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小可蓝”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6篇设计管理论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设计管理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 目录
篇1:设计管理建筑工程论文
2防烟空气幕送风口设计
2.1空气幕送风口
防烟空气幕送风口由四块薄钢板组成,分成左右两部分,每个部分由上侧水平薄钢板和下侧竖直薄钢板组成,上下板之间通过铰链相连。防烟空气幕送风口上部通过帆布软接与送风静压箱连接。
2.2送风口厚度调节
为调节送风口的厚度,门洞前模拟走廊上部的左右两侧壁各设一根角钢做成滑轨,在角钢一侧面上设置等间距的固定孔,并在送风口左上侧板上与角钢相同部位设置同样等间距的固定孔。送风口左侧整体可以通过其上部在滑轨上水平左右移动,右侧上部固定,这样通过每移一个步长就可以得到一个送风口的厚度。
2.3送风口旋转角度调节
为了调节送风口的放置角度,在沿气流方向门洞前模拟走廊左壁上设置以送风口右侧铰链中心为圆心、每旋转5℃定一固定孔的80°弧长的薄钢板弧形角度刻度盘。送风口左右两部分由下侧的竖直板与四根等间距孔的扁钢通过插销连成一体,送风口右部分的下侧的竖直板上焊接一手柄(手柄孔中心与右侧铰链中心一致)。送风口的角度通过手柄旋转调节固定在薄钢板刻度盘上。
3防烟空气幕实验技术方法及步骤
3.1测试项目及参数范围
烟气的水平流速及模拟走廊烟气流量、排烟管道的动压及排烟量、送风管道的动压及空气幕的射流流量和送风口的射流流速、厚度、角度和防烟空气幕阻断烟气时间。实验场所的空气状态参数。
测试水平烟气流速调节范围为0.2~1.2m/s,其步长为0.1m/s;空气幕射流厚度调节范围为5~10mm,其步长为5mm;空气幕射流角度调节范围为5°~60°,其步长为5°;空气幕流量由密闭对开多叶调节阀控制,偏转角调节范围为0°~90°,其步长为30°;排烟管道排烟量由密闭对开多叶调节阀控制开启度调节范围为0°~90°,其步长为22.5°。
3.2测试仪器
①QDF-3型热球风速仪0.05~30m/s、低速热线风速仪0.1~1.2m/s②TKS型标准毕托管5~4m/s基本格数为0.998±0.002③YYT-20xx倾斜式微压计0~20xxPa精度等级为1级④水银温度计0~50℃分度值为0.1℃⑤干湿球温度计⑥DYM3空盒气压表800~1064kPa最小分度值为1kPa⑦秒表⑧直尺分度值为1mm
3.3测试方法及步骤
3.3.1矩形风管测定断面选择及测点的确定
矩形风管断面选择在沿着气流方向局部阻力前大于4倍矩形风管大边长和局部阻力后大于1.5倍矩形风管大边长的直管段范围内,这样能保证被测断面气流均匀。测点的确定采用等小矩形面法,将断面划分为若干个面积相等的小矩形,并在每一小矩形的对角线交点上进行测量,一般小矩形的边长为150~300mm左右,其面积不大于0.05m2。
3.3.2测试方法及步骤
各种测试仪器就位调零并测量模拟走廊断面尺寸及风管断面尺寸。定测试环境的空气状态参数:测试、大气压--温度计、空盒气压表。为烟雾发生器加乙二醇发烟剂,接通电源产生烟雾。按调节范围及步长分别设定烟气的水平流速。启动并调节变频调速风机FJ1--热球风速仪测定烟气的水平流速。由此确定烟气流量。确定空气幕的射流流量,启动风机FJ2并调节密闭对开多叶调节阀F3--标准毕托管、倾斜式微压计测定风管气流的动压值并由风管断面尺寸计算其流量。或采用热球风速仪测定空气幕送风口的射流流速并由送风口面积确定空气幕的射流流量。排烟管道的动压采用标准毕托管、倾斜式微压计进行测定,并计算其排烟量。观测模拟走廊烟气流动状态及防烟空气幕阻烟情况并用秒表记录阻烟时间。按照空气幕防烟的工作方式开启或关闭阀门和风机。工况调节,烟气水平流速一定的情况下,分别调节空气幕射流流量、厚度及角度。同时测量记录以上各种数据。
测试完毕,首先切断烟雾发生器的电源,接着关闭风机FJ1、FJ2。
测试数据进行整理分析。风压的计算,当各测点相差不大时,计算其数学平均值;当各测点相差较大时计算其均方根值(负值与零按零计算)。
4结束语
确定空气幕的射流流量,采用标准毕托管、倾斜式微压计测定动压计算其流量与采用热球风速仪测定空气幕送风射流流速确定其流量的比较方法。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所示,相对误差均很小,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基本一致。
篇2:设计管理建筑工程论文
摘要:本文主要从施工组织管理原理与过程着手,基本概述了建筑工程施工组织管理、架构设计的内容以及作用,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施工组织优化设计的方法和原理,从而更全面地为建筑工程施工组织管理提供有价值的经验。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组织管理与架构;设计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入,房地产行业得到非常快速的发展,也越来越规范,目前环保、节能、绿色已经成为我国建筑行业新的发展趋势。但是,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全球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国外大量建筑企业开始涌入进来,我国建筑企业所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部分企业由于缺乏完善的施工管理体系,无法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正面临破产、倒闭的危险。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研究,通过科学、合理的建筑工程施工组织管理与架构设计,提高施工过程的安全性,有效提高施工质量及施工效率,合理减少项目成本,促进建筑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工程施工组织管理与架构设计概述
实施工程施工组织管理与架构设计的主要目的,在建筑工程施工之前,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突发状况进行研究和分析,并制定有效措施进行预防,为施工过程的顺利完成提供保障,提高施工质量及施工效率,帮助建筑企业获取最佳的经济效益。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作用具体表现为:(1)在施工活动中,施工组织管理与架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施工开始后,开展各项活动的重要依据。(2)通过施工组织管理与架构设计,可以在施工前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对全场性施工活动以及单项工程施工活动进行充分的准备,对所需要使用的技术、场地等进行充分的考察,对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或者状况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为工程施工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3)通过施工组织管理与架构设计,还能够对施工活动现场进行统筹布置与规划,为工程的开展提供安全保障。比如,制定安全规范,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包括制定各分项工程的施工现场安全规范、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规范、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安全规范、施工现场的机械安全规范等,对建筑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防范。
二、完善工程施工组织管理与架构设计的方法
在实施工程施工组织管理与架构设计时,首先需要对拟定的施工方案进行研究和分析,确定不同功能在整个施工内容中所占的比重,并以此为依据确定相应的评价体系,通过收集、汇总各项数据,计算出综合评价系数。评价系数最大的施工方案,设定为最佳方案,用来对各项工程施工活动实施指导。在进行工程施工组织管理与架构设计时,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1、确立施工组织方法。在确立施工组织措施时,主要内容有制定措施的依据、措施内容以及对施工组织措施进行优化。在施工组织中,需要对各项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为施工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在对资源进行均衡分配时,可以通过制定网络计划的方式,对资源计划进行制定和调整,并且利用削峰法、方差法等对资源分配方式进行优化。在施工组织中,进行平面布置时,相关人员需要对施工工地进行全面、系统的考察,对场地进行合理分配及调整。此外,相关部门及管理人员还要对施工现场所发生的冲突进行全面、细致的了解,了解发生的原因,并根据实现情况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案,妥善处理问题。2、数字化平面布置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逐渐被应用于工程施工组织管理与架构设计平面布置当中。技术人员可以利用网络二维图形,让施工进度直观地反映出来,对施工的质量进行实时控制。在进行施工组织设计时,首先需要对设计方案制定的依据进行改进,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及丰富的经验,对工程特点进行分析,并把先进的技术手段充分运用到工程实施当中。可以利用系统的管理手段,借助于丰富的施工经验,对设计方法进行改进。首先,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组织管理与架构设计时,需要采取合理的方法对关键路径进行确定,然后利用计算机软件对各项工作内容的比重进行分析,找到最关键的内容,制定最佳方案。3、确定最优的设计方法。在设计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及设计理念,有效提高劳动效率以及组织管理效率。在制定施工组织计划时,需要对设计的依据进行合理的改进,并利用先进的经验技术,结合工程的实际特点,合理应用新型的技术方法,有效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对设计方案进行不断优化。此外,还要选择经验丰富的施工队伍,并由项目负责部门制定设计方案,避免技术部门一把抓,因为不熟悉施工工程具体特点,导致设计方案不合理。
三、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建筑技术的进步,我国建筑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建筑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建筑企业在实施工程项目时,越来越关注怎样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建筑工程施工组织管理与架构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制定合理的施工组织计划,通过优化组织管理,对各项工程活动进行统筹安排,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提高工程施工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此外,在确定施工组织计划以后,还要利用网络计划图,对组织计划进行合理的调整,进行进一步的优化,有效减少工程项目成本,提高工程施工效率,确保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翟元元,汤浩东.建筑工程施工的精细化施工管理研究[J].建材与装饰,20xx(43).
[2]陈均丰.关于建筑给排水施工组织的优化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xx(35).
[3]刘栋军.建筑工程施工组织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江西建材,20xx(07).
[4]张德江.浅谈建筑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方法的改进[J].科协论坛(下半月),20xx(2):11.
作者:高志勇 单位:周口市万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篇3:设计管理建筑工程论文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建筑工程是一个长时间的开发项目,而如今的市场是一个充满竞争、变化莫测的市场,企业在工程造价管理事务中的大量信息数据要及时、科学地跟随社会变化。随着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在社会企业的营运过程中,可以达到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效率以及抗风险能力。
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建筑市场的开拓与开放,工程造价管理事务中大量的数据信息迫切需要快速及时、科学准确地做出决策、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网络技术的空前发展以及多媒体在建筑工程领域的高度渗透与融合,为工程造价管理方式的变革及手段的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平台,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应运而生。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为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工程造价管理软件如概预算软件的研制开发如今己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从而为信息系统的建立与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我国加入WTO、电子商务的兴起以及经济全球化的临近,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将日益显现其巨大生命力。工程造价毕业论文范文本文主要围绕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论述其组成、设计内容,对造价管理信息系统的模块构成及其功能特点进行较为详尽的筹划。
工程造价信息为工程的所需费用的确定以及总体费用的控制提供了依据,政府部门进行宏观调控必须充分利用工程造价管理以获取有效的造价信息并提高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综合水平;建立工程造价信息及指数系统平台是完善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工程造价管理体系所必需的。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贯穿于整个项目的生命周期,由于在建筑工程项目的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造价是不一致的,所以必须根据每个阶段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解决方案建立一套总体建筑工程造价的控制系统。这套造价控制系统必须将项目不同阶段涉及的信息进行汇总,如项目合同信息、项目设备信息、项目材料信息以及项目设计信息等,并将造价控制系统与其他信息系统进行连接,实现总体的信息共享,消除信息孤岛。这套系统能够以项目的数据信息为基础创建必要的造价分析模型,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实际的造价预测,并根据预测情况指导修改项目的造价。
综上,本文设计的工程造价信息管理系统是利用信息技术对工程项目各阶系统还能辅助办公,将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一些重复繁琐的工作由计算机来完成,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简而言之,工程造价信息管理系统是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将工程项目中的数据进行收集、加工、统计、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辅助造价管理,该系统的开发对于建设行业有着重要的意义。
1.2 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工程造价管理大多是采用同一模式:价格管理通过各地区地区统一单价法对工程造价预算进行编制;不同时期根据市场的价格波动对工程造价进行相应的调整;各地区工程造价机构根据定期公布的指导性系统对工程造价进行重新审核确定最新造价。这种模式主要是将动态模式和静态模式进行结合管理并向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过渡。
20xx 年 4 月于北京召开了全国工程造价软件和网络研讨会,此次会议共有两百七十名代表参与,这些代表来自于我国与工程造价有关的各个行业,有工程造价的设计公司、咨询公司、软件公司,也有专门从事工程造价研究的管理机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这次会议是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第一次信息技术会议。
20xx 年中国投资项目管理系统产业联盟(CIPA)在北京成立,该联盟由微软公司为首等十多个国内外著名软件公司共同发起,在我国信息专业委员会的支持下,目标是是实现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引入项目管理中,将传统的项目管理与信息系统进行结合为项目管理活动提供高效解决方案,并将这些方案进行整合为国家投资政策指定提供基础。
马鑫,刘桂浩认为在工程项目管理中造价管理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必须考虑建设工程造价的合理性并根据分析提出有效地造价控制方案,他们在《对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探讨》文章中对建筑工程项目中造价的概念以及造价管理在工程管理中的重要性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其目的是在建筑项目管理中,通过有机的分配资源,使得投资回报率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唐明辉在《对建筑工程造价有关方面的探讨》中针对建筑工程造价不断提高、投资效果持续下降的问题。从建筑项目的三个最重要的环节分析这种问题存在的原因。对投资决策,招标和实施这三个环节的深入分析,发现很多可以精简的流程,并总结出一套控制建筑成本的方案,从成本的降低来提高总体收益。
陈智锋的《对建筑工程造价中各个阶段的合理控制的思考》文中,主要切入点是经济。通过对经济的理论分析,运用在建筑项目中,得出常规结论。该文主要分析了建筑投资决策、招标和实施三种环节的成本控制,建筑过程汇总的材料花费,人员成本以及一些额外开销的控制。文中还强调了工程实施环节中一些技术问题,为中国建筑工程的发展提出很多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文中还建议建筑方应当适当的控制造价,减少不必要的开支,解决由于造价管理不当引起的连锁反应。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主要技术
2.1 工程管理信息系统
20 世纪 60 年代,计算机技术已经普及到各个领域,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应运而生。当时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是利用计算机高效计算能力对不同行业中大量复杂的数据进行处理。随着各行业的信息化进行,最初的信息系统功能已经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人们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来实现更多地功能。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信息系统的发展也经过了以下四个阶段,主机终端模式,该模式下过分依赖于硬件,适用性大大降低;文件服务器模式,该模式只能应用于小型系统的开发,用户规模较小,只能在局域网中使用;C/S 模式,即客户端/服务器模式,该模式下需要同时在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安装软件,对于系统的开发维护带来困难;B/S 模式,即浏览器/服务器模式,该模式可以看作是 C/S 模式的改进,只需要在客服端安装浏览器即可使用系统。目前信息系统开发最常用的是 C/S 模式和B/S模式。
管理信息系统(MIS)能够清晰、有效地完成繁杂的手工记录以及决策。但是任何的信息管理系统都是基于人与企业、人与项目工程,科学的管理方法才是 MIS的核心。
建设造价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建设工程项目各个阶段所需花费的费用总和,但从广义上解释建设工程造价不仅仅是指某一项工程,当工程范围不同时工程造价的定义也不一样,它是一个统称,包含全部的建筑工程,另外按照建筑工程的范围来划分它包含两种含义:(1)从业务的层面上来说,建设工程造价是指一个项目从开始计划实施到最终完成所包括的全部费用,也就是一个项目整个实施过程中的总的花费。如果一个投资者要投资一个项目,那么他就需要对工程造价进行一个估计,在投资活动中涉及了对项目的招标费用、评估费用等,这些费用都可以以固定资产或者无形资产的形式计入工程造价之中,到最后结算时转入工程成本。工程造价毕业论文(2)从市场的角度上来看,建设工程造价是指在建设一项工程时所用到的土地、技术、设备、劳动力等在市场上交易所需支出的一切费用。这些费用通过招标过程实现,其实质是用在建工程作为这些商品的交换成本,并通过多次概算形成整个建设工程的价格。以上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对建设工程造价进行解释,由此可以总结出建设工程造价的本质。从投资者角度,工程造价是一个建设工程的投资总和,即投资者为了取得项目所需支出;从市场角度看工程造价是将工程当做特殊商品,为该商品进行定价,从承包商角度看工程的造价是建设工程需要花费生产资料的价格总和。
2.2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2.2.1 结构化开发方法原理
本文的开发采用瀑布式的传统开发模式,按照用户需求,定制系统模块,将每个模块抽象化,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需求分析,用例分析,系统分析等方式,自顶向下的规划整个系统开发步骤。在实施的时候则是金字塔式的开发,通过类的实现,接口的定义完成整个系统的组织。整个开发过程中做到分层开发,层与层之间相对对立,开发并行程度到。对于问题空间的抽象化,合理实现类的定义和对象的管理,逐层实现,化整为零,积沙成塔。
(1)将开发进度按层次划分,每个层次相对独立开发,并行实现。每层都实现以后,集成开发系统环境,并实现系统功能。最后循环开发,通过测试驱动开发。
(2)在系统分析阶段,应该根据规划提出的要求对整个业务需求进行整理,从整体入手自上而下,从顶层逐步分析到基层,先考虑整体再考虑局部。
(3)在系统实现阶段,必须从局部到整体,即从不同模块的基本功能模块进行编程,最终将这些模块进行组合连接实现整个系统的编程,坚持自底向上逐步实施。
(4)系统的设计必须考虑用户的使用,整个开发过程必须用户至上的原则,与用户进行沟通,时刻将用户的需求变化考虑在第一位。通常需求的变化很大程度会影响到开发进度,但是本次开发充分考虑各种需求变化,随时最好应对措施。
(5)系统开发功能必须符合实际,在系统开发前必须进行调研分析实际情况,了解实际的业务活动流程,掌握每个细节分析整合流程,制定合理高效的解决方案。
(6)严格区分不同的阶段的任务,每个阶段的目标必须在开展下个阶段前实现,确保每个阶段的工作能够达到成效,能够为下个阶段提供依据和保障,这样能够高效地进行开发进度的管理,控制开发的周期,协调不同开发人员的工作,提高开发的效率。
(7)整个开发工程化,保证了开发的标准和最终系统的质量,每一个阶段都必须按照工程进行的要求撰写标准的开发文档。
2.2.2 结构化开发方法的开发过程
任何人工系统都会经历一个由发生、发展到消亡的过程,称为系统的生命周期。在结构化的系统开发方法中,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也符合系统生命周期的规律。随着企业和组织工作的需要,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信息的需求也相应地增加了,要求设计和建立更新的信息系统。当系统投入使用后,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企业管理者对信息的需求。但是随着时间的延续,企业规模或信息应用范围的扩大或设备老化等原因,信息系统又逐渐不能满足需求了。这时对信息系统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周而复始,循环不息。结构化系统开发将系统的整个开发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系 统规 划
这个阶段是对用户的需求进行大致的研究和分析,了解用户的实际需要,然后根据用户的需求来确定整个系统的方向和目标。再设计初步的实施方案并进行可行性的分析。
(2)系统分析
该阶段中按照用户需求的业务流程进行系统设计。通过对用户需求的业务分析,抽象出其中的报表和数据流,定义成相互对立的类。对不同业务之间的比较也抽象出更基础的元数据,合理的设计系统基本元件。
第三章 系统可行性与需求分析 .................. 15
3.1 系统可行性分析 ............ 15
3.1.1 技术可行性 ............. 15
3.1.2 操作可行性 .............. 15
3.2 系统需求分析 ........ 16
3.2.1 功能需求分析 ............. 16
3.2.2 系统业务流程分析 ........... 18
第四章 工程造价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 25
4.1 系统的建设目标 ............ 25
4.2 系统的设计 .............. 25
4.2.1 系统的架构设计 ............. 25
4.2.2 系统逻辑结构设计 ............. 27
4.2.3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 28
第五章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与测试 ................. 43
5.1 系统功能模块实现 ............. 43
5.1.1 工程造价估算模块 ........... 44
5.1.2 项目管理模块 ......... 45
5.1.3 系统维护模块 ........... 47
第五章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与测试
该章节根据前面章节对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系统的分析和设计开发实现了最终的信息管理系统。该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有工程信息管理模块,工程模板管理模块、招标报价模块、造价估算、项目跟踪、系统维护六大模块,在系统中对应六个功能菜单项目,各个功能菜单下根据需求又细分了多种次级菜单。
5.1 主要功能的实现
该系统一共具有六个大的模块,分别是:工程信 息模块、工程模板模块、招标报价模块、造价估算模块、项目跟踪管理模块、系统维护模块。接下来将详细介绍造价估算、项目跟踪管理、系统维护这几个模块的实现。
5.1.1 工程造价估算模块
系统工程是一个流程一个流程地交接完成,为了能够全面地反映出工程项目的投资、造价与成本之间的关系,工程造价估算模块的功能是打开前端人员完成的工程模板,对项目的成本进行估算,并汇成一个造价估算结果。工程造价毕业论文格式在造价估算阶段完成后,就交由项目跟踪管理人员,进行预算结果与实际消耗进行对比和分析,这样有助于企业的管理,完成全过程建筑工程造价信息管理。这样有助于降低工程的成本,提升施工管理质量,控制工程 造价的实时花费。
当项目确定的时候,该项目的项目编号由工程造价管理系统统一且唯一的从数据库中根据特定的程序分配取得。建筑工程项目的具体信息已经由项目工程人员完成登记,并由造价模板技术人员进行造价模板选择与分配,而相应的工程项目材料设备报价已经由供应商进行报价。项目造价估算人员打开相应项目编号的模板,调用材料价格库进行造价估算。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本文利用软件工程的思想对系统进行开发,整个过程包括了系统的规划、系统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和系统的测试等阶段。在分析阶段对系统的详细功能需求进行分析建模,设计阶段对系统的总体架构、数据库以及模块进行详细设计,最终利用visual studio 和sqlserver 实现了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基于 B/S 模式和.net 框架进行开发。概括来讲,本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内容及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工程造价系统针对的机构调研;明确用户的业务需求,详细的分析了系统的功能需求和性能需求,并以这些需求为铺垫,通过建立系统模型,包括用例图、E-R图等对系统各个功能模块进行了详细的设计。
(2)分析工程造价管理系统涉及到的数据信息,先建模系统数据,再通过分析建立实体属性图,最后设计物理结构,并对系统所需的数据库进行创建。
(3)以“高内聚,低耦合”为程序设计原则,根据项目需求在设计思想和模式不变的情况下实现了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设计实现的系统经过了测试,满足需求,实现了设计的基本功能模块。
应用本系统可以实现对工程造价信息的方便管理、信息共享以及多部门之间的实时信息交互,代替了以前繁杂的纸上业务流程,节省了人力资源,充分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
本研究方向上进一步的展望:
1.由于造价管理的复杂性,很多问题仍然不能得到很好地解决,只能满足基本需求,没有考虑特殊情况,对于特殊情况的处理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2.受到运行平台限制,目前系统只能运行于 windows 操作系统,不能和其他平台下的系统进行交互。
3.由于时间和技术的限制,系统还有部分模块没有完全实现,在以后的研究中逐步实现。
参考文献(略)
篇4:仪表设计管理论文
仪表设计管理论文
1SPE实施
1.1项目策划管理
1)在项目策划阶段,SPF工程师(或者IT工程师)根据项目实施计划,首先在SPF中建立项目(Plant)―装置(Area)―单元(Unit)的项目结构(PAU),并发布。在SPI中接收后,整个项目结构就在SPI建立完成,并且项目、装置、单元的名称和编号与SPF完全一致。这样,仪表专业在SPI中,对于工作分解的目标也就与项目要求一致了。
2)SPF工程师根据项目实施计划,进行专业划分和人员配备,每个专业配置专业负责人、设计人、校对人和审核人,并根据专业中的不同角色,赋予每个人不同的操作和访问权限。
3)SPF工程师根据不同专业或者角色的作业流程,定制项目的工作流。工作流管理联盟WfMC(workflowmanagementcoalition)对工作流的定义:工作流是指整个或局部商务过程的自动执行过程。在该过程中,各种文本、信息和任务都根据设定的过程规则从一个人(地方)传送到另一个人(地方)。以专业间发布和接收条件的工作流为例,提出条件专业的设计人完成设计条件后,在SPF中启动发布和接收条件工作流,SPF自动将条件传递给校对人;校对人如有校对意见,在SPF中通过MARKUP工具在线提出校对意见,返回给设计人;设计人在线查看校对人提出的校对意见,并根据校对意见修改设计条件,再次发送给校对人;没有其他校对意见,批准后,条件自动传递给审核人;审核人和校对人的工作程序一样,如果有意见,就通过MARKUP工具在线提出审核意见,返回给设计人;如果没有审核意见,批准后,条件自动传递给发出条件专业负责人;发出条件专业负责人发布该条件后,自动传递给接收条件专业负责人;接收条件专业负责人对收到的条件进行评审,如果觉得所提条件满足后续设计需要,则把收到的条件分发给相关设计人;如果觉得接收的条件不满足后续设计需要,也可将条件退回提出条件设计人,并通过MARKUP工具在线提出退回意见;提出条件设计人根据接收专业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后,重新发出提条件工作流。整个工作流的执行过程中,提出条件在SPF中按照预先定制的规则自动传递,不会由于个人经验等原因,出现漏发专业或者漏接条件的情况。并且,从发起到接收的每个步骤,SPF中都会有明确的时间记录,可以方便项目设计经理等管理层了解项目执行的进度。
4)SPF工程师根据各设计专业产生和传递给下游专业的数据,在SPF中做好不同设计软件之间的数据属性映射,为各设计软件之间的数据流传递打通通道。在鹰图的SPE集成环境部署完成时,各设计软件之间绝大部分数据流都已经默认打通,例如SPPID中管线的编号、温度、压力、流量等属性,已经默认和SPI中对应的属性做好映射,在SPPID中的属性填入数据并发布,SPI接收后就能自动存储在对应的属性中。工程公司根据自身的设计需要,在产生数据和接收数据的设计软件中,只需要分别对应增加少量的属性,并在SPF中做好映射,数据即可在不同软件之间进行流通。
1.2进度管理
在工程设计阶段,一些关键的条件提出或者设计文件发布,往往是进度管理的控制点。对于仪表专业来讲,接收到工艺专业的PID条件,表示仪表专业设计工作的开始;仪表数据表和请购单等请购文件的发布,表示仪表专业的工作有了阶段性的成果。因此,工艺专业使用SPPID完成PID绘制,发布PID时,加载SPF中预先定制的PID条件发布工作流,在SPF中就会记录PID的发布时间;仪表专业在SPI中接收PID,即可开始工作。仪表专业接收工艺PID和工艺参数、进行相关计算、完成编制仪表数据表和请购单时,将仪表数据表和请购单打包,加载进SPF,启动仪表请购文件发布工作流,在SPF中就会记录仪表请购文件的发布时间。在此过程中,项目设计经理等管理人员,可以随时在SPF中查看每个专业的条件或者设计文件发布情况,以掌握整个项目的实际进度。对于仪表专业内部进度管理而言,由于仪表专业负责人和各设计人共同工作于SPI中,专业负责人可以实时查看每位设计人当前完成的工作进度。例如,在接收到工艺专业发布的PID后,仪表设计人首先做的工作是仪表索引,在仪表索引中,仪表位号、用途、管线号/设备位号等基本信息已经默认从SPPID传递过来,仪表设计人不需要再次重复录入,节省了大量的人工时。在仪表索引中,仪表设计人主要根据工艺参数进行仪表选型,仪表专业负责人可以通过工艺专业发布PID的总数,仪表设计人导入完成的PID数量,得到大概的设计进度,也可以根据所有PID总包含的仪表回路总数和仪表设计人完成的回路数量,得出相对精细的设计进度,甚至可以通过所有PID中包含的仪表总数和仪表设计人完成的仪表数量,得到更为精细的设计进度。同理,在设计仪表数据表时,仪表的温度、压力、流量等工艺参数已经默认从SPPID中传递过来,仪表设计人不需要重复录入。而且,在一个项目中,可以将仪表数据表中一些相对固定的仪表参数,例如法兰标准、毛细管材质等,预先定制好仪表数据表模板,仪表设计人在设计仪表数据表时,只需根据所选的仪表类型,复制相应的仪表数据表模板,这些参数就不用逐项录入了,节省了大量的工作量。仪表专业负责人可以在SPI中,实时查看仪表设计人完成的仪表数据表数量,精确把握仪表专业的设计进度。
1.3质量管理
如前所述,在整个SPE平台,一直遵循着“数据谁产生,则由谁录入”的原则,并且录入的数据,根据数据流的传递,实现了“一次录入,多次复用”。即上游专业产生的数据,由上游专业负责录入并发布,下游专业只接收和使用即可,不用重复录入,避免了数据重复录入时产生的人为错误,保证了同一个数据在各个设计软件中的一致性。并且,如果对于同一个数据,上游专业如果做了修改,再次发布时,系统会记录修改的时间和内容,以及由谁做了修改,便于以后追溯该数据的历史修改记录。如果是通过SPF的工作流发布的图形等条件,无论是发布专业的校对、审核意见,还是接收专业的评审意见,都会详细记录在SPF中。发布条件的设计人,可以在MARKUP一个界面,清楚看到由不同人员提出的意见,设计人按照这些意见,逐条修改即可,不会遗漏修改意见。并且,每个人在MARKUP中提的意见,都有自己的用户名和时间,可追溯性也很强。在SPE平台,各个设计软件中的规则和模板定制好之后,每位设计人只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即可,避免了由于设计人的经验、习惯不同,对于同一问题的表示方法不一致。以电缆穿线管材料为例,仪表专业通常在图纸中表述为“镀锌水煤气管”,实际上,这只是对于GB/T3091―2008《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的俗称,而“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一般管道专业也有大量应用。因此,在SPE平台中,管道专业可以在材料管理软件SPRD中根据文献的要求,建立“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的材料规格描述和编码规则,并分别参考SP3D三维设计软件的管道材料库和电气材料库,管道专业在SP3D的管道材料库中选用此材料来设计管道,仪表专业在SP3D的电气材料库中选用此材料来设计电缆穿线管,这就保证了同一种规格的材料,应用场合不同,其名称、规格描述和编码都是一致的。仪表专业同电气、管道、结构、暖通等专业共同工作在三维设计软件SP3D中,在设计仪表电缆桥架、仪表及接线箱等布置时,实时参考其他专业建立在SP3D中的所有模型,本着整齐、美观、不影响交通,方便操作和维护,避开机械损伤的原则,直观地设计出最合理的布置位置。如果仪表专业与其他专业的设计内容有空间碰撞,可以利用SP3D的碰撞检查工具,方便快捷地找到碰撞点并进行修改,有效避免了现场施工时才发现碰撞再修改图纸的问题。在SPE平台中,每个设计软件的'出图模板预先定制好之后,不同设计人出图时,只需选用相应的出图模板即可,保证了不同设计人出图的深度、风格一致性,从整体上提升了设计质量。
1.4采购管理
材料管理软件SPRD另一个很强大的功能,就是制作采购包,进行项目的采购管理。仪表专业使用SPI设计完成的仪表数据表、仪表安装图材料表等请购文件,通过SPF工作流传递给采购专业,对于仪表数据表,采购专业可以根据仪表类型,加上仪表请购单、商务合同要求等制作成相应的采购包;对于材料,采购专业可以根据在SPRD中预先定义的材料分类,加上材料请购单、商务合同要求制作采购包。而且,由于在SPRD中遵循同一种材料只有一个编码的原则,采购专业还可以将不同专业使用的同一种材料汇总之后,制作成一个采购包进行批量采购,避免了同一种材料从不同供货商处采购,降低了采购成本,保证了质量。
1.5成本管理
在传统设计模式中,设计人员只对技术负责,很少关心成本。当前,工程公司大都采用总承包模式承接工程,设计人员如果在设计过程中,结合成本给出最佳的设计方案,不仅有利于节省社会资源,而且为业主节省投资,更可以为工程公司争取最大利润。在SPE平台,采购专业完成采购订单后,将仪表或者安装材料的供货商、型号、价格等录入仪表设计软件SPI以及材料管理软件SPRD中,仪表设计人员可以清楚得知设计方案的最终成本,以此为基础,在以后的设计工作中才能不断优化设计方案,尽力降低成本。而且,对于不同设计人,在以后类似项目如果使用到同规格的仪表或者材料,可通过SPI和SPRD查询到价格,为当前项目提供最有利的参考。
1.6人力资源管理
在SPE平台中,各个设计软件可以按照项目结构(PAU),根据参与人员在项目中的角色设置访问和操作权限,职责明确。例如,对于仪表专业,新工作的员工由于经验尚浅,一般先做仪表索引、仪表接线等基础性工作,给他在SPI中分配的权限:对某一个装置或者单元的仪表索引和接线模块拥有“增加/修改/删除”,对仪表数据表等其他模块只设置“查看”;而对于工作多年、经验丰富的设计人,可以做仪表选型、仪表数据表等工作,给他在SPI中分配的权限:对某一个装置或者单元的仪表索引、接线模块和仪表数据表等全部模块拥有“增加/修改/删除”权限。这样,不同岗位人员根据其职责可对其工作权限精确划分。而且,在项目进行的不同阶段,人力的需求也不尽相同(一般都是项目前期人力需求少,后期人力需求多)。项目经理等管理人员可以很方便得到不同阶段参与该项目的人员和实耗人工时,为项目决策提供最详尽的数据。一般来讲,从项目前期就参与的设计人员,对于整个项目的设计规定贯彻比较彻底,但是项目后期参与进来的设计人员,往往由于时间紧张,很难在短时间内全面领会该项目的设计规定,设计的图纸会与项目设计规定不一致,只能在项目负责人发现后再修改,很大程度上浪费了人力。但在SPE平台,由于各设计软件中预先定义了符合该项目要求的规则和模板,所以无论什么时候参与进来的设计人员,只需选用该项目的规则和模板。而且,由于各设计软件的出图风格也是统一定制,根据个人经验和习惯等发挥的空间相对较少,使具有不同资历和经验的设计人只要在软件平台中,按照既定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可得到相同的设计成品。因此,SPE设计平台有利于规范人员的岗位职责和操作规程。
2总结
当前,部分欧美业主已经开始建设“数字化工厂”,首先要求工程公司在项目设计阶段进行“数字化设计”,最终进行项目整体“数字化移交”。即整个项目使用集成化设计软件进行设计,所有数据流、文档、工作流进行电子化存档。业主可以基于“数字化设计”对运营的工厂进行“数字化管理”,可以在三维模型视图中得到工厂内的所有设备、材料的设计数据、供货资料等,使设备和材料在生命周期内得到最优的配置和管理,大幅降低了工厂运营和维护的成本。基于最新IT技术的SPE,迎合了该需求,不但在技术上为工程设计提供了便捷的工具,也为项目管理提供了高效的平台,有利于工程公司和业主实时把握项目进度、掌控设计质量、严控项目成本和人力成本。但是,由于SPE是国外软件公司开发的产品,虽然工作流程和内置的表单、报告等模板,均是符合IEC和ISA相关标准和规范,但与国内工程公司和业主的习惯仍有差别。因此,SPE仍需要进行大量的“本土化”改造,其中包括:SPRD中非管道专业材料编码规则制订和材料录入;在SPF中对于符合本公司工作流程的工作流定制;各设计软件之间数据流梳理;各设计软件出图模板定制;各设计软件尚缺功能的二次开发。由此可见,除了最后一项工作需要鹰图公司根据客户需求,不断完善软件功能外,其他工作对于工程公司均为“一次性”的基础工作,即只要花费一次的时间和人力完成后,几乎不会再大量修改。因此,对于工程公司而言,尽早把这些工作做完善和成熟就掌握了主动权,提高了市场竞争力。而且,使用SPE使所有工作都实现了规范化和流程化,做完的项目都存储在公司数据库中,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以往由于人员流动、退休等原因造成工程公司设计经验丢失的问题,有利于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篇5:论文管理系统设计
论文管理系统设计
1总体结构设计
对于绝大部分焊接企业来说,生产管理的思想和方法的规范化是极其重要的,虽然广义上来讲都是大同小异,但是深入研究就会发现不同的焊接企业有着不同的模式,而这是由于自身、外界等各种因素共同作用所产生的.理想的生产管理系统需要具有良好的扩展性,业务模块的设计也应该详尽而合理.通过查阅资料文献和企业调研并与该企业员工的交流,结合一些案例,根据实际的情况,确定了系统功能,并对系统进行了详细的需求分析.
1.1生产管理系统的功能
该生产管理系统是用来代替企业传统人工模式,使部门员工能看到企业库存精准情况,订单的实时情况等,防止出现不必要的生产空闲,最终目的是使企业能够高效地完成任务.所以该生产管理系统包括的功能如下:(1)业务单据数据的录入和查询;(2)方便快捷的编辑各种材料数据,如焊条的收录、删除;(3)提供查询功能,诸如焊材的化学成分、用途等,并能及时查看库存情况;(4)提供以国家标准或其他标准为依据的焊条、焊丝、焊剂的检验规则、技术要求、实验方法等;(5)能够自定义配置仓库,例如仓库名称、库存分类、库存预警等功能;(6)可以在企业内部网络进行数据共享;(7)系统具有身份识别和严格完善的权限管理功能;(8)可以保存、输出、打印数据或文件;(9)支持数据导入和导出以及数据归类、汇总.
1.2管理系统总体结构
本系统采用C/S(Client/Sever,客户端/服务器)模式,该模式是服务器和客户机合作完成的二层结构体系,它们之间的关系体现为请求/响应关系,具有较强的交互性,安全性能高.客户端应用程序负责用户使用时产生的服务请求,将数据库请求发送到服务器;服务端主要包括各类数据库及服务器,主要用来存储、管理数据,响应客户机的请求并提供相应的服务.服务端采用Oracle数据库平台,客户端应用程序采用VisualC++工具开发.该系统主要由项目管理子系统、销售管理子系统、采购管理子系统、生产管理子系统、质检管理子系统(如焊材和母材检验标准设计、焊材检验国家标准)、库存管理子系统、权限管理子系统构建.
2数据库设计
焊接企业对数据安全性要求较高,企业数据量也较庞大,为了满足充分的交互性能,该系统采用了具有支持远程数据访问并且有大型数据处理能力的Oracle作为该系统的数据库平台.既满足了系统需求,也保证了较高的安全性和可移植性.数据库的设计是否合理是该系统设计成功的关键因素.需要依据企业实际业务流程规范,对所有数据进行完整性、规范性、标准性约束,消除数据的冗余,保证数据的唯一,同时严格规范业务流程,杜绝“跳线”情况发生,建立符合企业需求的数据库.
2.1业务单据数据库设计
业务流程是生产管理系统的核心,所以数据库必须按照业务流程来设计,以实现业务的协同处理,提高企业快速反应能力.例如采购管理里的采购到货单必须包含采购合同编号(或采购订单号),在收货时就能通过采购合同编号查询到订货时所签订的明细表,既保证了企业利益也方便数据的整理.同时数据库表建立外键也适用于只有一个单号,没有与之相关联的上一级单号这种情况,例如没有拟定采购合同的采购,或者一些仓库调拨、盘点一类.表单明细通过与表单主键关联,保证数据唯一性和安全性.业务流程主要是以各种单据来传递信息,单据与类别是多对多的关系,建立一个有层次关系的类别表,有利于后期的整理与查找.另外单据需要有上级的审核来保证信息的可靠性,进而在建立各种单据表时加入审核状态、审核人等字段.
2.2仓库焊接材料数据库设计
由于焊接企业资源数据包含母材、焊材(焊条、焊丝、保护气体、电极、钎料、钎剂等)、焊接工装及设备、焊接材料选配标准等,所涉及项目繁多,本文仅以对母材和焊材进行分析,为员工提供查询便利,也为焊接企业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3客户端设计
客户端程序是企业员工直接使用的程序,将货品管理、项目、采购、销售、出货、生产管理、库存采用插件方式加载到同一框架中,以便为不同的焊接企业模式定制.该客户端按照企业业务流程来设计,满足企业运作操作需求,例如数据的录入,单据的添加、修改、删除和查询等.又例如①查询数据库中的焊材国家检验标准;②在焊材国家检验标准基础上设计符合自己企业检验标准;③资料库中母材和焊材数据的完善和查询.另外,用户可以通过输出接口程序方便以word形式输出单据,同时涉及到的图片、文档、资料等均以附件形式上传、下载.
3.1授权系统
授权系统是为了确保工作按顺序进行而采取的一套工作正式审批程序.在整个企业管理系统中起到核心作用.系统权限不仅定义到子菜单,更进一步定义到单据的操作按钮,兼顾资料安全性和操作便捷性.多级审核权限控制,清晰定义每个操作者的查看、新增、修改、打印等权限.
3.2系统设计
生产管理系统主窗体有菜单栏、工具栏、状态栏和客户区域四个部分组成.其中客户区域分为两块,左边区域为业务管理项,包括项目管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生产管理、仓库管理和系统设置.右侧区域则为显示业务操作具体内容.每个管理项展开后都有与之相关的业务操作选项和共通的账号信息选项,系统设置则包含一些用户能自定义的数据.该系统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企业业务运作效率,系统流程设计活动图6中采用了以一概全的表述方法.另外,由于企业每个员工所拥有的权限不同,所以该活动图只表述一次业务操作.
3.3焊材检验设计模块
质检管理项中,通过厂家提供的焊材资料,查询相关的焊材国家检验标准,并将内容显示与系统页面中,如果该企业入厂检验标准高于国家标准,那么通过点击页面编辑按钮,修改为符合企业的入厂检验标准,审核后另作保存.如图6中的质检管理模块.
3.4资料库模块
系统对于母材和焊材的数据有着较为完整的归纳,能便捷的添加数据,例如母材类别、化学成分、力学性能(抗拉强度、屈服强度、疲劳强度等)、物理性能(弹性模量、泊松比、热导率等)等.
3.5查询模块
通过单号来查询单据是最简单、便捷的方法,但是只有单号的查询是无法提高企业效率,所以不同的单据都有与之相对应的查询页面,而每个查询页面都能实现多条件查找,条件的筛选是根据企业需求来拟定.最后获取的结果会在页面的一个报表控件中显示,如果查询单据中包含明细,在报表记录被选中后,点击详情就会显示完整数据.如果有相应的编辑权限,就能对其进行修改.
4结论
本文介绍的焊接企业管理系统基于Oracle数据库平台,采用C/S结构模式,利用面向对象技术方法设计、开发,并采用插件的方式,为不同的焊接企业模式定制.业务的全面、流程的严谨是该软件所需的基本要求,相较于其它系统软件,在拥有一些共同的功能上,扩展了较完整的母材、焊材数据的添加;提供焊材检验国家标准或其他标准并支持修改等功能,这些都对提高焊接企业运作效率有着显著帮助,对企业的发展和业务拓展起到了核心的作用.
[论文管理系统设计]
篇6:软件开发管理系统设计初探论文
摘要: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于信息产业发展具有直接推动作用,特别是基于信息技术的软件产业更是得到长足发展,从国内外软件产业的发展情况来考量,针对软件系统的开发均将局部问题作为着重点,当前市场上,对开发管理整体解决的产品还较少,因此,针对软件开发管理系统来讲,应从多元化角度予以设计。
关键词:多元化;软件开发;管理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34-0069-03
在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大背景下,各种软件的实际需求及所存在复杂程度不断提升,然而一些软件在可靠性方面也随之显现,导致原来的开发设计,对当前人们的现实需求,不能给与较好的满足。针对软件开发管理的最终目的来讲,实质为促使润健能够依据原来计划相应进度、成本及质量顺利运行及完善。随着软件开发技术的不断提升,在软件开发进程中管理学细想也开始慢慢渗入,并且二者之间存在联系越来越密切的状况,人们自身的当前需求也就是在多元化软件开发管理系统的主要需求。
1多元化需求下的软件开发管理系统的研究现状分析
1.1国外技术研究现状
国外软件开发管理系统研发起步较早,种类较多且产品线也比较长,然而其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多为注重局部问题的解决,现就IBMRational系列产品为例进行探析,该产品生产公司为IBM,在当前相关软件当中,算为一款在整体上较为完整的产品,可将其划分为五部分,即:其一,需求分析。从本质上来讲,其为一种对文档进行管理的工具,主要为UML建模给与相应支持;其二,设计与构建。从实质上来讲,其为UML建模的工具;其三,软件质量保证。其用处为实施代码分析,并应用在产品测试中;其四,软件配置管理。主要用于配置管理及工单的实现;其五为项目及过程管理,主要用于项目管理及过程管理。另外,除此产品之外,还有BorlandStarTeam及Sablime系列产品等。对上述产品综合分析可知,如果软件产品在具体的集成度方面存在较高状况,则其覆盖面与之成正比关联,但是,从软件开发管理框架角度来考量,其仅仅对其中的局部问题及环节予以涉及,在各个产品之间始终处于独立状态,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结合,项目则在软件开发及设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中,开发管理方面则很少进行设计,这些产品仅能在一些较大规模企业中得到运用,虽然功能严谨,但是在灵活性方面则相对缺乏,国内一些企业运用上述产品,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出现较多问题,至此,诸多软件产品在国内很难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
1.2国内技术研究现状
随着近些年来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国内软件企业在具体的软件开发管理领域进行了更为深入、全面的研究及探索,代表企业有北大青鸟及背景视锐达等,相比与国外企业,国内企业对配置管理方面作为研究出发点,但是在设计软件开发管理方面的内容则比较有限,实质上以多元化软件开发相应管理系统在国内仍然处于一定空白状态,现就JBRM需求管理系统予以考究,此产品顾名思义与需求管理相关,主要作用为,对辅助于软件开发管理系统,可实施五部分划分,即:其一,需求信息管理。主要运用文件夹等方式,能够为用户验证和查找提供更多便捷;其二,需求动态管理。通过对软件需求实施动态查询,为管理人员对项目风险进行评估及软件开发人员就项目进度进行掌握等提供便利;其三,需求变更管理。通过对项目范围扩展进行控制,以按需分配的形式实现资源合理利用,并对准确文档予以提供;其四,需求追踪。其方式主要有逆向或正向,通过控制需求,以此达更好利用需求之目的。针对软件开发管理,不管管理方式还是相应管理对象,其与国外同种类型的辅助工具相比较,在本质上并没有较大差距,但是从辅助的效果来考量,均存在比较明显的局限性。
2多元化软件开发管理系统具体内容及技术路线分析
2.1管理系统具体内容
该系统在覆盖面较广,其中主要对软件管理涉及较多,通过结合企业管理和项目管理,并有效运用项目管理相应辅助作用,以此,实现企业开发管理目的,在软件开发当中,对其过程进行优化,研发自动化程度更高的软件,从而为实现企业规模化生产,在技术方法提供更好支撑。针对该管理系统,其功能模块为三部分,除了在项目管理功能模块当中,其所涵盖的项目管理及配置管理外,还有软件功能自动化模块当中,其所包含的测试自动化、需求管理及设计管理,除上述内容之外,还有在企业管理功能模块当中所涵盖的过程管理、合同管理及客户管理,这些功能模块相比于企业管理软件、项目管理工具及独立运行的系统辅助工具,多元化软件开发管理系统当中针对软件开发管理所应该具备的相应特点给与和充分考虑,其将企业管理作为研究的出发点,通过有机结合项目管理功能,并充分运用软件工程所具有的辅助功能,提供一种具备系统化和全方位的解决方案。
2.2多元化软件开发管理系统研究的技术路线
该系统以六大技术路线应用状况下予以完成,第一,以SOA技术为基础,由于多元化软件开发管理系统在具体的规模及功能上均得到有效扩展,因此,针对软件的应用来讲,其也应具备相应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SOA能够实现分解系统的作用,重新编排服务,针对系统所遇到的灵活性及可扩展性方面的问题能够给与有效解决。针对运用SOA架构来讲,其将软件企业的'实际需求融入其中,针对软件开发管理系统相应伸缩性及实用性,利用服务的定制及装配予以完成,对软件企业实际需求予以充分满足。第二,Webservices为基础,采用SOA予以辅助,兼容不同类型系统,实现SOA架构构建;因此,在实际应用在中,能够将系统间数据进行转换,并能实施数据解析;第三,以RUI技术为基础,其主要以浏览器为基础所设计的一款富用户界面,就其外观来讲,形同于应用程序界面,然而却能够实现系统在服务功能方面的增强作用;第四,以J2EE标准为基础,运用该标准对系统的分布式结构进行设计,在对系统软件在独立性方面得到保证的状况下,对系统基础软件部署相应灵活性给与增强,不仅能够将软件研发及系统维护方面的成本给与有效降低,还可达到系统质量不断提升的效果。第五,以数据库为基础,系统平台需要将大量的数据进行收集,此外,还需要管理在系统开发当中所产生的大量数据,有效的数据能够实现系统研发成本降低的效果,因此,为了促进性价比的最大提升,可在研发当中运用大数据,以此针对软件开发管理当中相应需求给与适应。
篇7:软件开发管理系统设计初探论文
3.1架构设计
多元化软件开发管理系统在架构方面主要划分为四层,从顶层至底层分别为交互层、应用层、支撑层及基础设施层。交互层主要为用户;基础设施层内容主要为为信息,在各种设备、服务器及系统的作用下提供相应信息,该层不仅要有网络设备和主机,还需要相应的储存设备,以此达到对应用服务器及数据库系统提供信息的效果;在应用层当中包含有整个系统的核心内容,也就是上述中提到的企业管理功能模块、软件功能自动化模块及项目管理功模块,在各个功能模块当中还具有诸多内容;除此之外,应用层需要相应的支撑组件,且在组件的共同作用下最终形成相应应用支撑层,不仅需要管理权限及用户,还需要针对配置管理将适配器予以提供,此外,在应用层当中的各种功能的辅助下,才能达到将服务及引擎予以提供的效果比如工作流引擎及文档引擎等,针对系统技术体系架构来考量,其与总体架构存在相对应状况,主要也分为四层,从顶层至底层分别为展现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及信息服务层。针对系统总体架构来讲,其针对应用层的相应设计更为注重。见图1、图2所示。
3.2功能实现
就多元化软件开发管理系统功能实现而言,其在具体的功能内容上,在具体的企业管理功能模块、软件功能自动化功能模块及项目管理功能模块上予以集中体现,项目管理功能模块当中给与集中体现,针对项目管理功能模块来讲,其在具体的设计上主要分为三个环节,即其一,以项目计划模型为基础,利用建模分解项目计划,并实施相应预警及跟踪操作,利用系统管理程序,实现项目计划评审自动化;其二,结合项目自身实际需求,对条目花任务进行设计,依据自动化功能任务来实现相应更新,从而达到醒目审核、预览及进度审核及发布等功能得以实现的目的;其三,依据具体的配置状态记录,将储存站予以生成,最终实现配置管理完成的目的。针对软件功能自动化模块来讲,其在具体的设计上也分为三个步骤,其一,将调研模块进行设置,就需求调研计划进行制定,对系统开发原型进行管理,对调研记录进行管理,描述各个功能点,将在需求更换当中的审核、评估、确认及申请等予以完成;其二,将设计模型及范例进行定制,以文档生成模型为基础,管理文档质量及设计状态,最终实现设计的转换;其三,测试系统功能及软件功能,对各技术线路进行广泛应用,并就测试自动化予以实现。针对企业管理模块来讲,其在具体的设计上也同样分为三步骤,分别为,其一,依据企业实际需要,就软件过程进行定义,对过程展现、执行任务及配置给与完成,重点设置标准模块、彼岸准子系统及部门等;其二,依据具体的合同信息,管理合同的关系人、附件、状态及条款等;其三,依据客户对应资料及类别,分析和跟踪管理客户信息,实现系统的自动报警及回访功能。可利用黑盒测试法,分析系统的运行效果,针对那些已经实现的预设功能,可通过将相关异常数据输入,以此对其可靠性进行测试,对系统是否出现异常进行观察。针对系统功能的实现来讲,其主要在需求管理界面、项目管理界面及系统初始界面当中予以体现,通过对这些界面进行观察,便可从中将比较详细的信息予以获取。
4系统测试及运行效果分析
4.1系统测试
系统测试运用黑盒测试法予以操作,采用手工形式,针对系统预设功能给与确认。通过将异常数据输入,进行系统可靠性测试,就当输入异常数据系统是否会出现中止及对用户错误能否屏蔽进行检验。采用loadrunner工具对系统性能进行测试。
4.2系统界面实现及效果
4.2.1系统初始界面开发完毕后,其初始界面在视觉效果方面较好,且界面在色彩上也十分丰富,方便操作。见图2所示。4.2.2系统管理界面该功能模块对公司各阶段的管理、项目生命周期管理及各个中心予以实现,针对员工的质量的管理、工时及任务等得以实现,此外,还有各种相应参考表格;利用信息化达到管理效率提升的目的。见图3。4.2.3需求管理界面该界面主要对需求变更、需求分析及需求调研等方面管理予以实现,如图4所示。本功能模块实现了电子化文档,在需求管理上可划分为FPA五要素、条目级和例级,实现依据需求而相应变更追溯的目的,并为需求分析提供相应依据支撑。根据具体的需求管理,以此达到对软件版本管理予以管理的目的,还可实现版本之间的比对,以产出物、任务及需求之间相应自动关联的作用,达到需求跟踪自动化得以实现的目的,还能够实现统规模估算差异的比对的目的,依据FPA五要素,实现更为准确的系统规模估算,因此,达到软件开发效率提升的效果。
5结束语
基于我国当前软件开发管理系统应用状况及发展状况综合考量可知,目前在高融合性方面还比较缺乏,此外,还应对功能更为全面的管理软件进行不断创新及研发,以多元化角度框架下,对软件开发管理系统进行设计,不仅要达到企业软件开发管理自动化的实现,还要提升我国管理软件的国际领域竞争力,更好地促进国内软件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晓慧.软件开发管理系统的面向多元化的设计[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6):256-257.
[2]王雪竹.软件开发管理系统的多元化设计分析[J].硅谷,2015(3):53-53.
[3]朱德润.行政机关绩效考核平台的设计与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24):61-61.
[4]徐燕.一体化多种收费账务平台系统在电费管理中的应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11):137-139.
[5]李英.探索分析计算机软件应用与发展[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2):79-80.
[6]张颖.基于SOA体系结构软件开发研究[J].青年科学月刊,2014(8):167-167.
[7]李抒泽,贾志淳.软件开发管理系统的面向多元化的设计[J].电子制作,2014(19):256-257.
篇8:设计农网工程管理论文
设计农网工程管理论文
1.农网工程管理系统的设计
农网工程管理系统是用于电力公司及其下属单位进行项目申报、立项、批复、工程设计与造价、施工进度管理、施工安全管理、施工质量管理的系统,兼顾了对施工方项目实施的监控管理功能。在系统设计方面首先需要了解设计技术及设计原则。
1.1农网工程管理系统技术
第一,C/S或是B/S模式是比较常用的系统技术,C即客户端,S即服务器,B即浏览器。两种模式各自特色不同,但发展空间比较大。C/S开发模式需要以中间件为基本构件,依照客户端是否在同一操作系统上而决定是否需要另外开发客户端软件。它的优点在于客户端比较全,能够更加准确而且真实的提供管理系统所具有的各项功能。B/C结构主要划分为客户层、业务逻辑层、数据库层等几个层次。它的优点是在维修、护理和升级等方面比较方便快捷,而且所需成本比较低,扩展性能比较好,只要用户能够与IE连接,并将地址输入到在浏览器上,就可以进入数据库中。第二,J2EE是以Java为核心的一项技术,它具有将企业解决方案在研发和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简单化的功能。由于它能够提供比较统一的开发平台,有较高的延展性和灵活性。它的优点主要是降低了开发多层应用的费用和复杂性,同时提供对现有应用程序集成强有力支持,完全支持EnterpriseJavaBeans,有良好的向导支持打包和部署应用,添加目录支持,增强了安全机制,提高了性能。
1.2农网工程管理系统设计原则
第一,整体与统一的设计原则。在系统设计之时要以整体优先同时考虑局部要求,与此同时要使设计规划、领导组织、和规范标准等方面达到统一,使管理工作更加高效、稳定的进行。第二,开放化与一体化的设计原则。在建设农网工程管理系统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各个基础地区的农网建设情况,使得农网工程管理实现一体化,信息数据分布更加广泛。与此同时系统建设的各项技术与设备要标准规范,符合开放性与国际标准。第三,安全性与扩充性设计原则。项目的成功与否和安全管理密切相关,安全系数的提高是工程项目负责人的首要任务,尤其是要保证信息数据及其传递的安全性。与此同时,应用软件系统要采用模块化设计,应充分考虑系统的'可扩充性,以便于随着系统服务项目的增多和业务量的增加平滑地进行系统的扩充。第三,先试点,后推广的设计原则。农网工程管理系统一般需要先局部试点,待试点成功,再向其他公司推荐,以至于实现大面积的推广。只有按部就班走好每一步,才能更好的实现农网建设。
1.3农网工程管理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
系统功能模块主要包括项目储备、投资计划、项目安全、项目全过程和项目质量管理等。在其IPO图中,需要将单项工程的相关信息、申报及其批次等相关信息输入。在处理的过程中,首先进行项目审核,主要在项目池中进行,然后系统会根据是否紧急的情况使项目进入至储备库、计划库,最后成为正式项目。系统输出主要分为储备和正式计划项目两项。以上内容即对农网工程管理系统的IPO模式图阐述。
2.农网工程管理系统的实现
2.1农网工程项目管理的实现
农网工程项目管理主要包括项目储备、投资计划、项目安全、项目全过程和项目质量管理等。首先,项目储备管理主要实现了其评分、储备项目的统计、信息申报等功能。项目储备主要涉及到项目属性、项目设备与工程地点的类型、可研及初设文档的相关内容、线路建设、变电建设规模等事项。其次,项目投资计划管理主要包括投资计划的开展与申报、投资计划编辑、投资计划的审批与核定、投资计划的下达与查询等功能。主要负责对投资计划的时间、申报项目数、计划资金、申报工程量等方面进行统计与汇总。第三,项目安全管理的重点在于将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并且经常进行考核。项目安全管理包括项目安全违章、安全检查和项目安全整改等方面,并且项目安全管理很好的实现了以上几点功能。在安全管理界面之中,项目名称、管理单位、项目批次和负责人、检查负责人和检查人员等必须填写真实,以保证其准确度。第四,项目质量管理和项目安全管理有一定内在联系,只有坚固项目质量,才能更好的防止安全事故发生,改善安全质量问题。它主要包括项目质量检查管理、项目质量整改通知单管理等功能。
2.2农网工程工具的实现
农网工程工具主要包括设计工具和造价工具。农网工程设计工具与绘图的优良有着直接联系。如果设计工具具备连续绘图,智能布杆、自动拉线、自动编制杆号,快速出图的功能,就会有效的提高绘图效率。农网工程造价工具主要包含设置基础信息,从设计图中获得主要的材料及其相关信息,对工程量进行编排与组织,对数据进行上传,对报表进行输出等功能。它不仅可以从主系统中得到相关的项目信息,ERP编码的材料库与设备库的相关信息,还能够在预算编制完成以后将造价的结果输入给主系统,具有概预算与造价的属性。
3.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电网工程数量逐年增多,其覆盖范围也在不断扩大,相关单位与部门必须加强农网工程)管理,才能提升电网工程质量,促进电网建设。相信在各个部门与单位的统一协调、共同努力下,农网工程的改革与升级会更好的进行,并促进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篇9:建设项目设计管理分析论文
建设项目设计管理分析论文
摘要:随着国内大型建设项目的不断增加,对于建设项目的设计方面要求也不断增加,设计管理的发展却稍显落后。本文从建设项目设计管理的特点入手,针对设计管理的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从设计信息、设计评价、设计界面三个方面提出了建设项目设计管理的优化手段。
关键词:设计管理;设计信息;专家评审团队;设计界面
0、引言
随着国内关于各行业大型建设工程不断增多,且逐渐发展为紧密合并联系的建设工程,项目系统本身也就变得更加复杂,对于建设工程的项目设计的要求也就相对提高,而应对这种情况,越来越多针对项目设计的企业应运而生,对项目设计的管理的重要性也就越发的体现出来。项目设计管理,在建设工程中起到辅助作用,帮助项目设计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沟通、监督项目设计企业运营,检查项目设计制度和质量,都是项目设计管理需要做到的。
1、建设项目设计管理的现状
建设项目工程的设计成果直接影响了投资项目企业经济效益,一个优秀的设计方案,可以为建设工程吸引企业前来投资。因此设计方案是建设项目工程的重要内容,而建设项目设计管理就是保证设计方案最优的前提,更能够从根本上保证投资企业的'经济效益。受国家重技术的传统思想影响,投资企业和工程公司对于建设项目的设计尤为看重,但是对于设计管理方面却不够重视。目前国家现阶段项目设计管理的领域,仅仅停留在管理部门和设计部门的一般沟通、报告设计进度这些初级方面,对设计方面的管理工作缺少较为细致系统的规划和研究,建设项目设计管理方面的工作经验不注意总结归纳和推广,在大型建设项目方面的设计管理更是少之又少,研究的问题大多针对设计管理的组织、流程、内容等方面。
2、建设项目设计管理的优化手段
建设项目设计管理的优化可以从构建网络信息协同平台、组织专家管理评审团队和加强设计界面组织管理三方面进行考虑。(1)构建网络信息协同平台在建设项目的设计过程中,某些项目会同时分为多个设计团队,设计团队中彼此缺乏沟通,一旦某个团队在设计过程中出现错误,整个建设项目都会出现问题,而且各个设计团队之间的信息交换过程中会出现信息不完整等问题,信息的准确性得不到保证,建设项目的质量就失去了保障。如果构建了网络信息协同平台,将建设项目的各种信息通过网络获取,不仅减轻了设计管理部门的工作量,还能够保证各个设计团队同时拥有正确的建设项目信息。尤其是大型建设项目,涉及到的相关信息极多,无论是从那个管理角度还是设计角度,都存在困难。只要建立了信息协同平台,设计部门实时上传建设项目的信息,设计团队之间利用平台进行沟通,管理部门利用平台对设计进度进行监督管理,第一时间发现建设项目可能出现的错误和问题,从根本上保证项目前期工作的质量。以云南省为例,某建设工程企业在进行建筑设计之前,通过信息技术,建立了关于建设工程项目信息的数据库,在此基础上,要求每个设计团队的信息记录人员,将每日的信息及时上传到数据库中,企业内部成立的管理部门通过信息平台,实时监测建设设计的数据,并且综合考虑施工方案、安全可靠、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和项目业主利益等多方面因素,及时地对设计数据进行修改和完善。目前国内已经拥有几款较为完善的协同管理平台,比如“金蝶管理系统”、“用友企业管理系统”、“金慧项目管理系统”、“宜众项目管理系统”等,但是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开发出更多的功能,不断增加统一的项目设计管理模块和各行业的专业管理模块,以便广泛应用于不同企业、不同设计阶段中去。(2)组织专家管理评审团队设计管理最重要的过程是对设计作品进行分析评价,一个优秀的管理评审团队,可以看出设计作品中的细小问题。从目前国家现有的失败案例中可以得出,建设项目工程的失败,大部分都是由于前期设计工作不够深入、考虑不到位、缺少正确的设计评价等因数造成的,评价人员对设计意图的不理解或不重视,以及评价人员缺乏相关方面的专业知识都有可能造成建设项目设计作品的错误鉴定。国家现阶段的建设项目大多数为大型综合性工程,设计过程中涉及的专业较多,设计要求较为复杂,很多企业的内部设计管理部门缺少能够对设计作品进行全方面、多行业评审的专家人员,因此工程企业在配备相关管理设计团队、严把作校审核内部质量关口的同时,也要利用各种手段,配备多行业的设计评审人员,组成专家团队,建立多专业、多领域的专家管理评审团队对设计项目进行认真细致地评审。专家对于项目设计作品进行评审的之前,首先要求专家对该建设项目有基本的了解,保证对设计作品的评价没有局限性或者错误。(3)加强设计界面组织管理建设项目的设计内容设计的专业范围广、各个专业的不同因素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国家对涉及界面管理这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不同设计专业存在沟通不善,设计的成果无法衔接共享,互相包含的设计部分,两个设计单位都没有设计,出现空白或无法衔接的区域,导致建设项目后期工程建设效率降低,投资企业损失效益,乃至撤出投资资金。想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加强设计界面组织管理,减少不同专业之间的矛盾冲突。要减少组织界面数量,根据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组织界面,尽可能地减少组织界面数量,不仅方便了不同组织之间的交流,使界面组织之间的目标最大程度上达到平衡,而且从根本上减轻了设计管理的困难,将互相包含的设计边界得到衔接统一,对于不同的界面进行整合。
3、结语
国家现阶段的建设项目,大多数为大型工程,规模大、投资高、涉及面广、涵盖专业众多、建设条件复杂,对建设项目设计的要求较高,建设项目的设计管理除了针对设计团队和管理单位采取优化手段,还要不断地深入研究建设项目设计管理,设计管理的不断进一步发展,能够对国家大型建设项目的开展起到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孙巍,马广生.浅谈建设工程施工现场质量标准化管理示范工程监管[J].安徽建筑,2015,01:53-64.
[2]闫君.浅谈建设项目的竣工决算编制与竣工决算审计[J].中国集体经济,2015,10:98-99.
[3]苏永强.建筑工程设计文件质量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D].北京:中国矿业大学,2012.
篇10:变电所设计管理的论文
变电所设计管理的论文
摘要:农村小型化变电所是目前我国农村电网的发展方向,它具有结构紧凑、布置合理、占耕地面积小、投资省诸多优点。文章简要介绍了两种目前可行的方案,并对其进行经济、技术比较,认为比常规变电所的技术性能高,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能力,节省了建设投资,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型化变电所模式化
1农村变电所的历史回顾
我国农村变电所的建设是随着农业生产的抗旱、排涝需要用电诞生的,由于当时的电力应用周期短、效率低,农村电网建设没有得到各级部门的充分重视。对供电的可靠性考虑较少,投入的资金不多,一批城网淘汰下来的高压电器设备,重新投入到农村变电所使用,使原来农网设备落后的矛盾更为突出。如常规变电所主变侧断路器采用多油断路器,10kV采用成套开关柜,是照搬城网变电所的一种模式。虽然设备的成套性好,技术性能及供电可靠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设备技术参数偏高,检修维护工作量大,易渗漏油,给安全文明生产带来一定的困难。采用户内式布置,导致工程造价高、占地面积大、建设周期长,与农村经济尚不发达和国家土地资源紧张产生了矛盾,脱离了我国的农村实情,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常规变电所占地多、投资大、工期长、缺乏农电的特点,因此根据农网的具体特点,探索出农村变电所建设发展方向和模式,是急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的高压电器特别是高压开关设备,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变电所自动化水平和可靠性的问题。所以我们必须结合农电的实际情况,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去淘汰老设备。
2农村小型化变电所模式方案的探讨
目前,农村电网和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作在全国已全面启动。根据部颁《农网小型化变电所设计规程》、《农网无人值班变电所设计导则》、《县级调度及通信自动化规范》等规程,对农村变电所的设计提出新的要求:
(1)农村变电所的建设方案既要满足农业现代化的需要,又要适合农村电网实际情况。
(2)新建变电所应采用新技术、新设备,结合农网实际,做到技术上先进,安全上可靠,不检修周期长,维护工作量小。
(3)农村变电所的总体布局,要注意节省投资、维护工作量小。
根据上述精神,我们应遵循“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和“户外式、小型化、造价低、安全可靠、技术先进”原则,提出农网变电所方案。
2.1第一方案
主变高压侧采用SF6断路器,低压侧采用柱上SF6断路器;10kV出线采用柱上SF6断路器;控制和保护采用微机综控装置。
2.1.1一次设备
此方案选用SF6作为10kV侧出线保护开关,可以取代户内式GG-1A型高压开关柜,淘汰户外式DW-35型多油断路器。实现高压断路器无油化,为我局的安全文明生产双达标和创一流供电企业奠定了基础。同时,做到了技术上先进,目前SF6断路器经过科研单位共同努力,设备质量已经得到了解决,已投入批量生产。对于35kV的SF6断路器,我局西山变电所已投入运行,质量可靠,运行情况良好。10kV的SF6断路器在我局潘集的夹沟变电所、唐集电所、凤台的夏集变电所均投入运行,总的情况来看是安全可靠的。从全省的SF6断路器运行情况来看,制造质量是成熟的。为满足电压质量的要求,主变压器采用可调整电压的有载调压变压器SZ9型。
2.1.2二次设备
选用综合自动化装置,取代了庞大的保护集控柜,实现了控制、保护、测量、信号为一体,缩小了控制室的占地面积,有利于安全运行,降低了保护系统的工程造价,同时采用微机保护符合历史发展规律,为农电系统广泛采用现代技术开辟了新的思路。
2.2第二方案
(1)主变高压侧选用真空断路器实现远方控制操作,可满足调度自动化和无人值班的要求。
(2)10kV一次系统采用箱式配电装置,内部采用单元真空开关柜结构。
(3)35kV变电所的二次系统、直流电源系统、10kV一次系统集中或分散布置在箱内。
(4)自动化配以适当的数据采集、信息处理和RTU系统,达到遥测、遥信、遥控功能,可以实现变电所的无人值守。
(5)配合自动调压器,可以确保系统的电压稳定,提高电压质量,降低线路损耗。
2.2.1一次设备
此方案10kV选用箱式配电装置,内部采用单元真空开关柜结构,装有机械“五防”闭锁,断路器ZN28-10户内真空断路器与CT19机构一体,选用上下隔离开关,电流、电压互感器全封闭浇注式。淘汰户外多油断路器,实现高压断路器无油化。
35kV采用户外真空断路器,采取半高型布置。
主变压器采用新型节能产品,采用可调整电压的有载调压变压器SZ9型。
35kV及10kV避雷器采用合成绝缘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2.2.2二次设备
控制室配备数据采集系统、微机的信息处理用于显示,可供运行人员监视,及时处理异常情况。远动通道主要采用载波通信方式,随着无线扩频通信技术的发展,可靠性和性价比的提高,其应用将越来越广泛。通过远动通道,将变电所各种数据传至调度端,实现变电所的遥控、遥测、遥信等,最终可以实现变电所的无人值守。
总之,无论是第一方案还是第二方案,农村小型化变电所的优越性都充分体现出来,初步实现了以10kV的SF6断路器和10kV箱式配电装置,淘汰油断路器,取代户内成套开关柜,以综合自动装置淘汰简陋控制柜,取代成套保护、控制、信号盘已成为农电行业的发展趋势。
3农村小型化变电所的技术、经济比较
(1)农村小型化变电所的建设,占地面积小,仅为常规变电所的1/3左右,平均每座变电所可节约土地800m2左右,符合我国的土地政策,变电所整体布置合理,紧凑而不拥挤,占耕地面积小。
(2)基建工作量小,施工方便,安装周期短,特别是对简陋变电所的改造尤其方便,可做到供电、改造两不误,每座变电所可缩短100天左右,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3)工程总投资减少,仅为常规变电所的2/3左右,平均每座变电所可节约资金40万元左右。
(4)延长设备的检修周期,改变原来的一年一大修、半年一小修的现象。平均每年每座变电所节约人力和检修费用(维护费)3万元。
(5)简化了接线方式。由于采用了自动重合器和分断器配合使用,取代了庞大的控制室,高压控制室及保护盘、控制盘、整流柜和高压开关柜,主结线简单,设备安全可靠,自动化程度高,为农村变电所实现无人值守提供了条件。
(6)提高了供电可靠性,设备具有智能功能的自动重合器,避免了线路分支线一点故障导致全线停电的事故。
(7)减轻了运行人员的负担。在同样容量的变电所条件下,可以减少运行人员或做到无人值班。
(8)电网质量有所提高,特别是采用有载调压变压器,保证了供电电压稳定,符合农村用电的季节性要求,保证了农村抗旱、排涝、收割期间的用电质量,发挥了节能降损作用,占地面积较小,投资省。
4结束语
由于我国农村小型化变电所的建设起步较晚,建设模式没有定型,正处于研究探索阶段。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电力技术的更新,新型的电力设备不断涌现,农村电网的建设显得尤其重要。我们将不断地探索新的模式,更加合理的运用投资,建设更多地适合农村发展的小型化变电所。
篇11:高校基建设计管理论文
高校基建设计管理论文
1提高设计管理人员素质
高校基建设计管理工作中需要和很多校内外部门配合协调,校内包括:领导层、使用部门、后勤管理部门、资产管理部门等,校外包括: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招标代理单位、政府相关部门等。高校建设工程项目的设计,首先应与设计单位充分沟通,使其了解学校的整体规划、远期规划、近期规划、校园已有建筑风格、校园历史文化,从而设计出最适合学校、与校园已有建筑相协调的方案,而不是最华丽但较突兀的方案。在向设计单位提出设计要求前,需主动积极地收集校领导及使用部门的要求,力求完整性和有效性。同时,对校领导及使用部门提出的一系列使用需求进行细致专业的梳理。根据设计规范、工程经验,在既能够满足学校使用需求又能够节约投资的前提下,提出优化、调整完善意见,与校领导及使用部门进行沟通,进行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择优确定最佳使用需求。在整个设计阶段,还要不断的与设计单位沟通细节,使设计方案逐步深化,日趋完整,减少设计方的重复修改,降低设计费用,缩短设计时间。
2创新工作制度
随着学校建设力度的加大,多个项目同时建设,基建任务繁重,为了保证项目的有序开展,提高基建工作科学性、规范性、有序性,应创新管理模式,规范工作制度。
2.1纵向管理与横向管理相结合
采用纵向管理与横向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所谓纵向管理,是指每个项目由一名设计代表作为设计管理工作的执行者,参与项目的全过程设计管理,包括:组织设计调研活动,编制设计任务书,确定设计任务;组织勘察设计、规划设计等设计单位的招标工作,确定设计单位;签订与设计工作相关的合同,并完成合同备案手续;协调设计单位、使用单位、建设单位等关系,推进设计工作;组织参与设计工作相关的专家论证会,专题研讨会等;负责图纸管理;参与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设计问题。通过项目全过程设计管理,充分调动,统筹考虑,协调管理。由于参与了项目的全过程,设计代表对项目的背景、发展充分了解,且始终作为建设单位的联系人与设计单位对接,更易于沟通。所谓横向管理,是指对于不同项目中的同类工作进行同归,由专人负责。例如,每个项目的各类专项图纸审查工作由专人与政府职能部门对接,可提高工作效率与效果。
2.2编制设计进度计划
为了控制项目的进度目标,在设计阶段就应不断控制设计进度,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阶段工作计划,明确阶段任务及完成时间以及直接完成人,在部门工作例会上汇报本阶段工作计划以及上阶段工作完成情况,对未按时完成的计划及时总结,找出原因及解决方案。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对于设计单位,应明确设计深度及时间节点,使设计单位清楚要完成的内容和时间要求,并要求其严格执行;设计进行过程中不断跟踪了解设计进度及完成情况,并对设计单位的疑问限期给予解答,加快内部反应速度。如可规定对基建部门内部可以直接回答的问题须在2天之内做出回答,需要由校务会决策的问题按学校工作流程上报后及时将会议决定回复给设计单位。
2.3执行工作联系单制度
为了加强与设计、使用等单位的沟通与协作,畅通交流渠道,以保证工作脉络的清晰,工作的有序进行,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应严格执行工作联系单制度,以书面形式进行沟通,使沟通更有规范性、时效性、责任性以及可追溯性。
3结语
高校基建设计管理工作是一项政策法规性、技术性、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必须有高素质的管理人员以及有效的工作制度做支撑,才能实现高校基建设计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才能提高其经济效益,为学校发展提供有力的基础保障。
篇12:计量管理系统设计论文
计量管理系统设计论文
计量管理系统的运行计量管理系统的运行分为四个部分:主服务器对操作员端的管理、主服务器对单位A内用户的管理、主服务器对子服务器的管理、子服务器对Bi内用户的管理。其运行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主服务器对操作员端的管理体现在流程控制0上,当任务下发至计量室,通过操作员软件,可以接收装备,更新装备状态;当计量完成后,软件将反馈任务完成情况。另外,专业计量室的设备、人员出现变动时,可通过操作员软件向主服务器发送请求,更新主服务器数据库。主服务器和单位A内用户属于同一局域网,通过网络可以实现主服务器对A内用户的直接管理,同时用户可以直接向主服务器提交送检申请和设备状态查询请求,主服务器接收到用户请求后,调用数据库信息,将结果反馈给用户。主服务器与子服务器是网络物理隔离的,单位A与单位Bi通过公共网络传递数据。在单位A与Bi中分别设置接口计算机,服务器与接口计算机之间的数据通过光盘传递,接口计算机之间的'数据通过公共网络传递,各子服务器相互独立。单位Bi拥有独立的局域网运行体系,各子服务器可以对其对应Bi内用户进行直接管理,用户也可以向子服务器提交送检申请和信息查询请求,子服务器调用子数据库数据,将结果反馈给提交申请的用户。综上,本文计量管理系统分三级进行管理。主服务器对单位A内用户及计量中心操作员进行直接管理;子服务器对单位Bi内用户进行管理;计量中心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对各基层计量机构的直接管理及其对应Bi内用户间接管理。软件系统数据运行和实现本文计量管理系统的软件开发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对软件界面的开发,二是对数据库软件的开发。软件系统层次图如图2所示,软件界面为表现层,数据库为数据逻辑层和数据层。
软件系统数据运行方式如下:当工作人员进行软件界面操作时,系统软件通过软件界面接口,调用数据库语言,经过数据逻辑分析、处理,对服务器数据库进行数据访问,结果数据再返回到软件界面,并显示出来。数据库应定时备份,防止出现数据库损坏导致的数据丢失。数据库和备份应分区存储,并设计数据恢复功能,提高数据的安全性与数据库的稳健性。由于Java编程工具使用简便,面向对象特性高,支持组件技术多,跨平台特性好,本系统软件操作界面拟采用Java进行编程;MySQL数据库是一种开源数据库管理系统,响应速度快,多线程支持度高,多用户支持性能好,系统的安全性和健壮性高,并且有大量的软件资源可以使用,本系统数据库软件拟采用MySQL编制。213系统软件运行流程本文计量管理系统软件运行流程图如图3所示。本系统软件的运行分为:数据库对计量申请的处理、对信息查询请求的处理、对信息更新请求的处理。当系统软件接受请求后,根据请求类型识别请求种类。当请求为计量申请时,根据计量能力分为计量技术机构(包括计量中心和基层计量技术机构)计量与外送计量,计量完成后信息发送至数据库,并在软件界面上显示;当为查询请求时,根据查询条件在数据库中筛选信息,将结果在软件界面上显示;当为更新请求时,将更新数据发送至数据库,将更新后的结果在软件界面上显示。
关键技术与实现途径
(1)计量管理系统的分级管理基层计量技术机构位置分散,设备数量大,与计量中心处于网络物理隔离的状态。本文设计了分级管理模式,在基层计量技术机构设置子服务器,对其所属用户进行管理。而计量中心通过管理基层计量技术机构,从而实现对基层用户的间接管理。
(2)物理隔离网络间的数据交换与数据传递计量中心与基层计量技术机构之间的网路是物理隔离的,无法直接进行信息交互和信息传递。本文利用公共网络,在每个单位加设一台接口计算机,利用该计算机刻录光盘,实现主服务器与子服务器之间的信息交互和信息传递。
(3)软件的分级设计本文计量管理系统采用了四个级别软件的设计思路。这四个级别软件为:主服务器软件、操作员软件、子服务器软件、用户软件。这四种软件分别对应了计量中心主服务器、计量中心专业计量室、基层计量技术机构、用户。以上软件设计合理,满足各单位的需求。
(4)数据库安全设计本系统对不同用户设置了不同的权限。主服务器管理员对数据库操作拥有最高权限,其他人员对数据库操作部分受限。防止了无关人员对数据库有意或无意的破坏。数据库备份采用分区存储方式,定期对数据库备份,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和容错性。另外增设防火墙,防止数据库受到病毒入侵。
本计量管理系统解决了多重物理隔离网络间的数据交互与数据传递。本系统符合计量系统实际需求,自动化程度高、自动报警功能、提醒设备送检;实现了计量中心对计量体系设备管理、人员信息管理、资料管理以及计量流程的控制;便于计量信息统计与分析,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篇13:设计管理教学思考论文
关于设计管理教学思考论文
摘要:
当今,创意创新成为时代发展的主题,基于多元文化知识元素,整合相关学科,依靠创造思维和知识技能,利用不同学科载体创造出新的文化产品,推动着社会经济不断向着更加文明、创新的方向发展。文化创意成为时代发展的背景,同时也成为时代人才培养的方向,文化创意中关键和核心便是“创造力”,而设计中所注重的也是“创新、创造”,在文化创意背景下,如何在设计管理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激发创造潜能、捕捉创造思维,是设计管理教学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在文化创意背景下,探讨设计管理教学的方法,以期促进设计管理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升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
文化创意;设计管理;教学方法
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是文化创意的驱动,任何文化创意的产生都必须立足于一定的文化背景和知识技能之上。如今,文化创意已经发展成为具有极大创新驱动力的产业,并形成涵盖视觉艺术和表演艺术等文化艺术、广告设计和工艺设计等创意设计、出版和影像等传媒产业以及软件和计算机技术开发四大方面的综合性文化产业链。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创新设计人才的培育,同样,创新设计人才的培养需要文化创意所提供的环境。在文化创意背景下,双向思考设计管理的教学方法改进,对于设计人才的培养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文化创意与设计管理教学的关联性
文化创意已成为设计管理教学的背景、也是设计管理教学的方向目标。文化创意是依托于人的智慧、思维和知识技能,整合多元学科文化资源、利用科技手段实现创意变现的过程,是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但是归根到底,文化创意活动和过程都需要人才的支撑,所以由此看来,设计管理教学是为文化创意产业持续发展培养并输送创新设计人才的教育后勤保障。文化创意并不是对文化资源的简单整合利用,也绝不是机械的拿来复制,而是在创造力之上实现的对文化资源的在提升。无疑,以文化创意为中心形成的产业和产业链具有典型的知识密集性,它主要具有以下特征属性:首先,文化创意具有高知识水平和明显的创新特征,其以创意为核心,以知识技能为支撑,以产品为物化表现。而且,其创意实现的过程离不开设计的参与,例如一部动漫的创意实现,是在平面设计、立体设计还有角色设计等多方面设计知识共同作用而得到的结果。其次,文化创意具有很强的行业融合性,其存在不是单单的文化概念,而是涵盖了文化、经济和设计工艺等多个层面、多个行业,多个学科和行业以“创意”为纽带联合在一起,共同作用,共同辐射。最后,文化创意明显体现出以人为本、以人才为本的发展理念。核心创意来源于人的思维、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也离不开人的'支撑,人作为文化创意的实现者处于核心中的核心。文化创意所体现出的属性与特征,非常契合设计管理教学的要求,二者有着极强的关联性,文化创意的实现是创新性设计人才培养的结果,而设计管理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文化创意的反哺。文化创意与设计管理教学发展并行不悖,在当今文化创意层出不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向欣的背景下,设计管理教学更应该注重方法以培养时代所需创新之人才。
二、文化创意背景下设计管理教学的改进
当前,设计管理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在产品创意的基础上,系统掌握设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实现新产品的开发和设计。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教学的主要内容围绕设计管理的重要性、设计管理的程序和方法、设计管理的具体操作和控制以及创新、创造设计的基本要素等等,在理论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设计管理项目的制定能力、设计管理项目的分析能力、设计项目的实施践行能力以及决策分析能力。总体而言,设计管理教学在现阶段下以培养学生的文创设计理念和能力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对创意产品整体开发运作过程的规划和执行能力。但是,在设计管理教学的过程中,忽略了方法的重要性,因为以创造力培养为目标之一的设计管理课程,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按部就班的教授理论、进行设计实践,对于激发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远远不够,所以需要对设计管理的教学方法进行相应的改进,以促进设计人才的培养契合文化创意发展的需要。设计调研是在文化创意背景下和信息大发展时代设计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专业基本技能,其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注重运用不同的方法,以实现最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可以将设计调研作为设计管理教学的内容,这样便可以将设计调研中科学的方法移植到设计管理教学中去,弥补设计管理教学重理论、轻方法的缺陷。设计调研涵盖设计数据的采集、设计数据的分析和设计创意的洞察几分方面,运用团队头脑风暴法、情景角色法、行为分析法、流量转换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同时,设计调研以市场中典型的文化创意公司为案例,阐述设计调研方法的具体运用以及设计管理的具体程序和项目策划内容,重在唤醒学生的设计思维、培养学生的设计前瞻创意、结合设计管理理论系统训练学生的设计管理能力。在文化创意背景下,产品的设计不再像传统概念上那样,仅仅依靠设计师的审美直觉和创意灵感进行设计,而是需要结合文化市场的需求动态,以需求为导向进行产品的设计开发。众所周知,理论的教学永远落后于实践,设计管理教学也一样,即使再注重系统理论的教学,也会导致所设计出的产品不符合文化市场的需求。对于这样的状况,设计调研是化解设计管理教学窘境的最好方法,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以文化市场的创意需求为出发点,构建理论和实践框架,使得学生通过设计管理的学习具备时代所需的设计管理知识、思维和技能。
三、结语
文化创意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基于创新型设计人才,设计人才的培养在于设计学科的教育教学,设计管理教学作为设计学科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方向之一,对于培养设计专业学生的设计管理思维和管理决策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其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学方法的缺陷。设计调研注重方法引导、思维养成和能力训练,正好可以弥补设计管理教学的方法漏洞。在文化创意背景下,设计管理教学与设计调研的结合,对于培育新时代创新设计人才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徐小宁著.文化创意背景下设计管理教学初探[J].大舞台,2013,06.
[2]朱梅著.设计管理教学体系下的艺术设计领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艺术教育,2017,Z2,237-238.
[3]谭魏著.设计管理教学方法改革探析[J].湖南师范学院学报,2013,03.
篇14:学生公寓管理系统分析及设计论文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来管理学生公寓,具有管理方便、清晰,高效、安全的特点,能够有效的保证学校的公寓高效、安全的进行管理。本系统具有界面友好,操作简便的特性。
关键词:学生公寓;界面模块
1系统需求分析
一般的公寓管理系统应该有三级用户管理权限,其中包含公寓管理员,学生及系统管理员。因为公寓学生管理系统的主要任务是管理住在公寓中学生,就应该包含学生及公寓两方面的信息;学生的信息不仅包含学生的个人信息,入住信息,迁出信息,还应该包含公寓访客的信息等。公寓的信息应包含公寓的寝室信息,报修信息,寝室的水电费等。并且公寓管理系统应该有一般系统应该有的用户管理,权限管理,密码管理等功能。
篇15:学生公寓管理系统分析及设计论文
2.1总体设计
学生公寓管理系统主要实现了后勤部门对学校宿舍的管理功能。管理系统分为用户管理模块、公寓信息管理和学生信息模块三个部分。
2.2公寓管理模块实现的功能
1)公寓入住学生管理模块及报修管理模块。公寓入住学生管理模块,公寓管理员可以根据入住学生的学号、姓名、班级等信息进行对入住学生进行信息查询。报修管理模块可以添加对需要保修的楼号、寝室号、报修项目、电话号码、报修时间及处理结果,和保修当前的状态进行查询和信息的维护。2)寝室信息管理模块。寝室信息管理查询功能可以根据楼号、寝室编号进行查询;同时可以对其信息进行修改。3)访客信息管理模块。访客登记信息包含学生学号、拜访人、关系、来访电话号码和来访时间信息;根据学生学号来查询访客记录;可以查看正在访客的信息,并可以对其进行访客结束。4)学生入住迁出信息模块。学生入住添加功能的添加信息包含学号、寝室编号、床位编号、入住时间信息;根据学生学号、寝室编号来查询入住信息;可以对查询出来的学生信息进行批量迁出管理;学生迁出信息,可以对查询出来的学生信息进行批量删除管理。5)个人信息管理模块可以对操作人员本身的个人信息包括登陆密码,登陆状态等进行编辑和查询。
2.3公寓管理系统系统管理模块实现的功能
1)对系统应用的学生信息及公寓信息的功能进行维护和修改。对学生信息管理模块的维护修改:添加功能:比如添加学生信息(包含学号,姓名,所在年级,联系电话,联系地址,密码,所在楼号,寝室号、备注等);修改功能:修改入住学生的信息。查询功能:根据入住学生的姓名,学号,班级等信息查询学生的寝室,入住状态,水电费等信息。删除功能:根据学号对学生信息进行删除。公寓报修模块:添加功能:根据公寓报修的时间,可以添加报修的楼号,寝室号,报修项目,报修人联系电话等信息,并且。跟踪功能:根据报修系统报修的内容,进行跟踪,并且提供更新报修状态的`功能。查询功能:可以根据姓名、楼号、寝室号进行查询。2)公寓信息管理模块。公寓信息的维护,包括公寓的公寓楼号,可以居住的人数,当前入住的人数,和公寓的类型(男/女)以及相关的备注。3)公寓管理员模块。公寓管理员的信息管理功能的可以对包含管理员姓名,电话,负责区域,值班信息等进行添加,编辑,删除等操作。4)访客信息管理模块,与学生管理类似,需要对访客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访问原因、被访问人员姓名,进入和离开时间等信息进行记录。
3数据库的设计
1)学生基本信息表:该表中的数据Stnum(学生学号)、有Stname(姓名)、Sex(性别)、Age(年龄)、Dorid(寝室号)、Classid(班级)、Phone(电话)、Addr(地址)、Pwd(密码)。2)报修表:该表中的数据apart_id(楼号)、Dorid(寝室号)、Things(损害部位)、Why(原因)、Bxname(报修人姓名)、date(报修时间)和Repair-date(维修时间)。3)系统管理用户表:该表中的数据有Userid(用户编号)、Password(用户密码)、Manage(用户权限)。4)公寓楼信息表:该表中的数据apart_number(楼号)、Number(学生人数)、apart_sex(寝室楼为男/女寝)、People(管理该寝室的人)。5)宿舍信息表:该表中的数据apart_number(楼号)、有Dorid(寝室号)、leader_name(寝室长名字)、leader_phone(寝室长电话)、DorSex(男/女寝)、PeoNum(人数)、Bednum(床号)。6)公寓管理员信息表:该表中的数据apart_id(楼号)、Managename(管理员姓名)、Managephone(电话号码)、Anpai(安排)、Pwd(密码)。具体信息表略。7)访客登记表:该表中的数据Sid(学生学号)、Guanxi(关系)、Vistor_name(来访人的名字)、Vistor_phone(来访人的电话号码)、Visit-time(拜访时间)和endtime(拜访结束时间)。8)寝室水电费信息表:该表中的数据Dorid(寝室号)、Waterfei(已使用水(吨))、Dianfei(已使用电(度))。9)学生入住迁出信息表:该表中的数据Stnum(学号)、有Dorid(寝室号)、leader_phone(寝室长电话)、bednum(床位编号)、Intime(入住时间)、Outtime(迁出时间)。
4小结
通过以上的分析及管理系统和数据库设计,学生公寓管理系统为公寓管理提供科学、规范的现代管理模式,使学生公寓管理跨上一个新的台阶,其不仅能为学校带来巨大的直接经济效益,而且还能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使公寓管理进入一个新层次。
参考文献:
[1]飞思科技产品研发中心编著《JSP应用开发祥解》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7.
[2]杨钰,卢银娟,赵昊彤,等编著.《JSP网络开发技术》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1.
[3]曾云飞.MyEclipse应用开发详解东北大学出版社.2005.
[4]印民.Java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6.
[5]陆武,蒋武,刘军,石正贵.Java项目开发实践.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3.
篇16:it管理论文
it管理论文
IT管理已经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个词汇,各位,下面是关于it管理论文,请看:
it管理论文
摘要:可是要确切地表述其内涵、职责却是有些难度。那么这样又如何区分IT管理的职责;我们在IT管理中应该如何针对管理系统进行选型与有效的实施信息化管理,更能体现IT管理的效益;针对在公司IT管理上的软硬件产品(如网络、计算机、打印机等)管理我们应注意哪方面。文章将对此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并提出相关评价与独特的看法;并对其安全管理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IT;职责;信息化;效益
一、公司IT管理概念
IT管理包括以下内容:信息化规划(咨询)、设备和软件选型、网络系统和应用软件系统建设、整个网络系统的日常维护管理和升级等。企业迅速发展数字化,提高数字化质量及企业工作效率,是节约信息化成本的一种途径,也为个人用户提供巨大的帮助。IT管理从字面的意思就是信息化管理。主要表现在:通过网络及相应的管理软件,更加快速、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以及更加有效地提高企业的资金流通速度,从而节约管理成本,提高企业利润。
二、如何有效进行IT管理系统软件的选型与实施
(一)管理软件的选择
由于公司的规模大小不同,资金和人才的限制,大规模的公司可以针对自身的发展平台和实力来定制自己的系统软件。因公司起步不久,并不适合去花耗过多的资源去定制开发复杂的系统;而应该选用适合自身的成熟软件。就我国而言,对于公司企业管理信息化已经推行了十多年,几乎每个行业都有相对成熟的管理软件。成熟软件相对定制软件比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其具有价格低廉、性能稳定、操作简单、可持续升级等优势。
一个市场上成熟管理软件很多,对一个公司来说怎样才能选择适合自己进行IT管理的软件?
1、选择具有良好的售后服务保障体系的公司和软件经销商。中小型公司企业人员流动率高、业务流程不稳定、更新发展速度快等特性。人员更换,需要软件公司重新培训;企业发展、流程变更,软件需要及时升级;管理软件不是一次消耗品,管理软件售出后并不是义务终止,软件公司还要为客户提供源源不断的售后服务。因此,选择具有良好的售后服务保障体系的公司和软件经销商尤为重要。
2、选择具有持续的管理升级创新能力的。市场是变化的,管理也是变化的。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发展的需求决定其管理方法不可能一成不变,这就要求所选的软件公司也要具有持续的管理升级创新能力。好的管理软件公司因其管理思想总是站在市场最前沿,也能有利地促动和带动中小企业管理能力的提升。
3、选择适合自己、性价比好的。性价比永远都是中小型企业关注的重点。价格在企业承受范围内,要看管理软件是否能满足企业主要管理需求,不能片面追求价格便宜,而忽略管理信息化的本质。不同的品牌,商品特性不同;即使商品特性雷同,因不同品牌价格差异很大。客户要多加比较,选择适合自己、性价比好的管理软件是管理信息化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
(二)IT管理信息化的实施
IT管理信息化应如何去建设,中小型公司与大型企业存在区别。大型企业的管理信息化是以实现企业资源配置最优化为目的,而中小型公司基本是以销售为核心的进销存业务管理体系,中小型公司在进行IT管理信息化建设时应注意以下两大原则:
1、关注重点,分步实施。公司的IT管理信息化是一个渐进增效的过程,循环滚动式投入更适合中小型公司。因为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公司当前的管理水平、员工素质息息相关,员工从认识到接受到掌握管理信息化需要过程。中小型公司资源是有限的,根据企业整体经营状况,确定企业主要信息化需求,集中精力进行突破,成功后再继续扩延。
2、高层重视,持续监督。IT管理系统软件的实施、使用,使得管理信息透明化,减轻了管理层的工作量,且使管理层对企业一目了然、心中有数,但增加了员工的工作量。例如以往员工只要自己心中有数,业务达标就可以,而现在必需把客户资料、业务机会等录入软件中,将以前私有化的资料公开化,管理软件严重触犯了个人的某些利益,相应也会遭到各种理由拒绝、抵制。作为企业高层管理者一定要重视,要把管理软件放在与业务同等位置上,要持续地监督和推动,才能保证信息化的成功和实施。
三、公司IT管理看法分析
随着Internet网络急剧扩大和上网用户迅速增加,风险变得更加严重和复杂。原来由单个计算机安全事故引起的损害可能传播到其他系统,引起大范围的瘫痪和损失;另外加上缺乏安全控制机制和对Internet安全政策的认识不足,这些风险正日益严重。
针对公司局域网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在进行安全方案设计时,下述安全风险我们必须要认真考虑,并且要针对面临的风险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风险由多种因素引起,与公司局域网结构和系统的应用、局域网内网络服务器可靠性等因素密切相关。本文列出部分这类风险因素:网络物理是否安全;网络平台是否安全;系统是否安全;应用是否安全;管理是否安全。针对每一类安全风险,结合公司局域网的实际情况,具体的分析网络安全风险。
(一)物理安全风险分析
网络物理安全的风险是多种多样的。网络的物理安全主要是指地震、水灾、火灾等环境事故、电源故障、人为操作失误或错误、设备被盗、被毁。它是整个网络系统安全的前提。在公司局域网内,由于网络的物理跨度不大,只要制定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做好备份,并且加强网络设备和机房的管理,这些风险是可以避免的。
(二)网络平台的安全风险分析
网络结构的安全涉及到网络拓扑结构、网络路由状况及网络的环境等。
1、公开服务器面临的威胁。公司局域网内公开服务器区(WWW、EMAIL等服务器)作为公司的信息发布平台,一旦不能运行后者受到攻击,对公司的声誉影响巨大。同时公开服务器本身要为外界服务,必须开放相应的服务;每天,黑客都在试图闯入Internet节点,这些节点如果不保持警惕,可能连黑客怎么闯入的都不知道,甚至会成为黑客入侵其他站点的跳板。因此,公司网络管理人员要对Internet安全事故做出有效反应变得十分重要。我们有必要将公开服务器、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进行隔离,避免网络结构信息外泄;同时还要对外网的服务请求加以过滤,只允许正常通信的数据包到达相应主机,其他的请求服务在到达主机之前就应该遭到拒绝。
2、整个网络结构和路由状况。安全的应用往往是建立在网络系统之上的。网络系统的成熟与否直接影响安全系统成功的建设。在公司局域网络系统中,只使用了一台路由器,用作与Internet连结的边界路由器,网络结构相对简单,具体配置时可以考虑使用静态路由,这就大大减少了因网络结构和网络路由造成的安全风险。
3、系统的安全风险分析。所谓系统的安全显而易见是指整个局域网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硬件平台是否可靠且值得信任。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硬件平台的可靠性:对于我国而言,没有绝对安全的操作系统可以选择,无论是Microsoft的Windows NT或者其他任何商用UNIX操作系统,其开发厂商必然有其Back-Door。我们可以这样讲:没有完全安全的操作系统。但是,我们可以对现有的操作平台进行安全配置、对操作和访问权限进行严格控制,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因此,不但要选用尽可能可靠的操作系统和硬件平台。而且,必须加强登录过程的认证(特别是在到达服务器主机之前的认证),确保用户的合法性;应该严格限制登录者的操作权限,将其完成的操作限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4、应用的安全风险分析。应用系统的安全跟具体的应用有关,它涉及很多方面。应用系统的安全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应用的安全性也涉及到信息的.安全性,它包括很多方面。应用的安全涉及面很广,以目前Internet上应用最为广泛的E-mail系统来说,其解决方案有几十种,但其系统内部的编码甚至编译器导致的BUG是很少有人能够发现的,因此一套详尽的测试软件是相当必须的。但是应用系统是不断发展且应用类型是不断增加的,其结果是安全漏洞也是不断增加且隐藏越来越深。因此,保证应用系统的安全也是一个随网络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信息的安全性涉及到:机密信息泄露、未经授权的访问、破坏信息完整性、破坏系统的可用性等。由于公司局域网跨度不大,绝大部分重要信息都在内部传递,因此信息的机密性和完整性是可以保证的。对于有些特别重要的信息需要对内部进行保密的(比如领导子网、财务系统传递的重要信息)可以考虑在应用级进行加密,针对具体的应用直接在应用系统开发时进行加密。
5、管理的安全风险分析。管理是网络中安全最最重要的部分在责权不明,管理混乱、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及缺乏可操作性等都可能引起管理安全的风险。责权不明,管理混乱,使得一些员工或管理员随便让一些非本地员工甚至外来人员进入机房重地,或者员工有意无意泄漏他们所知道的一些重要信息,而管理上却没有相应制度来约束。
四、结束语
现代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利润越来越薄,成本不断提高,企业与企业间商品、供应链等越来越同质化,企业要想生存、发展,赢得竞争,更多的是在比拼企业的战略和经营管理技术,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系统与经营管理技术的不断结合,使得信息系统已经可以左右企业的发展甚至生死,在企业战略和经营管理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IT管理的优劣可以决定信息系统在企业的作用,做好IT管理,不但将减少企业的一个负担,更加为企业发展增加一个助推器。
★ 设计论文
★ 国有资产管理论文
★ 公共管理论文
★ 公共事业管理论文
★ 学校管理论文
★ 绩效管理论文
★ 成本管理论文参考
设计管理论文(精选16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