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风起云长”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奥运营销一:“无价值论”网络营销,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奥运营销一:“无价值论”网络营销,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目录
篇1:奥运营销一:“无价值论”网络营销
再过20来天,北京奥运会就要开幕了,从申奥成功之日起,我们就盼星星盼月亮地对它憧憬着大国崛起的影子,接连这么些日子,脖子都抻得酸了;而北京奥组委在市场开发方面,也在我们预料之中,出色地完成了赞助市场开发的任务(如果不是IOC拦着的话,估计还能有更多的企业有机会为奥运会做“贡献”),这篇写在北京奥运会开幕的博客,是我本人从事SM(别误会,Sports Marketing)近5年来的一些经验和心得分享,共有3篇——《奥运营销之“无价值论”》、《奥运营销之“沟通从心开始”》、《奥运营销之“生意”》,一方面是介绍一下相关的行业经验和操作(特别是一些误区和神秘面纱揭幕),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藉此传达本博客群“基于生意的品牌管理”的营销赞助理念应用:
一,奥运营销之“无价值论”
据IOC委托盖洛普通过对世界各国人民进行奥运品牌调查表明:奥运品牌公众无提示知晓度为93%,远远高于其它品牌的知名度;据调查:86%的公众认为“奥运”代表世界最高水平的体育赛事,74%的公众将五环与成功和高品质联系在一起(美誉度);奥运品牌的力量——对赞助企业的影响良好(行业领导品牌认知、奥运赞助的好感度、奥运促销和广告的好感度、对隐蔽营销的反感、对奥运赞助商产品的购买倾向);详见下表:
自奥组委启动市场开发计划以来,各类产品品牌蜂拥而入,创造了奥运会商业开发方面的许多第一(例如:袜子、猪肉、3个啤酒赞助商等等),而如果不是IOC叫停的话,BOCOG还能发展比现在60多个还更多的奥运赞助商。而在北京奥运会“第一荣誉赞助商”国资委的政治任务要求下,“中”字头企业完成了对奥运会的注资任务,更有甚者是那些不明就里的广大民企也仿佛抓到了救命稻草,仿佛把奥运的标贴到自己品牌的左边,就能马上打通渠道、提升价格、品牌资产翻个翻(从“Made in China”变成“From China”)。奥运,真具有这么大的价值和对赞助商的提升作用吗?这里,我以其市调的内容来分析一下奥组委(及SM咨询公司)的“奥运营销的价值推理”:
首先,一个巨大的公益事件被品牌化、货币化成为非常有价值的商业性品牌;然后,通过所谓的调研得出:奥运赞助导致品牌美誉度的提升!而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调查问卷的结构就能明白这些所谓的价值其实就是逻辑概念推演游戏而已:
Q1:您认为奥运会与什么样的品牌形象联系起来?(顶级、和平、高品质等,在该调查问卷里是不会提到关于奥运会商业化、体育政治化等负面的因素的)
Q2:您认为以下哪些品牌是赞助商(提示、非提示)?(请注意,这个问题是概念偷换的第一步,直接把奥运会赞助商与奥运会的品牌资产划等号,而事实上人们关注奥运会往往是因为对于运动队/员所代表的国家和民族荣誉以及自身对于运动项目本身的热爱,当然也不排除一些体育领域的明星效应,但对于一个连场内广告牌都没有的赛事,奥运会提供的只是一个“名份”罢了(有点像以前封建时代的贞节牌坊,题词是皇帝发的,但这个牌坊是得自己花钱去建的)!)
Q3:您认为在购买或消费该品类时,您会选择奥运赞助商还是非奥运赞助商?(请严重关注,这是一个典型的伪命题,试问有谁在做消费者调查的时候会先提问:“您知道XXX品牌做过什么事情吗?”然后再问:“您觉得在您决策购买是会考虑XXX品牌吗?”——一个事先有明显正面提示的问题,自然会获得很高的认同!而正常的市调首先会是问消费者:在以下品牌中您会选择哪个?(或排序)然后才问:您为什么考虑这个品牌?如果正好这个品牌是奥运会赞助商,再接着问:您觉得以下哪些因素影响你作出购买决策的?(其中的一个选项是奥运会赞助))
至此,我们把这个“偷换概念”的逻辑推理已经分解完了,也就是说:奥运会是奥运会,你是你,花钱赞助不是当二奶一样去傍个大款就直接获利那样简单:首先,名分是需要花银子买的,而且价格不菲;其次,这个名分跟你的关系好像不大(本身一夫多妻或一女多嫁);再者,正如上文逻辑推导所演示的:这个听起来很贵族的血统跟你的血统是没有关系的,除非你们能诞生出什么来?否则她也就是你娶过门之后,放家里摆着(也就是国内的绝大多数品牌做的:把“中国印”的logo印得满天飞,好像也就实现了自己企业的使命,实现了“同一个梦想”)!
所以,花钱买赞助只是第一步:门当户对!对各位渴望着的赞助商的劝告是:除了备好嫁妆,还要做的是怎么把名分转正?怎么跟她持家过日子?(奥运营销——“沟通篇”、“生意篇”待续)
来自:www.brandmarketing.com.cn/article.asp?id=346
篇2:奥运营销,谁是赢家?网络营销
最近手上拿到一份关于奥运会期间,五个新媒体的综合价值评估报告,看完以后有以下结论:
1、新浪赢了搜狐;
2、腾讯赢了人际传播;
3、央视网站的传播价值还是不能和网络强势媒体,即使是奥运,
这其中,央视和搜狐都是有奥运特权的,但显然,网民并没有因为这两家有特权而在奥运期间做出特别的选择,而且,新浪在报道上的综合实力,腾讯借助用户优势的异军突起,都十分明显。也就是说:
1、互联网上,独家资源没法独家,也没法有优势;
2、网民是在按自己惯有的习惯在收取资讯,不会因奥运改变;
3、下一届奥运会,估计没法从互联网站上依靠独家授权赚更多的钱了。
具体排名详见以下4张图。
以我来看,这四张图表的背后,代表着旧与新的传播模式的大撞击,又代表着1.0与2.0的营销模式的大比拼。
在这里面,我更关注腾讯,因为其“社交网络+内容报道”的立体+交互模式,证明了2.0与1.0可以在奥运这一大事件下,充分交融在一起,能形成前所未有的传播效应。我为什么用社交网络SOCIAL NETWORK来表述,是因为可以同时涵盖腾讯的IM、群组、博客、人际传播等多种沟通形式。
其实答案在奥运开锣之前就可以预见,,在人际传播价值上,腾讯肯定要优胜于门户式网站的报道聚合模式。但是,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现在肯定还比不上新浪这样的网络央视。因为,社会价值更考量社会影响力,商业价值如果是广告为主,则媒体报道模式还是会有利于广告的传播。
这是为什么呢?
1、取决于用户体验出发点的不同。
在新浪或搜狐,用户基本的、第一位的体验——是去看新闻,这个在本质上,和看报纸看电视没有不同。
而在腾讯,由于用户首先做的事情,是登陆QQ,和朋友连接起来,然后,再通过弹出窗口、点击、和朋友聊天、去自己的空间发文章等方式,所以,奥运不是以媒体的方式呈现的,而是通过客户端和好友互动的状态呈现的。腾讯将这个表述为:“这里就是你的奥运主场,
”
这种差异性,其实就是媒体主权和用户中心的差异。
当网民需要参与和分享奥运时,IM所代表的用户为中心传播模式,是即时、互动、全方位、多触点传播的。所以,腾讯上和奥运相关主题的QQ群63万个,参与人数有2500万。这使得其更容易形成用户中心的传播模式。
2、贴近性决定速度和体验
据说,首枚金牌的获知信息,按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数据显示:更多是通过腾讯。
为什么会有这个结果?原因非常简单,就是因为首枚金牌的信息,是通过即时信息直接推送到用户已经在使用的桌面上,然后再经过朋友传播和群组讨论,得到了完全无边界的、去中心化的传播,这个是门户媒体的中心化单一化传播无法企及的。
还有一个被忽略的事实,就是——既使不少网民是通过门户网站获得金牌新闻的,但他们仍然是通过社会化网络,经如IM、BBS、SNS、个人空间等方式去进行二次传播,由于腾讯在社会化网络上的领先地位,其结果是,大部分用户还是觉得首枚金牌的信息是来自腾讯,尽管很有可能第一信息点是来自门户。
还有,用户泡在社会化网络的时间远远多于看新闻,这样一来,用户更可能在社区中反复接触并参与了首枚金牌信息的传播过程,这也是促使用户觉得信息来自腾讯的重要原因。
所以,无论是速度、接触密度、互动程度,都是社会化网络模式比纯门户模式更为有利,正是贴近性决定了结果。
3、品牌营销在奥运中的多元化
以用户为中心的立体化互动化模式,必然产生品牌在利用奥运营销上的明显差异。
比如,NIKE赞助腾讯即时消息,其贴近度和即时性所产生的营销效应,是和在新闻网页上通过显示性广告呈现完全不同的,更容易形成互动。
这里也想再澄清一下互动营销的本质含义,很多时候,人们以为,只要在资讯上增加一些评论或者抽奖,就已经是互动营销了。其实,真正有价值的互动营销不是人和资讯的互动,而是人和人的互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传递,从而实现口碑的流动,品牌体验的社交化分享。这才是真正的互动,人是主角,资讯只是配角。
小 结
最后再概括一下——
* 2.0营销能够让网络变成奥运会的虚拟主场;
* 真正的互动不是人与资讯的互动,而是人与人的互动;
* 未来的营销,是显示性1.0广告+游戏性的2.0人际分享。
本文来自:blog.sina.com.cn/s/blog_4af157270100b94o.html
篇3:杜红:奥运营销不是终点网络营销
《互联网周刊》:在奥运期间,新浪是如何进行奥运营销的?
杜红:这次奥运,新浪(www.sina.com.cn)在几个方面都有重大的突破,首先是在基于常规网络营销的基础上,将多媒体跨平台的营销发挥到了极致,例如手机平台的运用。其次我们实现了品牌客户需求与新浪内容的良好对接,在大品牌赞助上有一个质的飞跃。除此之外,用户对新浪页面的接受度也有所提升。
我们之所以取得了这些成绩,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积累。长期以来新浪形成的品牌、服务经验和口碑,使得新浪超过九个季度广告增长率在40%以上。的世界杯营销事件,为我们积累了很多赛事营销的经验,也在这次奥运中得到了最大化的发挥。第二是大量精心的准备以及专业细致的服务。例如,新浪在图片上使用了高清图集等非常好的呈现方式,给网民带来了直观、形象的全方位体验。同时,新浪的综合优势在此次奥运中充分发挥,除了第一时间发布奥运消息外,新浪的博客精彩点评、新闻热点的讨论吸引了大量读者。对广告主来说,也有了更好的选择余地和植入营销的方式,例如博客奥运模板。第三是互动性的服务,新浪去年九月就出台了“我的2008,世界睁大眼睛看”活动,得到了客户的广泛认同。新浪的“我记录、我参与、我突破”等活动,为网民展示自我、企业展示品牌、推广产品提供了有效沟通的互动平台,取得了不错的用户认知度。
《互联网周刊》:通过奥运营销,新浪的客户在新浪投放广告的数量和质量上有哪些变化?对互联网企业来说蕴含着怎样的机会?
杜红:奥运对互联网来说是一个整体的提升。奥运是一个世界营销的好机会,也是把眼球资源转化为营销资源的好机会。此次奥运,新浪分类赞助的营销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除了大量奥运赞助商外,许多非奥运赞助商如NIKE(www.nike.com.cn)、蒙牛(www.mengniu.com.cn)等企业,也有大量的投放,
同时,与其他的网站可能只是吸引了个别一两家运动品牌相比,新浪汇聚了全球最大的几家运动品牌,如阿迪达斯(www.adidas.com.cn)、耐克、彪马(www.puma.com.cn)、Kappa(www.kappa.com.cn)、李宁(www.li-ning.com.cn)等都在新浪做了广告投放。这个季度的新浪的广告收入会比上个季度有大幅度增长。
奥运丰富了互联网的产业链,我们今后也会与更多的专业技术公司、制作公司、广告代理等展开广泛合作。
《互联网周刊》:奥运之后的新浪在数字营销方面有哪些调整和规划?
杜红:奥运对新浪的整个营销来说,只是一个阶段。新浪的营销产品战略、渠道战略、服务战略、资源管理战略等都是长期的,奥运之后新浪还将沿着既定的策略发展市场。
就未来而言,我们会在目前网络营销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新浪的“IMPACT”网络营销理论以及这六个维度的综合效果评估体系。同时,在持续提高新浪媒体影响力的同时,提升新浪作为网络服务平台的价值。未来的营销不会是单向、告知型的营销,而是双向互动的营销。新浪将关注一些新的市场、新的营销模式,从长远来看,视频营销和社区化营销会成为热点。
《互联网周刊》:互联网都在谈论“过冬”,您怎么看?对门户网站来说,也会进入“冬天”吗?
杜红:随着国内市场继续发展、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上网人数持续增加,互联网的应用服务在不断加深,用户的黏性越来越高,门户网站的市场还很广阔。新浪视频、空间,都只是刚刚起步,而这些应用将改变用户的网络生活体验,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会越来越大。当一个网站行业的绝对市场占有已经达到一定比例,又没有新的市场的时候,可能才会遭遇瓶颈。互联网还是一个朝阳产业,它可以做的事还有很多。
篇4:互联网周刊:奥运营销中流砥柱网络营销
奥运营销中流砥柱借力奥运营销崛起的数字营销将继续发挥中流砥柱的核心力量,
文/奥美世纪 王宏鹏 刘东明
,百年企盼的奥运盛事正助推着大众对媒体消费习惯的转变。网络数字媒体影响力日益增强,已经成为网民享用奥运饕餮大餐中的重要的“压轴菜”之一。
从媒介渠道方面看,根据艾瑞数据,电视和互联网是网民获取奥运信息的最主要途径,将二者作为首选的网民占总网民的80.6%,而其中网络占据47%,电视占36%,网络媒体已经俨然成为主流媒体。
奥运会拉动的网络媒体的强势增长,注定了其营销价值水涨船高,进而带动整合营销的重心转移:网络成为新媒体拼盘的“震中”。数字营销的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以传统广告banner为代表的1.0模式。一种是互动2.0的模式。两种模式在奥运营销中相辅相成,发挥出巨大的威力。
传统网络广告位置的售卖,在强烈的眼球聚焦效应和巨大流量的推动下,具备重要的营销效果。从网民的角度来看,他们对奥运赞助商品牌和产品有较高的认可,奥运赞助商身份对品牌识别度产生正向影响,并总体来说高于竞争对手的品牌识别度。
而强调互动的2.0创新营销模式在奥运期间也大显身手。2.0营销模式的核心在于将信息单向化的传播“你说我听”,变化为“沟通互动参与”,一次参与大于1000次点击。同时营销的方式呈现出去广告化、软性化、趣味化,抛开了抢占媒体后就可向受众疯狂“Push”的传统思路,学会利用包有“诱惑力”糖衣的信息来“勾引”受众,讨得用户的欢喜和许可,有效地吸引网民的眼球,在网民们乐此不疲的参与之中,润物细无声。借奥运营销之机,门户巨头新浪(www.sina.com.cn)就这种Web2.0方式进行了充分的探索,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Web2.0的代表新浪博客中,有新浪魔棒和博客模版的两种创新营销模式,
新浪魔棒是由新浪爱心接力棒平台逐步发展而成,逐步变为“公益接力棒”、“营销接力棒”等多种形式。在爱心接力棒主网站中,网友可以选择从自己的博客“一键加入”,也可从别人博客“一键克隆”。在公益心的驱动下,魔棒形成“核裂变”病毒式传播爆发了巨大的效力。参与其中的网友都成身为“媒体”,他们不仅是信息的接收者,更是进一步传递信息的节点,也就是俗语所谓的“一传十,十传百”,达到植入式营销和口碑传播的效果。网民的互动介入降低了信息传播的成本,信息传播速度、信息量、便捷性大大加强,使得魔棒一夜之间红遍博客成为可能。同时新浪博客模版,通过创意设计,模版中植入品牌信息成为商业化模版。为方便网友进行更换设置了小工具如“一键克隆”、“一键更新”,来吸引网民使用。拥有众多粉丝的Nike和雀巢模版都成功入驻了众多网友的博客。
另外一种2.0互动模式即是植入式营销。这种营销方式的操作能否成功有两个要点,一个是植入的平台本身具备极高的关注度和吸引力。新浪大平台下的论坛、博客、UC、新闻、Space、魔方、视频、邮箱、Mobile等多种产品无疑都聚集着大量的人气。另一个要点在于将植入品牌信息包装成网民喜欢的香甜“鱼饵”,而非生硬的“放置”。以新浪BBS回复产品为例,全站论坛可留言区域及主贴内体现客户元素,分为表情图释、传情动漫两种体现。
这些创新互动模式中都体现着媒介的互动化与创意化的发展:第一,媒介与消费者之间形成了互动,网民成为媒介生态圈的中心;第二,媒介与媒介之间形成超链接,在数字时代所有的媒体之间都是以链接的形态互相咬合,媒介之间的联动性以及因为这个联动性导致消费者与品牌沟通变得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奥运营销即将落幕,后奥运营销的号角正在吹响。由于网络媒体本身的不断走强,以及区别于传统营销2.0互动营销模式的挖掘,借力奥运营销崛起的数字营销无疑将继续强化发展下去,继续发挥中流砥柱的核心力量。
篇5:非奥运赞助商的奥运营销策略网络营销
奥运营销,可以说属于事件营销,也可以说是体育营销,也可以说是公关营销,在中国举办奥运会,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在历届奥运会上,都有许多国内处企业通过奥运会的营销取得营销巨大的成功。
但是许多非奥运赞助商由于历史原因、经济原因等因素不能成为奥运赞助商,是否不能进行奥运营销呢?应该如何在奥运赞助商是竞争对手的前提下进行呢?在奥运营销之外还有哪些工作需要做呢?
让我们来看一个现实的例子。
百事可乐“百事我创 我要上罐 ”别出心裁
今年5月,面对借奥运赞助商之势来势汹汹的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借力“百事我创 我要上罐 ”这个大型选秀活动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股为中国队加油的声浪,对全民迎奥运的主流态势做出积极回应,也是对可口可乐的一次挑战。
百事可乐号召大众将自己在近期内拍摄的,以“为中国队加油”为主题的个人照片上传到网络平台,在经过网友投票和层层筛选后,21位参赛者脱颖而出,成为“中国队百事纪念罐”的上冠英雄。9月4日,百事可乐举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新闻发布会——“百事13亿****发布会”,隆重推出这一红色纪念罐。综观此次活动,百事可乐除了进行常规的新闻传播外,还设计了一系列具有争议的议题。为影响活动的核心人群,百事可乐还借助校园BBS、博客等新媒体进行网络传播,使此次活动的影响力一路高涨。在一浪高过一浪的埋伏营销攻势中,非奥运赞助商的百事可乐在中国市场锋芒毕露,风头不逊于作为奥运赞助商的可口可乐。“百事我创 我要上罐 ”对非奥运赞助商的借鉴意义
这是一次典型的埋伏营销,也有人称之为比附营销。知名度低的事物往往可以利用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事物,来提升自己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从而达到目的。百事可乐运作这一活动对其他非奥运赞助商具有很重要的两点借鉴意义。
一、精选活动
综观非奥运赞助商策划的一些活动,比如奥运征文、奥运旅游等,都过于俗套,难以取得成功。而此次百事可乐策划的“百事我创 我要上罐”活动,却非常成功,此次活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紧扣奥运主题,以“为中国队加油”为主题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股为中国队加油的声浪,对全民迎奥运的主流态势做出积极回应,使参与者和关注者在活动过程中将百事可乐和奥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2、符合百事的精神,“百事我创 我要上罐”活动,体现了一种时尚、敢于突破自我,挑战自我的精神,非常吸引青少年的注意力,而这部分人群正是百事可乐的主要消费群体。
3、切合了当前选秀的风头,巧妙借势,随着超级女生、快乐男生在全国的火爆,一切和选秀沾上边的活动都会火爆起来。因为选秀活动充分的体现出来全民参与,很能吸引人们的参加。百事可乐这次活动很好的借助这一势头,再次的吸引了消费者的眼球。
4、活动新颖,将自己的头像过网友投票和层层筛选后,成为“中国队百事纪念罐”的上冠英雄,这次活动本身就很有吸引力,可以说是非常适合草根百姓参加的活动。
二、整合传播
百事可乐除了进行常规的新闻传播外,针对核心消费人群,还设计了一系列具有争议的议题。另外还借助校园BBS、博客等新媒体进行网络传播,使此次活动的影响力一路高涨。通过整合营销传播,实现一个声音说话,一个形象,将这次活动成功得进行了传播。
非奥运赞助商借奥运做埋伏营销成功关键因素分析
对于企业尤其是非奥运赞助商的企业,要想在奥运中营销成功,其成功需要很多因素促成,甚至可以说需要一点机缘。但是我们仍然可以总结出来非奥运赞助商奥运营销成功的一些因素。
首先,需要紧扣奥运,可以是奥运的主题,奥运的精神,奥运的形象等。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成功的实现奥运营销。百事可乐推行的这次活动就紧扣了奥运全民参与的这一精神,从活动口号和活动的形式都有体现。
其次,活动要别出心裁才能够吸引住眼球,在如今社会,一有什么机会大家都在搞活动,你也奥运征文,我也搞个奥运旅游,毫无新意,消费者在这些信息的接收过程中,慢慢的形成接收疲劳,难以投入精力去参与。因此非奥运赞助商要想取得奥运营销成功,需要策划一次精彩的活动。
再次,借助整合传播工具,通过整合传播,实现一个声音,一个形象,顺利的实现奥运营销。有实力的企业可以以电视媒体传播为主,辅以其他传播手段。实力小点的企业可以考虑其他的,比如网络传播、报纸媒体等。但是在传播的过程中要保证传播的声音和形象一致,实现活动的目的。
延伸阅读:
招行:巧妙的奥运沾光?
网游奥运营销 大打“擦边球”
蒙牛:无招的奥运借势营销
篇6:谁是奥运网络口碑营销的最后赢家?网络营销
艾瑞咨询最新发布的《奥运网络口碑营销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网络口碑营销市场目前存在着对口碑营销概念认知缺乏统一、营销服务质量参差不齐、营销监测和效果评价体系缺失等问题,
艾瑞咨询认为,口碑产生的基础是基于4Ps营销理论的高质量产品、服务体系,同时口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与企业长期营销规划相结合,与企业长远战略相融合。
口碑源于品质,传播众口相传
艾瑞认为,口碑营销是以优秀的产品质量为保证,以用户的真实、良性体验为出发而展开的营销行为。因此企业在做口碑营销时,需要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产生口碑——高质量产品为基础:根据4Ps营销理论,产品的功能和质量、价格的合理性、渠道的完善和通畅以及促销手段的有效性成为营销策略是否成功的基础。从这一点而言,只有当企业在4P方面做的足够好,用户体验才好,才是产生正向评价形成口碑的前提。
2、传播口碑——为体验用户搭建话语平台:通过各种方式使用户产生良性体验后,企业或广告代理商要为用户搭建发表体验感受的平台;并借助游戏、抽奖等多种方式促进用户表达出自己的体验感受,从而形成并传播对企业产品的正向评价。
3、扩散口碑——促进正向评价的广泛传播:在活动平台上形成的用户正向评价,影响范围有限,需要通过多社区平台的广泛传播以及博客、主流媒体等各种平台的互相促进,扩大正向评价的传播范围,使其形成病毒式传播,对更多用户产生正面影响。
企业口碑建立需长期战略
口碑营销在营销理念、方式、平台等各方面与传统营销方式相比有很大的区别,但口碑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企业需要依据自身特点、用户需求和市场变化等多方面因素,制定建立口碑的长期战略。艾瑞咨询认为,口碑营销战略制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挖掘口碑营造点——用户细分,产品定位:在制定营销策略之前,也必须对自身产品的特性、亮点进行深入的分析,更重要的是要对用户群体进行细分,了解产品真正针对的用户群体的各种属性特征,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营销策略的制定,
2、创新口碑传播形式——营销策略以创意为先:而营销策略的制定需要着重于创意,在形式上并不是简单的发贴、置顶等,需要依据产品特性和用户属性创造出能够引发关注和讨论的话题,促进网民对产品的深入探讨和广泛关注;并不断创造出新的讨论热点和话题,使网民的关注能够持续提升。
3、扩大口碑传播范围——借助多种平台推动传播:社区、博客、门户多种传播平台以及RSS、维客等各种传播渠道的紧密结合,以不同方式推动形成口碑效应、扩大影响范围和传播力度。
4、评估口碑传播效果——效果评估,及时反馈:在整个口碑营销过程中需要对营销效果进行实时监测,借助社区良好的互动功能及时了解用户和市场的反应,并根据实际进展情况不断调整营销策略。
艾瑞咨询认为,简单通过发帖、顶贴等与传统的“Push”式广告本质上是一样的,而且用户体验更差;而真正的口碑营销不是仅仅着眼于某次事件或某个产品的单次“热度话题制造”,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与企业长期营销规划相结合,与企业长远战略相融合。
艾瑞咨询认为,目前大家对口碑营销认识还比较初级甚至有些误区,作为口碑营销的运营商应该从更长远角度出发去推动该行业发展,并且要注意以下问题:
(1)“假”口碑误导广告主和用户
目前很多口碑营销运营商在营销过程中一直致力于“制造口碑”,确切地说是在“制造声音”。比如会请一些“写手”以用户的身份在社区中发表自己对企业的正面看法,并且借助媒体和签约意见领袖进行PR宣传,这并不是真正的口碑营销。同时,由于这种声音不是用户真正的体验结果,网民很容易就能分辨出来,反而对用户体验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这种声音不是口碑,而是杂音,长此以往,将不利于整个网络口碑营销市场的健康发展。
(2)口碑营销做正向声音扩散器
艾瑞咨询认为,口碑营销运营商所要做的不是声音制造者,而是正向声音的“放大器”,及负面声音的引导者,同时以下三个方面着力,一是为用户搭建发表声音的平台;二是通过举办活动等多种方式激发用户参与度,与用户形成互动的同时促进用户的分享积极性;三是借助多种网络传播平台促进正向声音的大范围、快速传播。
篇7:百年奥运带来中国品牌全球营销元年网络营销
[ 李宁的成功有以下三点,品牌与奥运的相关度远远高于其他产品:“李宁点火”占据奥运传播的制高点;更重要的是,通过赞助阿根廷、西班牙等强队,提升了李宁的国际知名度 ]
百年奥运带来了百年一遇的营销机遇,营销的竞争是一场心智之争,奥运作为营销平台的独特价值除了可聚集足够的注意力外,更重要的是能有效提升品牌地位——人们通常会认为举办奥运会的国家和城市获得了全世界的认可;同时也会把奥运赞助品牌当作行业中的领先品牌。
北京奥运最大的赢家莫过于“中国”和“北京”这两个品牌,国外媒体几乎一致认为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是中国向世界展示成就甚至是“中国崛起”的标志之一。本届奥运会上,除了独具匠心、大手笔的开幕式外,中国代表团也如愿以偿地获得了奥运金牌第一的历史性好成绩。
就企业而言,众多央企,以及联想、海尔、青岛、燕京、伊利、奥康等中国企业都为成为奥运合作伙伴的赞助商投入了巨资。但最大的赢家却不是他们当中的任何一家,而是没有成为奥运赞助商的李宁。
李宁的成功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品牌与奥运的相关度远远高于其他产品。关注奥运的观众大多也热爱体育运动,这种相关度让李宁品牌可以很自然地融入奥运;第二,“李宁点火”占据奥运传播的制高点。奥运的开幕式是历届奥运会最受关注的部分,整个开幕式的高潮,莫过于主火炬点火仪式。李宁“夸父逐日”点燃主火炬的三分种,无疑成了全世界关注度最高的三分钟,由此而产生的传播效果,几乎是任何一家企业的宣传都难以企及的;第三,成为著名强队奥运服装赞助商。本届奥运会上,“李宁”成为了阿根廷、西班牙等国家奥运代表队的服装赞助商,梅西、里克尔梅这些世界巨星身着李宁服装最终夺取了奥运冠军,这不仅提升了李宁的国际知名度,也提升了李宁牌在国内顾客心智中的地位,这意味着李宁已经比肩耐克和阿迪达斯这样的顶尖体育用品品牌。
联想、海尔做了大量的宣传,但相比李宁,投入产出显然逊色很多。联想和海尔在奥运期间的宣传策略都有所改进,但这与奥运营销并无多少关系。联想在奥运期间的宣传进一步弱化“Lenovo”突出了“IdeaPad”和“ThinkPad”的区别,这是一着正确的棋,消费者关注的是产品品牌,而不是企业,
联想还通过媒体大力宣传了自己作为“奥运火炬设计商”,但消费者很难把“火炬”和“电脑”联系到一起,这种传播并不能产生多少价值;海尔也在宣传自己“一个世界,一个家”的概念,突出自己世界品牌的影响,这也比“海尔是海”这样的概念要有意义。其余的赞助商如青岛、燕京、伊利、奥康奥运营销则都乏善可陈。
为什么大多数中国企业在奥运营销上乏善可陈?其根本在于对营销和品牌的理解存在误区。通常认为,奥运营销的关键就是赢得关注度。实际上,知名度固然重要,但远远不够。如果没有一个具有差异化的定位和战略,品牌很难真正进入顾客心中。就这个意义而言,成功的奥运营销至少包括两个部分,首先是差异化的定位,然后是通过奥运这个大平台把差异化的定位传播给全世界的人们。
可惜的是,大部分企业都忘记了第一步。燕京啤酒的口号是“感动世界、超越梦想”,奥康皮鞋是“梦想是走出来的”,中国国航是“承载奥运放飞梦想”,国家电网是“点亮梦想”,青岛啤酒是“激情成就梦想”,伊利牛奶是“为梦想创造可能”,这些奥运品牌的宣传都与“梦想”有关,但消费者很难分清楚哪个品牌做的是哪个梦。
另一个问题是,大部分中国品牌的英文名字都让人难以读出口或者联想不佳,Lenovo(联想)像意大利甜点,Tsingtao(青岛)在英语中十分拗口。值得借鉴例子是索尼,索尼最初的英文名字是Tokyo Tsushin Kogyo,当它进入全球市场的时候也遇到这个问题,后来根据英文习惯改成了Sony.
北京奥运会已经结束了,但中国品牌走向全球的步伐才刚刚开始,我们不妨把北京奥运当作中国品牌全球营销的起点,通过总结其中的经验与教训,从而更好地把握未来的世博、亚运等新机会的到来。
(作者系品牌营销专家,里斯伙伴(中国)营销战略咨询公司总经理)
篇8:博客营销成为联想奥运营销新亮点Voices of the Olympic Games网络营销
临近奥运,各大企业的奥运营销也接近了高潮,作为奥运全球合作伙伴的联想,除了硬广攻势外,口碑营销和博客营销也成为联想奥运营销战略的重要一环,营销创新成为奥运营销的新看点。
本次活动名为Voices of the Olympic Games(奥运之声),在奥美的策划下,一共邀请25个国家的100名奥运选手,邀请其在Google的www.blogger.com上开通博客,选手通过博客的形式,把在北京奥运会期间的所见所闻展现给网民,为网民介绍一个真实的奥运会;为此,联想免费为合作的100名奥运选手提供联想Ideapad笔记本电脑和数码相机等设备,方便运动员将奥运的经历写下来。
联想还开通了自己的企业博客,有专门员工负责维护博客的内容。本次活动也整合利用了主流的社会化媒体,比如twitter、flickr、del.icio.us。
联想的这次活动,是通过博客营销达到口碑营销目的的典型案例
一、抓住奥运这一全球关注的热点事件
二、选择在奥运各项赛事中的知名选手作为博客传播者
三、活动覆盖范围达到25个国家和地区,影响和传播范围广
四、敏锐的意识到,博客具有媒体不可替代的优势,本次活动可以让网民可以直接感受、体验奥运选手的真实风采
五、奥运选手从各自的角度,诠释奥运精神,使奥运变得更为立体、真实、感同身受
六、网民对广告的麻木,使单纯的硬广投放已经难以达到良好效果,博客营销将品牌同博客作者隐性的联系在一起,博客作者展现给网民的是自己真实的使用体验
七、网民在同博客作者的互动中,可以亲身感受到品牌或产品的特性,其效果远远超过乏味的广告
八、单纯依靠量化点击量、曝光率来衡量广告效果的传统广告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当前的市场环境,企业已经越来越重视同消费者的互动、倾听消费者的声音,博客营销已经成为新媒体环境下的重要营销工具
九、营销已经不是单纯的广告,而是用户真实的声音,是分享、开放和沟通,
UCG作为新媒体的最大特点,已经获得了和传统媒体相同甚至更高的用户注意力、使用率;这也使通过互联网实现口碑营销成为可能,博客作为口碑营销的重要营销形式和传播渠道,正在成为各大企业营销创新的首选。
虽然存在对于口碑营销、博客营销等新营销形式的诸多质疑,比如营销效果难以预测、缺乏量化数据、难以跟踪和监测等,但必须意识到,新媒体的口碑营销效果,是不适合、不需要、不能够使用传统广告评测标准的,因为两者具有不同的传播性质。
口碑营销的效果监测与测量也是目前WoPush正在研究和致力解决的,但口碑营销必将成为今后企业营销战略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回顾联想作为奥运全球合作伙伴过程中,从奥运火炬设计到支持珠峰火炬传递,再到签约刘翔,一步一个脚印,走的非常扎实,奥运进程每一个关键点都能够看到联想的身影,这对联想品牌的塑造起到积极的作用。
另外,Voices of the Olympic Games和联想的企业博客都是英文,邀请的100名奥运选手中没有中国选手,可见联想本次活动针对海外市场,这标志着联想已经从一个本土民族企业,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跨国公司。
来自:www.wopush.com/blog/read-55.html
相关阅读:
博客营销案例之联想手机赞助韩寒博客
★ 网络营销策划书
奥运营销一:“无价值论”网络营销(整理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