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skywalker”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8染色体检查结果的分析及临床意义,这次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后的8染色体检查结果的分析及临床意义,供大家阅读参考。
- 目录
篇1:8染色体检查结果的分析及临床意义
816例染色体检查结果的分析及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分析染色体检查的临床意义及其重要性.方法:采用外周血培养及G带染色分析816例患者染色体核型异常的阳性率,统计不同就诊原因中染色体异常核型分布及临床意义.结果:816例染色体检查中,异常核型有44例,检出率为5.37%.其中与孕育疾病有关就诊的病例最多,占总检查人数的61.02%,染色体核型异常阳性率反而最低(4.61%).由其他原因(体检,五官、皮肤和内科等疾病)就诊的'占总检查人数的比率不高(9.07%),而染色体核型异常的阳性率最高(8.10%).从各类不同就诊原因的病人中共发现3例国际首报异常核型.结论:染色体检查不仅妇产科和优生优育专业重要,同时临床各部门都要重视染色体的检查、应用和研究.
作 者:黄伏生 彭剑虹 田莉 周新 李黎 HUANG Fusheng PENG Jianhong TIAN Li ZHOU Xin LI Li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基因诊断中心,武汉,430071 刊 名: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ISTIC PKU英文刊名:MEDICAL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年,卷(期):2006 27(4) 分类号:Q343.2+1 关键词:染色体 核型分析 费城染色体篇2:血脂检查结果分析要注意哪些呢
一些人的血脂出现了问题就需要及时的治疗,尤其是一些患者要注意血脂的检查,这样才能够很好的保证患者的身体的健康和安全的问题,避免因为血脂的检查结果分析出错导致出现误诊的情况发生,那么血脂检查结果分析要注意哪些呢?那么下面我就为大家来介绍一下吧。
●避免高脂饮食。抽血前2周保持平时的饮食习惯,3天内避免高脂饮食,24小时内不饮酒。取血化验前的最后一餐更应注意,忌食高脂食物,不饮酒。因为饮酒 能明显升高血浆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浓度,导致化验结果有误差。采血前一天晚8时开始禁食,次日早8时至9时采取静脉血,即空腹12小时以 上晨间取血。
●在生理和病理状态比较稳定的情况下进行化验,因为血脂水平可随一些生理及病理状态变化,如创伤、急性感染、发热、月经等。
●不要在服用某些药物时查血脂。避孕药、β受体阻滞剂、噻嗪类利尿剂、激素类药物等可影响血脂水平,导致检验结果出现误差。
20岁以上的成年人至少每5年测量一次血脂,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后女性应每年进行一次血脂检查。血脂检查的重点对象,则应每3~6个月测定一次。
血脂检查注意事项一:检查前三天的饮食要清淡。要少吃高糖、高脂肪、高蛋白、高盐的食物
,以免对血脂检查结果造成影响,切记不能喝酒。
血脂检查注意事项二:体检当天要空腹8小时以上。饭后脂肪会以甘油三酯的形式存在,要完全消化吸收大概需要八小时,为了不影响血脂检查项目甘油三酯的检查数值失真,至少要保证空腹八小时,因此大家最好选择早上没吃饭时去检查。
血脂检查注意事项三:慢性疾病不能擅自停止服药。虽然服药会对检查造成影响,但是为了生命安全,一定要带上药物等检查完后马上服用,特别是真正服用降压药、心脏病药物等一定更要注意。并且在检查时要告知医生服药史,以免误诊。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介绍的这个问题的看法,如果患者出现了上述的问题,那么就需要注意及时的采取治疗的方法进行检查,按照上述的血脂检查的方法进行检查,这样能够很大的避免出现误诊的现象发生,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和诊断病情。
篇3:遗传咨询者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如何
1 咨询对象和方法
对1月~12月来我们省妇保所进行遗传咨询者888例患者做了外周血染色体检测及核型分析。
1.1 咨询对象 888例受检者均来自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遗传咨询门诊、男性科、儿科、妇产科等科室。其中男433例,女455例,年龄从新生儿到50岁不等,而40岁以下患者占98.51%,以生育年龄及16岁以下儿童为主,其就诊原因包括不良孕产史、智力低下、原发闭经、无精症及其它。
1.2 方法 针对每个受检者的情况,我们分别进行常规询问病史、体检、抽取外周血,在含25%小牛血清的1640培养基中培养68~72h,低渗、固定、制片、G显带,每例镜下观察30个分裂象,分析3个核型,对异常者加大计数及分析量。
2 结果
888例中检出染色体异常74例,异常核型检出率8.33%,其咨询原因及异常核型检出率情况见表1。
表1 888例咨询原因及异常核型检出情况略
在888例遗传咨询患者中,发现异常染色体13类,其类型分布见表2。
3 讨论
优生遗传咨询是检测遗传病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细胞遗传学的检查发现染色体异常者,提供诊断依据和生育指导。对提高人口素质有较深远的社会效益。
表2 异常染色体核型分布略
3.1 智力低下与染色体异常 本资料在智力低下者中检出染色体异常29例,异常核型检出率为27.88%,居异常核型高位,大部分为21-三体综合征,这主要说明染色体异常特例是21-三体,是引起智力低下的重要原因。因此由于智力低下而就诊者应先进行染色体检查。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不论其结构或数目的改变均会引起智力发育障碍或疾病。国内报道染色体异常引起智力低下约占10%~15% [1~3] ,本资料检出率为27.88%,大大高于国内平均水平,这可能与检测的选择条件不同有关。从染色体畸变类型观察,国内报道是以21-三体综合征为主,占90%,与本资料全部为21-三体综合征,基本相符。
21-三体综合征是最常见的染色体疾病。它以先天性智力低下为主要表现,存活后生活不能自理,且无法治疗。若已婚,生育同样的患儿的几率为50%~100%,严重影响人口素质,给社会及家庭造成沉重的精神及经济负担。 关于21-三体产生的机理,一般认为是由于双亲之一的配子在减数分裂是发生染色体不分离的结果。有资料表明21-三体和罗伯逊易位绝大多数是染色体核突变的。普遍认为造成突变的主要原因首先是环境因素(物理、化学、感染),另外,与高龄孕妇(>35岁者)的卵子老化有关。在如何减少染色体畸变所造成的先天愚型儿是今后预防中值得重视的问题。
然而,对所有孕妇建立有效的无创伤性产前筛查方法,防止21-三体综合征患儿出生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检出及发现21-三体综合征的意义在于,确立异常核型、类型及其家系检查,追踪异常染色体的来源,为推测再生愚型儿的风险提供产前诊断的依据,控制愚型儿的再出生。
3.2 男性不育与染色体异常 引起男性不育的病因很多,染色体异常是其重要原因之一。据国内外资料报道,男性不育患者染色体异常在2.2%~25%之间 [4] 。本资料在男性不育者中检出染色体异常16例,异常率为27.11%,高于上述文献报道,这可能与病例选择有关。16例核型均为47,XXY,体征表现为:身材高大,皮肤细白,睾丸小,无精子,无胡须,无喉结等典型克氏综合征。这类患者因睾丸发育受多条X染色体影响,曲细精管上皮细胞玻璃样变核纤维化,造成生精上皮死亡,故无精子生成 [5] 。
3.3 不良孕产史及染色体异常 本资料以受检者居多的习惯性流产作为代表,因不明原因的流产1/6异常孕产史检出率1.75%,说明异常孕产史,特别是有不明原因流产史是育龄期妇女进行咨询的常见原因。在习惯性流产患者中,检出异常核型8例,均为平衡易位,由于平衡易位没有遗传物质的丢失,虽然本人表型正常,但可以遗传,起生殖细胞在减数分裂中所产生的配子除一种为正常,一种为携带者外,其余均为不平衡配子,故与正常配子结合后可引起流产、畸胎、死胎、生育异常儿等遗传效应,而且生育染色体异常儿的机率达50%~100% [6] ,以上观点表明对于不明原因流产史者或先兆流产史者,进行染色体检查,对寻找病因,指导优生具有重要意义。
3.4 原发闭经及不孕与染色体异常 本文在原发闭经及不孕患者中检出染色体异常7例,异常检出率为3.95%,全部为Turner’s综合征,具有体格娇小,幼稚外阴,子宫小,卵巢萎缩,原发闭经。均为已婚者伴不孕的临床表现,5例核型为45,X,1例嵌合体核型为46,XX/45,X0。就Turner’s综合征患者,1例为46,XX,[X p+ ],有文献记载:两条完整的X染色体对性腺发育是必须的,Turner’S综合征患者的性腺为条囊状,一般为无功能,雌激素不足,致性器官发育不良,原发闭经及不孕。45,X和以45,X为主的嵌合体核型的发 生,主要是由于早期合子X染色体丢失或有丝分裂不分离所致 [7] ,X长臂染色体的形成可能是双亲之一的生殖细胞在减数分裂Ⅱ期,X染色体发生着丝粒横裂或姐妹染色体单体交换的结果 [8] 。决定身高的基因位于染色体的短臂上 [9] ,本文7例患者表型均符合文献所述。
3.5 其它 在其它的91例患者中有14例为异常核型,检出率为15.38%,其中12例为大Y染色体核型(Y>21),咨询对象均属于习惯性流产及不育者,针对大Y染色体是否造成流产不育的原因,目前国内的有关刊物未做报道,但从我所检测的14例异常核型来看,大Y的确对流产不育原因是有影响,其机制有待做进一步研究及探讨。
篇4:3286名放射工作人员免疫球蛋白检查结果分析
3286名放射工作人员免疫球蛋白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性别、学历、年龄、工龄对放射工作人员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影响,为保障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某市2003~共3 286名放射工作人员免疫球蛋白检查结果并分别按性别、学历、年龄、工龄进行分组分析.结果 女性组免疫球蛋白略高于男性组;中间年龄组的免疫球蛋白低于低年龄组和高年龄组;按工龄分组IgG、IgA有随着工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而IgM则有随着工龄增加而下降的趋势.结论 性别、年龄、工龄对放射工作人员免疫球蛋白含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也对机体有一定的免疫增强效应.
作 者:霍红日 HUO Hong-ri 作者单位: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金山医院,江苏,南京,210042 刊 名:中国辐射卫生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RADIOLOGICAL HEALTH 年,卷(期):2009 18(3) 分类号:X591 关键词:放射工作人员 免疫球蛋白 分析篇5:佛山地区22遗传咨询者细胞染色体异常结果分析
佛山地区2228例遗传咨询者细胞染色体异常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染色体异常在遗传咨询中的发生情况及异常染色体核型与临床表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培养技术,G显带,显微镜下分析染色核型.结果 2 228例遗传咨询者中,检出异常染色体153例,检出率6.9%;其中21三体51例,inv(9)33例,47,XXY型16例,45,XO型6例,46,Xi(Xq10;Xq10)型4例,平衡易住12例,罗氏易位3例.性逆转4例(即社会性别女性,染色体核型是46XY),其他异常核型31例,包括婚前体检和健康体检等.结论 染色体异常在遗传咨询者中较常见,且异常核型多见,对高危人群应尽早检查染色体核型,尽早采取相应措施.
作 者:李晓杰 杨光 崔金环 作者单位: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医学研究所,广东佛山,528000 刊 名: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ISTIC英文刊名:JOURNAL OF MODERN LABORATORY MEDICINE 年,卷(期):2008 23(3) 分类号:Q987.1 关键词:染色体异常 核型 临床表现篇6:兽医临床血常规检查的影响因素及结果分析体会研究论文
兽医临床血常规检查的影响因素及结果分析体会研究论文
对于我们人类来说血液的常规检查是临床中经常采用的检查手段,对于动物来说亦是如此。血液常规检查是临床中最基础的检查项目之一,通过对血液的检查可以判断出,动物是否贫血或者是否有血液系统等疾病。但是血液的常规检查的结果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检查结果与实际情况有出入,出现误诊的现象或是假象。因此,本文通过对兽医临床血液常规检查的影响因素及其结果进行分析,由此得出预防体会。首先,介绍了血液常规检查的影响因素,包括动物本身、采血因素、收集仪器等主要影响因素。其次,对有效的血液常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最后,对血常规检查结果受到的诸多影响因素进行规避措施阐述,在临床中要避免发生这些影响因素,创造出真正的有价值的血常规检查结果,以便日后兽医临床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兽医临床血常规检查的影响因素
1.动物本身。在生物学上,由于进化的差异,导致动物的品种、系别、性别、年龄等各不相同。因此,动物的血常规指标也不尽相同。在进行动物的采血活动中,如果动物正处于觅食状态,被采血的动物,可能会由于环境不同、气候不同、应激程度不同等因素,造成与测定结果不相符的状态。或者是由于动物剧烈运动,在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动物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或者是疼痛引起的红细胞与白细胞轻微的增高或者是降低情况。此时的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变化只是暂时的,动物在处于应激的状态下,体内会分泌出儿茶酚胺。动物体内的儿茶酚胺增多,会引起边缘白细胞进入血液循环中。这时的血常规检查结果就会受到环境因素或是动物生理的因素影响,造成检查结果的不准确。
药物治疗引起血常规检查结果产生变化,对于动物来说,它们的抵抗力和免疫力都不如人类,新生的动物,需要增强抵抗力和免疫力时会服用青霉素钾盐,直接引起的后果就是致使红细胞、白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数量增多,而白细胞的数量增多会伴随着有核左移,淋巴细胞以及杆壮白细胞也成增多的趋势。因此,含青霉素钾盐的药物,可以促进动物机体的免疫功能,为动物起到增加防御功能的作用。或者是一些,会刺激肾上腺素类的药物也会是血液中的白细胞数和红细胞数增加,兽医临床,在为动物,进行血常规检查时,要注意检查动物的病史,或者是在出生后服用过什么能导致红细胞和白细胞升高的药物。以避免血常规检查结果不准确的案例发生。
2.采血因素。在采血的过程中,由于动物伤口的愈合能力较低需要抗凝剂,来辅助动物的伤口愈合能力。常用的抗凝剂是EDTA-Na2,有研究表明该抗凝剂,可能引起中性粒细胞肿胀崩解产生血小板大小的碎片,这种现象的产生会导致核细胞的计数不准确。在采血过程中,止血压力过大或者是止血的时间过长,会导致皮下的血管组织释放出纤溶酶激活物,该物质的产生会加速分解出血小板分泌物。若是止血时间短,血液中的红细胞、血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产生数量会相对降低,导致动物的伤口局部出现瘀血或是血液浓缩的情况。
在采血完成后,血液标本在放置的时间内,要尽快完成检测,以防在血液样本的储存过程中,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活动、蒸发或是产生化学反应,而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在抽血过程中,要采用较高的抽血技术,用高质量的血液样本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程度。经研究表明,血液样品中红细胞的技术,容积,以及浓度,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等十余项检测指标的溶血样本前后差异较大。
3.收集仪器。在采血完成后,血液标本在放置的时间内,要尽快完成检测,以防在血液样本的储存过程中,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活动、蒸发或是产生化学反应,而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在抽血过程中,要采用较高的抽血技术,用高质量的血液样本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程度。经研究表明,血液样品中红细胞的数量、容积、以及浓度、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等十余项检测指标的溶血样本前后差异较大。
二、关于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分析
1.根据发病阶段,判断出炎症反应。首先要判断是否存在炎症,对于同时出现持续嗜中性粒细胞增多症、单核细胞增多症以及嗜中性粒细胞核左移(未成熟嗜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多),则表明存在炎症。白细胞总数只反映了骨髓生成与组织利用之间的平衡;在炎症反应中,白细胞总数可能降低、正常或者升高。绝对嗜中性粒细胞增多,超过25,000/ul时,也表明存在炎症。在大多数病例中,炎性白细胞像通常不能进行进一步的分类。在有些病例中,可通过典型细胞分类计数来区分急性、慢性和重度炎症。这些典型特征反映了白细胞动力学的变化,或者骨髓生成白细胞与组织利用白细胞之间的平衡状况,这些变化受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的影响。
2.对于血常规检查各项指标分析。判断出是否存在应激现象,应激通常会导致轻微的淋巴细胞减少症(淋巴细胞计数在750/ul-1500/ul)。还可能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减少症、轻度嗜中性粒细胞增多症以及轻微的单核细胞增多症,但不是都会出现,也没有特异性。如果存在组织坏死单核细胞增多症,表明存在组织坏死以及对组织吞噬作用的需求。单核细胞增多症可发生于急性、慢性炎症或者坏死,持续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和或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表明存在全身性过敏反应。
病因包括:全身某个部位的寄生虫性疾病,如心丝虫病、跳蚤叮咬引起的皮炎、犬过敏性气管支气管炎(肺部呈现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猫哮喘、过敏性胃肠炎、全身性肥大細胞增多症、猫弥散性嗜酸性肉芽肿综合症、只寄生于肠道的寄生虫疾病(如鞭虫)不会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兽医临床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对动物进行血常规检查时,要排除影响血常规检查的因素,以免检测结果产生偏差,所导致的检查结果不客观,不合理,进而保证疾病诊断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贺绍君,刘德义,赵书景,等.兽医临床血常规检查的影响因素及结果分析[J].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2012(12).
[2]杜雪燕.血常规检查的临床意义及影响因素体会[J].医学信息,2014(14).
[3]唐岚.血常规检查结果及相关影响因素的临床报道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5(8).
★ 选举结果报告
★ 结果的近义词
★ 民主评议党员结果
8染色体检查结果的分析及临床意义(通用6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