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传》的阅读和答案

时间:2022-12-05 06:37:57 作者:Posa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Posa”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叶嘉传》的阅读和答案,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叶嘉传》的阅读和答案,供大家参考。

篇1:《叶嘉传》阅读答案

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叶嘉传

苏轼

叶嘉①,闽人也。其先处上谷。曾祖茂先,养高不仕,好游名山,至武夷,悦之,遂家焉。尝曰:“吾植功种德,不为时采,然遗香后世,吾子孙必盛于中土。”茂先葬郝源,子孙遂为郝源民。

至嘉,少植节操。或劝之业武。曰:“吾当为天下英武之精,一枪一旗,岂吾事哉!”因而游见陆先生②,先生奇之,为著其行录,传于时。上读其行录而善之,敕建安太守召嘉,给传③遣诣京师。

郡守始令采访嘉所在,命赍书示之。嘉未就,亲至山中,为之劝驾,始行登车。天子见之,曰:“吾久饫④卿名,但未知其实尔,我其试哉!”因顾谓侍臣曰:“视嘉容貌如铁,资质刚劲,难以遽用,必槌提顿挫之乃可。”遂以言恐嘉曰:“砧斧在前,鼎镬在后,将以烹子,子视之如何?”嘉勃然吐气,曰:“臣山薮⑤猥士,幸惟陛下采择至此,可以利生,虽粉身碎骨,臣不辞也。”上笑,命以名曹处之,又加枢要之务焉。

已而,上敕御史欧阳高、金紫光禄大夫郑当时、甘泉侯陈平三人与之同事。欧阳疾嘉初进有宠,计欲倾之。嘉虽见侮,为之起立,颜色不变。上为责欧阳,怜嘉,视其颜色,久之,曰:“叶嘉真清白之士也。其气飘然,若浮云矣。”遂引而宴之。

少选间,上鼓舌欣然,曰:“始吾见嘉未甚好也久味其言殊令人爱朕之精魄不觉洒然而醒书曰启乃心沃朕心嘉之谓也。”于是封嘉钜合侯,位尚书,曰:“尚书,朕喉舌之任也。”由是宠爱日加。

后因侍宴苑中,上饮逾度,嘉辄苦谏。上不悦,曰:“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遂唾之,命左右仆于地。嘉正色曰:“陛下必欲甘辞利口然后爱耶?臣言虽苦,久则有效。陛下亦尝试之,岂不知乎!”上因含容之,然亦以是疏嘉。

嘉既不得志,退去闽中。上以不见嘉月余,劳于万机,神苶⑥思困,颇思嘉。因命召至,遂恩遇如故。居一年,嘉告老,上曰:“钜合侯,其忠可谓尽矣。”遂得爵其子。又令郡守择其宗支之良者,每岁贡焉。

赞曰:今叶氏散居天下,皆不喜城邑,惟乐山居。氏于闽中者,盖嘉之苗裔也。天下叶氏虽夥,然风味德馨为世所贵,皆不及闽。闽之居者又多,而郝源之族为甲。嘉以布衣遇天子,爵彻侯,位八座,可谓荣矣。然其正色苦谏,竭力许国,不为身计,盖有以取之。

(选自《东坡全集》,有删改)

【注释】①〔叶嘉〕,叶之嘉者,指茶叶。②〔陆先生〕陆羽,唐朝人,著《茶经》,被后人称为“茶圣”。③〔传zhuàn〕传车,驿站的车马。④〔饫(yù)〕饱食,这里引申为听闻。⑤〔山薮〕深山密林。⑥〔苶 (niè)〕疲倦。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或劝之业武 业:从事,以……为业

B.给传遣诣京师 给:供给,提供

C.嘉勃然吐气 勃:大怒,激怒

D.遂得爵其子 爵:封爵位,授以官爵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其先处上谷 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①必槌提顿挫之乃可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①上为责欧阳 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①上以不见嘉月余 ②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

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开篇介绍了叶嘉的家世,他的原籍是福建,祖先曾居上谷,曾祖父茂先迁居武夷,死后葬在郝源,从此茂先的子孙都成了郝源人。

B.叶嘉出身布衣,从小重视节操培养,胸怀大志,因品行出众被皇上征召入朝,在朝中他宠辱不惊,气度非凡,敢于直谏,忠心报国。

C.文章写的是茶叶,但通篇没有一个“茶”字,却又无处无茶,从茶的历史到茶的采摘、制作、品质、功效,其中蕴含着丰厚的茶文化内涵。

D.苏轼为叶嘉作传,目的在于表达自己对高洁刚正、恬淡飘然的品格的追求,同时也通过对叶嘉生平的叙述,劝诫人们对名利不必汲汲以求,而应功成身退。

8.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4分)

始 吾 见 嘉 未 甚 好 也 久 味 其 言 殊 令 人 爱 朕 之 精 魄 不 觉 洒 然 而醒 书 曰 启 乃 心 沃 朕 心 嘉 之 谓 也。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先生奇之,为著其行录,传于时。(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然其正色苦谏,竭力许国,不为身计,盖有以取之。(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5.C(勃:此处是形容情绪高昂,激动)

6.D(A代词,他的;副词,竟,增强语气。B副词,才;副词,竟然。C介词,因为,由于;介词,被。D、介词,因为。)

7.D(“劝诫人们应当功成身退”错)

8.始吾见嘉未甚好也/ 久味其言/ 殊令人爱/ 朕之精魄/不觉洒然而醒/ 书曰/ 启乃心/ 沃 朕心/ 嘉之谓也。(每对2处记1分)

9.(1)先生认为他很出众,为(他)写了记录他的言行的文章,并流传于当时。(3分“奇”“著其行录”各1分,补全省略1分,句意不顺酌情扣分)

(2)你专管我的喉舌,却用难听的话忤逆我,我怎么受得了呢!(3分,“司”“逆”“堪”各1 分,句意不顺酌情扣分)

(3)然而他严肃耐心劝谏、尽力报效国家、不替自己考虑的品行,应该是有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的。(4分,“正色”“身”“盖”“有以”各1分,句意不顺酌情扣分)

【参考译文】

叶嘉,福建人。他的先人住在上谷。曾祖父叫茂先,修养高尚却不去做官,喜欢游览名山,到了武夷山,茂先很喜欢它,于是就在这里安了家。曾经说:“我培植功德,虽然不被时人所采用,然而会给后世留下清香,我的子孙后代一定会在中原地区兴盛起来的。”叶茂先安葬在郝源,子孙于是都成为郝源人。

到了叶嘉这一代,他年轻时就注重培养好的气节品行。有人劝他练习武艺。他说:“我应该成为天下英武之人的精华,扛一支枪举一杆旗,哪里是我做的事呢?”于是游学并拜见陆羽先生,先生认为他与众不同,为他写下了记录他言行的文章,并流传于当时。皇上读了介绍叶嘉的文章,认为他很好,下令建安太守征召叶嘉,并提供驿站的车马送他到京城来。

太守开始派人查访叶嘉的住处,让人拿出皇帝的诏书给叶嘉看。叶嘉没出来,郡守亲自到山中,劝说他,才登车出发。皇帝看到了叶嘉,说:“我很久以前就听过你的大名,只是不了解你的真实情况,我一定要试试看。”于是就回头对大臣们说:“我看叶嘉外貌像铁一样,禀性刚劲,难以急用,必须用棰子不断敲打捣碎才可以。”就用话来吓唬叶嘉:“砧板斧子在你面前,锅鼎就在你的背后,将用来烹煮你,你觉得怎么样?”叶嘉情绪高昂地吐了一口气,说:“我只是住在深山密林的卑贱之人,有幸被您选用到这里,能够造福他人,即使粉身碎骨,我也不会推辞。”皇上听罢笑了,吩咐人把他作为有声望的人物来安排他,又让他掌管机要事务。

不久,皇上下令御史欧阳高、金紫光禄大夫郑当时、甘泉侯陈平三人,和叶嘉共事。欧阳高嫉妒叶嘉刚一做官就得宠,谋划着要排挤他。叶嘉虽然遭受羞辱,并因此而站起来,但容色并未改变。皇上为此责备欧阳高,爱怜叶嘉,看着他的脸色,过了好一会儿,说:“叶嘉确实是清白之士,他的清气飘然如白云。”于是邀请并设宴款待他。

过了一会儿,皇上高兴地咂了咂舌头,说:“起初我看到叶嘉时并没有多少好感,久久体味他的话,却特别让人珍爱,我的精神不知不觉就轻松而清醒了。《尚书》说‘敞开你的心扉,滋润我的心田’,说的就是叶嘉吧。”于是封叶嘉为钜合侯,位居尚书,并说:“尚书是专管我的喉舌的。”从此叶嘉更加受到皇上的宠爱。

后来因为在花园侍宴,皇帝饮用过量,叶嘉苦苦劝谏。皇帝很不高兴,说:“你专管我的喉舌,却用难听的话忤逆我,我怎么受得了呢。”就唾弃他,命令侍从把他打倒在地上。叶嘉严肃地说:“陛下一定要那人甜言蜜语口齿伶俐,这样才喜欢他吗?我说的话虽不好听,时间久了却有好处,陛下尝试一下,不就知道了吗?”皇上于是宽恕了叶嘉,然而也因此疏远了他。

叶嘉仕途不顺之后,就隐退回到福建中部。皇帝因为一个多月没有看到叶嘉,又在国事上操劳受累,神情倦怠思维困顿,很想念叶嘉。就下令把他召来,还像以前一样恩宠他。过了一年,叶嘉请求让他告老回乡,皇帝说:“钜合侯,对我可真是尽忠了。”就封赐爵位给他的儿子。又下令郡守选择他家族中品行优良的弟子,年年推荐给朝廷。

评论说:现在姓叶的分散在天下各地,他们都不喜欢住在城市里,只喜欢住在山中。住在福建中部的,是叶嘉的后代。天下姓叶的虽然很多,可是品德芳香被世人看重的,都比不上福建的。住在福建的叶姓人也很多,但住在郝源的一族是最好的。叶嘉以平民百姓的出身受到皇帝礼遇,被封为最高的侯的爵位,位居八大职位之列,可也说是相当荣耀了。可是他严肃耐心劝谏、尽力报效国家、不替自己考虑的品行,应该是有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的。

篇2:《叶嘉传》阅读答案

叶嘉传

(宋)苏轼

叶嘉①,闽人也。其先处上谷。曾祖茂先,养高不仕,好游名山,至武夷,悦之,遂家焉。尝曰:“吾植功种德,不为时采,然遗香后世,吾子孙必盛于中土。”茂先葬郝源,子孙遂为郝源民。

至嘉,少植节操。或劝之业武。曰:“吾当为天下英武之精,一枪一旗,岂吾事哉!”因而游见陆先生②,先生奇之,为著其行录,传于时。上读其行录而善之,敕建安太守召嘉,给传③遣诣京师。

郡守始令采访嘉所在,命赍书示之。嘉未就,亲至山中,为之劝驾,始行。天子见之,曰:“吾久饫卿名,但未知其实尔,我 试哉!”因顾谓侍臣曰:“视嘉容貌如铁,资质刚劲,难以遽用,必槌提顿挫之 可。”遂以言恐嘉曰:“砧斧在前,鼎镬在后,将以烹子,子视之如何?”嘉勃然吐气,曰:“臣山薮猥士,幸惟陛下采择至此,可以利生,虽粉身碎骨,臣不辞也。”上笑,命以名曹处之,又加枢要之务焉。

上敕御史欧阳高、金紫光禄大夫郑当时、甘泉侯陈平三人与之同事。欧阳疾嘉初进有宠,计欲倾之。嘉虽见侮,为之起立,颜色不变。上为责欧阳,怜嘉,视其颜色,久之,曰:“叶嘉真清白之士也。其气飘然,若浮云矣。”遂引而宴之。少顷,上鼓舌欣然,曰:“始吾见嘉,未甚好也,久味其言,殊令人爱,朕之精魄,不觉洒然而醒。《书》曰:启乃心,沃朕心。嘉 谓也。”于是封嘉钜合侯,位尚书,曰:“尚书,朕喉舌之任也。”由是宠爱日加。

后因侍宴苑中,上饮逾度,嘉辄苦谏。上不悦,曰:“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遂唾之,命左右仆于地。嘉正色曰:“陛下必欲甘辞利口然后爱耶?臣言虽苦,久则有效。陛下亦尝试之,岂不知乎!”上因含容之,然亦以是疏嘉。

嘉既不得志,退去闽中。上 不见嘉月余,劳于万机,神苶思困,颇思嘉。因命召至,遂恩遇如故。居一年,嘉告老,上曰:“钜合侯,其忠可谓尽矣。”遂得爵其子,又令郡守择其宗支之良者,每岁贡焉。

赞曰今叶氏散居天下皆不喜城邑惟乐山居氏于闽中者盖嘉之苗裔也天下叶氏虽多然风味德馨为世所贵皆不及闽。闽之居者又多,而郝源之族为甲。嘉以布衣遇天子,爵彻侯,位八座,可谓荣矣。然其正色苦谏,竭力许国,不为身计,盖有以取之。

(选自《东坡全集》,有删改)

【注】①叶嘉:叶之嘉者,指茶叶。②陆先生:陆羽,唐朝人,著《茶经》,被后人称为“茶圣”。③传:传车,驿站的车马。

11.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劝之业武 业:从事;以……为业 B.吾久饫卿名 饫:饱。指所闻已多

C.计欲倾之 倾:倾慕 D.神苶思困 苶:疲倦

12.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虚词,正确的一项是

①我 试哉 ②必槌提顿挫之 可

③嘉 谓也 ④上 不见嘉月余

A.其 以 之 乃 B.其 乃 之 以 C.以 乃 以 之 D.以 其 乃 之

13.下列对文中字体加粗句子的断句,正确的是

A.赞曰/今叶氏散居/天下皆不喜城邑/惟乐山居/氏于闽中者/盖嘉之苗裔也/天下叶氏虽多/然风味德馨为世/所贵皆不及闽

B.赞曰/今叶氏散居/天下皆不喜/城邑惟乐/山居氏于闽中者/盖嘉之苗裔也/天下叶氏虽多/然风味德馨/为世所贵/皆不及闽

C.赞曰/今叶氏散居天下/皆不喜城邑/惟乐山居/氏于闽中者/盖嘉之苗裔也/天下叶氏虽多/然风味德馨/为世所贵/皆不及闽

D.赞曰/今叶氏散居天下/皆不喜城邑/惟乐山居/氏于闽中者/盖嘉之苗裔也/天下叶氏虽多/然风味德馨为世/所贵皆不及闽

14.下列语句,全都直接表现叶嘉美德的一组是

①养高不仕,好游名山 ②容貌如铁,资质刚劲 ③粉身碎骨,臣不辞也

④为之起立,颜色不变 ⑤其气飘然,若浮云矣 ⑥劳于万机,神苶思困

A.①③ B.③④ C.④⑥ D.③⑤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介绍了叶嘉的家世,他的原籍是福建,祖先曾居上谷,曾祖父茂先迁居武夷,死后葬在郝源,从此茂先的子孙都成了郝源人。

B.叶嘉出身布衣,从小树立气节操守。因品行出众被皇上征召入朝,在朝中他宠辱不惊,气度非凡,敢于直谏,忠心报国。

C.本文表面写人,实际写茶叶。通篇无一“茶”字,却又无处无茶,从茶的历史到茶的采摘、制作、品质、功效,其中蕴含着丰厚的茶文化内涵。

D.苏轼为叶嘉作传,目的在于表达自己对高洁刚正、恬淡飘然的品格的追求,同时也通过对叶嘉生平的叙述,劝诫人们对名利不必汲汲以求,而应功成身退。

16.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

(2)遂得爵其子,又令郡守择其宗支之良者,每岁贡焉。

【答案】

11.C C项,倾,排挤。

12.B B项,其,语气词,表一定;乃,才;“嘉之谓也”翻译为“说的就是叶嘉啊”,“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以,介词,因为。

13.C

14.B

15.D

16.(1)你专管我的喉舌,却用难听的话忤逆我,我怎么受得了呢。

(2)就给他的儿子封赐爵位,又下令郡守选择他家族中品行优良的弟子,年年推荐给朝廷。

【解析】

1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要根据上下文把握文句的大意,然后根据文言标志,如虚词、对话标志、对偶、排比、特殊句式等来断句,最后运用排除法,针对选项中不同的断句点分析、排除。对话标志:曰;虚词标志:者,也;根据语境,“不喜城邑”的对象是“叶氏”,不是“天下”;排除AB两项;“为……所”表被动,中间不应断开,排除D项。

14.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的要求,“直接表现”,运用排除法选择答案。①是叶嘉曾祖的行为;②写叶嘉的容貌和禀性;⑤这是皇帝对叶嘉的赞美;⑥写出了皇帝对叶嘉的思念。

15.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项,苏轼为叶嘉做传的目的主要是表达对叶嘉高洁刚正、恬淡飘然品格的赞美。

16.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翻译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实词要字字落实,注意文言句式的翻译。关键词:(1)司:管理,掌管;以,介词,用;逆:忤逆;堪:忍受(2)爵:名词作动词,赐予爵位;岁:每年;贡:推荐。

参考译文:

叶嘉,福建人。他的先人住在上谷。曾祖父叫茂先,修养高尚却不去做官,喜欢游览名山,到武夷山,很喜欢它,于是就在这里安了家。曾经说:“我在培植功德,虽然不一定被当时的人所采用,然而会给后世留下清香,我的子孙后代一定会在中原地区兴盛起来的,他们将来一定会享受到我所培植的功德的恩惠的。”叶茂先安葬在郝源,子孙于是都成为郝源人。

等到叶嘉这一代,年轻时就注重培养好的气节品行。有人劝他练习武艺。他说:“我应该作为天下英武之人的精华,扛一支枪举一杆旗哪里是我做的`事呢?”于是游学并拜见陆羽先生,先生认为他与众不同,为他写下了记录他特点的文章,并流传于后世。皇上读了介绍叶嘉的文章,认为他很好,下令建安太守征召叶嘉,并用传车送他到京城来。

太守开始派人查访叶嘉的住处,让拿出皇帝的诏书给叶嘉看。叶嘉没出来。郡守亲自到山中,劝说他,才登车出发。皇帝看到了叶嘉,说:“我很久以前就听过你的大名,只是不了解你的真实情况,我一定要试试看。”于是就回头对大臣们说:“看到叶嘉外貌像铁一样,禀性刚劲,难以急用,必须用棰子不断敲打捣碎才可以。”就用话来吓唬叶嘉:“砧板斧子在你面前,锅鼎就在你的背后,将要烹煮你,你觉得怎么样?”叶嘉激动地吐了一口气,说:“我只是住在深山密林的卑贱之人,有幸被你采摘到这里,能够造福他人,即使粉身碎骨,我也不会推辞。”皇上听罢笑了,把叶嘉安排到重要的部门,让他掌管机要事务。

皇上于是下令御史欧阳高、金紫光禄大夫郑当时、甘泉侯陈平三人,和叶嘉共事。欧阳高嫉妒叶嘉刚一做官就得宠,谋划着要排挤他。叶嘉虽然遭受羞辱并因此而站起来,但容色并未改变。皇上责备欧阳高,爱怜叶嘉,看着他的颜色,过了好一会儿,说:“叶嘉确实是清白之士,他的清气飘然如白云。”于是邀请他一起宴饮。过了一会儿,皇上高兴地哑了咂舌头,说:“刚才我看到叶嘉并没有多少好感,回味他的话,很是让人珍爱啊,我的精神不知不觉就轻松而清醒了。《尚书》说‘敞开你的心扉,滋润我的心田’,说的就是叶嘉啊。”于是封叶嘉为钜合侯,位居尚书,并说:“尚书是专管我的喉舌的。”从此叶嘉更加受到皇上的宠爱。

后来因为在花园侍宴,皇帝饮用过量,叶嘉苦苦劝谏。皇帝很不高兴,说:“你专管我的喉舌,却用难听的话忤逆我,我怎么受得了呢。”就唾弃他,命令侍从把他打倒在地上。叶嘉严肃地说:“陛下一定要那人甜言蜜语口齿伶俐,这样才喜欢他吗?我说的话虽不好听,时间久了却有好处,陛下尝试一下不就知道了吗?皇上于是宽恕了叶嘉,然而也因此疏远了他。

叶嘉仕途不顺之后,就隐退回到福建中部。皇帝因为一个多月没有看到叶嘉,又在国事上操劳受累,神情倦怠思维困顿,很想念叶嘉。就下令把他召来,还像以前一样恩宠他。过了一年,叶嘉请求让他告老回乡,皇帝说:“钜合侯,对我可真是尽忠了。”就给他的儿子封赐爵位,又下令郡守选择他家族中品行优良的弟子,年年推荐给朝廷。

评论说:现在姓叶的分散在天下各地,他们都不喜欢住在城县里,只喜欢住在山中。住在福建中部的,是叶嘉的后代。天下姓叶的虽然很多,可是品德芳香被世人看重的,都比不上福建的。住在福建的叶姓人也很多,但住在郝源的一族是最好的。叶嘉以平民百姓的出身受到皇帝礼遇,被封为最高的侯的爵位,位居八大职位之列,可也说是相当荣耀了。那么他正直的本色、苦苦劝谏的精神,尽心尽力报效国家、不替自己考虑的品行,那是有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

篇3:叶嘉传阅读答案

苏 轼

叶嘉①,闽人也。其先处上谷。曾祖茂先,养高不仕,好游名山,至武夷,悦之,遂家焉。尝曰:吾植功种德,不为时采,然遗香后世,吾子孙必盛于中土。茂先葬郝源,子孙遂为郝源民。

至嘉,少植节操。或劝之业武。曰:吾当为天下英武之精,一枪一旗,岂吾事哉!因而游见陆先生②,先生奇之,为著其行录,传于时。上读其行录而善之,敕建安太守召嘉,给传③遣诣京师。

郡守始令采访嘉所在,命赍书示之。嘉未就,亲至山中,为之劝驾,始行登车。天子见之,曰:吾久饫④卿名,但未知其实尔,我其试哉!因顾谓侍臣曰:视嘉容貌如铁,资质刚劲,难以遽用,必槌提顿挫之乃可。遂以言恐嘉曰:砧斧在前,鼎镬在后,将以烹子,子视之如何?嘉勃然吐气,曰:臣山薮⑤猥士,幸惟陛下采择至此,可以利生,虽粉身碎骨,臣不辞也。上笑,命以名曹处之,又加枢要之务焉。

已而,上敕御史欧阳高、金紫光禄大夫郑当时、甘泉侯陈平三人与之同事。欧阳疾嘉初进有宠,计欲倾之。嘉虽见侮,为之起立,颜色不变。上为责欧阳,怜嘉,视其颜色,久之,曰:叶嘉真清白之士也。其气飘然,若浮云矣。遂引而宴之。

少选间,上鼓舌欣然,曰:始吾见嘉未甚好也久味其言殊令人爱朕之精魄不觉洒然而醒书曰启乃心沃朕心嘉之谓也。于是封嘉钜合侯,位尚书,曰:尚书,朕喉舌之任也。由是宠爱日加。

后因侍宴苑中,上饮逾度,嘉辄苦谏。上不悦,曰: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遂唾之,命左右仆于地。嘉正色曰:陛下必欲甘辞利口然后爱耶?臣言虽苦,久则有效。陛下亦尝试之,岂不知乎!上因含容之,然亦以是疏嘉。

嘉既不得志,退去闽中。上以不见嘉月余,劳于万机,神苶⑥思困,颇思嘉。因命召至,遂恩遇如故。居一年,嘉告老,上曰:钜合侯,其忠可谓尽矣。遂得爵其子。又令郡守择其宗支之良者,每岁贡焉。

赞曰:今叶氏散居天下,皆不喜城邑,惟乐山居。氏于闽中者,盖嘉之苗裔也。天下叶氏虽夥,然风味德馨为世所贵,皆不及闽。闽之居者又多,而郝源之族为甲。嘉以布衣遇天子,爵彻侯,位八座,可谓荣矣。然其正色苦谏,竭力许国,不为身计,盖有以取之。

(选自《东坡全集》,有删改)

【注释】①〔叶嘉〕,叶之嘉者,指茶叶。②〔陆先生〕陆羽,唐朝人,著《茶经》,被后人称为茶圣。③〔传zhuàn〕传车,驿站的车马。④〔饫(yù)〕饱食,这里引申为听闻。⑤〔山薮〕深山密林。⑥〔苶 (niè)〕疲倦。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或劝之业武 业:从事,以为业

B.给传遣诣京师 给:供给,提供

C.嘉勃然吐气 勃:大怒,激怒

D.遂得爵其子 爵:封爵位,授以官爵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其先处上谷 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①必槌提顿挫之乃可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①上为责欧阳 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①上以不见嘉月余 ②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

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开篇介绍了叶嘉的家世,他的原籍是福建,祖先曾居上谷,曾祖父茂先迁居武夷,死后葬在郝源,从此茂先的子孙都成了郝源人。

B.叶嘉出身布衣,从小重视节操培养,胸怀大志,因品行出众被皇上征召入朝,在朝中他宠辱不惊,气度非凡,敢于直谏,忠心报国。

C.文章写的是茶叶,但通篇没有一个茶字,却又无处无茶,从茶的历史到茶的采摘、制作、品质、功效,其中蕴含着丰厚的茶文化内涵。

D.苏轼为叶嘉作传,目的在于表达自己对高洁刚正、恬淡飘然的品格的追求,同时也通过对叶嘉生平的叙述,劝诫人们对名利不必汲汲以求,而应功成身退。

8.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4分)

始 吾 见 嘉 未 甚 好 也 久 味 其 言 殊 令 人 爱 朕 之 精 魄 不 觉 洒 然 而醒 书 曰 启 乃 心 沃 朕 心 嘉 之 谓 也。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先生奇之,为著其行录,传于时。(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然其正色苦谏,竭力许国,不为身计,盖有以取之。(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4:《叶嘉传》的阅读和答案

《叶嘉传》的阅读和答案

叶嘉,闽人也。其先处上谷。曾祖茂先,养高不仕,好游名山,至武夷,悦之,遂家焉。

至嘉,少植节操。或劝之业武。曰:吾当为天下英武之精,一枪一旗,岂吾事哉!因而游见陆先生①,先生奇之,为著其行录传于时。方汉帝嗜阅经史时,建安人为谒者侍上,上读其行录而善之,曰:吾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曰:臣邑人叶嘉,风味恬淡,清白可爱,颇负其名,有济世之才,虽羽知犹未详也。上惊,敕建安太守召嘉,给传遣诣京师。

天子见之,曰:吾久饫②卿名,但未知其实尔,我其试哉!因顾谓侍臣曰:视嘉容貌如铁,资质刚劲,难以遽用,必槌提顿挫之乃可。遂以言恐嘉曰:砧斧在前,鼎镬在后,将以烹子,子视之如何?嘉勃然吐气,曰:臣山薮③猥士,幸惟陛下采择至此,可以利生,虽粉身碎骨,臣不辞也。

少选间,上鼓舌欣然,曰:始吾见嘉未甚好也,久味其言,殊令人爱,朕之精魄,不觉洒然而醒。《书》曰:启乃心,沃朕心。嘉之谓也。于是封嘉为钜合侯,位尚书。曰:尚书,朕喉舌之任也。

后因侍宴苑中,上饮逾度,嘉辄若谏。上不悦曰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遂唾之命左右仆于地。

嘉既不得志,退去闽中。上以不见嘉月余。劳于万机,神 ④思困,颇思嘉。因命召至,恩遇如故。

居一年,嘉告老,上曰:钜合侯,其忠可谓尽矣。遂得爵其子。

赞曰:今叶氏散居天下,皆不喜城邑,惟乐山居。氏于闽中者,盖嘉之苗裔也。天下叶氏虽夥,然风味德馨为世所贵,皆不及闽。嘉以布衣遇天子,爵彻侯,位八座,可谓荣矣。然其正色苦谏,竭力许国,不为身计,盖有以取之。

(选自《东坡全集·叶嘉传》,有删改)

【注】①陆先生:陆羽,唐朝人,著《茶经》,被后人称为茶圣。 ②饫(yù):饱食,这里引申为听闻。 ③山薮:深山密林。 ④ (nǐ):疲困的样子。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至嘉,少植节操 植:培养

B.或劝之业武 业:从事,以为业[:**]

C.久味其言 味:体味

D.遂得爵其子 爵:爵位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上以不见嘉月余 ②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

B.①为著其行录传于时 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①钜合侯,其忠可谓尽矣 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D.①必槌提顿挫之乃可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9、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叶嘉出身平民百姓,从布衣而成为被皇帝赏识的官员,这和他的品行有关。

B.苏轼为叶嘉作传,目的在于表达个人对高洁刚正、恬淡飘然的品格的追求。

C.苏轼塑造了一个面目较黑、禀性刚劲、令人清醒的人物形象。

D.苏轼通过对叶嘉一生的遭遇的叙述,劝诫人们应当功成身退。

《东坡全集·叶嘉传》阅读答案及翻译译文

2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上 不 悦 曰 卿 司 朕 喉 舌 而 以 苦 辞 逆 我 余 岂 堪 哉 遂 唾 之 命 左 右 仆 于 地。

2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因而游见陆先生,先生奇之,为著其行录传于时。(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砧斧在前,鼎镬在后,将以烹子,子视之如何?(3分)

参考答案:

17、D(爵:封爵位)

18、A(A、介词,因为。B、介词,替;介词,被。C、代词,他的;副词,一定。D、副词,才;副词,竟然。)

19、D(劝诫人们应当功成身退错)

20、上不悦/曰/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遂唾之/命左右仆于地。

21、(1)于是游并去拜见陆羽先生,先生认为他很奇特,为他写了记录他的言行的文章,并流传于当时。(游1分,奇1分,句意通顺1分)

(2)砧板斧子在你面前,锅鼎就在你的背后,将要用它烹煮你,你觉得怎么样?(以1分,视1分,句意通顺1分)

参考译文:

叶嘉是福建人。他的先人住在上谷。曾祖父茂先,退隐不做官,喜欢游览名山,到武夷山后,很喜欢这里,于是便在这里安了家。

到叶嘉这一代,年轻时就注重培养好的气节操守。有人劝叶嘉练习武艺,他说:我应该是天下英俊勇武之人中的杰出人物,一支枪一杆旗哪里是我做的事呢?于是游并去拜见陆羽先生,先生认为他很奇特,为他写了记录他的言行的文章,并流传于当时。当时正好汉皇帝喜欢读经史,一个建安人做谒者侍奉皇上,皇帝读了介绍叶嘉的文章后认为他很好,说:我唯独不能同这个人处于同一时代啊!觐见的人说:我的同乡叶嘉,气质清净淡泊,品行纯洁,令人敬爱,很有名气,有治理天下的.才干,即使是陆羽也未详细地了解啊。皇上大惊,就下令建安太守召见叶嘉,用驿站的车马将他送到京城。

皇帝看到了叶嘉,说:我很久以前就听过你的大名,只是不了解你的真实情况,我一定要试试看!于是就看了看大臣们说:我看到叶嘉外貌像铁一样,禀性刚劲,难以急用,必须用棰子不断敲打捣碎才可以。就用话来吓唬叶嘉: 砧板斧子在你面前,锅鼎就在你的背后,将要烹煮你,你觉得怎么样?叶嘉突然吐了一口气,说:我只是住在深山密林的卑贱之人,有幸被陛下选用到这里,如果能够造福他人,即使粉身碎骨,我也不会推辞。

一会儿之后,皇帝高兴地咂了咂舌头,说:刚才我看到叶嘉并没有多大好感,回味他的话,让人珍爱啊,我的精神不知不觉就轻松而清醒了。《尚书》说敞开你的心扉,滋润我的心田,说的就是叶嘉啊。于是封叶嘉为钜合侯,位居尚书,并说:尚书是专管我的喉舌的。

后来因为在花园设宴,皇帝饮酒过量,叶嘉苦苦劝谏。皇帝很不高兴,说:你专管我的喉舌,却用难听的话忤逆我,我怎么受得了呢 于是就唾弃他,命令侍从把他打倒在地上。

叶嘉仕途不顺之后,就隐退到福建中部。皇帝因为一个多月没有看到叶嘉,又在国事上操劳受累,神情倦怠思维困顿,很想念叶嘉。就下令把他召来,还像以前一样恩宠他。

评论说:现在姓叶的分散在天下各地,他们都不喜欢住在城邑里,只喜欢住在山中。住在福建中部的,一般是是叶嘉的后代。天下姓叶的虽然很多,可是德行馨香被世人看重的,都比不上福建这里的。叶嘉以平民百姓的出身受到皇帝礼遇,被封为彻侯的爵位,位居八大职位的行列,可说是相当荣耀了。可是他正直的本色、苦苦劝谏的精神,尽心尽力报效国家、不替自己考虑的品行,那是很值得习的。

篇5:叶嘉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叶嘉①,闽人也。其先处上谷。曾祖茂先,养高不仕,好游名山,至武夷,悦之,遂家焉。尝曰:“吾植功种德,不为时采,然遗香后世,吾子孙必盛于中土。”茂先葬郝源,子孙遂为郝源民。

至嘉,少植节操。或劝之业武,曰:“吾当为天下英武之精,一枪一旗,岂吾事哉!”因而游见陆先生②,先生奇之,为著其行录,传于时。上读其行录而善之,敕建安太守召嘉,给传③遣诣京师。

郡守始令采访嘉所在,命赍书示之。嘉未就,亲至山中,为之劝驾,始行登车。天子见之,曰:“吾久饫④卿名,但未知其实尔,我其试哉!”因顾谓侍臣曰:“视嘉容貌如铁,资质刚劲,难以遽用,必槌提顿挫之乃可。”遂以言恐嘉曰:“砧斧在前,鼎镬在后,将以烹子,子视之如何?”嘉勃然吐气,曰:“臣山薮⑤猥士,幸惟陛下采择至此,可以利生,虽粉身碎骨,臣不辞也。”上笑,命以名曹处之,又加枢要之务焉。

已而,上敕御史欧阳高、金紫光禄大夫郑当时、甘泉侯陈平三人与之同事。欧阳疾嘉初进有宠,计欲倾之。嘉虽见侮,为之起立,颜色不变。上为责欧阳,怜嘉,视其颜色,久之,曰:“叶嘉真清白之士也。其气飘然,若浮云矣。”遂引而宴之。

少选间,上鼓舌欣然,曰:“始吾见嘉未甚好也,久味其言,殊令人爱。朕之精魄,不觉洒然而醒。书曰‘启乃心,沃朕心’,嘉之谓也。”于是封嘉钜合侯,位尚书,曰:“尚书,朕喉舌之任也。”由是宠爱日加。

后因侍宴苑中,上饮逾度,嘉辄苦谏。上不悦,曰:“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遂唾之,命左右仆于地。嘉正色曰:“陛下必欲甘辞利口然后爱耶?臣言虽苦,久则有效。陛下亦尝试之,岂不知乎!”上因含容之,然亦以是疏嘉。

嘉既不得志,退去闽中。上以不见嘉月余,劳于万机,神苶⑥思困,颇思嘉。因命召至,遂恩遇如故。居一年,嘉告老,上曰:“钜合侯,其忠可谓尽矣。”遂得爵其子。又令郡守择其宗支之良者,每岁贡焉。

赞曰:今叶氏散居天下,皆不喜城邑,惟乐山居。氏于闽中者,盖嘉之苗裔也。天下叶氏虽多,然风味德馨为世所贵,皆不及闽。闽之居者又多,而郝源之族为甲。嘉以布衣遇天子,爵彻侯,位八座,可谓荣矣。然其正色苦谏,竭力许国,不为身计,盖有以取之。

(选自《东坡全集》,有删改)

【注释】①〔叶嘉〕,叶之嘉者,指茶叶。②〔陆先生〕陆羽,唐朝人,著《茶经》,被后人称为“茶圣”。③〔传zhuàn〕传车,驿站的车马。④〔饫(yù)〕饱食,这里引申为听闻。 ⑤〔山薮〕深山密林。 ⑥〔苶(niè)〕疲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或劝之业武 业:从事,以……为业

B.欧阳疾嘉初进有宠 疾: 嫉妒

C.居一年,嘉告老 居:居住

D.遂得爵其子 爵:封爵位,授以官爵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先生奇之,为著其行录。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B.吾久饫卿名,但未知其实尔。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必槌提顿挫之乃可。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嘉虽见侮,为之起立,颜色不变。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3.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能体现皇帝对叶嘉的赏识的一组是( )

①嘉未就,亲至山中,为之劝驾 ②上为责欧阳,怜嘉,视其颜色,久之

③朕之精魄,不觉洒然而醒 ④上因含容之

⑤上以不见嘉月余,劳于万机,神苶思困,颇思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介绍了叶嘉的家世,他的原籍是福建,祖先曾居上谷,曾祖父茂先迁居武夷,死后葬在郝源,于是茂先的子孙也成了郝源人。

B.叶嘉出身布衣,从小重视节操培养,胸怀大志,因品行出众被皇上征召入朝,在朝中他宠辱不惊,气度非凡,敢于直谏,忠心报国。

C.苏轼在文中塑造了一个面目较黑、气质如铁、刚正不阿、令人清醒的叶嘉形象,这一形象其实是茶叶的化身。本文是苏轼以拟人化手笔为茶叶所写的一篇传记文。

D.苏轼为叶嘉作传,目的在于表达自己对高洁刚正、恬淡飘然的品格的追求,同时也通过对叶嘉生平的叙述,劝诫人们对名利不必汲汲以求,而应功成身退。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因而游见陆先生,先生奇之,为著其行录,传于时。(3分)

(2)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3分)

(3)然其正色苦谏,竭力许国,不为身计,盖有以取之。(4分)

答案:

1. 【答案】C【解析】居,过了

2. 【答案】A【解析】A项,介词,替,给;B项,代词,那/代词,自己;C项,副词,才/副词,竟然;D项,连词,虽然/连词,即使。

3. 【答案】C【解析】①是郡守所为;④是说皇上宽恕了叶嘉。

4. 【答案】D(“劝诫人们应当功成身退”错)

5 (1)于是游学(各地)并拜见了陆羽先生,先生认为他与众不同,为他写下了记录他行止的文章,在当世流传。(重点词”因””游”、”奇”、介词短语后置)

(2)你专管我的喉舌,却用难听的话忤逆我,我怎么受得了呢。(每一短句各1分,注意“司”“而”“苦辞”“逆”“堪”的翻译)

(3)然而他郑重严肃、苦苦劝谏,竭尽心力报效国家,不替自己考虑(的品行),大概是很有值得学习的地方的。(每一短句各1分,注意“然”“正色”“许”“为”“计”“盖”“有以”“取”的翻译)

【解析】①注意重点词语的准确翻译;②注意整句意义的连贯通顺;③注意译文与上下文意义的连贯契合;④注意寻找恰当的现代词语替换古汉语。

篇6:叶嘉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叶嘉,福建人。他的先人住在上谷。曾祖父叫茂先,修养高尚却不去做官,喜欢游览名山,到了武夷山,很喜欢这里,于是就在这里安了家。(他)曾经说:“我培植功德,虽然不被当世的人所采用,却给后世留下了清香,我的子孙后代一定会在中原地区兴盛起来的。”叶茂先安葬在郝源,于是子孙都成为郝源人。

等到叶嘉出生后,年轻时就注重培养好的气节品行。有人劝他练习武艺。他说:“我应该作为天下英武之人的精华,扛一支枪举一杆旗哪里是我做的事呢?”于是游学(各地)并拜见了陆羽先生,先生认为他与众不同,为他写下了记录他行止的文章,在当世流传。皇上读了介绍叶嘉的文章,认为他很好,下令建安太守征召叶嘉,并用传车送他到京城来。

太守这才派人查访叶嘉的住处,让拿出皇帝的诏书给叶嘉看。叶嘉没有答应,太守亲自到山中,劝他听从皇上的征召,他才登车出发。皇帝看到了叶嘉,说:“我很久以前就听过你的大名,只是不了解你的真实情况,我一定要试试看。”于是就回头对大臣们说:“我看叶嘉外貌像铁一样,禀性刚劲,难以马上任用,必须让他经过锤炼挫折才可以。”就用话来吓唬叶嘉:“砧板斧子在你面前,锅鼎就在你的背后,将要烹煮你,你觉得怎么样?”叶嘉忽然吐了一口气,说:“我只是住在深山密林的卑贱之人,有幸被皇上选拔到这里,(如果)能够造福他人,即使粉身碎骨,我也不会推辞。”皇上听罢笑了,把叶嘉安排到重要的部门,让他掌管机要事务。

皇上于是下令御史欧阳高、金紫光禄大夫郑当时、甘泉侯陈平三人,和叶嘉共事。欧阳高嫉妒叶嘉刚一做官就得宠谋划着要排挤他。叶嘉虽然遭受羞辱,并因此而站起来,但脸色并未改变。皇上责备欧阳高,喜欢叶嘉,看着他的颜色,过了好一会儿,说:“叶嘉确实是清白之士,他的清气飘然如白云。”于是邀请他一起宴饮。

过了一会儿,皇上高兴地咂了咂舌头,说:“刚才我看到叶嘉并没有多少好感,回味他的话,让人珍爱啊,我的精神不知不觉就轻松而清醒了。《尚书》说‘敞开你的心扉,滋润我的心田’,说的就是叶嘉啊。”于是封叶嘉为钜合侯,位居尚书,并说:“尚书是专管我的喉舌的。”从此叶嘉更加受到皇上的宠爱。

后来因为在花园侍宴,皇帝饮用过量,叶嘉苦苦劝谏。皇帝很不高兴,说:“你专管我的喉舌,却用难听的话忤逆我,我怎么受得了呢。”就唾弃他,命令侍从把他打倒在地上。叶嘉严肃地说:“陛下一定要甜言蜜语口齿伶俐的人才喜欢吗?我说的话虽不好听,时间久了却有好处,陛下尝试一下不 就知道了吗??于是皇上宽恕了叶嘉,然而也因此疏远了他。

叶嘉仕途不顺之后,就隐退回到福建中部。皇帝因为一个多月没有看到叶嘉,又在国事上操劳受累,神情倦怠思维困顿,很想念叶嘉。就下令把他召来,还像以前一样恩宠他。过了一年,叶嘉请求让他告老回乡,皇帝说:“钜合侯,对我可真是尽忠了。”就封赐爵位给他的儿子。又下令郡守选择他家族中品行优良的弟子,年年推荐给朝廷。

评论说:现在姓叶的分散在天下各地,他们都不喜欢城市,只喜欢住在山中。住在福建中部的,是叶嘉的后代。天下姓叶的虽然很多,可是风格品味德行节操为世人所敬重,都比不上福建叶氏。福建叶氏也有很多,而郝源叶氏最为优异。叶嘉以平民百姓的出身受到皇帝礼遇,被封为最高的侯的爵位,身居八大职位之列,可也说是相当荣耀了。然而他郑重严肃、苦苦劝谏,竭尽心力报效国家,不替自己考虑(的品行),大概是很有值得学习的地方的。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推动情节发展;

3、渲染气氛;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突出、深化主题。

语文阅读理解万能公式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

三、说明文分类:

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程序说明文

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四、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五、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篇7:叶嘉传文言文阅读题

叶嘉传文言文阅读题

叶嘉①,闽人也。其先处上谷。曾祖茂先,养高不仕,好游名山,至武夷,悦之,遂家焉。尝曰:“吾植功种德,不为时采,然遗香后世,吾子孙必盛于中土。”茂先葬郝源,子孙遂为郝源民。

至嘉,少植节操。或劝之业武。曰:“吾当为天下英武之精,一枪一旗,岂吾事哉!”因而游见陆先生②,先生奇之,为著其行录,传于时。上读其行录而善之,敕建安太守召嘉,给传③遣诣京师。

郡守始令采访嘉所在,命赍书示之。嘉未就,亲至山中,为之劝驾,始行。天子见之,曰:“吾久饫卿名,但未知其实尔,我 试哉!”因顾谓侍臣曰:“视嘉容貌如铁,资质刚劲,难以遽用,必槌提顿挫之 可。”遂以言恐嘉曰:“砧斧在前,鼎镬在后,将以烹子,子视之如何?”嘉勃然吐气,曰:“臣山薮猥士,幸惟陛下采择至此,可以利生,虽粉身碎骨,臣不辞也。”上笑,命以名曹处之,又加枢要之务焉。

上敕御史欧阳高、金紫光禄大夫郑当时、甘泉侯陈平三人与之同事。欧阳疾嘉初进有宠,计欲倾之。嘉虽见侮,为之起立,颜色不变。上为责欧阳,怜嘉,视其颜色,久之,曰:“叶嘉真清白之士也。其气飘然,若浮云矣。”遂引而宴之。少顷,上鼓舌欣然,曰:“始吾见嘉,未甚好也,久味其言,殊令人爱,朕之精魄,不觉洒然而醒。《书》曰:启乃心,沃朕心。嘉 谓也。”于是封嘉钜合侯,位尚书,曰:“尚书,朕喉舌之任也。”由是宠爱日加。

后因侍宴苑中,上饮逾度,嘉辄苦谏。上不悦,曰:“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遂唾之,命左右仆于地。嘉正色曰:“陛下必欲甘辞利口然后爱耶?臣言虽苦,久则有效。陛下亦尝试之,岂不知乎!”上因含容之,然亦以是疏嘉。

嘉既不得志,退去闽中。上 不见嘉月余,劳于万机,神苶思困,颇思嘉。因命召至,遂恩遇如故。居一年,嘉告老,上曰:“钜合侯,其忠可谓尽矣。”遂得爵其子,又令郡守择其宗支之良者,每岁贡焉。

赞曰今叶氏散居天下皆不喜城邑惟乐山居氏于闽中者盖嘉之苗裔也天下叶氏虽多然风味德馨为世所贵皆不及闽。闽之居者又多,而郝源之族为甲。嘉以布衣遇天子,爵彻侯,位八座,可谓荣矣。然其正色苦谏,竭力许国,不为身计,盖有以取之。

(选自《东坡全集》,有删改)

【注】①叶嘉:叶之嘉者,指茶叶。②陆先生:陆羽,唐朝人,著《茶经》,被后人称为“茶圣”。 ③传:传车,驿站的车马。

11.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或劝之业武 业:从事;以……为业B.吾久饫卿名 饫:饱。指所闻已多

C.计欲倾之 倾:倾慕D.神苶思困 苶:疲倦

12.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虚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 试哉 ②必槌提顿挫之 可③嘉 谓也 ④上 不见嘉月余

A.其 以 之 乃 B.其 乃 之 以

C.以 乃 以 之 D.以 其 乃 之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是( )

A.赞曰/今叶氏散居/天下皆不喜城邑/惟乐山居/氏于闽中者/盖嘉之苗裔也/天下叶氏虽多/然风味德馨为世/所贵皆不及闽

B. 赞曰/今叶氏散居/天下皆不喜/城邑惟乐/山居氏于闽中者/盖嘉之苗裔也/天下叶氏虽多/然风味德馨/为世所贵/皆不及闽

C. 赞曰/今叶氏散居天下/皆不喜城邑/惟乐山居/氏于闽中者/盖嘉之苗裔也/天下叶氏虽多/然风味德馨/为世所贵/皆不及闽

D. 赞曰/今叶氏散居天下/皆不喜城邑/惟乐山居/氏于闽中者/盖嘉之苗裔也/天下叶氏虽多/然风味德馨为世/所贵皆不及闽

14.下列语句,全都直接表现叶嘉美德的一组是( )

①养高不仕,好游名山 ②容貌如铁,资质刚劲 ③粉身碎骨,臣不辞也

④为之起立,颜色不变 ⑤其气飘然,若浮云矣 ⑥劳于万机,神苶思困

A.①③ B.③④ C.④⑥ D. ③⑤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介绍了叶嘉的家世,他的原籍是福建,祖先曾居上谷,曾祖父茂先迁居武夷,死后葬在郝源,从此茂先的子孙都成了郝源人。

B.叶嘉出身布衣,从小树立气节操守。因品行出众被皇上征召入朝,在朝中他宠辱不惊,气度非凡,敢于直谏,忠心报国。

C.本文表面写人,实际写茶叶。通篇无一“茶”字,却又无处无茶,从茶的历史到茶的采摘、制作、品质、功效,其中蕴含着丰厚的茶文化内涵。

D.苏轼为叶嘉作传,目的在于表达自己对高洁刚正、恬淡飘然的品格的追求,同时也通过对叶嘉生平的叙述,劝诫人们对名利不必汲汲以求,而应功成身退。

参考答案:

11.C (倾:倾轧,排挤)

12.B

12.C

13.B (①是叶嘉先人的品德,②是叶嘉的外貌,⑤是他人评价叶嘉气质,⑥说的是皇帝)

14.D(“劝诫人们对名利不必汲汲以求,而应功成身退”错,文中无此意。)

15.略

篇8:《东坡全集·叶嘉传》阅读试题

《东坡全集·叶嘉传》阅读试题

叶嘉,闽人也。其先处上谷。曾祖茂先,养高不仕,好游名山,至武夷,悦之,遂家焉。

至嘉,少植节操。或劝之业武。曰:“吾当为天下英武之精,一枪一旗,岂吾事哉!”因而游见陆先生①,先生奇之,为著其行录传于时。方汉帝嗜阅经史时,建安人为谒者侍上,上读其行录而善之,曰:“吾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曰:“臣邑人叶嘉,风味恬淡,清白可爱,颇负其名,有济世之才,虽羽知犹未详也。”上惊,敕建安太守召嘉,给传遣诣京师。

天子见之,曰:“吾久饫②卿名,但未知其实尔,我其试哉!”因顾谓侍臣曰:“视嘉容貌如铁,资质刚劲,难以遽用,必槌提顿挫之乃可。”遂以言恐嘉曰:“砧斧在前,鼎镬在后,将以烹子,子视之如何?”嘉勃然吐气,曰:“臣山薮③猥士,幸惟陛下采择至此,可以利生,虽粉身碎骨,臣不辞也。”

少选间,上鼓舌欣然,曰:“始吾见嘉未甚好也,久味其言,殊令人爱,朕之精魄,不觉洒然而醒。《书》曰:‘启乃心,沃朕心。’嘉之谓也。”于是封嘉为钜合侯,位尚书。曰:“尚书,朕喉舌之任也。”

后因侍宴苑中,上饮逾度,嘉辄若谏。上不悦曰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遂唾之命左右仆于地。

嘉既不得志,退去闽中。上以不见嘉月余。劳于万机,神④思困,颇思嘉。因命召至,恩遇如故。

居一年,嘉告老,上曰:“钜合侯,其忠可谓尽矣。”遂得爵其子。

赞曰:今叶氏散居天下,皆不喜城邑,惟乐山居。氏于闽中者,盖嘉之苗裔也。天下叶氏虽夥,然风味德馨为世所贵,皆不及闽。嘉以布衣遇天子,爵彻侯,位八座,可谓荣矣。然其正色苦谏,竭力许国,不为身计,盖有以取之。

(选自《东坡全集·叶嘉传》,有删改)

【注】①陆先生:陆羽,唐朝人,著《茶经》,被后人称为“茶圣”。 ②饫(yù):饱食,这里引申为听闻。 ③山薮:深山密林。 ④(nǐ):疲困的样子。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至嘉,少植节操 植:培养

B.或劝之业武 业:从事,以为业[:**]

C.久味其言 味:体味

D.遂得爵其子 爵:爵位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上以不见嘉月余 ②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

B.①为著其行录传于时 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①钜合侯,其忠可谓尽矣 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D.①必槌提顿挫之乃可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9、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叶嘉出身平民百姓,从布衣而成为被皇帝赏识的官员,这和他的品行有关。

B.苏轼为叶嘉作传,目的在于表达个人对高洁刚正、恬淡飘然的品格的追求。

C.苏轼塑造了一个面目较黑、禀性刚劲、令人清醒的人物形象。

D.苏轼通过对叶嘉一生的遭遇的叙述,劝诫人们应当功成身退。

2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上 不 悦 曰 卿 司 朕 喉 舌 而 以 苦 辞 逆 我 余 岂 堪 哉 遂 唾 之 命 左 右 仆 于 地。

2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因而游见陆先生,先生奇之,为著其行录传于时。(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砧斧在前,鼎镬在后,将以烹子,子视之如何?(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9:《叶嘉传》原文赏析及习题答案

《叶嘉传》原文赏析及习题答案

叶嘉传

苏轼

叶嘉,闽人也。其先处上谷。曾祖茂先,养高不仕,好游名山,至武夷,悦之,遂家焉。尝曰:“吾植功种德,不为时采,然遗香后世,吾子孙必盛于中土。”茂先葬郝源,子孙遂为郝源民。

至嘉,少植节操。或劝 之业武。曰:“吾当为天下英武之精,一枪一旗,岂吾事哉!”因而 游见陆先生①,先生奇之,为著其行录,传于时。上读其行录而善之,敕建安太守召嘉,给传②遣诣京师。

郡守始令采访嘉所在,命赍书示之。嘉未就,亲至山中,为之劝驾,始行登车。天子见之,曰:“吾久饫③卿名,但未知其实尔,我其试哉!”因顾谓侍臣曰:“视嘉容貌如铁,资质刚劲,难以遽用,必槌提顿挫之乃可。”遂以言恐嘉曰:“砧斧在前,鼎镬在后,将以烹子,子视之如何?”嘉勃然吐气,曰:“臣山薮④猥士,幸惟陛下采择至此,可以利生,虽粉身碎骨,臣不辞也。”上笑,命以名曹处之,又加枢要之务焉。

已而,上敕御史欧阳高、金紫光禄大夫郑当时、甘泉侯陈平三人与之同事。欧阳疾嘉初进有宠,计欲倾之。嘉虽见侮,为之起立,颜色不变。上为责欧阳,怜嘉,视其颜色,久之,曰:“叶嘉真清白之士也。其气飘然,若浮云矣。”遂引而宴之。

少选间,上鼓舌欣然,曰:“始吾见嘉未甚好也,久味其言,令人爱之,朕之精魄,不觉洒然而醒。《书》曰,‘启乃心,沃朕心。’此之谓也 。”于是封嘉钜合侯,位尚书,曰:“尚书,朕喉舌之任也。”由是宠爱日加。

后因侍宴苑中,上饮逾度嘉辄苦谏上不悦曰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遂唾之命左右仆于地。嘉正色曰:“陛下必欲甘辞利口然后爱耶?臣言虽苦,久则有效。陛下亦尝试之,岂不知乎!”上因含容之,然亦以是疏嘉。

嘉既不得志,退去闽中。上以不见嘉月余,劳于万机,神苶⑤思困,颇思嘉。因命召至,遂恩遇如故。居一年,嘉告老,上曰:“钜合侯,其忠可谓尽矣。”遂得爵其子。又令郡守择其宗支之良者,每岁贡焉。

赞曰:今叶氏散居天下,皆不喜城邑,惟乐山居。氏于闽中者,盖嘉之苗裔也。天下叶氏虽夥,然风味德馨为世所贵,皆不及闽。闽之居者又多,而郝源之族为甲。嘉以布衣遇天子,爵彻侯,位八座,可谓荣矣。然其正色苦谏,竭力许国,不为身计,盖有以取之。

(选自《东坡全集》,有删改)

【注释】①陆先生:陆羽,唐朝人,著《茶经》,被后人称为“茶圣”。②传(zhuàn):传车,驿站的车马。③饫(yù):饱食,这里引申为听闻。④山薮:深山密林。⑤苶 (niè):疲倦。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计欲倾之倾:排挤

B.嘉未就,亲至山中 就:成功

C.上因含容之 含容:包容

D.不觉洒然而醒洒然:轻松的样子

5.B(就:上任,就职)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但未知其实尔,我其试哉!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①必槌提顿挫之乃可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①不为身计 ②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D.①嘉以布衣遇天子 ②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6.A(A副词,一定,增强语气。B副词,才;副词,竟然。C介词,替;介词,因为。D、介词,凭借……的身份;副词,才。)

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开篇介绍了叶嘉的家世,他的原籍是福建,祖先曾居上谷,曾祖父茂先迁居武夷,死后葬在郝源,从此茂先的子孙都成了郝源人。

B.叶嘉出身布衣,从小重视武艺、节操培养,胸怀大志,因品行出众被皇上征召入朝,在朝中他宠辱不惊,气度非凡,敢于直谏,忠心报国。

C.叶嘉被征召之后曾掌管机要事务,担任尚书职务。告老回乡后,皇上为示恩宠,封赐爵位给叶嘉的儿子,又下令郡守选择他家族中品行优良的弟子,年年推荐给朝廷。

D.苏轼为叶嘉作传,目的在于表达自己对高洁刚正、恬淡飘然的品格的追求,同时也通过对叶嘉生平的叙述,劝诫人们对个人之利不必汲汲以求。

7.B(“从小重视武艺”错)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4分)

上饮逾度嘉辄苦谏上不悦曰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遂唾之命左右仆于地。

8.上饮逾度,嘉辄苦谏,上不悦,曰:“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 ”遂唾之,命左右仆于地。

(每对2处记1分)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植功种德,不为时采,然遗香后世,吾子孙必盛于中土。(4分)

(1)我培植功德,虽然不被时人采用,然而会给后世留下清香,我的子孙后代一定会在中原地区兴盛起来的。

(被动句式和状语后置句式各1分,“然”1分,句意通顺1分)

(2)先生奇之,为著其行录,传于时。 (3分)

(2)先生认为他与众不同,为他写下了记录他言行的文章,并在当时流传。

(“奇”字1分,“行录”1分,句意通顺1分)

(3)陛下必欲甘辞利口然后爱耶?臣言虽苦,久则有效。(3分)

(3)陛下一定要那人甜言蜜语口齿伶俐,这样才喜欢他吗?我说的话虽不好听,时间久了就有好处。

(“甘辞利口”1分,“苦”1分,句意通顺1分)

附:参考译文

叶嘉,福建人。他的先人住在上谷。曾祖父叫茂先,修养高尚却不去做官,喜欢游览名山,到了武夷山,茂先很喜欢它,于是就在这里安了家。曾经说:“我培植功德,虽然不被时人所采用,然而会给后世留下清香,我的子孙后代一定会在中原地区兴盛起来的。”叶茂先安葬在郝源,子孙于是都成为郝源人。

到了叶嘉这一代,他年轻时就注重培养好的气节品行。有人劝他练习武艺。他说:“我应该成为天下英武之人的精华,扛一支枪举一杆旗,哪里是我做的事呢?”于是游学并拜见陆羽先生,先生认为他与众不同,为他写下了记录他言行的文章,并流传于当时。皇上读了介绍叶嘉的`文章,认为他很好,下令建安太守征召叶嘉,并提供驿站的车马送他到京城来。

太守开始派人查访叶嘉的住处,让人拿出皇帝的诏书给叶嘉看。叶嘉没出来任职,郡守亲自到山中,劝说他,才登车出发。皇帝看到了叶嘉,说:“我很久以前就听过你的大名,只是不了解你的真实情况,我一定要试试看。”于是就回头对大臣们说:“我看叶嘉外貌像铁一样,禀性刚劲,难以急用,必须用棰子不断敲打捣碎才可以。”就用话来吓唬叶嘉:“砧板斧子在你面前,锅鼎就在你的背后,将用来烹煮你,你觉得怎么样?”叶嘉情绪高昂地吐了一口气,说:“我只是住在深山密林的卑贱之人,有幸被您选用到这里,能够造福他人,即使粉身碎骨,我也不会推辞。”皇上听罢笑了,吩咐人把他作为有声望的人物来安排他,又让他掌管机要事务。

不久,皇上下令御史欧阳高、金紫光禄大夫郑当时、甘泉侯陈平三人,和叶嘉共事。欧阳高嫉妒叶嘉刚一 做官就得宠,谋划着要排挤他。叶嘉虽然遭受羞辱,并因此而站起来,但容色并未改变。皇上为此责备欧阳高,爱怜叶嘉,看着他的脸色,过了好一会儿,说:“叶嘉确实是清白之士,他的清气飘然如白云。”于是邀请并设宴款待他。

过了一会儿,皇上高兴地咂了咂舌头,说:“起初我看到叶嘉时并没有多少好感,久久体味他的话,却特别让人珍爱,我的精神不知不觉就轻松而清醒了。《尚书》说‘敞开你的心扉,滋润我的心田’,说的就是叶嘉吧。”于是封叶嘉为钜合侯,位居尚书,并说:“尚书是专管我的喉舌的。”从此叶嘉更加受到皇上的宠爱。

后来因为在花园侍宴,皇帝饮用过量,叶嘉苦苦劝谏。皇帝很不高兴,说:“你专管我的喉舌,却用难听的话忤逆我,我怎么受得了呢。”就唾弃他,命令侍从把他打倒在地上。叶嘉严肃地说:“陛下一定要那人甜言蜜语口齿伶俐,这样才喜欢他吗?我说的话虽不好听,时间久了却有好处,陛下尝试一下,不就知道了吗?”皇上于是宽恕了叶嘉,然而也因此疏远了他。

叶嘉仕途不顺之后,就隐退回到福建中部。皇帝因为一个多月没有看到叶嘉,又在国事上操劳受累,神情倦怠思维困顿,很想念叶嘉。就下令把他召来,还像以前一样恩宠他。过了一年,叶嘉请求让他告老回乡,皇帝说:“钜合侯,对我可真是尽忠了。”就封赐爵位给他的儿子。又下令郡守选择他家族中品行优良的弟子,年年推荐给朝廷。

评论说:现在姓叶的分散在天下各地,他们都不喜欢住在城市里,只喜欢住在山中。住在福建中部的,是叶嘉的后代。天下姓叶的虽然很多,可是品德芳香被世人看重的,都比不上福建的。住在福建的叶姓人也很多,但住在郝源的一族是最好的。叶嘉以平民百姓的出身受到皇帝礼遇,被封为最高的侯的爵位,位居八大职位之列,可也说是相当荣耀了。可是他严肃耐心劝谏、尽力报效国家、不替自己考虑的品行,应该是有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的。

《富兰克林传》阅读答案

李清照传阅读答案

张之洞传阅读答案

夏夜叶梓阅读答案

三国志·华佗传阅读答案

《钟繇传》阅读答案

《宋史·辛弃疾传》阅读答案

《华歆传》翻译及阅读答案

呼兰河传阅读答案

《欧阳修传》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叶嘉传》的阅读和答案(共9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叶嘉传》的阅读和答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