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活动:让热水快点变凉

时间:2023-01-31 03:54:37 作者:春风得意罗一舟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春风得意罗一舟”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大班科学活动:让热水快点变凉,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大班科学活动:让热水快点变凉,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大班科学活动:让热水快点变凉

设计意图:        下午起床,仁雅在喝水时随口说了一句“好热呀”,浩新小朋友马上对我说:“你用嘴多吹一下就不烫了。”我问孩子们:“你们还有没有办法使我这杯热水快点变冷?”孩子们一口气说出了很多办法。幼儿在这方面已有一些生活经验,其实平平常常的生活往往蕴涵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因此我设计这一活动来引领幼儿运用各种办法让热水快点变冷,关注、探究身边的科学现象。活动目标:        1、能用多种方法探究热水快点变冷的秘密。2、乐意参加科学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活动准备:        杯子,内装有热水;温度计(6)、冰块、冷水、扇子、筷子、空杯子、脸盆(内装有冷水)、毛巾等;“热水快点变凉”实验操作记录大表、每组一张记录卡。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1、《小猪喝水》故事导入,提出问题:用什么方法能让热水快点变凉些?(1)组织幼儿讨论,让热水变凉的快捷方法。(2)请幼儿一起来分享交流经验。2、教师小结,找出生活中易于操作的方法,记录在“热水变凉”的实验操作表中。(1)引导幼儿猜想:提出问题:哪种方法可以让热水的温度降的最低呢?(2)请幼儿分别在并记录表中记录。二、操作部分1、提供操作材料,幼儿分组进行“热水变凉”的实验操作。(1)提供操作材料,请幼儿商量,每组选用其中一种材料进行实验。(2)教师讲述实验操作的要求。(3)实验在3分钟内让热水快点变凉。(4)幼儿实验,教师巡回指导。(5)教师计时,3分钟后停止实验活动,请每组幼儿来测量热水降温的度数,并记录在卡片上。2、交流分享,讨论“热水变凉”的实验结果,并记录在实验操作表中。(1)请幼儿观察:实验后,哪组热水温度降的是最低的?并记录在操作表中。(2)集体讨论:为什么这种方法能使热水凉的快?四、结束部分。教师小结:(1)小朋友帮助小猪找到了能使热水最快变冷的方法,小猪在这里要谢谢小朋友。(2)如果使用不同的降温方法,热水降温的速度也不同。我们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后,要学着自己去想办法解决问题。整理操作用具,结束活动。

篇2:大班科学公开课科学《让热水快点变凉》教案

大班科学公开课科学《让热水快点变凉》教案

【活动目标】

1、能用多种方法探究热水快点变冷的秘密。

2、乐意参加科学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活动准备】

1、杯子,内装有热水;

2、温度计(6)、冰块、冷水、扇子、筷子、空杯子、脸盆(内装有冷水)、毛巾等;

3、“热水快点变凉”实验操作记录大表、每组一张记录卡。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小猪喝水》故事导入,提出问题:用什么方法能让热水快点变凉些?

(1)组织幼儿讨论,让热水变凉的快捷方法。

(2)请幼儿一起来分享交流经验。

2、教师小结,找出生活中易于操作的方法,记录在“热水变凉”的实验操作表中。

(1)引导幼儿猜想:提出问题:哪种方法可以让热水的'温度降的最低呢?

(2)请幼儿分别在并记录表中记录。

二、操作部分

1、提供操作材料,幼儿分组进行“热水变凉”的实验操作。

(1)提供操作材料,请幼儿商量,每组选用其中一种材料进行实验。

(2)教师讲述实验操作的要求。

(3)实验在3分钟内让热水快点变凉。

(4)幼儿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教师计时,3分钟后停止实验活动,请每组幼儿来测量热水降温的度数,并记录在卡片上。

2、交流分享,讨论“热水变凉”的实验结果,并记录在实验操作表中。

(1)请幼儿观察:实验后,哪组热水温度降的是最低的?并记录在操作表中。

(2)集体讨论:为什么这种方法能使热水凉的快?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

(1)小朋友帮助小猪找到了能使热水最快变冷的方法,小猪在这里要谢谢小朋友。

(2)如果使用不同的降温方法,热水降温的速度也不同。我们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后,要学着自己去想办法解决问题。

整理操作用具,结束活动。

篇3:《让热水快点变冷》大班教案

活动目标:

1、知道有很多方法可以使热水快点变冷,探究热水变冷的秘密。

2、乐意在活动中提出自己的设想,并通过实验加以验证。

3、敢于在集体中提出问题。

活动准备:

1、玻璃杯(最好有刻度,可让幼儿感知水量相同),内装颜色水。

2、温度计、毛巾。

3、冰块、冰毛巾、冷水、鹅卵石等各种材料。

4、幼儿每人一份记录板、笔。

活动过程:

一、提出主题

1、师:这里有许多杯热水,如果想知道它现在有几度,该怎么办?

2、幼儿很自然地想到使用温度计测水温。个别幼儿试测并将水温38摄氏度的结果告诉所有幼儿,大家记录水的温度。

3、师:如果这几杯水一直放着,结果会怎样呢?

幼:水温会下降;热水最后会变成冷水。

二、设计方案

1、师:你们能不能想出各种办法让热水快点变冷?

2、幼儿在实验报告纸上记录自己设计的方法,教师巡回指导并了解幼儿的想法。

3、在集体中交流各自的方法。

有幼儿说:“将水放在冰箱中,水温会下降快些!”有幼儿说:“放在风口。”有的提出用扇子扇,有的说用调羹不断搅拌------幼儿共提出16种方案,教师将方案一一记录在黑板上。

三、实验论证

1、幼儿开始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案寻找材料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观察每个幼儿实验的情况,如:是否根据自己的实验设计进行实验,是否找到了自己想要的材料,是否改变了自己的实验计划,是否有困难需要帮助解决;询问个别幼儿采用某种方法的理由;教师以幼儿没有采用的方法,与幼儿共同实验。

2、实验结束,请每个幼儿测量实验后玻璃杯中的水温,并将实验过程记录完整。

四、交流讨论

1、出示一杯没有使用过任何降温方法的水,测量其温度为34摄氏度。

2、请幼儿测量样杯中的水温,引导幼儿将自己水杯的水温与之比较,并想办法使热水快点变冷,让水温低于34摄氏度。

3、提问:你是用什么办法让热水快点变冷的?幼儿介绍自己的方法:有的幼儿将水杯放在一盆冷水中促使其降温,有的幼儿尝试在水杯中放些冰块,有的幼儿在水杯中放入许多鹅卵石,有的幼儿对着水杯吹气------于是教师在幼儿介绍的基础上总结;生活中有很多方法可以让热水快点变冷。

4、引导幼儿共同讨论。

师:为什么不断地搅拌热水,热水就会快点变冷?

幼:因为热气出来了,冷气进去了。最后一位幼儿这样总结:在搅拌时,水杯中的热空气会不断的往外跑,使热水快快变冷。

师:为什么同样往水杯中加东西,一杯放冰,一杯放鹅卵石,两杯水温会不同呢?

幼:冰块更冷。

幼:鹅卵石放进去后,它自己变热了,而冰块不会变热,它只会越变越小。

幼:因为水杯中的热传给了鹅卵石,鹅卵石也热了。

教师和幼儿共同总结:放进更冷的物体,能使水温下降得更快。

5、引导幼儿发现新问题:为什么将热水倒在一个大点的容器中,也快点变冷呢?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或许还会碰到其他各种问题,如:为什么热水放在冷水中或冰箱里,能快点变冷呢?为什么将热水倒在一个大点的容器中,也会快点变冷呢?(增加了与冷空气接触的面积);冬天,我们对着手呼气,会感到温暖,可同样呼气为什么却能使热水快点变冷呢?为什么许多块冰放在水中,水温会下降到0摄氏度,而等冰融后温度又会上升到5摄氏度呢?

活动点评:

虽然活动中用到了温度计,但教师又没有将目标落实到知识点上,而是突出“做中学”的精神,让幼儿通过活动需要来了解、使用温度计,与此同时引导幼儿进行实验记录,充分表达自己的实验经验事实。还值得一提的是教师提供了多种材料,使幼儿可以按自己的意愿选择过程、方法,从中获得相关科学知识,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

篇4:四年级科学热水变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江苏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冷和热》里的第一课,研究的是一杯热水从热变冷的动态变化过程。一杯热水放在桌上由热变凉,这个现象学生都知道,但很少会有学生去思考其中的科学道理。这节课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去关注热水变凉过程中的规律。教材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提出问题“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是怎样变化的?”,需要鼓励学生做出多种猜测;第二部分,讨论如何做好这个探究实验,也就是制定一个实验计划;第三部分,学生分小组实验测量、记录;第四部分,制表并分析规律。最后让学生讨论,如果继续观测下去,温度会怎样变化?把活动延续到课后……

设计理念

以科学探究为宗旨,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经历”提出问题――预测――制定计划――实验测量――分析交流――得出结论”的科学学习的全过程。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假设、观察、记录等能力,加强学生测量技能的训练,在使学生发现一杯热水温度下降变化规律的过程中,让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数据分析处理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同时激发学生进一步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预测热水变凉的温度变化。

2.能够收集数据来发现热水变凉的温度变化规律。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连续测量一杯水温度的方法。

2.知道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2.感悟到任何科学认识都必须来源于科学实践。

3.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尊重证据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经历连续测量一杯热水温度并发现其变化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实验中条件的控制。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水杯、热水、温度计、记录表。

师准备材料:水杯、温度计、精确记时工具、米尺、统计图、小黑板(记录表)、红色白板笔、乒乓球各一件、两壶热水。

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谈话:

我们来做个游戏吧!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听:老师手拿乒乓球到空中,送开手让乒乓球自由的在桌面上跳动……问:你听到的声音是怎样变化的?(由慢到快…)

师:如果让乒乓球在平地上滚,它滚动的速度又会怎样变化?(由快到慢…)

师:你家里的钟,它的秒针在走的时候又是怎样的规律呢?(均匀的)

师: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有规律的现象?

(通过有关生活中规律现象的课前谈话,一方面达到吸引学生注意,调节气氛的作用,另一个重要的目的是为这节课水温变化规律的寻找作好铺垫!)

一、明确问题,进行预测

(一)测水温引问题

1、师倒一杯热水,问:谁能上来测量一下这杯热水的温度?(板书:热水)

2、一学生上台测量,教师指导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4)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水面。

学生读出来后,师说:我帮你拿着,你把这个温度写到黑板上吧!

3、我想再请一位同学上来看一下是多少。请另一生上来读。读出后也写在黑板上。

( 通过写既可以复习写法,为接下来的记录做好准备;又可以通过这段时间,让热水温度有明显的下降。)

4、他们两个读的不一样,谁再来看看?读出后也写在黑板上。

5、怎么三个人读了三个温度?一杯热水这样放着,是不是总是固定在一个温度不会变?如果接着再测,还会有什么现象?(板书:变凉)

(以一杯热水变凉这一生活现象引入探究,体现了科学来自生活,科学联系生活的本质。以“生活”为基石的科学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以“生活”为目标的科学教学才具有无穷的美丽!)

(二)预测水温变化

1、那么,如果每隔3分钟读一次温度,温度下降将会是怎样的?

2、学生的猜想可能有: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不可将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

(1)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

(2)呈现先慢后快的趋势

(3)温度均匀下降

(4)温度变化没有规律。

师板书学生的猜想。并提示:把你们小组认为对的猜想记在活动记录上。

(科学需要大胆地猜测,事实上我们的学生喜欢猜测,也很会猜测。通过这里的猜测,为学生的思维展开提供了有效的依托,同时诱发了探究的兴趣和行动的内驱力,为后面的科学探究活动奠定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二、制定计划、收集数据

(一)制定研究计划

1、问题:如何来证明你的预测是对的呢?学生回答后师述:最好的方法就

是测一杯水的由热变凉的过程,收集好数据,用数据来证明。

2、实验提示:待会儿我给每组一杯热水,温度计先不要放进去,我统一发口令,大家再一齐把温度计放进去。我统一给大家记时,每到3分钟,我提前10秒钟数倒数,10、9、8、7、6、5、4、3、2、l到,这时你们赶紧把温度记住,记录在表格上,我们连续测12分钟。开始时温度在升高,到一定高度停了,组长举一下手,表示已达到顶点,大家都达到顶点了,我再计时,此时的温度记在“0”分钟的格子内,然后依次记录。好吗?

(我们的实验在进行前,为了实验的有序性、科学性及成功,都要做大量的实验前指导。这些工作看似简单,却极其重要。它是培养学生良好科学素养形成的集散地,在整节课的科学探究中起到了一个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分组实验,收集数据

活动过程如下:

1、师倒水,小组派一生取热水。(注意提示学生注意安全)

2、好,一起把温度计插入水中,等温度不再上升了,组长举手示意一下。

3、待各组都举手了,师发令:好,开始!把现在的温度记录在0分钟的格子内。让我们先等待三分钟,大家可以静悄悄的密切注意温度的变化。

4、师:10、9、8、7、6、…3、2、1三分钟到。把温度记录在三分钟的格子内。让我们等待第二个三分钟。

5、同上,直到连续12分钟结束。

(由于中间有间隔3分钟的时间,不利用显的有些浪费,所以可以组织学生在得出前面的数据后,算一算。在算的过程中实现规律的发现,为接下来的交流活动做好准备。)

三、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组织学生整理好器材,教师取其中一组的记录表为示范,填入小黑板上的记录表中。一起算一算,温度下降有什么规律吗?

2、科学家通常采用统计图来研究科学规律。下面我们也来画一张统计图。

演示曲线图制作:师出示统计图,我们把这一组数据标在统计图上。第一个数据标在左面的温度标尺上,93℃在这里;下面是84℃……教师依次把各温度数值标在图上,最后用直线将各点连接起来成一条曲线。

化大,后来越来越平,说明变化小了。引导得出热水变凉的规律:先快后慢。)

4、把你们自己的数据也标到统计图上去,看看你们的统计图是不是也是一

样的规律?学生小组内完成曲线图。

5、反馈:逐一汇报各自发现的规律。连续几个后,可问:有没有不同的结论?

6、小结发现:今天我们通过实验搜集了数据,并把它们画成了统计图,而且还发现了规律----热水的温度在下降的过程中呈现出先快后慢的规律。虽然我们只做了一次实验,但12个小组同时做相当于做了12次,而且结果都一样,证明这就是科学规律。我们平时做实验,只做一次还是不够的,应该多做几次,这样才能总结规律。

四、拓展延伸,引向深入

1、谁把我们今天发现的科学规律再来说一遍吧?

2、讨论:如果继续观测下去,温度还会怎样变化?

(温度会继续下降。)

3、问题:是否一直这样降下去呢?会降到多少呢?(热平衡)

有兴趣的同学课后还可以和老师一起来做这个实验。

(带着问题离开课堂,学生对科学的探究是意犹未尽的。这样,这节科学课的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学生学到的不仅是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科学探究的方法。)

篇5:四年级科学热水变凉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科学《冷热与温度》是《冷和热》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对生活中的冷热现象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温度的概念,教会学生规范地测定水温,并且带领学生探究热水变凉的规律。我在这节课的教学时,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欲望:在课的引入部分,首先让学生做实验,两个手的食指分别同时插入冷水和热水中,等老师数到5时取出并且马上把他们同时放入温水中再等5秒钟,说出两个手指的感受。这个实验现象非常明显,学生在同一杯温水中两个手指的感觉却是截然不同的,学生对此现象产生了强烈的矛盾心理,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为后面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二、注重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了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在形成温度概念时,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摸,认识到仅凭感觉判断温度是不可靠的。在学习温度计测定水温时我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测量,学会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在探究热水降温规律时我让学生小组分工合作、亲自测量、观察、记录、分析数据并得出规律,处处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想象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教学时我让学生大胆猜想,热水变凉的规律,还让他们想象这杯水继续放置后的温度变化,和如果给凉水加热会是什么样的变化规律。这样,一次又一次的激发着学生的求知欲望,把课堂探究延伸到课后,培养了学生的求知精神。

四、本节教学中的不足: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在教学生温度计使用方法时采取了播放视频的方式,但从学生的实际操作来看,掌握并不理想。后面的教学中这块内容还需再强调一下。另外,实验课中学生对实验材料很感兴趣,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加之动手能力差,实验速度慢,不能再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对课堂的突发事件不能很好恰当地处理,在日后的教学中还需努力提高对课堂的控制能力。语言不够准确、流畅,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改正。

篇6:大班科学活动《杯中的热水》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杯中的热水》教案

活动对象:大班幼儿

活动目标: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方法来证明水的温度变化。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相关的温度计、量杯、记录纸、笔

2、场地准备:音乐厅(分组活动)

活动过程:

一、幼儿集中讨论

1、教师在桌面上摆放热水,让幼儿猜测:“不动这杯热水,它会怎么样?”请幼儿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猜测。

T:不动这杯热水,它会怎么样?(水会变冷)

2、教师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方法证明水变冷了。

T:你用什么办法知道水变冷了?(用手摸、嘴巴尝、温度计测量)

二、幼儿分组实验

1、教师请小朋友按照自己预想的办法进行分组实验,并且运用多种方法记录实验结果。(温度计两人一组)

T:小朋友的想法都很棒,请你们按照自己的方法来试一试,并且将自己的`结果用多种方法记录下来,温度计小组的小朋友两人一组合作完成,好吗?

2、幼儿进行实验,教师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法将它记录下来,教师鼓励幼儿大胆的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证明。

三、教师小结(集中幼儿)

请幼儿分别说说自己的记录方法及结果,教师重点鼓励一些有创意的幼儿将自己的方法介绍给大家,使幼儿在经验总结中获取新的知识与信息。

大班科学活动计划书

大班科学活动课件

大班科学活动课题范文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说课稿

大班科学活动教后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教育随笔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怎么策划

大班科学活动:动物比大小

大班科学活动:昆虫运动会

大班科学公开课《让纸发出声音》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让热水快点变凉(通用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大班科学活动:让热水快点变凉,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