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学院开题报告范文

时间:2023-02-04 03:46:18 作者:wangzun4837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wangzun4837”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5篇台州学院开题报告范文,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台州学院开题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台州学院校徽

台州学院(Taizhou University)是一所由台州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并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综合性普通高校。

台州学院前身是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台州师范专科学校,办学源头可追溯至19成立的三台中学堂简易师范科。台州地区教师进修学院、临海师范学校、台州卫生学校、温岭师范学校先后并入。,学校升格为本科高校,并更名为台州学院。

截至3月,台州学院共拥有临海、椒江两个校区,校园总占地面积1525亩,总建筑面积54.4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1亿元,下设14个二级学院,开设了46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15000多人,专任教师853人 ,三级甲等直属附属医院1家。

历史沿革

1907年,三台中学堂简易师范科(后改为浙江省立台州师范学校)创办。

19秋,台属联立女子师范学堂(后改为临海县立师范学校)创办。

1949年,浙江省立台州师范学校和临海县立师范学校合并,成立台州师范学校。

1954年1月,台州师范学校改名为临海师范学校,隶属临海县,招生范围仍为台州地区各县。

1958年6月,临海师范学校改办台州师范专科学校。

1959年6月,该校被撤并,改校名为临海师范。

1967年7月,改校名为台州工农师范。

1970年7月,浙师院一分为三,部分教职工来校再次创办台州师范专科学校。

1974年11月,学校复名为台州师范学校。

1974年12月,原浙师院教职工返回浙师院。同时,台州师范三峰分校建立(即现临海师范前身)。

1978年4月,浙江省革命委员会决定,改台州师范学校为浙师院台州分校,自此,学校从中专升格为大专。

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台州师范专科学校。根据省、市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先后于1995年和,将台州教师进修学院和临海师范学校并入台州师专。

20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 台州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台州学院。

,台州市立医院成为台州学院直属型附属医院。

,台州市中心医院成为台州学院直属型附属医院。

203月,台州学院筹建无人机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助力台州航空产业发展。

文化传统

校标

台州学院标志以学校广场的红色雕塑为主要设计元素。雕塑主体在视觉上构成三个抽象的英文大写字母“ T ” 、“ U ”和“ F ”。“ T 、U ”为我校英文校名“ Taizhou University ” 的缩写,“ F ”为英语单词“ Fly ”的缩写,意为飞翔。雕塑整体寓意为腾飞的台州学院。

底部为双层叠加的菱形基座。菱形等长的四边,寓意我校“地方性、应用型、综合性、高教性”的'办学定位;双层叠加的构图,既象征书本和学位帽,又寓意不断跨上新台阶。蓝色则代表知识的海洋。

图案中央三道灵动的线条,寓意培养学生成为“专业的人”、“文化的人”、“世界的人”。图案红色的基调,充满青春和活力,寓意青年学子和新兴的台州学院朝气蓬勃、热烈奔放,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标志整体形式为圆形,是团结协作和向心力、凝聚力的象征。外圈上端“台州学院”校名,为著名书法家沙孟海题词集字;中间左右两侧为英文校名;圈底“ 1907 ” ,表示我校办学起始的年份。

该校标设计简洁,寓意丰富,融思想性、艺术性、可识性于一体,具有良好的记忆度和较强的视觉冲击力。[21]

校训

澡身浴德 修业及时

澡身浴德,意为要如日常洁净身体一样勤于道德的修炼,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行。语出《礼记·儒行》:“儒有澡身浴德”。唐代孔颖达《礼记正义》注:“澡身而浴德者,澡身谓能澡洁其身,不染浊也;浴德谓沐浴于德,以德自清也。”“澡身浴德”四字同时也是我校前身、始建于 1907 年的三台中学堂简易师范科所立校碑的铭文,碑石至今尚在。

修业及时 ,意为要致力于事业的建树,学业的提高,以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赶上时代潮流的步伐。语出《易经·乾卦》:“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 “及”是动词,意为赶上;“及时”是与社会相应、与时代同步的意思。

“澡身浴德 修业及时”突出了“立德、修业、致用”三者的内在联系,立德是根本,修业是手段,致用是目的(“及时”)。 用它作为校训,反映了我校秉承优秀教育思想和务实的办学态度;切合我校以学生成才为本的办学理念,与“地方性、应用性、综合性、高教性”的办学定位相一致。 该校训既有历史渊源,又具时代色彩,内涵丰富,具有较强的感召力和渗透力。

校歌

篇2:台州学院校徽

苍山巍巍,灵江沺沺;钟灵毓秀,代出名贤。

切磋琢磨,着祖生鞭;百年大计,树人为先。

贫愚私弱,举国同嗟;教育建国,责无旁贷。

努力努力,弘扬我道;努力努力,改造三台。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计算机函授学院校徽

2.湖南科技学院校徽

3.中央戏剧学院校徽

4.邢台学院校徽

5.重庆教育学院校徽

6.北京物资学院校徽

7.北京经济技术职业学院校徽

8.蚌埠医学院校徽

9.四川外语学院校徽

10.信阳师范学院校徽

篇3:学院论文开题报告

在研究生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学位论文质量的高低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而论文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论文开题报告做的细致程度。论文开题报告做的细致,前期虽然花费的时间较多,但写起论文来就很顺手,能够做到胸有成竹,从而保证论文在规定的时间保质保量地完成;但如果不重视论文开题报告,视论文开题报告为走过场,写起论文来就会没有目标,没有方向,没有思路,可能就要多走弯路,也很难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

一、论文开题报告的意义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在完成文献调研后写成的关于学位论文选题与如何实施的论述性报告。论文开题报告既是文献调研的聚焦点,又是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展开的散射点,对研究工作起到定位作用。

写论文开题报告的目的,是要请老师及专家们帮忙判断一下所研究的选题有没有价值,研究方法是否奏效,论证逻辑有没有明显缺陷。因此论文开题报告就要围绕研究的主要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或阐述的主要观点),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为主要内容。但笔者在工作实践中发现有很多学生往往在论文开题报告中花费大量笔墨叙述别人的研究成果,谈到自己的研究方法时,往往寥寥数语一笔带过。这样,不便于评审老师指导。

二、如何写论文开题报告

(一)论文开题报告的前提——通过理论思维选择课题

在工作实践中,发现硕士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是选题不合适。有的提出的问题太过“平庸”,有的选题范围太大,研究内容太多、太宽泛,提出的问题不切合硕士生的实际,实践操作起来难度较大。如有的学生提出的论文题目:“新型中性镍催化剂的研究及其催化合成聚乙烯、聚丙烯的研究”,此选题有意义,有创新,作者的研究思路也比较正确,但论文选题范围太大,研究内容对于一个硕士生来说明显偏多,无法按时完成。因此应重新确定研究内容,注重项目的可操作性。

那么如何选择研究问题呢?这里要强调的是通过理论思维来发现研究问题。

理论是由一系列前设和术语构造的逻辑体系,特定领域的理论有其特定的概念、范畴和研究范式,只有在相同的概念、视角和范式下,理论才能够对话。只有通过对话,理论才能够发展。硕博论文要想创造新理论很难,多数是在既有理论的基础上加以发展。

其次,选择问题是一个“剥皮”的过程,理论问题总是深深地隐藏在复杂的现实背后,而发现理论问题,则需要运用理论思维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不断锻炼和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需要在日常的学习中,不断总结和分析以往的研究者大体是从哪些视角来分析和研究问题,运用了哪些理论工具和方法,通过学习和总结来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从而选择具有学术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并与国家经济建设及导师承担的科学研究项目紧密结合的研究问题。

(二)做好文献综述,为论文开题报告打好基础

在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会上,出现的普遍问题是对文献的研读不够,对研究背景的了解不够深入,对研究方向上国内外的具体进展情况了解不够全面、详细,资料引用的针对性、可比性不强。有很多学生没有完全搞清论文开题报告与文献综述的区别,他们的论文开题报告有很多仅仅是对前人工作的叙述,而对自己的工作介绍甚少。

文献综述的基本内容包括:国内外现状;研究方向;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参考依据。这是对学术观点和理论方法的整理。同时,文献综述还是评论性的,因此要带着作者本人批判的眼光来归纳和评论文献,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

要想写好论文开题报告,必须认真研读文献,对所研究的课题有个初步的了解,知道别人都做了哪些工作,哪些方面可以作为自己研究的切入点,因此,文献调研的深入和全面程度,会相当程度地影响论文开题报告的质量,是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客观基础。

(三)论文开题报告的格式及写作技巧

1.论文开题报告格式

一个清晰的选题,往往已经隐含着论文的基本结论。对现有文献的缺点的评论,也基本暗含着改进的方向。论文开题报告就是要把这些暗含的结论、论证结论的逻辑推理,清楚地展现出来。论文开题报告的写作步骤:课题选择—课题综述—论题选择—论文开题报告。论文开题报告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选题的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阐述的主要观点);研究(工作)步骤、方法及措施;毕业论文(设计)提纲;主要参考文献。为了写好论文开题报告,江苏工业学院研究生部专门出台了详细的规定,规定论文开题报告的'一般内容包括:

(1)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来源、开题依据和背景情况,课题研究目的以及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2)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在阅读规定文献量(不少于50篇,其中外文文献占40%以上)的基础上,着重阐述该研究课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同时介绍查阅文献的范围以及查阅方式、手段。

(3)论文开题报告——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学术构思、研究方法、关键技术、技术路线、实施方案、可行性分析、研究中可能遇到的难点、解决的方法和措施以及预期目标。

(4)论文开题报告——拟采用的实验手段,所需科研和实验条件,估计课题工作量和所需经费,研究工作进度计划。

(5)论文开题报告——主要参考文献,列出至少10篇所查阅参考的文献。

2.论文开题报告的写作技巧

(1)提出问题注意“层次”

选题是撰写学术论文的第一步,选题是否妥当,直接关系到论文的质量,甚至关系到论文的成功与否。不同于政策研究报告,学术文章聚焦理论层面、解决理论问题。有的学生的选题不具有新颖性,内容没有创新,仅仅是对前人工作的总结,或是对前人工作的重复。在选题时要坚持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及可行性的原则。在提出问题时,要以“内行”看得懂的术语和明确的逻辑来表述。选题来源包括:1、与自己实际工作或科研工作相关的、较为熟悉的问题;2、自己从事的专业某问题发展迅速,需要综合评价;3、从掌握的大量文献中选择反映本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或新动向的题目。

所选题目不宜过大,越具体越容易收集资料,从某一个侧面入手,容易深入。

(2)瞄准主流文献,随时整理

文献资料是撰写好学术论文的基础,文献越多,就越好写,选择文献时应选择本学科的核心期刊、经典著作等,要注意所选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及科学性;选择文献应先看近期的(近3~5年),后看远期的,广泛阅读资料,有必要时还应找到有关文献所引用的原文阅读,在阅读时,注意做好读书卡片或读书笔记。

整理资料时,要注意按照问题来组织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时不是将看过的资料都罗列和陈述出来,而是要按照一定的思路将其提炼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好的文献综述,也才能写出好的论文开题报告,进而为写出好的论文打下基础。

(3)研究目标具体而不死板

一般论文开题报告都要求明确学位论文的研究目标,但笔者认为,研究目标不宜规定得太死板,这是因为,即使条件一定,目标是偏高还是偏低,往往难于准确判断,研究工作本身,涉及求知因素,各个实验室条件不同,具体研究时条件也不同。学位论文选题和研究目标体现了研究工作的价值特征。

三、论文开题报告的质量保证

为了保证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高论文质量,就必须对论文开题报告进行评价。论文开题报告会由3~5位相关学科的专家对论文开题报告进行评议,与企业合作的重大科研项目可以聘请1~2位相应企业的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参加,不同学科的论文开题报告的侧重点不同。江苏工业学院研究生部规定学生必须进行论文开题报告,并规定了统一的格式,设计了专门的论文开题报告评审表,论文开题报告会上研究生应对课题进行详细汇报,并对专家提问做出必要的解释和说明。论文开题报告的成绩考核以合格、不合格记。评审小组成员最后签名并给出学生是否合格的评审意见,并以百分制打出具体的分数。论文开题报告成绩不合格者,不得进入课题研究。

为了提高论文质量,研究生必须首先从思想上重视论文开题报告,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积累,从各个方面提高能力,尤其要注意培养通过理论思维发现研究问题的能力。论文开题报告是研究工作的开始,良好的开端为优秀的学位论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篇4:外交学院开题报告

外交学院主要院系有外交学系 英语系 外语系 国际法系 国际经济学院等。本文将介绍外交学院开题报告。

外交学院开题报告:

前言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加快,服务业在各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第三产业的逐渐成为国际贸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着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1995年1月关贸总协定(GATT)过渡为世界贸易组织(WTO)时增加了服务贸易的内容。多边贸易谈判乌拉圭回合通过了《服务贸易总协定》。

这些都标志着国际贸易的“服务化”大势所趋。

入世谈判进程加快了我国服务业对外放,至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已达十年之久,对外开放的重心也不断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由运输旅游等传统服务业向金融等新兴服务业转移。随着我国包括银行业在内的金融领域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我国金融体制,投资环境、政策监管等方面都面临着机遇和挑战的双重考验。相比之下,发达国家在金融服务贸易方面表现出极强的竞争力,而反观我国,虽然近年来服务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加,但金融服务贸易在服务贸易中所占的比例和所起到的分量相当微弱,甚至日趋减少,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

研究内容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印度,日本的比较研究,探讨三国金融服务贸易发展情况,对影响其本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展望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并提出一些相关的政策建议。论文总体来讲由三大部分组成,分别可以概括为现况、分析与展望。在对全球总体情况进行了概述,然后探讨具体国家情况,主要包括了中国,印度和日本。这三个国家在金融服务贸易领域都遵循了不同的发展轨迹。日本是一个发达国家,有着雄厚的经济基础,其金融服务贸易起步也较早。印度是一个新兴经济体,其金融服务贸易依托着物美价廉的人力资源,以及英国人遗留下的金融体系,在近些年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其相关经验也有许多可借鉴之处。中国刚刚成为了世界第二大GDP国,但是其经济结构与发达国家还有着较大区别,刚刚起步的金融服务业在国际市场上很难有突出表现。在对三国的金融服务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指数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进行分析后,结合三国国情,文章简要罗列了不同发展轨迹下蕴含的影响因素,对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的发展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文献综述

目前我国学者对于金融服务贸易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金融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和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问题。

刘东升(2010)在《国际服务贸易》一书中的第八章第二节对于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现况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描述。首先为读者展现了当前我国金融服务业的特点,主要有货币市场发展较快等。然后谈到我国金融服务贸易中所表现出的贸易不平衡,逆差明显等问题。最后提出了对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具体的建议。

曾一秀(2010)在《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中首先对金融服务贸易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既由一成员方的金融服务提供者向另一成员方提供的任何与金融有关的服务,包括所有保险和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服务。该文章在研究时运用了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指数,显形比较优势指数,为作者在本文的横向实证分析部分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赵益平(2009)在《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中,指出了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发展的一些不足,例如:金融服务贸易区域发展结构和内部行业结构不协调,各金融服务行业竞争力弱,不能有效提供经济发展所需的金融服务产品等,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包括利用GATT规则对我国金融服务业进行适度保护,进一步改善金融金融服务贸易的宏观环境等对策。

KOZO KIYOTA(2005),“The Services Content of Japanese Trade”和MOSHIRIAN.J(2006),“Japan’s Non-interest Rates Related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ervices”为本文作者提供了加深对于日本金融服务贸易认识的基础,特别是MOSHIRIAN.J对于日本金融服务业的优势进行非常细致的分析,他指出,日本金融服务业具有服务周到,价格相对低廉等特点,不论是外国或是日本的客户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都倾向于选择日本的金融服务。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情况的介绍分析,结合中国自身的特点进行结合经济增长需要,展望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前景。

研究基础

本文作者通过查阅有关文献,包括论文、专著、统计年鉴等,在借鉴国内类似分析著作的基础上,运用所学过的课程如微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金融学和统计学等提供的理论和方法对所搜集材料、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对国际金融服务贸易状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后进一步对不同国家的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对影响某国金融服务业和其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因素进行了阐述。在数据查阅过程中,作者查阅了包括世界贸易组织数据库,IMF数据库,中国商务部服务贸易统计网站等,对所得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制作图表,以追求研究结论的科学性。

研究计划

本文首先展示了近年来全球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特点,随后主要对亚洲分属新兴经济体的中国和印度,以及发达国家日本的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进行了比较研究。采用了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指数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三种指标,从实证分析角度指出我国不是金融服务贸易强国,相比印度和日本的两国的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差距较大。最后,根据中印日三国国情的不同,分析罗列了影响该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根据这些因素,并结合我国金融服务业的不足,针对我国发展金融业和提升金融服务竞争力提出对策建议。

提纲如下:

一、世界金融服务贸易概况

(一)概念

二、中日印三国金融服务贸易概况

(一)中国

(二)印度

(三)日本

三、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

(一)MS

(二)TC

(三)RCA

四、因素分析

(一)中国

(二)印度

(三)日本

五、政策建议

六、结论

参考文献

[1] 曹瑛、王耀中:《内地与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比较及启示》,粤港翱经济 25 期

[2] 刘东升:《国际服务贸易》,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

[3] 刘玉珊:《发展中国家金融服务贸易开放次序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同济大学应用经济系,2006

[4] 孟爽:《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与中资银行面对的机遇与挑战》,[硕士学位论文],吉林,吉林大学国际贸易系2009

[5] 秦嗣毅、杨浩:《金砖四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东北亚论坛1期

[6] 王永玲:《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与中国金融业的发展》,[硕士学位论文],云南,云南财经大学国际贸易系,2008

[7] 曾一秀:《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北京,林业大学国际贸易系,2010

[8] 赵益平:《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发展

篇5:2019台州学院专业排名

国家级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材料物理

省级重点专业:英语、生物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

省级重点建设专业:材料物理、电子信息工程、制药工程、小学教育

省级优势专业:材料物理

市级区域优势特色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浙江重点建设学科

省重点学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生态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材料学、应用化学、肿瘤学

市级重点学科: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凝聚态物理学、宗教学、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数学、分析化学、材料学、有机化学、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课程与教学论、中国古代文学与天台山文化

篇6:2019台州学院专业排名

以下台州学院专业名单由本校学长学姐实名推荐:

1、小学教育 推荐指数: 4.8(151人推荐)

2、国际经济与贸易 推荐指数: 4.4(137人推荐)

3、汉语言文学 推荐指数: 4.5(126人推荐)

4、英语 推荐指数: 4.7(100人推荐)

5、市场营销 推荐指数: 4.3(75人推荐)

6、中国语言文学类 推荐指数: 4.7(54人推荐)

7、科学教育 推荐指数: 4.5(53人推荐)

8、土木工程 推荐指数: 4.7(49人推荐)

9、体育教育 推荐指数: 4.9(45人推荐)

10、工商管理 推荐指数: 4.7(44人推荐)

11、数学与应用数学 推荐指数: 4.6(42人推荐)

12、学前教育 推荐指数: 4.5(38人推荐)

按专业满意度排名

序号 专业名称 推荐指数
1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5.0(31人)
2 学前教育 4.9(82人)
3 思想政治教育 4.8(15人)
4 化学 4.8(14人)
5 小学教育 4.7(128人)
6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4.7(21人)
7 护理 4.6(31人)
8 临床医学 4.6(122人)
9 体育教育 4.6(32人)
10 学前教育 4.5(187人)

篇7:外国语学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外国语学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The Symbolism in The Great Gatsby

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Francis Scott Fitzgerald was a famous American writer of short stories. In the beginning, the Americans he stood for had illusions about the world after World War One, but they disappointed later, and fell into pessimistic and confusion. It showed the vanish of American Dream of the people did not experience the war. His work The Great Gatsby truly and vividly described the view of America at that time. It combined with the writer’s real experiences to reveal the plot of American Dream in his heart and his feeling to the vanish of American Dream. And he found out the real reason of the disillusionment of American Dream. American dream was deeply rooted in the American culture, i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American culture. This theses discussed the social situation at the “Jazz Age” by analyzing the application of symbolism in colors, objects and characters. It elaborated the essence of American dream by analyzing the features of the characters in the novel. Thus, readers can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n the novel The Great Gatsby.

2.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America was born only about two hundred years. But at that situation, it produced a lot of works ,which affected the world’s art deeply. In those works, “American dream ”was the hottest topic of the social science. But most of these works stayed at studying the social life and social problems of America. No one can analyze the use of symbolism in the novel, no one can entirely analyze the development of “American Dream”, no one can elaborate the essence of American dream , and no one can connect Fitzgerald’s American dream with Gatsby’s American Dream.

In China, some researchers revealed the dark and vacuous reality of American society by analyzing the vanish of Gatsby’s American Dream and the source of his tragedy (Zhao Hongwei, 2005); some writers analyzed Fitzgerald’s distinctive artistic technique to show the vanish of dreams. There were some researchers thought The Great Gatsby was a fable of American society in 1920s, Gatsby’s dream was the incarnation of American Dream. Gatsby’s death was the result of conflict between materialism and idealism. It represents the vanish of American Dream(Fan Dengwei, 2006). Some researchers analyzed characters’ personalities to highlight this theme: it was reprobate to chase American Dream by material means.(Wang Xiaohui, 2007).

We can see that the predecessors’ description of American Dream are staying at the social life and social problems of America. They analyzed the American Dream in The Great Gatsby in different sides. But they did not learned the development of American dream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tzgerald’s American Dream and Gatsby’s American Dream.

American dream was a hot spot of today’s social studies. There were a lot of works described and learned “American Dream” abroad. Lehan Richard revealed that Gatsby’s dream was a dream of that age with analyzing the reason of the vanish of American Dream in The Great Gatsby. John F.Callahan portrayed the American social scenery of “Jazz Age”, and show the disillusion of the youngs’American Dream. Marius Bewley started from analyzing the feature of “Jazz Age” and the source of American Dream, to expose the inevitability of American Dream’s disillusionment. David F. Trask explained the reason of American Dream’s disillusionment. Donaldson Scott revealed the true features of American society and the vanish of Gatsby’s American Dream. He told us the real source of Gatsby’s tragic ending.

In conclusion, foreign researchers analyzed “American Dream” in various aspects, and revealed the inevitability of American Dream’s disillusionment.

3.研究的主要内容或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The Great Gatsby criticized the essence of American dream around the mainline of love tragedy. This thesis revealed the historical factor of American dream by analyzing the features of colors, objects, and characters. Thus, we can see the historical reason and essence of Gatsby’s running after his dream. The vanish of Gatsby’s American Dream has its social and historical reasons. And it was related with Gatsby’s innocence had American society’s turpitude of moral.

This thesis are focus on analyzing the writer’s use of symbolism in colors, objects and characters to discuss the source of Gatsby’s tragic death and the essence of American Dream. And it also explained the factors of the vanish of American dream.

4. 选题研究作计划:

1) 选题:20XX年1月3日

2) 收集资料:20XX年1月21日

3) 开题:20XX年3月5日

4) 初稿:20XX年3月底

5) 二稿:20XX年3月底—4月初

6) 定稿:20XX年4月底—5月底

7) 答辩:20XX年5月20日

5. 参考文献:

[1]Lehan Richard: The Great Gatsby The Limits of Wonder [J] Boston Massachusetts: Twayne Publishers, 1990.

[2]John F. Callahan. F. Scott Fitzgerald‘s evolving American dream: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in Gatsby, Tender is the Night, and the Last Tycoon [J]. Twenties Century Literature,1996,(3)

[3]John Dos Passes ,”A Note on Fitzgerald,” in F. Scott Fitzgerald, The Crack- up, ed. Edmund Wilson(New York, 1945), 338-343.

[4]Miller, James. E. F. Scott Fitzgerald, His Art and Techniques[M].New York: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1982: 105-106

[5]Fitzgerald, F. Scott. The Great Gatsby[M].Qingdao: Qingdao Publishing House, 2003.

[6]Fitzgerald,F.S. (2009). The Great Gatsby. Beijing: China Translation and Publishing Corporation.

[7]Zhang, Bingjiang. “Today’s Most Popular Study Guides”. Tianjin: Science and Translate Publish Cooperation,2003.

[8]Zhang, Tianjing. “The Deeply Moving America Tragedy--Analysis the Great Gatsby.” Journal of Xiangyang Normal University,(2004):18.

[9]Fitzgerald, F. Scott. The Great Gatsby. Harmondsworth: Penguin Books, 1926.

[10]赵宏伟.社会透视下美国梦的幻灭—剖析《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深刻内涵[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8):95-96.

[11] 王钏力.美国梦的破灭—解读《了不起的盖茨比》[J]. 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学报,2009

[12] 范登伟.美国梦的破灭—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物质主义和理想主义[J].郑州大学外语学院,2006 (1).

[13]冯德平,《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第1期供稿文

[14]吴旭凌 :陈巧巧《<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色彩象征》 文史 2010.8

[15]李艳论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颜色词的象征意义[ JJ时代文学,2008(2)

[16]赵红石, Characters’Lives in The Great Gatsby.《科技信息》 2010.

[17]葛靓, Doom of American Dream in Great Gatsby.《文学界(理论版)》 2012.

篇8:外国语学院论文开题报告

外国语学院论文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言语行为中礼貌策略的语用学分析

1、课题的背景与意义

J.L.Austin最早提出言语行为理论,他主要针对20世纪30年代逻辑实证主义关于语言意义“真值”观,认为语言的意义不在于能否被验证,而在于言语交际的结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Brown和Levinson从语用使用中的一些普通原则:礼貌现象方面进行分析,基于社会学家Goffman的面子行为理论,B&L建立了自己的“面子理论”来解释交际中的礼貌现象。 Leech 从礼貌原则方面进行研究,因为礼貌原则能成功地解释人们说话时的间接性,用礼貌原则补救合作原则。 顾曰国从多方面对礼貌原则进行研究分析,不仅从礼貌,语用与文化方面进行分析,而且对现代汉语中的礼貌现象也做了研究。

礼貌是人们生活中极其平常的一种现象,礼貌现象是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人类学、心理语言学、语用学等诸多学科的'重要研究内容。研究者们从各个角度对社会交际中的礼貌现象做了大量的实地研究和理论探讨,但很少有人就言语行为中礼貌策略进行语用学分析。故本论文试通过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言语行为中的礼貌策略来说明礼貌策略是极其实用的,它对我们学习运用语言、有效地提高言语行为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研究的基本内容:

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言语行为中的礼貌策略, 首先进行礼貌策略的理论综述,其次分析言语行为的类别与言语行为中的礼貌策略及言语行为中礼貌策略的语境恰当性,再次分析在不同语境条件下,言语行为中礼貌策略的选择与使用及其产生的交际意义,最后分析言语行为中礼貌策略的语用效果。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主要问题是在不同语境条件下,如何正确选择与使用言语行为的礼貌策略及其产生的交际意义,从而分析礼貌策略的实用性,帮助我们了解如何学习运用语言、有效的提高言语行为能力。

3、课题研究方法、设计方案或论文撰写提纲

课题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

设计方案或论文撰写提纲:

第一章:引言

第二章:现代学习的理论框架

2.1理论综述

2.2.1Leech的礼貌原则

2.2.2Brown&Levinson的礼貌理论与策略

2.2现代学习的建议性框架

第三章:言语行为的类别与言语行为中的礼貌策略与言语行为中礼貌策略的语境恰当性

3.1言语行为的类别

3.1.1传统的句法分类

3.1.2言语行为三分说

3.1.3以言行事行为类型

3.2言语行为中的礼貌策略

3.3言语行为中礼貌策略的意境恰当性

第四章:在不同语境条件下,言语行为中礼貌策略的选择与使用及其产生的交际意义

4.1在不同语境条件下,言语行为中礼貌策略的选择与使用

4.1.1对语境条件的分析

4.1.2根据特定语境,选择与使用言语行为中的

4.2在不同语境中,言语行为中礼貌策略产生的交际意义

第五章:言语行为中礼貌策略的语用效果

第六章:结论

4、总体安排与进度

20XX年

9月10日 学生开始查找资料

9月23日 学生确定写作方向

9月30日 学生和指导教师联系,确定选题

11月12日 学生提交第一稿开题报告

11月15日 全体指导老师和部分学生代表召开开题报告审题会

11月22日 学生提交开题报告定稿

注: 学生须在完成开题报告定稿后方可离校

20XX年

3月20日 学生上交:

1. 毕业论文中期检查表

2. 师生联系表

3. 文献综述定稿(3000字)

4月20日 学生上交毕业论文初稿(占分60%)

5月10日 学生返校修改论文

5月20日 学生上交毕业论文二稿

5月30日 学生上交:

1. 毕业论文定稿(占分40%);

2.《毕业论文过程管理手册》(在教师指导下统一填写);

3.实习日记(24篇);

4. 实习报告(3000字);

5.实习鉴定表(实习单位填写相应评语并加盖红色公章)

6月5日 毕业论文第一次答辩

(具体时间以教务处统一安排为准)

6月20日 毕业论文第二次答辩

(具体时间以教务处统一安排为准)

5、课题研究准备情况(主要参考文献、资料和参考书、完成任务所具备的条件等)

Leech,G..N. Principle of Pragmatics. London: Longman, 1983

Gu,Yueguo. Politeness phenomena in modern Chinese. Journal of Pragmatics, 1990, 14(2): 237-257

Yule, George. Pragmatics.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0

严辰松,高航,《语用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张庆翔,刘炎,《现代汉语概论》,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5

何兆熊,《语用学文献选读》,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冉永平,《语用学:现象与分析》,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

完成任务所具备的条件:

1.本学期学习《语言学》,通过语言学课上卢老师认真的讲解,对语言学类论文的框架和基本的语言学理论有了掌握。

2.指导老师指导并提供相关的书目

3.学校图书馆和资料室有相关的书目

4.中国期刊网也有相应的文献资料

篇9: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 目:浅论范成大使金诗的思想内容

一、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自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以田园诗蜚声文坛,《四时田园杂兴》组诗尤为人所称道。所以人们常常将范成大归为田园诗人,这种看法有失偏颇,因为其爱国题材的诗也颇值一提。其中最令人瞩目的,当属他出使金国时所写的72首“使金诗”。使金诗是范成大诗歌创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带有其一贯的特点。作为范成大出使金国这一特殊经历的出色见证, 这组作品从头到尾读下来又有其鲜明的个性。

二、研究动态、见解

关于范成大研究的论著方面有以下一些:

于北山先生和孔凡礼先生各著有《范成大年谱》;

傅漩琼先生汇编的《杨万里范成大资料汇编》;

孔凡礼先生著有《范成大佚著辑存》;

周汝昌先生点校的`《范石湖集》,后又订成《范成大诗选》;

顾志兴先生携余冠英先生、俞平伯先生等编写了《范成大诗歌赏析集》。

有关范成大研究的论文已发表数十篇。

其中,大部分都是研究范成大的田园诗。比如谢桂华的《范成大悯农诗及其创作缘由探论》、曾玉章的《本色的田园诗人一一诗中解读范成大》、张坷的《挑花源里可耕田?一一浅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诗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高红梅《读石湖田园诗心解》、张福勋《生命的自然诗化与哲学诗化》、钱桂兰《田园风光好宜堪入画图一一谈范石湖田园杂兴的风景画面》等。

也有相当一部分研究者注意到了“不论从内容讲或从艺术讲,都可成为杰作”的使金纪事诗。如姜逸波的《范成大“使金”诗的爱国思想》、景宏业的《范成大出使金国所作诗艺术》、徐新国的《论范成大的爱国诗》等等都以爱国为中心从不同的角度谈到了范成大使金诗。钱钟书先生在《宋诗选注》里选取了七首使金诗作分析,他中肯而言简意赅的分析基本成了使金诗的定论。

本文拟从分析范成大的72首使金诗的艺术特色入手,初步探讨诗人的思想,并从诗中感受其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分析诗歌的意义和价值。

三、研究思路;

第一部分:引言(提出论点)

第二部分:分析并论证观点

一、使金诗中的爱国主义思想

二、使金诗中记录的北方女真民族的风俗文化。

三、使金诗反映的女真文化和汉族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第三部分: 结论

研究方法:

资料分析法;归纳整理法。

四、总体安排、进度计划

此次论文写作按“资料收集——开题报告——完成初稿——论文修改——论文定稿”顺序进行:

20XX年12月15日——20XX年1月10日 收集资料,完成开题报告

20XX年01月11日——20XX年1月30日 归纳、整理、分析资料

20XX年02月01日——20XX年3月12日 撰写初稿

20XX年03月12日——20XX年3月25日 论文修改

20XX年4月5日前: 论文定稿

五、主要参考文献

[1]范成大.范石湖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2]吕慧娟 刘波 卢这.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M]:第三卷,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 9 8 4.

[3]韩愈.韩昌黎文集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4]胡传志.论南宋使金文人的创作[J].文学遗产.2003(5).

[5]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二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知识拓展:

开题报告写作格式

第一步、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

内容要求:

明确提出论文所要解决的具体学术问题,也就是论文拟定的创新点。

明确指出国内外文献就这一问题已经提出的观点、结论、解决方法、阶段性成果……

评述上述文献研究成果的不足。

提出你的论文准备论证的观点或解决方法,简述初步理由。

撰写方法:

你的观点或方法正是需要通过论文研究撰写所要论证的核心内容,提出和论证它是论文的目的和任务,因而并不是定论,研究中可能推翻,也可能得不出结果。开题报告的目的就是要请专家帮助判断你所提出的问题是否值得研究,你准备论证的观点方法是否能够研究出来。

一般提出3或4个问题,可以是一个大问题下的几个子问题,也可以是几个并行的相关问题。

第二步、国内外研究现状

内容要求:列举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密切相关的前沿文献。基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提出,允许有部分内容重复。

撰写方法:只简单评述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密切相关的前沿文献,其他相关文献评述则在文献综述中评述。

第三步、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内容要求:

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

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

简单阐述如果解决上述问题在学术上的推进或作用。

基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提出,允许有所重复。

第四步、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容要求:初步提出整个论文的写作大纲或内容结构。由此更能理解“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不同于论文主要内容,而是论文的目的与核心。

篇10:台州学院高考录取分数线

台州学院高考录取分数线

台州学院坐落在新兴的滨海城市――台州,这里东面大海,南连雁荡,北倚天台,山水神秀,人杰地灵,交通便捷,是理想的治学修身之地。

台州学院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由浙江省和台州市共管共建的综合性普通高校,办学历史悠久,其前身是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台州师专,其办学源头可上溯至19三台中学堂简易师范科。

学校现在临海和椒江两地办学,校园总占地面积1447亩,总建筑面积37.88万平方米,现有馆藏纸质图书133.5万册,中外文期刊3100种,数字信息资源丰富,拥有总值10682万元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建有标准田径运动尝游泳池等先进设施。

贵州:20在贵州省二本录取工作已经结束,共招收31名新生。其中文科10名,超计划1人,最低分482分,最高494分;理科21名,最低分407分,最高分441分。

内蒙古:2012年在内蒙古二本和预科录取工作已经结束,共招收61名新生。其中文科17名,最低分434分,最高分479分,理科34名,最低分390分,最高分448分。预科共11名,其中预科文5名,最低分416分,最低分419分,预科理6名,最低分374分,最高分380分。

安徽:2012年在安徽二本录取工作已经结束,共招收32名新生。文科8名,最低分554分,最高562分,理科24名,最低分517分,最高分531分。

篇11:历史文化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历史文化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文成公主与大昭寺

选题依据:已有成果(论文和著作)在此问题上的基本观点、主要论据与论证方法;已有成果的局限、错误,或无人研究留下的术空白;本选题主要意图。

说明:

1.对此栏的要求,在阐述时不必面面俱到,根据研究对象而有所侧重,有所忽略。

2.此栏的填写内容是一个严密的整体,三个方面的论述要相互关联、相互照应。

3.不是开列论文、著作,而是对已有的主要论著进行综合评述。

文成公主,唐朝皇室远支,以宗室女身份入藏和亲,嫁与松赞干布。一千多年来,一直流传着文成公主深受松赞干布宠爱,并为她修建放置佛像的大昭寺。多年来史学界始终认为大昭寺是为文成公主修建的,当代著名历史学家万绳楠、刘先照等先生出过相关书籍和论文,较详细的记述了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爱情,对大昭寺的修建、结构也进行了详实的描写。因此,吸引了一批信仰爱情的人前往西藏大昭寺,同时很多人也把它视为古代西藏和中原友好交往的象征,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

但是,这些文章、书籍都有不同程度的缺陷,甚至可以严重错误。这些缺陷或错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唐或后来的汉族因政治因素而记述的,没有系统查询相关藏族资料,也没有对现存文物进行科学鉴别。

第二,内容观点没有切实依据,如对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爱情过分夸大。

第三,没有深入发掘大昭寺的真正历史文化资源。

本文拟对文成公主及大昭寺的历史文献资料进行全面收集和整理,并以考古学的方法对大昭寺的现存文物进行考察和辨别,纠正已有成果中的错误或缺陷,弥补已有成果的遗漏,集中对文成公主及大昭寺问题进行考论。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及其可行性(重点论述本文在已有成果基础上的创新点或突破点,以及完成本文的可行性)。

文成公主入藏并非是中原文明威服四夷的显示,实际上,是因唐在与吐蕃的多次战争中失利,才不得不被迫答应松赞干布的求婚。这不免令大唐的人们感到面上无光,于是史官们在竭力淡化这场和亲的“被迫性”的同时,还大肆吹捧文成公主入藏后的地位和影响,试图营造出大唐公主在番邦地位尊崇、众蛮夷皆景仰拜服的假象。这幕虚假历史被历代史官们心照不宣地沿用。

而实际上,文成公主入藏多年,无子无宠,她在遥远的'番邦生活了40年,却守了31年的寡,大半的青春韶华都埋没在了雪域高原。

松赞干布在求娶文成公主时,已娶泥婆罗的尺尊公主为王后。两位公主都带去了佛像,大昭寺其实是松赞干布为尺尊公主所修,而仅为文成公主修建了一座小昭寺。大昭寺的建筑风格,天竺的影子明显,特别是壁图,因为尼婆罗深受天竺文化影响,而小昭寺的风格主要是汉式的。

现在大昭寺中供奉文成公主带去的佛像,是金城公主嫁入吐蕃后将两尊佛像调换了的。

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并非十分恩爱,大昭寺也不是为文成公主修建的。

完成本选题的可行性:

文献资料方面,学校图书馆藏有纸质西藏地方志,并在新近购置了“中国方志库”全文检索系统,便查阅和收集相关资料;文成公主是古代西藏与中原友好交往的见证,一直是史学家、民族学家的研究重点,在许多方面已取得很多进步,出版了许多相关书籍、文章。同时,西藏是旅游胜地,可乘入藏旅游时,前往实地进行考察。同时,自己对历史文化颇感兴趣,并已有一定的相关知识储备和资料积累,从我上大学开始,一直在阅读文成公主及前相关事迹,对这位古代名人已有比较多的了解。

本选题所需资料书籍﹑期刊﹑考古资料﹑地方志等。

1.巴代祖拉陈瓦《贤者喜宴》,北京民族出版社1986版。

2.万绳楠《文成公主》,中华书局1980版。

3.中华文化知识读本:大昭寺》吉林出版社2010版 。

4.陈先照《文成公主与大昭寺、小昭寺》,期刊,1983年11期。

5.中国方志库(电子全文检索版)

6.中国期刊数据库(电子全文检索版)

毕业论文提纲:

一、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是恩爱夫妻与大昭寺是为文成公主修建的错误认识

(一)清明方志的记载

(二)古代民间流传下来的故事

二、文成公主在吐蕃的生活并不幸福

(一)当时文成公主出嫁的背景表明松赞干布并不是为爱求娶

(二)松赞干布只为文成公主修建了小昭寺

(三)文成公主一生无子无宠,守寡31年

三、大昭寺不是为文成公主修建

(一)大昭寺的建筑风格不是汉式的

(二)文献明确记载了金城公主把文成公主带去的佛像移入大昭寺过程

篇12:英语学院硕士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

目 录

一、开题报告

1、总述

2、提纲

3、要求

4、范例

二、论文

1、论文内容

1) 引论

2) 理论概述

3) 研究方法

4) 个案研究

5) 分析讨论

6) 结论

2、论文形式

1) 语言

2) 论文各部分的顺序

3) 引文形式

4) 字数要求

5) 定义

6) 图表

3、排版格式

1) 封面

2) 格式

三、附录

附录1- 开题报告范例

附录2- 引文范例

附录3- 参考文献范例

附录4- 封面范例

前 言

我院历届研究生论文写作和答辩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有关论文写作规范的问题,近年来研究生的人数不断增加,这方面的问题更显突出。鉴于此,英语学院决定制定硕士研究生论文格式规范,通过科学、严谨、合理的研究生论文格式,使我院研究生论文写作进一步规范化,符合现行学术主流的要求,提高研究生论文质量和研究生培养的整体水平。

本格式规范参照现行学术论文的规范与要求,主要对论文格式予以规范,对于论文的内容结构略有涉及,但是考虑到各研究方向的不同特点,在这方面不拟过细规定。这方面的知识在相关课程特别是论文写作课程上应有详细介绍。本格式规范包含以下两部分:一、开题报告;二、论文。

篇13:文学艺术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学艺术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论刘师培的“美文”观极其重要意义——以《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为例

一、选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六朝文学因为它华丽的藻饰,并且注重过度用典的特点,所以在近千年之中都没有受到文学家及文学研究者的足够重视,但是刘师培却另辟蹊径,对六朝文学推崇备至。本文就是要试图以刘师培在北大授课时所撰《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以下简称《讲义》)为研究文本,从中探寻他对六朝文学推崇的原因,并且得出结论是因为六朝的文学更具有文学性和审美性,也就是说六朝的文学才是“美文”,更加接近于“纯文学”。然后本文就着重探寻刘师培的“美文”观。

之所以要以《讲义》为研究对象,首先是因为我们可以将刘师培的“美文”思想在这部作品中一览无遗。其次,《讲义》在文学史研究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开创了六朝文学研究的热潮,在其后,产生了鲁迅,周作人等一批六朝文学研究的大家。基于这两点,所以以《讲义》为课题研究对象。

这个课题中有一个关键词就是“美文”,我们重提“美文”在现代社会中也有着重要意义。

现代社会一方面各种媒体发展迅速,娱乐性成为了媒体的主要属性,文学也愈发偏重于娱乐一面而愈发抛弃文学作品本该具有的文学性和审美性。另一方面,市场经济得到了较快地发展,文学创作也是越来越倾向于商业化,这样就导致了文学创作也成为了一种商品“生产”,从而导致了文学作品被大量地“生产”了出来,并且为了迎合大众的口味,能够使得文学作品更加畅销,于是经常在作品中加入某些低俗的,消极的东西,这样就难免导致文学作品粗制滥造,很难产生文学精品,更不用说能够流传于后世的经典之作。

在这样的一个社会环境下,我们重提“美文”,就是为了能够引起人们对文学作品质量的重视,期冀可以在这样一个对文学发展不利的社会情形下产生文学精品和能够流传于后世的经典作品。

二、文献综述

(一)资料部分

1、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4月.

本书为刘师培先生1917至19在北京大学讲授《中古文学史》时所撰写的讲义。该书研究了汉魏六朝文学的变迁,它根据“述而不作”的原则,引用了大量的相关史料,然而自己的论述却极少,所以给我们大家的阅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书共分五课,第一课“概论”旨在阐明研究意义,第三、四、五课分论中古各时期文学的变迁轨迹或总体面貌,就史的分量而言,显然应该落实在这后三课的条分缕析之中。引人注目的是,在第一课和第三课之间,作者加入了第二课“文学辨体”,分别论述了“文笔之辨”、“辞笔之辨”、“诗笔之辨”和“论笔之辨”,中心思想在于说明“何为‘文’”这一个问题,也就是本论文的中心问题。该书是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对象。

(二)专著部分

1、郭院林.清代仪征刘氏《左传》家学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3月. 本书综述了刘氏家学的研究现状,考察了刘氏学人学行,分析刘氏四世之学术变化与发展。以专书和专人研究相结合,对刘氏《左传》学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考察:对《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一书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厘清以往研究笼统将此书归功于刘文淇的说法,指出刘氏四世学人对此书都有贡献;探讨了刘师培研究《左传》的动力与成就,认为刘师培为《左传》学建立了完整的理论构架。最后以刘氏家族为代表,从治学方法论角度分析了清儒治经方法,对清代学术发展规律进行了总结。

2、方光华.刘师培评传[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3月.

本书较详尽地考察了刘师培一生曲折多变的学术生涯, 从时代高度揭示了他从救亡始到守旧终的悲剧命运, 还分章评析了刘师培经学、史学、子学、小学等国学各方面的成就, 使得作为一个思想家和学者的刘师培第一次比较完整地为世人所知。资料翔实, 立论公允, 结构清晰, 行文简洁, 广采众论与自我新见集为一体, 被评论为是刘师培研究中“较早出版的评传”(张岂之《序》, 见该书第3 页) 。本书对刘师培经学研究和史学研究的论述, “比较全面且有一定的深度。”(同上, 第2 页) 。对刘师培比较客观公允的评论, 有助于人们澄清学术研究中一些过激的认识, 有助于学术研究的健康发展。

该成果在某些学术问题的分析方面还较为简略, 可作进一步展开。对刘师培晚期学术成果的介绍也可更加丰富一些。

3、包莉秋.功利与审美的交光互影:1895-1916中国文论研究[D].扬州大学博士论文

本文主要论述文学的功用,认为文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发生、发展必然渗透和反映不同时代人们的思想观念、审美追求以及实用或功利的目的。虽然每个时代的文学功用观各不相同,但总体而言,这些功用观却不外乎教化说、审美说两种。本文在第六章分析 国粹派的文学功用观时,讲到了我要论述的主角刘师培的文学功用观用观,认为他不但注重文学的社会作用同时也重视文学的形式、风格等,但是当他一旦考虑到现实时他就不可避免的偏向于文学的社会功用。作者还探讨之所以会这样的原因,认为这是因为学术与革命使他的文学功用观充满矛盾性,逡巡于审美与功利之间。 (三)论文部分

1、郭院林.文选派与桐城派之争背后的学术背景[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06(3) 本文试图以文派论争为切入点,理顺桐城派与扬州学派的不同价值指向。介绍了文选派与桐城派之间论争背后的学术背景。桐城派与骈文派的错位之争其实是晚清以来宋、汉之争的反映。后期汉学扬州学派崛起,而宋学不甘落魄而公开挑战。扬州学派殿军刘师培不仅继承汉学权威从学术理论上对宋学予以攻击,而且力图从文本体裁上否认桐城文派作文之法,揭穿其官方代言体的面目,从而彻底击溃桐城派。

2、刘跃进.刘师培及其汉魏六朝文学研究[J].古典文学知识,2010(6).

本文共分四个部分,作者按照知人论世的原则,文章的第一部分主要写了刘师培的一些生平事迹,如他与章太炎、蔡元培等人的交往等等,还试图探寻刘师培从一个激进的革命者变为了一个守旧幕僚的原因。在这一部分末尾,介绍了刘师培的著述,可以以“博”字概括,他虽然只有短短的36年生命,但是他却留下了五百多万字的巨著。论文的第二部分就对刘师培的著作进行分类,指出其中论古今学术思想、论小学、论经学、校释群书四类为刘师培著作中最为精要的。第三部分就着重介绍了他的文学研究,第四部分论述了《讲义》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其具有的价值。这篇论文也指出了《讲义》的缺憾,说他所论述的“中古”范围小了,上不及秦汉,下未论北朝和隋代,显得不够全面。可以说这篇论文内容全面,评论恰到好处,对刘师培的生平和他的学术研究起到了管窥作用。 3、冯源.20世纪“文笔”说研究述评[J].南都学坛,2005(5).

“文笔”说是我国中古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理论范畴。如何就“文笔”说研究,阐发出六朝文学的嬗变大势及其所以如此之故,乃学者们研究的初衷所在。20世纪“文笔”说的研究主要是从“文笔”的义界(包括“文笔”的定义和“文笔”说的演进),“文笔”分目的历史、缘由,“文笔”说的理论意义与美学价值等方面展开的。学界对六朝“文笔”说的认识已渐趋全面。《讲义》在第二课“文学辨体”中就讲述到了“文笔之辨”,提出了“有韵者为文,无韵者为笔”的观点,这篇论文对研究《讲义》有一定作用。

4、段怀清.刘师培的'语言——文学观[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09(1).

论文中阐释了刘师培的语言和文学观,谈到了刘师培的“文”和“学”的关系,谈到了刘师培对文学的独立性、独特的审美意义与思想价值的强调,认为这使得刘师培的文学观呈现出文学非工具论的某些特性,对现代中国文学的独立发展,尤其是五四新文学的独立发展无疑具有一定的启发和推动作用。但同时作者又认为对于处于晚清近代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环境中的文学知识分子来说,要想维持一种纯粹的文学观实际上是很困难的,文学的工具作用总会超出其独立的审美与形式意义,这一点在刘师培身上实际上也无法幸免。

5、毛新青.刘师培新文化建构中的文学观[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6(4). 本文论述了刘师培在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受到冲击时候的文学观,认为他对新的文化和文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主要研究了他的“文”的定义,认为“文”必须具有沉思翰藻的特征,认为他提倡六朝骈文,并不是历史的倒退,反而具有时代意义,借鉴西学资源,对于优秀传统的一种坚持和自信。认为刘师培兼用西方审美文学观念,为齐梁以来的“文笔之辨”找到了归宿,为中国固有的传统美文学观拓展了空间。文章还论述了了在文化转型时期对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近代建构的重要途径,那就是“考文识字”,达成对文学“原意”的理解。

三、论文提纲

文章引言部分主要阐释“何谓‘美文’”这一个问题,将“美文”这一概念解释清楚(包括狭义的“美文”和广义的“美文”)。着重指出在本文中,所谈论的“美文”主要是指要注重文章的文学性和审美性,注重文学文学本身的艺术形式,与“纯文学”比较类似。

第一部分,刘师培的“美文”观

1、说明刘师培的“美文”观和他的“骈文正宗”观是紧密联系的。首先说明骈文的特点,主要是讲究语言的形式美,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工整和声律铿锵,更具有文学性和审美性,接近于“美文”的本质。并且在这个时候出现了“文笔之分”,刘师培严格注重区别“文”和“笔”的差别。从字源学角度研究文章的起源,以纯正文学的红线贯穿文学史,使得文学有韵偶行的特征一目了然,从而认为沉思翰藻的骈文是最完备的文学样式。另外,这时候音韵学有了长足发展,沈约、周颙等人相继提出“四声八变说”形成了完备的“永明声律论”,并且在文坛上出现了一批像王融、谢眺、何逊这些诗人写作韵律文章,为文学更为注重本身的形式,注重其审美特性提供了有利条件。

2、说明刘师培的“美文”观要求的不仅是“沉思翰藻”,而且要做到“文质得中”。要做到文章的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传统的儒家文艺理论认为,文学应该具有现实的社会功用,如孔子认为“不学《诗》,无以言”,文学一直被作为立言的一种工具,在政治外交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唐代的韩愈,柳宗元提出了“文以载道”的文学思想,他们要求文学中一定要蕴含着能够教化民众的“道”,注重文学的现实教化作用。然而刘师培的“美文”观要求的是更注重文章本身形式(如对仗、音律等)。虽然我们从《讲义》中看出刘师培支持写文章时需要进行精雕细琢,文章的形式要华美,但是他对于像梁陈宫体诗这样一味追求形式华美而且纯粹写艳情,淫靡的诗歌是不赞成的,他要求的是内容充实而又不废藻饰的文章,在强调寓意深刻的“沉思”和追求华丽辞彩的“藻饰”之间寻求恰切的平衡。

第二部分,探寻刘师培推崇“骈文”的原因

首先,骈文“沉思翰藻”,接近美文本质。其次,刘师培作为扬州学派的殿军,其思想受到了受扬州学派著名人物汪中、阮元的影响。并且《文选》学和《文心雕龙》学可视为刘氏家族之学,刘师培推崇华美藻饰的骈文可以看作是他对自己家族之学的继承。最后,骈文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文体,在当时国家陷落,民众沉沦的时候提倡这样一种问题,有利于保国,保种。

第三部分,刘师培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现代社会重提“美文”的重要意义 刘师培在文学史研究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由于他的政治上的“污点”,一直得不到合理的应有的地位,没有得到世人的关注。这一部分主要论述《讲义》的价值所在,以此说明刘师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之重要。刘师培的《讲义》是中古文学系统研究的开山之作,而且这部著作的问世,从总体上改变了人们对这段文学史的评价上的偏颇,让世人看到了这段文学史的积极意义。鲁迅先生在他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的关系》中对《讲义》倍为推崇,对刘师培和《讲义》的地位和价值作出了合理的评判。

随着现代社会广播、电视、网络的发展,娱乐性成为了几乎所有媒体的主要特性,各种娱乐节目也是层出不穷,文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似乎显得愈发微不足道,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学商业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在这样的趋势主导之下,文学的审美性愈发被忽视,越来越粗制滥造,很难产生文学精品和能够流传于后世的经典作品。

在这样的一个社会情形下,重提“美文”观,以唤起人们能够摆正文学创作的态度,从而能够有更多的文学精品和能够流传于后世的经典作品的产生。

四、研究重难点

研究重点:刘师培的“美文”观及刘师培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研究难点:何为“美文”

刘师培推崇骈文的原因

现代社会重提“美文”的重要意义

拟定工作进度(以周为单位)

1下发选题指南 20XX年11月12日—12月2日

2 下达任务书 20XX年12月17日—20XX年1月6日

3 调研、完成开题报告 20XX年2月27日—3月16日

4 完成初稿 20XX年3月24日—4月20日

5 完成二稿 20XX年4月28日—5月11日

6 完成定稿 20XX年5月19日—5月25日

7 指导教师评定成绩、评阅老师评定成绩 20XX年5月26日—6月1日

8 答辩、成绩鉴定、归档 20XX年6月9日—6月15日

篇14:台州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

台州学院简介

台州学院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建立,实行省市共管共建、以市为主办学体制的综合性普通本科高校,办学源头可上溯至19成立的三台中学堂简易师范科,1958年开办高等教育,1978年国务院批准建立台州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台州学院。学校在发展历程中海纳百川,1995-2007年间,原台州教师进修学院、临海师范学校、台州卫生学校、温岭师范学校相继并入。20,以17A2B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入选浙江省应用型建设试点示范学校,获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省文明单位、省卫生先进单位、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和美丽浙江建设突出贡献集体、省4A级平安校园、省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单位等称号。

篇15:台州学院材料化学专业就业前景

材料化学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_就业形势

工资待遇

截止到 2013年12月24日,45429位材料化学专业毕业生的平均薪资为4005元,其中10年以上工资1000元,应届毕业生工资3384元,0-2年工资4009元,3-5年工资4803元,6-7年工资6630元,8-10年工资8061元。

招聘要求

针对材料化学专业,招聘企业给出的工资面议最多,占比83%;不限工作经验要求的最多,占比79%;不限学历要求的最多,占比62%。

就业方向

材料化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无机材料、高分子材料等材料及相关技术领域从事质量检验、产品开发、生产、教学及技术管理工作

就业岗位

研发工程师、销售工程师、化验员、销售代表、工艺工程师、质检员、实验员、销售经理、初中化学教师、技术研发工程师、检验员、高中化学教师等。

城市就业指数

材料化学专业就业岗位最多的地区是上海。薪酬最高的地区是长治。

就业岗位比较多的城市有:上海[1143个]、北京[695个]、广州[532个]、深圳[365个]、苏州[311个]、杭州[244个]、武汉[212个]、东莞[190个]、南京[188个]、天津[175个]等。

就业薪酬比较高的城市有:长治[12499元]、温州[6999元]、平顶山[6499元]、金华[6057元]、嘉兴[5856元]、杭州[5372元]、宁波[5281元]、绵阳[4999元]、上海[4921元]、无锡[4703元]、北京[4638元]等。

同类专业排名

材料化学专业在专业学科中属于理学类中的电子信息科学类,其中电子信息科学类共9个专业,材料化学专业在电子信息科学类专业中排名第2,在整个理学大类中排名第11位。

在电子信息科学类专业中,就业前景比较好的专业有:信息安全,材料化学,材料物理,微电子学,光电子技术科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科学技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科技防卫等。

[台州学院材料化学专业就业前景]

开题报告范文模板

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范文

开题报告 范文

台州中考范文

本科生开题报告范文

园林设计开题报告范文

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现金管理开题报告

台州学院开题报告范文(整理1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台州学院开题报告范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