104.350m,室内外高差0.4m。
二、施测的目的、任务及观测点的布置
2.1工程建筑物从施工开始到竣工,以及建成入住后很长一段时间,沉降变形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变形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属正常现象,但超过某一限度,就会危及建筑物和人员的安全,因此,在建筑物的施工和运营期间,都必须对建筑物进行安全监测,以便及时掌握变形情况,发现问题,采取措施,保证建筑物从施工开始到运营期间均安全有效。
2.2沉降观测依据以下原则布设:
(1)参照设计图;
(2)建筑物的四角及大转角处;
(3)高低层建筑物、纵横墙的交接处两侧;
(4)建筑物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
根据以上原则并结合本工程特点,7#楼8个,8#楼6个,共预计布置14个沉降观测点,具体点位详见沉降观测点平面布置图。
三、变形观测工作中执行的'技术标准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xx);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987-20xx)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xx)
《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1002-95)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xx)
四、测量的内容、方法和精度要求
4.1水准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的布设和测定
基准点是沉降观测的基本控制,拟在场地外适当位置设置3个水准基准点,并准确测定其高程。为保证准确无误,将分时间段、往返观测,往返观测之差满足:M△≤±0.3mm。工作基点用作直接测定观测点的起始点或终点,选择适当位置布置工作基点,与基准点一起布设成水准环线,按要求进行联测。
4.2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和观测
在建筑物施工过程中由施工单位埋设沉降观测标志点,标志的埋设位置应避开如雨水管、窗台线、暖气片、暖水、电器开关等有碍设标和观测的障碍物,埋设于±0.00以上约0.2M的位置。本次预计共布设14个,详见由沉降观测平面布置图)。
各次沉降观测是整个工作的主体,建筑物施工到各个时期的沉降变形量就在这一环节反映出来,为保证测量的准确性,观测之前对所使用仪器按规范要求进行检验校正,观测按照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使用同一仪器和水准尺、固定观测人员、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工作的要求进行观测,精度严格执行规范要求。
五、沉降观测的周期
5.1建筑物施工阶段的观测
在建筑物一层浇注完后,埋设好沉降观测标,进行初次观测。之后每增加一层荷载观测一次直至主体封顶,填充墙完成后观测一次。
5.2建筑物使用阶段的观测
建筑物竣工后第一年观测3~4次,第二年观测2~3次,第三年4后每年观测一次,直至建筑物沉降稳定。当建筑物出现下沉、上浮,不均匀沉降比较严重,或裂缝发展迅速,应每日或数日连续观测。
5.3建筑物沉降稳定标准
地基变形沉降的稳定标准应由沉降量~时间关系曲线判定。《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中指出,一般工程若沉降速率小于0.01~0.04mm/d,可认定建筑物已经进入稳定阶段,具体取值宜根据各地区地基土的压缩性确定。本工程取值0.04mm/d。
六、使用的仪器和人员组成
6.1使用的仪器沉降观测仪器采用二级精度的水准仪,观测应在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仪器前、后视距不超过50m,且应尽可能相等。前、后视观测必须采用同一根水准尺。前视各点观测完毕以后,应回视后视点,最后应闭合于水准点上(闭合差不大于±1.0×nmm,n为测站数,超过时必须重新测量)。
6.2人员组成
成立沉降观测组,成员包括工程负责人1人,观测人员3人。
七、作业中应注意的事项:
1、观测应在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
2、丈量或用视距法测量,视距一般不应超过50米,前后视距应尽可能相等。
3、前、后视观测用同一根水准尺。
4、前视各观测完毕以后,应回视后视点,最后应闭合于水准点上。
5、观测时,仪器应避免安置在有空压机、搅拌机、卷扬机、起重机等振动影响的范围内;
6、每次观测应记载施工进度、荷载量变动、建筑倾斜裂缝等各种影响沉降变化和异常的情况。
八、沉降观测中遇到的问题及处理
1、观测曲线上升至第三次后,又逐渐下降,一般是由于初测精度不高引起的误差,应将第一次观测成果作废,采用第二次初测成果。
2、曲线在中间某点回升,多是因为水准点或观测点被碰动所至,水准点或观测点被碰撞,其外形必有损伤,比较容易发现,如水准点被碰,可改用其他水准点继续观测,如观测点被碰,则需另行埋设新点。
3、曲线自某点起渐渐回升,是由于水准点下沉所至,所以在埋设水准点时应保证点位的稳定。
九、观测成果整理
1、每次观测结束后,要检查记录计算是否正确,精度是否符合要求,并进行误差分配,然后将观测高程列入沉降观测成果表中,计算相邻两次观测之间的沉降量,并注明观测日期和荷重情况。为了更清楚地表示沉降、时间、荷重之间的相互关系,还要画出每一观测点的时间与沉降量的关系曲线及时间与荷重的关系曲线。
2、沉降观测精度要求:
(1)高层钢筋砼框架结构及地基土质不均匀的重要建筑物,沉降观测点相对于后视点高差测定的差为±1㎜(即仪器在每一侧站观测完前视各点以后,再回视后视点,两次读数之差不得超过1㎜。
(2)测量闭合差不得超过±1.0×nmm,n为测站数。
十、安全环保要求
1、进入施工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
2、严禁酒后作业,观测过程中防止高空坠物。
篇6:沉降观测的具体做法
1、仪器:水准尺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响小的高精度铝合金水准尺,在不具备铝合金水准尺的情况下,使用一般塔尺时应尽量使用第一段标尺。水准仪的精度不低于DS3级别。
2、观测时间: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都必须按施测方案中规定的观测周期准时进行。
3、观测点的设置: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建(构)物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相邻点之间间距以15-30 m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埋设的沉降观测点要符合各施工阶段的观测要求,特别要考虑到装修装饰阶段因墙或柱饰面施工而破坏或掩盖住观测点)。
4、沉降观测的五定:所谓“五定”,即通常所说的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上要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
5、在观测过程中,做到步步有校核。
①前后视距≤30 m,前后视距差≤1.0m,
②沉降观测点相对于后视点的高差容差应≤1.0mm,
6、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在控制点与沉降观测点之间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并在架设仪器站点与转点处做好标记桩,保证各次观测均沿统一路线。
7、埋入墙体的观测点,材料应采用直径不小于12毫米的元钢,一般埋人深度不小于12厘米,钢筋外端要有90°弯钩弯上,并稍离墙体,以便于置尺测量。
8、框架结构的建筑物每二层观测一次,竣工后再观测一次。
9、水准点是对各观测点沉降的基准点,一定要选定相对固定的稳定的其他建筑物等适当部位,一般不少于2个。
10、每次观察均需采用环形闭合方法,当场进行检查。同一观测点的两次观测之差不得大于1毫米。
11、完成沉降观测工作,要先绘制好沉降观测示意图并对每次沉降观测认真做好记录。
(1)沉降观测示意图应画出建筑物的底层平面示意图,注明观测点的位置和编号,注明水准基点的位置、编号和标高及水准点与建筑物的距离。并在图上注明观测点所用材料、埋入墙体深度、离开墙体的距离。
(2)沉降观测的记录应采用建设部制定的统一表格。观测的数据必须经过严格核对无误,方可记录,不得任意更改。当各观测点第一次观测时,标高相同时要如实填写,其沉降量为零。以后每次的沉降量为本次标高与前次标高之差,累计沉降量则为各观测点本次标高与第一次标高之差。
12、沉降观测点的设置:如建筑物四角,沉降缝两侧,荷载有变化的部位,
13、如中途停工时间较长,应在停工时和复工时进行观测,
筑物封顶或竣工后,一般每月观测一次,如果沉降速度减缓,可改为2~3个月观测一次,直至沉降稳定为止。
14、观测方法 观测时先后视水准基点,接着依次前视各沉降观测点,最后再次后视该水准基点,两次后视读数之差不应超过±1mm。另外,沉降观测的水准路线(从一个水准基点到另一个水准基点)应为闭合水准路线。
15、精度要求 沉降观测的精度应根据建筑物的性质而定。
1)多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可采用DS3水准仪,用普通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其水准路线的闭合差不应超过 ±2.0 ×n 的开方mm(n测站数)。
2)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则应采用DS1精密水准仪,用二等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其水准路线的闭合差不应超过 ±1.0×n 的开方mm(n为测站数)。
16、工作要求 沉降观测是一项长期、连续的工作,为了保证观测成果的正确性,应尽可能做到四定,即固定观测人员,使用固定的水准仪和水准尺,使用固定的水准基点,按固定的实测路线和测站进行。
17、沉降观测的成果整理
(1)整理原始记录 每次观测结束后,应检查记录的数据和计算是否正确,精度是否合格,然后,调整高差闭合差,推算出各沉降观测点的高程,并填入“沉降观测表”中。
(2)计算沉降量 计算内容和方法如下:
1)计算各沉降观测点的本次沉降量:
沉降观测点的本次沉降量=本次观测所得的高程-上次观测所得的高程
2)计算累积沉降量:
累积沉降量=本次沉降量+上次累积沉降量
将计算出的沉降观测点本次沉降量、累积沉降量和观测日期、荷载情况等记入“沉降观测表”中。
18、绘制沉降曲线 为沉降曲线图,沉降曲线分为两部分,即时间与沉降量关系曲线和时间与荷载关系曲线。
1)绘制时间与沉降量关系曲线 首先,以沉降量s为纵轴,以时间t为横轴,组成直角坐标系。然后,以每次累积沉降量为纵坐标,以每次观测日期为横坐标,标出沉降观测点的位置。最后,用曲线将标出的各点连接起来,并在曲线的一端注明沉降观测点号码,这样就绘制出了时间与沉降量关系曲线。
2)绘制时间与荷载关系曲线 首先,以荷载为纵轴,以时间为横轴,组成直角坐标系。再根据每次观测时间和相应的荷载标出各点,将各点连接起来,即可绘制出时间与荷载关系曲线。
篇7:沉降观测技术服务合同
委托人(甲方):
受托人(乙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等价有偿、公平、诚实信用的基础上,经友好协商,就甲方委托乙方承担沉降观测工作达成一致意见,特签订本合同,以资信守。
第一条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
2、工程地点:
第二条工作范围
对____进行沉降观测。沉降观测工作由建筑物第一层结构施工开始,一层观测一次,以上每两层观测一次,待建筑物主体结构封顶后半个月、一个月、两个月、六个月、十二个月、十八个月各观测一次。
报告提交时间:待全部沉降观测结束后七日内提供沉降观测报告。
第三条技术要求及观测方法
乙方应按《建筑变形观测规范》(JGJ8-20xx)和《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xx)第三等级的要求,以及甲方提供的设计图纸,采用精密水准仪进行观测,乙方于每次施测后三天内向甲方提交有关数据资料。待全部沉降观测结束后提供沉降观测报告。
观测方法:二等水准观测。
第四条合同计价及付款方式
1、本合同采用固定综合包干方式计价,共布设监测点____个,观测____次。沉降观测总次数为____点次,沉降观测基准点____个,观测预算总价款(含税金)为人民币____元(大写:____)。该包干单价已包括设备进退场费、沉降观测水准基点深式埋设费、沉降观测点埋设费、观测费、资料整理费、出报告费、工程验收配合费、水电费、税金等全部费用,除本合同另有约定外,不再因任何理由予以调整。
2、完成沉降观测点布设及结构施工到10层的观测并提交相应观测资料后7日内,甲方支付乙方合同价款30%的服务费。
3、待施工完成结构封顶并乙方完成完成结构封顶后观测并提交甲方成果资料后,甲方应在七日内支付乙方合同价款40%的第二次服务费款。
4、待乙方按合同要求完成全部观测并提交成果后十天内,甲方将剩余30%合同价款一次性支付给乙方。
5、若完成规定工作量后,建筑物沉降尚未稳定(稳定标准为沉降速度小于1mm~4mm/100d)仍需继续观测或观测中由于其他原因需增加观测次数或延长观测时间,则增加的工作量及发生的费用甲乙双方协商确定。
6、上述款项支付前,乙方需提供正式发票。否则甲方有权推迟付款期限。
第五条双方义务
(一)甲方义务
1、甲方派员现场协助沉降观测点的安装埋设。
2、委派现场代表负责对观测工作进行全面管理,解决观测过程中出现的需要甲方协调的相关问题,并参与观测的初验、各种验收和签证工作。如变更现场代表应及时通知乙方。
3、负责协调乙方与其他各承包单位的关系。通知乙方建筑工程进度,确定每次进场观测时间。
4、按相关规定办理观测所需证件、手续,提供有关的资料。
5、在乙方出具沉降观测报告及相关文件后,甲方若在3个工作日内未提出书面异议,则视为确认。
(二)乙方义务
1、委派项目负责人1名负责观测期间的全面管理。
2、本工程沉降观测由建筑物出±0.00后第一层开始进行。在楼室内地坪±50cm范围埋设各栋楼的沉降观测点,进行楼的沉降观测。一层观测一次,一层以上每2层观测一次。待建筑物封顶后半个月、一个月、两个月、六个月、十二个月、十八个月各观测一次。
3、当观测过程中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乙方必须立即书面报告甲方,同时按应按甲方的要求增加观测次数,费用按实际次数计算,以原始观测记录为准。
(1)建筑沉降量达到或超出预警值;
(2)观测期间,建筑物本身出现与沉降变形特征相似的异常情况(如结构裂缝、各观测点之间沉降量差值不均衡程度严重)时。
4、若施工过程中遇特殊情况停工时,在停工后及重新开工前应各观测一次。停工期间每隔2—3个月观测一次。
5、乙方负责沉降观测点的安装埋设,并在每次施测前应与甲方现场代表联系;乙方应对其提交的观测结果、观测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否则,甲方将有权扣除应付乙方的全部费用。如造成较大损失的,甲方有权向乙方进行索赔。
6、乙方负责沉降基准点的安装埋设,要求埋设点牢固可靠,符合规范要求。
7、乙方在合同签订后2日内应向甲方提交如下资料:观测方案、仪器检测资料、测量人员资格证书;观测过程中提交观测计算资料与成果表、技术报告。
第六条安全责任
乙方观测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应佩戴安全帽及必要的防护装备,遵守所有现场安全要求;观测作业期间乙方的人身及物品安全由乙方负责。
第七条适用法律条款
本合同的订立、效力、解释、履行和争议的解决均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
第八条争议的解决
凡因执行本合同所发生的或与本合同有关的`一切争议,合同各方应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能解决,任何一方可向观测实施地人民法院起诉。
第九条其它
1、本合同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友好协商,另签订补充协议。
2、本合同一式肆份,甲、乙双方各执贰份,每份均具同等法律效力。
3、本合同自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4、本合同附件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5、其它约定:甲方所有往来文件均需签字并加盖公章方可生效。
甲方:乙方:
地址:地址:
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
(或授权签约人):(或授权签约人):
联系电话:联系电话:
篇8:沉降观测技术服务合同
委托方:(以下简称甲方)
服务方:(以下简称乙方)
根据《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有关法律、法规,本着平等互利、真诚合作的原则,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
一、测量内容
1、工程名称:
2、测量地点:
3、服务内容:建筑沉降观测。
4、工作量:
建筑状况:为地下层、地上层,筏板基础、框剪结构。
沉降观测周期如下:沉降观测水准基点联测3次;甲方负责安排施工单位安设沉降观测标志(测量单位提供点位平面图及技术要求和指导),标志安设完成后进行第一次沉降观测、以后建筑物每加高层观测一次,建筑物主体封顶后第一年观测4次(每3个月观测1次),第二年观测3次(每4个月观测1次)或观测至沉降稳定为止。
5、测绘期限:观测期限至建筑主体封顶后二年或观测至沉降稳定为止。这里所谓稳定情况,是指观测周期内沉降速率达到小于0.01~0.04mm/d。
二、依据标准:
1、《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3、《沉降观测技术设计书》
三、合同价款及支付方式:
1、本着互惠互利,长期合作的原则,经甲乙双方平等协商,确定本合同价款:____(¥____)。
2、支付方式:合同签订后付,建筑主体封顶后再付____元整(¥),余款在沉降观测全部结束并提交资料后15日内结清。
四、双方权利义务
1、甲方权利及义务
(1)甲方负责水准基点及沉降观测点的造标、埋设;
(2)在沉降观测期间,应保留建筑物沉降观测点;
(3)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如出现异常时应及时通知乙方观测;
(4)甲方应按合同约定及时足额拨付服务费用。
2、乙方权利及义务
(1)乙方须严格按本合同的技术要求,按质按量完成沉降观测工作;
(2)乙方须根据施工进度及时进行沉降观测工作;
(3)在本项目竣工验收前30日内(具体时间以甲方通知为准),应向甲方提供竣工备案用沉降观测报告及相关数据资料。最后一次观测完毕30日内提供最终沉降观测报告及相关数据资料。
五、其他
1、作业中凡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解决。
2、本合同经双方盖章后生效,待乙方服务内容结束,甲方全额支付款项后自动解除。
3、本合同一式四份,各执二份。
甲方:
代表人:
合同签订日期:____年____月
乙方:
代表人:
合同签订日期:____年____月
篇9:沉降观测技术服务合同
甲方:
乙方: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甲、乙双方本着平等互利、诚实信用的原则,经协商一致就沉降观测工程的有关事项签订如下合同条款,以兹共同遵守:
一、工程项目概况
1、工程项目名称:
2、工程项目地点:
3、工程建筑面积:
4、包干工程范围及内容:
5、工程质量等级:优(质量标准的评定以国家或行业的质量验收标准、项目所在地要求及合同约定标准为准)。
二、测绘范围
1、测绘内容:
项目#楼沉降观测,共栋进行沉降观测,并提交沉降监测报告。
2、作业依据:
该楼的设计图纸及相关的技术资料;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8-20xx。
3、技术要求:
4、沉降观测工期
按设计要求,沉降观测工作于开始,进行第一次基础沉降观测点的观测;第二年观测二次(每六个月观测一次),第三年观测一次或者观测至沉降稳定为止。
三、测绘费用及结算方式
1、合同价款(本合同所涉及价款均含税)
本合同采用固定综合包干单价方式计价,测量费按____元/栋/次,观测预算总价款(含税金)暂定为人民币____元(大写:____)。
该包干单价包含但不限于设备进退场费、沉降观测水准基点深式埋设费、沉降观测点埋设费、观测费、资料整理费、出报告费、工程验收配合费、水电费、观测点修复费、税金等全部费用,除本合同另有约定外,不再因任何理由予以调整。
2、付款方式
本合同无预付款,按测量进度、次数付款。
每次付款前乙方均应向甲方提供乙方机构所在地开具的服务业发票或地税通用机打发票。
3、本合同价款为上述工作内容(详见施工图纸)的总价款,不再另行追加合同价款。若有变更,双方必须签订补充协议,否则甲方有权拒绝结算变更部分的工程。
4、因甲方原因造成工程停工时间长达个月或因建筑物突然发生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裂缝等意外情况及观测期满沉降量未稳定等原因,产生的工作量的增加,其测量费按元/栋/次收取。
四、工地代表
甲方驻工地代表(工程师)姓名:
乙方驻工地代表(项目负责人)姓名:
五、甲方的权利与义务
1、应当协调乙方进现场,并对乙方进场人员的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
2、配合乙方作好沉降观测基准点和观测标志点的埋设工作。
3、负责对施工单位和施工人员作好保护测量观测点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4、审核乙方所报的中间观测报告及最终监测报告。
5、负责施工过程中对乙方的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施工和进度进行监督和检查。
6、有权要求乙方撤换由其派遣或雇佣的不能胜任、玩忽职守、工作不负责任的工作人员。
7、为乙方提供电源、水源,费用由乙方自行承担。
8、由于甲方原因造成乙方窝工及特殊情况(工程量变化、自然条件影响以及非乙方原因造成停工等),工期顺延。
9、如因施工单位在施工中破坏观测点,或因此需进行观测点重新埋设的,由甲方负责协调。
10、甲方对乙方提供任何资料(含阶段性成果)的审核、确认或同意,均不免除或减轻乙方应承担的质量瑕疵责任。
六、乙方的权利与义务
1、委派现场代表负责观测期间的全面管理。该现场代表须持有与本观测项目相适应的资格证书,如变更现场代表应事先经甲方书面同意。
2、设计施工方案图,报甲方审核通过后按图施工,并承担图纸设计费用。
3、合同签订后,乙方在接到甲方通知后2天内进场,进行基准点和观测点的布置埋设。
4、根据甲方的有关资料和技术要求,按照国家现行规范组织测量队伍进场作业,按时按质按量为本工程提供可靠、准确、详细的观测资料数据。
5、乙方自行雇用职工并负责支付其工资,并对其职工的行为及劳动安全负完全责任。
6、观测过程中提供中间报告,在本项目竣工验收前30日内(具体时间以甲方通知为准),向甲方提供施工过程中的沉降监测报告及数据资料,并最终提交沉降监测报告及全套电子版的报告。
7、乙方及时参加甲方组织的各种会议,遵守甲方的现场管理规定,组织勘测队伍安全文明施工。
8、乙方应保护成品、半成品观测点,并做明显标识。对于观测点的破坏,乙方负责修复,最大限度的保证甲方报告的完整性,并负责协调报告验收和存档。
9、乙方对观测数据及分析报告负保密义务,非经甲方书面许可,不得向任何第三方披露。
七、违约责任
1、如果乙方未完全履行合同即中途退场,应退回甲方已付款项,并支付甲方本合同总价款20%的违约金,并承担由此给甲方造成的一切损失。
2、乙方不能按照合同要求为甲方提供完整、详细、真实、可靠的检测报告或者检测报告不合格,甲方不支付任何费用,乙方并应支付甲方本合同金额30%的违约金。
3、乙方违反本合同约定的保密义务,甲方有权解除合同,乙方应退回甲方已付款项,并应支付甲方本合同金额30%的违约金,违约金不足以弥补甲方损失的,甲方有权追偿。
4、甲方无故终止本合同的,应结清乙方已完工程款,给乙方造成损失应给予赔偿。
5、甲方不能按照合同约定及时结算工程款,逾期30日仍不能支付的,之后每逾期一天,应向乙方支付应付未付款项的0.1%的滞纳金。该项违约金累加不超过合同总价款的5%。因乙方原因致使甲方违约的,甲方无须支付上述违约金。
八、安全条款
1、乙方须按有关规定,采取严格的安全防护措施,并承担由于自身安全措施不力造成事故的责任(该事故包括但不限于工程事故、施工人员损害或致人损害等)和因此发生的一切费用;发生重大伤亡事故,乙方应按有关规定立即上报有关部门并通知甲方代表,并及时进行抢救工作,乙方承担由此发生的费用和责任。
2、乙方自备观测设备、劳保用品及材料等必须是质量合格,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所发生的一切后果均由乙方承担。
九、沉降监测报告成果的交付
1、乙方向甲方提供的所有的沉降监测报告,必须经过甲方审核并符合施工地区建设主管部门存档需要。
2、乙方需向甲方提供的工作成果如下:
(1)在本项目竣工验收前30日内(具体时间以甲方通知为准),应向甲方提供竣工备案用沉降监测报告及相关数据资料。
(2)按本合同约定最后一次观测完毕30日内提供最终沉降观测报告及相关数据资料。
十、争议解决方式
在履行本合同时发生争议可以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合同签订地人民法院裁决。
十一、合同生效与终止
1、本合同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本合同共计陆份,甲方执肆份,乙方执贰份,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2、本项目建筑物沉降稳定,双方义务履行完毕后,本合同即告终止。
十二、附件
1、廉洁协议。
2、每栋楼布点图。
3、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4、乙方施工资质复印件。
甲方(签章):乙方(签章):
签约代表:签约代表:
电话:电话:
签约日期:签约日期:
签订地点:签订地点:
开户银行:开户银行:
账户:账户:
★ 劳动合同期限
★ 合同期限
★ 观测天气教学反思
★ 合同担保期限规定
★ 租赁合同最长期限
沉降观测周期及期限是什么?(共9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