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月下河流动”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comScore催促大家重新认识「陈列式广告」网络广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comScore催促大家重新认识「陈列式广告」网络广告,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并能积极分享!
- 目录
篇1:comScore催促大家重新认识「陈列式广告」网络广告
最近在一本书中预测,网路行销「新」趋势绝不会和「关键字广告」有关(那是去年的趋势了),反倒是一般公认已老旧的、准备被淘汰的「陈列式广告」(display ad)将出现大变革,这点是由于Yahoo!与AOL变动、社群网站求广告、影片广告继续试、用fMRI发展新广告型态… 等综合观察的结论,一年的时间,足够他们缴出亮眼的新成绩单,
新的一年还没开始,上周comScore就先刚在某会议中发表了一份白皮书,尚未入手,但曾经在comScore的董事会达之久的一位网路行销老手,昨天已经先综合这份白皮书,在SeekingAlpha写了一篇很棒的文章,提及几个关于陈列式广告的新数据,足以让每个人,对「陈列式广告」有了崭新的新认识──
他们选了139则陈列式广告做了实验,监控着200万位观众的使用状况,注意,高达200万名!这200万名使用者被分为两组,有一组看了广告,另一组没有,其他的变因几乎都相同。结果他们先了证明之前大家已经假设到的结论:陈列式广告的点击率,果然比关键字广告(keyword ads)要低上许多,大家在看陈列式广告时,并不是在「购买动机」(purchase intent)的当下,眼睛不像一只敏锐的花豹,反而像一头佣懒的水牛,东看、西看,点击率超低,转换率也超低。
不过,陈列式广告却有一个东西,比想像中的高很多。
猜猜看是什么?
comScore的研究发现,一个月内拜访这些陈列式广告背后的网站的机率,看到广告的比没看到广告的还高了46%。而,一个月内到搜寻引擎去试图搜寻该广告或该产品关键字的群众,有看广告的也比没看广告的高了 38%。意思是说,别看这些人当下「没反应」,其实到最后都还是会想办法到你家的网站去!
不只是拜访网站而已,comScore发现,最后会作「购买」动作的机率,尤其是在线上直接购买的机率,有看广告比没看广告& lt;strong>还多了27%,连作线下购买的机率也高了17%。
这些数字非常少见,因为以往我们只能计算某位使用者看一个广告以后,这个广告在当下所直接带来的点击、购买率(转换率)是多少,
我们无法一直追踪这个使用者到好多地方,看看他们最后到底是有没有过来看、过来买?只有像comScore这种大型调查公司,才有可能做这样「后续」的追踪,然后终于发现,原来,陈列式广告也是有效果的。虽然没有马上点击,但它的效应会发生在后面,而且会「真的发生」!
有趣的是,这篇文章还诠释(不确定是此作者自行诠释或是comScore白皮书所诠释的),这个数字其实比表面上还更有意义,为什么呢?因为搜寻引擎的关键字广告,表面上的确还是比陈列式广告要有效很多,只要看到搜寻式广告,就很容易点进去,也很容易购买,但comScore 还有另外一个数字:他们说,这200万位观众,有高达81%从头到尾只看过陈列式广告,也就是说,陈列式广告所接触到的群众数量(reach)很有可能是关键字广告的10倍之多,这样的情况下,刚刚提到看到陈列式广告就高了46%、38%、27%…等等,后面所代表的数字,都是关键字广告的同样%的数字的十倍!
我从这边感觉到一个有趣的创业方向,或是给现有网站的新的透过广告来创意获利的方向,关键就在CPX上面。所谓「CPX」,就是跳脱目前「CPC」(cost-per-click,广告费以点击数计价)和「CPA」(cost-per- acquisition,广告费以每次购买计价)和「CPM」(cost-per-mille,广告费以每千位观赏计价)等等的新计费方式,不过,由于「CPC」实在太强太成功,所以现在大家都在想办法挖还有哪种的「花在刀口上」的广告法,譬如我有听过「转寄一次多少钱」,上次也有写过「Cost per Install」的新计价法,这些都是在「动作」上创新,从这些动作来和广告商计费。
但创业家可以思考的是,咦,现在的陈列式广告,计费方法算来算去都只是「看了几次」收费,也永远都只能「看了几次」收费(谈专案的除外)。但,一个广告在边栏被看到,或是在部落格文章被看到,还有在留言区被看到,或是在横幅头条被看到,还是被只播放三秒钟的全版广告看到,甚至在社群网站中借朋友之名被看到,这些全都是「被看到」,全都只是以不同的「CPM」来计费,实在太可惜了。在「看」的部份,还有哪些「看」法?
所有想赚广告钱的网站们都可以想一想,最适合自己网站的「看」法,然后喊出一个新的字「CPX」,现在comScore和其他厂商显然都想要在20帮陈列式广告改头换面,英文就只有26个字母,要抢要快。
本文出自:blog.sina.com.cn/s/blog_514cf21c0100bko9.html
篇2:网络陈列式广告对受众行为的影响网络广告
最近连续看到很多篇文章在攻击传统的网络广告——Banner广告之类,论点正确与否不论,以简单的监控手段和短期ROI数据来评判Marketing整体投资回报率的思路本身就还可以再讨论,网络营销在数据采集方面的即时、方便和丰富确实可以让我们对广告的实际效果有更多的了解,但是这些短期ROI数字本身只是事实的一个反映,而不是完整的事实,如果执迷于这些数字,而忘掉广告对于人潜意识影响的一面,以及对于受众长期行为影响的一面,其实很可能起到反效果。
首先,目前大部分监控系统都非常简单粗糙,不会统计不同Campaign在购物决策周期中的不同作用,没有区分新老客户订单,更不用说综合考虑产品毛利和客户终身价值,得出的数据往往非常扭曲(具体例子参看我之前写的怎样监控和评估网络营销的效果)。
更进一步,就算是有了非常完整的监控模型,以目前的情况来说大部分监控还是基于click——也就是只监控那些点击了广告的用户产生的订单,这样对于Banner广告这种以传递Impression为主要功能的方式很不公平——大部分监控并没有考虑“看到过广告”对于消费者长期行为的影响。美国当前的陈列式广告点击率不到0.2%(中国应该也不会高多少——如果除去作弊流量),广告对于那99.8%的人产生的长期影响是不能被传统的监控和评估方式跟踪到的,这样就很难产生非常让人信服的结论。
今天看到了一份comScore出的report(可以点击这里下载),有一些关于网络广告实际效果的监控数据(“看到过广告”会对消费者产生什么影响),调研的methodology也比较科学(相对于其他公司逻辑混乱的report而言),我节选翻译了几段,希望可以给大家一些参考。
主要结论
看到过广告可以
增加46%的概率让用户在接下来4周中访问网站
增加38%的概率让用户在接下来4周中搜索你的品牌名称
增加27%的概率让消费者在线购买广告宣传的产品
增加17%的概率让消费者在广告中的商店购物
报告数据是如何得到的?
comScore在200万网民(100万在美国)的电脑上安装了他们的软件,软件记录了用户一切上网行为,
这样采集的数据比其它公司基于cookies的调研要更全面和准确。
很多广告公司都在在线广告中加入了comScore的Tag,所以当那200万网民访问网站时,comSore可以知道他们看到了哪些广告。
comScore会将“看到过XX广告”和“没看到过XX广告”的族群进行对比。另外,为了保证对照组质量,comScore对于族群都做了筛选,保证测试组和对照组除了看到的广告不同之外,其他行为特征都非常近似(这点很重要)。
详细数据(Report里有更详细数据,点击这里下载)
1. 看到过广告的人,比没有看到过广告的人,更有可能去你网站(虽然当时直接点击广告的人可能只有0.1%),差距达到46%(按行业分类的详细数据请参看原文)。差距会随着时间而缩小。
2. 可是,看过广告的人,去访问竞争对手网站的概率也会增加超过20%。(按行业分类的详细数据请参看原文),差距同样随着时间而缩小。
3. 挑我比较感兴趣的零售和服饰业来说,广告在给自己带来访问量的同时,也会给竞争对手带去类似的(稍小)的访问量(深蓝色代表广告主网站,浅蓝代表竞争对手网站)。
4. 看到过广告的人更有可能去搜索你的品牌。
5. 对你竞争对手品牌的搜索也会增加,但是增幅没有那么大。
6. 对于零售业而言,看到过广告的人更可能从你那里购物。对于电子商务网站来说,增幅高达42.1%,而对于实体店,增幅也有10.1%。(原文有更多数据)
7. 对电子商务网站来说,搜索引擎广告比陈列式广告效果更好,搜索引擎广告的展示可以提高购物概率121%,而陈列式广告只能提高42%。但是,陈列式广告往往能够比关键词广告产生更多的Impression(基本上是10:1的比例),所以综合起来看对于销售绝对值的提升,陈列式广告效果会比较明显。
8. 如果消费者看到过你的陈列式广告,又在搜索时看到了你的关键词广告,购物概率增加173%.
本文出自:www.brandmarketing.com.cn/article.asp?id=394
篇3:comScore:显示广告即使不被点击也有好效果网络广告
据国外媒体今日报道,美国网络出版协会(以下简称“OPA”)和市场研究公司Comscore联合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与人们的普遍看法不同的是,网络显示广告效果不错,能增加广告客户的销售,新的研究表明,即使不被点击,显示广告也会产生很好的效果,
广告客户一直担心网络显示广告的效果,而更看好搜索广告,因为显示广告点进率远低于搜索广告。但长期以来,广告客户也清楚,即使没有点进率,将广告呈现给受众也具有很好的效果,因此,他们每年在报刊上投放500亿美元广告、在电视上投放500亿美元广告、在电台和户外广告牌上投放100亿美元广告。
广告客户终将意识到网络显示广告的效果,原因包括:人们不再看报纸或听广播;广告客户和广告公司意识到了显示广告的效果;新的研究表明,即使不被点击,显示广告也会产生很好的效果。
OPA和Comscore联合研究要点如下:
1、点击不是万能的,
当前,富媒体网站点击率平均约为0.1%,其中娱乐网站最高为0.17%。80%的广告点击来自不足20%的网友,这表明点击对于广告客户而言并没有那么重要。
2、显示广告影响搜索。看到某一品牌的显示广告1周后,网友对该品牌的搜索量将增长逾50%,4周后增幅仍然高达38%。事实上,看到某一品牌的显示广告1个月后,30%的网友会访问该品牌网站。
3、显示广告提高网站粘性。看到某一品牌显示广告的网友访问该品牌网站的时间约为34分钟,没有看到显示广告的网友访问时间平均为22分钟,增幅高达55%。
4、显示广告可使用户电子商务支出平均增长7%。comScore发现,与没有看到显示广告的用户相比,看到显示广告的用户电子商务支出平均增长7%,其中旅游支出增长9%,消费电子产品支出增长22%。
因此,显示广告的效果是“实实在在”的。尽管显示广告对受众的影响不够直接和即时,但会提高品牌网站的粘性,促使受众购买更多产品。随着新广告格式的出现,显示广告的效果会进一步提高。
篇4:comScore:10%美互联网显示广告瞄准本地人群网络广告
据国外媒体报道,comScore周四发布研究报告称,10%的美国互联网显示广告瞄准本地人群,
comScore这一报告对亚特兰大、芝加哥、旧金山和华盛顿特区等美国4个最主要市场进行了调查。comScore副总裁布莱恩·居鲁特卡(Brian Jurutka)表示:“本地广告在数字广告领域正越来越重要,因为这是一种更有效的广告方式。”
comScore根据广告主在全国和某一地区的广告份额比例来确定某一广告是否为本地广告,
例如,如果芝加哥市场占某一广告主全国显示广告的3%,但该广告主10%的广告展示都发生在芝加哥市场,那么该广告就被视作本地广告。
研究显示,在这4个市场中,所有发行商网站9%至11%的广告是本地广告。其中,旧金山和华盛顿特区的比例较高,为11%。而亚特兰大和芝加哥分别为10%和9%。在Yahoo Local、Citysearch和Yelp等地区性网站中,本地广告的比例更高达23%至33%。
BIA/Kelsey互动本地媒体高级副总裁马特·布斯(Matt Booth)表示:“我们的研究表明,广告主意识到本地广告的价值,并愿意为此支付更高的广告费,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垂直网站广告费将高出20%至100%。确定并量化哪些广告主在特定市场购买本地广告非常重要,这将帮助发行商更有效的瞄准高价值广告投放。”
★ 网络广告
★ 催促的近义词
★ 重新认识青岛散文
★ 网络广告策划书
★ 催促施工的函
comScore催促大家重新认识「陈列式广告」网络广告(通用4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