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随笔400字:邂逅桂西南山水

时间:2023-01-31 04:08:57 作者:咯咯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咯咯”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2篇旅游随笔400字:邂逅桂西南山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旅游随笔400字:邂逅桂西南山水,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

篇1:旅游随笔400字:邂逅桂西南山水

到桂东南旅行多半是去看山看水看海,到桂西南则多半是冲中越边境的跨国瀑布—德天大瀑布去的。然而在去德天的途中,我却被桂西南的山水惊艳到了!

广西的山水,尤数桂林山水芳名最盛。“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胜桂林”实在过于深入人心,所以游人来多半汹汹然冲桂林而去。虽漓江的山水的确不负芳名,然而我还是更惊艳于误打误撞走进的西南山水,比如大新县硕龙镇明仕河岸的山水,比如百色靖西县通灵峡谷的山水。

如果把桂林山水和西南山水比作女子,那么桂林山水就是一个娴于浓妆淡抹,恰到好处展现自己精致容颜的名门闺秀;而西南山水则更像一个“藏于深闺无人知”的小家碧玉。这里的山,不多不少;水,不宽不窄。山不多则显其秀;水不宽方显其俊。山立两岸,水穿其间,山环水,水映山,山水交融,相得益彰。这山水真真是不施粉黛,然丽质天生,容颜清秀,灵动俊逸。大有一顾倾城,再顾倾国之感,让人不免一见倾心。

桂林山水固然好,只是出于名门,仰慕者众多,日日门庭若市,不免过于喧闹,日复一日的精致装扮,不免多了些尘世的世故气。西南山水,则尘埃未染,形容初成,天然素颜,反而多了份俊俏飘逸。两者一个如娴静从容的大师姐,一个如俏皮灵动的小师妹。只是小师妹也总归会长成如大师姐一般的吧,等长成后不知是否还能保有这出水芙蓉般的清新脱俗之姿呢?

行走在山水之间,我想不管是慕名前往的相遇,还是不期而遇的邂逅,任何一种与美的相逢都是生命中最绝佳的安排。但愿余生慢慢走,欣赏啊……

公众号:珠溪语文

篇2:旅游随笔写作400字:挖野菜

学习啦: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挖野菜》。

流传在古老大地上的二十四节气,真真是个神奇的东西,他们不光代表了不同时令的流转、不同气候的变更,更为神奇的是,我发现,在每个节气变更的前后几天里,总是伴随着或雨或雪。这不,惊蛰前两天,淅淅沥沥的春雨滋润了这片干燥的大地,猛然间,我发现之前冻得硬梆梆的田地,突然松软了,田埂上的萱草,猛然间有了寸许的绿芽,埋在炕灰里的韭菜,也探出了红中带绿的芽头。春天是真真正正的到来了。

春风拂面不觉寒,吹得人不光脸上酥酥的,更吹的寂寥了一个冬季的心也开始蠢蠢欲动了。出门踏春,总是让人心情愉悦,迈进返青的田野,走在已经被春雨洗刷的绿油油的小麦、油菜的田梗上,空气清新,和着淡淡的泥土清香,脚下春泥微润,遥看青青草色,有种天高任我飞的自由和洒脱感。

我最喜欢的不光是踏这青青草色,更喜欢这在青青草色里寻觅各色各样的野菜,挖来下饭,不光让耳、目饱览第一缕春色,连辘辘饥肠也一饱春天的馈赠。

野菜里,名气最大的要属荠菜了吧,好像整个中国都有分布似的,更是一篇课文《挖荠菜》让它留在了每个人心中。然而我一直不知道荠菜是什么样,直到有了网络后,我才从网络上知道荠菜是它的学名,在当地人的口里,我们叫它“辣辣根”。一提起辣辣根,就想起小时候在田边地角里扣泥挖根的情景,白色的根茎带着新鲜的泥土,使劲一捋,捋掉泥土和表皮,白嫩的根茎,嚼在嘴里水大又带着微微的辣,回味无穷。荠菜,十字花科荠属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性味甘平,口感鲜美,营养丰富,更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的功效,全草可入药。

说起扣泥挖根,不光是荠菜,还有一种我们叫“胖胖根”的草根也特别受欢迎,这种草根挖出来呈纺锤型或者椭圆型,嚼起来口感香甜嘎嘣脆。后来我才知道“胖胖根”就是中药里的蕨麻,蔷薇科,委陵菜属多年生草本,根部膨大,含丰富淀粉,“治贫血和营养不良等,又可供甜制食品及酿酒用;根含鞣料,可提制栲胶,并可入药,作收敛剂;茎叶可提取黄色染料;又是蜜源植物和饲料植物”(百度百科)。

我挖的最多的野菜里,要属蒲公英了,它总是在返青的植物里冒出来的最早。蒲公英,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被中药界誉为具有清热解毒、抗感染作用的 “八大金刚”之一,其食用价值、医药价值、营养价值在《本草纲目》、《辞海》及历代医药大典中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和肯定。尤其是一开春刚从地里冒出来的第一茬蒲公英,口感鲜美,用蒜蓉拌食,我都不知道用什么词来形容嚼在口里的感受了,除了美味还是美味。

“蔓芥”其实就是油菜返青后的嫩叶,一定要在它起杆开花前采挖,起杆开花后我们就叫它“菜子”而不是“蔓芥”了,起杆开花后茎叶变硬,难以嚼咽,只有它刚展开的嫩叶,味道、口感最为鲜美,它的嫩叶饱满肥厚,微辣,焯水凉拌,嚼在嘴里有一股淡淡的菜籽油的香味。当然,采挖的时候一定要在田边地角、荒田地垄上挖,要是图省事敢去人家的油菜田里挖,那可就是祸害人家的庄农了。

还有一种野菜不太好找,虽然在田边地头里也是常见,只是它的近属太多,容易搞混,那就是“白蒿”。一提“蒿草”,这在我们这边的认知里就是个大类,什么青蒿、水蒿各种蒿,各个长得极为相似。“白蒿”的学名非常美,叫“茵陈”,当作菜食用,一定是它的嫩芽,长得有点像胡萝卜叶子,关于茵陈还有个说法叫“二月茵陈五月蒿”,等它长大木化,只能药用了。茵陈是非常常见的一味中药,它清热利湿、退黄,有保护肝功能,解热,抗炎,降血脂,降压,扩冠等作用。而且它的气味浓烈,可以提炼芳香油。所以,它嚼在嘴里带着一股浓浓的药香。

说到了“白蒿”,就不得不说说另外一种蒿草了,那就是“艾蒿”。艾草貌似更多的应用在了抗病治疗里,殊不知它的嫩叶采来制成食品也别具风味。除了药用、食用,艾草还走进了我们的传统文化里,传说它是纯阳之草,具有辟邪的效果,所以在有些地方在端午节悬挂艾草的习俗。此外文人墨客对它也不陌生,我们常用的印泥,主要原料也是艾草。

在我们当地人们的生活里,还有一道野菜,最受大家欢迎,我们叫它“苦曲菜”,用它腌制成的浆水,可是当地人们饭桌上必不可少的佳肴,也是多少游子魂牵梦绕的“乡愁”之一。“苦曲菜”学名苣荬菜,顾名思义,这种野菜的滋味是比较苦的,这是它的最大特点,菊科,色泽淡绿、质地脆嫩,口感极为鲜嫩、清香,具有独特的风味,《本草纲目》记载:初春时生苗,茎中空,折断时会流出白汁,开黄花和野菊相似,其种子附生白毛,能随风飘扬。它含有大量维生素和大量钙、铁、蛋白质、脂肪、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营养成分,是生食蔬菜中的上品,有“凤尾”之称。

此外,还有灰藜、苜蓿、马齿觅、车前草、蕨菜、野葱、野蒜、小蓟等等很多种常见的野菜,它们大多药食物通用,除了美味还有很好的养生保健效果。经历过漫漫寒冬,荒芜的田野里这一丛丛青青的草色总是让人欣喜,然而树梢枝头上嫩嫩的叶芽,也让人垂涎三尺。

首屈一指的要属“乌龙头”了,它是檧木的嫩芽,生长在林地的边缘地带里,树干上布满尖刺,尤其是在顶着子弹头状的嫩芽“乌龙头”下,密密的尖刺给采摘增加了很多困难,然而它美味的诱惑实在难以抵挡,而且营养价值极高,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和人体需要的多种氨基酸,可被人体直接吸收利用,使它成了一种高档的保健型野菜。它的做法也很多,或炒、或拌都可以,甚至可以做成卤子拌面,不论哪种做法,都能将它鲜香的味道发挥到淋漓尽致。

比较普通的就是洋槐树芽了,然而我对它却感觉一般,因为它的口感不太好,总有种涩涩的味道。不过耐心的稍等些时日,等洋槐花开,雪白喷香的洋槐花又成了另外一道美食,最讲究的做法,就是把洋槐花和上干面粉和洋芋丝,隔水蒸熟,掀开蒸屉的一瞬间,香腻的味道扑鼻而来,花香四溢、口齿留香。

除了乌龙头和洋槐树,我还吃过柳树芽、杨树芽、榆树芽,木本类的树芽采摘时间要把握好,摘早了,树芽太嫩,一焯水全部都化掉了,摘太迟,这些树叶大多又苦又涩,实在难以再下咽了。

我不禁想起幼时母亲经常带着我们去田野里采摘各种野菜,冬天深雪里的“地转”、春天的各种嫩芽、夏天里的各种果蔬、秋天里的白菜根和甜根。母亲这样做当然不是为了充饥,正如课文《挖荠菜》中,作者张洁想要表达的一种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殷切期望一样,这是一种忆苦思甜的行为。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家对生活的品质的要求有了新的变化,挖野菜、吃野菜从旧社会的充饥,到后来改善生活的调剂,演变成了当下人们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一种精神追求的体现。除了要珍惜眼前的幸福,不妨放下生活、工作中的负累,带上家人和朋友,走进青青世界,采一把野菜回来,不光能丰富下餐桌,更能体会到一种身心的愉悦。

公众号:李岳鹏的原创天地

山水随笔

邂逅随笔散文

旅游-随笔写作

“不听话”的南南教育随笔

写旅游-随笔写作

关于旅游随笔全新征文

海南旅游感想随笔

暑假_中学生旅游随笔

父母之爱随笔字

邂逅美文

旅游随笔400字:邂逅桂西南山水(集锦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旅游随笔400字:邂逅桂西南山水,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