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庚精神征文

时间:2023-01-12 03:56:52 作者:翔子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翔子”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嘉庚精神征文,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嘉庚精神征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嘉庚精神征文

陈嘉庚因贫困而下南洋,靠奋斗而崛起。他在海内外创办许多学校,其中厦门大学、集美学校举世闻名。他善恶分明,把毕生财富和智慧无私地贡献给祖国。他动员南洋千万华侨全力支援祖国的抗日战争,被誉为“民族光辉,华侨旗帜”。

民族光辉

陈嘉庚系福建厦门市人。1891年,17岁的陈嘉庚去新加坡随父经商。后来,他不但是著名的实业家,也是倾囊办学的教育家。

19,陈嘉庚从新加坡回到厦门,进行了较广泛的社会调查,他看到当时清政府腐败无能,干下了许多丧权辱国的事,又知道福建地区的广大农村、城镇众多的青少年因没有学校,失去读书机会,对此甚为愤激。因此,陈嘉庚树立“振兴中华之志,立志兴学”的远大理想,要通过办学校,为家乡,为祖国培养人才。19初,他自投资金,在自已的家乡集美镇创办了第一所小学。他不停顿地干,从19开始,用六年时间,做到一边规划设计,一边破土动工,又投下一大笔又一大笔资金,分别在夏门市、福建市区创办了一批学校,并支持和帮助原来的一些学校扩建教学楼,增添设备,增加班级,提高教学水平。如创办男女小学、中等学校有师范、商业、航海、农林等学校;高等学校有国语专科和水产商船专科等学校。为使学校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他又捐资分别在各类学校设置了科学馆、图书馆,或实验场,或加工厂等。

19,陈嘉庚第5次回家乡时,选定在厦门市附近的山麓为厦门大学的校址。他亲自召开筹备大会,会上他认捐开办经费100万美元,经常经费300万美元。19上半年,厦门大学正式开学。据不完全统计,陈嘉庚先生一生为实现“振兴中华之志,立志办学”的远大理想,一共投资10多亿人民币,为民办学校,而他本人却十分简朴。后来,在企业经营亏损,收入减少的情况下,他坚决表示:“企业可收盘,学校决不能停课”。他历来认为:“金钱如粪土,散播才有用”。最后,他自己的遗产一个钱也没有留给自己的子孙。他贡献了全部身家。所有知情者都为之感动。

1961年,陈嘉庚逝世,为了纪念他兴学的丰功,厦门人民在集美师范学校建起“陈嘉庚纪念堂”。当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何香凝在《陈嘉庚纪念册》上题词:“华侨爱国爱乡热心教育事业的楷模”。

华侨旗帜

陈嘉庚耳闻目睹清王朝的流亡的慈禧太后,完全降服英、日、美等帝国主义,使中国积贫积弱。这逐渐加深了他对“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认识。为了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赶走帝国主义侵略者,陈嘉庚支持和帮助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19,他创办《南洋商报》,号召并组织华侨,开展反日活动。他反对什么,支持什么,旗帜鲜明。这是华侨旗帜。

陈嘉庚爱国爱民之情是一种崇高无私的情感,是一个民族精神财富最珍贵的情感,它具有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特别是在他几十年辛勤努力下,教泽广被,普育英才,积功祖国,誉满南洋。在他带动之下,华侨爱国爱民兴学之花,遍地开放。如李嘉诚先生,仅兴办汕头大学,先后投下资金人民币100亿元,还有田家炳、霍英东、曾宪梓等数千名侨胞、港、澳、台胞捐款支持国立学校建设、支援家乡学校建设。

陈嘉庚对捐资办公益的热心家勒碑留名,对自己却不居功、不务名。他为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建了多少高楼大厦,没有一所刻上他的名字或以他的名字命名。1923年集美学校师生和校友为了庆贺他的50寿辰和表彰他的兴学业绩,募捐筹建“介眉亭”。他拒绝了,认为“建亭祝寿是沽名钓誉”,“决不接受”。毛泽东高度评价陈嘉庚先生是“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关于办学的动机与目的,陈嘉庚自己说得很清楚:“教育不振则实业不兴,国民之生计日绌。……吾国今处列强肘腋之下,成败存亡,千钧一发,自非急起力迫.难逃天演之淘汰。鄙人所以奔走海外,茹苦含辛数十年,身家性命之利害得失,举不足撄吾念虑,独于兴学一事,不惜牺牲金钱竭殚心力而为之,唯日孜孜无敢逸豫者,正为此耳。”又说:“复以平昔服膺社会主义,欲为公众服务,亦以办学为宜。”有人批评他为“教育救国论”者,他对友好解释道:“民智不开,民心不齐,启迪民智,有助于革命,有助于救国,其理甚明。教育是千秋万代的事业,是提高国民文化水平的根本措施,不管什么时候都需要。”

陈嘉庚是一个教育事业家,而且shi一个卓越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概括为几点:第一,提倡女子教育,突破封建禁锢。开风气之先;第二,强调优待贫寒子弟,奖励师范生;第三,代即提倡学生要德育智育体育全面发展;第四。工张“没有好教师就没有好学校”,确立教师在学校的主导地位;第五。为―厂振兴实业.培养生产技术人才,倡办职业技术教育;第六,要求普及教育。订彳:同安“十年普及教育汁划”。设立同安教育会和教育推广部。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以开拓者的姿态和革新者的精神,心力交瘁,为教育事

业奋斗一生,真正做到“诚毅”二字。

篇2:嘉庚精神征文

华侨旗帜民族光辉——我心中的陈嘉庚

华侨史上有一个璀璨的名字,永远镌刻在全球千百万华侨心中,每时每刻受到祖国人民的尊敬和怀念。他,就是陈嘉庚老先生。要说我对他的“认识”,还要从上几年说起……

又是一个“黄金十一”,不知这次又是怎样的旅行呦?这一大早,天才蒙蒙亮,在床上翻来覆去的我,早是“心已离家而去”!

转眼已是七点半了!我得知,我们要去嘉庚的纪念馆。对于他,我曾有读过他的一些传记,都是从各个角度反应“陈嘉庚想为国家的文化教育事业出一份力,他把自己所有的财富献给祖国。”

有一段使我最有感触:陈嘉庚住在新加坡,他在那儿办了许多学校1946年陈嘉庚把钱全部捐给了学校而自却过着简朴的生活。衣服补了又补,去哪儿都带着针线包。有一次,管理员看陈嘉庚那么简朴就买了一只鸡给陈嘉庚改善生活。却被陈嘉庚扣去一个月的工资。还有一次陈嘉庚的朋友来看他,买了一斤糖果,反被陈嘉庚批评了一顿。陈嘉庚说:“该花的,再多也值得,不该花的,一毛也不许浪费。”

驱车到达后,嘉庚公园近在眼前,我兴奋,激动,百感交集……笔者想象,这些文迹在大陆正式陈列馆的展出,不仅仅是具有了文化的价值,更是充分体现了时代的发展与变迁,更展示了执政党的恢弘气度,真是历史进入了新时代啊!

面对他,我觉得真不愧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他就是我心中的陈嘉庚——简朴又令我肃然起敬……

篇3:嘉庚精神是什么

作为一个中国人,陈嘉庚有非常多的地方值得我们学习。诚信经营一个跨国企业、倾资兴办教育和公益、支持祖国革命和民族的独立自强……陈嘉庚所做的一切,每一项都堪称艰难而伟大,普通人难以企及。然而,普通人首先可以做到的,是学习陈嘉庚的精神。

一个人,应该有一颗爱国心。没有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强大,就没有个人的平安乃至存在。中国近代以来曾备受外国侵略,海内外人民曾备受欺凌。甲午战败的消息传来,吴玉章和哥哥抱头痛哭。同年代的陈嘉庚不会不痛,割给了日本强盗的台湾就在家乡的对岸。他在异国谋生,更深痛弱国的侨民无尊严可言。陈嘉庚为什么舍尽家财、拼尽全力,为国兴学、支持抗战?就是因为他心中深深的痛!体会这种痛,就会更爱自己的民族,爱自己的国家,为国家为民族尽点力量,做点贡献。

一个人,应该有一颗善良和感恩的心。陈嘉庚对贫弱极富同情心,一有能力,就思图回报社会。20岁多时,他看到家乡福建缺少医生,就自己先后花费上万元几次印医书,分赠乡亲和侨胞。19天津发大水,他筹集善款20多万元寄往灾区。在不少人眼里,陈嘉庚只是一商人一富翁,他为什么那么有感召力,能够做出名垂青史的事情来?概源于他慈悲舍予的心。

一个人,应该做一个勤奋的人。“智识生于勤奋,昏愚出于懒惰。”陈嘉庚的一生,无论经商、兴学,还是支持革命与抗战、参政议政,他都克勤克俭、兢兢业业。他的救国思想、教育理念也是不断学习、研究得来的,并落实到实践当中。他的金钱用在为国服务上,他的时间和精力也都奉献于此。

一个人,应该做一个生活简单的人。陈嘉庚不可谓不富,可他没有把钱和时间用在个人享受上,他的生活非常简单,每天粗茶淡饭,地瓜稀饭配青菜、豆类、鱼干是他的家常饭,尤厌恶奢侈的宴请,常常要求以茶点代宴。

一个人,应该做一个诚实的人、讲真话的人。陈嘉庚的`企业能够成功,与他诚实守信密切相关。他独立经营后,父亲的企业亏损,欠了别人的借款还不上,他数年都牢记在心,通过辛苦经营赚了钱,替父亲还了欠款。陈嘉庚讲真话也是出了名的,任何时代都不能没有这种精神。

“欲成大事,先做小事。”“不以小事而生忽心,不以大事而生畏念。”陈嘉庚做事极认真细致,凭着这样的信念和精神,他把公司打理得井井有条,兴办的各校管理得实实在在,南侨总会的事情也是清清楚楚。小事做好了,大事也做成了。我们不缺少聪明人,缺少认真做小事、把小事做好的人。学习陈嘉庚,不妨先从做小事学起,从能做到的学起。

篇4:弘扬嘉庚精神征文

昨日,纪念陈嘉庚先生诞辰140周年座谈会在厦门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李海峰出席座谈会并讲话。

国务院侨办副主任庄荣文、中国侨联副主席康晓萍,省市领导张昌平、陈桦、王蒙徽、邓力平、李红、郑兰荪、刘可清、郑道溪、陈修茂等,厦门高校领导杨振斌等,部分省市离退休老同志,陈元济等陈嘉庚先生的后裔、亲属以及参加纪念活动的境内外嘉宾出席。

李海峰在讲话中追忆了陈嘉庚先生一生中许多“第一”的创举。她说,陈嘉庚先生是华侨史上,第一个把东南亚各地华侨团结在一个统一的爱国团体之内的杰出领袖,第一个“赤手空拳走出去”的东南亚工商巨子,第一个“发了财而肯全部拿出来”的热心教育事业的楷模,他的一生蕴育了伟大的嘉庚精神。

李海峰指出,嘉庚精神的内涵集中体现在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体现在重义轻利、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诚实守信、嫉恶好善的重德精神,刚健果毅、坚韧不拔的自强精神,艰苦朴素、勤勉节俭的清廉精神,与时俱进、革故鼎新的创新精神。

李海峰强调,我们共同纪念陈嘉庚先生,就是要继承和弘扬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坚定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齐心协力共同创造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未来;就是要培育和践行与嘉庚精神高度契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就是要全面贯彻党和政府的侨务政策,进一步凝聚侨心、汇集侨智,珍惜侨力、维护侨益,进一步发挥好海外侨胞在促进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就是要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广泛团结起来,把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让海内外中华儿女携起手来,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早日完成,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省政协主席张昌平,国务院侨办副主任庄荣文、中国侨联副主席康晓萍,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蒙徽,陈嘉庚先生后裔代表陈立人等先后在座谈会上发言。

张昌平说,嘉庚先生是“华侨旗帜、民族光辉”,也是八闽儿女的骄傲。纪念嘉庚先生,要继承和弘扬他的爱国爱乡的精神,共同致力于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以迎难而上的担当,加快改革发展步伐,以家乡建设骄人的业绩告慰嘉庚先生。要继承和弘扬嘉庚先生参政议政的热情,共同致力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程,高举嘉庚先生这面光辉旗帜,坚持人民政协大团结大联合的优势,更好地发挥海外华侨华人的纽带作用,合力书写中华民族发展新篇章。要继承和完成他的国家统一的遗愿,共同致力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遵循“两岸一家亲”的理念,以政协特有的平台和渠道,推动闽台深度融合,促进海峡两岸和平发展、互利共赢。

王蒙徽指出,嘉庚精神体现了早年海内外炎黄子孙内心深藏的最朴素的中国梦,我们要坚持用嘉庚先生热爱祖国、心系家乡的精神,教育、感召、团结全市人民和广大海外华侨华人,汇聚起同心协力建设美丽厦门、共圆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要大力弘扬嘉庚先生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锐意开拓创新,切实加快转型发展步伐,当好全面深化改革的排头兵。要秉承嘉庚先生“教育为兴国之本”的理念,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大力发扬嘉庚先生克己奉献、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切实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带动形成敢于奉献、勤俭创业的良好社会风气。

集美校友总会负责人、厦门大学和集美大学海内外校友代表等,分别在座谈会上作了发言。

据了解,我市决定,从今年开始,将每年10月确定为“嘉庚精神宣传月”,以弘扬嘉庚先生的崇高精神风范,团结带动全市人民和社会各界,为开创厦门的美好未来,为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不断接续奋斗。

篇5:弘扬嘉庚精神征文

一个慈祥的老爷爷,头发花白,微笑着,那饱经风霜的脸上便爬满了皱纹.时间荏苒,他的这一笑容,便定格在这一瞬间.虽然这只是张黑白照,但他那炯炯有神的目光,却无时不刻不显示着他的爱国.他,就是赫赫有名的陈嘉庚先生.厦门大学、集美中学.这些有名的学校,都是他所创办的,但他的生活却很朴素,也许你会人为他很傻吧,捐了自己的钱,换来的却是简朴的生活.但你错了.

在那社会动荡的中国,那些富有的人只是自顾自的,而陈嘉庚事业达致顶峰时,不过拥资一、二千万元左右,在当时的华人企业家中,比他富有的人为数不少,但唯有他为国家和民族兴学育才,始终如一地慷慨捐资.而自己一生却过着非常俭朴的生活.陈嘉庚说:“民智不开,民心不齐,启迪民智,有助于革命,有助于救国,其理甚明.教育是千秋万代的事业,是提高国民文化水平的根本措施,不管什么时候都需要.”本着上述办学目的和动机,他不惜倾资办学,为祖国奉献了这许多,而他却过得非常简朴,只有这危及时刻,才看出了他的`爱国.

19陈嘉庚认捐开办费100万元,常年费分付款共300万元,创办了厦门大学17个系.他独力维持了.后来世界经济不景气严重打击华侨企业,陈嘉庚面对艰难境遇,态度仍很坚定地说:“宁可变卖大厦,也要支持厦大”.他把自己三座大厦卖了,作为维持厦大的经费.陈嘉庚倾资兴学,他希望有志之士,闻风继起,振我中华,故虽企业收盘,仍多方筹措校费,艰苦支撑,百折不挠.这样的伟人,即使自己倾家荡产也时刻想着祖国.看到他的事例,其实我的心也震撼了.今天的这许多学校,满足了多少孩子们渴望读书的心,他们渴望知识的雨露来浇灌他们那干涸的心田.正是陈嘉庚,让这些孩子们圆了他们的梦想.我想他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然而,就是这富有的陈嘉庚为集美和厦门大学兴建数十座雄伟的高楼大厦,自己的住宅却是一所简朴的二层楼,既小且暗,办事不便,但他十分怡然.他的生活艰苦朴素,自奉菲薄.床、写字台、沙发、蚊帐等都是古老的.外衣、裤子、鞋子、袜子全都打补丁.他家有数百万财产,晚年却为自己规定低的伙食标准即每天五角钱,经常吃番薯粥、花生米、豆干、腐乳加上一条鱼.他身体力行的座右铭是:“应该用的钱,千万百万也不要吝惜,不应该用的钱,一分也不要浪费.”多么可亲可敬的伟人啊.

到这儿,你还会觉得他傻吗?不,虽然他过着简朴的生活,但历史这公正的人,却记录了他所做的贡献,他为祖国所奉献的点点滴滴.他的付出是值得的,是有意义的.诚然,在我们享受这知识雨露的同时,别忘了陈嘉庚先生,别忘了这辛苦付出的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报效祖国,这是他的心愿,我们不能辜负了他的努力.并且我们应该学习他是精神,弘扬他的精神,将来对社会,对国家,有所奉献.

篇6:弘扬嘉庚精神征文

陈嘉庚,是我们民族的骄傲,是他带回了国外的优秀技术,是他对于祖国所做出的捐赠,才使中国能够发展到现在一个富强昌盛的世界强国,都是他的功劳:是他在清政府腐败时,受到了孙中山思想的启迪,向往进步,甚至还在中国同盟会盟书上发誓签名:“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有权,矢信矢忠,有始有卒。如有渝此,任人处罚。”

之后,他唤醒了海归华侨,支持民主革命以及振兴中华等回报祖国的活动。

“橡胶大王”在橡胶种子第一次从巴西移植到马来西亚的时候,他立马用2000元(相当于现在20万)购买了一批橡胶的种子撒播在菠萝园里,当到1925年时,他已经有1。5万英亩橡胶园,在海外被新加坡人称为四大橡胶开阔者之一。为祖国开辟了一条经济之道,体现了他作为一个爱国主义者的赤诚之心。

陈嘉庚不仅是一个政治家、哲学家、实业家、爱国者、还是一个尽心尽力的教育者,他创建了集美大学,厦门大学,翔安一中,集美学村,翔安同民医院。他还捐赠海外新加坡成立了崇福女校,南洋华侨中学。陈嘉庚在于民国联络新加坡华侨,组织同安教育会,支持同安县创办40多所小学。对于厦门的建设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

陈嘉庚一生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为民族教育、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生前曾被毛主席称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让我们一起向陈嘉庚学习,学习他为祖国做出贡献的精神!

篇7:弘扬嘉庚精神征文

说起陈嘉庚,大家应该都认识,他是一位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他是福建同安县集美社人,出生于1874年10月21日。

不仅如此,陈嘉庚也是一位毕生热诚为国兴学育才的教育家。当陈嘉庚事业达致顶峰时,不过拥资一、二千万元左右,而在当时的华人企业家中,比他富有的人为数不少,但为国家和民族兴学育才始终如一地慷慨输捐,而自己一生过着非常俭朴的生活,中国唯有陈嘉庚。

19,陈嘉庚在家乡集美创办小学,之后陆续办起师范、中学等十所学校;另设幼稚园、图书馆、科学馆、教育推广部等,统称“集美学村”;此外,资助闽省各地中小学70余所,并提供办学方面的指导。

陈嘉庚在长期办学的实践中,形成了他自己的教育思想。第一:提倡女子教育,反对重男轻女;第二:强调优待贫寒子弟,奖励师范生;第三:讲究教学质量,注意全面发展;第四:主张“没有好教师,就没有好学校”。

陈嘉庚为教育事业奋斗了一生,也付出了一生,陈嘉庚先生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我们把他发扬光大,他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篇8:弘扬嘉庚精神征文

往往提到一个地方,就会想起一个人,比如提到集美,就会想到陈嘉庚。

在去集美的路上,就听到许多关于爱国华侨陈嘉庚的故事。说他年轻时就闯南洋,一生勤俭节约,把赚来的钱和省下的钱都捐给祖国文教事业,得到人们的尊敬。毛泽东称赞他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集美是个美丽、静谧而又整洁的地方。高大的行道树在微微的海风里婆娑。陈嘉庚先生创办和资助的学府隐藏在绿树红瓦龙脊凤檐之中,学子的朗朗书声绽开了先生的微笑,大海均匀的涛声,像先生均匀的呼吸。

嘉庚路145号为先生故居。“陈嘉庚故居”七字为廖承志手书。院子的中央有一棵陈嘉庚手植的龙眼树,枝叶茂密,生机勃勃,让人思念先生的奋发精神。故居为两层小楼,陈列着先生俭朴的生活用具和感人的事迹。走近一排陈列橱,看到他用过的一把布伞,布伞是从南洋带回来的,已用了十多年,家人说那伞太不像样了,要给他更换,他说:“不像样不要紧,能用就行了。”还看到他的一只用破瓷杯做的烛台,家人建议买一只新烛台,他不许,说:“该用的钱几千几万都得花,不该用的一分钱也不能浪费。”他的故居是福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接待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

先生17岁去南洋学商。他说:“财由我辛苦得来,亦当由我慷慨捐出。”他集资千万,全部用于兴学等公益事业。1913年他创办集美小学,以后又办师范、中学、水产、航海、商业、农林等学校。集美解放时,周恩来曾下达命令:“集美学校是陈嘉庚创办的,一定要保护好。”

先生热爱和拥护共产党,积极参加革命活动。曾于1940年冲破国民党的阻挠,到延安慰问抗战军民。他在19就参加了中国革命同盟会,橱窗里陈列着他于1912月与孙中山先生的合影。他创办的集美学校被称为“民主堡垒,革命摇篮”。

先生一生献给文教事业的款项,价值人民币一亿五千万元,临终时还把300多万元献给国家。

陈嘉庚1874年10月21日出生于集美,1961年8月12日病逝于北京,享年88岁。他的墓地在附近的鳌园。在去鳌园的路上,经过“归来堂”,关于这座建筑,有这样一段故事:陈嘉庚是位多子女的父亲,弥留之际曾嘱咐家人,建一座小祠堂,让海外回来的子孙有个聚会的地方。周恩来知道他的遗嘱后,指示有关部门为他动工兴建了这座“归来堂”。堂前有先生的铜像,高2.3米,一手执杖,一手拿帽,行色匆匆。铜像背后的墙上,有毛泽东的题词:“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先生的墓地在鳌园靠海的一端,面对大海,背倚“集美解放纪念碑”。墓成马蹄状,由13块青石组成,青石护栏上刻有20幅浮雕图像,概括了先生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

篇9:弘扬嘉庚精神征文

10月31日下午,大型诗文诵读会——《嘉庚颂》在厦门人民会堂举行。市领导洪碧玲、黄菱、叶重耕、刘育生、国桂荣、陈昌生以及我市各条战线和社会各界人士代表1100人出席。市委副书记洪碧玲向教育系统代表赠送《华之魂 侨之光》征文集,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叶重耕主持。

市委常委、统战部长黄菱在诵读会前致辞,她指出,陈嘉庚是厦门人民的荣耀和自豪,是华侨旗帜,也是厦门精神的重要内涵,厦门城市的重要名片。本次诵读会,以诗文诵读形式,回顾嘉庚先生光辉的一生,缅怀先生的伟人风范、高尚人格和崇高精神,使嘉庚精神成为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通俗化、本土化建设的生动载体,掀起新一轮学习、宣传、研究和弘扬嘉庚精神的热潮,最大限度地释放嘉庚精神的正能量和时代价值。

诗文诵读会在舞蹈与朗诵《永远的丰碑》中拉开序幕,通过《倾资兴学赤子心》、《烽火中的民族光辉》和《光荣与梦想》四个部分,生动展现嘉庚先生光辉的一生和伟大嘉庚精神。

一个名字就是一座丰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在建设美丽厦门、为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奋斗过程中,嘉庚精神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同样催人奋进。在《异乡创弘业》、《故乡开基业》、《自强展宏图》篇章里,展现嘉庚先生以勤劳执着、诚信果毅、自强不息的精神拼搏开拓,创立了一个华侨商业王国,并倾资兴学,教育救国,先后创办了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

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嘉庚先生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不仅发出“八百万华侨抗战到底”的号召,而且竭尽所能帮助祖国抗战,《黄魂洒赤血》,特别是领导南侨抗日总会在新马地区招募3200名华侨机工,奔赴滇缅公路,喋血奋战,开辟出战火中的《千里生命线》,在抗战史上写下极其悲壮的一页。《烽火情抒》演绎了厦大内迁山城长汀办学,老校长萨本栋承继嘉庚精神,呕心沥血、“舍身治校”的`事迹,催人泪下。而《延安行》则让先生看到了中国光明的未来和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

配乐诵读、经典歌曲合唱、情景再现、电视短片……整场活动融音、诗、画、影像为一体,主题鲜明、格调高雅、感情真挚、内容精彩、形式丰富,实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在节目进行到大合唱《团结就是力量》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时,全场观众自动起立,跟着台上的表演者同声歌唱,抒发对祖国的热爱与对嘉庚先生的敬爱之情。

“弘扬嘉庚精神,深怀爱国之情,坚守报国之志,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祖国统一而砥砺前行共圆民族复兴之梦”,正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光荣与梦想》。

初中学习嘉庚精神征文

小升初作文题目预测:嘉庚精神

嘉庚语录有哪些

五四精神征文

大庆精神征文

感悟长征精神征文

北京精神征文 英文

三干四上工作精神征文

写韩庚的作文

韩庚的成长励志故事

嘉庚精神征文(精选9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嘉庚精神征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