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作品《火浴》

时间:2023-01-05 04:06:41 作者:伤心小狗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伤心小狗”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余光中作品《火浴》,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余光中作品《火浴》,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余光中作品《火浴》

余光中作品《火浴》

一种不灭的向往 向不同的元素

向不同的空间 至热 或者至冷

不知该上升 或是该下降

该上升如凤凰 在火难中上升

或是浮於流动的透明 一氅天鹅

一片纯白的形象 映着自我

长颈与丰躯 全由弧线构成

有一种欲望 要洗濯 也需要焚烧

净化的过程 两者 都需要

沉淀的需要沉淀 飘扬的. 飘扬

赴水为禽 扑火为鸟 火鸟与水禽

则我应选择 选择哪一种过程

西方有一只天鹅 游泳在冰海

那是寒带 一种超人的气候

那里冰结寂寞结冰

寂是静止的时间 倒影多完整

曾经 每一只野雁都是天鹅

水波粼粼 似幻亦似真 在东方

在炎炎的东 有一只凤凰

从火中来的仍回到火中

一步一个火种 蹈着烈焰

烧死鸦族 烧不死凤雏

一羽太阳在颤动的永恒里上升

清者自清 火是勇士的行程

光荣的轮回是灵魂 从元素到元素

白孔雀 天鹅 鹤 白衣白扇

时间静止 中间栖着智士 隐士

永远流动 永远的烈焰

涤净勇士的罪过 勇士的血

则灵魂 你应该如何选择

你选择冷中之冷或热中之热

选择冰海或是选择太阳

有洁净的灵魂啊恒是不洁

或浴於冰或浴於火都是完成

都是可慕的完成 而浴於火

火浴更可慕 火浴更难

火比水更透明 比火更深

火啊 永生之门 用死亡拱成

用死亡拱成 一座弧形的挑战

说 未拥抱死的 不能诞生

是鸦族是凤裔决定在一瞬

一瞬间 咽火的那种意志

千杖交笞 接受那样的极刑

向交诟的千舌坦然大呼

我无罪! 我无罪! 我无罪! 烙背

黥面 我仍是我 仍是

清醒的我 灵魂啊 醒者何辜

张扬燃烧的双臂 似闻远方

时间的飓风在啸呼我的翅膀

毛发悲泣 骨骸呻呤 用自己的血液

煎熬自己 飞 凤雏 你的新生

乱曰:

我的歌是一种不灭的向往

我的血沸腾 为火浴灵魂

蓝墨水中 听 有火的歌声

扬起 死後更清晰 也更高亢

篇2:余光中《火浴》赏析

综观全诗,诗中呈现出的是诗人心灵的一种进化,是一个灵魂的历练过程。本诗名为《火浴》,实则《火浴》是诗人的向往。

诗人起首就说“有一种不灭的向往”,但是诗人并未立即道出这种“向往”是什么?而是给出了两种“净化的过程”。“洗濯”与“焚烧”。“洗濯”的目的是要“沉淀”,“焚烧”的过程则是要“飘扬”,一个“至冷”,一个“至热”。“至冷”的“洗濯”是以理性的思维观照自己,寻得“灵魂”的污垢并使之被“沉淀”掉,以求得“净化”;“至热”的“焚烧”则要以激情的燃烧使“灵魂”得以升华,这也是一种净化。诗人自问:理性与激情自己应该选择哪一个?在这里诗人还未做出解答。但是可以体察出,诗人虽未做出选择,内心却是正在进行选择。

“天鹅”是“洗濯”的主体,它的洁净是净化的结果,是理性观照的结果;“凤凰”是“焚烧”的主体,激情的燃烧使灵魂实现了“光荣的轮回”。“则灵魂你应该如何选择/你选择冷中之冷或热中之热/选择冰海或选择太阳/”,在痛苦的思考中诗人注入了自己的极大渴求,“或浴于冰或浴于火都是完成/都是可慕的完成/”,在这种两难的选择中,诗人的渴求远远大于思考的痛苦,但是诗人在此时已经到达了痛苦的临界点。终于诗人的激情燃烧了起来,从而帮助自己做出了选择,“火浴更可慕”,因为“火浴更难/火比水更透明,比水更深/”。

选择了“火浴”,就是选择死亡,因为“为拥抱死的不能诞生”,死亡是净化的过程,诞生则是净化的结果。一瞬间的燃烧不仅是意志的交战,更是成败的关键,“是鸦族是凤裔决定在一瞬间”。燃烧并不一定意味着“重生”,“鸦族”被烧死,只有“凤雏”才能“重生”。只有成为“凤雏”,才能获得新生。先死亡,再重生,这就是“火浴”,即是“涅槃”,是诗人“不灭的向往”。

篇3:余光中的诗《火浴》

一种不灭的向往 向不同的元素

向不同的空间 至热 或者至冷

不知该上升 或是该下降

该上升如凤凰 在火难中上升

或是浮于流动的透明 一氅天鹅

一片纯白的形象 映着自我

长颈与丰躯 全由弧线构成

有一种欲望 要洗濯 也需要焚烧

净化的过程 两者 都需要

沉淀的需要沉淀 飘扬的 飘扬

赴水为禽 扑火为鸟 火鸟与水禽

则我应选择 选择哪一种过程

西方有一只天鹅 游泳在冰海

那是寒带 一种超人的气候

那里冰结寂寞结冰

寂是静止的时间 倒影多完整

曾经 每一只野雁都是天鹅

水波粼粼 似幻亦似真 在东方

在炎炎的东 有一只凤凰

从火中来的仍回到火中

一步一个火种 蹈着烈焰

烧死鸦族 烧不死凤雏

一羽太阳在颤动的永恒里上升

清者自清 火是勇士的行程

光荣的轮回是灵魂 从元素到元素

白孔雀 天鹅 鹤 白衣白扇

时间静止 中间栖着智士 隐士

永远流动 永远的烈焰

涤净勇士的罪过 勇士的血

则灵魂 你应该如何选择

你选择冷中之冷或热中之热

选择冰海或是选择太阳

有洁净的灵魂啊恒是不洁

或浴于冰或浴于火都是完成

都是可慕的完成 而浴于火

火浴更可慕 火浴更难

火比水更透明 比火更深

火啊 永生之门 用死亡拱成

用死亡拱成 一座弧形的挑战

说 未拥抱死的 不能诞生

是鸦族是凤裔决定在一瞬

一瞬间 咽火的那种意志

千杖交笞 接受那样的极刑

向交诟的千舌坦然大呼

我无罪! 我无罪! 我无罪! 烙背

黥面 我仍是我 仍是

清醒的我 灵魂啊 醒者何辜

张扬燃烧的双臂 似闻远方

时间的飓风在啸呼我的翅膀

毛发悲泣 骨骸呻呤 用自己的血液

煎熬自己 飞 凤雏 你的新生

乱曰:

我的歌是一种不灭的向往

我的血沸停腾 为火浴灵魂

蓝墨水中 听 有火的歌声

扬起 死后更清晰 也更高亢

赏析:

凤凰和天鹅似乎隐喻着两种极端的生活方式,一个火红,一个洁白,一个至热,一个至冷,一个上升,一个下降,一个高扬,一个沉静,这两个意象在视觉上和感受上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然而对人生命净化过程来说,这两种方式似乎都是不可缺少的。凤凰般生命理想的.高扬,对生命和生活的热烈追求与热爱,不问回报对生命的探索和追求过程中,生命因之而得到升华,但又不能流于肤浅的表面形式,而需要冷静的思考和深刻的反省,但这两种方式又存在着不可逃避的矛盾,凤凰的生活方式隐喻着积极、勇敢、热烈的人生态度,火既带给人以欣喜的希望,但也可能带来巨大的痛苦和灾难。天鹅的生存方式似乎倾向于隐士的生活,但因为脱离了世俗生活,沉静、深刻,能洗涤人的灵魂,但又摆脱不了深深的孤寂。在诗歌的第一节,作者就提出了这一问题,这两种过程,我要选择哪一样?这表达出了诗人对生命意义和生存方式的思考和追问,而从这追问中,又可看到诗人对生存使命的自我意识和生命意义的肯定,无论选择如何,都是对自我生命净化和升华的追求。

在诗歌第二节第三节,诗人明确表现出了自己的选择——凤凰的生存方式。“火浴更可慕,火浴更难。火比水更透明,比火更深”,虽然火浴可能会带来无比伦比的苦痛,但正因为经受这种非比寻常的苦痛,从而使生命和生活更富有意义。诗歌中,“我”表达了自己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决心以“咽火”的坚强意志去接受可能的挑战。诗歌中有表达了诗人理想的高扬和乐观主义精神,经受住考验,必将迎来凤凰辉煌的新生。最后诗歌用“乱曰”来点明主题,抒发了自己誓用生命来追寻的理想,而这理想,也正是诗人探索的生命意义之所在。要用歌、诗行来追求不灭的向往,这种追求将超越时间,超越生死。从这个角度看来,这里似乎带有一点萨特存在主义意识,在生活中要勇敢地、乐观地进行选择,而生命的意义正是存在于追寻的过程之中。

篇4:余光中作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主题思想:这首诗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具体的实物,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了,变成具体可感的东西,表达作者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赏析: 1、作者把无形的乡愁比喻化为四种事物,可见作者愁思之重.小时候,作者将乡愁寄托在给家人的书信里'所以将乡愁比喻为邮票;长大后,作者和家人分居两地,很难与家人相见,于是将乡愁寄托在回家的船上,所以把乡愁比喻为船票;后来,母亲去世,作者与母亲再也不能见面,于是作者就将乡愁比喻为坟墓;现在,由于人为的原因,海峡两岸的同胞不能团聚,作者将自己的乡愁比喻为台湾海峡,表达了他期盼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2、结构方面:本诗分四个小节,前三个小节为最后一个小节做铺垫。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将乡愁依次比喻为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结构严谨,很好的表达了本诗的中心。 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以“乡愁诗人”著称,他的一首意蕴深刻,家喻户晓的《乡愁》更是写出了海外游子的思归之情,洋溢着诗人魂牵梦绕的“中国情结”。

感受:一、浓重的文化寻根情结

对故土的眷恋可以说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余光中的《乡愁》从两个方面着重表现了对祖国大陆的这种文化上的归属感或者叫作落叶归根情结。

首先,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民族感。中国诗歌强调含蓄,强调借助意象来表现情与思。余光中先生借助中国古典诗歌艺术技巧,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可感的,和诗人人生的四个阶段息息相关的意象:“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并且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抽象的情绪转化为四个意象。小时候与祖**亲分隔两地是由于国家政策关系,那时只能通过书信的形式,用一枚小小的“邮票”承载自己厚重的乡愁,一枚小小的“邮票”成了两岸人民情感交流的枢纽,正如杜甫在《春望》中所写下的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书信蕴含了中国人民多少的苦难与思念呀。到了中年,作者成家立室之后依然不能摆脱这种隔岸的牵挂。本应幸福,温馨而甜蜜的婚姻却变成了海上旅途的疲乏,孤独,一张张旧“船票”饱含和多少空虚的岁月和相聚的感动,一张张旧“船票”割断了无数鸳鸯梦。而最令诗人痛心疾首的是自己朝思暮想要回去探望的老母亲,却在苦苦的等待和思念中烟消云散,被一撮刺眼的黄泥永远地掩埋在自己苦思的故土里,一方短短的“坟墓”却成了生与死无法逾越的长城,一方矮矮的“坟墓”却成了叫人销魂的思念。

余光中先生在叙述自己思乡的感情基础上,将这种情感体验流露到每一位中国人的心中,将所有海外游子,港澳台同胞们乡愁的心声用一湾浅浅的海峡展现给了祖国同胞,将这种乡愁的中华民族本性深深地扎根在人们心灵的殿堂里。此时,诗歌的思想情感已经升华到了整个民族及全世界华人的心中,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浓郁而又强烈的叶落归根情结。诗人的乡思之愁不是直白地说出来的,而是通过联想、想象,塑造了四幅生活艺术形象,使之呈现在读者眼前。作者把对母亲、妻子、祖国的思念、眷念之情熔于一炉,表达出渴望亲人团聚、国家统一的“中国情结”。

其次,正像中国大地上许多江河都是黄河与长江的支流一样,余光中虽然身居海岛,但是,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诗人,他的作品深受中国文化,尤其是《诗经》的影响。《乡愁》的形式美也令人瞩目。它的形式美一表现为结构美,一表现为音乐美。《乡愁》在结构上呈现出寓变化于统一的美。《乡愁》共四节。每节四行,节与节之间相当均衡对称,但是,诗人注意了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从而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乡愁》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采用《诗经》中的复沓手法,营造出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其中的“乡愁是——”与“在这头……在那(里)头”的四次重复,加之四段中“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在同一位置上的叠词运用,使得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而“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的数量词的运用,不仅表现了诗人的语言的功力,也加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

对古典诗词资源的利用使余光中的诗在整体上呈现出纯美的维度,在文化的框架中也极有意味。铭文似的语句和速度,纯美的语言,齐整的体式,这些余光中一以贯之的手法,均源自他始终不渝的“中国情结”。

二、深沉的历史沧桑感

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汉,即使在耄耋之年,也希望能叶落归根。但台湾和大陆人为地长期隔绝,使流落到台湾的千千万万炎黄子孙有了无尽的思乡情怀,客观上具有以往任何时代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特定的历史沧桑感。即特有的“中国情结”。

“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这种表时间的时序语像一条红线贯串全诗,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层次的渐递使主题由模糊逐渐鲜明,流露出诗人深沉的历史感。“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一下子,读者面前仿佛出现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泪流满面地跪在母亲的新坟前,面朝家乡、祖国的方向痛不欲生地跪在大海边,用嘶哑的声音大喊:“母——亲!”一种深沉的沧桑感油然而生。

《乡愁》有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正如余光中先生回答四川作家流沙河的一句话:思蜀而不乐。

三、形式美

结构上,寓变化为统一

音乐上,营造出一种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美的旋律。

相关诗句: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6.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7.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余光中的《伞盟》赏析

伞盟

作者:余光中

如果夜是一场青雨淋淋

幸而我还有一盏台灯

一把精致的小雨伞

撑开一盖暖黄的光晕

如果死亡是一场黑雨凄凄

幸而我还有一段爱情

一把古典的小雨伞

撑开一圈柔红的气氛

雨无论是用什么做成

用绯色的氛围或橙色的光晕

愿你与我做共伞的人

伴我涉过湿冷的雨地

如果夜是青雨淋淋

如果死亡是黑雨凄凄

如果我立在雨地上

等你撑伞来迎接 等你……

诗词解构:这当然是首情诗,爱情亦是所有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从《伞盟》中诗人巧妙的以伞借物抒怀,表达忠贞的爱情,人生的路上凄风还是苦雨,是艰难的还是安乐,爱都能“你我做共伞的人”,盟誓爱情的坚贞不渝。首先诗人借助这一独特的诗歌意象来表达自己的爱情观。伞是遮阳挡雨的工具,晴天能给你带来阴凉,雨天能给你一片晴空,让出行的人不会受曝晒,遭雨打。就是因为这一特点,“伞”成为诗歌的核心意象,成为诗人取景抒怀的切入点。于是第二步诗人以核心意象为基础,展开丰富的想象创设了特定的意境,那就是雨天伞下的世界。那是“一盖暖黄”的温馨世界,“柔红”的幸福气氛,不论外面是怎样一个“夜是一场清雨淋淋”,还是“死亡是一场黑雨凄凄”,都能和相爱的人共同面对,一起度过,那样人生就会有“绯色的气氛”“橙色的光晕”,温暖甜蜜,“涉过湿冷的雨地”。诗人营造了一种温馨甜蜜浪漫的艺术境界,“台灯”意象的加入,更加增添了明亮欢快的色调,全然没有夜的漆黑绵长,雨的凄苦湿冷,死亡的惊栗恐惧。画面优美而不感伤,意境优雅恬美,有一种浪漫的色彩,给人无尽的美感。在构思上,诗人在第一、二节用了两个假设创设了两个场景,一个是“夜雨”,一个是“死亡之雨”来象征人生必须经历的苦难和死亡,在苦难和死亡面前爱情必然经受考验。第三节,诗人直面回答了爱情如何面对苦难和死亡,那就是“愿你我做共伞的人/伴我涉过湿冷的雨地”,爱不仅在幸福的时光共同珍惜,更应该在坎坷中相濡以沫,共涉时艰,那样的爱情才是伟大的爱情。第四节,再次咏诵,强化诗人的咏叹之情。结尾处“等你撑伞来迎接。等你......”读起来有一种绵绵无尽的回味,让人流连。全诗共四节,每节四句,结构匀称。全诗用了象征手法,巧妙的`艺术构思,丰富想象联想,冷色调“夜色”“黑雨”与暖色调“暖黄”“绯色”“橙色”“柔红”的强力对比,把读者带入如诗如画的境界,画面优美,意境恬淡温馨,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一篇爱情宣言的经典之作,它的丽句华章闪烁着她诱人的光芒。

其他:余光中诗词极多,以《乡愁》这诗为人所熟悉,其实他的散文同样写得很好,他以伞为题写了不少诗,称为“六把雨伞”,分别为《遗忘伞》、《音乐伞》、《记忆伞》、《亲情伞》、《友情伞》、《伞盟》,我个人觉得就是《伞盟》写得最好,依稀中看到一个美丽的女子撑着伞在烟雨中在树林中行走,她是那么美丽、那么令人神往,多希望和这样的佳人撑着伞一起漫步;《伞盟》充分体现出这样的意境,人在诗中,诗在人中。

余光中《布谷》赏析

布谷

作者:余光中

阴天的笛手,用叠句迭迭地吹奏

嘀咕嘀咕嘀咕

苦苦呼来了清明

和满山满谷的雨雾

那低回的永叹调里

总是江南秧田的水意

当蝶伞还不见出门

蛙鼓还没有动静

你便从神农的古黄历里

一路按节气飞来

躲在野烟最低迷的一角

一声声苦催我归去

不如归去吗,你是说,不如归去?

归那里去呢,笛手,我问你

小时候的田埂阡阡连陌陌

暮色里早已深深地陷落

不能够从远处伸来

来接我回家去了

扫暮的路上不见牧童

杏花村的小店改卖了啤酒

你是水墨画也画不出来的

细雨背后的那种乡愁

放下怀古的历书

我望着对面的荒山上

礼拜天还在犁地的两匹

悍然牛吼的挖土机

《布谷》一诗是台湾的著名诗人余光中所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歌。余光中给大陆读者的最深印象是唱响海峡两岸的《乡愁》。其实,在我看来《布谷》一诗在内容或文学造诣以及思想表达上都不逊色于《乡愁》。

整首诗的内容其实很简单,以“一声声苦催我归去”自然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实际上是对唐诗“牧童遥指杏花村”的现代文翻译和润色补充。交待了时间、地点、人物、动作和故事。作者想象中的江南水乡在这个时节的朦胧样子,把读者带入一个无人的静逸世界,一切都那么安逸,那么随和。而后一部分则是诗歌的主旨感情“不如归去”的表达和申诉。小时候的故乡场景还浮现在眼前,催促在外漂泊半生的老人回故乡去看看,以了乡愁。但是真正的故乡却已经是“乡音无改鬓毛衰,笑问客从何处来”的感觉了。在杏花村里卖起了低俗的大众的啤酒,不见了牧童,不见了水墨画的那层朦胧和诗意,不见了诗人心中所想的故乡。不过诚如诗人所说,即便如此,藏身于细雨后的那丝乡愁却依然无限。其实除了对故乡的追思,诗人还毫不隐讳的对商业化和开放后的大陆乡村乡景的流于低俗化而感到担忧和心伤,无论是啤酒还是那肆意破坏乡村宁静生活情调的挖土机都是诗人心伤的缘由。在诗人开来,一个乡意古意十足的地方不应该成为社会化大生产或低俗商业的侵入阵地,对大陆的盲目开发和失去原有的风采的一种无形的不满和抵制。

这首诗歌的风格比较清新淡雅,一个字接着一个字天然而成,随手拈来,而不像现在很多现代诗那样把一个个生僻或不相干的字无所谓似的堆砌在一起。诗人仿佛是在和读者聊天,躺在杏树下的藤椅上,品着醇香的茶或大口大口的往嘴里灌虽有些辣口但快感十足的杏花村陈酿,慢慢的给读者讲着故事……淫雨霏霏的清明时节,阴天里倒骑在黄牛身上用叠句迭迭地吹奏着伤感咏叹调的幽怨的笛手,翘首以望着遥不可见的江南,想象着江南清明时节的乡情乡景:秧田,蝶伞,蛙鼓,神农,老黄历,田埂,牧童,杏花村,水墨画……江南的水墨美景历历在目,在读者眼前立即呈现出戴望舒《雨巷》中那一丝幽怨、一丝无奈、一丝伤感、一缕乡愁,但是又不像《雨巷》里所描绘的那么无望,或者说是绝望,因为虽然回到故乡还有种种的阻力或难处,虽然故乡现在还有种种的不足或不满,但那毕竟是故乡,是多次梦回的故乡;因为故乡过去的美好形象还在诗人心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地位,对诗人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与《乡愁》中单纯的表现对大陆、对故乡、对故时生活的思念和感怀相比,在《布谷》中,诗人不但通过对“啤酒”、“荒山”、“挖土机”的直接的近似挖苦的表现出了对现代商业社会和低俗文化的侵入正常的平静生活而感到可悲、不满、不可思议和无能为力外,还通过对故乡故时生活的美好追忆表现了他对过去简单的幸福生活的渴望与企盼,恰似现时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渴望接触自然、融入自然,生活得能够安静、舒适、诗意。对简单、平凡的生活的渴望而不可得的企盼和希望落空的无奈。短促的诗歌结构,充分体现了诗歌的建筑性的特征,也表现出了余光中的诗作的一贯风格。快速的节奏和天然的分段使得读者在阅读的时候能够充分感受到强烈的跳跃感。但是诗歌未免有些太长、太过拖沓、冗长,似乎是有意将一些江南清明时节常见的景色都表现在原本应该很短很紧凑的诗作里。而诗歌最后的几句话既要表现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怀,又要把他对现今生活的一些不满也顺便穿插在里面。或许有人会认为这简单的几句话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功效,但是在我看来却似乎是“狗尾续貂”似的把两个东西接在一起的江郎才尽,无法将乡愁写的更好了。

不过总的来说,还是比较喜欢这首诗作:轻快的节奏,清新的言语,脱俗不华丽的辞藻,隐匿的深浅得宜的情感,若隐若现的“人物”,真的就像诗人所写的那样有一个近乎幽怨的笛手在近乎幽怨的阴天里吹着幽怨悠扬的咏叹调,给人无限遐想,无限渴望。

篇5:余光中作品有哪些

诗集

《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钟乳石》、《万圣节》、《莲的联想》、《五陵少年》、《天国的夜市》、《敲打 乐》 《在冷战的年代》、《白玉苦瓜》、《天狼星》、《与永恒拔河》、《余光中诗选》(1949—1981)、《隔水观音》、《春来 半岛》、《紫荆赋》、《梦与地理》、《安石榴》、《双人床》、《五行无阻》、《余光中诗选》第二卷(1982—1998)。

散文集

《左手的缪思》、《逍遥游》、《望乡的牧神》、《焚鹤人》 《听听那冷雨》、《余光中散文选》、《青青边愁》、《记忆像铁轨一样长》、《凭一张地图》、《隔水呼渡》、《日不落家》。

评论集

《掌上雨》、《分水岭上》、《从徐霞客到梵谷》、《井然有序》、《蓝墨水的下游》。

翻译作品

《梵谷传》、《老人和大海》、《英诗译注》、《美国诗选》、《 New Chinese Poetry》(《中国新诗选》)、《英美 现代诗选》、《 Acres of Barbed Wire》(《满田的铁丝雨》)、《录事巴托比》、《土耳其现代诗选》、《不可儿戏》、《温夫 的扇子》、《The Night Watchman》(《守夜人》)、《理想丈夫》。

拓展:

余光中 - 诗作赏析

《乡愁》

《乡愁》是余光中的代表名作之一。回忆起70年代初创作《乡愁》时的情景,余光中说:“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整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 余光中表示 ,这首诗是“蛮写实的”:小时候上寄宿学校,要与妈妈通信;婚后赴美读书,坐轮船返台;后来母亲去世,永失母爱。诗的前三 句思念的都是女性,到最后一句我想到了大陆这个“大母亲”,于是意境和思路便豁然开朗,就有了“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一 句。余光中在南京生活了近,紫金山风光、夫子庙雅韵早已渗入他的血脉;抗战中辗转于重庆读书,嘉陵江水、巴山野风又一次将他浸润。“我庆幸自己在离开大陆时已经21岁。我受过传统《四书》、《五经》的教育,也受到了五四新文学的熏陶,中华文化已植根于心中。”余光中说,“如果乡愁只有纯粹的距离而没有沧桑,这种乡愁是单薄的。” 《乡愁》是台湾同胞、更是全体中国人共有的思乡曲,随后,台湾歌手杨弦将余光中的《乡愁》、《乡愁四韵》、《民歌》等8首诗谱曲传唱,并为大陆同胞所喜爱。余光中说:“给《乡愁四韵》和《乡愁》谱曲的音乐家不下半打,80多岁的王洛宾谱曲后曾自己边舞边唱,十分感人。诗比人先回乡,该是诗人最大的慰。” 。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 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 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白玉苦瓜》

《白玉苦瓜》是一首充满爱国主义情感的寻根诗篇。诗人在故宫博物馆看见一件古代文物,白玉雕琢成的苦瓜,于是触发灵感,展开了想象。

第一节极写苦瓜的饱满圆润,晶莹剔透,它千年的酣睡,它从从容容、自自在在地成熟,都显示出它不再涩苦,而这样美丽饱 满的苦瓜,是由古中国的乳汁一口一口喂养、培植而成的。“那触觉,不断向外膨胀”之句,用得很妙,将无生命之死物,写成了 有生命之活物。这样的诗句既是苦瓜饱满圆润,在观者眼睛里产生的一种幻境似的滑溜溜的光泽,也是拟人化手法将物体活化的手段。“直到瓜尖,仍翘着当日的新鲜”之句,把物体写得十分净洁鲜活,虽是千年古物,不但一尘不染,而且仍翘着当日的新鲜。一个“翘”字,将生命的活力贯注其中,使诗和物都有了鲜嫩和强劲的生命感。诗的第二段进入了一个更新的境界。诗人用隐蔽的 手段将苦瓜拟人化为一个婴儿,而祖国的沃土是母亲。母亲敞开胸脯,婴儿向母亲的胸脯上匍匐,他用蒂用根饱饱地吸吮着母亲的 乳汁恩液。虽然经过许多苦难,经过战火的烧烤,经过铁蹄的践踏,经过履带的重压,但是,它奇迹般成长,而且没有留下伤痕, 这里显然不是单单地写白玉苦瓜,而是在写由祖**亲的乳汁哺育长大的每一个炎黄子孙。诗人的功力在于写苦瓜意不在苦瓜,写象征物,但又不脱离物的本体,似真似假,似假似真,于是艺术的强大魅力油然而生。诗的结尾处又回复艺术本身。雕塑家的巧手经过千刀万凿,给白玉苦瓜以艺术的灵魂,“被永恒引渡,成果而甘”,有一语双关之意,一方面肯定艺术创造的永恒价值,每次欣赏这样的成果都将给人以甜蜜,另一方面寓意祖**亲,养育了这样的儿女,恩重如山,永留青史。

《白玉苦瓜》

似醒似睡,缓缓的柔光里?

似悠悠醒 自千年的大寐?

一只瓜从从容容在成熟?

一只苦瓜,不是涩苦?

日磨月磋琢出 深孕的清

看茎须缭绕,叶掌抚抱?

哪一年的丰收像一口要吸尽?

古中国喂了又喂的乳浆?

完美的圆腻啊酣然而饱?

那触觉,不 断向外膨胀?

充实每一粒酪白的葡萄?

直到瓜尖,仍翘着当日的新鲜

茫茫九 州只缩成一张舆图?

小时候不知道将它叠起?

一任摊开那无穷无尽?

硕大似记忆母 亲,她的胸脯?

你便向那片肥沃匍匐?

用蒂用根索她的恩液?

苦心的悲慈苦 苦哺出?

不幸呢还是大幸这婴孩?

钟整个大陆的爱在一只苦瓜?

皮靴踩过,马蹄踏过?

重吨战车的履带辗过?

一丝伤痕也不 曾留下?

只留下隔玻璃这奇迹难信?

犹带着后土依依的祝福?

在时光以外奇异的光中?

熟着,一个自足的宇宙?

饱满而不虞 腐烂,一只仙果?

不产生在仙山,产在人间?

久朽了,你的前身,唉,久朽?

为你 换胎的那手,那巧腕?

千眄万睐巧将你引渡?

笑对灵魂在

白玉里流转?

一首歌,咏生命曾经是瓜而苦?

被永 恒引渡,成果而甘

篇6:余光中作品读后感

余光中作品读后感

余光中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不知从何时喜欢他的文字,也许是在读了“听听那冷雨”之后,喜欢上了他那细腻的语言。

对于我自己而言,雨总有一种朦胧感,浪漫感。在细雨中漫步,油然生出一种安详感,平静感。在雨落下那一刻,敲打着,声音充斥着的世界,好美的音乐,好美的旋律。自然的声音,天然,不经雕琢但却很美。

“雨是最最原始的敲打乐从记忆的彼端敲起。瓦是最最低沉的乐器灰蒙蒙的温柔覆盖着听雨的人,瓦是音乐的雨伞撑起。”多美的语言,多美的画面。

小时候也学过一篇余光中的诗歌--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那个时候我就一直惊叹作者这一种强烈的逻辑感和思维方式,把乡愁表现得淋漓尽致,文中却对“乡愁”二字只字未提。

余光中大师的文章,总让人感觉到他那赤子之心。

一直所说的:“我手写我心”。正是因为心中所想,笔中才有这样子的挥洒。

篇7:余光中作品《石器时代》

余光中作品《石器时代》

每当我呆呆地立在窗口

对着一只摊开的纤手

拿不出那块宿命的石头

----用神秘的篆体

刻下我的名字

证明我就是我

那宿命的顽石

就觉得好奇怪啊

彷佛还是在石器时代

一件笨拙的四方暗器

每天出门要带在袋里

当面亲手的`签字还不够

一定要等到顽石点头

窗内的女人才肯罢手

死後要一块石头来认鬼

活着要一块石头来认人

为什麽几千年後

还挣不脱石头的符咒

问你啊,袋里的石头

什麽时候你才肯放手?

篇8:余光中作品《纱帐》

余光中作品《纱帐》

小时候的'仲夏夜啊

稚气的梦全用白纱来裁缝

圆顶的罗帐轻轻地斜下来

星云 的纤洞细孔

仰望着已经有点催眠

而捕梦之网总是密得

飞不进一只嗜血的刺客

----黑衫短剑的夜行者

只好在外面嘤嘤地怨吟

却竦得放进月光和树影

几声怯怯的虫鸣里

一缕禅味的蚊香

招人入梦, 向幻境蜿蜒----

一睁眼

赤红的火霞已半床

浴火成诗作文

余光中散文

余光中作文

乡村汗浴作文

余光中诗歌有哪些

赏析余光中乡愁

余光中散文特色

余光中的诗

语文 -余光中《乡愁》

乡愁余光中教案设计

余光中作品《火浴》(精选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余光中作品《火浴》,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