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椰子肉”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韩愈《春雪》阅读答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韩愈《春雪》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
- 目录
篇1:韩愈《春雪》阅读答案
韩愈《春雪》阅读答案
春 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春雪》这首诗开头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分)
(2)“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中“嫌”用得极为精彩,请作简要赏析。(3分)
参考答案一:
(1)新奇、惊讶、欣喜 说出其中两种就给2分
(2)“嫌”字运用拟人的手法(1分),描摹出白雪飘飞的.迫不及待(1分),实际上表现的是人们盼春心切及捕捉到早春气息时的喜出望外(1分)。(与关键词意思符合就给分)
11.下面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新年即阴历正月初一,这天前后是立春,所以标志着春天的到了。“芳华”指鲜花。
B、一个“都”字透露出寒冬中人们久盼春色的急切心情。该句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
C、“惊”刻画出人们摆脱寒冬后新奇、惊讶、欣喜的感受;“初”字含春来过晚、花开太迟的遗憾、惋惜和不满的情绪。
D、“作飞花”三字,化静为动,把初春的冷落翻成仲春的热闹,使读者如入山阴道上,有应接不暇之感。
12.赏析三、四句,你能指出作者对白雪的感情吗?(5分)
参考答案二:
11.B
12.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春雪描绘得美好而有灵性,嫌百花未开,自己幻化成穿庭的飞花。表现了作者见白雪的欣喜之情。
篇2:春雪韩愈阅读答案
(1)简要分析首句“新年都未有芳华”在全诗中的作用。(4分)
(2)唐代诗人东方虬也有一首同题诗:“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不知园里树,若个(哪个)是真梅。”试着比较分析韩诗的妙处。(4分)
【参考答案】
(1)“新年未有”的感叹含有对春天的期盼;“未有”与下文“惊见”呼应,欲扬先抑,是铺垫。(每点2分,共4分。大意正确即可。)
(2)东方诗使用比喻,侧重在“梅”“雪”形态的相似;韩愈诗使用拟人,写出“雪”的情态,更能 突出诗人对春天的渴望。
篇3:春雪韩愈阅读答案
(1)诗中“惊”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1分)
(2)简要赏析三、四句运用修辞手法的妙处。(3分)
(3)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答案:
(1)(1分)表现了作者突见春色萌芽时惊喜的心情(语意相近即可)
(2)(3分)三、四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白雪描绘得美好而富有情趣,表现了它带给人的欣喜之感。白雪等不及春色的姗姗来迟,特意穿树飞花,装点出一派春色,突出了雪通人心的灵性。(明确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各计1分,简要赏析计1分;语意相近即。
(3)“白雪却嫌春色晚”其实是诗人的感受,(具体诗句)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赋予了白雪,不直接写自己嫌春晚,让白雪有急切的心情,并且让白雪化作飞花,这是拟人手法,(手法)表达自己的盼春之情。(情感)或:融情于景的手法,不直接写诗人自己的心情,而是通过白雪来写,将诗人自己的情融入对景物的描写之中。
篇4:春雪韩愈阅读答案
(1)这首诗第二句中哪个字用得最为传神?请作简要分析。(3分)
(2)本诗三、四句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春雪飞花的感受?这两句诗于常景中翻出新意,巧妙奇警,试作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第二句中的“惊”字用得最为传神(1分)。从字面上看,“惊”似乎表明诗人为刚见草芽而感到吃惊与失望(1分),实际上却是表现诗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终见“春色”萌芽而产生的惊喜之情(1分)。(意思对即可。答出“惊”字给1分,答出具体情况,给2分。)
(2)诗人运用拟人化手法(1分),以富有浓烈浪漫主义色彩的笔触幻化出一片春色,对春雪飞花主要不是怅惘和遗憾,而是一种欣喜(1分)。初春时 节,雪花飞舞,本是造成“新年都未有芳华”的原因,但诗人却说白雪是因嫌春色来迟,才“故穿庭树”纷飞而来,翻因为果,于常景中翻出新意,增加了诗的情趣 (2分)。(意思对即可。答出诗人运用拟人化手法或浪漫主义手法,给1分;答出对春雪飞花是一种欣喜,给1分;分析于常景中翻出新意,增加了诗的情趣,给 2分。)
拓展阅读:韩愈《春雪》赏析
《春雪》是唐代诗人韩愈的作品,描绘了姗姗来迟的白雪纷纷扬扬的画面。
这首《春雪》诗,构思新巧。“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新年即阴历正月初一,这天前后是立春,所以标志着春天的到来。新年都还没有芬芳的鲜花,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们分外焦急。一个“都”字,流露出这种急切的心情。第二句“二月初惊见草芽”,说二月亦无花,但话是从侧面来说的,感情就不是纯粹的叹惜、遗憾。“惊”字最值玩味。它写出了诗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的萌芽的惊喜神情。此外,“惊”字状出摆脱冬寒后新奇、惊讶、欣喜的心情 。这一“ 初”字,含有春来过晚、花开太迟的遗憾、惋惜和不满的情绪。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曾写道:“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诗人对“草芽”似乎特别多情,也就是因为他从草芽看到了春的消息吧 。从章法上看 ,前句“未有芳华”,一抑;后句“初见草芽”,一扬,跌宕有致,波澜起伏。
三、四两句表面上是说有雪而无花,实际感情却是:人倒还能等待来迟的春色,从二月的草芽中看到春天的身影,但白雪却等不住了,竟然纷纷扬扬,穿树飞花,自己装点出了一派春色。真正的春色(百花盛开)未来,固然不免令人感到有些遗憾,但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不也照样给人以春的气息吗!诗人对春雪飞花主要不是惆怅、遗憾,而是充满了欣喜。一个盼望着春天的诗人,如果自然界还没有春色,他就可以幻化出一片春色来。这就是三、四两句的妙处,它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可谓神来之笔。“却嫌”、“故穿”,把春雪刻画得多么美好而有灵性。诗的构思甚奇。初春时节,雪花飞舞,本来是造成“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的原因,可是,诗人偏说白雪是因为嫌春色来得太迟,才“ 故穿庭树”纷飞而来 。这种翻因为果的写法,却增加了诗的意趣。“作飞花”三字,翻静态为动态,把初春的冷落翻成仲春的喧闹,一翻再翻,令读者目不暇接。[3]
第三、四句简要赏析: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嫌”、“穿”把春雪比作人,使雪花仿佛有了人的美好愿望与灵性,同时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似乎也给人春的气息,为诗歌增添了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渲染了热闹的喜悦气氛,这就是运用拟人手法的妙处。
篇5:韩愈《春雪》阅读答案
韩愈《春雪》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春 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 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在诗歌一、二两句中,哪些字眼最能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诗歌三、四两句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5. 答案:(1)“都”“惊”二字最能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都”字流露的是诗人对春来过晚、花开太迟的遗憾和抱怨之情。“惊”表达了诗人在久盼的春色终于来临后的新奇、惊讶、欣喜之情。
(2)主要运用了拟人的表现手法。“却嫌”“故穿”,把春雪拟成人,使雪花也仿佛具有了人的美好愿望与灵性,同时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似乎也给人以春的气息,为诗歌增添了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渲染出了热闹而喜悦的气氛。
篇6:春雪韩愈答案
春雪韩愈答案
春雪
作者: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
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
故穿庭树作飞花。
【参考试题】
1.第二句中的“惊”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2.三、四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1.表达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
意思对即可。
2.运用拟人手法,赋予白雪以人的灵性,把初春的景象写得富有情趣。
【作者】
韩愈(768~824年)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唐宋八大家之首。曾长期在洛阳任职。在中唐,韩愈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文学家。一方面他有大量杰出的诗文作品,另一方面,他作为文坛诗坛的领袖,广交文友,提携奖掖,不遗余力,在他周围聚集了不少志趣相投,风格相近的文人。韩愈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之一,用晚唐诗论家司空图的话说,就是“驱驾气势,若掀雷挟电,奋腾于天地之间”(《题柳柳州集后》),简单地说,就是以气势见长。这首《春雪》,构思新巧,独具风采。
【译文】
新年已经来到,然而却还没有看到芬芳的鲜花,直到二月里,才惊喜地发现草儿萌发了绿芽。白雪似乎耐不住这春天的姗姗来迟,竟纷纷扬扬,在庭前的树木间洒下一片飞花。
【鉴赏】
这首《春雪》,构思新巧,独具风采,是韩愈小诗中的佼佼者。“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新年即阴历正月初一,这天前后是立春,所以标志着春天的到来。新年都还没有芬芳的鲜花,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们分外焦急。一个“都”字,透露出这种急切的心情。第二句“二月初惊见草芽”,说二月亦无花,但话是从侧面来说的,感情就不是单纯的`叹惜、遗憾。“惊”字最宜玩味。它似乎不是表明,诗人为二月刚见草芽而吃惊、失望,而是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的萌芽而惊喜。内心的感情是:虽然春色姗姗来迟,但毕竟就要来了。“初惊”写出“见草芽”时的情态,极其传神。“惊”字状出摆脱冬寒后新奇、惊讶、欣喜的感受;“初”字含春来过晚、花开太迟的遗憾、惋惜和不满的情绪。然而这种淡淡的情绪藏在诗句背后,显得十分含蕴。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曾写道:“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诗人对“草芽”似乎特别多情,也就是因为他从草芽看到了春的消息吧。从章法上看,前句“未有芳华”,一抑;后句“初见草芽”,一扬,跌宕腾挪,波澜起伏。
三、四两句表面上是说有雪而无花,其实感情却是:人倒还能等待来迟的春色,从二月的草芽中看到 春天的身影,可是白雪却等不住了,竟然纷纷扬扬,穿树飞花,自己装点出了一派春色。真正的春色未来,固然不免令人感到有些遗憾,但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不也照样给人以春的气息吗!诗人对春雪飞花主要不是惆怅、遗憾,而是充满了欣喜。一个盼望着春天的诗人,如果自然界还没有春色,他就可以幻化出一片春色来。这就是三、四两句的妙处,它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可谓神来之笔。“却嫌”、“故穿”,把春雪刻画得多么美好而有灵性。诗的构思甚奇。初春时节,雪花飞舞,本来是造成“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的原因,可是,诗人偏说白雪是因为嫌春色来得太迟, 才“ 故穿庭树”纷飞而来。这种翻因为果的写法,却增加了诗的意趣“作飞花”三字,翻静态为动态,把初春的冷落翻成仲春的喧闹,一翻再翻,令读者目不暇接。
篇7:春雪韩愈阅读
新年都末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简要分析首句“新年都未有芳华”在全诗中的作用。(4分)
(2)唐代诗人东方虬也有一首同题诗:“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不知园里树,若个(哪个)是真梅。”试着比较分析韩诗的妙处。(4分)
(3)诗中“惊”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1分)
(4)简要赏析三、四句运用修辞手法的妙处。(3分)
(5)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6)这首诗第二句中哪个字用得最为传神?请作简要分析。(3分)
(7)本诗三、四句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春雪飞花的感受?这两句诗于常景中翻出新意,巧妙奇警,试作赏析。(4分)
答案:
(1)“新年未有”的感叹含有对春天的期盼;“未有”与下文“惊见”呼应,欲扬先抑,是铺垫。(每点2分,共4分。大意正确即可。)
(2)东方诗使用比喻,侧重在“梅”“雪”形态的相似;韩愈诗使用拟人,写出“雪”的情态,更能 突出诗人对春天的渴望。
(3)(1分)表现了作者突见春色萌芽时惊喜的心情(语意相近即可)
(4)(3分)三、四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白雪描绘得美好而富有情趣,表现了它带给人的欣喜之感。白雪等不及春色的姗姗来迟,特意穿树飞花,装点出一派春色,突出了雪通人心的灵性。(明确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各计1分,简要赏析计1分;语意相近即。
(5)“白雪却嫌春色晚”其实是诗人的感受,(具体诗句)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赋予了白雪,不直接写自己嫌春晚,让白雪有急切的心情,并且让白雪化作飞花,这是拟人手法,(手法)表达自己的盼春之情。(情感)或:融情于景的手法,不直接写诗人自己的心情,而是通过白雪来写,将诗人自己的情融入对景物的描写之中。
(6)第二句中的“惊”字用得最为传神(1分)。从字面上看,“惊”似乎表明诗人为刚见草芽而感到吃惊与失望(1分),实际上却是表现诗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终见“春色”萌芽而产生的惊喜之情(1分)。(意思对即可。答出“惊”字给1分,答出具体情况,给2分。)
(7)诗人运用拟人化手法(1分),以富有浓烈浪漫主义色彩的笔触幻化出一片春色,对春雪飞花主要不是怅惘和遗憾,而是一种欣喜(1分)。初春时 节,雪花飞舞,本是造成“新年都未有芳华”的原因,但诗人却说白雪是因嫌春色来迟,才“故穿庭树”纷飞而来,翻因为果,于常景中翻出新意,增加了诗的情趣 (2分)。(意思对即可。答出诗人运用拟人化手法或浪漫主义手法,给1分;答出对春雪飞花是一种欣喜,给1分;分析于常景中翻出新意,增加了诗的情趣,给 2分。)
译文
新年已经来到,然而却还没有看到芬芳的鲜花,直到二月里,才惊喜地发现草儿萌发了绿芽。白雪似乎耐不住这春天的姗姗来迟,竟纷纷扬扬,在庭前的树木间洒下一片飞花。
背景:
前人系此诗于元和十年(815),当时韩愈在朝任史馆修撰,知制诰。诗写长安春雪,特有一番细腻深微的审美意趣。既为咏雪,又须切中春字,故先从春天的感受落笔。对北方人来说,新年无芳华是正常的,但到过岭南的韩愈却觉得北方春来晚,直到二月才有草芽长出来,然而白雪却不肯就此离去,它还要穿庭落树地和春天逗个趣。诗人借鉴岑参《白雪歌》之意,拟雪为花,又进一步拟雪为人,说雪都嫌春天来得太迟了,因而要为人们装点出一些春花春意。诗中洋溢着一种北方人在冬去春来时节的喜悦之情,这大概是岭南人所难以体会到的。此诗当与八年后所作《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参读。
赏析:
《春雪》是唐代诗人韩愈的作品,描绘了姗姗来迟的白雪纷纷扬扬的画面。
这首《春雪》诗,构思新巧。“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新年即阴历正月初一,这天前后是立春,所以标志着春天的到来。新年都还没有芬芳的鲜花,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们分外焦急。一个“都”字,流露出这种急切的心情。第二句“二月初惊见草芽”,说二月亦无花,但话是从侧面来说的`,感情就不是纯粹的叹惜、遗憾。“惊”字最值玩味。它写出了诗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的萌芽的惊喜神情。此外,“惊”字状出摆脱冬寒后新奇、惊讶、欣喜的心情 。这一“ 初”字,含有春来过晚、花开太迟的遗憾、惋惜和不满的情绪。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曾写道:“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诗人对“草芽”似乎特别多情,也就是因为他从草芽看到了春的消息吧 。从章法上看 ,前句“未有芳华”,一抑;后句“初见草芽”,一扬,跌宕有致,波澜起伏。
三、四两句表面上是说有雪而无花,实际感情却是:人倒还能等待来迟的春色,从二月的草芽中看到春天的身影,但白雪却等不住了,竟然纷纷扬扬,穿树飞花,自己装点出了一派春色。真正的春色(百花盛开)未来,固然不免令人感到有些遗憾,但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不也照样给人以春的气息吗!诗人对春雪飞花主要不是惆怅、遗憾,而是充满了欣喜。一个盼望着春天的诗人,如果自然界还没有春色,他就可以幻化出一片春色来。这就是三、四两句的妙处,它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可谓神来之笔。“却嫌”、“故穿”,把春雪刻画得多么美好而有灵性。诗的构思甚奇。初春时节,雪花飞舞,本来是造成“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的原因,可是,诗人偏说白雪是因为嫌春色来得太迟,才“ 故穿庭树”纷飞而来 。这种翻因为果的写法,却增加了诗的意趣。“作飞花”三字,翻静态为动态,把初春的冷落翻成仲春的喧闹,一翻再翻,令读者目不暇接。
第三、四句简要赏析: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嫌”、“穿”把春雪比作人,使雪花仿佛有了人的美好愿望与灵性,同时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似乎也给人春的气息,为诗歌增添了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渲染了热闹的喜悦气氛,这就是运用拟人手法的妙处。
篇8:春雪韩愈阅读题及答案
春雪韩愈阅读题及答案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末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注释】
芳华:芬芳的鲜花。
初:刚刚。
庭树:花园里的树木。
故:因此,所以。
新年:指农历正月初一。
【相关试题及答案】
(1)简要分析首句“新年都未有芳华”在全诗中的作用。(4分)
(2)唐代诗人东方虬也有一首同题诗:“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不知园里树,若个(哪个)就是真梅。”试着比较分析韩诗的妙处。(4分)
【参考答案】
(1)“新年未有”的感叹含有对春天的期盼;“未有”与下文“惊见”呼应,欲扬先抑,就是铺垫。(每点2分,共4分。大意正确即可。)
(2)东方诗使用比喻,侧重在“梅”“雪”形态的相似;韩愈诗使用拟人,写出“雪”的情态,更能 突出诗人对春天的渴望。
(1)韩愈在《春雪》中运用朴素的文字,描绘了春色如画的美景,诗中“草色遥看近却无”一句与他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的哪一句所描写的春色与所表现的心情就是一样的?
(2)第一首诗“最就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揭示一个重要的哲理,请予概括。
(3)第二首诗“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两句构思新巧。请问就是如何的构思新巧的`?
参考答案
(1)二月初惊见草芽。
(2)一切美好的事物,最好的时节就就是在它的萌生阶段,它正朝着极盛方向前进,给人以希望和力量。
(3)白雪却等不住春天的晚到,竟然纷纷扬扬,穿树飞花,自己装点出了一派春色。一个盼春的诗人,如果自然界还没有春色,他就可以幻出一片春色来。初春时节,雪花飞舞,本来就是“新年都未有芳华”的原因,可就是诗人偏说白雪就是因为嫌春色来迟,才“故穿庭花”纷飞而来,翻因为果。这可谓构思新巧。
★ 春雪 阅读答案
★ 韩愈春雪古诗原文
★ 作文:春雪
韩愈《春雪》阅读答案(共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