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弟》李贺古诗鉴赏

时间:2022-06-07 11:38:23 作者:美式加冰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美式加冰”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示弟》李贺古诗鉴赏,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示弟》李贺古诗鉴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示弟》李贺古诗鉴赏

别弟三年后,

还家一日余。

醁醽今夕酒,

缃帙去时书?

病骨犹能在,

人间底事无!

何须问牛马,

抛掷任枭卢。

篇2:李贺古诗《示弟》

李贺古诗《示弟》

《示弟》的作者是有“诗鬼”之称的李贺,作于公元8。前半部分描写的是作者仕途蹭蹬,失意归来,而其弟却不嫌弃,热情款待,使得作者悲喜交加的复杂情感。后半部分作者一方面顾影自怜,抒发了沉沦不遇的感慨,另一方面又指摘时弊,表达了愤世嫉俗的情怀。下面一起来欣赏下!

《示弟》

别弟三年后,还家一日余。

醁醽今夕酒,缃帙去时书。

病骨犹能在,人间底事无。

何须问牛马,抛掷任枭卢。

【注释】

①明弘治本《锦囊集》、徐渭批本《昌谷诗注》题下有“犹”字,因知其弟名犹。本诗作于辞官归昌谷后。

②一日:全诗校:“一作十日。

③醁醽:酒名。《文选》左思《吴都赋》“飞轻轩而酌醁醽”李善注:“《湘州记》曰:湘州临水县有酃湖,取水为酒,名曰酃酒。盛弘之《荆州记》曰:渌水出豫章郡康乐县,其间乌程乡有井,官取水为酒,酒极甘美,与湘东酃湖酒年常献之,世称醁醽酒。”

④缃帙:浅黄色的包书布。

⑤病骨:病身。犹:全诗校:“一作独。”

⑥牛马、枭卢:古代有掷五木的博戏,五木其形两头尖,中间平广,一面涂黑色,画牛犊以为花样,一面涂白,画雉以为花样。凡投掷五子皆黑者,名“卢”;白二黑三者曰“枭”。

【翻译】

与弟弟离别有三年了,回家有一天多了;今晚的醁醽美酒,离家时缃帙包着的书。一身病痛现在还能活着回来,这世间什么样的事情不会发生呢?干嘛必须要问五木名色,抛出去管它是“枭”还是“卢”。

【鉴赏】

”前四句写归家后的心情。首二句点明时间。“别弟三年后,还家一日余”。失意归来,不免悲伤怨愤;和久别的亲人团聚,又感到欣喜宽慰。三、四句“醁醽今夕酒,缃帙去时书”表现的正是诗人这种悲喜交织的复杂心情。弟弟不因“我”落泊归来而态度冷淡,仍以美酒款待。手足情深,互诉衷肠,自有一种无法用言语表达的`乐趣。可是一看到行囊里装的仍是离家时带的那些书籍,又不禁悲从中来。这里虽只字未提名场失意,而仕途蹭蹬的景况,已通过对具体事物的点染,委婉地显示出来了。诗人善于捕捉形象,执简驭繁,手法是十分高妙的。

后四句抒发感慨。“病骨犹能在”写自己:“人间底事无”写世事。意思是说:“尽管我身体不好,病骨支离,现在能活着回来,就是不幸中的大幸了;至于人世间,什么卑鄙龌龊的勾当没有呢?”诗人一方面顾影自怜,抒发了沉沦不遇的感慨,另一方面又指摘时弊,表达了愤世嫉俗的情怀。这两种感情交织在一起,显得异常沉痛。

末二句是回答弟弟关于考试得失的问话。“牛马”和“枭卢”是古代赌具“五木”(一名“五子”)上的名色,赌博时,按名色决定胜负。“何须问牛马,抛掷任枭卢”,意思是说:“我应试作文,如同‘五木’在手,一掷了事,至于是‘枭’是“卢”,是成是败,听之任之而已,何必过问呢!”其实当时“枭”(负彩) “卢”(胜彩)早见分晓,失败已成定局,诗人正是悲愤填膺的时候,却故作通达语,这是悲极无泪的一种表现。表面上愈是装得“冷静”、“达观”,悲愤的情怀就愈显得深沉激越。

黎简说:“昌谷于章法每不大理会,然亦有井然者,须细心寻绎始见。”(《李长吉集评》)这首诗,当是李贺诗中“章法井然”的一个例子,音韵和谐,对仗亦较工稳。全诗各联出句和对句的意思表面相对或相反,其实相辅相成。一者显示悲苦,一者表示欣慰,但其思想感情的基调都是忧伤愤激。诗人装作不介意仕途的得失,自我解嘲,流露出的正是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极大痛苦。

篇3:李贺唐诗《示弟》

李贺唐诗《示弟》

《示弟》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全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

示弟

别弟三年后,还家一日余。

醁醽今夕酒,缃帙去时书。

病骨犹能在,人间底事无?

何须问牛马,抛掷任枭卢!

【注释】

①示弟:明弘治本《锦囊集》、徐渭批本《昌谷诗注》题下有“犹”字,因知其弟名犹。

②一日:一作“十日”。

③醁醽(lùlíng):酒名。《文选》左思《吴都赋》:“飞轻轩而酌醁醽。”李善注:“《湘州记》曰:湘州临水县有酃湖,取水为酒,名曰酃酒。盛弘之《荆州记》曰:渌水出豫章郡康乐县,其间乌程乡有井,官取水为酒,酒极甘美,与湘东酃湖酒年常献之,世称醁醽酒。”

④缃帙(xiāngzhì):浅黄色的包书布。

⑤病骨:病身。犹:一作“独”。

⑥牛马、枭卢:古代有掷五木的博戏,五木其形两头尖,中间平广,一面涂黑色,画牛犊以为花样,一面涂白,画雉以为花样。凡投掷五子皆黑者,名“卢”;白二黑三者曰“枭”。见李翱《五木经》和程大昌《演繁露》卷六《投》。

【白话译文】

与弟弟离别有三年了,回家重聚有一天多了。今晚的醁醽美酒,离家时缃帙包着的书。一身病痛现在还能活着回来,这世间什么样的事情不会发生呢?何必要问五木名色,抛出去管它是“枭”还是“卢”。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八年(813年)作者辞官归昌谷后。清人方扶南说:“此当是以父名晋肃不得举进士而归。”当时李贺失意潦倒,病归昌谷,写下这首诗。

【赏析】

前四句写归家后的心情。首二句点明时间。“别弟三年后,还家一日余”。失意归来,不免悲伤怨愤;和久别的亲人团聚,又感到欣喜宽慰。三、四句“醁醽今夕酒,缃帙去时书”表现的正是诗人这种悲喜交织的复杂心情。弟弟不因“我”落泊归来而态度冷淡,仍以美酒款待。手足情深,互诉衷肠,自有一种无法用言语表达的乐趣。可是一看到行囊里装的仍是离家时带的那些书籍,又不禁悲从中来。这里虽只字未提名场失意,而仕途蹭蹬的景况,已通过对具体事物的'点染,委婉地显示出来了。诗人善于捕捉形象,执简驭繁,手法是十分高妙的。

后四句抒发感慨。“病骨犹能在”写自己:“人间底事无”写世事。意思是说:“尽管我身体不好,病骨支离,现在能活着回来,就是不幸中的大幸了;至于人世间,什么卑鄙龌龊的勾当没有呢?”诗人一方面顾影自怜,抒发了沉沦不遇的感慨,另一方面又指摘时弊,表达了愤世嫉俗的情怀。这两种感情交织在一起,显得异常沉痛。

末二句是回答弟弟关于考试得失的问话。“牛马”和“枭卢”是古代赌具“五木”(一名“五子”)上的名色,赌博时,按名色决定胜负。“何须问牛马,抛掷任枭卢”,意思是说:“我应试作文,如同‘五木’在手,一掷了事,至于是‘枭’是“卢”,是成是败,听之任之而已,何必过问呢!”其实当时“枭”(负彩)“卢”(胜彩)早见分晓,失败已成定局,诗人正是悲愤填膺的时候,却故作通达语,这是悲极无泪的一种表现。表面上愈是装得“冷静”、“达观”,悲愤的情怀就愈显得深沉激越。

黎简说:“昌谷于章法每不大理会,然亦有井然者,须细心寻绎始见。”(《李长吉集评》)这首诗,当是李贺诗中“章法井然”的一个例子,音韵和谐,对仗亦较工稳。全诗各联出句和对句的意思表面相对或相反,其实相辅相成。一者显示悲苦,一者表示欣慰,但其思想感情的基调都是忧伤愤激。诗人装作不介意仕途的得失,自我解嘲,流露出的正是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极大痛苦。

篇4:李贺《示弟》赏析

李贺《示弟》赏析

《示弟》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此诗前半部分描写的是作者仕途蹭蹬,失意归来,而其弟却不嫌弃,热情款待,使得作者悲喜交加的复杂情感。

示 弟

李贺

别弟三年后,还家一日余。

醁醽今夕酒,缃帙去时书?

病骨犹能在,人间底事无!

何须问牛马,抛掷任枭卢。

鉴赏:

这是一曲人才被压制埋没的激愤之悲歌。从诗的内容看,应是李贺到长安应进士试不得第之后,返回家中所作。这是一首对仗工整巧妙的五言律诗。过去有人以为李贺只能写古体、乐府诗而不善于作律诗,这是一种误解。这首诗无论是从结构、从对仗来说都是一首极好的律诗,很有杜甫入蜀后律诗的神韵。

这首律诗前四句是第一部分,后四句是第二部分。

前四句是写“还家一日”,再简单点说是写“家”。

李贺约是二十岁前后赴京应试的,这场考试引起轩然大波,《前言》已述。李贺在考试之后没有马上返回家乡,而是“辞家三载”在长安“索米王门”(见李贺《勉爱行送小季之庐山》)。

开头两句似乎起得很平淡,只是简单地叙述了离家还家的时日。这两句单看起来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好处,但联系下两句就可以看到它们的'作用了。“醁醽今夕酒,缃帙去时书。”似乎也平常,但仔细咀嚼就不平常。醇香的名酒,使人陶醉;阔别三年的心爱的书籍,是那样令人神往。不但是芬芳香醇的醁醽散发出阵阵诱人的味道,散发着使人感到温暖的气息;连那浅黄色的衣书包裹着的书籍也散发出一种亲切温暖的芳香。和久别的弟弟、亲人们团聚又回到自己熟悉的书斋,那是多富有人情味的温暖的气氛啊!这是诗人“还家日”所感受到的生活的氛围。面对着自己那么熟悉的书籍,和心爱的弟弟、家人们一起饮着芬芳的美酒,这时诗人的心情该是多么愉快美好;特别是经历了三年人世间的种种情状之后,就更是这样了!

那么,三年别弟的时间里,人世间给诗人带来什么呢?如果说前四句是写“还家一日”或者简单点说是写“家”的话,那么,后四句就是写“别弟三年”,是写“人世间”了。李贺告别家人到长安应进士举,是为了求得一官半职,以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索米王门”(《勉爱行送小季之庐山》),但是也正像他自己所言:“ 阖扇未开逢瘈犬”大门没有打开而被疯犬唁唁而狂吠,只好“索米王门一事无”毫无所获而归。由于李贺举进士却被攻击不守家讳一事,李贺终于不能中进士第了。

并非李贺的才力不够,这是人才受到压抑的悲剧。

后四句以非常激愤的语言,控诉了科举制度对人才的扼杀。“病骨犹能在,人间底事无!”这是激愤的火焰在喷发,人世中,什么卑劣的事情没有啊!可安慰者,是我这把病骨还能在经熬前后活了下来。一个“犹能在”一个“底事无”,把诗人愤世疾俗的情绪抒发了出来。最后两句以赌博为喻指考场的不公。什么牛马枭卢何必再问它呢?这种赌博式的考场,胜负哪里有什么客观的标准?还不是凭考官随意抛掷,是枭则枭,是卢则卢。李贺忧伤愤激的感情,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出来。

这后一部分写“别弟三年”写“人间”,这三年,该何等痛苦的三年;这人间,该是何等冷酷污浊的人间!这一部分写人世的冷酷和前一部分写家的温馨,成为一个鲜明的比较。艺术上相反相成,构成了情感深沉激越的意境。到这里,我们就能体悟到这首律诗结构上的巧妙和第一联的作用了。第一联“三年”“一日”不仅对仗工整,点出了时间,它们正像一个门的两扇,打开来之后,下面就紧紧围绕着这“一日”

和“三年”来展开描写了,所以说这里貌似平淡,而实则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二联、第三联,对仗工整、流畅自然,音韵和谐,对形成鲜明的意境也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李贺也是工于律诗的能手,只不过他感情放纵,经常不愿受律诗格律的约束。

篇5:示弟,示弟李贺,示弟的意思,示弟赏析

示弟,示弟李贺,示弟的意思,示弟赏析 -诗词大全

示弟

作者:李贺  朝代:唐  体裁:五言律诗   别弟三年后,还家一日余。

X}今日酒,缃帙去时书。

病骨犹能在,人间底事无?

何须问牛马,抛掷任枭卢! 【注释】 ①X}:一作“}X”,又作“酃渌”,美酒名。张协《七命》“乃有荆南乌程”,《文选》注引盛弘之《荆州记》:“渌水出豫章康乐县,其间乌程乡有酒官,取水为酒,酒极甘美,与湘东酃湖酒,年常献之,世称酃渌酒。”

②缃帙:浅黄色书衣。昭明太子《文选序》:“卷盈乎缃帙”,吕向注:“缃,浅黄色也;帙,书衣也。古人书卷之外有帙裹之。”

③牛马:《庄子・天道》:“昔者子呼我牛也,而谓之牛;呼我马也,而谓之马。”意即毁誉由人。

④枭卢:古时博戏樗蒲的采名。幺为枭,最胜;六为卢,次之。即所谓喝幺喝六。 【赏析】这首诗作于元和八年(813)。清人方扶南说:“此当是以父名晋肃不得举进士而归。”前四句写归家后的心情。首二句点明时间。“别弟三年后,还家一日余”。失意归来,不免悲伤怨愤;和久别的亲人团聚,又感到欣喜宽慰。三、四句“X今夕酒,缃帙去时书”表现的正是诗人这种悲喜交织的复杂心情。弟弟不因“我”落泊归来而态度冷淡,仍以美酒款待。手足情深,互诉衷肠,自有一种无法用言语表达的乐趣。可是一看到行囊里装的仍是离家时带的那些书籍,又不禁悲从中来。这里虽只字未提名场失意,而仕途蹭蹬的景况,已通过对具体事物的点染,委婉地显示出来了。诗人善于捕捉形象,执简驭繁,手法是十分高妙的.。

后四句抒发感慨。“病骨犹能在”写自己:“人间底事无”写世事。意思是说尽管我身体不好,病骨支离,现在能活着回来,就是不幸中的大幸了;至于人世间,什么卑鄙龌龊的勾当没有呢?!诗人一方面顾影自怜,抒发了沉沦不遇的感慨,另一方面又指摘时弊,表达了愤世嫉俗的情怀。这两种感情交织在一起,显得异常沉痛。

末二句是回答弟弟关于考试得失的问话。“牛马”和“枭卢”是古代 “五木”(一名“五子”)上的名色,赌博时,按名色决定胜负。“何须问牛马,抛掷任枭卢”,意思是说,我应试作文,如同“五木”在手,一掷了事,至于是“枭”是“卢”,是成是败,听之任之而已,何必过问呢!其实当时“枭”(负采)“卢”(胜采)早见分晓,失败已成定局,诗人正是悲愤填膺的时候,却故作通达语,这是悲极无泪的一种表现。表面上愈是装得“冷静”、“达观”,悲愤的情怀就愈显得深沉激越。

黎简说:“昌谷于章法每不大理会,然亦有井然者,须细心寻绎始见。”(《李长吉集评》)这首诗,当是李贺诗中“章法井然”的一个例子,音韵和谐,对仗亦较工稳。全诗各联出句和对句的意思表面相对或相反,其实相辅相成。一者显示悲苦,一者表示欣慰,但其思想感情的基调都是忧伤愤激。诗人装作不介意仕途的得失,自我解嘲,流露出的正是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极大痛苦。(朱世英)

篇6:《示弟》唐诗鉴赏

示 弟

李贺

别弟三年后,还家一日余。

醁醽今夕酒,缃帙去时书?

病骨犹能在,人间底事无!

何须问牛马,抛掷任枭卢。

篇7:《示弟》唐诗鉴赏

这是一曲人才被压制埋没的激愤之悲歌。从诗的内容看,应是李贺到长安应进士试不得第之后,返回家中所作。这是一首对仗工整巧妙的五言律诗。过去有人以为李贺只能写古体、乐府诗而不善于作律诗,这是一种误解。这首诗无论是从结构、从对仗来说都是一首极好的律诗,很有杜甫入蜀后律诗的神韵。

这首律诗前四句是第一部分,后四句是第二部分。

前四句是写“还家一日”,再简单点说是写“家”。

李贺约是二十岁前后赴京应试的,这场考试引起轩然大波,《前言》已述。李贺在考试之后没有马上返回家乡,而是“辞家三载”在长安“索米王门”(见李贺《勉爱行送小季之庐山》)。

开头两句似乎起得很平淡,只是简单地叙述了离家还家的时日。这两句单看起来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好处,但联系下两句就可以看到它们的作用了。“醁醽今夕酒,缃帙去时书。”似乎也平常,但仔细咀嚼就不平常。醇香的名酒,使人陶醉;阔别三年的心爱的书籍,是那样令人神往。不但是芬芳香醇的醁醽散发出阵阵诱人的味道,散发着使人感到温暖的气息;连那浅黄色的`衣书包裹着的书籍也散发出一种亲切温暖的芳香。和久别的弟弟、亲人们团聚又回到自己熟悉的书斋,那是多富有人情味的温暖的气氛啊!这是诗人“还家日”所感受到的生活的氛围。面对着自己那么熟悉的书籍,和心爱的弟弟、家人们一起饮着芬芳的美酒,这时诗人的心情该是多么愉快美好;特别是经历了三年人世间的种种情状之后,就更是这样了!

那么,三年别弟的时间里,人世间给诗人带来什么呢?如果说前四句是写“还家一日”或者简单点说是写“家”的话,那么,后四句就是写“别弟三年”,是写“人世间”了。李贺告别家人到长安应进士举,是为了求得一官半职,以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索米王门”(《勉爱行送小季之庐山》),但是也正像他自己所言:“ 阖扇未开逢瘈犬”大门没有打开而被疯犬唁唁而狂吠,只好“索米王门一事无”毫无所获而归。由于李贺举进士却被攻击不守家讳一事,李贺终于不能中进士第了。

并非李贺的才力不够,这是人才受到压抑的悲剧。

后四句以非常激愤的语言,控诉了科举制度对人才的扼杀。“病骨犹能在,人间底事无!”这是激愤的火焰在喷发,人世中,什么卑劣的事情没有啊!可安慰者,是我这把病骨还能在经熬前后活了下来。一个“犹能在”一个“底事无”,把诗人愤世疾俗的情绪抒发了出来。最后两句以赌博为喻指考场的不公。什么牛马枭卢何必再问它呢?这种赌博式的考场,胜负哪里有什么客观的标准?还不是凭考官随意抛掷,是枭则枭,是卢则卢。李贺忧伤愤激的感情,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出来。

这后一部分写“别弟三年”写“人间”,这三年,该何等痛苦的三年;这人间,该是何等冷酷污浊的人间!这一部分写人世的冷酷和前一部分写家的温馨,成为一个鲜明的比较。艺术上相反相成,构成了情感深沉激越的意境。到这里,我们就能体悟到这首律诗结构上的巧妙和第一联的作用了。第一联“三年”“一日”不仅对仗工整,点出了时间,它们正像一个门的两扇,打开来之后,下面就紧紧围绕着这“一日”

和“三年”来展开描写了,所以说这里貌似平淡,而实则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二联、第三联,对仗工整、流畅自然,音韵和谐,对形成鲜明的意境也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李贺也是工于律诗的能手,只不过他感情放纵,经常不愿受律诗格律的约束。

篇8:李贺经典古诗

李贺经典古诗大全

诗人简介

李贺 (唐代诗人)(约公元791年-约8),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  。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因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李贺作品:

1、《安乐宫》

深井桐乌起,尚复牵清水。

未盥邵陵瓜,瓶中弄长翠。

新成安乐宫,宫如凤凰翅。

歌回蜡板鸣,左悺提壶使。

绿蘩悲水曲,茱萸别秋子。

2、《八月》

孀妾怨长夜,独客梦归家:

傍檐虫缉丝,向壁灯垂花;

帘外月光吐,帘内树影斜;

悠悠飞露姿,点缀池中荷。

3、《巴童答》

巨鼻宜山褐,庞眉入苦吟。

非君唱乐府,谁识怨秋深?

4、《白虎行》

火乌日暗崩腾云,秦皇虎视苍生群。

烧书灭国无暇日,铸剑佩玦惟将军。

玉坛设醮思冲天,一世二世当万年。

烧丹未得不死药,拏舟海上寻神仙。

鲸鱼张鬣海波沸,耕人半作征人鬼。

雄豪气猛如焰烟,无人为决天河水。

谁最苦兮谁最苦,报人义士深相许。

渐离击筑荆卿歌,荆卿把酒燕丹语。

剑如霜兮胆如铁,出燕城兮望秦月。

天授秦封祚未移,衮龙衣点荆卿血。

朱旗卓地白虎死,汉皇知是真天子。

5、《北中寒》

一方黑照三方紫,黄河冰合鱼龙死。

三尺木皮断文理,百石强车上河水。

霜花草上大如钱,挥刀不入迷濛天。

争瀯海水飞凌喧,山瀑无声玉虹悬。

6、《贝宫夫人》

丁丁海女弄金环,雀钗翘揭双翅关。

六宫不语一生闲,高悬银榜照青山。

长眉凝绿几千年,清凉堪老镜中鸾。

秋肌稍觉玉衣寒,空光帖妥水如天。

7、《残丝曲》

垂杨叶老莺哺儿,残丝欲断黄蜂归。

绿鬓年少金钗客,缥粉壶中沈琥珀。

花台欲暮春辞去,落花起作回风舞。

榆荚相催不知数,沈郎青钱夹城路。

8、《昌谷北园新笋四首》

箨落长竿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

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

斫取青光写楚辞,腻香春粉黑离离。

9、《昌谷读书示巴童》

虫响灯光薄,宵寒药气浓。

君怜垂翅客,辛苦尚相从。

10、《昌谷诗》

昌谷五月稻,细青满平水。

遥峦相压叠,颓绿愁堕地。

光洁无秋思,凉旷吹浮媚。

竹香满凄寂,粉节涂生翠。

11、《长歌续短歌》

长歌破衣襟,短歌断白发。

秦王不可见,旦夕成内热。

渴饮壶中酒,饥拔陇头粟。

凄凄四月阑,千里一时绿。

12、《长平箭头歌》

漆灰骨末丹水沙,凄凄古血生铜花。

白翎金竿雨中尽,直余三脊残狼牙。

我寻平原乘两马,驿东石田蒿坞下。

风长日短星萧萧,黑旗云湿悬空夜。

13、《嘲少年》

青骢马肥金鞍光,龙脑如缕罗衫香。

美人狭坐飞琼觞,贫人唤云天上郎。

别起高楼临碧筱,丝曳红鳞出深沼。

有时半醉百花前,背把金丸落飞鸟。

14、《嘲雪》

昨日发葱岭,今朝下兰渚。

喜从千里来,乱笑含春语。

龙沙湿汉旗,凤扇迎秦素。

久别辽城鹤,毛衣已应故。

15、《崇义里滞雨》

落莫谁家子?来感长安秋。

壮年抱羁恨,梦泣生白头。

瘦马秣败草,雨沫飘寒沟。

南宫古帘暗,湿景传签筹。

16、《酬答二首》

金鱼公子夹衫长,密装腰鞓割玉方。

行处春风随马尾,柳花偏打内家香。

17、《酬答二首·其二》

雍州二月梅池春,御水欮浥白蘋。

试问酒旗歌板地,今朝谁是拗花人。

18、《出城》

雪下桂花稀,啼乌被弹归。

关水乘驴影,秦风帽带垂。

入乡试万里,无印自堪悲。

卿卿忍相问,镜中双泪姿。

19、《出城别张又新,酬李汉》

李子别上国,南山崆峒春。

不闻今夕鼓,差慰煎情人。

赵壹赋命薄,马卿家业贫。

乡书何所报,紫蕨生石云。

长安玉桂国,戟带披侯门。

惨阴地自光,宝马踏晓昏。

腊春戏草苑,玉輓鸣辚。

绿网缒金铃,霞卷清池漘。

开贯泻蚨母,买冰防夏蝇。

时宜裂大袂,剑客车盘茵。

小人如死灰,心切生秋榛。

皇图跨四海,百姓拖长绅。

光明霭不发,腰龟徒甃银。

吾将噪礼乐,声调摩清新。

欲使十千岁,帝道如飞神。

华实自苍老,流采长倾湓。

没没暗齰舌,涕血不敢论。

今将下东道,祭酒而别秦。

六郡无剿儿,长刀谁拭尘。

地理阳无正,快马逐服辕。

二子美年少,调道讲清浑。

讥笑断冬夜,家庭疏筱穿。

曙风起四方,秋月当东悬。

赋诗面投掷,悲哉不遇人。

此别定沾臆,越布先裁巾。

20、《出城寄权璩、杨敬之》

草暖云昏万里春,宫花拂面送行人。

自言汉剑当飞去,何事还车载病身?

篇9:李贺《马诗》古诗鉴赏

李贺《马诗两首》古诗鉴赏

马诗两首

李 贺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注】 房星:《晋书天文志》中有房四星,亦曰天驷,为天马,主车驾。房星明,则王者明。

(1)这两首诗分别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

前一首诗表现了马在困境中仍保持骨力坚劲的美好品质,表现了作者在困厄中仍然坚守的坚贞、刚毅的精神和对自己怀才不遇的凄凉境况的怨愤。后一首诗抒发了作者因热望建功立业而不被赏识所发出的悲慨。

(2)这两首诗在抒情手法上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

答案:前一首诗主要使用对比手法,借此马与凡马、马的形体与马的精神的对比,突出了马的特殊命运和内在品质,并借此抒怀。后一首诗主要使用烘托的手法,借外在环境的孤寒,反衬马的建功立业的热望,曲折表达作者壮志难酬的幽怨。

解析:

品味重点诗句,是作答试题的关键。如第一首诗,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尽管马的境遇恶劣,被折腾得不成样子,却仍然骨带铜声。铜 声二字,读来浑厚凝重,有立体感。它所包含的意思也很丰富:铜声悦耳,表明器质精良,从而生动地显示了这匹马骨力坚劲的'美好品质。犹自表现了作者在 困厄中仍然坚守的刚毅精神。借马的形体与马的精神的对比,突出了马的特殊命运,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之情。再如第二首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这两 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这片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再如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 秋,即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金络脑属贵重鞍具,象征马受重用,此句表达了作者因热望建功立业而又 不被赏识而生的悲慨。

对比赏析

李贺的《马诗》共二十三首,《马诗此马非凡马》这是第四首。这首诗写马的素质好,但遭遇不好。用拟物的手法写人,写自己,是一种借题发挥的婉曲写法。

《马诗》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而这首诗在比兴手法的运用上却特有意味。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如同运用赋的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是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寻章摘句老雕虫》)匠心正同,钩是一种弯刀,与玉弓均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作者所处的贞元(785年-8)、元和(8-8)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这两句写景,实际上是开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有兴起的意义。

三、四句,诗人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马诗龙脊贴连钱》里说:龙背铁连钱,银蹄白踏烟。无人织锦襜,谁为铸金鞭?其中无人织锦襜二句的慨叹与何当金络脑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金络脑、锦襜、金鞭统属贵重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用。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篇10:古诗示三子鉴赏

古诗示三子鉴赏

作者:  陈师道

示三子

去远即相忘,归近不可忍。

儿女已在眼,眉目略不省。

喜极不得语,泪尽方一唒。

了佑不是梦,忽忽心未稳。

赏析

1084年(元丰七年),陈师道的岳父郭概提点成都府路刑狱,因为师道家贫,妻子与三个儿子及一个女儿只得随郭概西行,而陈师道因母亲年老不得同去,于是忍受了与妻子儿女离别的悲痛。将近四年以后,即1087年(元祐二年),陈师道因、孙觉等人之荐,充任徐州州学教授,才将妻儿接回到徐州。纪录这一场生离死别,他写下了不少情意诚笃、感人至深的佳作,如《送外舅郭大夫概西川提刑》、《送内》、《别三子》、《寄外舅郭大夫》等,这首《示三子》即是作于妻儿们刚回来之时,也是非常杰出的一首,这首描述的主要是人思亲、见亲的全程心灵感受,言语易懂,感人至深。

首二句说妻儿们去远了,相见无期,也就不那么惦记了;而当归期将近,会面有望,则反而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去远”句固然是记录了诗人的实情,然而也深刻地表现了他无可奈何的失望和悲伤,诗人决非真的忘情于妻儿,而是陷于一种极度的绝望之中。“归近”一句正说明了他对亲人不可抑捺的情愫。

“儿女”二句写初见面的情形。因离别四年,儿女面目已不可辨认。陈师道的《送外舅郭大夫概西川提刑》中说:“何者最可怜,儿生未知父。”可见别时儿女尚幼,故至此有“眉目略不省”的说法,表明了离别时间的长久,并寓有亲生骨肉几成陌路的感喟。

“喜极”二句是见面之后复杂心情的表现。久别重逢,惊喜之余,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是相顾无言,泪洒千行,然后破涕为笑,庆幸终于见面。此十字中,将久别相逢的感情写得淋漓尽致,诗人抓住了悲喜苦乐的'矛盾心理在一瞬间的变幻,将复杂的内心世界展现出来。

“了知”二句更深一层作结,说虽然明知不是在梦中相见,但犹恐眼前的会面只是梦境,心中仍然恍恍惚惚,不能安定。这种心理的描绘,写得入木三分。由此可 以推知:在与亲人分离的四年中,诗人多少次梦见亲人,然而却是一场空欢喜,反增添了无限的愁思和悲苦,正因为失望太多,幻灭太多,所以当真的会面时,反而 产生了怀疑,唯恐仍是梦中之事,深沉的思念之情便在此中曲折表现了出来。这两句源于《羌村》组诗中写回家初见亲人的惊喜和疑虑:“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意谓久别重逢,如相见于梦中,后来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中“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即用杜甫诗意;而陈师道此二句是翻用杜甫诗的句子,与晏几道《鹧鸪天》中所说的“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意境略同,可见陈师道取前人诗意能点化出新意。

此诗通篇造语质朴浑厚,无矫饰造作之气,读来恻恻感人,其原因主要在于诗人感情的真挚,语语皆从肺腑中流出,所谓至情无文,即是艺术上一种极高的境界。此类浑朴的作品得力于陈师道向古乐府和 杜甫诗的学习,然而他并不在字句上摹仿前人,而在格调立意上倩鉴前人,故张表臣在《珊瑚钩诗话》中引陈师道的话说:“今人爱杜甫诗,一句之内,至窃取数字 以仿像之,非善学者。学诗之要,在乎立格、命意、用字而已。”这在他自己的作品中已有充分的表现。陈师道论诗标举“宁拙毋巧,宁朴毋华”(《后山诗 话》),即是他形成这种创作风貌的理论基础。但此类作品在他的集子中也并不很多,故尤为珍贵。

篇11:出城李贺鉴赏

出城李贺鉴赏

《出城》为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此诗是李贺离京时所作。诗人到长安应进士举失败了,怀着悲哀绝望的心情,黯然伤神地离开那曾经使他热切向往的京城。全诗表达了诗人的坎坷遭遇,是一曲人才被压制毁灭的悲歌。

出 城

李贺

雪下桂花稀,

啼乌被弹归。

关水乘驴影,

秦风帽带垂。

入乡诚可重,

无印自堪悲。

卿卿忍相问,

镜中双泪姿。

李贺诗《出城》鉴赏:

长安应进士举失败了,这对李贺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本来李贺在洛阳参加河南府试之后,是满心高兴到长安来应试的,但是他万万料想不到现实对他竟是这样残酷。这真是人才毁灭的悲剧。他怀着悲哀绝望的心情,黯然伤神地离开那曾经使他热切向往的京城。这首《出城》就是他离京的时候写出来的。

雪花在飘飘扬扬,大地白茫茫的,虽然时间是桂花盛遍的深秋,但在大雪覆压下,桂花显得稀稀落落;雪天里,一只被弹丸击伤的乌鸦,耷拉着翅膀在空中飞着,回到自己的巢去..这一幅凄凉冷落的景色是诗人哀伤感情的形象化,它又暗喻着自己落选,受小人攻击失意而归的境况。在前两句凄冷背景的映衬下,三、四两句诗人刻画了自己在归途中的落寞孤寂的形象。他骑在瘦驴下孤单的身影,倒映在清清的灞水里;萧索的朔风劲吹着,帽带低垂,象是在朔风中萧瑟着。

以上四句白雪、桂花、飞鸟、朔风、骑着瘦驴的诗人,构成了一幅情感哀戚、色调惨淡的画面。在这幅画面里,我们看见孤独的瘦诗人,骑在一匹瘦驴上,怀着一腔哀愁,在风中雪里,踽踽行进..

诗的后四句转入抒情,“ 入乡诚可重,无印自堪悲。”两句抒述了诗人矛盾的心情。回到家乡又重温家庭的欢乐温暖,这是值得欣慰珍重的;但是入京应试,“被弹”而归,孑然一身,一事无成,真是可悲。

这种矛盾复杂的.心情,在当时的知识分子当中是具有典型意义的。“卿卿”两句则是通过猜想到家之后,和妻子相聚时情状的描写,进一步抒发自己悲苦的心情。他想到,这次入京应考不仅是他自己的事,全家都希望他成功,尤其是他的妻子。这种境况下回家,有什么可说呢?他心爱的人儿,在相互见面之时,当然会忍着苦痛关切地细问详情,只应是相对无言,回首镜中只见两双泪眼默默相向而泣。

这不只是个人的坎坷际遇,也是中唐时期不少诗人所共同的,人才被压制毁灭的悲歌。

篇12:将进酒鉴赏 李贺

将进酒鉴赏 李贺

李贺的诗作《将进酒》用大量篇幅烘托及时行乐的情景,反映了当时的朝廷的腐败,抒发自己心中的苦闷。

将进酒

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

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

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译文

明净的琉璃杯中,斟满琥珀色的美酒,淅淅沥沥槽床滴,浓红恰似火齐珠,煮龙肝,爆凤髓,油脂白,点点又似泪珠涌,锦乡帷帘挂厅堂,春意呵浓浓,笛声悠扬如龙吟,敲起皮鼓响咚咚,吴娃楚女,轻歌软舞,其乐也融融,何况春光渐老日将暮,桃花如雨,飘落满地红,劝世人,不如终日醉呵呵,一日归黄土,纵是酒仙如刘伶,望一杯,也只是,痴人说梦。

注释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萧铙歌的曲调,这里意为“劝酒歌”。

钟:盛酒的器皿。

琥珀:色黄净,喻指美酒。

槽酒:酿酒的器皿。真珠:喻酒色的柔润莹洁。真珠红:名贵的红酒。

玉脂泣:比喻油脂在烹煮时发出的声音。

罗帏:一作“罗屏”。

龙笛:长笛。

鼍(tuó)鼓:用鼍皮制作的鼓。鼍:扬子鳄。

鉴赏

这首诗将一个宴饮歌舞的场面写的缤纷绚烂,有声有色,形神兼备,兴会淋漓,并且以精湛的艺术技巧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切体验。

这首诗的前五句描写一幅奇丽熏人的酒宴图,场面绚丽斑斓,有声有色,给读者极强烈的感官刺激。作者似乎不遗余力地搬出华艳词藻、精美名物,目不暇接:“琉璃钟”、“琥珀浓”、“真珠红”、“烹龙炮风”、“罗帏绣幕”,作者用这样密集的华丽字眼描绘了一场华贵丰盛的筵宴。其物象之华美,色泽之瑰丽,简直无以复加。

诸物象之间没有动词连接,就像一组蒙太奇镜头,将画面与画面按照内在逻辑顺序一一呈现出来。杯、酒、滴酒的槽床……这些具体意象的相继出现,给读者酒宴进行着的意念。这种省略叙写语言的手法,不但大大增加了形象的密度,同时也能启迪读者活跃的联想,使之主动地去填补、丰富那物象之间的空白。

“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四句写宴乐的鼓点愈来愈急,连串三字句法衬得歌繁舞急,仅十二字,就将音乐歌舞之美妙写得尽态极妍。不仅让读者目不暇视,甚至耳不暇接。这似乎已不是普通宴饮,而是抵死的狂欢。下面的诗句作者开始解释这炊金馔玉,浩歌狂舞的原因。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春光正美,太阳却冷酷地移向地平线;青春正美,白发却已在悄悄滋长。曾在繁茂的桃花园中,看花瓣随风如雨而落,那真是令人目眩神迷的美。但每一秒的美丽,都是以死亡为代价的`。何等奢侈的美丽。人们伸出手想挽留残春,但最终留下的,只是那空荡荡的枝头和指间的几片残红。在这凄艳的花雨中,在这渐渐拉长的日影下,愈转愈急的歌弦舞步是想追上时间的脚步,在时间鼓点均匀而无情的敲击声中,入唇的玉液琼浆己变得苦涩。

“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诗的前一部分是大段关于人间乐事瑰丽夸张的描写:美酒佳肴,欢歌曼舞,人生之乐似乎莫过于此。但结尾笔锋倏转,出人意料地出现了死的意念和“坟上土”的惨淡形象,透露出一片苦涩幽怨的意绪。时光难逗留,诗人遂道,罢了,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既是壶中日月长,就多喝几杯,终日酩酊吧,无知无觉也就没有困扰了。何况哪怕好酒如刘伶,死后想喝酒亦不可得。可酒并不是真的就能令人忘忧。刘伶“一醉一石,五斗解醒”也未必真的逃避了痛苦。狂呼痛饮,及时行乐固然痛快,但是,即使秉烛夜游,人生又有几何,再回首已百年身,酒闲人寂之后,留下的只有深沉的孤独和空虚之感。况且生时的辉煌更加衬托出死后的悲凉,正是前后这种极度的反差和不协调给读者带来极大的震撼。人间乐事极力地反衬出死的可悲,终日醉酒和暮春之愁思又回过来表露出生的无聊,这就是诗人内心深处所隐藏的死既可悲而生亦无聊的最大的矛盾和苦闷。人生总难免面对差别,在差别面前,庄子喜欢否定它,以求心灵的宽慰和淡泊;作者李贺则喜欢确认它、甚至放大它,以强化主体对生命、生活的敏感和执著。他为此宁愿悲愤伤感,宁愿陷入感性的深渊而不愿自拔。

这首诗以幽遽朦胧、瑰艳凄冷的意境,生动灵澈、神奇超常的意象,构设意与境浑的美学特质,充分表达诗人身处病态社会的烦闷、压抑、凄凉与愤激心绪,给读者以深刻的精神启示和审美感受。

李贺浪漫主义古诗

《江楼曲》李贺唐诗鉴赏

李贺诗过华清宫鉴赏

示儿 古诗

李贺《李凭箜篌引》阅读答案及鉴赏

李贺的唐诗《致酒行》鉴赏

南园赏析 李贺

李贺名人事例

李贺的古诗《老夫采玉歌》赏析

李贺是什么代的诗人

《示弟》李贺古诗鉴赏(精选1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示弟》李贺古诗鉴赏,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