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仔姜”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课 题: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严重问题,这次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后的课 题: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严重问题,供大家阅读参考。
- 目录
篇1:课 题: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严重问题
课 题: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严重问题
一、课 题: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严重问题
二、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了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表现,知道环境问题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危害。
2、能力方面:通过各种形式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
3、情感方面:确立环境忧患意识和环境保护仪式。
三、重点、难点
1、环境问题及环境问题的产生,学生平时很少接触这方面的知识,教师要重点讲解。
2、环将问题的危害是重点,只有让学生懂得了环境问题的危害,学生才能体会到依法保护和治理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3、环境问题危害生态平衡和影响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教学难点,学生对概念较难理解。
四、学生分析
初三学生对环境知识稍懂一点,对环境问题对社会的危害也有一定的认识,大使大多的学生没有系统全面的思考。部分学生没有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忧患意识,生活中乱丢垃圾,不注意用水等现象时有发生。本纪学生已形成合作交流,用于探索和实践的良好学风学生的参与意识较浓。
五、教材分析:
教材从一些环境现象入手,经过归纳总结得出结论,这符合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但没有很好的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没有注重对学生的.观察、分析、想象、表达能力的培养。
六、教法分析
注重展示环境的各种材料,引道学生加以归纳分析得出结论;注重利用电教媒体,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想象、表达能力;注重启发式的教学。
七、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放视频节目《荒漠化》,震撼学生心灵,一起学生注意。
导入语:看完录像后,我的心情是沉重的。人类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环境及环境问题的保护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思考。那么,什么是环境问题?它是怎样产生的?它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危害?这一节我们就来认识这些问题。(板书)
(二) 新授过程
[过渡]从人类诞生,人与环境就产生密切的关系。在远古时代,人对环境的影响和干预很小。那时侯是什么景象呢?同学们来看:《原始景象》,
教师总结并课件5展示:可见,远古时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没有环境问题。
[过渡]那么,环境问题是怎样产生的呢?同学们来看《大气污染和保护》。可见,只是由于人类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才出现了环境问题。首先,我们来开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展示课件7)。那么,同学们结合实际,思考讨论一下,现实中我们人类的什么行为使环境遭到了破坏呢?(学生讨论)
教师让学生总结,同时课件8展示:近代现代,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破坏了环境。那么,人类又是怎样污染环境的呢?同学们来看,教师展示课件9。同学们结合实际,思考讨论一下,现实中我们人类的什么行为使环境遭到污染了呢?(学生讨论)。教师让学生总结,同时课件10展示:近代现代,随意向自然排放废弃物,污染了环境。
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学完了,让学生总结,展示课件11《归纳》,教师同时展示课件12。为让学生巩固练习,教师展示课件13《拓展思维》。
环境问题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目前,我国也存在严重的环境问题。展示课件14。
[过渡]正是由于我们没有善待环境,今天,我们遭到了环境的惩罚。展示课件15《酸雨》。让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危害有一感性认识。
[过渡]现在,环境问题的危害已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那么,到底环境问题会给人类带什么危害呢?我们来看。展示课件16,学生思考、讨论、想象问题:没有了鱼儿,大海中会怎样?教师总结:可见,环境问题会影响到物种的生存,一种物种的消失会使其他物种失去食物而死亡,导致生态失去平衡。展示课件17、18,学生思考、讨论、想象问题:这种环境会使人类怎样?监视总结:可见环境问题会影响到人类的健康。展示课件19、20,学生思考、讨论、想象问题:不保护环境,人类会怎样?后代会怎样?教师总结:可见,我们必须走可持续发展战略,要为当代着想,也要为子孙后代着想,要实行计划生育,要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资源,要注意环境保护,这样人类才会有美好的明天。
学完环境问题的危害,让学生总结,展示课件《归纳》,教师同时展示课件22。
为让学生巩固练习,教师展示课件23,提示学生
如何做下列练习。展示课件24,学生思考讨论做练习一。展示课件25,学生思考讨论做练习二。
(三)、教师引导学生做小结,同时展示课件26
(四)、教师推荐作业,同时展示课件27、28。
教学流程
课件2《荒漠化》导入――课件3展示教学目标――新课讲授――课件4展示远古时代无环境问题,课件5总结――课件6《大气污染和破坏》,感性认识环境问题――课件7展示环境破坏情况,课件8总结――课件9展示环境污染情况,课件10总结――课件11、12,第一阶段归纳总结――课件13,启示学生结合实际思考――课件14说明中国也存在严重的环境问题――课件15《酸雨》导入到环境问题的危害的学习――课件16帮助学习环境问题威胁生态平衡――课件17、18帮助学习环境问题危害人类健康――课件19、20帮助学习环境问题制约着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课件21、22,第二阶段总结――拔高练习,课件23、24、25――展示课件26,回归教材,对全课进行总结――展示课件27、28,给学生推荐作业
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本课实际,采用分目标教学法,给学生展示大量的图片资料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便于归纳总结。教学中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强调合作学习,实施开放式教学,引导学生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应用。
篇2:人类面临严峻的环境问题
人类面临严峻的环境问题
篇3: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初步掌握环境的含义和环境问题的含义。了解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理解环境问题的危害。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用历史的观点看待环境问题,用联系的观点认识环境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有关环境的基本知识,认识环境问题的严峻,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
[教学重点]:
1、环境问题的含义和表现。
2、环境问题的危害。
[教学难点]:
环境问题直接制约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设计]:
1、本课主要提供有关环境的基本知识,要积极引导学生明确环境、环境问题的概念等。可通过直观可感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追求最佳的教学效果。
2、创造情绪情景,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清晨的河流,蔚蓝的天空,充足的阳光,已渐渐成为人们的奢望,人类正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它。
二、新课传授:
多媒体投影(幻灯片1):课题
初二《思想政治》第五课第一节多媒体投影(幻灯片2、3)提问:这说明了什么?
一、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投影(幻灯片4)
1、人类环境
(1) 什么是环境?
师:请大家看两幅照片,注意画面中哪些是天然的,哪些人工改造过的。(提问学生)
画面5:天然的 画面6:人工改造的
师:同学们能否谈一谈,以上这些因素于人有什么直接的关系?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小结)
师:没错,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正是这些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和人工改造过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就构成了我们所说的环境。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58页,把“环境”的含义划下来,并齐声朗读一遍。
教师说明环境要素的相关分类
师(小结过渡句):环境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应该像珍爱生命一样去爱护它。但长期以来,人类都以征服自然作为理想,这种理想终于在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后逐渐得以实现。但同时,由于人口剧增和人类对自然掠夺式的开发利用,造成了水土流失,大气海洋污染,森林面积锐减的严重的环境问题。
2、环境问题
师:究竟什么是环境问题呢?
师:同学们看59页,把环境问题的概念找出来。(投影幻灯片7)
环境问题——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破坏。请同学们看下面这组图片(投影幻灯片8)
教师提问:(投影幻灯片9)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投影幻灯片10)
学生齐背环境问题的概念。
教师介绍当今世界十大环境问题(投影幻灯片11)
A、厄尔尼诺现象; B、土地沙漠化与土壤流失; C、森林锐减;
D、水资源危机,在大江大河之中、下游发生长期断流现象;
E、物种灭绝; F、“温室效应“明显; G、酸雨污染,日渐普遍;
H、臭氧层遭到破坏,与日俱增;
I、有毒化学品污染,使江河普遍出现严重污染;
J、垃圾成灾,矿山垃圾、生活垃圾污染了人类如今生活的环境。
师:课文第59-60页的两段材料分别说的是什么环境问题?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第一段材料说的是大气、噪声等污染问题;第二段材料说的是水资源危机问题和耕地质量差、耕地锐减、耕地流失的问题。师:同学们再分析这些材料,看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是怎样造成的?
(环境污染是人类任意向自然环境排放废弃物引起的;而环境破坏是由于人类不适当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引起的。)
师:为了减少这些令人痛恨的现象,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学生展开讨论)
师(总结归纳):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我们的生活、生存环境。
请学生说说自己生活的地区哪些环境问题?
(过渡)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必然给我们带来严重的危害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恩格斯
师:的确,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多媒体投影(幻灯片12)
3、环境问题的危害
(1)、威胁生态平衡。
师:这是环境问题给我们带来的第一个危害。我们知道,在自然环境中,动植物种类和数量要保持相对稳定;另外,像空气、阳光、水、土壤等非生物环境也要保持相对稳定。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生态平衡。如果环境中某一要素受到污染和破坏,就会威胁和破坏这种平衡。
师:讲故事。提问: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师:对。一种物种的存在和消失直接影响到其它物种的生存,就会破坏生态平衡。
师:大家再仔细思考一下,森林破坏是否只会影响其它物种的生存呢吗?(投影13)(启发学生分析非生物之间的平衡)
(学生相互间进行讨论)(投影14)
师:可见环境中某一要素受到破坏和污染,就会威胁和破坏生态平衡,并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这也就是环境问题的危害性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师:假如我们学校食堂的饮用水被污染了,同学们最担心的是什么?
师:对。环境问题还会危害人类的健康。
(2)、危害人类的健康(投影15)
师:那位同学能举出这方面的例子来?
(学生举例略)。(投影16)
师: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具有影响范围大,接触时间长,潜伏时间久等特点。严重的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是毁灭性的。所以一定要注意保护好环境。
(3)、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投影)
多媒体投影(幻灯片17)
材料:环境污染给我国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每年高达680亿元,相当于8次唐山大地震所造成的损失。进入90年代,全国乡镇企业一年排放工业废水18亿吨,工业废气1 22亿立方米,工业废渣1 15亿吨。我国已经有82%的江河湖泊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2800多千米的河段鱼虾绝迹,遭受“三废”污染的农田面积已达1 5亿亩。长江流域每年因水土流失入海的泥沙达7亿吨,相当于500多万亩土地被刮去5寸厚的表土;两岸严重污染的土地面积达70%。淮河流域的污染极为严重,群众为此编成顺口溜:“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90年代身心受害。”
师:如果这样下去,会产生什么后果?
(学生自由讨论)。
(投影18)
师:我们知道,人类的发展主要是指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在环境中进行的,环境既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又是其制约因素。而经济的发展又是以环境、资源为基础的。
师:自1987年由联合国发起的“世界环境和发展大会”后,各国为此都在进行一种适应未来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战略。同学们请看书第65页,能否说出是什么战略?
(学生看书)
可持续发展战略
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学生思考)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条件是:
————经济和社会发展要与人口、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浏览多媒体幻灯片,看谁能简单地概括出我们今天所学习的主要内容。(学生概括)
三、课堂小结:
多媒体投影(幻灯片19):知识结构图示
四、巩固新课:
多媒体投影(幻灯片20、21)学生回答:
五、课后作业:
调查自己所居住的地区存在的环境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好的建议,设计一些好的措施。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初步掌握环境的含义和环境问题的含义。了解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理解环境问题的危害。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用历史的观点看待环境问题,用联系的观点认识环境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有关环境的基本知识,认识环境问题的严峻,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
[教学重点]:
1、环境问题的含义和表现。
2、环境问题的危害。
[教学难点]:
环境问题直接制约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设计]:
1、本课主要提供有关环境的基本知识,要积极引导学生明确环境、环境问题的.概念等。可通过直观可感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追求最佳的教学效果。
2、创造情绪情景,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清晨的河流,蔚蓝的天空,充足的阳光,已渐渐成为人们的奢望,人类正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它。
二、新课传授:
多媒体投影(幻灯片1):课题
初二《思想政治》第五课第一节多媒体投影(幻灯片2、3)提问:这说明了什么?
一、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投影(幻灯片4)
1、人类环境
(1) 什么是环境?
师:请大家看两幅照片,注意画面中哪些是天然的,哪些人工改造过的。(提问学生)
画面5:天然的 画面6:人工改造的
师:同学们能否谈一谈,以上这些因素于人有什么直接的关系?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小结)
师:没错,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正是这些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和人工改造过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就构成了我们所说的环境。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58页,把“环境”的含义划下来,并齐声朗读一遍。
教师说明环境要素的相关分类
师(小结过渡句):环境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应该像珍爱生命一样去爱护它。但长期以来,人类都以征服自然作为理想,这种理想终于在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后逐渐得以实现。但同时,由于人口剧增和人类对自然掠夺式的开发利用,造成了水土流失,大气海洋污染,森林面积锐减的严重的环境问题。
2、环境问题
师:究竟什么是环境问题呢?
师:同学们看59页,把环境问题的概念找出来。(投影幻灯片7)
环境问题——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破坏。请同学们看下面这组图片(投影幻灯片8)
教师提问:(投影幻灯片9)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投影幻灯片10)
学生齐背环境问题的概念。
教师介绍当今世界十大环境问题(投影幻灯片11)
A、厄尔尼诺现象; B、土地沙漠化与土壤流失; C、森林锐减;
D、水资源危机,在大江大河之中、下游发生长期断流现象;
E、物种灭绝; F、“温室效应“明显; G、酸雨污染,日渐普遍;
H、臭氧层遭到破坏,与日俱增;
I、有毒化学品污染,使江河普遍出现严重污染;
J、垃圾成灾,矿山垃圾、生活垃圾污染了人类如今生活的环境。
师:课文第59-60页的两段材料分别说的是什么环境问题?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第一段材料说的是大气、噪声等污染问题;第二段材料说的是水资源危机问题和耕地质量差、耕地锐减、耕地流失的问题。师:同学们再分析这些材料,看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是怎样造成的?
(环境污染是人类任意向自然环境排放废弃物引起的;而环境破坏是由于人类不适当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引起的。)
师:为了减少这些令人痛恨的现象,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学生展开讨论)
师(总结归纳):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我们的生活、生存环境。
请学生说说自己生活的地区哪些环境问题?
(过渡)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必然给我们带来严重的危害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恩格斯
师:的确,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多媒体投影(幻灯片12)
3、环境问题的危害
(1)、威胁生态平衡。
师:这是环境问题给我们带来的第一个危害。我们知道,在自然环境中,动植物种类和数量要保持相对稳定;另外,像空气、阳光、水、土壤等非生物环境也要保持相对稳定。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生态平衡。如果环境中某一要素受到污染和破坏,就会威胁和破坏这种平衡。
师:讲故事。提问: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师:对。一种物种的存在和消失直接影响到其它物种的生存,就会破坏生态平衡。
师:大家再仔细思考一下,森林破坏是否只会影响其它物种的生存呢吗?(投影13)(启发学生分析非生物之间的平衡)
(学生相互间进行讨论)(投影14)
师:可见环境中某一要素受到破坏和污染,就会威胁和破坏生态平衡,并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这也就是环境问题的危害性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师:假如我们学校食堂的饮用水被污染了,同学们最担心的是什么?
师:对。环境问题还会危害人类的健康。
(2)、危害人类的健康(投影15)
师:那位同学能举出这方面的例子来?
(学生举例略)。(投影16)
师: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具有影响范围大,接触时间长,潜伏时间久等特点。严重的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是毁灭性的。所以一定要注意保护好环境。
(3)、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投影)
多媒体投影(幻灯片17)
材料:环境污染给我国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每年高达680亿元,相当于8次唐山大地震所造成的损失。进入90年代,全国乡镇企业一年排放工业废水18亿吨,工业废气1 22亿立方米,工业废渣1 15亿吨。我国已经有82%的江河湖泊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2800多千米的河段鱼虾绝迹,遭受“三废”污染的农田面积已达1 5亿亩。长江流域每年因水土流失入海的泥沙达7亿吨,相当于500多万亩土地被刮去5寸厚的表土;两岸严重污染的土地面积达70%。淮河流域的污染极为严重,群众为此编成顺口溜:“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90年代身心受害。”
师:如果这样下去,会产生什么后果?
(学生自由讨论)。
(投影18)
师:我们知道,人类的发展主要是指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在环境中进行的,环境既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又是其制约因素。而经济的发展又是以环境、资源为基础的。
师:自1987年由联合国发起的“世界环境和发展大会”后,各国为此都在进行一种适应未来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战略。同学们请看书第65页,能否说出是什么战略?
(学生看书)
可持续发展战略
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学生思考)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条件是:
————经济和社会发展要与人口、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浏览多媒体幻灯片,看谁能简单地概括出我们今天所学习的主要内容。(学生概括)
三、课堂小结:
多媒体投影(幻灯片19):知识结构图示
四、巩固新课:
多媒体投影(幻灯片20、21)学生回答:
五、课后作业:
调查自己所居住的地区存在的环境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好的建议,设计一些好的措施。
篇4: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环境问题的表现,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及环境问题的危害。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习用历史的观点看待环境问题,用联系的观点认识环境问题的危害,在探究活动中,逐步培养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环境知识,认识环境问题的严峻,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
教学建议
重点、难点与疑点分析
1.充分利用教材设置的小栏目。为调动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他们可自选小栏目提出的问题,思考或议论自己身边的环境问题及影响经济建设的案例。分析自己感受最深的环境问题。
2.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学生自拟题目收集国内外环境问题的各种材料,可在教师或同学协作下进行整理,然后在课堂上展示。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说服力,提高学生对环境严峻形势的认识。
3.“研究性学习能力”作为重构课程的主线,是超越应试教育的必由之路,也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关键。可采用讨论的形式探究一些问题,例如:环境问题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教法建议
环境问题的`危害是本框的重点。教材分析了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威胁生态平衡;(2)危害人类健康;(3)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第三个问题是此框的重中之重,理解这个问题可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又是依法保护环境的认知前提。教材强调三层意思,首先要弄清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其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教材指出传统发展模式不再适合当今和未来发展的要求,当今世界普遍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再次还要认清我国的国情,认识人口、资源、环境、污染的严重形势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过程:
整堂课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以教学内容为线索,相关内容组分别进行成果交流,由于每个组收集的材料不一定全面涉及全部教学内容,所以这个过程是一个共同分享成果的过程。在交流中,获得对全部知识的进一步了解,教师则当好引导者和组织者,有计划的推进教学内容。
第一步:对环境及其要素进行分析。
让同学们根据自己小组讨论的结果说明有关环境及要素,由于这一问题地理课中曾经涉及,大家很快达成共识,而且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大体归纳出以下结构图:
第二步:对环境问题及其表现进行分析。
同学展示有关环境问题具体表现的材料(经筛选后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的材料和案例)
材料1:
据统计,1994年全国废气排放量11.4万亿立方米,废气中烟尘排放量1414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1825万吨。目前我国大中城市的大气质量普遍较差,全国五百多个城市中,达到国家一级准的不到1%。北京、沈阳、西安、上海、广州都在世界十大污染程度最严的城市之列。
材料2:
1月30日,罗马尼亚西北部一个金矿污水沉淀池发生泄露事件,氰化物废水流入了多瑙河支流之一匈牙利的蒂萨河。据悉蒂萨河中氰化物含量最高超标800倍,受污染水流经之处,所有水生生物几乎全部迅速死亡。
材料3:观看录像《造纸厂、化工厂排污造成大量渔业损失》。
归纳:污染环境――向自然环境任意排放废弃物。
材料4:
我国森林资源约为18.69亿亩,居世界第8位,但人均占有量仅为1.68亩,相当于世界人均量的13%,居世界第121位。据测算,森林提供木材和林产品的价值仅为其全部价值1/4,而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价值则为3/4。
归纳:破坏环境――不适当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第三步:对环境问题的危害进行分析。
材料1:
观看录像:内容大概:《寂静的春天》成为一部畅销书,书中描写农药喷洒,影响到鸟类的生存,同时它们的食物链也影响到人类的生存。
材料2:
每天有100种或每15分钟有一种物种从地球上永远消失,在今后里,如果我们还不行动起来,阻止人为地对自然的侵害,可能有100万种物种处于死亡的威胁中。
学生讨论分析并得出结果:环境问题使生态平衡受到破坏。
归纳:环境问题危害一―威胁生态平衡。
材料3:
1984年12月3日凌晨2时30分,位于印度中部博泊尔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的地储气罐阀门破裂,45吨左右的毒气泄漏。正在熟睡的人们被毒气熏得难以忍受,摇晃挣扎想跑出毒雾笼罩的地方,引起了一片惊慌。当场就使该城的350人窒息死亡,有12000人被送往医院。最终造成2000人死亡。
材料4:
观看录像:内容大概―不同工矿企业所排放的废弃物造成的污染不同,影响江水,也影响市容卫生,并威胁着人类健康。
归纳:环境问题危害二―危害人类健康。
材料5:
我国的石油探明储量居世界第9位,但人均2.9吨,居世界第49位。有人预计,按目前的开采速度,只需五六十年即可耗去全部石油储量。照此下去,我们当代人吃子孙饭,后人将失去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的能源,连生存都成问题,何以谈发展!
归纳:环境问题危害三―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能同步并行吗?
讨论情形:
学生甲讲了“杀鸡取卵”的故事,认为无节制的开采将会制约经济的长远发展,试图说明不注意环境保护就会阻碍经济发展,所以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应同步进行。
学生乙举例:德国森林面积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在境内设立了大面积的天然林保留地,严禁砍伐;日本不愿意砍伐自己的一棵树木,每年却从周边邻国进口大量的一次性筷子,这种只要自己柳暗花明,不管他人山穷水尽的做法,并非经济和环保的同步发展,由此认为根本不可能存在同步发展。
学生丙发言:现在我们常听到把开发西部旅游作为带动西部经济发展的一条途径,而且确实有很多生态旅游区的开发同时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这说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可以同步的。
教师简单归纳并概括本节课知识点。
用结构图表示如下:
探究活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能否同步并行
1、明确小组分工,布置具体任务
a、制定小组计划和实施方案
b、小组协作,提交本组计划并进行交流
2、研究内容与方向: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能同步并行吗?为什么?
3、提供收集资料的途径
a、自己发现:观察你所在的小区、学校等,是否有破坏环境、污染环境的人和事,都造成什么影响?然后对这些事实材料进行收集整理或拍摄照片。
b、查阅资料:可上网、读报、观看电视和报纸。
参考网址:
中央电视台:www.cctv.com
搜狐:www.sohu.com
新浪:www.sina.com
环境与发展信息网:www.ied.org.cn
中国环保网
参考报纸及书目:《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民主与法制》
电视栏目:《今日说法》、《焦点访谈》、《法制进行时》
篇5:《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的高中地理教案
推进新课
师 当今人类面临许多环境问题,什么是环境问题?
板 书:
一、环境问题的概念与分类
阅读教材P86第一、二段,自主学习,思考:
1.什么是环境问题?
2.哪些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持续发展?
生 (自主探究后回答)
问题1:环境问题是指在人类过度开发利用资源和环境的情况下发生的环境破坏或环境退化,从而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与发展的所有问题。
问题2:资源和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持续发展。
师 环境问题有哪些类型?
课件展示:
生 (读书看图,讨论并回答)根据环境问题的性质,可进行如下分类:
师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看一看,环境问题还有其他的分类方法吗?
生 (讨论后回答)有按生产类型、地理空间、环境要素的划分方法。
师 请将下列环境问题与其划分类型用线连接起来,并说明连接的理由。
课件展示:
生 完成连接,理由是大气、水、土壤属于环境要素;工业、农业属生产类型;全球局部区域属地理空间。
师 目前人类面临哪些环境问题?
板 书:
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课件展示:
人类对土地和森林资源的'破坏
1.人类对土地资源和森林资源的破坏主要有哪几种形式?
2.分析“全球自然资源的减少”这部分资料,探讨人口增长与自然资源减少的关系。
提示:①从地球的空间是有限的角度来看待人口急剧增长的问题。
②从地球上各种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角度来讨论人均资源拥有量。
③从环境容量的角度来讨论环境对污染物的承受能力。
生 (合作探究后,回答)
问题1:(1)人类对土地资源的破坏有以下几种形式:①对矿产资源的开采,②不当的灌溉,③建筑用地等。
(2)对森林资源的破坏:毁林开荒、乱砍乱伐等。
问题2:人口增长与自然资源的关系表现为以下几点:①人口增长导致居住空间减小;②人口增长致使人均资源减少;③人口增长加剧环境污染。
师 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生 环境污染。
课件展示:
教材图4-5,图4-6
师 读图和教材文字,同桌讨论如下问题:
1.什么是环境污染?
2.有哪些类型的环境污染?
3.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是如何产生的?
生根据课本文字回答。
师 指导学生读图,并查阅有关资料,讨论该企业在哪些环节会产生污染物质,对当地环境又会产生哪些破坏性的影响?
课件展示:
教材图4-6
生 讨论后发言:该企业造纸生产流程中的分离、漂白、增蓝都对水有污染。
师 (承转)回答得很好。以上同学们讨论了造纸厂对水体的污染,下面继续阅读P92活动,了解煤燃烧和汽车排放的污染物对大气造成的污染。
课件展示:
教材图4-7,图4-8,并要求学生阅读材料
分析讨论下列问题:
1.当地的大气污染源是什么?污染的形式(烟尘、汽车尾气等)和程度(严重、一般、轻度)如何?
2.大气污染对当地环境造成了什么样的危害,请举例说明。你们认为应如何治理当地的大气污染。
生 (讨论后,回答)
1.当地的大气污染源主要是汽车排放的污染物。污染的形式是汽车尾气,污染的程度一般。
2.大气污染影响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危害植被,腐蚀建筑物材料,影响气候,降低能见度,引发温室效应、臭氧空洞和酸雨等。
治理大气污染的措施主要有:①使用公共交通工具;②使用无铅汽油;③汽车尾气达标排放;④做饭使用清洁能源等。
师 说明面临哪种环境问题?
课件展示:
图表“全球物种数目分类”
类别 所有物种 濒危物种
哺乳类 4 629 1 096
鸟类 9 672 1 107
爬行类 6 900 253
两栖类 4 522 124
淡水鱼类 25 000 734
高等植物 270 000 25 971
总计 320 723 29 285
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文内容,分析图片后回答)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
课件展示:
图表“哺乳动物和鸟类濒危或受威胁的原因”
原因 哺乳动物 鸟类
偷猎 31% 20%
栖息地的丧失 32% 60%
外来物种的入侵 17% 12%
其他原因 20% 8%
请学生阅读教材P89~P90“世界森林资源的危机”和“渡渡鸟的灭绝”两段材料,根据材料及表格,完成下列要求:
(1)画出哺乳动物和鸟类濒危或受威胁原因的对比柱状图。纵轴表示各种原因所占的百分比,横轴表示各种原因。
(2)哺乳动物和鸟类濒危或受威胁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3)从渡渡鸟的灭绝,讨论人类应吸取哪些教训。
生 (回答)小组发言,展示小组绘图。
师 补充并展示正确的图表。
(承转)除以上水污染、大气污染等外,对土壤的污染也十分严重。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93,完成活动要求。
问题1:以简短的文字写出土壤污染产生的原因和可能的后果。
问题2:讨论土壤污染对农作物有哪些危害?
问题3:人们吃了有农药残留的食物会产生什么后果?你认为应如何治理土壤污染?
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选代表回答。
问题1:土壤污染产生的原因有:使用农药、化肥造成的污染,灌溉污水、固体废弃物、大气污染物造成的污染。可能产生的后果是土壤能力下降,农作物产量降低,通过食物链影响人体健康。
问题2:土壤污染可使农作物减产,农产品质量下降。
问题3:人们吃了有农药残留的食物将危及身体健康。治理土壤污染可采取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净化灌溉水源、发展绿色环保农业等措施。お
课堂小节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环境问题的概念和分类,并通过实例对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进行了介绍,由于本部分内容在初中和高中地理各章的学习中已有所了解,因此,建议同学们将学习的重点放到对知识的梳理和归纳上来,实现能运用原来所学的知识,总结概念,归纳类型的学习目的。
板书设计
1.环境问题的概念分类
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活动与探究
活动与探究的课题题目:环境问题调查及原因分析
活动与探究的内容:当地有哪些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活动与探究的过程、方法:(1)确定调查主题、方法,并列出调查提纲。
(2)进行物质准备,列出注意事项。
(3)开展实地调查,整理调查资料。
(4)汇总调查结果,撰写调查报告。
活动与探究的结果:撰写调查报告,提交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追踪练习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下列属于环境污染问题的是( )
A.全球变暖 B.森林减少
C.生物污染 D.生物多样性减少
答案:C
2.下列现象不属于生态破坏的是( )
A.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B.生物物种灭绝
C.土地盐碱化,水源枯竭 D.交通拥挤,社会秩序混乱
答案:D
3.日本派专家帮助中国防治酸雨,韩国公民自发到北京西郊植树,说明了( )
A.环境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周边的国家和地区
B.污染物质具有残留性
C.发达国家将污染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D.解决环境问题不需要国际协作
答案:A
4.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是指( )
A.由各种自然要素组成的自然环境
B.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创造的人工环境
C.以人类为中心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D.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所组成的生物圈
答案:C
5.下列生产活动中,人类与环境对立的是( )
A.江南丘陵开辟茶园 B.呼伦贝尔草原垦草种粮
C.鄱阳湖周围围湖造田 D.将黄淮海平原的盐碱滩改造成良田
答案:C
6.环境自净能力是指( )
A.环境对人类生活的排泄物具有的容纳和清除能力
B.环境净化自身的能力
C.环境对自然资源的补给和再生的能力
D.环境给人类提供物质和能量的能力
答案:A
二、综合题
7.(全国高考题)下面是“某年欧洲降水pH等值线图”,读图回答问题。
(1)下列各国中,图示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两个是(把代表选定国家的字母填在空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西班牙 B.瑞典
C.德国 D.冰岛
E.意大利
(2)产生该环境问题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3)该环境问题对非生物界造成的主要危害是什么?对生物资源主要造成哪些危害?
答案:(1)B C
(2)工业废气中含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有害气体。
(3)腐蚀建筑物,损坏文物古迹使植物营养体受损,导致林木死亡;影响鱼类生长繁殖,甚至死亡。
篇6:《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的高中地理教案
说课
环境问题是指在人类过度开发利用资源和环境的情况下发生的环境破坏或环境退化,从而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与发展的所有问题。一方面,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废弃物和有害物越来越多,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造成许多国家和地区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另一方面,随着全球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人类正受到某些资源匮乏的严峻挑战。资源和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问题的分类方法很多,按性质可进行如下分类:环境污染问题、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生态破坏问题、自然资源枯竭问题。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一)部分资源趋于枯竭,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二)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三)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危及人类健康。讲述这部分内容要通过举例来使学生理清环境问题的各种类别及其它们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1.环境问题的概念与分类。
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教学难点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教具准备投影图片、阅读材料等。
课时安排1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
2.分析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寻求解决途径。
二、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2.通过读图分析学会判断主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的方法。
3.对自己身边的环境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培养分析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公民意识。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 必修Ⅰ中我们学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我们知道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其中某要素的变化会对整个系统产生深远的影响,可能出现环境问题。下面我们学习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首先来讨论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板 书: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篇7:《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的高中地理教案
说课
环境问题是指在人类过度开发利用资源和环境的情况下发生的环境破坏或环境退化,从而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与发展的所有问题。一方面,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废弃物和有害物越来越多,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造成许多国家和地区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另一方面,随着全球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人类正受到某些资源匮乏的严峻挑战。资源和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问题的分类方法很多,按性质可进行如下分类:环境污染问题、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生态破坏问题、自然资源枯竭问题。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一)部分资源趋于枯竭,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二)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三)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危及人类健康。讲述这部分内容要通过举例来使学生理清环境问题的各种类别及其它们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1.环境问题的概念与分类。
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教学难点
篇8:《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的高中地理教案
教具准备投影图片、阅读材料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
2.分析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寻求解决途径。
二、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2.通过读图分析学会判断主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的方法。
3.对自己身边的环境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培养分析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公民意识。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 必修Ⅰ中我们学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我们知道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其中某要素的变化会对整个系统产生深远的影响,可能出现环境问题。下面我们学习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首先来讨论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板 书: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篇9:政治教案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
本课概述
1.本课在本书中的地位
第五课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从法律保护环境的角度,说明法律的作用,是上册教材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从增强学生环保意识方面,决定了本课在全书中的重要地位。第一框讲严重的环境问题。第二框讲保护环境的原则。第三框讲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
2.本课知识结构
第一框:环境问题:知道环境问题的涵义,强调其严峻形势及危害。第二框:环境保护的有关法律及基本原则,强调我国环保法以法律形式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原则。第三框: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本框侧重联系实际,强化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教育。
3.总体教法建议
在讲清环境保护常识的同时,辅助其他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如调查自己身边环境问题状况(影响个人、家庭生活、经济建设的案例);借助教学手段,如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网络等,全面展示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使学生认识到环境问题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增强环保意识,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环境问题的表现,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及环境问题的危害。
二.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习用历史的观点看待环境问题,用联系的观点认识环境问题的危害,在探究活动中,逐步培养探究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环境知识,认识环境问题的严峻,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
重点分析:
环境问题的危害是本框的重点。教材分析了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威胁生态平衡;
(2)危害人类健康;
(3)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第三个问题是此框的重中之重,理解这个问题可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又是依法保护环境的认知前提。教材强调三层意思,首先要弄清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其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教材指出传统发展模式不再适合当今和未来发展的要求,当今世界普遍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再次还要认清我国的国情,认识人口、资源、环境、污染的严重形势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教法建议:
1.充分利用教材设置的小栏目。为调动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他们可自选小栏目提出的问题,思考或议论自己身边的环境问题及影响经济建设的案例。分析自己感受最深的环境问题。
2.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学生自拟题目收集国内外环境问题的各种材料,可在教师或同学协作下进行整理,然后在课堂上展示。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说服力,提高学生对环境严峻形势的认识。
3.“研究性学习能力”作为重构课程的主线,是超越应试教育的必由之路,也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关键。可采用讨论的形式探究一些问题,例如:环境问题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篇10:《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政治教案
《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政治教案
整堂课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以教学内容为线索,相关内容组分别进行成果交流,由于每个组收集的材料不一定全面涉及全部教学内容,所以这个过程是一个共同分享成果的过程。在交流中,获得对全部知识的进一步了解,教师则当好引导者和组织者,有计划的推进教学内容。
第一步:对环境及其要素进行分析。
让同学们根据自己小组讨论的结果说明有关环境及要素,由于这一问题地理课中曾经涉及,大家很快达成共识,而且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大体归纳出以下结构图:
第二步:对环境问题及其表现进行分析。
同学展示有关环境问题具体表现的材料(经筛选后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的材料和案例)
材料1:据统计,1994年全国废气排放量11.4万亿立方米,废气中烟尘排放量1414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1825万吨。目前我国大中城市的大气质量普遍较差,全国五百多个城市中,达到国家一级准的不到1%。北京、沈阳、西安、上海、广州都在世界十大污染程度最严的城市之列。
材料2:2001年1月30日,罗马尼亚西北部一个金矿污水沉淀池发生泄露事件,氰化物废水流入了多瑙河支流之一匈牙利的蒂萨河。据悉蒂萨河中氰化物含量最高超标800倍,受污染水流经之处,所有水生生物几乎全部迅速死亡。
材料3:观看录像《造纸厂、化工厂排污造成大量渔业损失》。
归纳:污染环境――向自然环境任意排放废弃物。
材料1:
我国森林资源约为18.69亿亩,居世界第8位,但人均占有量仅为1.68亩,相当于世界人均量的13%,居世界第121位。据测算,森林提供木材和林产品的价值仅为其全部价值1/4,而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价值则为3/4。
归纳:破坏环境――不适当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第三步:对环境问题的危害进行分析。
材料1:观看录像:内容大概:《寂静的春天》成为一部畅销书,书中描写农药喷洒,影响到鸟类的生存,同时它们的食物链也影响到人类的生存。
材料2:每天有100种或每15分钟有一种物种从地球上永远消失,在今后20年里,如果我们还不行动起来,阻止人为地对自然的侵害,可能有100万种物种处于死亡的威胁中。
展示: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中的一切说明了什么?
学生讨论分析并得出结果:环境问题使生态平衡受到破坏。
归纳:环境问题危害一―威胁生态平衡。
材料3:1984年12月3日凌晨2时30分,位于印度中部博泊尔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的地储气罐阀门破裂,45吨左右的毒气泄漏。正在熟睡的人们被毒气熏得难以忍受,摇晃挣扎想跑出毒雾笼罩的地方,引起了一片惊慌。当场就使该城的350人窒息死亡,有12000人被送往医院。最终造成2000人死亡。
材料4:
观看录像:内容大概―不同工矿企业所排放的废弃物造成的污染不同,影响江水,也影响市容卫生,并威胁着人类健康。
归纳:环境问题危害二―危害人类健康。
材料5:我国的石油探明储量居世界第9位,但人均2.9吨,居世界第49位。有人预计,按目前的开采速度,只需五六十年即可耗去全部石油储量。照此下去,我们当代人吃子孙饭,后人将失去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的能源,连生存都成问题,何以谈发展!
展示:《无节制的开采石油》
归纳:环境问题危害三―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能同步并行吗?
讨论情形:
学生甲讲了“杀鸡取卵”的故事,认为无节制的开采将会制约经济的长远发展,试图说明不注意环境保护就会阻碍经济发展,所以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应同步进行。
学生乙举例:德国森林面积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在境内设立了大面积的天然林保留地,严禁砍伐;日本不愿意砍伐自己的一棵树木,每年却从周边邻国进口大量的一次性筷子,这种只要自己柳暗花明,不管他人山穷水尽的做法,并非经济和环保的同步发展,由此认为根本不可能存在同步发展。
学生丙发言:现在我们常听到把开发西部旅游作为带动西部经济发展的一条途径,而且确实有很多生态旅游区的开发同时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这说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可以同步的。
教师简单归纳并概括本节课知识点。
教案点评:
整堂课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以教学内容为线索,相关内容组分别进行成果交流,在交流中,获得对全部知识的进一步了解,教师则当好引导者和组织者,有计划的推进教学内容。
★ 面临初三作文
★ 课题范文
★ 课题计划
★ 课题报告范文
课 题: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严重问题(锦集1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