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海带海带”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赵将括母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赵将括母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 目录
篇1:赵将括母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
赵将括母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
赵将括母
赵将马服君赵奢①之妻,赵括之母也。秦攻赵,孝成王使括代廉颇为将。将行,括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曰:“始妾事其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赐币帛,尽以与军吏、士大夫。主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何如其父乎?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计已决矣。”括母曰:“王终遣之,即有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许诺。括既行,代廉颇。三卜余日,赵兵果败,括死军覆。王以括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注释】
①马服君赵奢:赵奢,战国时赵国大将。“马服君”是他的封号。
②孝成王:赵国的国君。
③何以:即“以何”,为什么。
④事:侍奉。
⑤身:亲自。数(shǔ):计算。
⑥宗室:王室贵族。币帛(bó)。
⑦受命:接受任务。
⑧朝:使朝拜。
⑨用在动词、名词后,相当于“......的人”
10随坐:受到连诛。
11不(fǒu):同“否”。
12卒:最终 。
13诛:杀死。
14日:每天。
15时:当时
16遣:派遣
17.事:通“侍”,侍奉,指嫁给。
18.友:结交为朋友。
19.置:放弃。
20.仰:抬头
21.上书,书:进谏
【阅读训练】
一、解释下列句加点的词。
1.父时为将2.愿王勿遣
3.始妾事其父4.身所奉饭者以十数
5.故卒不加诛6.吏无敢仰视之者
二、下列加点的“将”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B.父时为将
C.括不可使将D.将行,括母上书言于王
三、下列对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父时为将(经常)B.受命之日(那些日子里)
C.今括一旦为将(一时)D.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每天)
四、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身所奉饭者以十数(用自己的薪俸供养的人有几十个)
B.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却每天寻找可买的合适的土地房屋)
C.愿王勿遣(希望孝成王不要派遣他)
D.妾得无随坐乎(我能跟随他一起去打仗吗)
五、赵括的母亲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
参考答案
一、1.当时2.派遣3.侍奉4.自己按5.终于6.……的人
二、AB
三、A
四、D
五、不袒护儿子的缺点。
参考译文
赵国的大将、封为马服君的赵奢的妻子,是赵括的母亲。这一年秦国攻打赵国,赵孝成王命令赵括代替廉颇为大将。将要出征,赵括的母亲呈上书信向赵王诉说道:“赵括不可以被任命大将。”赵王问道:“这是为什么呢?”赵括的母亲说:“原先我侍奉赵括的父亲时,孩子的父亲当时身为大将。他用自己的奉禄供养的食客要以'十'这个数目来计算;他所结交的朋友要以'百'这个数目来计算;国王和王室贵族赐赠的.钱财丝绸,他统统都把它们分给军吏、士大夫;从接受出征命令的日子起,就不再过问家中私事。现在赵括一日作了大将,面向东接受军吏的拜见,军吏中没有敢于抬头亲近地看他的人;赵王所赐赠的金钱丝绸,他回家后也统统收藏起来;况且每天寻找可买的合宜的田地房屋,总想扩充自己的私有。国王您认为他像他的父亲吗?父亲、儿子思想感情有着差异。我希望国王不要派遣赵括为大将领兵出征了吧!”赵王说:“作为赵括的母亲,你还是放下这事不要管了吧,我的计划已经决定了。”赵括的母亲说:“国王您最终还是要派遣他为将,那么如果有了不称大将职责的情况发生,我这个老妇人能够不随着受处罚吗?”赵王说:“不会连累你的。”
赵括既已领兵出征,代替廉颇才三十多天,赵军果然大败,赵括战死而赵军倾覆。赵王因赵括的母亲有言在先,所以最终没有加罪于她。
篇2:赵括将母译文
赵括将母译文
【原文】
赵将之妻,之母也。秦攻赵,孝成王使括代为将。将行,括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曰:“始妾事其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赐币帛,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王者。王所赐金帛,归尽藏之;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王以为若其父乎?父子不同,执心各异。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计已决矣。”括母曰:“王终遣之,即有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曰:“不也。”括既行,代。三十余日,赵兵果败,括死军覆。王以括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译文】
赵国的大将、封为的的妻子,是的母亲。这一年秦国攻打赵国,命令代替为大将。快要出征的时候,赵括的母亲呈上书信向诉说道: “赵括不可以被任命大将。”问道:“这是为什么呢?”赵括的母亲说:“原先我侍奉赵括的父亲时,孩子的父亲当时身为大将。他用自己的奉禄供养的.食客要以‘十’这个数目来计算;他所结交的朋友要以‘百’这个数目来计算;国王和王室贵族赐赠的钱财丝绸,他全部都把它们分给军吏、士大夫;从接受出征命令的日子起,就不再过问家中私事。现在赵括一日作了大将,面向东接受军吏的拜见,军吏中没有敢于抬头亲近地看他的人;所赐赠的金钱丝绸,他回家后也全部收藏起来;况且每天寻找可买的合宜的田地房屋,总想扩充自己的私有。赵王您认为他像他的父亲吗?父亲、儿子不同,居心有着差异。我希望国王不要派遣赵括为大将领兵出征了吧!”赵王说:“作为赵括的母亲,你还是放下这事不要管了吧,我的计划已经决定了。”赵括的母亲说:“国王您最终还是要派遣他为将,那么如果有了不称大将职责的情况发生,我这个老妇人能够不随着受处罚吗?”赵王说:“不会连累你的。”赵括既已领兵出征,代替廉颇才三十多天,果然大败,赵括战死而倾覆。赵王因赵括的母亲有言在先,所以最终没有加罪于她。
篇3:赵将括母文言文阅读答案
赵将括母文言文阅读答案
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赵括之母也。秦攻赵,孝成王使括代廉颇为将。将行,括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曰:始妾事其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赐币帛,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尽藏之;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王以为若其父乎?父子不同,执心各异。愿王勿遣。王曰:毋置之,吾计已决矣。括母曰:王终遣之,即有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曰:不也。括既行,代廉颇。三十余日,赵兵果败,括死军覆。王以括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A 孝成王使括代廉颇为将 上使外将兵
B 身所奉饭者以十数 将军身帅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C 愿王勿遣 愿终守之,弗敢易
D 故卒不加诛 骑千余,卒数万人
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括母上书言于王曰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B 东向而朝军吏 足肤皲裂而不知
C 吏无敢仰视之者 念无与为乐者
D 王以括母先言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赵奢为将时,常打胜仗,不顾家事,与将士们打成一片,深得将士喜爱。
B 赵奢之妻对丈夫和儿子都非常了解,因此在国王面前支持丈夫,反对儿子。可惜赵王没有听从她的意见。
C赵王之所以任赵括为将,与他父亲是名将赵奢有一定关系。
D 赵奢父子对待将士不同,对待钱财不同。因为用心不同,所以结果不同。
参考答案:
1 D
2 C
3 A
语文必背知识点
一、两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二、三种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三、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四、四种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五、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六、六种病句类型:1 成分残缺;2 搭配不当;3 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4 前后矛盾;5 语序不当;6 误用滥用虚词(介词)
七、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八、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九、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双关
十、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初中作文万能开头和结尾
1、友谊
开头:现代人的友谊,很坚固又很脆弱。它是人间的宝藏,需我们珍爱。友谊的不可传递性,决定了它是一部孤本的书。我们可以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友谊,但我们不会和同一个人有不同的友谊。友谊是一条越掘越深的巷道,没有回头路可以走的,刻骨铭心的友谊也如仇恨一样,没齿难忘。
结尾:长留史册的,不是锱铢必较的利益,而是肝胆相照的情分,和朋友坦诚的交往,会使我们留存着对真情的敏感,会使我们的眼睛抹去云翳,心境重新开朗。
2、团结
开头:每次听到这首歌“团结就是力量”这首歌我总是感慨万千,特别是在__事情后,体会更是深刻
结尾:一滴水是微不足道的,渗入泥土,便会消失不见,可汇聚成河却是川流不息。如同我们,在许多的困难面前,一个人总是凸显着单薄,而无法作为,可当我们团结起来,却可以创造无数的奇迹。
3、宽容
开头:宽容是人类生活中至高无尚的美德。因为宽容包含着人的心灵,因为宽容可以超越一切,因为宽容需要一颗博大的心。因为宽容是人类情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这种情感能融化心头的冰霜。而缺乏宽容,将使个性从伟大堕落成连平凡都不如。
结尾:生活,往往纷繁,又常常平淡。正因为宽容如水,使纷繁经过过滤变得纯净;正因为宽容似火,使平淡通过锻烧日趋鲜明;更因为有这诗般的宽容,才赋予人生以艺术,赋予生命以永恒。
4、理解
开头:理解,是友谊的结晶;理解,是从信任中开出的鲜花;理解,是人与人之间关爱的光环。它能让误会变成点缀美丽的小瑕疵,于社会中,人们相互的理解,能使这个大家共有的家园更加繁荣、安定。
结尾:相信总有一天误会能变成一朵美丽的花,因为它由理解来浇灌!
5、感恩
开头: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感恩的乐章,那是大树对滋养它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绘画着那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因为感恩才会有这个多彩的社会,因为感恩才会有真挚的友情。因为感恩才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真谛
结尾: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社会,看待父母,看待亲朋,你将会发现自己是多么快乐,放开你的胸怀,让霏霏细雨洗刷你心灵的污染。学会感恩,因为这会使世界更美好,使生活更加充实。
篇4:《烈女传·赵将括母》阅读理解答案
《烈女传·赵将括母》阅读理解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22—24题(10分)
【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选自晋朝·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隆中对》)
【乙】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赵括之母也。秦攻赵,孝成王使括代廉颇为将。将行,括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曰:“始妾事其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赐币帛,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尽藏之;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王以为若其父乎?父子不同,执心各异。愿勿遣!”王曰:“母置之,吾计已决矣。”括母曰:“王终遣之,即有不称,妾得无随乎?”王曰:“不也。”
括既行,代廉颇三十余日,赵兵果败,括死军覆。王以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选自西汉·刘向《烈女传·赵将括母》)
2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将军宜枉驾顾之 顾:
(2)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
(3)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 用:
(4)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 日:
2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3分)
王以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2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凡三往,乃见”、“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两句中的“乃”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王以为若其父乎”、“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两句中的“若”的意义和用法也不同。
B.刘备善于听从他人意见,以诚心求得人才,终成就三国鼎立之势;而孝成王不听从他人意见,最终兵败。
C.两段选文在塑造人物时都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甲文徐庶极力向刘备推荐诸葛亮,侧面表现了诸葛亮的谋略与才干,乙文第一段写括母分析赵括父子是侧面表现括母仁智。
D.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两件事“三顾茅庐”和“长平之战”在两段选文中仅以“凡三往”“代廉颇三十余日,赵兵果败”就概括了,这是因为这两件事本身与突出两篇传记的`主人公的性格关系不大,这也告诉了我们写文章时与中心关系不大的事件要略写。
参考答案:
22.(4分,每小题1分)(1) 拜访 (2)通“伸”,伸张(须写出本字和解释。) (3)因此 (4)每天
23.(3分)孝成王因为赵括的母亲有言在先,因此最终没有加罪于她。(“以”“卒”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4.(3分)C
篇5:比较《隆中对》《赵将括母》文言文阅读答案
比较《隆中对》《赵将括母》文言文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22—24题(10分)
【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选自晋朝.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隆中对》)
【乙】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赵括之母也。秦攻赵,孝成王使括代廉颇为将。将行,括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曰:始妾事其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赐币帛,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尽藏之;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王以为若其父乎?父子不同,执心各异。愿勿遣!王曰:母置之,吾计已决矣。括母曰:王终遣之,即有不称,妾得无随乎?王曰:不也。
括既行,代廉颇三十余日,赵兵果败,括死军覆。王以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选自西汉.刘向《烈女传.赵将括母》)
2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将军宜枉驾顾之 顾:
(2)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
(3)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 用:
(4)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 日:
2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3分)
王以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2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凡三往,乃见、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两句中的乃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王以为若其父乎、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两句中的若的意义和用法也不同。
B.刘备善于听从他人意见,以诚心求得人才,终成就三国鼎立之势;而孝成王不听从他人意见,最终兵败。
C.两段选文在塑造人物时都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甲文徐庶极力向刘备推荐诸葛亮,侧面表现了诸葛亮的谋略与才干,乙文第一段写括母分析赵括父子是侧面表现括母仁智。
D.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两件事三顾茅庐和长平之战在两段选文中仅以凡三往代廉颇三十余日,赵兵果败就概括了,这是因为这两件事本身与突出两篇传记的`主人公的性格关系不大,这也告诉了我们写文章时与中心关系不大的事件要略写。
参考答案:
22.(4分,每小题1分)(1) 拜访 (2)通伸,伸张(须写出本字和解释。) (3)因此 (4)每天
23.(3分)孝成王因为赵括的母亲有言在先,因此最终没有加罪于她。(以卒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4.(3分)C
篇6:赵将括母文言文翻译
赵将括母文言文翻译
赵将括母
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赵括之母也。秦攻赵,孝成王使括代廉颇为将。将行,括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曰:“始妾事其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赐币帛,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王者。王所赐金帛,归尽藏之;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王以为若其父乎?父子不同,执心各异。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计已决矣。”括母曰:“王终遣之,即有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曰:“不也。”括既行,代廉颇。三十余日,赵兵果败,括死军覆。王以括母先言,故卒不加诛。(刘向《列女传》)
【译文】
赵国的大将、封为马服君的赵奢的妻子,是赵括的母亲。这一年秦国攻打赵国,赵孝成王命令赵括代替廉颇为大将。快要出征的时候,赵括的母亲呈上书信向赵王诉说道: “赵括不可以被任命大将。”赵王问道:“这是为什么呢?”赵括的母亲说:“原先我侍奉赵括的父亲时,孩子的父亲当时身为大将时。他用自己的奉禄供养的食客要以‘十’这个数目来计算;而他所结交的朋友要以‘百’这个数目来计算;国王和王室贵族赐赠的'钱财丝绸,他就全部都把它们分给军吏、士大夫;而从接受出征命令的日子起,就不再过问家中私事。而现在赵括一日作了大将,面向东接受军吏的拜见,军吏中没有敢于抬头亲近地看他的人;赵王所赐赠的金钱丝绸,他回家后也全部收藏起来;况且每天寻找可买的合宜的田地房屋,总想扩充自己的私有。赵王您认为他像他的父亲吗?父亲、儿子不同,居心有着差异。我希望国王不要派遣赵括为大将领兵出征了吧!”赵王说:“作为赵括的母亲,你还是放下这事不要管了吧,我的计划已经决定了。”赵括的母亲说:“国王您最终还是要派遣他为将,那么如果有了不称大将职责的情况发生,我这个老妇人能够不随着受处罚吗?”赵王说:“不会连累你的。”赵括既已领兵出征,代替廉颇才三十多天,赵军果然大败,赵括战死而赵军倾覆。赵王因赵括的母亲有言在先,所以最终没有加罪于她。
篇7:赵将括母原文及翻译
赵将括母原文及翻译
一,原文
赵将马服君赵奢①之妻,赵括之母也。秦攻赵,孝成王使括代廉颇为将。将行,括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曰:“始妾事其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赐币帛,尽以与军吏、士大夫。主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何如其父乎?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计已决矣。”括母曰:“王终遣之,即有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许诺。括既行,代廉颇。三卜余日,赵兵果败,括死军覆。王以括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注释】
①马服君赵奢:赵奢,战国时赵国大将。“马服君”是他旳封号。
②孝成王:赵国旳国君。
③何以:即“以何”,为什么。
④事:侍奉。
⑤身:亲自。数(shǔ):计算。
⑥宗室:王室贵族。币帛(bó)。
⑦受命:接受任务。
⑧朝:使朝拜。
⑨用在动词、名词后,相当于“......旳人”
10随坐:受到连诛。
11不(fǒu):同“否”。
12卒:最终 。
13诛:杀死。
14日:每天。
15时:当时
16遣:派遣
17.事:通“侍”,侍奉,指嫁给。
18.友:结交为朋友。
19.置:放弃。
20.仰:抬头
21.上书,书:进谏
二,参考译文
赵国旳大将、封为马服君旳赵奢旳妻子,是赵括旳母亲。这一年秦国攻打赵国,赵孝成王命令赵括代替廉颇为大将。将要出征,赵括旳母亲呈上书信向赵王诉说道:“赵括不可以被任命大将。”赵王问道:“这是为什么呢?”赵括旳母亲说:“原先我侍奉赵括旳父亲时,孩子旳父亲当时身为大将。他用自己旳奉禄供养旳食客要以'十'这个数目来计算;他所结交旳朋友要以'百'这个数目来计算;国王和王室贵族赐赠旳钱财丝绸,他统统都把它们分给军吏、士大夫;从接受出征命令旳日子起,就不再过问家中私事。现在赵括一日作了大将,面向东接受军吏旳拜见,军吏中没有敢于抬头亲近地看他旳人;赵王所赐赠旳金钱丝绸,他回家后也统统收藏起来;况且每天寻找可买旳合宜旳田地房屋,总想扩充自己旳私有。国王您认为他像他旳父亲吗?父亲、儿子思想感情有着差异。我希望国王不要派遣赵括为大将领兵出征了吧!”赵王说:“作为赵括旳母亲,你还是放下这事不要管了吧,我旳计划已经决定了。”赵括旳母亲说:“国王您最终还是要派遣他为将,那么如果有了不称大将职责旳情况发生,我这个老妇人能够不随着受处罚吗?”赵王说:“不会连累你旳。”
赵括既已领兵出征,代替廉颇才三十多天,赵军果然大败,赵括战死而赵军倾覆。赵王因赵括旳母亲有言在先,所以最终没有加罪于她。
篇8:《赵括母 柴克宏母》译文
《赵括母 柴克宏母》译文
【原文】
秦、赵相距长平,赵王信秦反间,欲以赵奢之子括为将而代廉颇。括平日每易言兵,奢不以为然,及是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父子异志,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括母因曰:“王终遣之,即有不称,妾得无坐。”王许诺。括既将,悉变廉颇约束,兵败身死,赵王亦以括母先言,竟不诛也。
后唐龙武都虞侯柴克宏,再用之子也。沈默好施,不事家产,虽典宿卫,日与宾客博弈饮酒,未尝言兵,时人以为非将帅才。及吴越围常州,克宏请效死行阵,其母亦表称克宏有父风,可为将,苟不胜任,分甘孥戮。”元宗用为左武卫将军,使救常州,大破敌兵。
〔评〕括母不独知人,其论将处亦高。
括唯不知兵,故易言兵;克宏未尝言兵,政深于兵。赵母知败,柴母知胜,皆以其父决之,异哉!
【译文】
战国时期秦国和赵国两国的军队在长平列队对阵,赵王中了秦国的反间计,想要派赵奢的儿子赵括代替廉颇为将。赵括平素轻率谈论用兵,赵奢对此不以为然。赵括即将率兵启程的时候,他的母亲亲自上书赵王,说:“赵括不能担当将领的职责。”赵王问:“为什么?”赵母说:“当初赵括的父亲在世为将时,想要去亲身侍奉他饮食的人就有十几个,和他结交为友的则有一百多位;国君以及宗室所赏赐的东西,先夫都会全都分给手下的官兵;每当接受君王的命令之后,便不问家事专心投入战事准备之中;现在赵括做了将军,军官们没有人敢抬头看他,君王一有了赏赐,他就全部拿回家中收藏起来;看到便宜的田宅,能买的就将它们买下来。他们父子的心志是不一样的,希望大王不要派他去。”赵王说:“你不要再多说了,孤王已经决定了。”赵母说:“既然大王已经决定,如果今后赵括做了不称职的事情,请不要治我的罪。”赵王答应了她。赵括代替廉颇做将军之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式,最后果真兵败身死,赵王因为有言在先,因此赵母并没有受到牵连。
南唐的'龙武都虞侯柴克宏是柴再用的儿子。平素不善言谈但是喜欢帮助别人,平时不重视自家产业的经营,虽然他身为禁宫警卫,但是每天和朋友下棋喝酒,从来没有听到他谈论用兵之道,有人因此断定他绝非将帅之才。后来吴越围攻常州的时候,柴克宏请求准许自己随军御敌,他的母亲也上表章说儿子有乃父的风范,可以任命为将领,如果日后柴克宏有失职之处,愿意领罪受罚。元宗于是任命他为左武卫将军,让他救援常州,结果果真大破敌兵。
【评译】
赵母不仅了解自己的儿子,而且议论为将之道的见解也颇为高明。
正因为赵括只知道死读兵书,不懂得军事,因此才敢轻易地谈论兵事;柴克宏没有谈论过兵事,却是深懂得用兵之道。赵母知道自己的儿子带兵必定失败,柴母知道自己的儿子为将必定成功,两位母亲都是从他们的父亲来评断儿子日后的作为,不能不令人称奇。
【注释】
①易:轻率。
②后唐:这里指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
篇9:《赵括母上书言于王》原文赏析及习题答案
《赵括母上书言于王》原文赏析及习题答案
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赵括之母也。秦攻赵,孝成王使括代廉颇为将。将行,括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曰:“始妾事其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赐币帛,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尽藏之;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王以为若其父乎?父子不同,执心各异。愿勿遣!”王曰:“母置之,吾计已决矣。”括母曰:“王终遣之,即有不称,妾得无随乎?”王曰:“不也。”
括既行,代廉颇三十余日,赵兵果败,括死军覆。王以母先言,故卒不加诛。君子谓括母为仁智。
(选自西汉·刘向(《烈女传·赵将括母》)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字的意思。(4分)
①始妾事其父( ) ②王以为若其父乎
③故卒不加诛 ( ) ④君子谓括母为仁智(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王以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A.以天下事为己任 (《赵普》) B.可以为师矣(《论语》八则)
C.乘奔御风不以急也(《三峡》) D.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说》)
3: 用“|”画出下列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王 以 为 若 其 父 乎?
4: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父子不同,执心各异。愿勿遣!
5:赵母认为赵括与其父在带兵上有怎样的不同?(2分)
6.写出一个有关赵括将兵的成语( )
参考答案
1:侍奉,像,最终,认为
2:D (2分)
3:王 |以 为 |若 其 父 乎?(2分)
4:(1)父亲、儿子思想感情有着差异。我希望国王不要派遣赵括为大将领兵出征了吧!
5:(2分)其父亲自给军吏捧饭,有成百上千的朋友,而赵括在军吏面前趾高气昂;其父受到赏赐全部转赐给军吏士大夫,而赵括全部据为己有;其父接受任命后,一心为国,不问家事,而赵括总想着购置家产。
6.纸上谈兵
参考译文:
赵国的大将、封为马服君的赵奢的妻子,是赵括的母亲。这一年秦国攻打赵国,赵孝成王命令赵括代替廉颇为大将。将要出征,赵括的母亲呈上书信向赵王诉说道: “赵括不可以被任命大将。”赵王问道:“这是为什么呢?”赵括的母亲说:“原先我侍奉赵括的父亲时,孩子的父亲当时身为大将。他用自己的奉禄供养的食客要以‘十’这个数目来计算;他所结交的朋友要以‘百’这个数目来计算;国王和王室贵族赐赠的钱财丝绸,他统统都把它们分给军吏、士大夫;从接受出征命令的日子起,就不再过问家中私事。现在赵括一日作了大将,面向东接受军吏的拜见,军吏中没有敢于抬头亲近地看他的人;赵王所赐赠的金钱丝绸,他回家后也统统收藏起来;况且每天寻找可买的合宜的田地房屋,总想扩充自己的私有。国王您认为他像他的.父亲吗?父亲、儿子思想感情有着差异。我希望国王不要派遣赵括为大将领兵出征了吧!”赵王说:“作为赵括的母亲,你还是放下这事不要管了吧,我的计划已经决定了。”赵括的母亲说:“国王您最终还是要派遣他为将,那么如果有了不称大将职责的情况发生,我这个老妇人能够不随着受处罚吗?”赵王说:“不会连累你的。” 赵括既已领兵出征,代替廉颇才三十多天,赵军果然大败,赵括战死而赵军倾覆。赵王因赵括的母亲有言在先,所以最终没有加罪于她。
赵括就代替廉颇出征。三十余日后,赵军果真败下阵来,赵括阵亡,赵军覆没。王因括母有言在先,所以没有加罪家人。有道德修养的人认为:赵括母亲是仁和智的。
篇10:《赵咨》阅读答案及译文
《赵咨》阅读答案及译文
赵咨字文楚,东郡燕人也。父畅,为博士。咨少孤,有孝行,州郡召举孝廉,并不就。延熹元年,大司农陈奇举咨至孝有道,仍迁博士。灵帝初,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为宦官所诛,咨乃谢病去。太尉赐特辟,使饰巾出入,请与讲议。举高地,累迁敦煌太守。以病免还,躬率子孙耕农为养。盗尝夜往劫之,咨恐母惊惧,乃先至门迎盗,因请为设依,谢曰:“老母八十,疾病须养,居贫,朝夕无储,乞少置衣粮。”妻子物余,一无所请。盗皆惨叹,跪而辞曰:“所犯无状,干暴贤者。”言毕奔出,咨追以物与之,不及。由此益知名。征拜议郎,辞疾不到,诏书切让,州郡以礼发遣,前后再三,不得已应召。复拜东海相。之官,道经荥阳,敦煌曹暠,咨之故孝廉也,迎路谒候,咨不为留。暠送至亭次,望尘不及,谓主簿曰:“赵君名重,今过界不见,必为天下笑!”即弃印绶,追之东海。谒咨毕,辞归家。其为时人所贵若此。咨在官清简,计日受奉,豪党畏其俭节。视事三年,以疾自乞,征拜议郎。抗疾京师,将终,告其故吏朱祗、萧建等,使薄殓素棺,籍以黄壤,欲令速朽,早归后土,不听子孙改之。朱祗、萧建送丧到家,子胤不忍父体与土交合,欲更改殡,祗、建譬以顾命,于是奉行,时称咨明达。
(《后汉书·赵咨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听子孙改之听:听从,听便。
B.诏书切让让“责备
C.咨乃谢病去谢:谢罪
D.所凶无状,干暴贤者干:冒犯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父畅,为博士
②因请为设食
③将终,告其故吏朱祗、萧建等
④其为时人所贵若此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同
C.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也不相同
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在文中的一,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暠送至亭次,望尘不及
B.咨恐母惊惧
C.居贫,朝夕无储
D.前后再三,不得已应召
4.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赵咨清廉俭朴的一组是()
①州郡召举孝廉,并不就
②躬率子孙耕农为养
③居贫,朝夕无储,乞少置衣粮
④妻子物余,一无所请
⑤咨在官清简,计日受奉
⑥告其故吏朱祗、萧建等,使薄殓素棺
A.①③⑤B.②③⑥
C.①④⑥D.②④⑤
5.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咨少年丧父,因行孝道而闻名,州郡长官推荐他为孝廉,但他淡泊名利,推辞不
就。
B.有一伙强盗到赵咨家抢劫,赵咨怕强盗吓坏母亲,先到门口迎盗,强盗被他的'孝行感动,惭愧而去。
C.赵咨上任途中,经过荥阳,不因为曹暠效法自己的孝廉而停留,于是曹暠感到很惭
愧,抛弃印绶,追至东海,拜见赵咨后就辞官归家。这件事,足以说明赵咨在当时
的影响力很大。
D.赵咨去世之后,其子赵胤不忍父亲简葬,打算更改葬法。赵咨的故吏将赵咨临终遗命相告,终于按原计划实行。
赵将括母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锦集1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