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愁歌》古诗鉴赏

时间:2023-01-20 04:08:58 作者:刘一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刘一”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开愁歌》古诗鉴赏,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开愁歌》古诗鉴赏,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开愁歌》古诗鉴赏

《开愁歌》古诗鉴赏

秋风吹地百草干,

华容碧影生晚寒。

我当二十不得意,

一心愁谢如枯兰。

衣如飞鹑马如狗,

临岐击剑生铜吼。

旗亭下马解秋衣,

请贳宜阳一壶酒。

壶中唤天云不开,

白昼万里闲凄迷。

主人劝我养心骨,

莫受俗物相填。

鉴赏:

李贺一生际遇坎坷,情绪抑郁。每遇到一定的场合,感情就象缺堤的河水奔泻而出。这次从长安回家,经过华山之下,那苦闷的情感激流又汹涌奔突了。诗的开头两句,把眼前的景物作为起兴。秋风萧瑟,卷地而来,百草都枯萎衰竭了;寒气袭人,苍茫的暮色里,远处耸立着的'华山,在青蓝青蓝的雾霭中现出那碧绿的身影。这是兴体,它在诗中的作用是为主人公勾画出一幅抒情的背景。这幅背景的基调是肃杀萧瑟的。但是那高耸的华山的身影,却在肃杀萧索之中增添了桀骜不驯的力的色彩,使人为之振奋。这幅背景与下面的抒情,在情调上十分吻合。

篇2:开愁歌

唐代李贺

秋风吹地百草干,华容碧影生晚寒。

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

衣如飞鹑马如狗,临歧击剑生铜吼。

旗亭下马解秋衣,请贳宜阳一壶酒。

壶中唤天云不开,白昼万里闲凄迷。

主人劝我养心骨,莫受俗物相填豗。

译文

萧瑟秋风吹得大地百草枯干,华山苍碧的身影傍晚带微寒。

我年当二十仕途坎坷不得意,心中愁苦颓丧如衰枯的秋兰。

衣服烂得像飞鹑胯下马如狗,面临岔路口拔剑向天发怒吼。

酒店下马后脱下秋衣作抵押,请赊给我这宜阳人一壶美酒。

酒醉中我呼唤老天层云不散,万里白昼顷刻之间一片凄迷。

店主人劝我好好保养身子骨,别让那尘世俗物填塞在心里。

注释

飞鹑(chún):形容衣衫褴褛。马如狗:形容马极瘦小。《后汉书》“车如鸡栖马如狗。”

临歧:面临岔路。

旗亭:此指酒肆。

贳(shì):赊欠。宜阳:地名,即福昌县,在今河南省。

填豗(huī):豗,相击。填豗,就是填塞心胸的意思。

赏析

开头二句写景。秋风萧瑟,草木干枯,傍晚时分,寒气袭人,路旁的花树呈现出愁惨的容颜。诗人把自己的心理因素融合在外界的景物之中,使外在景物增添了生命的光彩,带有一种神秘的诱惑力。

三、四句写情。秋气肃杀,满目萧条,诗人触景生情,直抒胸臆,表达了深沉的痛苦。李贺二十一岁应河南府试。初试告捷,犹如雏鹰展翅,满以为从此便可扶摇直上,不料有人以李贺“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为由,阻挠他参加进士考试。“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正是这种抑郁悲愤心境的写照。这里的“枯兰”是由眼前的'秋花引起的联想,用它来形容受到沉重打击之后忧伤绝望的“心”,奇特而又妥帖,形象鲜明,含义深厚。兰花素雅,象征诗人高洁的胸怀;兰花枯谢,则是他那颗被揉碎了的心的生动外现。

中间四句进一步描述诗人愁苦愤懑的情怀。“衣如飞鹑马如狗”写衣着和坐骑,用漫画式的夸张手法,显示他穷困不堪的处境,笔墨清新,形象突出。“临歧击剑”句,写行动而重在抒情。击剑不是为了打斗,而是为了发泄心中的怨气。“吼”字是拟物,也是拟人。剑本来是不会“吼”的,这里用猛兽的咆哮声来比拟击剑人心底的“怒吼”。如此辗转寄托,把抽象的感情变成具体的物象,不断地撼动着读者的心灵。句首的“临歧”二字,含有哭穷途的意思。站在十字路口,不知走哪条路好。事实上眼前没有一条路可以通向理想境界了,这使诗人悲愤填膺。

“临歧击剑”,愁苦愤懑已极,要得解脱,唯一的办法只有求救于酒,以酒浇愁。可是诗人身无分文,于是下马脱下“秋衣”,拿到酒店换酒。这两句进一步表现诗人穷愁潦倒的生活境况。秋天的傍晚,寒气侵肤,诗人竟在这时脱衣换酒,他已经穷困到了食不果腹的地步。衣不可脱而非脱不可,酒可不喝而非喝不行,表现了诗人极度苦闷的心情。

衣服当了,酒也喝上了,心中的愁苦却还是没有解除。“壶中唤天云不开,白昼万里闲凄迷。”醉后呼天,天也不应,浮云蔽日,白昼如冥,看不到一点希望的光亮,诗人忧心如焚。写到这里,痛苦、绝望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结尾二句,诗意一折,写酒店主人好言劝慰,要他注意保重身体,不要让俗物填塞心胸。感情愤闷到了极致,语气却故作跌落缓和之势,这二句,既起了点题的作用(诗题“开愁”,含有排解愁闷之意),同时深化了诗歌所表达的愤世嫉俗思想,显得深沉有力而又回荡多姿。

全诗意脉连贯,一气呵成,由悲秋而起失意之感,由失意至激愤、至绝望、至自我解脱,情感变化轨迹分明、自然。笔调豪放,意境苍凉。或写景,或叙事,或抒情,浑然一体,又脉络清晰,被钱钟书称为“眉疏目爽之作”(《谈艺录》一三)。

创作背景

李贺举进士不得回归故里,后在唐宪宗元和三年(公元8)和元和六年(公元8)再赴长安,途径华阴县,写下了这首诗。

篇3:《开愁歌》李贺唐诗鉴赏

开愁歌

李贺

秋风吹地百草干,

华容碧影生晚寒。

我当二十不得意,

一心愁谢如枯兰。

衣如飞鹑马如狗,

临岐击剑生铜吼。

旗亭下马解秋衣,

请贳宜阳一壶酒。

壶中唤天云不开,

白昼万里闲凄迷。

主人劝我养心骨,

莫受俗物相填。

篇4:《开愁歌》李贺唐诗鉴赏

李贺一生际遇坎坷,情绪抑郁。每遇到一定的场合,感情就象缺堤的河水奔泻而出。这次从长安回家,经过华山之下,那苦闷的情感激流又汹涌奔突了。诗的开头两句,把眼前的景物作为起兴。秋风萧瑟,卷地而来,百草都枯萎衰竭了;寒气袭人,苍茫的暮色里,远处耸立着的华山,在青蓝青蓝的雾霭中现出那碧绿的身影。这是兴体,它在诗中的作用是为主人公勾画出一幅抒情的背景。这幅背景的基调是肃杀萧瑟的。但是那高耸的华山的身影,却在肃杀萧索之中增添了桀骜不驯的力的色彩,使人为之振奋。这幅背景与下面的抒情,在情调上十分吻合。

“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两句是直抒胸臆。仕途坎坷不得意,这位心志很高的`青年诗人,满腹愁闷是可以想见的;诗中用了一个十分形象的比喻:像枯萎凋零的兰花。这一比喻把看不见的感情给形象化了。兰花,在古代诗人的笔下,是被视为高洁美好事物的象征;现在美丽的兰花枯萎了凋落了。

这兰花就如诗人那哀伤的心。“衣如”一句形容眼下自己贫困的处境,用以加强“不得意”和悲愁的描写;这一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把自己穷困的处境描绘得形象鲜明,并为下文解秋衣换酒作伏笔。“临歧击剑”一句的主语和前句一样,是“我”,亦即诗人自己。诗人一腔愤怨悲愁,无法排解,于是在岔路拔剑起舞,以排解苦闷;舞剑的时候,发出一阵阵铜钟般的怒吼声。这一动作描写把诗人心底的郁闷怒火完全流泻纸面,心潮激荡到顶点。

“旗亭”四句写诗人在愁苦激愤之中,虽临歧击剑仍无法排解,于是下马到酒店贳酒消愁。解秋衣贳酒,这就回应了上文“衣如飞鹑”穷困潦倒的描写。

本来已是秋风卷地的秋寒时节,秋衣是少不得的;但只有这件秋衣还值钱,大概只有它才能赊得一壶酒吧!

这该是穷困到了何种地步?秋衣既是不可少,但酒更加要喝,为了要酒来排解苦闷,就顾不得要秋衣御寒了。这种苦闷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诗中诗人特别点出“宜阳”酒,这是家乡的酒啊!大概只有家乡的酒才能给自己以安慰,大概只有家乡才能给自己以温暖了。这是诗人愁苦之中萌生了强烈的乡思。“壶中”两句写酒后情景。酒喝过了,但是满腔愁愤怨恨之情并没有消解,“ 壶中”即是喝酒之中;喝酒的时候呼唤老天,老天不应,浓云密布。放眼向平野望去,在彤云笼罩之下,万里平川四周是一片凄凉迷蒙的背景。光明在何处?希望在何方?这凄凉迷濛,是诗人眼中的色调,也是诗人情感外化的结果,表明诗人已濒临绝望的境地。联想李贺长安应考居然被小人掀起轩然大波所淹没,他此刻的悲苦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这毕竟是人才毁灭的悲剧啊!

最后两句是酒店主人的劝慰;要好好保养身心的健康。这里“养心骨”还包含有坚定自己的意志、信念的意思。要身心健康,不要为世俗之见充塞胸间,为悲哀所压倒!这是主人的劝慰,也是诗人自己排解郁恨的唯一出路和唯一的武器,即反世俗。经过主人的劝勉,也是诗人自己思索,终于排解了积压在心头的悲愤忧郁。这里把诗人忧郁愤懑升华到一个高度,就是反世俗的思想。诗人觉醒了,不该悲愤忧伤,不该让世俗之见充塞胸间,要有勇气面对“俗物”,争取自己的前景,坚定自己的意志、信念。诗到此戛然而止,余味悠长。

篇5:开愁歌原文及赏析

开愁歌原文及赏析

开愁歌

李贺〔唐代〕

秋风吹地百草干,华容碧影生晚寒。

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

衣如飞鹑马如狗,临歧击剑生铜吼。

旗亭下马解秋衣,请贳宜阳一壶酒。

壶中唤天云不开,白昼万里闲凄迷。

主人劝我养心骨,莫受俗物相填豗。

译文

萧瑟秋风吹得大地百草枯干,华山苍碧的身影傍晚带微寒。我年当二十仕途坎坷不得意,心中愁苦颓丧如衰枯的秋兰。衣服烂得像飞鹑胯下马如狗,面临岔路口拔剑向天发怒吼。酒店下马后脱下秋衣作抵押,请赊给我这宜阳人一壶美酒。酒醉中我呼唤老天层云不散,万里白昼顷刻之间一片凄迷。店主人劝我好好保养身子骨,别让那尘世俗物填塞在心里。

注释

飞鹑(chún):形容衣衫褴褛。马如狗:形容马极瘦小。《后汉书》“车如鸡栖马如狗。”临歧:面临岔路。旗亭:此指酒肆。贳(shì):赊欠。宜阳:地名,即福昌县,在今河南省。填豗(huī):豗,相击。填豗,就是填塞心胸的意思。

赏析

开头二句写景。秋风萧瑟,草木干枯,傍晚时分,寒气袭人,路旁的花树呈现出愁惨的容颜。诗人把自己的心理因素融合在外界的景物之中,使外在景物增添了生命的光彩,带有一种神秘的诱惑力。

三、四句写情。秋气肃杀,满目萧条,诗人触景生情,直抒胸臆,表达了深沉的痛苦。李贺二十一岁应河南府试。初试告捷,犹如雏鹰展翅,满以为从此便可扶摇直上,不料有人以李贺“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为由,阻挠他参加进士考试。“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正是这种抑郁悲愤心境的写照。这里的“枯兰”是由眼前的秋花引起的联想,用它来形容受到沉重打击之后忧伤绝望的“心”,奇特而又妥帖,形象鲜明,含义深厚。兰花素雅,象征诗人高洁的胸怀;兰花枯谢,则是他那颗被揉碎了的心的生动外现。

中间四句进一步描述诗人愁苦愤懑的情怀。“衣如飞鹑马如狗”写衣着和坐骑,用漫画式的夸张手法,显示他穷困不堪的处境,笔墨清新,形象突出。“临歧击剑”句,写行动而重在抒情。击剑不是为了打斗,而是为了发泄心中的怨气。“吼”字是拟物,也是拟人。剑本来是不会“吼”的,这里用猛兽的咆哮声来比拟击剑人心底的“怒吼”。如此辗转寄托,把抽象的感情变成具体的物象,不断地撼动着读者的心灵。句首的“临歧”二字,含有哭穷途的.意思。站在十字路口,不知走哪条路好。事实上眼前没有一条路可以通向理想境界了,这使诗人悲愤填膺。

“临歧击剑”,愁苦愤懑已极,要得解脱,唯一的办法只有求救于酒,以酒浇愁。可是诗人身无分文,于是下马脱下“秋衣”,拿到酒店换酒。这两句进一步表现诗人穷愁潦倒的生活境况。秋天的傍晚,寒气侵肤,诗人竟在这时脱衣换酒,他已经穷困到了食不果腹的地步。衣不可脱而非脱不可,酒可不喝而非喝不行,表现了诗人极度苦闷的心情。

衣服当了,酒也喝上了,心中的愁苦却还是没有解除。“壶中唤天云不开,白昼万里闲凄迷。”醉后呼天,天也不应,浮云蔽日,白昼如冥,看不到一点希望的光亮,诗人忧心如焚。写到这里,痛苦、绝望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结尾二句,诗意一折,写酒店主人好言劝慰,要他注意保重身体,不要让俗物填塞心胸。感情愤闷到了极致,语气却故作跌落缓和之势,这二句,既起了点题的作用(诗题“开愁”,含有排解愁闷之意),同时深化了诗歌所表达的愤世嫉俗思想,显得深沉有力而又回荡多姿。

全诗意脉连贯,一气呵成,由悲秋而起失意之感,由失意至激愤、至绝望、至自我解脱,情感变化轨迹分明、自然。笔调豪放,意境苍凉。或写景,或叙事,或抒情,浑然一体,又脉络清晰,被钱钟书称为“眉疏目爽之作”(《谈艺录》一三)。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0年-约8),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篇6:《开愁歌》李贺原文及翻译

《开愁歌》李贺原文及翻译

《开愁歌》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此诗前四句写秋景肃杀,失意愁苦;中间四句写贫困激愤,解衣贳酒;末四句写醉酒失态,主人劝慰。全诗在描摹客观景物时,直接抒发了诗人愁苦愤闷的情怀,有如决堤而出的洪水,滔滔汩汩,一泻千里,笔调豪放,意境苍凉。

原文:

开愁歌

李贺

秋风吹地百草干,华容碧影生晚寒。

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

衣如飞鹑马如狗,临岐击剑生铜吼。

旗亭下马解秋衣,请贳宜陽一壶酒。

壶中唤天云不开,白昼万里闲凄迷。

主人劝我养心骨,莫受俗物相填。

鉴赏:

李贺一生际遇坎坷,情绪抑郁。每遇到一定的场合,感情就象缺堤的河水奔泻而出。这次从长安回家,经过华山之下,那苦闷的情感激流又汹涌奔突了。诗的开头两句,把眼前的景物作为起兴。秋风萧瑟,卷地而来,百草都枯萎衰竭了;寒气袭人,苍茫的暮色里,远处耸立着的华山,在青蓝青蓝的雾霭中现出那碧绿的身影。这是兴体,它在诗中的'作用是为主人公勾画出一幅抒情的背景。这幅背景的基调是肃杀萧瑟的。但是那高耸的华山的身影,却在肃杀萧索之中增添了桀骜不驯的力的色彩,使人为之振奋。这幅背景与下面的抒情,在情调上十分吻合。

“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两句是直抒胸臆。仕途坎坷不得意,这位心志很高的青年诗人,满腹愁闷是可以想见的;诗中用了一个十分形象的比喻:像枯萎凋零的兰花。这一比喻把看不见的感情给形象化了。兰花,在古代诗人的笔下,是被视为高洁美好事物的象征;现在美丽的兰花枯萎了凋落了。

这兰花就如诗人那哀伤的心。“衣如”一句形容眼下自己贫困的处境,用以加强“不得意”和悲愁的描写;这一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把自己穷困的处境描绘得形象鲜明,并为下文解秋衣换酒作伏笔。“临歧击剑”一句的主语和前句一样,是“我”,亦即诗人自己。诗人一腔愤怨悲愁,无法排解,于是在岔路拔剑起舞,以排解苦闷;舞剑的时候,发出一阵阵铜钟般的怒吼声。这一动作描写把诗人心底的郁闷怒火完全流泻纸面,心潮激荡到顶点。

“旗亭”四句写诗人在愁苦激愤之中,虽临歧击剑仍无法排解,于是下马到酒店贳酒消愁。解秋衣贳酒,这就回应了上文“衣如飞鹑”穷困潦倒的描写。

本来已是秋风卷地的秋寒时节,秋衣是少不得的;但只有这件秋衣还值钱,大概只有它才能赊得一壶酒吧!

这该是穷困到了何种地步?秋衣既是不可少,但酒更加要喝,为了要酒来排解苦闷,就顾不得要秋衣御寒了。这种苦闷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诗中诗人特别点出“宜陽” 酒,这是家乡的酒啊!大概只有家乡的酒才能给自己以安慰,大概只有家乡才能给自己以温暖了。这是诗人愁苦之中萌生了强烈的乡思。“壶中”两句写酒后情景。酒喝过了,但是满腔愁愤怨恨之情并没有消解,“ 壶中”即是喝酒之中;喝酒的时候呼唤老天,老天不应,浓云密布。放眼向平野望去,在彤云笼罩之下,万里平川四周是一片凄凉迷蒙的背景。光明在何处?希望在何方?这凄凉迷濛,是诗人眼中的色调,也是诗人情感外化的结果,表明诗人已濒临绝望的境地。联想李贺长安应考居然被小人掀起轩然大波所淹没,他此刻的悲苦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这毕竟是人才毁灭的悲剧啊!

最后两句是酒店主人的劝慰;要好好保养身心的健康。这里“养心骨”还包含有坚定自己的意志、信念的意思。要身心健康,不要为世俗之见充塞胸间,为悲哀所压倒!这是主人的劝慰,也是诗人自己排解郁恨的唯一出路和唯一的武器,即反世俗。经过主人的劝勉,也是诗人自己思索,终于排解了积压在心头的悲愤忧郁。这里把诗人忧郁愤懑升华到一个高度,就是反世俗的思想。诗人觉醒了,不该悲愤忧伤,不该让世俗之见充塞胸间,要有勇气面对“俗物”,争取自己的前景,坚定自己的意志、信念。诗到此戛然而止,余味悠长。

篇7:开愁歌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开愁歌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原文:

开愁歌

唐代:李贺

秋风吹地百草干,华容碧影生晚寒。

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

衣如飞鹑马如狗,临歧击剑生铜吼。

旗亭下马解秋衣,请贳宜阳一壶酒。

壶中唤天云不开,白昼万里闲凄迷。

主人劝我养心骨,莫受俗物相填豗。

译文:

秋风吹地百草干,华容碧影生晚寒。

萧瑟秋风吹得大地百草枯干,华山苍碧的身影傍晚带微寒。

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

我年当二十仕途坎坷不得意,心中愁苦颓丧如衰枯的秋兰。

衣如飞鹑马如狗,临歧击剑生铜吼。

衣服烂得像飞鹑胯下马如狗,面临岔路口拔剑向天发怒吼。

旗亭下马解秋衣,请贳宜阳一壶酒。

酒店下马后脱下秋衣作抵押,请赊给我这宜阳人一壶美酒。

壶中唤天云不开,白昼万里闲凄迷。

酒醉中我呼唤老天层云不散,万里白昼顷刻之间一片凄迷。

主人劝我养心骨,莫受俗物相填豗。

店主人劝我好好保养身子骨,别让那尘世俗物填塞在心里。

注释:

秋风吹地百草干,华容碧影生晚寒。

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

衣如飞鹑(chún)马如狗,临歧击剑生铜吼。

飞鹑:形容衣衫褴褛。马如狗:形容马极瘦小。临歧:面临岔路。

旗亭下马解秋衣,请贳(shì)宜阳一壶酒。

旗亭:此指酒肆。贳:赊欠。宜阳:地名,即福昌县,在今河南省。

壶中唤天云不开,白昼万里闲凄迷。

主人劝我养心骨,莫受俗物相填豗(huī)。

填豗:豗,相击。填豗,就是填塞心胸的意思。

赏析:

开头二句写景。秋风萧瑟,草木干枯,傍晚时分,寒气袭人,路旁的花树呈现出愁惨的容颜。诗人把自己的心理因素融合在外界的景物之中,使外在景物增添了生命的光彩,带有一种神秘的'诱惑力。

三、四句写情。秋气肃杀,满目萧条,诗人触景生情,直抒胸臆,表达了深沉的痛苦。李贺二十一岁应河南府试。初试告捷,犹如雏鹰展翅,满以为从此便可扶摇直上,不料有人以李贺“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为由,阻挠他参加进士考试。“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正是这种抑郁悲愤心境的写照。这里的“枯兰”是由眼前的秋花引起的联想,用它来形容受到沉重打击之后忧伤绝望的“心”,奇特而又妥帖,形象鲜明,含义深厚。兰花素雅,象征诗人高洁的胸怀;兰花枯谢,则是他那颗被揉碎了的心的生动外现。

中间四句进一步描述诗人愁苦愤懑的情怀。“衣如飞鹑马如狗”写衣着和坐骑,用漫画式的夸张手法,显示他穷困不堪的处境,笔墨清新,形象突出。“临歧击剑”句,写行动而重在抒情。击剑不是为了打斗,而是为了发泄心中的怨气。“吼”字是拟物,也是拟人。剑本来是不会“吼”的,这里用猛兽的咆哮声来比拟击剑人心底的“怒吼”。如此辗转寄托,把抽象的感情变成具体的物象,不断地撼动着读者的心灵。句首的“临歧”二字,含有哭穷途的意思。站在十字路口,不知走哪条路好。事实上眼前没有一条路可以通向理想境界了,这使诗人悲愤填膺。

“临歧击剑”,愁苦愤懑已极,要得解脱,唯一的办法只有求救于酒,以酒浇愁。可是诗人身无分文,于是下马脱下“秋衣”,拿到酒店换酒。这两句进一步表现诗人穷愁潦倒的生活境况。秋天的傍晚,寒气侵肤,诗人竟在这时脱衣换酒,他已经穷困到了食不果腹的地步。衣不可脱而非脱不可,酒可不喝而非喝不行,表现了诗人极度苦闷的心情。

衣服当了,酒也喝上了,心中的愁苦却还是没有解除。“壶中唤天云不开,白昼万里闲凄迷。”醉后呼天,天也不应,浮云蔽日,白昼如冥,看不到一点希望的光亮,诗人忧心如焚。写到这里,痛苦、绝望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结尾二句,诗意一折,写酒店主人好言劝慰,要他注意保重身体,不要让俗物填塞心胸。感情愤闷到了极致,语气却故作跌落缓和之势,这二句,既起了点题的作用(诗题“开愁”,含有排解愁闷之意),同时深化了诗歌所表达的愤世嫉俗思想,显得深沉有力而又回荡多姿。

全诗意脉连贯,一气呵成,由悲秋而起失意之感,由失意至激愤、至绝望、至自我解脱,情感变化轨迹分明、自然。笔调豪放,意境苍凉。或写景,或叙事,或抒情,浑然一体,又脉络清晰,被钱钟书称为“眉疏目爽之作”(《谈艺录》一三)。

篇8:李贺《开愁歌》原文及赏析

李贺《开愁歌》原文及赏析

秋风吹地百草干, 华容碧影生晚寒。

我当二十不得意, 一心愁谢如枯兰。

衣如飞鹑马如狗, 临歧击剑生铜吼。

旗亭下马解秋衣, 请贳宜阳一壶酒。

壶中唤天云不开, 白昼万里闲凄迷。

主人劝我养心骨, 莫受俗物相填啤

这首诗在描摹客观景物时,直接抒发了诗人愁苦愤闷的情怀,有如决堤而出的洪水,滔滔汩汩,一泻千里。

开头二句写景。秋风萧瑟,草木干枯,傍晚时分,寒气袭人,路旁的花树呈现出愁惨的容颜。很显然,诗人把自己的心理因素融和在外界的景物之中,使外在景物增添了生命的光彩,带有一种神秘的诱惑力。

三、四句写情。秋气肃杀,满目萧条,诗人触景生情,直抒胸臆,表达了深沉的痛苦。李贺二十一岁应河南府试。初试告捷,犹如雏鹰展翅,满以为从此便可扶摇直上,不料有人以李贺“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为由,阻挠他参加进士考试。“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正是这种抑郁悲愤心境的写照。这里的“枯兰”是由眼前的秋花引起的联想,用它来形容受到沉重打击之后忧伤绝望的“心”,奇特而又妥帖,形象鲜明,含义深厚。兰花素雅,象征诗人高洁的胸怀;兰花枯谢,则是他那颗被揉碎了的心的生动外现。

中间四句进一步描述诗人愁苦愤懑的情怀。“衣如飞鹑马如狗”写衣着和坐骑,用漫画式的夸张手法,显示自己穷困不堪的处境,笔墨清新,形象突出。“临歧击剑”句,写行动而重在抒情。击剑不是为了打斗,而是为了发泄心中的怨气。“吼”字是拟物,也是拟人。剑本来是不会“吼”的,这里用猛兽的咆哮声来比拟击剑人心底的“怒吼”。如此辗转寄托,把抽象的感情变成具体的物象,不断地撼动着读者的心灵。句首的“临歧”二字,含有哭穷途的意思。站在十字路口,不知走哪条路好。事实上眼前没有一条路可以通向理想境界了,这怎能不使人悲愤填膺!

“临歧击剑”,愁苦愤懑已极,怎样才能解脱呢?唯一的`办法只有求救于酒,以酒浇愁。可是诗人身无分文,怎么办呢?于是下马脱下“秋衣”,拿到酒店换酒。这两句进一步表现诗人穷愁潦倒的生活境况。试想,秋天的傍晚,寒气侵肤,诗人竟在这时脱衣换酒,可见已经穷困到什么样的地步!衣不可脱而非脱不可,酒可不喝而非喝不行,可见已经苦闷到什么样的程度!

衣服当了,酒也喝上了,心中的愁苦是否解除了呢?没有。“壶中唤天云不开,白昼万里闲凄迷。”醉后呼天,天也不应,浮云蔽日,白昼如冥,看不到一点希望的光亮,怎不叫人忧心如焚!写到这里,痛苦、绝望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结尾二句,诗意一折,写酒店主人好言劝慰,要他注意保重身体,不要让俗物填塞心胸。感情愤闷到了极致,语气却故作跌落缓和之势,这二句,既起了点题的作用(诗题“开愁”,含有排解愁闷之意),同时深化了诗歌所表达的愤世嫉俗思想,显得深沉有力而又回荡多姿。

篇9:秋浦歌古诗鉴赏

关于秋浦歌古诗鉴赏

秋浦歌

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注释]

1.秋浦歌:是李白在秋浦时作的组诗,共十七首,这是第十五首。

2.缘:因为。

3.个:这样。

4.秋霜:指白发。

[简析]

这首诗采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衷。

首句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似乎不近情理,一个人七尺身躯,而有三千丈的头发,根本不可能。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才豁然明白,因为愁 思像这样长。缘,因为;个长,这么长。白发因愁而生,因愁而长。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诗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绪所替换,于是这三 千丈的白发很自然地被理解为艺术的夸张。

后两句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是说:照着清亮的铜镜,看到自己萧萧白发,简直没法知道自己的头发怎么会变得这样的白。通过向自己的提问,进 一步加强对愁字的刻画,抒写了诗人愁肠百结难以自解的苦衷。秋霜代指白发,具有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宝末年,这时候唐王朝政治腐朽不堪,诗人对整个局势深感忧虑。此时,李白已经五十多岁了,理想不能实现,反而受到压 抑和排挤。这怎不使诗人愁生白发,鬓染秋霜呢?

篇10:开愁歌,开愁歌李贺,开愁歌的意思,开愁歌赏析

开愁歌,开愁歌李贺,开愁歌的意思,开愁歌赏析 -诗词大全

开愁歌

作者:李贺  朝代:唐  体裁:七古   秋风吹地百草干,华容碧影生晚寒。

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

衣如飞鹑马如狗,临岐击剑生铜吼。

旗亭下马解秋衣,请贳宜阳一壶酒。

壶中唤天云不开,白昼万里闲凄迷。

主人劝我养心骨,莫受俗物相填(豕灰)。

篇11:《乐游园歌》杜甫古诗鉴赏

这首诗,题下有自注:“晦日贺兰杨长史筵醉中作。”乐游园即乐游原,在长安东南郊,汉宣帝所建,其地高广,四望宽敞。唐代,士女们每于正月晦日、三月三日、九月九日来此登高赏玩,为京都游赏胜地。

晦日,每月的最后一天,这里指正月晦日。本诗约作于天宝十年(751)杜甫献赋以前,此时诗人正在长安,生活困顿,因此贺兰杨长史请他参加筵饮,他乘醉写下《乐游园歌》,抒发自己郁积胸中的无穷感慨。

诗的前段十二句,押上声养韵,叙述乐游园筵宴以及园内外景物。题是《乐游园歌》,诗以“乐游古园”发端,顺理成章。“崒森爽”,古园里的千年乔木森列参天,疏落肃爽。崒,本指山高峻之状,这里指树木高耸。“烟绵”,烟雾笼罩。芳草萋萋,烟雾濛濛,指碧草地广,这两句写园中近景。“公子华筵势最高,秦川对酒平如掌”,公子,即张长史;筵席正设在地势最高的乐游原上,因而饮宴之间,可以远望地平如掌的秦川。这两句在记叙张长史置酒古园的同时,兼带描写远景。“长生木瓢”两句,是说酒筵上主人用长生木的酒瓢招待客人,以示真诚直率;宴后,主人调习鞍马,让客人骑马尽情游赏。以上六句,首叙杨长史的'“园宴”。乐游园地势较高,人们一边喝酒,一边就能看到远处的胜景,骑马遍游古园,更可俯视秦川,附近的芙蓉园、曲江,尽收眼底,所以,“青春波浪”六句,描写望中所见乐游园外的景象。芙蓉园、曲江也是长安东南郊的游赏胜地,开元时代,玄宗筑夹城,自大明宫直达其地。芙蓉园内有池,名芙蓉池,春光明媚,池水荡漾,因此说:“青春波浪芙蓉园”。“白日雷霆夹城仗”,形容唐玄宗出宫,仪仗队伍在夹城里行进,鼓吹声响,如白日雷霆。“阊阖晴开詄荡荡,曲江翠幕排银榜”,描写玄宗游幸曲江。

阊阖,天门,这里指曲江宫殿门,詄荡荡,形容阔大。

玄宗以及从游的贵族们搭起豪华的幕帐,挂上银榜,遍布于曲江头。“拂水”、“缘云”二句,分别写歌舞盛况,舞袖急翻,低回拂水;歌声清亮,缘云直上。

天宝中期,杨氏姐妹受到玄宗宠爱,常常随从游幸,过着奢华、荒淫的生活,杜甫对这种现象很不满。本诗描写诗人自乐游园高处俯视,看到玄宗游幸曲江、芙蓉园的景况,诗句写得很浑含,并没有点明玄宗和诸杨,但字里行间中其义自见,所以,浦起龙评这首诗,说:“青春六句,一气读。虽纪游,实感事也。

是时诸杨专宠,宫禁荡轶,舆马填塞,幄幕云布,读此如目击矣。”(《读杜心解》)本诗前段从乐游古园写到曲江、芙蓉园,从景色写到时事,不仅拓宽了景物描写的范围,而且将诗笔从自然景物拓展到社会生活的范畴,这就为下段抒写感慨,作了铺垫。

诗的后段八句,借酒遣怀,先叹年老,再慨不遇,从身世之感写到时世之悲,扣题上的“醉中作”。面对玄宗及贵族们歌舞欢乐、穷奢极欲的生活,诗人感慨政治黑暗,社会混乱,自己生活贫困,年已老大,唱出了“却忆年年人醉时,只今未醉已先悲”的悲歌。

未醉而先悲,不如借醉排遣,“百罚深杯亦不辞”句,深刻地表现了这种心理状态。上四句,悲叹迟幕,下面进而悲叹怀才不遇的遭遇。“圣朝亦知贱士丑”,贱士,杜甫自称,诗句化用《论语》“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的语意,是说值此圣明之朝而长久贫贱,可见我丑陋无才,深自惭耻。语含讽刺和怀才而未得重用的悲愤。“一物自荷皇天慈”,幸而蒙荷皇天的恩泽,可以借杯中之物以消失意之愁。一物,指酒,借用陶渊明《责子诗》:“且进杯中物”,本诗后段四联,联联写酒,与题注“醉中作”相呼应。篇末回应前段园筵,“此身饮罢无归处,独立苍茫自咏诗。”

杨长史宴罢,诸公醉醺醺地骑马离开乐游园,只有诗人思绪翻腾,感慨万千,立在园中,面对苍茫的暮色,咏出了这首诗。全诗“感慨系之”,包含着多层次的感慨,有时不我与、年华已逝的悲叹,有久处贫贱、怀才不遇的愤慨,也有时世浊乱的忧虑,因此刘辰翁读到这首诗的结尾时,说:“每诵此结不自堪。”(《须溪评点选注杜工部集》)所评极为肯綮。

诗人的艺术想象是循着“当筵有感”的思路发展、生发开来的,整篇诗思由“园宴园景”和“借酒遣怀”

两部分组合而成,符合即景生情的艺术构思的规律,加以景物描写和情感表现的层次感非常强烈,诗意的分段和诗韵的转换配合默契,从而构成本诗艺术结构齐整和层进的显明特征。全诗由筵饮游赏的生活琐事,联系到贵戚专宠的国家大事,由个人身世之慨发展到时世之叹,气势磅礴,包孕深远。

篇12:《乐游园歌》杜甫古诗鉴赏

乐游古园崒森爽,

烟绵碧草萋萋长。

公子华筵势最高,

秦川对酒平如掌。

长生木瓢示真率,

更调鞍马狂欢赏。

青春波浪芙蓉园,

白日雷霆夹城仗。

阊阖晴开詄荡荡,

曲江翠幕排银榜。

拂水低回舞袖翻,

缘云清切歌声上。

却忆年年人醉时,

只今未醉已先悲。

数茎白发那抛得?

百罚深怀亦不辞。

圣朝亦知贱士丑,

一物自荷皇天慈。

此身饮罢无归处,

独立苍茫自咏诗。

《琴歌》鉴赏

垓下歌古诗

《终南山》古诗鉴赏

乞巧古诗鉴赏

虞美人古诗鉴赏

敕勒歌古诗

兰溪棹歌古诗

敕勒歌 古诗

关于立冬节气古诗鉴赏

《夜雪》古诗鉴赏

《开愁歌》古诗鉴赏(共1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开愁歌》古诗鉴赏,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