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啸仙简介

时间:2023-02-07 04:11:25 作者:VioletHsu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VioletHsu”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阮啸仙简介,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阮啸仙简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阮啸仙简介

阮啸仙:审计先驱 肃贪能手

阮啸仙是1933年冬抵达中央苏区首府瑞金的。在瑞金,他工作生活了不到一年,然而他那严谨、踏实、果敢的工作作风,却在老区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许多熟悉的老红军、老干部回忆说:阮主任有一种拼命精神,为建立红色审计制度呕心沥血;他对根据地内出现的贪污腐化行为痛恨到不可容忍的地步,一旦发现,就要一直到底,不存半点含糊和迁就,人们都尊称他是审计战线上的一把“铁算盘”,一个受群众欢迎的“铁包公”。当时,中央苏区群众中唱着这么一首顺口溜:“阮啸仙,真过硬,审计肃贪是能人,群众见了哈哈笑,贪贼见到失了魂。”

沙洲坝来了位“白面书生”

1933年11月底,瑞金沙洲坝忽地冒出一位高高瘦瘦的陌生人。此人穿着一身灰色旧式西装,脸色白里透黄,戴着一副深度近视眼镜,见了人总是笑眯眯的,却很少与人搭话,严然一副书生模样。

这位陌生人,便是阮啸仙。当时,沙洲坝几乎天天都有新鲜事,什么时候来了一个大官,那一天又来了个洋人,这都成了人们议论的话题。阮啸仙的到来,虽算不上什么“起眼”,但他就住在沙洲坝元大屋的村口,人们常常能见到,于是,人们开始议论:中央政府又来了个白面书生,看上去既很慈和,又像很严肃……

沙洲坝元太屋驻着苏维埃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会,毛泽东主席就住在里面;它的右侧二米处是人民委员会,里面住着张闻天等。在元大屋左侧约三十米,有一幢杨氏宗词,洞堂分上下两厅,左右两侧有几间耳房,阮啸仙就住在右耳房一间不足十平方米的小屋里。

从变幻莫测的大上海,来到这充满欢声笑语的山沟沟,阮啸仙心里有说不尽的欢欣和喜悦,他常常在村口田埂路上走来走去,有时会对田里干活的群众发出一番感叹:“这里真好,到了这里,就像到了自己家里一样。”;

阮啸仙似乎感觉到自己穿西装在这里太显眼、不协调,于是换掉了西服,穿起了一套黑色列宁装。自这时起,阮啸仙一直是穿列宁装或中山装,后来再没见过他穿西服。 在瑞金,阮啸仙遇上了他的许多老熟人、老朋友。一天早饭后,阮啸仙与毛泽东站在元太屋门前那棵古樟树下谈笑风生,附近的群众好奇地围了过去。毛泽东和乡亲们都很熟,他指着阮啸他向大伙介绍说;“你们别看他象个白面书生,他可是个顶呱呱的农民运动领袖,我在广东农讲所时,就听到很多人唱这么一首歌,‘阮啸仙,阮啸仙,农民见到哈哈笑!地主见到哇哇叫!'他是真能为我们穷人说话办事的,你们欢迎不欢迎?” 经毛泽东这一介绍,人们开始与这位“白面书生”亲近起来。

不久,人们就听说这位“白面书生”当了中央政府的大官。

1934年1月22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简称“二苏大会”)在沙洲坝召开。这次会议选出正式代表693人,候补代表83人,阮啸仙作为正式代表出席了会议。

会场设在元太屋西侧一公里的老茶亭树林之中。密林中耸立着一座“中央大礼堂”,礼堂是1933年8月动工修建的。当时,礼堂的半边由来自福建的红军建造,另半边由来自江西的红军建造,双方开展劳动竞赛,你追我赶,才3个多月功夫,就落成了。阮啸仙到瑞金后,大礼堂正处修整阶段,他住的地方离这里近,常常抽空到这里参加义务劳动。 这座大礼堂系土木结构,八角形,看上去像顶红军八角帽,颇为别致。礼堂里开了好多窗,装上玻璃,相当明亮,这在当时的山沟沟里算是宏伟的“现代化”建筑了。礼堂分两层,一排排长条木凳,可以坐千把人,堪称“大”礼堂。 开幕那天清早六时,沙洲坝忽地响起几声沉闷的炮声,附近群众却没有一个人惊慌失措。因为阮啸仙已向群众说明,那是为了庆贺“二苏大会”而放的礼炮。

阮啸仙参加了沙洲坝举行的阅兵式。

正式会议是从晚饭后开始的。中央大礼堂内挂起了十来盏汽灯,显得颇有气派。主席台上贴着马克思、列宁像和镰刀斧头旗。台上放了几张小学生的课桌,算是讲台。阮啸仙和其他代表一样,在步入会场时领到两本油印的小册子,是用当地毛边纸印的,封面上画着五角星和镰刀斧头。那是毛泽东的新著《乡苏工作的模范(一)——长冈乡》和《乡苏工作的模范(二)——才溪乡》。

会议开了十多天,通过了一系列决议。在选举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会时,阮啸仙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尔后,中央政府任命阮啸仙为中央审计委员会主任。

“白脸书生”成了“黑脸包公”

此时的中央苏区,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关头:外部,国民党在发动大规模军事“围剿”的同时,实行了严密的经济封锁,苏区军民的经济和供给异常困难;内部一些混进革命队伍内的投机腐败分子、阶级异已分子乘机作乱,他们利用职务之便侵吞公款、涂改帐目、销毁单据、假造凭证、互相包庇,致使苏区经济雪上加霜。

为了摆脱困境,苏维埃中央政府采取“两手出击”的方针,一方面是号召大力发展生产,另一方面掀起检举打击贪污浪费的犯罪活动。

在施行过程中,新的矛盾又出现了。苏区的生产发展了,经济收入却并未增加,财务管理混乱现象十分严重;奢侈浪费现象被发现了,却又无法找到贪污罪犯的证据,致使浪费现象得不到制止,贪污罪犯继续加倍贪污。

于是,建立各级审计监督机制,提到了中央政府的议事日程。

1932年3月16日,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刊登《对于财政统一的贡献》一文,首次提出实行财政统一,必须建立审核制度问题,决定在中央政府和省政府财政部之下,设稽核员,专门负责审核各机关厂矿收支预决算。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实际审计工作并未开展。5个月后,即1932年8月,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第22次常会通过《财政部暂行组织纲要》,正式提出中央机关和地方的审计建制问题,规定在财政部之下暂时设立审计处,省财政部设审计科,但此后的审计工作仍未开展。一年后,即1933年9月,这一问题再次提到人民委员会第49次常会上讨论,决定“成立审计委员会,以高自立、梁伯台、吴亮平为委员①”这时,审计工作有所开展。但因高、梁、吴当时都兼有多职,无固定的人员和机构编制,审计工作受到很大的局限。直到“二苏大会”,中央政府才把中央审计委员会的隶属关系、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等以法律形式确认下来。根据大会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苏维埃组织法》规定,中央审计委员会与最高行政机关——人民委员会,与革命军事委员会、最高法院相并立,同隶属于中央执行委员会。这样,中央审计委员会就成了中央苏区国家政权机构的组成部分被置于独立而重要的位置。

阮啸仙深感责任重大。上任之初,他请邻居杨大嫂缝制了一只特制布袋子,布袋子的式样是阮啸仙自己设计的,袋子宽50公分,长60公分,大袋中套着小袋,层层叠叠缝有七八层。阮啸仙解释说,大袋子可用来放干粮和日常用品,长条袋子是放手电筒的,小袋子分别放记事簿和帐本。这只布袋子缝好后,成了阮啸仙片刻不离身的宝物。

阮啸仙定的第一步是健全审计组织。按照《苏维埃组织法》规定:中央审计委员会由5至9人组成;在省及中央直属县(市)设审计分会,由7至9人组成,工农检察委员会主席、国民经济部长、裁判部长及省一级苏维埃行政机关的首长为当然委员,设主任1人,秘书、文书各1人,审核员2至5人。

为挑选配好各级审计工作人员,特别是审核员,阮啸仙花费了很大精力。当时认为,审计工作人员必须出身贫苦,有一定的文化和财务会计知识,能坚持原则,敢于斗争,有吃苦精神的年轻干部。组织建立后,阮啸仙对审计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他常说,自古正人先正己,凡事必须以身作则,以身示范,这样才能树立起一种正气、硬劲,没有正气难以审查出问题,没有硬劲难以除弊。为此,他为审计人员规定了“六不准”工作纪律,要求每个审计人员都要熟记和坚决执行。据当时曾做过审核员的廖德周等老同志回忆,“六不堆”的大致内容有:不准偏听偏信,不难弄虚作假,不准漏查和作不精确统计;不准循私用情;不准吃馆子或吃公饭,外出审查一律自带干粮;不准收受被审人员任何物品。

第二步,阮啸仙拟写了《审计条例(草案)》,这个条例后由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会审查通过并公布实施。《条例》共19条,其要点为:1、实行审计监督制度,旨在保障苏维埃财政政策的充分执行,裁判检举对贪污浪费的行为,使财政收支适合于革命战争之需要;2、审计机关分为中央审计机关和地方审计机关。中央审计机关为审计委员会,受中央执行委员会直接领导。地方审计机关为审计委员会分会,受中央审计委员会和地方苏维埃政权的双重领导;3、审计的基本职能是对财政经济活动的监督,即审核国家税入与税出,监督国家预算执行;4、审计机关具有处理决定权。如审计决算,认为有浪费或贪污应处罚及应负赔偿责任的,随时报告主席团(中央或省、中央直属县市)执行,在分会应同时报告中央审计委员会。 审计职责明确了,阮啸仙背起布袋子出发了。他对同事们说:审计监督也要抓重点,我们就从中央机关入手。 阮啸仙带领审计人员一头扎进中央政府,对中央各部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十多天后,基本情况摸清了,阮啸仙及时将审计结果予以公布。 1934年3月对日的《红色中华》报这样记载: “为着开展节省运动,健全与建立会计制度,我们首先检查中央各部,先由总务厅召集各部工作人员组织突击队相互到各部查阅帐目,号召节省运动,并帮助编制预算决算,适接到3月份预算时,又直接与各部负责人按照工作需要上来详细检讨,现在已把这个月预算查馆,特宣布其结果如 (一)三月份核定预算与前几月的比较(货币单位:元)

11月 2月 3月

总 务 部 4175 1345 110

劳 动 部 376 221 104

土 地 部 1473 600 411

财 政 部 349 543 384

检 委 会 752 255 215

国民经济部 778 193 103

教 育 部 103 156 192

内务司法部 626 258 237

粮 食 部 170

合 计 12032 3678 2831

审计结果表明,中央各部1934年4月比1933年11月节省预算开支8354元,3月份节省9201元.阮啸仙在审计报告中说:中央各部3月份的预算“都能按照实际工作的需要,来详细加以核减,从前开列数字的现象差不多没有了。要保证将来的决算无大出入。这是预算确立过程中的大进步。”另外,还反映了“在改善工作方式与裁减不必要的工作人员方面,减人不是机械的平均主义的减,而是按照实际工作的需要及人的能力来进行的。”除新成立的粮食部外,2月份中央各部共849人,3月份则为680人,减了169人。裁减后“一般的说,各个部门的工作方法改善了,工作情绪比以前紧张了,劳动纪律提高了。”

阮啸仙认为,审计监督不仅要发现好的,关键还要敢于揭露问题。这次对中央各部的审计,阮啸仙提出并公布了以下问题:一、各部首长对本部的预算决算制度不重视,很少过问;二、阶级警觉性不够,特别指出土地部利用地主出身的王宗元任会计科长,这次当查出王宗元有贪污行为时,王宗元竟携款逃跑,造成损失;三、“有些工农出身的干部,不会写算,不懂管帐,差不多成了一般的现象”,为罪犯贪污提供了可乘之机。 阮啸仙带领审计人员马不停蹄,接着对中央直属公瑞金县、中央印刷厂、邮政总局、贸易总局、粮食调剂总局等单位进行财务审计稽核,查出了大量问题,追回了一笔笔贪污款项,仅在瑞金县,就“追缴贪污款子达六万多元”。阮啸仙在后来的审核报告中指出:“有许多苏维埃及军事机关,发生极大的浪费和预算不实在的事情”,1933年10月份中央总务厅预算浮至五千元之多,总卫生部10月份预算后方医院伤兵及工作人员,人数与实际所有数相差很远……“其他不少的苏维埃机关及军事机关浮支浪费的率亦时常发现,这证明浪费现象现在差不多仍是普遍的存在着。” 阮啸仙敢于碰硬,大胆揭露问题,为中央苏区深入开展反贪污浪费斗争提供了一笔笔可靠依据。苏区军民赞道:这位“白脸书生”变成“黑脸包公”了。

逼使贪污分子“缴械投降”

在对苏维埃中央机关和国家企业的审计过程中,只要发现有贪污腐化的嫌疑目标,阮啸仙就会像部署一次战斗任务那样认真,紧迫。他常常把眼睛都熬红了,不查出个眉目,他也不让同事们休息,他说:凡是贪污腐败分子,没有一个会甘愿承认的,只有严格审核,把握证据,才能逼使贪污分子缴械投降。

1934年2月中旬,阮啸仙安排对部分国家企业的财务收支进行审核。当审计人员到达叶坪下坡坞的那天晚上,群众就送学一封控告情。控告信反映,中央印刷厂会计科长杨其兹,经常与军委印刷所的会计科长路克勤一起吃喝嫖赌,他们常去大田尾赖荣生饭馆,一天到晚花天酒地,在厂内欺压扣克工人,还强占他人妻子……控告信中说:“像他们这样吸工人血汗的贪贼,难道还能让他们继续作威作呼(福)吗?我们相信,共产党定能战胜一切邪恶,苏维埃决不会容忍这种人损害自己的形象……”信后有十多个群众和工厂工人的签名。 杨其兹,年近五十,他是原中央印刷厂厂长杨其想的亲兄弟。这人长得身高体瘦,嘴角留着两撇八字胡,说话阴阳怪气,鼻梁上架一副眼镜,镜片后面常常射出一道凶光,工人群众都称他是阴险毒辣的“辣毛虫”。 接到群众的控告,阮啸仙当即部署进行重点审查,查了几天,从帐本上竟未查出杨其兹有什么贪污疑点。

“这样怪了。”阮啸仙找到该厂负责生产的副厂长古远来。一问,方知这个古厂长原来是个糊涂官。一个生产厂长,竟对本厂的生产是赚钱还是亏本,成本费要多少等一概不知,“只所知道收来的钱都用光了,而且每月的开支,似乎还向国家领过钱,但没缴过钱给国家”。

在一位当地群众的引导下,阮啸仙踏看了大田尾那家赖荣生饭馆。

这是一家农村小圩场的普通饭馆,正厅里摆着几张方桌、凳子、桌子上放着酒壶、碗筷一类的东西,并没有什么特别之赳。可是,当穿过正厅,经过侧门确有间小饭厅,这里装饰别致,四壁白净,绸布盖桌,餐具也是新一色的。经再三追问,店主赖荣生最终道出实情:这间小饭厅按扬其兹的要求开设,并专供扬其兹和路克勤使用的;在饭厅一侧,通连有一间小卧室,是供他们休息、玩弄妇女的场所。赖荣生还说,杨其兹和路克勤至少隔天就会来,来了就得花上二三十元。

在三十年代初期,这种享受已是够奢糜、够阔气了。时任苏维埃中央政府主席的毛泽东,他每天的生活标准也只有3钱盐、2钱油、12两米(16两为1斤);身为中央审计委员会主任的阮啸仙,他在机关每天都同大家一样吃“包包饭”,外出审计吃自带的“锅巴”、“泡米花”等干粮。然而,在苏维埃企业里竟好养了这么个贪污腐化分子,这怎么了得?

阮啸仙气愤地说:“查,继续查,我就不信查不出他们的问题。”

阮啸仙立下“军令状”并亲自出马,结果,问题很快就查出来了。

1934年2月二日的《红色中华》报这样记载:杨其兹的贪污帐开始查了很久查不出,后来经反复核对,发现扬其兹“付帐与清算的数目不对,主要是多开工人的工资,还有工人借了公家的钱,扣还后不上帐”,仅此两项,杨其兹就贪污170.332元。 同年2月31日的《红色中华》报,刊登了《中央审计委员会审查国家企业会计的初步结论》,该文揭露:中央印刷厂在印刷物的估价上,是把原料、工资、管理费及例假双工资等算人,另加百分之十的纯利;印刷《红色中华》报1期,只需油墨12磅,而报帐为24磅半;排字只要7个半工而报帐为12个工。《结论》中尖锐指出:“该厂每月有7千元以上的营业收入,是一个大的印刷机关,……这些利益哪里去了,这里面当然包含着很大的浪费与贪污。” “军委印刷所的路克勤之贪污,主要是多开工人工资,多报工人米贴与伙食,吞没公款40余元”,另还有3个月的糊涂帐。

杨其兹、路克勤的贪污罪行揭穿后,震动了红都瑞金。许多企业工人纷纷起来检举揭发贪污浪费行为,并要求阮啸仙去审查他们厂的财务帐目。阮啸仙的声威骤增。

在对中央造币厂的财务收支进行审查时,却遇到该厂厂长陈祥云的刁难和阻拦,陈祥云还四处放风,说审计委员会偏听偏信,有意陷害好人和捣乱工厂生产。起初,阮啸仙还搞不清这位陈祥云的话因,甚至还亲自找到陈祥云要他为审计工作提意见。可后来一查,原来该厂的会计科长凌全香是陈祥云的妻兄,陈祥云听到有工人检举凌全香时,便有意放风企图阻止审计委员会前去审查。阮啸仙知道情况后说:“进行审计监督是我们的职责,我们的工作好坏,自有广大人民群众监督和评说。但是,中央造币厂的帐我们是要认真审查的,检举打击贪污浪费是苏维埃中央政府的号令,任何人也无法阻止。”

阮啸仙与审计人员一起,排除各种障碍,经过数天的日夜苦战,终将陈祥云同凌全香的贪污罪行抖落出来,初步查明读全香贪污公款 210.678元。

几起贪污款项均被追缴上交国家财政,杨其兹、路克勤、凌全香分别在2月11日和17日受到苏维埃法庭的公审判决,杨其鑫、古远来、陈祥云等也分别受到不同处理。然而,阮啸仙的心里并未平静,他从这三起贪污案中,看出了苏区企业管理中存在的严重问题。于是,他在审计结论报告中提出了三点意见:一、“由于三个贪污的检举,证明反对生活腐化,特别是反官僚主义是与反贪污斗争不可分离的,只有加紧的反对腐化,反对官僚主义,才能更有力的彻底消灭贪污现象。”二、“关于任用亲戚,尤其是阶级异已分子,这完全是封建的官僚机关的恶习。苏维埃机关绝不允许有这种恶现象!我们应该加以无情的打击。”三、“对工厂的工帐,我们提议应当每月向工人公布,或是由工人与工会派代表来审查,每月不要有了结算就放心,而且工厂负责者与该厂上级机关,应当详细审查决算太”

阮啸仙的这三点意见,不久由中央工农检察委员会公布并推行实施。 审查中央互济总会财务部长谢开松贪污案,阮啸仙更加沉着、机智。 谢开松是个从事财务会计十多年的老手。当他听到有群众举报控告后,他接连数日躲在暗房里编造假帐。待阮啸仙带着审计人员到达互济总会后,谢开松显得异常殷勤周到,搬出帐本陪着审计人员一边翻帐,一边解释。

阮啸仙见此情形,忙将谢开松拉到一旁,要他谈谈互济总会的收支情况。谢开松一条一款说得非常熟练,阮啸仙一条一款记得非常认真。谢井松讲完了,阮啸仙拿过帐本逐项核对,左盘右问,漏洞出来了。

阮啸仙拉下脸,毫不客气地说:“谢部长,你这本帐完全是现时编造的,不要再要滑头了,请把实帐拿出来吧。”

这一下,谢开松的一脸笑容消失了,他拿帐本的手有点发抖。

“谢开松用各种方法贪污公款共33元8角2厘。一、吞没发动难民开矿的伙食费问元8角9分2厘;二、贪污公家的金戎子一只(重9分)折大洋8元1毛;三、贪污去年5月到订州买货剩余的3元;四、以少报多涂改帐目共大洋2元3毛9分;五、多写公家伙食大洋1元7毛;六、以外还有一只金戎子找不出,有2858元8毛1分5厘没有单据的糊涂帐。

事情败露的那天晚上,谢开松突然失踪。其实,阮啸仙早有预料,他已与国家安全保卫局和中央工农检察部取得联系并已转知:谢开松在接受审查时形态反常!

在武阳至会昌的西鹅山渡口,经过化妆的谢开松被安全保卫局人员抓获。与谢开松同行的还有一名中央互济总会的会计,从他们身上搜出2只金戒子和大洋一千余元。

2月12日,在沙洲坝鹅公荒草坪,谢开松等受到苏维埃法庭的公开审判。

连续紧张的突击审查,阮啸仙极少休息,身体明显消瘦,脸色也更黄了。他的哮喘和肺结核病更重,常常咳嗽不止,有时竟咳出血来。大家劝他休息一段时间,他就笑笑说:“没事,过几天就会好。在这样的时候,我们如果躺下了,贪污罪犯就会高兴了。若让那些贪污腐化和革命投机分子在我们眼皮底下溜掉,那就是审计监督人员的失职,就是对革命的犯罪。” 1934年8月,阮啸仙奉命就任中央赣南省委书记兼赣南军区政委。这时,前方的形势已是十分紧张。然而,阮啸仙在他主持召开的最后一次审计工作会议上仍反复强调:审计监督工作,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因为这是我们苏维埃旗帜不倒并最终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1935年3月6日,阮啸仙等率部突围时,在信丰上小埂被敌人的一颗流弹击中,年仅37岁的阮啸他当即倒在血泊之中。

苏区军民闻此噩耗十分悲痛。陈毅当即写下一首感人肺腑的诗篇《哭阮啸仙、贺昌同志》;“环顾同志中,阮贺足称贤。阮誉传岭表,贺名播幽燕。审计呕心血,主政见成严。哀哉同突围,独我得生存。”

篇2:五年级话题作文:阮啸仙革命烈士陵园700字

今日,我们将启程去革命烈士陵园。去的学生于班长以及优秀值日生,所以人很少。

在我的印象中,我是第一次去革命烈士陵园的,但也很有可能忘记了。学校与革命烈士陵园的距离相隔不远,但也不近,路程也就5,6分钟。快到的时候,校长给我们每个人发了一朵精致的白色花朵,是手工的,我不禁纳闷;祭祀不是要菊花的吗?为什么是用手工做的白花呢?不过,这也不奇怪,白色和黄色都是与祭祀息息相关的嘛。

已经到了,我透过窗看到了许多的黄色校车,车上也陆续下来了一些外校的学生。我们也下了车排好了队。我有些紧张,有些兴奋,兴奋中夹杂着一丝悲伤。走进陵园,看到眼前黑色的阮啸仙雕像时,觉得有点眼熟,貌似在哪里见到过。我一边跟着队伍慢慢地走着,一边好奇地四处张望:陵园里有很多黄色的大石头,石头上刻着一些繁体字,我看不大懂,好像是廉什么的……

我们停下脚步,听着前方外校的致词:“……阮啸仙同志生于广东河源县义合乡下屯……”一轮复杂的演讲结束后,便轮到了我们学校了。“……祭祀活动第一项……”主任说着我们要做的事情,然后就是学生代表讲话。轮到小学部的陈碧莹讲话了,可她讲话的时候语气是一个调的,明显颤抖着的嗓音告诉了我她现在特别紧张,看到她读完后脸上那种释然的神情,我就知道了。

随后我们走进了河源革命烈士纪念馆,纪念馆里有许多我不知道的历史事件,也有许多我不认识的革命烈士,周恩来、叶剑英等。那里面还有很多值得纪念的物品,草鞋、各种各样的刀、枪、炮、子弹……看的我是心惊肉跳的呀!

这次去陵园我知道了很多历史人物以及他们所为祖国奉献的青春,真心感谢你们!

PS:我们是祖国的花朵哦。

五年级:利彤彤

篇3:阮瑀简介

阮瑀简介

阮瑀(?——2),字元瑜,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汉魏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所作章表书记很出色,名作有《为曹公作书与孙权》。诗有《驾出北郭门行》,描写孤儿受后母虐待的苦难遭遇,比较生动形象。

年轻时曾受学于蔡邕,蔡邕称他为“奇才”。所作章表书记很出色,当时军国书檄文字,多为阮瑀与陈琳所拟。后徙为丞相仓曹掾属。诗歌语言朴素,往往能反映出一般的社会问题。诗有《驾出北郭门行》,描写孤儿受后母虐待的苦难遭遇。阮瑀的音乐修养颇高,他的儿子阮籍,孙子阮咸皆当时名人,位列“竹林七贤”,妙于音律。明人辑有《阮元瑜集》。

篇4:武仙简介

武仙

(?~1234)  金末地主武装首领,封建九公之一(见九公封建)。威州(今河北井陉旧威州)人。贞祐二年(1214),蒙古军侵掠河北时,他组织地主武装聚守威州西山,被宣宗诏授为权威州刺史。兴定元年(1217)三月,金将石海据真定(今河北正定)叛金。他领兵斩石海,降其部众,进驻真定,任权知真定府事。四年,授任知真定府事,兼经略使,遥领中京留守,权元帅右都监。同年,宣宗把活动在河北、山东、山西等地势力较大的地方官吏、地主武装首领九人,晋封公爵,企图利用他们保聚被蒙古军残破的河北等地州郡。他被封为恒山公,管辖中山(今河北定县)、真定府、沃州(今河北赵县)、冀州(今河北冀县)、威州、镇宁(今河北获鹿)、平定州(今山西平定)、抱犊寨(今河北获鹿西)、栾城、南宫县等地。在九公中,号为最盛。八月,在真定降蒙古军。蒙古木华黎以部将史天倪任河北西路兵马都元帅,武仙为副。金哀宗正大二年(1225),武仙杀史天倪,叛蒙归金,被蒙古军击败,自真定南走南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五年,哀宗复封他为恒山公,置府卫州(今河北汲县)。七年,他率军收复蒙古军占领的潞州(今山西长治),旋被蒙古援军击败,撤还卫州。蒙古军进围卫州,金援军击败蒙古军,解卫州围。武仙奉调屯胡岭关,扼金州路(今陕西安康西北西州故城)。八年十二月,赴邓州(今河南邓县)与完颜合达、移刺蒲阿军会师,企图阻止蒙古军经邓州攻南京。天兴元年(1232)正月,在三峰山(今河南禹县西南)被蒙古军击败,仅以从骑四十余人逃至南阳留山,收溃军十万人,兵势稍振。三月,南京被蒙古军包围,金哀宗以他为参知政事、枢密副使、河南行省,诏与邓州行省完颜思烈合兵救援。八月,兵行至密县东,完颜思烈冒进兵败,他退回留山。后谋取裕城未成,兵败于柳河。遂徒军邓州、淅川(今河南淅川南旧淅川)。天兴二年,金哀宗逃到蔡州(今河南汝南),遣使召他赴难,他率军自淅川溯流而上,谋取宋金州。三年,蔡州城破,金亡,其军瓦解,率十余骑走泽州,为戍兵所杀。

篇5:王仙芝简介

王仙芝

(?~878)   唐末农民战争领袖。濮州(今山东鄄城北)人,原以贩卖私盐为业。僖宗乾符二年(875)初,因连年饥凶,仙芝与尚让、尚让兄尚君长等在长垣(今河南长垣东北)聚众起义,自号天补平均大将军兼海内诸豪都统,传檄诸道,指斥唐朝“(官)吏贪沓,赋重,赏罚不平”。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标明平均旗号的农民起义。五月,攻克曹州(今山东定陶西)、濮州。曹州冤句(今山东曹县西北)人黄巢也在这时起义,率所部义众前来会合。义军东逼沂州(今山东临沂),西攻洛阳周围地区。三年十月,王、黄联军南走唐(今河南泌阳)、邓(今河南邓县)等州,继续活动于今河南、湖北、安徽等地。年底,蕲州(今湖北蕲春东北)刺史裴偓诱降,仙芝动摇,准备降唐,接受左神策军押牙之职,却因黄巢及起义群众的坚决反对而未遂。于是王、黄分兵作战,黄巢北去,仙芝仍转战南方。四年二月,仙芝一度攻破鄂州(今湖北武汉武昌)。王、黄又再度合兵攻宋州(今河南商丘南)等地。不久又分兵,仙芝转攻郢州(今湖北京山)、复州(今湖北沔阳西南)。同年冬,唐朝招讨副都监杨复光再次诱降,仙芝遣尚君长、蔡温球及楚彦威等赴敌营洽降,中途为唐招讨使宋威所劫持。宋威贪功,乃妄奏君长等系他战败所俘,尚君长等人被杀。仙芝降敌之谋再次未遂。五年初,起义军攻破荆南(今湖北江陵)罗城,由于敌方援军到达,作战不利,被迫北撤。二月在黄梅(今湖北黄梅西北)为敌将曾元裕所破,仙芝战死。

篇6:高仙芝简介

高仙芝

高仙芝(?~756)

唐玄宗时名将。高丽族人。少随父从军安西(今新疆库车),骁勇善骑射,二十余岁即拜将军。为节度使夫蒙灵所重,开元末,荐为安西副都护、四镇都知兵马使。

吐蕃以女嫁小勃律(今克什米尔吉尔吉特雅辛河流域一带)国王,使其背唐,从而控制了唐西北二十余国。唐军屡攻小勃律不克。天宝六载(747),仙芝率万骑西讨,过播密川(今帕米尔高原南阿姆河支流喷赤河上游),拔吐蕃连云堡(今阿富汗东北部萨尔哈德附近),从坦驹岭(今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北部德尔果德山口)越兴都库什山,直下峻坂四十余里。八月,平小勃律,威震西域诸国,以功擢安西四镇节度使。

天宝九载,高仙芝伪与石国(今苏联乌兹别克塔什干一带)约和,引兵袭攻,虏其国王,掠取珍宝,引起西域诸国不满。次年,石国王子奔大食求援,唐军与大食军战于怛逻斯城(今苏联哈萨克江布尔城附近),高仙芝所统之葛逻禄部叛变,与大食军夹攻唐军,唐军大败,仙芝仅以身免。被俘的唐军中有造纸工匠,造纸术自此传入西方。

天宝十四载安禄山叛后,高仙芝奉命屯兵陕州(今河南三门峡西)备敌。因防守洛阳的封常清兵败西奔,仙芝遂与之退保潼关(今陕西潼关东北),由于仙芝平日拒绝监军边令诚的私人请托,令诚遂诬奏仙芝无故弃地及减截兵粮,致使仙芝与封常清同于十二月十八日(756年1月24日)被杀。

篇7:《绝美花仙》简介

佐尔拥有一肚子的智慧,看过的书可以堆满一屋子!常拿大道理教育其他小花仙。说是教育,还不如说是批评呢!比女生还唠叨!一张口就唾沫横飞……有点招人烦。话虽这么说,可是佐尔也很像位小博士哦~擅长写诗。

如茵是个我行我素的`小花仙,有着大胆的想象,斩钉截铁的决定只是耐力有点不足(废话)……朋友面前像老虎,老师面前像老鼠,每天坚持着减肥计划!

幻雅很小巧玲珑,喜欢张可爱,讨人喜欢。天真的小女孩性格,爱玩布娃娃、吃棒棒糖;好听的话说就是可爱,换句难听的――装嫩!

尹珊珊可算是个“古典美女”,超爱穿古装!爱吃水果,尤其是橘子。爱唱歌,还爱打扮自己,唉,臭美的说――哈哈!

利幽纷雨――一个恶魔仙,拥有一支魔法钻戒,一心想要统治花界。可是蜜糖宝贝总觉得……利幽纷雨他……也有善良的一面!

好啦,就先介绍那么多啦!我可不能在泄露故事内容了,什么?还想再打听打听一些详细内容?哈哈,想知道就自己去看吧!

篇8:阮公啸台,阮公啸台包融,阮公啸台的意思,阮公啸台赏析

阮公啸台,阮公啸台包融,阮公啸台的意思,阮公啸台赏析 -诗词大全

阮公啸台

作者:包融  朝代:唐  体裁:五排   荒台森荆杞,蒙笼无上路。

传是古人迹,阮公长啸处。

至今清风来,时时动林树。

逝者共已远,升攀想遗趣。

静然荒榛间,久之若有悟。

灵光未歇灭,千载知仰慕。

篇9:洞仙歌,洞仙歌阮阅,洞仙歌的意思,洞仙歌赏析

洞仙歌,洞仙歌阮阅,洞仙歌的意思,洞仙歌赏析 -诗词大全

洞仙歌

作者:阮阅  朝代:宋  体裁:词   赵家姊妹,合在昭阳殿。因甚人间有飞燕。见伊底,尽道独步江南,便江北、也何曾惯见。惜伊情性好,不解嗔人,长带桃花笑时脸。向尊前酒底,得见些时,似恁地、能得几回细看。待不眨眼儿、觑著伊,将眨眼底工夫,剩看几遍。

阮公啸台,阮公啸台包融,阮公啸台的意思,阮公啸台赏析

诗歌阮泊人

萧鼎:诛仙【读后感I读书笔记I读书心得I简介】

何妨吟啸而行作文800字

简介模板免费

仙纸经典童话

诛仙感谢信

《仙逆》读后感

秦观 鹊桥仙

笔仙影评

阮啸仙简介(共9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阮啸仙简介,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