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王小红”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邓世昌简介,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邓世昌简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 目录
篇1:邓世昌简介
邓世昌简介
邓世昌(1849-1894)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番禺人。1867入马尾船政后学堂驾驶班第一期学习,187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被船政大臣沈葆璋奖以五品军功任命为“琛航”运船帮带。次年任“海东云”炮舰管带,时值日本派兵侵犯台湾,他奉命巡守澎湖、基隆,获升千总。后调任“振威”炮舰管带,代理“扬武”快船管驾,获荐保守备,加都司衔。
1880年李鸿章为建设北洋水师而搜集人才,因邓世昌“熟悉管驾事宜,为水师中不易得之才”而将其调至北洋属下,先后担任“飞霆”、“镇南”蚊炮船管带。同年冬天北洋在英国定购的“扬威”、“超勇”两艘巡洋舰完工,丁汝昌水师官兵200余人赴英国接舰,邓世昌随往。1881年11月安然抵达大沽口,这是中国海军首次完成北大西洋——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印度洋——西太平洋航线,大大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影响,邓世昌因驾舰有功被清廷授予“勃勇巴图鲁”勇名,并被任命为“扬威”舰管带。
1887年春,邓世昌率队赴英国接收清政府向英、德订造的“致远”、“靖远”、“经远”、“来远”四艘巡洋舰,是年底回国。归途中,邓世昌沿徒安排舰队操演练习。因接舰有功,升副将,获加总兵衔,任“致远”舰管带。1888年,邓世昌以总兵记名简放,并加提督衔。是年10月,北洋海军正式组建成军,邓世昌升至中军中营副将,1891年,李鸿章检阅北洋海军,邓世昌因训练有功,获“葛尔萨巴图鲁”勇名。
1894年9月17日在大东沟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奋勇作战,后在日舰围攻下,“致远”多处受伤全舰燃起大火,船身倾斜。邓世昌鼓励全舰官兵道:“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此舰,足以夺其气而成事”,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右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倭舰官兵见状大惊失色,集中炮火向“致远”射击,不幸一发炮弹击中“致远”舰的鱼雷发射管,管内鱼雷发生爆炸导致“致远”舰沉没。邓世昌坠落海中后,其随从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绝,并说:“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所养的爱犬“太阳”亦游至其旁,口衔其臂以救,邓世昌誓与军舰共存亡,毅然按犬首入水,自己亦同沉没于波涛之中,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
邓世昌牺牲后举国震动,光绪帝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并赐予邓世昌“壮节公”谥号,追封“太子少保”,入祀京师昭忠祠,御笔亲撰祭文、碑文各一篇。李鸿章在《奏请优恤大东沟海军阵亡各员折》中为其表功,说:“……而邓世昌、刘步蟾等之功亦不可没者也”。清廷还赐给邓母一块用1.5公斤黄金制成的“教子有方”大匾,拨给邓家白银10万两以示抚恤。邓家用此款在原籍广东番禺为邓世昌修了衣冠冢,建起邓氏宗祠。威海百姓感其忠烈,也于18在成山上为邓世昌塑像建祠,以志永久敬仰。年12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命名新式远洋综合训练舰为“世昌”舰,以示纪念。
邓世昌有三儿两女,长子邓浩洪,承袭世职,任职于广东水师,1947年去世;次子邓浩洋,青年早逝;三子邓浩乾是遗腹子,曾在民国海军部供过职,1969年逝于无锡。
附:
御赐祭文
朕惟:伏波横海,具折冲千里之威;劲草疾风,标烈士百年之节。哀国殇于授命,颁彝典以荐馨。尔提督衔记名总兵邓世昌,识洞韬钤,材雄超距。帆樯练技,究风涛沙线之殊形;闽粤筹边,奋虎阚龙骧而奏绩。洊跻副阃,荣□翠羽之辉;肇锡嘉名,勇冠熊桓之旅。属以潢池告警,因而辽海移军。爰统师千,远清妖孽。楼船风驶,仰汉将之如飞;□石雷殷,攻倭艘而屡破。方冀□枪迅扫,表海尘清;讵期锋鏑亲撄,前军星陨。沉沧海而不悔,矢舍命以全忠。葬蛟鳄之腹中,血三年而成碧;戳鲸鲵于地下,魄千载而犹雄。用褒死事之勋,特著易名之典。於戏!臣心不二,抒浩气而壮山河;大节在三,留英光以争日月。钦兹芬苾,慰尔忠魂!
御赐碑文
朕惟:卫社稷以执干戈;马革慰沙场之志。听鼓鼙而思将帅,龙纶宣□□之恩。雕俎既陈,螭文式焕。尔提督衔记名总兵邓世昌,素娴韬略,荐握戎符,统战舰而著勤,实海军之肇造。重瀛涉险,叶丈人地水之师;绝檄策勋,媲壮士天山之箭。膺懋赏而荣□孔翠,锡勇名则队肃虎貔。属敌骑之披猖,值句骊之告警。取兵辽海,瞻星斗而识哥舒;纵火长江,催艨艟而推公理。奋击则寡能敌众,冲锋则义不顾身。军可撼山,期折蚩尤而献馘;心愿盟水,甘从海若而捐躯。迨遇救而获生,终自沉而效死。虫沙何处,沧波招烈士之魂;鲸筑未伸,赍志宜贞珉之勤。谥之壮节,表厥名称。於戏!誓扫旄头,经百战而风云变色;身骑箕尾,炳千秋而竹帛流光。特峙穹碑,渥承宠命。
挽联
此日漫挥天下泪;
有公足壮海军威。
惟公不生惟公不死;
与船俱存与船俱亡。
热血洒东沟千载怒涛应揖伍;
忠魂依北阕九原遗恨未平倭。
战局不堪言余恨空赍填海志;
忠魂如可作大呼犹听渡河声。
不济以死继之至今毅魄如生问逃溃诸军能勿頳颜惭义犬;
此仇必可复也终在人心未丧冀英灵在世誓将赤手扫长鲸。
臣为国死弟为兄死仆为主死大节萃一门更能义感灵獒力挽颓波留正气;
帝鉴其忠士服其忠敌畏其忠丹心照千古想见魂为厉鬼踏平沧海奋神威。
正气毓乾坤自从童稚涉鲛洋半生秉节辛勤矢怀伸臂撑天华厦间千秋留伟业;
大星沉渤澥岂独褒嘉闻风诏四海同声太息遂叹捐身报国东沟上万古吊忠魂。
篇2:关于邓世昌生平事迹
生于富裕人家。少时随父移居上海,从西方人学习算术、英语。
少年时期,目睹清政府腐败,任帝国主义瓜分、掠夺中国的土地、财富,逐渐萌发了反侵略的爱国思想。在随父飘泊上海的日子里,又亲眼看到外国兵舰在黄埔江上横冲直撞,胡作非为,更使他感到国家要有强大的海军,才能不受外人欺凌。
1867年6月,沈葆桢(林则徐女婿)到福州马尾船政学堂任职。以制造轮船须培养造船人才,开办制造学堂(前学堂);因法国长于制造,故应用法文教学。以驾驶轮船须培养驾驶人才,开办驾驶管轮学堂(后学堂);因英国长于驾驶,故应用英文教学。这两个学堂与船厂同时兴办,所招学生,都是福建省本地人罗丰禄、何心川、蒋超英、刘步蟾、叶伯鋆、方伯谦、林同书、郑文成、林泰曾、李达璋、严复、沈有恒、邱宝仁、陈毓淞、林永升、叶祖珪、陈锦荣、黄煊、许寿山、林承谟、柴卓群、郑溥泉、黄建勋。船政第一次招考学生后,又从广东招来已学过英语,并且基础较好的学生邓世昌、叶富、吕瀚、李和、张成、李田、黎家本、林国祥、梁梓芳、卓关略等十余人。他少年时就聪颖好学,“有干略”。1868年,他怀着救国的志愿,以各门课程考核皆优的成绩考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航海,成为该学堂驾驶班第一届学生。他在福州船政学堂毕业后,1871年被派到“建威”练习驾驶,随船巡历南洋各岛。1874年被任命为“琛海”兵船大副,以后历任“海东云舰”、“振威舰”、“飞霆舰”等兵船管带。1879年,李鸿章筹办北洋海军,他被调到北洋海军,任“镇南”炮船的管带。1867年入马尾船政学堂驾驶班第一期学习,1871年,被派至“建威”舰练习航海。187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被船政大臣沈葆桢奖以五品军功任命为“琛航”运船管带,次年任“海东云”炮舰管带,时值日军侵台,邓世昌奉命扼守澎湖、基隆等要塞,得补千总。又调任振威炮舰管带,代理“扬武”快船管驾,升守备,加都司衔。
1880年调入北洋水师,先后担任“飞霆”、“镇南”蚊炮船管带和“扬威舰”、“致远”舰管带。1894年9月17日在中日甲午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
1880年李鸿章为建设北洋水师而搜集人才,因邓世昌“熟悉管驾事宜,为水师中不易得之才”而将其调至北洋属下,先后担任“飞霆”、“镇南”蚊炮船管带。同年冬天北洋在英国定购的“扬威”、“超勇”两艘巡洋舰完工,丁汝昌水师官兵200余人赴英国接舰,邓世昌随往。1881年11月安然抵达大沽口,这是中国海军首次完成北大西洋——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印度洋——西太平洋航线,大大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影响,邓世昌因驾舰有功被清廷授予“勃勇巴图鲁”勇名,并被任命为“扬威”舰管带。
1887年春,邓世昌率队赴英国接收清政府向英、德订造的“致远”、“靖远”、“经远”、“来远”四艘巡洋舰,是年底回国。归途中,邓世昌沿途安排舰队操演练习。因接舰有功,升副将,获加总兵衔,任“致远”舰管带。1888年,邓世昌以总兵记名简放,并加提督衔。是年10月,北洋海军正式组建成军,邓世昌升至中军中营副将,1891年,李鸿章检阅北洋海军,邓世昌因训练有功,获“葛尔萨巴图鲁”勇名。
1894年9月17日在大东沟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奋勇作战,后在日舰围攻下,“致远”多处受伤,全舰燃起大火,于是邓世昌决心放手一搏,指挥战舰全力撞向日舰“吉野号”之右舷(据日方纪录其冲撞的是浪速号)。倭舰官兵见状大惊失色,集中炮火向“致远”射击,不幸一发炮弹击中“致远”舰的鱼雷发射管,管内鱼雷发生爆炸导致“致远”舰沉没。邓世昌坠落海中后,其随从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绝,并说:“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所养的爱犬“太阳”亦游至其旁,口衔其臂以救,邓世昌誓与军舰共存亡,毅然按犬首入水,自己亦同沉没于波涛之中,全舰官兵只有7人获救。
世昌训练舰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世昌舰”,此舰为纪念在1895年甲午战争中壮烈殉国的中国海军将领邓世昌而特别命名。世昌号训练舰19服役,舷号82,可载200名学员和40名教官,货舱总容量6000立方米、可装载300个标准集装箱,该舰可快速改装成医院船、直升机母舰、运输船。
打捞致远舰
甲午战争留给中华民族的创痛是刻骨铭心的,因为它是一道中国近代史的分界线,一道令炎黄子孙心头流血并隐隐作痛的鞭痕。正因为如此,即使一百多年过去了,我们仍然不能忘却,大鹿岛海域曾留下北洋舰队四艘战舰和600多名将士的忠骨,怀念那伴随大潮起落、惊涛昭示的壮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教育后人,慰藉英灵,国家有关部门先后三次试图打捞“致远舰”(注:点击“致远舰”了解打捞致远舰详细内容),但都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而没有实现。
1996年月12月18日社会各界人士召开座谈会,会后中共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各民主党派、社会团体纷纷致函中日甲午黄海海战“致远”舰打捞筹备办公室,支持打捞“致远”舰,兴建“中国甲午黄海海战纪念馆”。
以全国人大、原海军副司令、军事科学院政委张序三中将为总指挥的领导小组,组长由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担任,副组长有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俞伟超、交通部海上救助打捞局副局长尹干洪等人,柴勇军任秘书长并兼办公室主任。
篇3:关于邓世昌生平事迹
自古以来,牺牲在战场上,一直是爱国军人引以自豪的志向。特别是那些明知死在眼前仍勇敢赴难的人,更令人崇敬。在中日甲午海战中牺牲的邓世昌就是这样的人。
邓世昌是我国最早的一批海军军官中的一个,是清朝北洋舰队中“致远”号的舰长。他有强烈的爱国心,常对士兵们说::“人谁无死?但愿我们死得其所,死得值!”1894年,中国和日本之间爆发了甲午战争。邓世昌多次表示:如果在海上和日舰相遇,遇到危险,我就和它同沉大海!
1894年9月17日,日本舰队突然袭击中国舰队,一场海战打响了,这就是黄海大战。战中,担任指挥的旗舰被击伤,大旗被击落,邓世昌立即下令在自己的舰上升起旗帜,吸引住敌舰。他指挥的致远号在战斗中最英勇,前后火炮一齐开火,连连击中日舰。日舰包围过来,致远号受了重伤,开始倾斜,炮弹也打光了。邓世昌感到最后时刻到了,对部下说:“我们就是死,也要死出中国海军的威风,报国的时刻到了!”他下令开足马力向日舰吉野号冲过去,要和它同归于尽,这大无畏的气概把日本人吓呆了。
这时,一发炮弹不幸击中“致远”舰的鱼雷发射管,使管内鱼雷发生爆炸导致“致远”舰沉没。200多名官兵大部分牺牲。邓世昌坠身入海,随从抛给他救生圈,他执意不接,爱犬“太阳”飞速游来,衔住他的衣服,使他无法下沉。可他见部下都没有生还,狠了狠心,将爱犬按入水中,一起沉入碧波,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享年45岁。
篇4:关于邓世昌生平事迹
1849年(清道光二十九年)
10月4日(农历八月十八日)出生于广东番禺县龙导尾乡(今广州海珠区)(龙导尾街)。其父邓焕庄,专营茶叶生意,尝于广州及津、沪、汉、香港、秦皇岛等地开设祥发源茶庄,并始建邓氏家祠。因邓焕庄与妻子郭氏饱受世道黑暗和战乱之苦,殷切盼望邓氏家业昌盛,就给他们的独生子起名为邓永昌;然而家业兴旺谈何容易,离不开时势和国运的大环境,故知情达理的邓焕庄又将其子改名为邓世昌,字正卿。
1860年(清咸丰十年)11岁
邓世昌从小资质聪颖,勤奋好学,在家乡以优异成绩学完小学学业。邓焕庄觉得,无论将来让儿子继承自己的事业,还是从事别的事业,都必须学习洋文,进而学习外国先进科学知识。这在把英语当作“蛮夷之语”的当时来说,是惊世骇俗的。当他携世昌到了上海之后,先让他进了教会学校,师从欧人学习英语、算术。世昌接受新知识能力很强,学业上进步及快,在很短时间内,就能与洋师对话,并能看阅英美原版书籍。洋师对他赞赏有加,十分喜欢这个聪明伶俐的学生。
1867年(清同治六年)18岁
沈葆桢出任福州马尾船政大臣,同时开办前学堂制造班和后学堂驾驶管轮班。学堂开始招生,生源主要为福建本地资质聪颖、粗通文字的16岁以下学生,后由于生源不足,招生一直扩展到广东、香港一带,并将年龄要求放宽到20岁以上。邓世昌得知此消息后立即禀告父亲,要求报考。开明的父亲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的请求。邓世昌回到广州,参加考试,成绩优秀,顺利考取驾驶专业。当时参加报考的学生,家境贫寒之士占大多数,其次是受到外国影响的家庭和商人子弟、外国学堂学生。报名者必须将三代名讳、职业、保举人功名经历填写保结,并要取其父兄及本人的甘结。
1871年(清同治十年)22岁
驾驶专业学生除学习英语、数学外,还学习航海天文学、航行理论和地理,经五年堂课学习后毕业。邓世昌从军后“第一次”回广州家乡探亲。
1873年(清同治十二年)24岁
堂课教育,仅是海军教育的第一步。要成为合格的海军军官,需经练习舰的实习。不久,邓世昌和其他同学一起登上“建威”练船,开始了他们渴望已久的海上远航。这次航习,先后到达厦门、香港、新加坡、槟榔屿,历时四个月。海天荡漾,有时数日不见远山,有时岛屿萦回,纱线交错。练习舰经受各种考验。去时由教员躬督驾驶,各学员逐段眷注航海日记,测量太阳和星座的位置,练习操纵各种仪器。返航时学员们轮流驾驶,教师将航海日记仔细勘对。经过二年舰课实习后毕业。
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25岁
邓世昌在船政学堂攻读五年,自始至终,奋发学习,自强不息,各门功课考核皆列优等。“凡风涛、纱线、天文、地理、测量、电算、行阵诸法,暨中外交涉例文,靡不研究精通”尤其是在随“建威”练船到南洋的实习中,表现出实际驾驶、管理舰船很高的素质和技能,深得外教的好评。加之年龄在同学中偏大,比较稳重和老练。正因如此,沈葆桢很看重他,称赞他是船政学堂中“最伶俐的青年”之一。2月,被船政大臣沈葆桢奖以五品军功,任命为“琛航”运输船大副。船政学堂培养的军官开始指挥军舰,这是中国军事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开辟了院校教育的先河。
1875年(光绪元年)26岁
正值日本侵略军窥台湾、澎湖、基隆诸隘时,任“海东云”炮舰管带,巡守海口,获升千总。
1877年(光绪三年)28岁
2月,代理“扬武”巡洋舰大副。3月,福州船政局首次派学生去英国和法国留学,根据邓世昌的全面素质和表现,完全可以选入出洋留学之列,只是因为带船人才紧缺,才让他在国内风涛海浪中锤炼。事在人为,邓世昌虽未正式出国学习,但他作为海军良将,素质是出类拔萃的,所以李鸿章等人几次派他出国去接收新舰。邓世昌在出国接舰过程中,抓紧机会,虚心好学,弥补了未在国外深造的缺憾。
1878年(光绪四年)29岁
因“海东云”吨位较小,火力较弱,2月,沈葆桢调邓世昌任装备五尊前后膛炮的“振威”炮舰管带,并代理“扬武”快船管驾,奉命扼守澎湖、基隆等要塞。后获荐保守备,加都司衔。他在执行守备任务时坚决果断,用兵有方,抑制了日本侵略军的嚣张气焰。
1880年(光绪六年)31岁
年初,任“飞霆”蚊炮船管带。李鸿章为兴办北洋海军,派马建忠去考察、招收水师人才。马建忠奉命前往福建,听到了各方面对邓世昌的赞誉,并到邓世昌所带的“飞霆”蚊炮船察看,亲眼见到了兵船管理的井然有序,士卒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还多次与邓世昌交谈,对此马建忠给予很高评价。马建忠经考察后,向李鸿章汇报,并推荐邓世昌,说他“熟悉管驾事宜,为水师中不易得之才”。李鸿章也是识才之辈,同年夏天,将邓世昌调至北洋海军,任“镇南”蚊炮船管带。同年底,北洋水师在英国定购的“超勇”、“扬威”两艘巡洋舰完工,丁汝昌水师官兵200余人赴英国接舰,邓世昌随往。
1881年(光绪七年)32岁
邓世昌十分珍惜赴英国接舰的机会,因为,他从福州船政学堂毕业后,服从水师初建时缺少管带的需要,就开始带船,未能到欧洲留学深造。此次到英国接舰,他努力学习加以弥补。他利用各种机会游历英国的著名工业城市,看到了机器大生产的宏伟壮观场面;他游历了英国海军的主要基地、港口,看到了一艘艘各种巨型战舰,领略了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是什么模样;他学习研究了英国皇家海军的规章制度和练兵之法,看到了北洋舰队在训练和管理上的巨大差距;他学习研究了英国海军的发展历史,尤其是仔细寻找称霸海洋一个多世纪的秘密。他到了格林尼治,参观了英国皇家海军学院。这座旧日的王宫,如今是世界海军的圣殿。船史陈列室里模型铁舰、三桅帆舰,以至古老的单层甲板木船,浓缩了人类征服海洋和在海洋上进行过鏖战的历史。在回廊的墙上,他看到了英国历代海军将领的油画像,最著名的是曾数次击败拿破仑舰队和一举歼面法兰西联合舰队、赢得特拉法尔加角海战胜利的纳尔逊。他还专程去过伦敦的特拉法尔加广场(俗称鸽子广场),瞻仰了海军名将纳尔逊高大而逼真的雕塑像。他认真考察西方海军情况,悉心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技术和经验,将这些军事装备和训练方法细心地加以研究,取其长,为己所用。8月17日,“超勇”、“扬威”从英国纽卡斯尔港起航,开始了由英国到中国的漫长航行。这是中国海军首次驾驶军舰航行北大西洋——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印度洋——西太平洋,经过的沿途各国,始知中国也有海军,均鸣礼炮致敬,这就大大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此次清国水师首次到国外接舰,派出的操舰管带无疑是整个水师中最出类拔萃的。林泰曾操纵“超勇”舰,邓世昌操纵“扬威”舰。“超勇”、“扬威”两舰回国途中经历了惊险曲折。先是在地中海两舰失散,“扬威”因缺煤而在海上漂流了两昼夜,“超勇”获讯后去寻找接济。过苏伊士运河时,“超勇”的螺旋桨又触礁碰坏,经修理才继续航行。至10月15日,两舰终于到达香港,历时61天。之后,驶入江南制造总局,进行坞修。在上海经过整修后,“超勇”、“扬威”于11月22日驶抵天津大沽口。邓世昌因驾舰有功被清廷授予“勃勇巴图鲁”勇名,赏戴花翎,以都司补用,并被任命为“扬威”舰管带。此次出洋,他不仅扩大了眼界,由于潜心钻研,增加了学识,“益详练海战术”,而且最大的收获是在思想认识上发生了重大变化。
1882年(光绪八年)33岁
夏,朝鲜国内乱,正值李鸿章母亲病故,回合肥奔丧、丁忧,署直隶总督张靖达公树声,奏调浙江提督吴长庆率师东渡,命世昌以兵舰运送之。邓世昌驾“扬威”舰鼓轮疾驶,迅速异常,径赴朝鲜仁川海口,较日本兵船先到一日。比日舰载兵而来,我军已自仁川整队,径入朝鲜国都城办理竣事。日兵后至,争门不得入而罢。邓世昌率舰援朝,挫败日本侵朝计划,补升游击,赏给“勃勇巴图鲁”勇号。
1887年(光绪十三年)38岁
春,李鸿章奏派邓世昌率队赴英、德两国接收清政府向英、德订造的“致远舰”、“靖远舰”、“经远舰”、“来远舰”四艘巡洋舰。已是第二次出国接舰带船的邓世昌,此时已被大家公认是一个“西学湛深”、“精于训练”的海军专家。舰艇远航训练是海军官兵的必修课,特别是到深海大洋中去摔打。邓世昌认为,接舰实际上是不可多得的最好的远航训练,所以在接舰回国途中,积极组织海军将士认真进行海上训练。邓世昌在归途中因劳累过度,发了寒热。但他对自己要求很严格,作为管带,不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要对全舰的安全负全部责任,要坚守自己的岗位。于是,他撑着虚弱的身体,一步步艰难地走上驾驶台,“扶病监视行船”。不仅如此,他还带领全舰官兵在沿途进行不间断的各种操练,“终日变阵必数次”。操练的内容和科目,完全是实战可能发生的,符合战斗的需要,并且要求正规化:“时或操火险,时或操水险,时或作备攻状,时或作攻敌计,皆悬旗传令。”在邓世昌以身作则的激励下,舰上将士“莫不踊跃奋发,无错杂张皇状”。同年底回国。因接舰有功,升副将,获加总兵衔,兼任“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与此舰相终始。
1888年(光绪十四年)39岁
台湾后山生番,时出滋扰,官军往剿失利,凶焰益炽。福建提督孙开华统军查办,李鸿章电檄(xi/)世昌,随同北洋提督丁汝昌前往台湾助剿。世昌逐驾“致远”舰赴台湾埤(pi/)南一带。惟时陆军苦战累月,虽迭有擒斩,终有山深篝(gou-)密,难以深入。及世昌驾舰驶至于附海之处,发炮轰攻,乃得水陆并进,痛加剿洗,折毁碉寨,将吕家望、大庄等番社老巢攻克,由是生番悉平。奉旨著以总兵记名简放,并加提督衔。邓世昌后“第二次”回广州家乡探亲,这次未能见到他的父亲,因为老人家已在几年前去世了。当时,他接到丧报,但军务在身,不能回家奔丧。这次回到家中,他哭昏在灵前,醒后挥泪写祭文,将未能见父亲一面视为“终身大戚”。
1889(光绪十五年)40岁
2月20日,李鸿章奏北洋海军新设中军中营副将,请以邓世昌借补,任“致远”舰管带。
1891年(光绪十七年)42岁
李鸿章来威海检阅北洋海军,这是《北洋海军章程》制定后的首次大检阅。邓世昌平时训练部队,绝对不允许搞花架子。敌舰的距离须临机测定,且在敌我双方高速运动中。以邓世昌训练得力,奏准赏获“葛尔萨巴图鲁”勇号。
1892年(光绪十八年)43岁
邓世昌“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回广州家乡探亲。
1894年(光绪二十年)45岁
邓世昌尝曰:“人谁不死,但愿死得其所尔”。9月17日在大东沟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奋勇作战,后在日舰围攻下,“致远”多处受伤全舰燃起大火,船身倾斜。邓世昌鼓励全舰官兵道:“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之事,有死而已!”“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此舰,足以夺其气而成事”,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右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倭舰官兵见状大惊失色,集中炮火向“致远”射击,不幸一发炮弹击中“致远”舰的鱼雷发射管,管内鱼雷发生爆炸导致“致远”舰沉没。邓世昌坠落海中后,其随从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绝,并说:“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所养的爱犬“太阳”亦游至其旁,口衔其臂以救,邓世昌誓与军舰共存亡,毅然按犬首入水,自己亦同沉没于波涛之中,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
篇5:邓世昌纪念馆观后感
邓世昌纪念馆楹联为“云台功首、甲午名留”,简洁概括了这位民族英雄的精神地位。在这座典型岭南祠堂式建筑里,集中展出文物、照片、文献、模型、雕塑、蜡像等,较详细地介绍邓世昌的生平事迹及甲午海战的历史情形,确实具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好题材。现场有一电视大荧屏,不间断播放甲午黄海海战的电影片段,让每个参观者有如身临其境,切实感受到民族英雄的英勇气概。
甲午黄海海战是中日间有史以来最激烈、规模最大的主力海上决战,意义重大,它的失败使中华民族陷入更深重的灾难深渊,所以作为子孙后代,很有必要记住它,谨把这段历史简要记录于下。
1894年9月17日午,北洋舰队返航至鸭绿江口大东沟(今辽宁省东港市)附近海面,与日本联合舰队遭遇,遂展开了这场着名的海上战役。邓世昌为“致远”舰管带,与其他各舰英勇作战,并一直冲锋在前,于是受到敌人的集中轰击,军舰全身着火,船身倾斜。至此,邓世昌毅然决定让弹尽身伤的“致远”舰开足马力,撞(!)向嚣张的日本主力舰“吉野”号右舷,要与敌同归于尽。他激励将士们:“我辈从军卫国,早置身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奚事纷纷为,况吾辈虽死,而海军声威不至堕落……”可惜中途船体爆裂,军舰沉没,252名官兵悉数为国捐躯。
这是一种怎样的英雄气概!
清代诗人郑观应在其诗歌《闻大东沟战事感作》里写到:“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记录了这段历史,表达了诗人的敬佩之情。人们常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那么,一百一十多年过去了,我们中华民族,除了“知”,还应该怎样呢?这是一个切实而急迫的现实问题。在“奚事纷纷为”的当下,我们太需要这种“冲撞”的精神了!当越来越多的各种各样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时,其实我们需要告诉人们一个简单的道理----你要敢于“亮剑”,敢于“冲撞”才会敢于胜利!
篇6:邓世昌纪念馆观后感
星期天下午,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我和妈妈来到邓世昌纪念馆参观。
登上六级台阶,来到宗祠正门。只见门上贴一幅门神。走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邓世昌的画像,大约1米乘1米。画像左右各有一对木匾和一匹飞驰的跑马。在宗祠的左边挂着一幅巨大的山水画。右边墙上挂着历代爱国主义英雄的画选,有精忠报国的岳飞、抗日英雄崔去病、甲午战争邓世昌、、、、、、这些画面使我们更加缅怀邓世昌这位爱国主义的英雄。
穿过大堂,来到天井。天井四周低树婆娑,灯笼高挂。中间有一只要两个人才抱得起的有40公斤重的大宝鼎,鼎的旁边有一棵红果树盆栽,它有“红果之王”的美称。每当幼叶刚出时,红果树上猩红片片,果实累累,像华灯高照,美丽极了。
穿过天井,来到大厅。大厅中间有一个邓世昌的铜像,他神态凛然,威风八面,铜像四周都是邓世昌的平身图画。邓世昌是清光绪年间的人,他勤学好问,学习成绩优良,从小有远大的理想。长大后,他为清朝水师立下不少的功劳。甲午战争爆发后,邓世昌驾驶“定远”号与敌人同归于尽,壮烈殉国。
夕阳西下,春风抚面,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邓世昌纪念馆,但他勇于为国捐躯的崇高品质和英勇气节永远地留在我心中。
篇7:邓世昌纪念馆观后感
邓世昌是清末的一位海军将领,()他为了保护祖国的海防献出了生命。1894年9月17日我方舰队在黄海海面相遇,展开了一场激战。邓世昌指挥“致远”号密集炮火,纵横海面,频频开炮,屡中敌舰攻击“吉野”“定远”号为了保护旗舰,邓世昌开足马力抢到“定远”号前面迎战,“致远”号在四艘日本舰队的包围下顽强作战,不断炮击敌舰,不久,船上的炮就打光了,邓世昌接着又命令用i枪射击。
经过了好长时间,“致远”号弹孔累累,水线以下也多处受伤,船已倾斜,眼看就要沉没了,邓世昌又登上舰桥,慷慨激昂的宣布:“我们为国作战,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现在,我舰船上弹尽,无力再战,我决定撞沉‘吉野’,与它同归于尽”全舰官兵齐声高呼,表示拥护。
邓世昌登上驾驶台,开足马力,向“吉野”冲去,“吉野”密集炮火朝“致远”发去。“致远”的甲板起火了,但是它还是拼命的向前冲,敌舰上的士兵见了,惊恐万分,纷纷跳入水中逃命,可是,一颗日本鱼雷击中了“致远”号,顿时,“致远”号爆炸了,不久,它就沉没了。
落水以后的邓世昌仍然高呼杀敌不止。随从把救生圈抛给他,他拒绝了。他饲养的“太阳犬”游到他身边,想救起自己的主人。邓世昌不想让自己和自己的犬成为日本人的俘虏,亲手淹死爱犬,自己也沉没在水中。
邓世昌的为国捐躯、不顾生命危险、连死的时候也一心想着国家,我们是不是应该学习呢?
篇8:爱国人物――邓世昌
邓世昌指挥的“致远”号战舰燃起了熊熊大火,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邓世昌依然选择了与敌人同归于尽,命丧黄泉。邓世昌壮烈的牺牲了,无怨无悔的走了,他沉没于波涛中,将自己宝贵的.生命无私的献给了祖国!
邓世昌,一位令我崇敬的爱国人物,虽然,黄海海战夺走了他的生命,却使他的名字与精神永远的沉淀在人们心中。
篇9:参观邓世昌衣冠冢有感
参观邓世昌衣冠冢有感
国庆长假的某一天,我参观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邓世昌衣冠冢,它位于天河公园内的一座小山坡上。
邓世昌1849年10月4日出生于广东番禺,祖籍广东东莞,他是清朝时的海军将领。曾完成了中国海军首次跨越北大西洋、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任务,大大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影响。
自古以来的爱国军人,大多数都牺牲在战场上,邓世昌也不例外。在甲午战争中,当日本舰队突袭中国舰队时,一场海战就这样打响了。邓世昌指挥的“致远号”在战争中最威猛,舰上的大炮一齐开火,给日舰一个猛烈的打击。但“致远号”不幸被击中,眼看就要沉没。这时,邓世昌却指挥“致远号”不顾一切向日舰冲去,要与敌人们同归于尽,这英雄气概把日本人吓坏了。但最后还是被敌人的鱼雷打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1994年9月17日,天河区人民政府为纪念邓世昌,在天河公园里设立了邓世昌衣冠冢和邓世昌雕像,雕像前有叶选平的题词:“民族英雄邓世昌”。
参观完后,我不禁佩服邓世昌的爱国精神。他说过:“人谁无死?但愿我们死得其所,死得值。”没错,为祖国尽忠报效是人生最有价值的。邓世昌在最后关头,还是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这是一般人很难做到的。
甲午战争后,中国政府与日本签署了《马关条约》。由于清朝政府十分无能,为了停战,签订了这个刻毒、不平等的条约,割地赔款,使中国的财政、国土等受到严重的损失和流失。
我们现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分强大,谁也不敢轻易就欺负我们。国庆阅兵可以看出我们国家在兵器方面的迅速发展:军队威猛、设备和武器都很先进。做为一个中国人我感到十分自豪。
★ 简介模板免费
★ 曹雪芹简介
★ 勾践简介
★ 刘义庆简介
★ 严阵简介
★ 施耐庵简介
★ 巴甫洛夫简介
★ 店铺简介范文
★ 李商隐简介
★ 父母简介范文
邓世昌简介(精选9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