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尧臣名言

时间:2023-02-14 03:52:50 作者:诸行无常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诸行无常”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梅尧臣名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梅尧臣名言,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起分享。

篇1:梅尧臣名言

梅尧臣名言

1、谁道田家乐?春税秋未足。

2、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3、作诗无古今,惟造平淡难。

4、老树著花无丑枝。

5、红栖金谷妓,黄值洛川妃。

6、下不以傲接,上不以意迎。

7、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8、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9、疲马不畏鞭,暮途知几千。

10、五更千里梦,(名言警句 )残月一城鸡。

11、陶尽门前土,屋上先片瓦。

12、男儿志在守,可杀不可苟。

13、月缺不改光,剑折不改刚,月缺魄易满,剑折铸复良。

篇2:梅尧臣简介

梅尧臣简介

北宋诗人。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皇佑三年(1051)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尚书都官员外郎。早年诗作受西体影响,后诗风转变,提出与西派针锋相对的主张。强调《诗经》、《离骚》的传统,摒弃浮艳空洞的诗风。在艺术上,注重诗歌的形象性、意境含蓄等特点,提倡“平淡”的艺术境界,要求诗写景形象,意于言外。他的《田家四时》、《田家语》、《汝坟贫女》、《襄城对雪》、《鲁山山行》、《晚泊观鸡斗》、《东溪》、《梦后寄欧阳永叔》等诗都体现了这种造语平淡而意在言外的作诗主张。在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中与欧阳修、苏舜钦齐名,并称“梅欧”、“苏梅”。刘克庄在《后村诗话》中称之为宋诗的“开山祖师”。著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本。

篇3:梅尧臣:春寒

《春寒》

作者:梅尧臣

原文: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亚树青帘动,倚山片雨临。

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注释:

1、青帘:酒旗。

赏析:

北宋诗人梅尧臣的这首《春寒》诗可以按“起、承、转、合”的结构规律来把握。

首联“起”,点明季节特征,说明春日阴云笼罩,虽然云层不厚,但整天浓阴密布,云天雾海,一片迷茫。“云容薄”三字很好地点明了早春云雾的特点。

颔联“承”,以极其对仗的句式,写出了春寒料峭的气候环境下的景物特征:蝴蝶因气候寒冷而紧缩了翅膀,不能飞舞;花朵因空气湿冷而迟迟不开。其中“不开心”三字一语双关,写景写人,移情手法,别有意味,叫人想起“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诗句来。

颈联“转”,由静景而至于动景。春风凛冽,吹动着挂在树枝上的酒旗;春雨阵阵,靠近山的地方,春风突然夹裹着春雨而来,叫人感到一阵寒冷。()“亚”通“压”,低低地垂挂着。“片”,不能理解为大雨,它准确地描绘出春雨的特点。

尾联“合”,点明诗人对景物产生如此感受的原因,借此抒发了感情。“未尝辜”是说诗人不曾做对不住景物的事,是诗人情感和人格的表露。“病”字一语双关,既写了身体状况,也写出诗人此时的心情。

联系诗人的人生经历和范仲淹革新失败的历史背景,不难理解诗人此时因改革处于低潮而感情凄苦、心情悲凉的深意。

篇4:梅尧臣诗词全集

梅尧臣诗词全集

1.《七夕》

年代: 宋 作者: 梅尧臣

古来传织女,七夕渡明河。

巧意世争乞,神光谁见过。

隔年期已拙,旧俗验方讹。

五色金盘果,蜘蛛浪作窠。

2.《鹤》

年代: 宋 作者: 梅尧臣

何时别辽海,像啄杂庭鹍。

去作仙人驾,来乘卫国轩。

云中晴引唳,松上旧能言。

但说长千岁,予非学羡门。

3.《蜂》

年代: 宋 作者: 梅尧臣

春风无主撩乱时,分群养子各守脾。

争掇花腴为蜡蜜,年年共割不我稽。

俄逢主人若过虑,畏尔有虿成噬脐。

密将恶物毒尔族,尔曾不得同醯鸡。

王虽尔名尔何补,造甘为利乃自取。

4.《蝉》

年代: 宋 作者: 梅尧臣

柳上一声蝉,沙头千里船。

行经朝雨後,思乱暑风前。

物趣时时改,人情忽忽迁。

感新犹感旧,更复几多年。

5.《田家》

年代: 宋 作者: 梅尧臣

南山尝种豆,碎荚落风雨。

空收一束萁,无物充煎釜。

6.《田家语》

年代: 宋 作者: 梅尧臣

谁道田家乐?春税秋未足!

里胥扣我门,日夕苦煎促。

盛夏流潦多,白水高于屋。

水既害我菽,蝗又食我粟。

前月诏书来,生齿复板录;

三丁籍一壮,恶使操弓韣。

州符今又严,老吏持鞭朴;

搜索稚与艾,唯存跛无目。

田闾敢怨嗟,父子各悲哭。

南亩焉可事?买箭卖牛犊。

愁气变久雨,铛缶空无粥。

盲跛不能耕,死亡在迟速。

我闻诚所惭,徒尔叨君禄;

却咏“归去来”,刈薪向深谷。

7.《蝉》

年代: 宋 作者: 梅尧臣

柳上一声蝉,沙头千里船。

行经朝雨後,思乱暑风前。

物趣时时改,人情忽忽迁。

感新犹感旧,更复几多年。

8.《元日》

年代: 宋 作者: 梅尧臣

频年无入合,今日预朝元。

丹陛发金奏,侍臣称玉碗。

旗旌摇细仗,云雾启千门。

却出苍龙阙,衣冠万马屯。

9.《雪》

年代: 宋 作者: 梅尧臣

朔云生晚雨,腊霰集狂风。

不数花多出,安知天更工。

漫阶夜已积,万物晓初蒙。

谁忆新丰酒,乘驴灞水东。

10.《自咏》

年代: 宋 作者: 梅尧臣

闭户无还往,端居废礼容。

花为贫富焰,燕是旧过从。

持屐对人蜡,绽衣看妇缝。

非同叔夜傲,切莫怪疏慵。

篇5:梅尧臣古诗词

梅尧臣古诗词

1.《五月五日》

年代: 宋 作者: 梅尧臣

屈氏已沈死,楚人衰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後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2.《无题》

年代: 宋 作者: 梅尧臣

斗觉琼枝瘦,慵开宝监妆。

临风恐僊去,倚扇怯歌长。

绿桂薰轻服,灵符佩缥囊。

西邻空自赋,不解到君傍。

3.《秋思》

年代: 宋 作者: 梅尧臣

梧桐在井上,蟋蟀在床下。

物情有与无,节候不相假。

寥寥风动叶,飒飒雨堕瓦。

耳听心自静,谁是忘怀者。

4.《梅花》

年代: 宋 作者: 梅尧臣

似畏群芳妒,先春发故林。

曾无莺蝶恋,空被雪霜侵。

不道东风远,应悲上苑深。

南枝已零落,羌笛寄余音。

5.《春寒》

年代: 宋 作者: 梅尧臣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亚树青帘动,依山片雨临。

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6.《玉楼春》

年代: 宋 作者: 梅尧臣

天然不比花含粉。约月眉黄春色嫩。小桥低映欲迷人,闲倚东风无奈困。

烟姿最与章台近。冉冉千丝谁结恨。狂莺来往恋芳阴,不道风流真能尽。

7.《汝坟贫女》

年代: 宋 作者: 梅尧臣

汝坟贫家女,行哭音凄怆。

自言有老父,孤独无丁壮。

郡吏来何暴,官家不敢抗。

督遣勿稽留,龙种去携杖。

勤勤嘱四邻,幸愿相依傍。

适闻闾里归,问讯疑犹强。

果然寒雨中,僵死壤河上。

弱质无以托,横尸无以葬。

生女不如男,虽存何所当。

拊膺呼苍天,生死将奈向。

8.《东溪》

年代: 宋 作者: 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耳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9.《鲁山山行》

年代: 宋 作者: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10.《陶者》

年代: 宋 作者: 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寸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篇6:梅尧臣:陶者

《陶者》

作者: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

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

鳞鳞居大厦。

翻译:

挖尽了门前泥土用来做瓦,

可是自己屋顶上却没有一片瓦,

有些人寸指不沾泥土,

却居住着瓦片如鱼鳞的高楼大厦。

赏析:

揭露封建社会不劳而获、反映劳动者疾苦的诗篇,古代有很多,但从唐人孟郊的《织妇词》到宋人张俞《蚕妇诗》,多着眼于衣着。郑谷的《偶书》,于宓摹缎量嘈小反痈者腹长饥入手。相比之下,梅尧臣此诗写烧窑工人,就显得十分新颖。这两句有的本子作“十指不沾泥,”“十”字似不如“寸”字尖新,极富家子的根本不劳动。而以“鳞鳞”形容大厦,开象也非常鲜明。诗人用字简练,含意深刻,读之发人深省。

《陶者》属于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的作品。首二句以陶者“陶尽门前土”与“屋上无片瓦”相对比,付出如彼,所得如此,人间之不公尽在其中。后二句以居者“十指不沾泥”与“鳞鳞居大厦”对比,付出如彼,所得如此,人间之不公可想而知。前二句以对比道出,后二句亦以对比道出,前二句与后二句更以对比鲜明令人惊叹。《陶者》一诗正以这种环环相扣的对比,道出了人世间的不公平,表达了对弱者的同情,风格古朴平淡。

从《陶者》即可看出,梅尧臣不断观察、聚焦日常生活的种种细节,在生活场景和人生经历中开拓、寻找前人未曾注意的题材,或在写前人写过的题材上翻新,开宋诗好为新奇、力避陈熟的风气。梅诗构思奇巧而取材平平,用意深远而出之淡然,感情深厚而语句平淡,寓奇峭于朴素,外枯中膏,淡而有味,这是梅诗的创造与追求,也是宋诗的审美取向。

篇7:梅尧臣与禅宗

梅尧臣与禅宗

宋代是士大夫参禅学佛活动全面展开的历史时期, 宋诗的'“开山祖师”梅尧臣就与禅宗发生了密切关系, 但是究其实, 他的精神支柱还是儒家思想, 禅宗的影响则主要在艺术方面.梅尧臣与禅宗的这种关系揭示了宋代文人的普遍心态, 成为儒、释、道合流的宋明理学的前兆.

作 者:陈利娟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广东,广州,510631 刊 名: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2003 5(1) 分类号:B244.99 关键词:梅尧臣   禅宗   儒家思想  

篇8:五月五日梅尧臣

的五月五日是端午节被人引用得最多的诗句,诗人借古人来咏喻自己,

将一股愤、苦闷、渴望等复杂的心境呈现在我们面前,同时也有对自身和环境的一种剖析。

原文:

五月五日

作者:梅尧臣

屈氏已沈死,楚人衰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後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五月五日翻译:

屈原已沉江自杀,楚人为他的不被容纳而悲哀。哪里能制止谗言,只不过试图驱赶蛟龙罢了。没有消除屈原生前的'撼恨,反而追寻他死后的遗踪。(只留下)碧绿的沅湘水,倒映着山峰的影子。

五月五日的字词解释:无

梅尧臣写作五月五日的背景:

生于农家的梅尧臣,幼时家贫,酷爱读书,16岁乡试未取之后,由于家庭无力供他继续攻读再考,就跟随叔父到河南洛阳谋得主簿(相当于现今的文书)一职,后又在孟县、桐城县连续担任主簿职务。在连任三县主簿之后例升知县,召试,赐进士出身,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有梅都官之称。梅尧臣入仕之后,曾胸怀大志,抱有远大抱负,他原名“圣俞”,后改“尧臣”,意为立志要做个圣明君王的贤臣,然而他却没有遇到圣君。

梅公虽然在位途上极不得意,而在诗坛上却享有盛名,他怀着无限的悲愤、苦闷、渴望和痛苦的心情,写出了《五月五日》,借屈原以抒发他的“不遇”情怀。

五月五日赏析:无

个人资料: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世称宛陵先生。梅询从子。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v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v五年(1060年)卒,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称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60卷、《毛诗小传》等。

相关推荐:

春寒梅尧臣

鲁山山行 梅尧臣_鲁山山行赏析

梅尧臣古诗《小村》

梅尧臣《陶者》原文翻译及赏析

陶者,陶者梅尧臣,陶者的意思,陶者赏析

石评梅名言名句

臣工原文及赏析

尧茂书颁奖词

梅_梅作文

朱买臣阅读答案

韩愈《争臣论》译文

尧山漂流记五年级作文

梅尧臣名言(整理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梅尧臣名言,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