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对李白的评价

时间:2023-02-05 03:50:00 作者:志贺慎吾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志贺慎吾”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余光中对李白的评价,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余光中对李白的评价,希望对大家带来帮助,欢迎大家分享。

篇1:余光中对李白的评价

最喜欢余光中先生对李白的评价,感觉就好像到了极致: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篇2:余光中对李白的评价

痛饮狂歌空度日 飞扬跋扈为谁雄

那一双傲慢的靴子至今还落在

高力士羞愤的手里,人却不见了

把满地的难民和伤兵

把胡马和羌笛交践的节奏

留给杜二去细细的苦吟

自从那年贺知章眼花了

认你做谪仙,便更加佯狂

用一只中了魔咒的小酒壶

把自己藏起来,连太太也寻不到你

怨长安城小而壶中天长

在所有的诗里你都预言

会突然水遁,或许就在明天

只扁舟破浪,乱发当风

树敌如林,世人皆欲杀

肝硬化怎杀得死你?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从开元到天宝,从洛阳到咸阳

冠盖满途车骑的嚣闹

不及千年后你的一首

水晶绝句轻叩我额头

当地一弹挑起的回音

一贬世上已经够落魄

再放夜郎毋乃太难堪

至今成谜是你的籍贯

陇西或山东,青莲乡或碎叶城

不如归去归哪个故乡

凡你醉处,你说过,皆非他乡

失踪,是天才唯一的下场

身后事,究竟你遁向何处

猿啼不住,杜二也苦劝你不住

一回头囚窗下竟已白头

七仙,五友,都救不了你了

匡山给雾锁了,无路可入

仍炉火未纯青,就半粒丹砂

怎追蹑葛洪袖里的流霞?

樽中月影,或许那才是你的故乡

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

而无论出门向西哭,向东哭

长安却早已陷落

二十四万里的归程

也不必惊动大鹏了,也无须招鹤

只消把酒杯向半空一扔

便旋成一只霍霍的飞碟

诡绿的闪光愈转愈快

接你回传说里去

【评析】

《寻李白》是一首怀古咏史的自由体诗,选自余光中《隔水观音集》。开篇轰然而起,破空而来,拟人的“傲慢”与“羞愤”出人意外地加诸“靴子”和“手”之上,“至今还落在”与“人却不见了”似真似幻,不仅活画出李白傲岸不群的神采,而且有广阔的艺术时空供读者神游遐想。第二节关于李白及其作品的感人力量的描写,妙想奇情匪夷所思。在第三节“至今成谜是你的籍贯”,“不如归去归哪个故乡”的渲染和跌宕之后,第四节诗人更忽发奇想:“樽中月影,或许那才是你的故乡/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民间盛传李白在采石矶长江中捉月而死,而余光中的一阕“月光奏鸣曲”,为读者奏响的竟是一个想像飞腾的奇妙尾声。诗以李白的“失踪”起笔,在叙写诗人的'痛饮狂歌与坎坷遭遇之后,复以李白的乘风归去终篇,始终围绕“寻”字曲折成章,反复回旋,结构严谨有序,造句自由而舒展。李白诗的想像如行空天马,超逸绝然,而余光中诗作丰富而具有创作性的想像,确实也颇有“太白遗风”。

《寻李白》的语言,密度高而弹性大,炼字炼句具有“新鲜”与“新奇”的美学效果。如“和满地的难民和伤兵/把胡马与羌马交践的节奏/留给杜二去细细苦吟”一句,虚实互转,伸缩自如,凝炼而繁富,它不仅生动地表现了杜诗的内容和风格的特色,与李白诗作了美的对照,同时又概括了安史之乱与以后的回纥入侵,时空阔大而包举众端。又如“怨长安城小而壶中天长”,不仅是“小”与“长”运用了西方诗歌中常用的矛盾修辞法,而且“长安城小”与“壶中天长”又是无理而妙的反向的变形,加之一“怨”,更觉文字向内紧凝而含意多面地向外延展,义有多解,令人咀嚼。如“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这是全诗最光彩照人的笔墨,“七分”,“三分”,“半个”等数量词运用各呈其妙,而“酿”,“啸”,“吐”这几个动词更可以说是诗中之眼,耐人寻味。

余光中简介

余光中,1928 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母亲原籍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

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 LOWA )艺术硕士。先后任教台湾东吴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其间两度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国多家大学任客座教授。1972 年任台湾政治大学西语系教授兼主任。1974年至1985 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1985年至今,任台湾中山大学教授及讲座教授,其中有六年时间兼任文学院院长及外文研究所所长。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至今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现已出版诗集 21 种;散文集 11 种;评论集 5 种;翻译集 13 种;共 40 余种。代表作有《白玉苦瓜》(诗集)、《记忆像铁轨一样长》(散文集)及《分水岭上:余光中评论文集》(评论集)等。

篇3:余光中对李白的评价-寻李白

余光中对李白的评价-寻李白

寻李白

——痛饮狂歌空度日

飞扬跋扈为谁雄

那一双傲慢的靴子至今还落在

高力士羞愤的手里,人却不见了

把满地的难民和伤兵

把胡马和羌笛交践的节奏

留给杜二去细细的苦吟

自从那年贺知章眼花了

认你做谪仙,便更加佯狂

用一只中了魔咒的'小酒壶

把自己藏起来,连太太也寻不到你

怨长安城小而壶中天长

在所有的诗里你都预言

会突然水遁,或许就在明天

只扁舟破浪,乱发当风

树敌如林,世人皆欲杀

肝硬化怎杀得死你?

酒放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从一元到天宝,从洛阳到咸阳

冠盖满途车骑的嚣闹

不及千年后你的一首

水晶绝句轻叩我额头

当地一弹挑起的回音

一贬世上已经够落魄

再放夜郎母乃太难堪

至今成谜是你的籍贯

陇西或山东,青莲乡或碎叶城

不如归去归哪个故乡?

凡你醉处,你说过,皆非他乡

失踪,是天才唯一的下场

身后事,究竟你遁向何处?

狼啼不住,杜二也苦劝你不住

一回头四窗下竟已白头

七仙,五友,都救不了你了

匡山给雾锁了,无路可入

仍炉火示纯青,就半粒丹砂

怎追蹑葛洪袖里的流霞?

樽中月影,或许那才你故乡

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

而无论出门向西哭,向东哭

长安却早已陷落

二十四万里的归程

也不必惊动大鹏了,也无须招鹤

只消把酒杯向半空一扔

便旋成一只霍霍的飞碟

诡缘的闪光愈转愈快

接你回传说里去

【评析】

《寻李白》是一首怀古咏史的自由体诗,选自余光中《隔水观音集》。开篇轰然而起,破空而来,拟人的“傲慢”与“羞愤”出人意外地加诸“靴子”和“手”之上,“至今还落在”与“人却不见了”似真似幻,不仅活画出李白傲岸不群的神采,而且有广阔的艺术时空供读者神游遐想。第二节关于李白及其作品的感人力量的描写,妙想奇情匪夷所思。在第三节“至今成谜是你的籍贯”,“不如归去归哪个故乡”的渲染和跌宕之后,第四节诗人更忽发奇想:“樽中月影,或许那才是你的故乡/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民间盛传李白在采石矶长江中捉月而死,而余光中的一阕“月光奏鸣曲”,为读者奏响的竟是一个想像飞腾的奇妙尾声。诗以李白的“失踪”起笔,在叙写诗人的痛饮狂歌与坎坷遭遇之后,复以李白的乘风归去终篇,始终围绕“寻”字曲折成章,反复回旋,结构严谨有序,造句自由而舒展。李白诗的想像如行空天马,超逸绝然,而余光中诗作丰富而具有创作性的想像,确实也颇有“太白遗风”。

《寻李白》的语言,密度高而弹性大,炼字炼句具有“新鲜”与“新奇”的美学效果。如“和满地的难民和伤兵/把胡马与羌马交践的节奏/留给杜二去细细苦吟” 一句,虚实互转,伸缩自如,凝炼而繁富,它不仅生动地表现了杜诗的内容和风格的特色,与李白诗作了美的对照,同时又概括了安史之乱与以后的回纥入侵,时空阔大而包举众端。又如“怨长安城小而壶中天长”,不仅是“小”与“长”运用了西方诗歌中常用的矛盾修辞法,而且“长安城小”与“壶中天长”又是无理而妙的反向的变形,加之一“怨”,更觉文字向内紧凝而含意多面地向外延展,义有多解,令人咀嚼。如“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这是全诗最光彩照人的笔墨,“七分”,“三分”,“半个”等数量词运用各呈其妙,而“酿”,“啸”,“吐”这几个动词更可以说是诗中之眼,耐人寻味。

篇4:余光中李白高速公路

“跟我换一个位子快千万不能让交警抓到你醉眼驾驶血管里一大半流着酒精……批评家和警察同样不留情别再提什么谪不谪仙(编者注:李白曾自命为谪仙)……”这不是网友恶搞,而是著名诗人余光中的诗作《与李白同游高速公路》。以《乡愁》闻名的余光中昨日与夫人再赴成都,在武侯祠结义楼内大谈“诗情与酒兴”。在诗人之中,李白无疑是最好酒好诗的,有意思的是,余光中还披露了几首他写有关李白的诗歌,不但大玩时下流行的“穿越”,还笑侃李白在高速路上开车超速和酒驾,最后还被罚款。余光中说,这是他给李白开的一个小玩笑,“和现实热点贴近,大家不会觉得和诗仙有距离感。”

余光中调侃李白

抗战时期,随父母躲避战乱的余光中曾在四川生活了好几年,这也让余光中至今仍能说一口流利的四川话,昨日在武侯祠接受记者采访,余光中大半时间的回答都是用四川话。当年还在学生时代,余光中就尤其喜欢李白、苏东坡等四川诗词大家,他也曾写过很多诗来描述对李白的崇敬,而昨日出现在记者面前的一首《与李白同游高速公路》则让人不免惊讶,他这次玩了一次关公战秦琼,以诗来写一段他和李白在高速公路上的经历。

余光中在诗中以第一人称创作,李白刚从王伦那里喝了不少进口威士忌,余光中则坐在副驾位置劝说他要少喝酒,李白酒后开车速度很快,余光中在诗中写道:限速啊我的谪仙是九十公里你怎么开到一百四了?随后诗中情节又生变故,李白超速被交警发现并鸣笛要求停下接受检查,余光中又幽默地写道:跟我换一个位子快千万不能让交警抓到你醉眼驾驶。他还在诗中调侃李白,说他得罪了高力士等人,贺知章又不在,看谁来保你。李白最后被交警罚款,而钱则是由余光中帮忙垫付。

昨日在谈到这首颇有“穿越”风格的诗歌时,余光中说,这其实是多年前他创作的一首诗了,现在醉酒驾车是要被拘留的,“李白是很多人都喜欢的诗人,但也许太有名,他给我们感觉是距离很远的.。我想借着这种调侃,写写李白和酒的故事,就像是和他开了个玩笑一样,这样大家再看李白,就会觉得亲切一点。”余光中当然反对酒后开车,他坦言,“我不是饮者,我是学者。”

余光中不怪“恶搞”

于1956年就结婚的余光中和范我存早过了金婚,他们都不是四川人,但都有抗战期间逃难四川的经历,四川对俩人有着特殊感情,只要是两人独处,一定是讲四川话,成了不与外人说的默契。余光中昨日在台上讲演,范我存则在台上安静地坐着,两人之前曾私下相互搀扶游历武侯祠,而到公开场合范我存却悄悄退下,将老伴“让”给媒体和公众。

两人的感情已经过了要公开表达的岁月,余光中昨天谈得最多的还是诗歌,虽然现在的年轻人不像他当年那样对诗歌有着纯粹的热爱,但他并不责怪,甚至认为诗歌被“恶搞”也不要先怪网友,而是诗人要先检查自己的创作。余光中说,诗歌并非只存在诗人在纸上的书写,在音乐中,甚至在大家日常的短信中,都有诗歌的影子。

余光中昨日说,他喜欢的不仅仅是诗歌,比如从40多岁时开始喜欢流行音乐,其中尤为欣赏甲壳虫乐队,他认为甲壳虫乐队写的歌词,就是一种诗,音乐反映当地的生活,披头士的歌很活泼,尤其是乐队的灵魂人物列侬,余光中认为他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而中国的流行乐,也有这样的诗人,余光中认为,罗大佑可以算是一个,崔健也是。

篇5:余光中 寻李白

余光中 寻李白

余光中寻李白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寻李白

——痛饮狂歌空度日

飞扬跋扈为谁雄

余光中

那一双傲慢的靴子至今还落在

高力士羞愤的手里,人却不见了

把满地的难民和伤兵

把胡马和羌笛交践的节奏

留给杜二去细细的苦吟

自从那年贺知章眼花了

认你做谪仙,便更加佯狂

用一只中了魔咒的小酒壶

把自己藏起来,连太太也寻不到你

怨长安城小而壶中天长

在所有的诗里你都预言

会突然水遁,或许就在明天

只扁舟破浪,乱发当风

树敌如林,世人皆欲杀

肝硬化怎杀得死你?

酒放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从一元到天宝,从洛阳到咸阳

冠盖满途车骑的嚣闹

不及千年后你的一首

水晶绝句轻叩我额头

当地一弹挑起的回音

一贬世上已经够落魄

再放夜郎母乃太难堪

至今成谜是你的籍贯

陇西或山东,青莲乡或碎叶城

不如归去归哪个故乡?

凡你醉处,你说过,皆非他乡

失踪,是天才唯一的下场

身后事,究竟你遁向何处?

狼啼不住,杜二也苦劝你不住

一回头四窗下竟已白头

余光中寻李白赏析

《寻李白》一诗选自余光中《隔水观音集》。余光中曾在《莲的联想诗集·后记》云:“怀古咏史,原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主题。在这类诗中,整个民族的记忆,等于是在对镜自鉴,这样子的历史感,是现代诗人重认传统的途径之一。”

《寻李白》的外部结构自由而严谨,造句、建节与成篇都比较自由舒展,是所谓自由诗体,但是,第一节与第三节各为十四行,第二节与第四节各为十行,基本格式有如扩展了的古典诗歌中的隔句对,这样,在参差错落的自由之中就不乏整饬之趣了。诗以李白的“失踪”始,在叙写诗人的痛饮狂歌与坎坷遭遇之后,复以李白的乘风归去终篇,反复回旋,始终围绕“寻”字曲折成章,而避免作直线式的叙述。

《寻李白》的开篇轰然而起,破空而来,拟人的“傲慢”与“羞愤”出人意外地加诸“靴子”和“手”之上,“至今还落在”与“人却不见了”似真似幻,不仅活画出李白傲岸不群的神采,而且有广阔的艺术时空供读者神游遐想。诗的第二节关于李白及其作品的感人力量的.描写,妙想奇情匪夷所思,在第三节“至今成谜是你的籍贯”,“不如归去归哪个故乡”的渲染和跌宕之后,第四节诗人更忽发奇想:“樽中月影,或许那才是你的故乡/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民间盛传李白在采石矶长江中捉月而死的传说,而余光中的一阕“月光奏鸣曲”,为读者奏响的竟是一个想像飞腾的奇妙尾声。李白诗的想像如行空天马,超逸绝然,而余光中诗作丰富而具有创作性的想像,确实也颇有“太白遗风”。

余光中认为:“我敢断言,今日许多以诗自命的三流散文,其淘汰率不会下于六十年代那些以诗为名的魔咒呓语。”《寻李白》的语言,密度高而弹性大,炼字炼句具有“新鲜”与“新奇”的美学效果。如“和满地的难民和伤兵/把胡马与羌马交践的节奏/留给杜二去细细苦吟”一句,虚实互转,伸缩自如,凝炼而繁富,它不仅生动地表现了杜诗的内容和风格的特色,与李白诗作了美的对照,同时又概括了安史之乱与以后的回纥入侵,时空阔大而包举众端。又如“怨长安城小而壶中天长”,不仅是“小”与“长”运用了西方诗歌中常用的矛盾修辞法,而且“长安城小”与“壶中天长”又是无理而妙的反向的变形,加之一“怨”,更觉文字向内紧凝而含意多面地向外延展,义有多解,令人咀嚼。如“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这是全诗最光彩照人的笔墨,“七分”,“三分”,“半个”等数量词运用各呈其妙,而“酿”,“啸”,“吐”这几个动词更可以说诗中之眼,没有这种雄奇骇俗之句,怎么解为我们民族的诗的“谪仙”写照传神?

篇6:余光中《寻李白》

《寻李白》是著名诗人余光中创作的一首自由诗。李白,是中国诗歌旷代奇才,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余光中诗中所寻觅的,如诗人自己所说的是一种“宛转的怀乡”,也是中华民族所普遍共有的一种历史的情感。

作品原文

篇7:余光中《寻李白》

——痛饮狂歌空度日 飞扬跋扈为谁雄

那一双傲慢的靴子至今还落在

高力士羞愤的手里,人却不见了

把满地的难民和伤兵

把胡马和羌笛交践的节奏

留给杜二去细细的苦吟

自从那年贺知章眼花了

认你做谪仙,便更加佯狂

用一只中了魔咒的小酒壶

把自己藏起来,连太太也寻不到你

怨长安城小而壶中天长

在所有的诗里你都预言

会突然水遁,或许就在明天

只扁舟破浪,乱发当风

树敌如林,世人皆欲杀

肝硬化怎杀得死你?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从开元到天宝,从洛阳到咸阳

冠盖满途车骑的嚣闹

不及千年后你的一首

水晶绝句轻叩我额头

当地一弹挑起的回音

一贬世上已经够落魄

再放夜郎毋乃太难堪

至今成谜是你的籍贯

陇西或山东,青莲乡或碎叶城

不如归去归哪个故乡

凡你醉处,你说过,皆非他乡

失踪,是天才唯一的下场

身后事,究竟你遁向何处

猿啼不住,杜二也苦劝你不住

一回头囚窗下竟已白头

七仙,五友,都救不了你了

匡山给雾锁了,无路可入

仍炉火未纯青,就半粒丹砂

怎追蹑葛洪袖里的流霞?

樽中月影,或许那才是你的故乡

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

而无论出门向西笑,向西哭

长安却早已陷落

二十四万里的归程

也不必惊动大鹏了,也无须招鹤

只消把酒杯向半空一扔

便旋成一只霍霍的飞碟

诡绿的闪光愈转愈快

接你回传说里去

作品鉴赏

《寻李白》一诗选自余光中《隔水观音集》。余光中曾在《莲的联想诗集·后记》云:“怀古咏史,原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主题。在这类诗中,整个民族的记忆,等于是在对镜自鉴,这样子的历史感,是现代诗人重认传统的途径之一。”

《寻李白》的外部结构自由而严谨,造句、建节与成篇都比较自由舒展,是所谓自由诗体,但是,第一节与第三节各为十四行,第二节与第四节各为十行,基本格式有如扩展了的古典诗歌中的隔句对,这样,在参差错落的自由之中就不乏整饬之趣了。诗以李白的“失踪”始,在叙写诗人的痛饮狂歌与坎坷遭遇之后,复以李白的乘风归去终篇,反复回旋,始终围绕“寻”字曲折成章,而避免作直线式的叙述。

《寻李白》的开篇轰然而起,破空而来,拟人的`“傲慢”与“羞愤”出人意外地加诸“靴子”和“手”之上,“至今还落在”与“人却不见了”似真似幻,不仅活画出李白傲岸不群的神采,而且有广阔的艺术时空供读者神游遐想。诗的第二节关于李白及其作品的感人力量的描写,妙想奇情匪夷所思,在第三节“至今成谜是你的籍贯”,“不如归去归哪个故乡”的渲染和跌宕之后,第四节诗人更忽发奇想:“樽中月影,或许那才是你的故乡/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民间盛传李白在采石矶长江中捉月而死的传说,而余光中的一阕“月光奏鸣曲”,为读者奏响的竟是一个想像飞腾的奇妙尾声。李白诗的想像如行空天马,超逸绝然,而余光中诗作丰富而具有创作性的想像,确实也颇有“太白遗风”。

余光中认为:“我敢断言,今曰许多以诗自命的三流散文,其淘汰率不会下于六十年代那些以诗为名的魔咒呓语。”《寻李白》的语言,密度高而弹性大,炼字炼句具有“新鲜”与“新奇”的美学效果。如“和满地的难民和伤兵/把胡马与羌马交践的节奏/留给杜二去细细苦吟”一句,虚实互转,伸缩自如,凝炼而繁富,它不仅生动地表现了杜诗的内容和风格的特色,与李白诗作了美的对照,同时又概括了安史之乱与以后的回纥入侵,时空阔大而包举众端。又如“怨长安城小而壶中天长”,不仅是“小”与“长”运用了西方诗歌中常用的矛盾修辞法,而且“长安城小”与“壶中天长”又是无理而妙的反向的变形,加之一“怨”,更觉文字向内紧凝而含意多面地向外延展,义有多解,令人咀嚼。如“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这是全诗最光彩照人的笔墨,“七分”,“三分”,“半个”等数量词运用各呈其妙,而“酿”,“啸”,“吐”这几个动词更可以说诗中之眼,是为雄奇骇俗之句。[1] 其中就“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一句,笔力千钧,耐人寻味。凡识者见其凡俗,愚钝者读出遗憾,而卓识者或分享到无限诗意。全在这“绣口”,更在这“就”之妙用。所谓“绣口”,美言吉语之所从出,此美赞英雄所见宜略同,而“就”之副词连词动词之属性于此大用,则当细嚼:先说副词,“就”有十个作用,其表“事实正是如此”,“就半个盛唐”即“就是半个盛唐”,据此可见其省一“是”字,此乃“诗”与“非诗”之别;“就”亦连词,辞书所列二十八义项之“就此”类是, “绣口一吐”,半个盛唐就在此(诗里)了,斩钉截铁毋庸置疑,何等气魄和张力!“就”又为动词,“凑近”“靠近”乃其本义之源,而“完成”“确定”义则常见诸“成就”“功成业就”中,“就半个盛唐”亦袭其意,谓李白“绣口一吐”,成就乎半个盛唐,此乃越文学之脉,穿时空之限,蔚为大观。因此,这几句“厚实”的豪言,意境宏浑壮美,历来被赞赏有加,著名学者余秋雨更是将其奉为“当代中国诗坛的罕见绝唱”。

篇8:浅谈余光中的“李白情结”

浅谈余光中的“李白情结”

台湾诗人余光中作有《戏李白》、《寻李白》、《念李白》“李白三部曲”,这几首诗在某种程度上均可以看作是为李白作的一个简短传记。诗人在为李白立传的同时也寄寓了自己深厚的情感。字里行间渗透了余光中对于李白的追崇以及对于李白狂放不羁的情怀的歆慕。在诗人心中有着浓重的“李白情结”。

所谓“情结”,荣格认为:“情结是由有关观念、情感、意向的综合体,是无意识之中的一个结。” 这里所讲的无意识应当是一种潜在的力量,表现为爱慕或者模仿等。

一、“潜意识”的认同

弗洛伊德总结出在人的意识背后,肯定深藏着另一种极其有力的心智过程――“潜意识”。所谓“潜意识”,即是被心理抑制和压迫着的领域,存在内心隐秘的角落里,要经过外力的帮助、诱导和启发,经过某种分析的照明,除掉精神的压力,才能转化为“意识”。而这种“潜意识”在未发现以前是深不可测的。在精神世界中,潜意识压在最深处、最底层,但又是最活跃,纵使设法浮现到意识层面上来。

“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概莫能外地受着传统哲学思想的浸润与熏陶,不管是自觉还是不自觉。对于李白,诗人心中的“中国诗人的代表”,他当然也有着深深的认同,“李白三部曲”正是余光中向李白致敬的作品。

二、理想人格的主体追求上的内在认同

“莲”自古以来被称为“花之君子”。周敦颐的《爱莲说》中曾讲到:“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此联为安徽省马鞍山采石矶青莲祠太白楼后李白祠正厅两侧木柱上所镌刻楹联。李白被冠之名以“青莲居士”相信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知道这是由于李白的故里是江油市青莲镇,而更倾向于李白为“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

李白为人颇有个性,狂放不羁。李白就像一个浪子,洒脱豁达。在他而言对君王不必忠:唐明皇待他不能说不薄,但在唐明皇落魄丢了皇位的时候,他却做《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极尽讥诮挖苦之能事;对家乡亦不用太怀念:“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客中作》),有酒喝就好,管它是哪里;可以舍妻子而去:“出门妻子强牵衣,问我西行几日归?来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别内赴征》),“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南陵别儿童入京》);对情人呢,想的不过是“何由一相见,灭烛脱罗衣”(《寄远》)。这足以体现李白的放荡不羁。他一生不以功名显露,却高自期许,以布衣之身而藐视权贵,李白的诗歌充满热烈的.人生之恋。他的诗往往于旷放中洋溢着童真般的情趣,如:“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历来人文精神的重要体现是对理想人格的主体追求和对生命价值意义的崇高体验。注重人的品行、节操和热歌,即孔子所谓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在散文《莲恋莲》中,余光中说:“对我而言,莲是美、爱和神的综合和象征… …我的莲希望能做到神、人、物,三位一体的‘三栖性’。它、她、他,由物蜕变为人,由人羽化为神,而神固在莲上,人固在莲中,一念精诚,得人三境。美之至,情之至,悟之至,只是一片空茫罢了。”作者将莲花与艺术生命形态相联系,艺术、爱情、宗教如果达到了顶点,也就实在只是一种境。“恋莲”是余光中的一种精神情结,莲中包含着诗人的人生哲学和生命理想。他的一系列怀古之作与宗教的悟性相结合,他对于莲的情结的宗教性追求即是佛教的超越自我、放弃自我,进入空无的人生境界。这种对于莲的热爱在某种程度上不正是李白的缩影吗?

三、人生经历的外在认同

余光中一生辗转各地,一口气读了三所大学。大学毕业之后更是游历于世界各地,在中国和西方、传统与现代之间出出进进,往返游离,在他的文章中曾这样提到过“大陆是母亲,台湾是妻子,香港是情人,欧洲是外遇。”也正是因为这些的辗转和游历加深了余光中对于民族文化的认识,同时也造就了他飘逸洒脱的性格,。

巴蜀之地是峰连岭接的山国,北有剑阁,南有巫峡,环绕包容它的子民在一个大盆地里。这个湿润、温暖而柔软的大盆地孕育了许多大诗人。“天下诗人皆蜀人,蜀中风物尽入诗”。浩浩汤汤的长江水,波涛汹涌,峥嵘的悬崖绝壁,为人绝处,正是这种景致孕育了李白,李白游历各国时会吟“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所谓蜀地孕育了李白也是不容置辩的。而余光中对于蜀地也是有着深厚的感情,余光中后来曾回忆道:“我永远忘不了在四川的那几年!”而在《蜀人赠扇记》诗中也不乏真情的流露,“川娃儿我却做过八?挖过地瓜,抓过青蛙和萤火”。

在这共同的人生经历中余光中与李白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这诗人的故乡使余光中更加的认识了李白,两人这种共通性自然会使余光中对于李白有着似曾相识之感。

基于这种“潜意识”、理想人格主体追求以及外在的人生经历上的认同,笔者认为余光中有着浓厚的“李白情结”。

寻李白余光中读后感

对蜀道难李白赏析

对自我评价

对员工评价

对企业评价范文

余光中散文

余光中作文

对领导干部的评价

对导游的评价范文

对老师的评价范文

余光中对李白的评价(共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余光中对李白的评价,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