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撒木尔”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瓶庵小传》原文及翻译,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瓶庵小传》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 目录
篇1:《瓶庵小传》原文及翻译
《瓶庵小传》原文及翻译
吴门枫江之市,有君子焉,人皆称曰瓶庵。或曰守口如瓶,取谨言之义。或曰瓶窄口而广腹,善容物者也。
瓶庵幼失怙废学,长自力于学,好文墨士,于贤人隐君子尤尊敬之。朋友之穷老无所归者,曰:“于我乎养生送死。”于是士君子皆贤瓶庵。人有急难之日,好行其德。尝僦小舟,问舟子曰:“几何钱?”曰数若干,瓶庵曰:“米贵甚,如是,汝安得自活?”乃增其值。故负贩人亦曰瓶庵盛德长者。吴门高士徐枋,难衣食,瓶庵尝馈遗之,枋不辞。
瓶庵年六十,家人将觞客,瓶庵曰:“吾将归故乡,以是费为祖宗祠墓费。吾六十,善病,不于此时一拜先陇①,更何待耶?”于是去,倡建始祖祠,修五世以上墓,拜故旧之陇而酹之,不令其子孙知。事竣,力疾游黄山而后返。里有事,尝就瓶庵平曲直,白徒②悍卒皆服之。或曰:“瓶庵之父,往侨维扬,会逆阉魏忠贤用事,有假其威虐人者,君以布衣叩阍③。抗疏,既危而免。”瓶庵殊多父风也,父尝刲股以疗亲痛,瓶庵父病亦刲股。瓶庵之妹死,有遗子女,并婚嫁之如己出,其孝友如此。于是远近士至吴门者,皆欲争识瓶庵矣。
识瓶庵者曰,瓶庵姓吴,名传鼎,禹存其字也,或曰雨岑,盖徽之休宁人云。瓶庵父,字绍素。
[注]①先陇:祖先陇地,祖墓。②白徒:本指无军籍临时征集的壮丁。此处指散漫无管束的人。③叩阍(hūn):向朝廷进言。
译文:
苏州枫江市集中,住著一位有道德的人,人们都称呼他“瓶庵”。有人说,这称呼是指守口如瓶,取说话谨慎的意义。有人说,瓶子口窄而腹大,很能装东西(比喻做人有度量)。
瓶庵小时候父亲去世,失了学,长大后靠自己奋力学习。他喜欢读书写文章的人,对有道德的人、隐士特别尊敬。对朋友中贫穷年老没有生活依靠的人,他就说:“到我这里来养老送终吧。”所以,讲德行的'读书人都称赞瓶庵。别人遇到急迫患难的事,他总是喜欢帮助人家。瓶庵曾经雇下一只小船,他问船夫:“船钱多少?”对方回答说多少多少钱。瓶庵听了说:“米价很贵,像这一点钱,你怎能养活自家?”就增加了船钱。所以,背负肩挑做买卖的小贩也说瓶庵是道德高尚的长者。苏州亮节高风之士徐枋,生活困难。瓶庵曾赠送周济他,徐枋也不拒绝。
瓶庵六十岁那年,家里人要请客摆酒为他作寿。瓶庵说:“我将回故乡去,拿这笔钱做修整祖宗祠堂坟墓的费用吧。我六十岁了,常患病,不趁这个机会去拜一拜先人的墓田,更待何时呢?”於是离开苏州,回乡倡议修建了始祖的祠堂,修整了五世以上先辈的坟墓,拜望了已故亲友的墓田并洒酒祭奠,但不让自己的子孙们知道。办完事,他带病勉力游览了黄山,然后返回家中。邻居间发生了纠纷,常到瓶庵那里请他评判事非,连服役的百姓、不讲道理的士兵都听他的话。有人说:“瓶庵的父亲到扬州寄居时,正赶上反逆的阉党头子魏忠贤把持朝政,有人借他的权势威逼欺压别人。先生以平民身份给朝廷直言上书,一度处境很危险,后来总算平安无事。”瓶庵很有父亲的风格。他的父亲曾割下大腿肉为父治病。瓶庵的妹妹去世后,留下了子女,瓶庵为他们操办了婚嫁之事,就像对待亲生子女一样。他孝敬长辈、友爱同辈,就是这样,所以无论远近的人士来到苏州,都争先恐后地结识瓶庵。
认识瓶庵的人说,瓶庵姓吴,名传鼎,禹存是他的表字,也有人说他的表字是雨岑。他大概是安徽休宁县人。瓶庵的父亲,表字绍素。
篇2:魏禧《瓶庵小传》阅读答案和原文翻译
魏禧《瓶庵小传》阅读答案和原文翻译
瓶庵小传
魏禧
吴门枫江之市,有君子焉,人皆称曰瓶庵。或曰守口如瓶,取谨言之义。或曰瓶窄口而广腹,善容物者也。
瓶庵幼失怙废学,长自力于学,好文墨士,于贤人隐君子尤尊敬之。朋友之穷老无所归者,曰:“于我乎养生送死。”于是士君子皆贤瓶庵。人有急难之日,好行其德。尝僦小舟,问舟子曰:“几何钱?”曰数若干,瓶庵曰:“米贵甚,如是,汝安得自活?”乃增其值。故负贩人亦曰瓶庵盛德长者。吴门高士徐枋,难衣食,瓶庵尝馈遗之,枋不辞。
瓶庵年六十,家人将觞客,瓶庵曰:“吾将归故乡,以是费为祖宗祠墓费。吾六十,善病,不于此时一拜先陇①,更何待耶?”于是去,倡建始祖祠,修五世以上墓,拜故旧之陇而酹之,不令其子孙知。事竣,力疾游黄山而后返。里有事,尝就瓶庵平曲直,白徒②悍卒皆服之。或曰:“瓶庵之父,往侨维扬,会逆阉魏忠贤用事,有假其威虐人者,君以布衣叩阍③。抗疏,既危而免。”瓶庵殊多父风也,父尝刲股以疗亲痛,瓶庵父病亦刲股。瓶庵之妹死,有遗子女,并婚嫁之如己出,其孝友如此。于是远近士至吴门者,皆欲争识瓶庵矣。
识瓶庵者曰,瓶庵姓吴,名传鼎,禹存其字也,或曰雨岑,盖徽之休宁人云。瓶庵父,字绍素。
[注]①先陇:祖先陇地,祖墓。
②白徒:本指无军籍临时征集的壮丁。此处指散漫无管束的人。
③叩阍(hūn):向朝廷进言。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瓶庵幼失怙废学 怙:依 靠
B.尝僦小舟,问舟子曰 僦:租赁
C.力疾游黄山而后返 疾:快速
D.尝就瓶庵平曲直平:评判
9以下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于贤人隐君子尤尊敬之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B.抗疏,既危而免侣鱼虾而友麋鹿
C.父尝刲股以疗亲痛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D.禹存其字也则或咎其欲出者[来源:学,科,网]
10.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米贵甚,如是,汝安得自活? ”乃增其值。(4分)
⑵瓶庵之妹死,有遗子女,并婚嫁之如己出,其孝友如此。(4分)
11.第Ⅰ卷文言文中,传主瓶庵具有哪些优秀的`道德品质?请简要概括。(4分)
参考答案
8。【小题1】C
9。【小题2】C
10。【小题3】(1)米价很贵,像这一点钱,你怎能养活自己? 就增加了船钱。
(“是”、“安”、“值”,倒装句式,各1分;大意1分)
(2)瓶庵的妹妹去世后,留下了子女,(瓶庵)为他们操办了婚嫁之事,就像对待亲生子女一样。他就是这样孝敬长辈、友爱同辈的。
(“婚假”、“出”、“孝友”,省略句,各1分;大意1分)
11【小题4】济贫扶弱;尊奉先人;公平正直;孝悌之义
参考译文:
苏州枫江市集中,住著一位有道德的人,人们都称呼他“瓶庵”。有人说,这称呼是指守口如瓶,取说话谨慎的意义。有人说,瓶子口窄而腹大,很能装东西(比喻做人有度量)。
瓶庵小时候父亲去世,失了学,长大后靠自己奋力学习。他喜欢读书写文章的人,对有道德的人、隐士特别尊敬。对朋友中贫穷年老没有生活依靠的人,他就说:“到我这里来养老送终吧。”所以,讲德行的读书人都称赞瓶庵。别人遇到急迫患难的事,他总是喜欢帮助人家。瓶庵曾经雇下一只小船,他问船夫:“船钱多少?”对方回答说多少多少钱。瓶庵听了说:“米价很贵,像这一点钱,你怎能养活自家?”就增加了船钱。所以,背负肩挑做买卖的小贩也说瓶庵是道德高尚的长者。苏州亮节高风之士徐枋,生活困难。瓶庵曾赠送周济他,徐枋也不拒绝。
认识瓶庵的人说,瓶庵姓吴,名传鼎,禹存是他的表字,也有人说他的表字是雨岑。他大概是安徽休宁县人。瓶庵的父亲,表字绍素。
篇3:《瓶庵小传》的阅读答案及翻译
《瓶庵小传》的阅读答案及翻译
吴门枫江之市,有君子焉,人皆称曰瓶庵。或曰守口如瓶,取谨言之义。或曰瓶窄口而广腹,善容物者也。
瓶庵幼失怙废学,长自力于学,好文墨士,于贤人隐君子尤尊敬之。朋友之穷老,无所归者,曰:“于我乎养生送死。”于是士君子皆贤瓶庵。人有急难之日,好行其德。尝僦小舟,问舟子曰:“几何钱?”曰数若干,瓶庵曰:“米贵甚,如是,汝安得自活?”乃增其值。故负贩人亦曰瓶庵盛德长者。吴门高士徐枋,难衣食,瓶庵尝馈遗之,枋不辞。
瓶庵年六十,家人将觞客,瓶庵曰:“吾将归故乡,以是费为祖宗祠墓费。吾六十,善病,不于此时一拜先陇①,更何待耶?”于是去倡建始祖祠修五世以上墓拜故旧之陇而酹之不令其子孙知。事竣,力疾游黄山而后返。里有事,尝就瓶庵平曲直,白徒②悍卒皆服之。或曰:“瓶庵之父,往侨维扬,会逆阉魏忠贤用事,有假其威虐人者,君以布衣叩阍③。抗疏,既危而免。”瓶庵殊多父风也,父尝刲股以疗亲痛,瓶庵父病亦刲股。瓶庵之妹死,有遗子女,并婚嫁之如己出。其孝友如此。于是远近士至吴门者,皆欲争识瓶庵矣。
【注】①先陇:祖先陇地,祖墓。②白徒:本指无军籍临时征集的壮丁。此处指散漫无管束的人。③叩阍(hūn):向朝廷进言。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瓶庵幼失怙废学 怙:依靠
B.于是士君子皆贤瓶庵 贤:有才德
C.尝僦小舟,问舟子曰 僦:租赁
D.吾六十,善病 善:很容易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 朋友之穷老 ②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B.① 有假其威虐人者 ② 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C.① 以是费为祖宗祠墓费 ②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D.① 拜故旧之陇而酹之 ②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文中看,人们称他“瓶庵”的主要原因是瓶子的口很窄而腹较大,很能装东西,比喻做人有度量。
B.瓶庵小时候辍学,但长大后靠自己奋力学习。他喜欢读书写文章的人,对有道德的人、隐士特别尊敬。
C.瓶庵的父亲在扬州时,阉党头目魏忠贤把持朝政,仗势压人。先生因此以平民身份给朝廷直言上书。
D.远近的人士都争先恐后地想要结识瓶庵,是因为他具有济贫扶弱、敬老爱幼、公正无私等优秀品格。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于 是 去 倡 建 始 祖 祠 修 五 世 以 上 墓 拜 故 旧 之 陇 而 酹 之 不 令 其 子 孙 知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米贵甚,如是,汝安得自活?(3分)
翻译:▲
(2)有遗子女,并婚嫁之如己出。其孝友如此。(3分)
翻译:▲
参考答案:
16.B(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有才德”)
17.C(①②都是用。 A项: ①结构助词;②动词。到。B项: ①代词,他的 ②语气副词,表反问。D项:①连词,表承接;②连词,表转折“却”。)
18.C(是有人借魏忠贤的权势威逼欺压别人,而不是魏忠贤自己“仗势压人”)
19.于 是 去 /倡 建 始 祖 祠 /修 五 世 以 上 墓 /拜 故 旧 之 陇 而 酹 之 /不 令 其 子 孙 知
20.(1)米价很贵,像这一点钱,你怎能养活自己?(“是”、“安”,倒装句式,各1分。共3分)
(2)留下了子女,(瓶庵)为他们操办了婚嫁之事,就像对待亲生子女一样。他就是这样孝敬长辈、友爱同辈的。(“如己出”、“孝友”,语意连贯,各1分。共3分)
参考译文:
苏州枫江市集中,住着一位有道德的人,人们都称呼他“瓶庵”。有人说,这称呼是指守口如瓶,取说话谨慎的意义。有人说,瓶子口窄而腹大,很能装东西,比喻做人有度量。
瓶庵小时候父亲去世,停止了学业,长大后靠自己奋力学习,喜欢读书写文章的`人,对有道德的人、隐士特别尊敬。对朋友中贫穷年老,没有生活依靠的人,他就说:“到我这里来养老送终吧。”所以,讲德行的读书人都认为瓶庵有才德。别人遇到急迫患难的事,他总是喜欢帮助人家。瓶庵曾经雇下一只小船,他问船夫:“船钱多少? ”对方回答说多少多少钱,瓶庵听了说:“米价很贵,像这一点钱,你怎能养活自己? ”就增加了船钱。所以,背负肩挑做买卖的小贩也说瓶庵是道德高尚的长者。苏州高风亮节之士徐枋,生活困难,瓶庵常赠送周济他,徐枋也不拒绝。
瓶庵六十岁那年,家里人要请客摆酒为他作寿,瓶庵说:“我将回故乡去,拿这笔钱做修整祖宗祠堂坟墓的费用吧。我六十岁了,容易患病,不趁这个机会去拜一拜先人的墓地,更待何时呢? ”于是离开苏州,回乡倡议修建了始祖的祠堂,修整了五世以上先辈的坟墓,拜望了已故亲友的墓园并洒酒祭奠,但不让自己的子孙们知道。办完事,他带病勉力游览了黄山,然后返回家中。邻居间发生了纠纷,常到瓶庵那里请他评判是非,连市井无赖或不讲道理的士兵都听他的话。有人说:“瓶庵的父亲到扬州寄居时,正赶上反逆的阉党头目魏忠贤把持朝政,有人借他的权势威逼欺压别人,先生以平民身份给朝廷直言上书,一度处境很危险,后来总算平安无事。”瓶庵很有父亲的风格,他的父亲曾割下大腿肉为父治病,瓶庵的父亲生病了,他也割下大腿肉为自己的父亲治病。瓶庵的妹妹去世后,留下了子女,瓶庵为他们操办了婚嫁之事,就像对待亲生子女一样。他就是这样孝敬长辈、友爱同辈的。所以无论远近的人士来到苏州,都争先恐后地想要结识瓶庵。
篇4:文言文练习:瓶庵小传
文言文练习:瓶庵小传
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5分)
吴门枫江之市,有君子焉,人皆称曰瓶庵。或曰守口如瓶,取谨言之义。或曰瓶窄口而广腹,善容物者也。
瓶庵幼失怙①废学,长自力于学,好文墨士,于贤人隐君子尤尊敬之。朋友之穷老无所归者,曰:于我乎养生送死。于是士君子皆贤瓶庵。人有急难之日,好行其德。尝僦②小舟,问舟子曰:几何钱?曰数若干,瓶庵曰:米贵甚,如是,汝安得自活?乃增其值。故负贩人亦曰瓶庵盛德长者。吴门高士徐枋,难衣食,瓶庵尝馈遗之,枋不辞。
瓶庵年六十,家人将觞客,瓶庵曰:吾将归故乡,以是费为祖宗祠墓费。吾六十,善病,不于此时一拜先陇③,更何待耶?于是去,倡建始祖祠,修五世以上墓,拜故旧之陇而酻之,不令其子孙知。事竣,力疾游黄山而后返。里有事,尝就瓶庵平曲直,白徒④悍卒皆服之。或曰:瓶庵之父,往侨维扬,会逆阉魏忠贤用事,有假其威虐人者,君以布衣叩阍⑤抗疏,既危而免。瓶庵殊多父风也,父尝刲⑥股以疗亲病,瓶庵父病亦刲股。瓶庵之妹死,有遗子女,并婚嫁之如己出。其孝友如此。于是远近士至吴门者,皆欲争识瓶庵矣。 (魏禧《瓶庵小传》)
[注]①失怙:失去父亲。怙,依靠。 ② 僦:租赁。 ③先陇:祖先陇地,祖墓。 ④白徒:本指无军籍临时征集的壮丁。此处指散漫无管束的人。 ⑤叩阍(hūn):向朝廷进言。 ⑥刲(kuī):割取。
17.写出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⑴瓶庵幼失怙废学( ) ⑵于是士君子皆贤瓶庵( )
⑶瓶庵尝馈遗之( ) ⑷事竣,力疾游黄山而后返( )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善容物者也/吾六十,善病 B.好文墨士/好行其德
C.君以布衣叩阍抗疏/父尝刲股以疗亲病 D.朋友之穷老无所归者/并婚嫁之如己出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米贵甚,如是,汝安得自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里有事,尝就瓶庵平曲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从文中看,人们称曰瓶庵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用文中的语句回答)(2分)
21.远近士至吴门者,皆欲争识瓶庵矣,是因为瓶庵具有 、、等优秀品格。(3分)
参考答案: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5分)17.(4分)⑴停止;不再继续 ⑵认为有才德 ⑶赠送 ⑷完毕 18.(2分)B (A项中善容物者也的善是擅长的意思,后句的善表示容易;B项两句中的好都为喜爱的意思;C项君以布衣叩阍抗疏的以为介词,表示以的身份,父尝刲股以疗亲病的以为连词,相当于来,表示目的;D项前句之同者构成定语后置的标志,后句之为第三人称代词。) 19.(4分)⑴米价很贵,像这一点钱,你怎能养活自己?(2分,把握关键字是、安;注意倒装句式;语意连贯。) ⑵邻里之间发生纠纷,常常到瓶庵那里请他评判是非。(2分,把握关键字里就、通假字平;语意连贯。) 20.(2分)瓶窄口而广腹,善容物者也 21.(3分)勤奋好学、济贫扶弱、重贤尊祖、敬老爱幼、公正无私(每项1分,写出三点即可)
参考译文:苏州枫江市集中,住着一位有道德的人,人们都称呼他瓶庵。有人说,这称呼是指守口如瓶,取说话谨慎的意义。有人说,瓶子口窄而腹大,很能装东西,比喻做人有度量。
瓶庵小时候父亲去世,停止了学业,长大后靠自己奋力学习。他喜欢读书写文章的人,对有道德的`人、隐士特别尊敬。对朋友中贫穷年老没有生活依靠的人,他就说:到我这里来养老送终吧。所以,讲德行的读书人都称赞瓶庵。别人遇到急迫患难的事,他总是喜欢帮助人家。瓶庵曾经雇下一只小船,他问船夫:船钱多少?对方回答说多少多少钱。瓶庵听了说:米价很贵,像这一点钱,你怎能养活自家?就增加了船钱。所以,背负肩挑做买卖的小贩也说瓶庵是道德高尚的长者。苏州亮节高风之士徐枋,生活困难。瓶庵常赠送周济他,徐枋也不拒绝。
瓶庵六十岁那年,家里人要请客摆酒为他作寿。瓶庵说:我将回故乡去,拿这笔钱做修整祖宗祠堂坟墓的费用吧。我六十岁了,容易患病,不趁这个机会去拜一拜先人的墓地,更待何时呢?於是离开苏州,回乡倡议修建了始祖的祠堂,修整了五世以上先辈的坟墓,拜望了已故亲友的墓园并洒酒祭奠,但不让自己的子孙们知道。办完事,他带病勉力游览了黄山,然后返回家中。邻居间发生了纠纷,常到瓶庵那里请他评判事非,连市井无赖或不讲道理的士兵都听他的话。有人说,瓶庵的父亲到扬州寄居时,正赶上反逆的阉党头子魏忠贤把持朝政,有人借他的权势威逼欺压别人。先生以平民身份给朝廷直言上书,一度处境很危险,后来总算平安无事。瓶庵很有父亲的风格。他的父亲曾割下大腿肉为父治病。瓶庵的父亲生病了,他也割下大腿肉为自己的父亲治病。瓶庵的妹妹去世后,留下了子女,瓶庵为他们操办了婚嫁之事,就像对待亲生子女一样。他就是这样孝敬长辈、友爱同辈。所以无论远近的人士来到苏州,都争先恐后地想要结识瓶庵。
篇5:《瓶庵小传》阅读答案
《瓶庵小传》阅读答案
吴门枫江之市,有君子焉,人皆称曰瓶庵。或曰守口如瓶,取谨言之义。或曰瓶窄口而广腹,善容物者也。
瓶庵幼失怙废学,长自力于学,好文墨士,于贤人隐君子尤尊敬之。朋友之穷老,无所归者,曰:“于我乎养生送死。”于是士君子皆贤瓶庵。人有急难之日,好行其德。尝僦小舟,问舟子曰:“几何钱?”曰数若干,瓶庵曰:“米贵甚,如是,汝安得自活?”乃增其值。故负贩人亦曰瓶庵盛德长者。吴门高士徐枋,难衣食,瓶庵尝馈遗之,枋不辞。
瓶庵年六十,家人将觞客,瓶庵曰:“吾将归故乡,以是费为祖宗祠墓费。吾六十,善病,不于此时一拜先陇①,更何待耶?”于是去倡建始祖祠修五世以上墓拜故旧之陇而酹之不令其子孙知。事竣,力疾游黄山而后返。里有事,尝就瓶庵平曲直,白徒②悍卒皆服之。或曰:“瓶庵之父,往侨维扬,会逆阉魏忠贤用事,有假其威虐人者,君以布衣叩阍③。抗疏,既危而免。”瓶庵殊多父风也,父尝刲股以疗亲痛,瓶庵父病亦刲股。瓶庵之妹死,有遗子女,并婚嫁之如己出。其孝友如此。于是远近士至吴门者,皆欲争识瓶庵矣。
【注】①先陇:祖先陇地,祖墓。②白徒:本指无军籍临时征集的壮丁。此处指散漫无管束的人。③叩阍(hūn):向朝廷进言。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瓶庵幼失怙废学怙:依靠
B.于是士君子皆贤瓶庵贤:有才德
C.尝僦小舟,问舟子曰僦:租赁
D.吾六十,善病善:很容易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朋友之穷老 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B.①有假其威虐人者 ②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C.①以是费为祖宗祠墓费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D.①拜故旧之陇而酹之 ②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文中看,人们称他“瓶庵”的主要原因是瓶子的口很窄而腹较大,很能装东西,比喻做人有度量。
B.瓶庵小时候辍学,但长大后靠自己奋力学习。他喜欢读书写文章的人,对有道德的人、隐士特别尊敬。
C.瓶庵的父亲在扬州时,阉党头目魏忠贤把持朝政,仗势压人。先生因此以平民身份给朝廷直言上书。
D.远近的人士都争先恐后地想要结识瓶庵,是因为他具有济贫扶弱、敬老爱幼、公正无私等优秀品格。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于是去倡建始祖祠修五世以上墓拜故旧之陇而酹之不令其子孙知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米贵甚,如是,汝安得自活?(3分)
翻译:▲
(2)有遗子女,并婚嫁之如己出。其孝友如此。(3分)
翻译:▲
参考答案:
16.B(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有才德”)
17.C(①②都是用。A项:①结构助词;②动词。到。B项:①代词,他的②语气副词,表反问。D项:①连词,表承接;②连词,表转折“却”。)
18.C(是有人借魏忠贤的权势威逼欺压别人,而不是魏忠贤自己“仗势压人”)
19.于是去/倡建始祖祠/修五世以上墓/拜故旧之陇而酹之/不令其子孙知
20.(1)米价很贵,像这一点钱,你怎能养活自己?(“是”、“安”,倒装句式,各1分。共3分)
(2)留下了子女,(瓶庵)为他们操办了婚嫁之事,就像对待亲生子女一样。他就是这样孝敬长辈、友爱同辈的'。(“如己出”、“孝友”,语意连贯,各1分。共3分)
参考译文:
苏州枫江市集中,住着一位有道德的人,人们都称呼他“瓶庵”。有人说,这称呼是指守口如瓶,取说话谨慎的意义。有人说,瓶子口窄而腹大,很能装东西,比喻做人有度量。
瓶庵小时候父亲去世,停止了学业,长大后靠自己奋力学习,喜欢读书写文章的人,对有道德的人、隐士特别尊敬。对朋友中贫穷年老,没有生活依靠的人,他就说:“到我这里来养老送终吧。”所以,讲德行的读书人都认为瓶庵有才德。别人遇到急迫患难的事,他总是喜欢帮助人家。瓶庵曾经雇下一只小船,他问船夫:“船钱多少?”对方回答说多少多少钱,瓶庵听了说:“米价很贵,像这一点钱,你怎能养活自己?”就增加了船钱。所以,背负肩挑做买卖的小贩也说瓶庵是道德高尚的长者。苏州高风亮节之士徐枋,生活困难,瓶庵常赠送周济他,徐枋也不拒绝。
瓶庵六十岁那年,家里人要请客摆酒为他作寿,瓶庵说:“我将回故乡去,拿这笔钱做修整祖宗祠堂坟墓的费用吧。我六十岁了,容易患病,不趁这个机会去拜一拜先人的墓地,更待何时呢?”于是离开苏州,回乡倡议修建了始祖的祠堂,修整了五世以上先辈的坟墓,拜望了已故亲友的墓园并洒酒祭奠,但不让自己的子孙们知道。办完事,他带病勉力游览了黄山,然后返回家中。邻居间发生了纠纷,常到瓶庵那里请他评判是非,连市井无赖或不讲道理的士兵都听他的话。有人说:“瓶庵的父亲到扬州寄居时,正赶上反逆的阉党头目魏忠贤把持朝政,有人借他的权势威逼欺压别人,先生以平民身份给朝廷直言上书,一度处境很危险,后来总算平安无事。”瓶庵很有父亲的风格,他的父亲曾割下大腿肉为父治病,瓶庵的父亲生病了,他也割下大腿肉为自己的父亲治病。瓶庵的妹妹去世后,留下了子女,瓶庵为他们操办了婚嫁之事,就像对待亲生子女一样。他就是这样孝敬长辈、友爱同辈的。所以无论远近的人士来到苏州,都争先恐后地想要结识瓶庵。
篇6:李贺小传原文翻译
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序,状长吉之奇甚尽,世传之。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吉之事尤备。
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辈为密,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王、杨辈时复来探取写去。长吉往往独骑往还京、洛,所至或时有著,随弃之,故沈子明家所余四卷而已。
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板,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长吉了不能读,欻下榻叩头,言:“阿弥老且病,贺不愿去。”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少之,长吉气绝。常所居窗中,勃勃有烟气,闻行车嘒管之声。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竟死。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实所见如此。
呜呼,天苍苍而高也,上果有帝耶?帝果有苑囿、宫室、观阁之玩耶?苟信然,则天之高邈,帝之尊严,亦宜有人物文采愈此世者,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噫,又岂世所谓才而奇者,不独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耶?长吉生二十七年,位不过奉礼太常,时人亦多排摈毁斥之,又岂才而奇者,帝独重之,而人反不重耶?又岂人见会胜帝耶?
翻译:
京兆杜牧给李贺的诗集作序,描绘李长吉的奇特之处很是详尽,世上流传李贺的这些事迹。李长吉的嫁入王家的姐姐说起长吉的事来尤其完备。
李长吉身材纤瘦,双眉几乎相连,手指很长,能苦吟诗,能快速书写。最先他被昌黎人韩愈所了解。与长吉一起交游的人,以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这些人最为密切。长吉每天早上出去与他们一同出游,从不曾先确立题目然后再写诗,如同他人那样凑合成篇,把符合作诗的规范放在心里。他常常带着一个小书童,骑着弱驴,背着一个又古又破的锦帛制作的袋子,碰到有心得感受的,就写下来投入囊中。等到晚上回来,他的母亲让婢女拿过锦囊取出里面的诗稿,见所写的稿子很多,就说:“这个孩子要呕出心才罢休啊!”说完就点灯,送上饭给长吉吃。长吉让婢女取出草稿,研好墨,铺好纸,把那些诗稿补成完整的诗,再投入其他袋子,只要不是碰上大醉及吊丧的日子,他全都这样做,过后也不再去看那些作品,王参元、杨敬之等经常过来从囊中取出诗稿抄好带走。长吉常常独自骑驴来往于京城长安和洛阳之间,所到之处有时写了作品,也随意丢弃,所以沈子明家的仅是所保存下来的李贺的诗作只有四卷罢了。
李长吉快要死的时候,忽然在大白天里看见一个穿着红色丝帛衣服的人驾着红色的苍龙,拿着一块木板,上面写着远古的篆体字或石鼓文,说是召唤长吉,长吉全都不认识,忽然下床来磕头说:“我母亲老了,而且生着病,我不愿意去啊。”红衣人笑着说:“天帝刚刚建成一座白玉楼,马上召你去为楼写记。天上的生活还算快乐,并不痛苦啊!”长吉独自哭泣,旁边的人都看见了。一会儿,长吉气绝。他平时所住的房屋的窗子里,有烟气,袅袅向上空升腾,还听到行车的声音和微微的奏乐声。长吉的母亲赶紧制止他人的哭声,等了如同煮熟五斗小米那么长时间,长吉最终死了。嫁入王家的姐姐不是那种编造、虚构故事来描述长吉的人,她所见到的确实像这样。
唉!天空碧蓝而又高远,天上确实有天帝吗?天帝确实有林苑园圃、宫殿房屋、亭观楼阁这些东西吗?如果确实如此,那么上天这么高远,天帝这么尊贵,天上也应该有文学才华超过这个世上的人物啊,为什么唯独对长吉眷顾而使他不长寿呢?唉,又难道是世上所说的有才华而且奇异的人,不仅仅地上少,就是天上也不多吗?长吉活了二十七年,职位不过奉礼太常,当时的`人也多排挤诽谤他。又难道是有才华而且奇异的人,天帝特别重视他,而世人反倒不重视吗?又难道是人的见识会超过天帝吗?
整体赏析
李商隐的《李贺小传》有别于一般传记文的客观直叙,是一篇性情之文;同时也和作者的诗歌风格相异,写得朴实自然而又不乏意趣。
此文最大的特点在于:小传虽小,但小中有大、以小见大。其“小”在于:作者并没有全面勾勒诗人李贺的一生,对他的生平经历也记叙不多,而是选取了他生活中的若干小片段进行插叙,以小片段撑起传记的主干。此外,在篇幅上,全文寥寥数百字,语言极为精练。而其“大”又体现在:极小极短的篇幅却具有很大的容量,集叙事、议论和曲折的抒情于一体,内容浑厚,意味深长。
文章在构思布局上也是较为特别的,全篇以一“奇”字贯之。首段以杜牧为李贺作序之事提挈全篇,言杜牧之序“状长吉之奇甚尽”,以杜牧言李贺“奇”引起下文自己所言李贺之“奇”。随后又提到李贺姊“语长吉之事尤备”,以杜牧序和李贺姊之言点出文中李贺事的由来。
第二段是全文的关键部分,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对李贺外在风貌的描写:“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作者抓住李贺外貌中最典型的几点特征,只用了区区十余字,李贺的清奇之气就跃然纸上了。尔后写李贺的交游情况,“最为昌黎韩愈所知”,与他密切往来的文人也不少。在文人交游中,作诗是最为常见的事情,但李贺每与诸人出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自然引出下文对李贺诗歌创作过程和特点的叙述。在李商隐笔下,李贺的诗歌创作大致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为情造文”,不以程限为意,而那种“得题然后为诗”的情况显然是“为文造情”,这是李贺不赞成的;二是及时捕捉灵感,李贺诗歌的创作方式和过程无疑是特别的,“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所作皆是自己所见所感,既是“为情造文”的表现,“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也是其及时捕捉灵感的方法;三是坚持及时修改整理,“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四是为文用心、能苦吟,在整个创作过程中,李贺都是呕心沥血为之,正如文中太夫人所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始已尔”。这些都为了说明李贺诗歌创作之“奇”,事实上诗风及其创作方法之奇是由其人性情之奇所影响和决定的,李贺性情之奇不仅在其诗歌创作之奇中有所体现,以下几句更是直接写出了李贺性格中与众不同之处。他的诗歌都是呕心沥血之作,但却“过亦不复省,王、杨辈时复来探取写去”,“所至或时有著,随弃之”,创作时一丝不苟,处置作品却极为随意,这是李贺性情之奇的一个方面。
在写了李贺的诗歌创作之奇及性情之奇后,作者在第三段又着力描绘李贺临终之奇。李贺临终之时有天帝召升,这种扑朔迷离、荒诞虚妄的描写占据了此段大部分篇幅,作者不仅对此浓墨重彩大加渲染,更在段末声明:“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实所见如此。”也许李贺临终确实曾出现幻觉,而李商隐把这种幻觉放到传记中加以描绘,其实只是以此寄托自己的感情,并以现实和幻觉的鲜明对照引出最后一段的一连串质问。
末段是李商隐对李贺的议论和观感,并借题发挥,抒发了对李贺的惋惜和同情,从中也可窥出李商隐写作这篇小传的未言明的真意。最后一段托出了六个问题,虽然问而不答,但答案自在问中,能探得一二。前三问是问天,后三问则专问李贺的遭遇,层层递进,反复呼号。像李贺这样“才而奇者”世所罕见,却遭到世人的排斥,无人重视,而为天帝所重,与篇首的“奇”遥相呼应,更突出了作者对李贺一生遭遇的同情和悲愤。在这种同情和悲愤中,作者有意无意地把自我也摆了进去,因此无论是在对李贺之奇的叙述中,还是在末尾的一连串质问中,作者自己的身影总是若隐若现、似有若无,作者对自己命运和遭遇的感愤、慨叹也能隐约曲折地表达出来。
篇7:《陈烟小传》原文及翻译
《陈烟小传》原文及翻译
虞集
【原文】
陈绍,字光伯,毗陵人。登咸淳乙丑进士第,年已四十六,调丹阳尉。绍以功业自许,乐仕边郡,举者满数。改官知朐山县。
岁甲戌,大元大兵渡江,江东西守者皆已降。大兵自沙武口胃雪夜渡至马洲,将攻常州。明年乙亥,宋命故参知政事蜀人姚希德之子訾居常,起知其州;以绍知兵,起复,添差由通判常州以位之。告、绍知常无险,去临安近,不可守,而不敢以苟免求生,同起治郡事。率赢惫就尽之卒,以抗全盛日进之师,厉士气以守,缮城部,备粮枝,治甲兵.绍输私对以给用,不敢以私丧失国事。身当矢石者四十余日,心力餐焉。及兵至城下,拥壕而阵,矢尽不降。城且破,管死之,招扰调兵巷战。从者进马于庭曰:“城东AE门围缺,可以从常熟塘a赴行在②。”绍曰:“孤城,力尽援绝而死,职分也;去此一步,无死所矣!”遣子出城求生,曰:“存吾宗之血食,勿回顾!”驱之,号泣以去。兵至,绍遂死之。
绍死时,有仆杨立者,守之不去,北兵见而义之,缚之以归。它日将以开人,立曰:“吾从子得生,愿终身焉。若以弄人,则死耳。”从之燕,得不死。往来求常州人,得僧磷者具以绍死时事告其子孙乃已。既罢兵,承相军士管③,为绍孙,曰:’’城破时,兵至天庆观,观主不肯降,曰:‘吾为吾主死耳,不知其他。夕遂屠其观。”一时节义所激知此。
陵阳牟献之曰:“舍门户而守堂奥,势已甚史,而誉、绍死,殆无愧于巡、远④。”绍之友邵焕有曰:“宋之亡,守藩方橄甲宵而死国难者,百不一二;儒者知兵,小臣仓卒任郡寄而史官⑤曰伯颜⑥垂相之取江南行军功薄大小具在官府可以计日而考之也国朝《纪世大
典》尝次第而书之若绍之死事可以参考其岁月矣
(节选自《道园学古录》卷四四)
[注〕①添差:增加一项差遣。②行在:指临安。③管:人名,陈管。④巡、远:张巡、许远。唐玄宗时,安禄山叛乱,张巡、许远坚守唯阳达九个月,城破后就义。⑤史官:作者自称。虞集曾担任元朝国史院编修官。⑥伯颜:蒙古族人,是率元军南下消灭宋朝的主帅。
【译文】
陈绍,字充伯,毗陡人。成淳元年登上进士第,当时已经四十六岁了,调任丹阳县封一职。陈绍把建功立业作为自己岭志向,吝欢到边那橄官,推荐他的人很多。(后)改任的山县知县。
甲戌年向,元兵渡过大江,江东汉西的守军都投降了。元军连夜窗寿风贡从沙武份渡到了马洲,准奋攻打幸州。第二年,宋翻令令原攀知政事菊人姚希德的儿子姚仓居守常州,起复官职为知州;陈绍因为份得军事而恢之官职予以任用,增加一项差遗,以常州通列的身份来擂位姚套。姚音、陈绍知道常州没有脸共的地形可以扮守认王离临安又近,不能防守,但又不敢用不正当的手段来生存,两人一同治运那事.嗬核度.的冲将清贬的士兵,抵杭士气极盛每天都在进攻的元军,激励振奋士气来守城,修补城琦,筹备旅草,整治军队。陈绍还把自己的对产扮进给官府,作补给之用,不筑因为个人喇盔而使国家受报。帝身经历战斗四十多天,可该尽心尽力了。千元兵到了常州城下,占据城堆摆开阵势,(仍)坚持到最后不投降.城印将杖攻破,姚舍死了,陈绍还在调兵与元军展开巷战。随从把马牵进度陇说:“城东北门有使。:可以从常熟抢特马突田赶往临安.”陈绍说:“我据守孤城,尽力了无援助而死,也是我的职贵所在;离开城池一步,将死无葬身之地!”(他)派儿子逃出国城求生路,说:“保存我宗派的血脉,不要回来!”赶他走,(儿于)边哭边离开。元兵来了,陈招于是守城而死。陈绍死的时候,有个仆人呻勿立的,守着陈绍的'遗体不愿离开,元军看见了,认为他的行为够义气,将他翩娜而归。有一天要将他送悠粼人,杨立说:“我从您那儿得到活命,希望终生堆着您。知果将我送与他人,、不如死了算了。”让他眼从封了燕地,才不至于死。杨立往来手找常州人,找到一个呀借琦的和尚,把陈绍死时的事情全部告诉他的子孙才罢休.元军姜兵后,垂相手下的军士陈管,是陈绍的孙子,说:“常州城破之日,元兵到天庆观时,观主不肯技降,说:‘我为我的主子而死,不知道有其他主子。’元军于走把观里的人全部杀光了。”陈绍的气节就是这样激励人心的一。
陡阳牟故之说:“门户已经丧失,而要守住堂奥,形势已经很窘迫,而姚管、陈招的死,意义大棍无愧于张巡、许远。”陈绍的朋友邵焕说过:“宋代的灭亡,镇守一方,穿着艳甲、裁着头盔为国难而死的,一百人之中不过有一两个人;懂得军事的文人,匆忙仓促间担负起保卫一郡重任的小官,千百人之中一两个昙了。像陈绍这样的,不也是很悲壮的吗!” 皮集说:伯颜垂相攻取江南,反映征战过程和将士功绩的文书籍哥都在官府中,可以有时间来考伍它。本朝的《纪世大典》将依次来记载,像陈绍之死这件亨,可以参照来用它的年代啊!
篇8:《陈烟小传》原文翻译
虞集
陈绍,字光伯,毗陵人。登咸淳乙丑进士第,年已四十六,调丹阳尉。绍以功业自许,乐仕边郡,举者满数。改官知朐山县。
岁甲戌,大元大兵渡江,江东西守者皆已降。大兵自沙武口胃雪夜渡至马洲,将攻常州。明年乙亥,宋命故参知政事蜀人姚希德之子訾居常,起知其州;以绍知兵,起复,添差由通判常州以位之。告、绍知常无险,去临安近,不可守,而不敢以苟免求生,同起治郡事。率赢惫就尽之卒,以抗全盛日进之师,厉士气以守,缮城部,备粮枝,治甲兵.绍输私对以给用,不敢以私丧失国事。身当矢石者四十余日,心力餐焉。及兵至城下,拥壕而阵,矢尽不降。城且破,管死之,招扰调兵巷战。从者进马于庭曰:“城东AE门围缺,可以从常熟塘a赴行在②。”绍曰:“孤城,力尽援绝而死,职分也;去此一步,无死所矣!”遣子出城求生,曰:“存吾宗之血食,勿回顾!”驱之,号泣以去。兵至,绍遂死之。
绍死时,有仆杨立者,守之不去,北兵见而义之,缚之以归。它日将以开人,立曰:“吾从子得生,愿终身焉。若以弄人,则死耳。”从之燕,得不死。往来求常州人,得僧磷者具以绍死时事告其子孙乃已。既罢兵,承相军士管③,为绍孙,曰:’’城破时,兵至天庆观,观主不肯降,曰:‘吾为吾主死耳,不知其他。夕遂屠其观。”一时节义所激知此。
陵阳牟献之曰:“舍门户而守堂奥,势已甚史,而誉、绍死,殆无愧于巡、远④。”绍之友邵焕有曰:“宋之亡,守藩方橄甲宵而死国难者,百不一二;儒者知兵,小臣仓卒任郡寄而史官⑤曰伯颜⑥垂相之取江南行军功薄大小具在官府可以计日而考之也国朝《纪世大
典》尝次第而书之若绍之死事可以参考其岁月矣
(节选自《道园学古录》卷四四)
[注〕①添差:增加一项差遣。②行在:指临安。③管:人名,陈管。④巡、远:张巡、许远。唐玄宗时,安禄山叛乱,张巡、许远坚守唯阳达九个月,城破后就义。⑤史官:作者自称。虞集曾担任元朝国史院编修官。⑥伯颜:蒙古族人,是率元军南下消灭宋朝的主帅。
8.对卞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缮城郭,备粮模 缮:修补
B.它日将以界人 界:给予
C.具以招死时事告其子孙乃已 具:准备
D.舍门户而守堂奥,势已甚 整:窘迫
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绍以功业自许险以远,则至者少
B.拥壕而阵,矢尽不降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C.从之燕,得不死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殆无愧于巡、远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10.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陈烟坚守城池、奋勇作战的一组是( )
①以绍知兵,起复,添差通判常州以佐之②身当矢石者四十余日,心力餐焉
③城且破,舍死之,0扰调兵巷战④城东北门围缺,可以从常熟塘驰赴行在⑤孤
城,力尽援绝而死,职分也⑥驱之,号泣以去。兵至,绍遂死之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②⑤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主要记叙了宋末常州通判陈绍临危受命,组织军民英勇抗元、保卫常州,最终壮烈牺牲的光辉事迹。
B.陈熠开始知道常州没有危险,但元军攻城时,他和姚誉不苟且偷生,知其不可而为之,两人都以身殉国。
C陈绍虽位卑而不敢忘优国,具有勇于献身的精神。对于陈绍死节的意义,作者引用前人之言予以突出。
D.本文简洁精练,重点突出,结构安排周密而严谨,寓褒赞之情于叙述之中,显得冷静、客观,无可置疑。
12.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率赢惫就尽之卒,以杭全盛日进之师,厉士气以守。(4分)
②有仆杨立者,守之不去,北兵见而义之,缚之以归。(4分)
(2)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4分)
史官日伯颜71相之取江南行军功簿大小具在官府可以计日而考之也国朝《纪世大典》尝次第而书之若绍之死事可以参考其岁月矣
参考答案
8. C(C项,根翻上下文,“具”应该是“完全”之意。A项.“缮”,现代汉语中有“修络”一词,可推知其意义:
9.C
10B
11.B
12.(1)①带领疲弱的即将溃败的士兵,抵抗士气极盛每天都在进攻的元军,激励振奋士气来守城。(评分点:“羸惫”、“就”、“日"、“以”、句意)
②有个仆人叫杨立的,守着陈绍的遗休不愿离开,元军看见了,认为他的行为够义气,将他捆绑而归。(评分点:“有……者” 、“去”、“义之”、“以”、句意)
(2)史官曰/伯颇垂相之取江南/行军功薄大小具在官府/可以计日而考之也/国朝《纪世大典》尝次第而书之/若招之死事/可以参考其岁月矣
参考译文,
陈绍,字充伯,毗陡人。成淳元年登上进士第,当时已经四十六岁了,调任丹阳县封一职。陈绍把建功立业作为自己岭志向,吝欢到边那橄官,推荐他的人很多。(后)改任的山县知县。
甲戌年向,元兵渡过大江,江东汉西的守军都投降了。元军连夜窗寿风贡从沙武份渡到了马洲,准奋攻打幸州。第二年,宋翻令令原攀知政事菊人姚希德的儿子姚仓居守常州,起复官职为知州;陈绍因为份得军事而恢之官职予以任用,增加一项差遗,以常州通列的身份来擂位姚套。姚音、陈绍知道常州没有脸共的地形可以扮守认王离临安又近,不能防守,但又不敢用不正当的手段来生存,两人一同治运那事.嗬核度.的冲将清贬的士兵,抵杭士气极盛每天都在进攻的元军,激励振奋士气来守城,修补城琦,筹备旅草,整治军队。陈绍还把自己的对产扮进给官府,作补给之用,不筑因为个人喇盔而使国家受报。帝身经历战斗四十多天,可该尽心尽力了。千元兵到了常州城下,占据城堆摆开阵势,(仍)坚持到最后不投降.城印将杖攻破,姚舍死了,陈绍还在调兵与元军展开巷战。随从把马牵进度陇说:“城东北门有使。:可以从常熟抢特马突田赶往临安.”陈绍说:“我据守孤城,尽力了无援助而死,也是我的职贵所在;离开城池一步,将死无葬身之地!”(他)派儿子逃出国城求生路,说:“保存我宗派的.血脉,不要回来!”赶他走,(儿于)边哭边离开。元兵来了,陈招于是守城而死。陈绍死的时候,有个仆人呻勿立的,守着陈绍的遗体不愿离开,元军看见了,认为他的行为够义气,将他翩娜而归。有一天要将他送悠粼人,杨立说:“我从您那儿得到活命,希望终生堆着您。知果将我送与他人,、不如死了算了。”让他眼从封了燕地,才不至于死。杨立往来手找常州人,找到一个呀借琦的和尚,把陈绍死时的事情全部告诉他的子孙才罢休.元军姜兵后,垂相手下的军士陈管,是陈绍的孙子,说:“常州城破之日,元兵到天庆观时,观主不肯技降,说:‘我为我的主子而死,不知道有其他主子。’元军于走把观里的人全部杀光了。”陈绍的气节就是这样激励人心的一。
陡阳牟故之说:“门户已经丧失,而要守住堂奥,形势已经很窘迫,而姚管、陈招的死,意义大棍无愧于张巡、许远。”陈绍的朋友邵焕说过:“宋代的灭亡,镇守一方,穿着艳甲、裁着头盔为国难而死的,一百人之中不过有一两个人;懂得军事的文人,匆忙仓促间担负起保卫一郡重任的小官,千百人之中一两个昙了。像陈绍这样的,不也是很悲壮的吗!” 皮集说:伯颜垂相攻取江南,反映征战过程和将士功绩的文书籍哥都在官府中,可以有时间来考伍它。本朝的《纪世大典》将依次来记载,像陈绍之死这件亨,可以参照来用它的年代啊!
篇9:全庵桃花原文翻译赏析
庆全庵桃花翻译赏析 谢枋得,这是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谢枋得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字里行间流露了谢枋得忧愤的心情。
原文:
庆全庵桃花
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
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
怕有渔郎来问津。
庆全庵桃花字词解释:
① 庆全庵:谢枋得避居建阳(今属福建)时给自己居所取的名称。
②桃源:“ 桃花源 ”的省称。晋陶潜作《桃花源记》,谓有渔人从桃花源入一山洞,见秦时避乱者的后裔居其间,“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渔人出洞归,后再往寻找,遂迷不复得路。后遂用以指避世隐居的地方,亦指理想的境地。
③ 问津:询问渡口。这里用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无人问津”意,指寻访。
篇10:全庵桃花原文翻译赏析
诗题的是自己门前的桃花,但诗直接由题宕开,从桃花联想到桃花源。桃花源是晋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理想世界,文中说武陵有个渔夫,见到一条小溪,溪边长满桃花,落英缤纷,他顺溪水找到了一个地方,人民男耕女织,安居乐业,自称是避秦乱而迁移至此,遂与世隔绝,不知外面的世界已几经变更。渔夫回家后,告诉了当地太守,再去找那地方,却再也找不到了。诗首句就是借桃花源,说自己找了块与世隔绝的地方隐居,目的是为了躲避新朝。诗人在感情上已经把自己等同于桃花源中躲避秦末暴政的.人物,万事不关心,因此第二句说自己自从避世后,连时间概念都没有了,只是见到眼前桃花盛开,方才知道,又是一年春天到来。这两句虽然读来觉得平易自然,实际上隐含着诗人无数的伤心血泪在内;他的避居,完全是不得已,他何尝不是天天在祈祷有人起来推翻元蒙统治,恢复宋朝河山呢?
三、四句,把基调更降下一层。桃花源中的人,因为桃花随着流水而出,被渔夫所追逐而发现了隐避之所。诗人当时变姓埋名,更怕被人知道,因此他担心地提出,门前的桃花凋谢时千万不要随流水淌出,怕有人见到,跟寻而至,发现自己隐居的地方。诗人这样说,不仅仅是表示不愿让人知,更多地是宣言自己绝不与新朝合作。全诗随手设譬,既符合自己身世与当时社会现实,又明白地表明了自己的志向,自然熨帖。
不过,诗人最终还是被人发现了,程文海、留梦炎等人交相荐举他出仕,他都严词拒绝,最后元世祖也下令他到京城大都去,在福建参政魏天祐的强逼下,他到了大都,不肯做官,绝食而死,实现了自己与新朝不两立的誓言。
个人资料:
谢枋得(1226~1289),字君直,号叠山,别号依斋,信州弋阳(今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诗文豪迈奇绝,自成一家。担任六部侍郎,聪明过人,文章奇绝;学通“六经”,淹贯百家,带领义军在江东抗元,被俘不屈,在北京殉国,作品收录在《叠山集》。他蔑视权贵,嫉恶如仇,爱国爱民,用生命和行动谱写了一曲爱国的壮丽诗篇。
篇11:全庵桃花原文翻译赏析
我寻到了块像桃花源那样理想的地方,正可以同躲避秦朝的暴政一样躲避新朝;在这里,我早已忘记了节令,只是见了桃花又一次盛开,才知道又一年的春天来到。桃花纷纷飘落,切莫让它飘进溪水;恐怕有多事的渔郎见了,顺着漂浮的花瓣找到这里,把我骚扰。
庆全庵桃花创作背景:
南宋灭亡后,谢枋得在浙赣交界一带抗击元兵,以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知信州。不久,信州失守,他变易姓名,躲藏在武夷山区,卖卜论学于建阳市中,一住十二年。这首小诗借自己门前桃花开放,结合自己逃难现状,抒发避世怕人知晓的心理,表示与新朝的决绝。
篇12:文言文《李贺小传》原文及翻译
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序,状长吉之奇甚尽,世传之。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吉之事尤备。
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辈为密,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王、杨辈时复来探取写去。长吉往往独骑往还京、洛,所至或时有著,随弃之,故沈子明家所余四卷而已。
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板,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长吉了不能读,欻下榻叩头,言:“阿弥老且病,贺不愿去。”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少之,长吉气绝。常所居窗中,勃勃有烟气,闻行车嘒管之声。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竟死。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实所见如此。
呜呼,天苍苍而高也,上果有帝耶?帝果有苑囿、宫室、观阁之玩耶?苟信然,则天之高邈,帝之尊严,亦宜有人物文采愈此世者,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噫,又岂世所谓才而奇者,不独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耶?长吉生二十七年,位不过奉礼太常,时人亦多排摈毁斥之,又岂才而奇者,帝独重之,而人反不重耶?又岂人见会胜帝耶?
译文
京兆杜牧给李贺的诗集作序,描绘李长吉的奇特之处很是详尽,世上流传李贺的这些事迹。李长吉的嫁入王家的姐姐说起长吉的事来尤其完备。
李长吉身材纤瘦,双眉几乎相连,手指很长,能苦吟诗,能快速书写。最先他被昌黎人韩愈所了解。与长吉一起交游的人,以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这些人最为密切。长吉每天早上出去与他们一同出游,从不曾先确立题目然后再写诗,如同他人那样凑合成篇,把符合作诗的规范放在心里。他常常带着一个小书童,骑着弱驴,背着一个又古又破的锦帛制作的袋子,碰到有心得感受的,就写下来投入囊中。等到晚上回来,他的母亲让婢女拿过锦囊取出里面的诗稿,见所写的稿子很多,就说:“这个孩子要呕出心才罢休啊!”说完就点灯,送上饭给长吉吃。长吉让婢女取出草稿,研好墨,铺好纸,把那些诗稿补成完整的诗,再投入其他袋子,只要不是碰上大醉及吊丧的日子,他全都这样做,过后也不再去看那些作品,王参元、杨敬之等经常过来从囊中取出诗稿抄好带走。长吉常常独自骑驴来往于京城长安和洛阳之间,所到之处有时写了作品,也随意丢弃,所以沈子明家的仅是所保存下来的李贺的诗作只有四卷罢了。
李长吉快要死的时候,忽然在大白天里看见一个穿着红色丝帛衣服的人驾着红色的苍龙,拿着一块木板,上面写着远古的篆体字或石鼓文,说是召唤长吉,长吉全都不认识,忽然下床来磕头说:“我母亲老了,而且生着病,我不愿意去啊。”红衣人笑着说:“天帝刚刚建成一座白玉楼,马上召你去为楼写记。天上的生活还算快乐,并不痛苦啊!”长吉独自哭泣,旁边的人都看见了。一会儿,长吉气绝。他平时所住的`房屋的窗子里,有烟气,袅袅向上空升腾,还听到行车的声音和微微的奏乐声。长吉的母亲赶紧制止他人的哭声,等了如同煮熟五斗小米那么长时间,长吉最终死了。嫁入王家的姐姐不是那种编造、虚构故事来描述长吉的人,她所见到的确实像这样。
唉!天空碧蓝而又高远,天上确实有天帝吗?天帝确实有林苑园圃、宫殿房屋、亭观楼阁这些东西吗?如果确实如此,那么上天这么高远,天帝这么尊贵,(天上)也应该有文学才华超过这个世上的人物啊,为什么唯独对长吉眷顾而使他不长寿呢?唉,又难道是世上所说的有才华而且奇异的人,不仅仅地上少,就是天上也不多吗?长吉活了二十七年,职位不过奉礼太常,当时的人也多排挤诽谤他。又难道是有才华而且奇异的人,天帝特别重视他,而世人反倒不重视吗?又难道是人的见识会超过天帝吗?
★ 琉璃瓶文言文翻译
★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 观沧海翻译和原文
★ 童趣翻译及原文
《瓶庵小传》原文及翻译(共12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