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科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及安全管理论文

时间:2023-02-19 03:50:20 作者:总有刁民想害朕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总有刁民想害朕”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口腔科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及安全管理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口腔科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及安全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口腔科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及安全管理论文

1.1患者体液带来的生物危险因素。口腔科患者操作的时候患者多处于张口状态,操作时候与患者密切接触,加大了感染风险机会。口腔诊疗操作中有时候甚至会发生患者口腔中的唾液、血液等体液飞溅,患者体液易污染护理人员身体多处体表皮肤,从而造成感染风险。同时,口腔科护理人员在清点、清洗以及回收使用过的口腔科医疗器械以及处理医疗废物时候也容易造成损伤和污染。显而易见,许多经过血液及体液传播疾病(诸如艾滋病、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等传染疾病)极易通过此途径引起交叉感染。

1.2锐器意外伤害带来的危险因素。口腔科使用医疗器械繁多,且多为锐利医疗器械,在工作过程中极易受损伤。护理人员要经常接触刀片、车针等锐利器械,在清洗、消毒过程中极易引起意外伤害。并且在协助口腔科医生为患者拔牙或者镶牙的过程中,除了被医疗器械刮伤外,甚至会被患者牙齿刮伤。这也加大了护理人员被感染的风险。

1.3口腔科常见物理及化学因素风险。口腔科护理人员遭受的物理因素风险主要包括高温、粉尘、噪声以及辐射等[4]。口腔科含有较多比较小的医疗器械,这些小的医疗器械经常使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器进行灭菌,因而反复口腔科护理人员反复接触容易造成高温对人体的损伤,甚至不慎还会被烫伤。口腔科为患者诊治过程中,诸如牙钻等器械的频繁使用,可能产生较多微小粉尘和气溶胶等,这些物体弥漫于工作环境中对人体会造成不良影响;同时口腔科很多仪器还容易造成噪音,人长期在高分贝的噪音刺激下,众所周知,将对机体各个系统将造成一定的损害。口腔科医疗器械多,消毒也是一项重要工作,护理人员工作中将面临化学消毒剂的危险,这些物品常具有挥发性、刺激性和腐蚀性等,人体长时间暴露在这些因素下对身体十分不利,对人体皮肤黏膜、呼吸系统等均有危害。同时口腔科填充材料,由于使用不慎也会有化学危害。

1.4社会压力带来的心理压力。护理人员工作量较大,每天协助医生收治病人,同时还要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每天事物繁杂。并且随着口腔医学的发展,医务人员需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工作压力大,再加上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不理解,容易造成较多的'心理压力。护理人员容易变得疲惫、精神紧张,这些如果没得到及时调整,对医务人员自身身体状况不利,同时还不利于优质护理的开展。

篇2:口腔科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及安全管理论文

2.1完善护理相关管理制度,构建和谐科室氛围。制定科室基本方针制度,并且联系实际定期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修改与完善。使工作开展做到科学、合理,使护理走向规范化管理,让一切护理工作及人员管理都有规律可循。调动一切有利要素,注意关心科室护理人员的工作和生活,关注心理变化,减轻护理人员压力,构建良好的科室氛围。

2.2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做好消毒隔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注意保护自我,操作前后注意消毒洗手,避免交叉感染。注意科室卫生,定期消毒,保持空气的流通,可以减少化学等有害物质对人体的伤害。对具有腐蚀性、刺激性的药品及消毒用品应注意合理储存,避免泄露。

2.3提高自我防护意识,科室合理布局。对于病人应注意核实是否完善相关输血前检查,特别是经血液传播的疾病筛查,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提高警觉意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认识到锐器伤害可能带来的风险,在传递、整理、回收医疗器械时候应格外注意,避免伤及自己。严格按照标准操作,注意改变自己不良的个人操作习惯。同时科室应该注意合理布局,注意区分清洁区与污染区,做好医疗器械的养护,减少噪音的污染。尽量减少放射辐射及电离辐射对人体的损伤。

2.4树立互帮互助氛围,舒缓心理疲劳。工作及业余中注意劳逸结合,养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树立互帮互助的科室氛围,注意调节自己的心理疲劳,培养更多业余爱好。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做好心理自我调节。

参考文献:

[1]张琦.口腔科护士职业防护制度的建立与实施[J].上海护理,2013,02:72-74.

[2]吴明慧,黄卫东.口腔科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及安全管理对策[J].全科护理,2015,10:935-936.

[3]任红润,周楠,叶发明,王文梅,王莉蓉,林梓桐,等.口腔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04:766-768.

[4]刘宇霞,武彩霞,韩福胜.口腔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风险及防护策略[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9,01:63-65.

篇3:口腔科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及安全管理论文

摘要:近年来,医院越来越重视各科室的质量控制水平,但是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特别是随着医患关系的紧张,医院如何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再次被提到了新的高度。口腔科工作职责主要围绕口腔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展开,作为口腔科护理人员需频繁接触各种口腔医疗器械,且受检人群多为流动人群,从而导致口腔科护理人员具有较多职业暴露危害因素[1-2]。因此,总结和分析口腔科护理所面临的常见职业危害因素,并且根据其总结和归纳出针对性安全管理,在临床护理中具有较高地位。

关键词:口腔科;职业危害因素;职业暴露;安全管理

口腔科与其他临床科室不同,接受患者就诊量大,就诊周期长,各项诊疗活动需使用较多器械,受检的人群中存在着较多未知危险因素,并且患者多处于张口状态,也极大增加了医护人员直接接触患者唾液及血液的感染途径,致使医务人员具有较普通科室更多的职业危险因素。口腔科护理人员除了配合医生利用各种器械完成较多技术操作外,还需要处理大量被污染的医疗器械。为促进口腔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在口腔科护理工作开展中,归纳总结出一套科学、系统的安全防范措施,显得尤为重要[3]。笔者在广泛阅读大量相关文献基础上,再结合自身科室经验,归纳出了口腔科护理中面临的常见职业危险因素,并据此分析,深入探讨应对措施,以期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特报道如下:

篇4: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消毒管理论文

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消毒管理论文

口腔门诊是一个集检查、诊断以及治疗为一体的综合性场所,不仅人流量大,而且摆放着多种复杂的仪器,有些仪器与患者的血液、口腔黏液以及病变部位有密切的接触,很容易导致口腔门诊内医源性的交叉感染[1]。

1、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危险因素

1.1医疗器械的污染

口腔门诊拥有众多不同种类、形状复杂、较难清洗的医疗器械,通常与患者的口腔黏液、牙齿、血液以及唾液等进行直接接触;同时这些医疗器械价格一般较为昂贵,不能一次性使用,一般都需要清洗和消毒灭菌后重复使用。但由于口腔门诊的医疗器械结构较为复杂,常常在交接、空腔等部位残存着不易清洗的组织碎片,这些未能清洗干净的残留物极易造成医疗器械的污染,进而造成患者交叉感染[2]。此外,口腔门诊还存在一些手动牙科器具、牙科旋转器具、牙科注射器具、根管器具等,都是传染疾病的常见传播媒介。

1.2诊治环境的污染

口腔门诊医院的诊治环境是极易被忽略的感染危险因素。口腔门诊是集中对口腔疾病患者进行接待、诊断、治疗的综合性场所,众多口腔疾病患者在此环境下进行呼吸、吐出唾液;同时在治疗过程中,高速旋转的机器会将带有病原菌的唾液、组织碎片以及血液甩出在空气中,极易造成治疗环境空气、地面以及物表的污染。有研究表明,口腔门诊空气合格率低于70.0%,治疗期间飞出的唾液、组织碎片以及其他液体是造成口腔门诊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3,4]。

1.3一次性医用辅料的污染

棉签、棉球、垫布、纱布以及纸巾等都是口腔门诊常用的一次性医用辅料,一般用来清理患者血液、唾液、止血等,这些与病原菌密切接触过的一次性辅料如果不能合理回收处理,极易传染病原菌,造成感染。除此之外,口腔门诊常见的一次性杯子、医用手套、镊子以及注射器在给患者和医生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是造成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1.4医务人员交叉感染

口腔门诊的医务人员在对患者进行诊断治疗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与患者的口腔病患部位、唾液以及血液等进行接触,如果不具备较强的无菌防护意识,未能及时对与病原菌接触部位进行清洗或者进行清洗时未按照规范进行,都会使医护人员成为交叉感染的传播源。

2、控制感染的管理对策

2.1加强感染宣传教育,提高医护人员感染控制意识

首先医院应该定期对全体医人员进行感染防护知识的培训和宣传教育,对于口腔门诊医务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口腔医疗器械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培训;同时组织人员到上一级医院进行参观,提高医护人员感染控制的意识。规范操作,在对患者进行诊治时要戴口罩、帽子、一次性手套,必要时穿防护服;治疗完成后及时摘取口罩、帽子和手套,做好手卫生,处理好一次性辅料。同时还应该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健康检查,保证自身未受疾病传染或本身不是传染源,将自身从交叉感染中摘除[3]。

2.2建立健全完善的医疗器械消毒管理制度

制定“口腔门诊专业操作规范”、“口腔门诊医疗器械消毒灭菌规范”、“口腔门诊一次性医用辅料回收管理制度”以及“口腔门诊防护感染相互监督管理制度”,要求口腔门诊医护人员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对医疗器械、一次性辅料等进行消毒处理[5]。①每次进行医疗器械消毒处理时都应保证至少2人在场进行操作,同时严格正确对过程进行记录。②对于结构复杂、接触病原菌的高危器械严格按照清洗-浸泡消毒-高压高温灭菌的流程进行。③在日常实践过程中,口腔门诊医护人员应该及时对医疗器械的.消毒处理,探讨研究防护感染措施,不断改进现有操作规范。④建立健全相应的相互监督、赏罚分明的制度,做到大家相互监督、改进有赏、违反必惩。

2.3定期对诊治环境进行消毒

口腔门诊环境的污染是造成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定期对诊治环境进行清洁消毒处理是排除这一危险因素的主要方法。①地面清洁。定期打扫口腔门诊的地面,重点清除治疗时飞溅出来的血液、组织碎片以及灰尘,然后将新洁尔液喷洒在地面,仔细清洁门诊室内的每一处。②全面消毒。在对整个门诊进行清洁打扫后,必须对其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才能达到排除诊治环境污染的目的;每日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清洁消毒地面、物表;用紫外灯消毒照射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30min。③日常保持。对口腔门诊进行清洁和消毒的手段只能起到一时的作用,医务人员在日常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及时处理血迹,定期清洗门诊内的牙床、手柄、头托等。

2.4妥善处理一次性医疗辅料

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科学合理地对一次性医疗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对于与患者黏液、血液或者组织碎片等有密切接触的棉签、棉球、手套等一次性医疗辅料应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进行处理和回收;对于注射器、探针以及手术刀片等尖锐器械应放置在专用利器盒内,按医疗废物处置。

2.5加强日常细菌检测,确保消毒灭菌效果

医院不仅要制定相关的医疗器械消毒灭菌规范和制度,同时还应该加强对常见病原菌的日常检测,定期对口腔门诊的空气、医护人员手、消毒灭菌医疗器械、物体表面等进行微生物培养检测,以确保现行的消毒管理规范措施能够达到目标效果。此外,对于用于口腔门诊的消毒灭菌液应定期更新,以避免适应性耐受菌的出现;同时还应记录紫外灯以及空气消毒机的工作时间,做好日常监测。

3、总结

本文对我院口腔门诊感染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口腔门诊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多次使用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处理操作不完善,医疗废物处理不当,缺乏科学合理的消毒灭菌管理制度以及从业人员自我防护意识不强等。针对上述因素采取了相应的管理措施:①加强感染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医护人员感染控制意识;②建立健全完善的医疗器械消毒管理制度,科学合理地进行消毒灭菌处理;③注重日常环境维护,定期对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④加强日常细菌检测,确保消毒灭菌效果,改进消毒灭菌方法。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降低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武迎宏,陈致诚.口腔诊疗机构的医院感染管理现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8):912-914.

[2]秦红梅,周丽,赵文捷.口腔专科医院器械集中消毒效果评价[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4):2070-2072.

[3]胡秀琴.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防护措施[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2):73-75.

[4]袁有兰.门诊口腔科的消毒管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1):138-139.

[5]王本利,常鲁山,马波.口腔诊疗器械消毒与灭菌质量调查[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6,23(6):562-563.

篇5:抗肿瘤药物职业危害风险管理研究论文

抗肿瘤药物职业危害风险管理研究论文

风险管理(riskmanagement)是通过识别风险、衡量风险、分析风险,从而有效地控制风险,用最经济的方法来综合处理风险,以实现最佳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1]。随着抗肿瘤药物应用量的不断增长及国家对抗肿瘤药物的应用管理越来越规范,各级医院陆续将各科室抗肿瘤药物集中至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PIVAS)进行配制,以减少对临床医务人员的职业伤害。此举虽然减少了病房护士接触化疗药物的机会,但对PIVAS调配人员而言,每天接触大量不同种类的抗肿瘤药物,参与排药、混合调配、审核等人员也不可避免地接触其中,职业暴露风险大为增加[2]。为了保护PIVAS人员的健康,增加防护意识,我们运用风险管理方法来减少PIVAS抗肿瘤药物职业暴露危害。

1风险管理

1.1风险识别

在集中调配抗肿瘤药物前的准备阶段,由护士长、药学岗长、科室骨干及肿瘤护理小组、感控科核心成员组成风险控制小组,对所有涉及的相关人员进行访谈,并使用肿瘤护理小组提供的职业防护知识调查问卷进行调研,了解PIVAS人员防护知识掌握情况及需求。同时查询相关资料文献,采用“头脑风暴法”,讨论分析PIVAS抗肿瘤药物接触的所有环节,查找可能发生危害的部位。1.1.1识别抗肿瘤药物的危害相关研究发现,抗肿瘤药物可通过皮肤、呼吸道、消化道进入体内,导致脱发、月经失调、口腔溃疡等现象产生[3]。接触时间长短、抗肿瘤药物的类型及剂量大小与产生的危害程度有关[4]。抗肿瘤药物一旦发生溢出,处理不当将直接对操作人员的健康造成危害。1.1.2识别风险环节(1)抗肿瘤药品进入PIVAS:抗肿瘤药品由厂家生产,经流通经营渠道送至医院,存放库房等环节,终端运送至PIVAS进行使用。在运输、贮藏等环节均有可能发生药品破损。如果接触药品的人员在这些过程中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尤其是在打开外包装发现药品破碎时,可直至导致工作人员吸入粉尘或被液体药物污染,导致职业暴露风险。虽然储运中产生危害的可能性比较小,却不容忽视。(2)抗肿瘤药品存放:抗肿瘤药品进入PIVAS后,需要按照药品的性质要求进行贮藏,药瓶表面可能残留部分粉尘,这与药物生产过程有关。因此,在抗肿瘤药物的贮藏保管环节中,若药品保管不当,未封闭贮存而长期暴露于敞开环境中,也存在人员职业暴露的风险。(3)排药核对:在排药、核对过程中,操作人员不可避免地接触药瓶,许多PIVAS人员的危险防护意识较差,尤其处于上述岗位人员,有些甚至徒手操作[5]。若未提前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不小心打碎药瓶,将直接造成呼吸道和皮肤的伤害。(4)抗肿瘤药物调配:调配过程中最容易发生抗肿瘤药物的溢出。针头从西林瓶拔出时,使用针头、针筒转移药物时,打开安瓿,从针管中排气,针管中药物过多(大于容积3/4)时,很容易造成药物喷溅或外泄溢出[6]。而在安瓿打开及注射器扎入输液袋口加入药液时,易发生利器伤害而导致职业暴露风险。(5)成品核对:仓内配制完毕的抗肿瘤输液需封入密封袋内,密封袋的包装均由仓内调配人员在每袋输液调配完毕时封袋,再放入药筐中传出仓外核对,此时接触密封袋和药框的手套上可能携带残余的抗肿瘤药物,若仓外核对者防护措施不到位,亦可能直接导致暴露污染。(6)抗肿瘤药物的输液打包运输至病区:核对完毕的输液,由专人负责打包封箱运送至病区,此环节操作人员若未采取合适的防护措施,也有可能象上述环节同样的原因导致暴露污染。(7)清场和清洁消毒环节:抗肿瘤药物调配完毕30min方可进行清场工作,配药仓内外各个有可能接触抗肿瘤药的角落都可能存在药物残留污染,往往重视仓内的清场工作,却对仓外的环境清场意识不足。(8)抗肿瘤垃圾处理环节:在上述的每一个环节中都会产生和抗肿瘤物品相关的垃圾,而国内普遍的“指南”只规范了仓内配药过程中产生的抗肿瘤垃圾的处理,《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及《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只提及医疗垃圾的处理,未具体提及关于抗肿瘤垃圾的特殊处理要求。因此,在处理垃圾的过程中,若处理人员没有较高的自我防护意识和相应的防护措施,发生垃圾处置不当、垃圾袋破损等情况,均可能导致职业暴露危害。(9)仪器维护:仪器维护人员多为仪器厂家或院内设备维护人员,对于抗肿瘤药物的危害及防护知识缺乏,往往不进行防护就作业,而仪器内面无法清洁部位,如生物柜排风管道即可能存在药物残留,易导致职业暴露危害。

1.2风险评估

以上9个环节,运用风险管理工具—FMEA风险指数评估系统进行风险评估,根据职业暴露风险发生的频度、严重度和风险可侦测度(风险易被发现的可能性)三个方面进行评价,计算:风险指数RPN值(riskprioritynumber)=发生频率(O)×严重度(S)×可侦测度(D),即RPN=O×S×D,确认风险指数大小,风险指数RPN越高,说明风险水平越高(见表1)。根据表1,风险控制小组人员讨论打分,记录每项均分,再计算风险指数,针对风险识别到的9个环节进行了风险评估,见表2。

1.3制定调配管理规范

针对各风险环节的分析评测,发现调配过程为风险评估指数最高的环节,因此重点加强调配过程中的风险管理,制定了相应的防护、操作规范,并且制订了药品发生溢出时的处理规范。严格按照《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进行操作与防护,更加注重细节管理。1.3.1保证调配环境安全抗肿瘤药物调配必须在细胞毒药物调配专用的生物安全柜中进行,操作前确保仓内温度≤18℃,同时还需保证调配仓压力稳定,要求配药人员入仓前检查温度及压力,确保参数在正常范围内方可入仓操作。生物安全柜每季度进行检测,按要求定期更换滤过器,确保运行状态良好,以防止药物外泄。1.3.2抗肿瘤药调配人员资质管理调配抗肿瘤药物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评估及专门培训,必须有充分的自我防护意识、熟练的药物调配技术及经验,经考核认证合格后方可从事抗肿瘤药物调配。1.3.3备齐完善的防护用物严格按防护要求备齐防护用物,包括一次性防护衣、双层无粉乳胶手套(中间加一层PE薄膜手套)、N95口罩、防护眼镜。并在调配间内备好无菌橡胶手套,要求操作中每30分钟更换一次橡胶手套。操作台上铺一次性一面防渗透、一面可吸收的垫巾,使用带鲁尔接口的螺口注射器,另备利器盒、封口袋、溢出处理箱等。1.3.4细化操作动作,提高安全操作水平人工调配要求:每次操作前首先旋紧针头,以避免注射器乳头与针头脱落分离导致药液溢出。操作中尽量避免排气动作,若必须进行排气,用单手回套针帽的方法,套上护针帽后再进行排气,以防止排气过程中药液溢出。调配西林瓶药物时,操作中使用负压抽吸技术,进针时西林瓶应与针筒呈45°角,针头洞斜面向上,稍用力进针。一旦针头穿过橡皮塞后立即使针头和针筒呈垂直状态[7]。此动作可减少针头拔出时的药液喷溅溢出,同时在整个抽吸药液过程中始终保持瓶内负压,以减少药物喷溅。调配安瓿药品时,用纱布包裹安瓿,反向向对侧打开安瓿以避免药物向操作者方向喷溅。操作完毕用酒精棉片及时清除输液袋口残余药液,避免对仓外人员以及病区护士的危害。1.3.5操作后垃圾处理每调配完毕一袋输液,立即将空西林瓶弃入操作台内的利器盒内;安瓿瓶装入厚密封袋内封口后弃入利器盒内;注射器不必卸下针头,整体直接弃入利器盒内;其余所有用物除印章及笔以外,一律直接弃入利器盒中;垫巾由四周向中间卷起包裹后弃入利器盒内。所有药物调配完毕将利器盒完全封闭,从生物柜内取出后直接放入双层医疗垃圾袋中,同时脱下外层橡胶手套及防护服弃入垃圾袋中。防护服脱下时需注意不要用手接触防护服的外面,用内面包裹外面后脱下弃去。将两层垃圾袋逐层扎好从指定的传递窗传出,保证出仓垃圾袋完好,必要时外层加套垃圾袋,防止污染仓外人员。1.3.6发生溢出事件的处理(1)药物喷溅溢出于垫巾上的处理:对于调配过程中,发生药物喷溅溢出至垫巾上时,将污染垫巾由四周向中间卷起包裹后弃入利器盒,立即更换新的垫巾继续进行调配工作。除此以外的溢出事件一律按照溢出事件处理流程办理。(2)溢出事件处理:对于所有的溢出事件,首先应确定为大溢出或小溢出事件,再进行处理。国内常规是按照污染量进行区分,宜遵循ISOPP建议,根据污染面积大小区分,避免小剂量药物在泼洒后可能造成的.较大面积污染。在调配仓内和摆药控制区均设置了溢出处理箱,箱内包括两付乳胶手套、护镜、N95口罩、胶带(标识污染面积)、吸附剂、塑料背面吸水垫、一次性毛巾及至少2只厚医疗垃圾袋、收集玻璃碎片的一次性刷子及利器盒。张贴了抗肿瘤药物溢出处理流程并配图说明,包括了11个步骤:①保持冷静;②按SOP操作;③穿防护服;④封闭污染环境,设置警示标志;⑤选用合适的方法清理;⑥二步清洁;⑦清理的废弃物丢弃在专用医疗垃圾袋;⑧防护服丢弃在专用医疗垃圾袋中;⑨仔细冲洗身体;⑩医生检查;輥輯訛记录。一旦发生溢出事件,只需根据流程操作应对处理。溢出处摆放警示牌,并用胶带围圈标识,严禁其他人员接近和扩大污染。溢出处理工作应首先从污染边界开始,逐渐向污染中心进行,以避免污染扩大。

1.4风险监控与系统管理

1.4.1建立职业暴露风险管控小组,并建立监督机制药学部、护理部、感染控制科,实施风险管理监督。由PIVAS护士长、药学岗长及科室骨干组成风险管理质控小组,定期检查各项防护措施的落实情况,讨论现存及潜在风险,按照PDCA的程序进行持续管控。1.4.2建立培训考核制度相关科室定期对所有人员进行职业防护知识的培训与考核,包括药师、护士、实习生、后勤维修人员等,考核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两方面,新进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认证考核后方可从事抗肿瘤药物调配。1.4.3防护要求制度化制定防护操作规范,要求所有人员在可能接触抗肿瘤药品的所有环节,必须戴橡胶手套,一次性口罩,一次性发帽。操作中动作轻柔,防止打碎药品导致职业暴露危害。1.4.4强化职业暴露后的支持系统,建立人员健康档案每年为工作人员进行体检,包括血常规、胸部X片、B超等,发生溢出或外泄事件直接导致皮肤或眼睛污染时,立刻进行检查,登记在溢出事件登记本上,同时上报保健科备案,并给予人文关怀。抗肿瘤药物调配岗位实行轮班制。对于怀孕、哺乳人员调离PIVAS岗位[8]。1.4.5建立反馈机制定期收集操作人员对于职业防护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听取反馈意见,做好持续改进工作。

2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描述,风险管理应用前后风险指数(RPN)对比,均数比较应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描述,改进前后效果比较应用χ2检验;P<0.05或P<0.01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效果评价

我院PIVAS在集中调配抗肿瘤药物工作准备阶段即开始进行了风险管理,开展集中调配抗肿瘤药物工作以来,未发生一起和抗肿瘤药物相关的职业伤害事件,也未发生过与抗肿瘤药物相关的环境污染事件。3.1风险指数RPN值比较应用风险管理进行风险控制前及控制后6个月,计算风险指数RPN值并进行比较,见表2。结果显示应用风险管理后,PIVAS人员对于风险及风险环节有了正确认识,主动在各个风险环节采取正确防护手段,主动防护意识明显增强,评估出的风险指数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2对抗肿瘤药物危害及防护知识认知率比较开展抗肿瘤药物集中调配工作前及风险管理实施后6个月,对PIVAS人员及相关工作人员进行针对性问卷调查,内容为专项知识5个方面,并统计每项内容答题正确率,见表3。结果显示,所有人员对抗肿瘤药物危害认知率和防护知识的认知率等明显提高,能做到主动缜密防护及规范调配操作,与应用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4讨论

4.1本研究认为,风险管理可以增强操作人员的主动防护意识,而防护意识不足主要来源于对风险的认识不足。包健安等[5]对抗肿瘤药物职业暴露的研究显示,抗肿瘤药物对环境的影响随着PIVAS运行年限的增长,污染有自仓内向仓外扩散的趋势,且越来越严重,其结果和人员的防护意识不足及思想松懈明显相关。通过运用风险管理,通过风险的识别与评估,可以明显提高PIVAS人员对抗肿瘤药物危害的认知率,提高其对每个工作风险环节的主动防范意识,让每个人都能够主动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正确的应用防护用品,按规范标准进行调配操作。4.2通过长效的风险监控与系统管理,可以强化操作人员对抗肿瘤药物危害的风险认知,并对风险事件进行有效监管,对于人员的调度排班有明确的制度,有效地降低了抗肿瘤药物对接触人员的职业危害,保护了PIVAS的工作环境及操作人员的健康,可减少因职业危害所导致的经济损失。4.3风险管理的运用,调动了PIVAS人员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对风险识别、评估、制定实施对策以及风险监控与系统管理多个方面,学会了风险管理的方法及管理工具的运用,树立预防为先意识,风险发生前做好评估并正确应对,使之有效降低风险程度。4.4随着抗肿瘤药物临床使用与调配量的不断增加,调配人员职业暴露风险日益增大,应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5]。虽然进行了风险管理,操作人员的职业暴露仍然存在,难免受到职业伤害,希望PIVAS管理部门能够制定统一的风险管理标准,提高防护要求,增加经费投入,比如增加自动调配装置,在PIVAS内建立缓冲区域,在风险环节增加防护设施等,以减少PIVAS人员的职业暴露风险。

参考文献

[1]李钧,李志宁.药品质量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2.

[2]HuangYW,JianL,ZhangMB,etal.AninvestigationofoxidativeDNAdamageinpharmacytechniciansex-posedtoantineoplasticdrugsintwoChinesehospitalsusingtheurinary8-OHdGassay[J].BES,2012,25(1):109-16.

[3]胡连英,梁素芳,林杏连.抗肿瘤药物对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11):19-20.

[4]张丽芹.抗肿瘤药物的危害及接触人员的防护措施[J].临床合理用药,2015,3(8):141.

[5]包健安,沈国荣,缪丽燕,等.多中心PIVAS集中调配人员抗肿瘤药物职业暴露评估[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36(9):701-6.

[6]胡雁,陆箴琦.实用肿瘤护理[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58.

[7]范静,王国全,翟红岩,等.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化疗药物集中配制的管理[J].护理学杂志,2009,24(3):19-20.

[8]施欢欢,程芳,王薇.浙江省护士化疗职业暴露自我防护风险矩阵的构建与分析[J].护理研究,2013,27(10):3192-5.

篇6: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因素及管理对策论文

摘要:

化工在我国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是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然而,凡事有利就有弊,化工给人们带来的危害也是极大的,如何保障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需要相关工作人员重点思考。在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很多不稳定因素,影响其安全生产。因此,我国政府相关部门越来越重视对化工企业的监管,以保障其生产的安全性。本文就对现阶段影响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管理对策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关键词:

篇7: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因素及管理对策论文

化工是一项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人们在生活当中所使用的绝大多数物品都源自于化工行业,有的化工产品甚至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成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产品。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化工产品也代表了人类在某个时期的文明。因此,世界各国都在着重发展化工行业,希望通过化工产品进一步改善人们的生活。但在化工企业不断发展和生产的同时,更应重视其生产的安全性,找出影响其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下面笔者就针对于此进行阐述。

1影响当代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

1.1缺乏安全生产意识

在化工企业的管理中,其没有将安全生产纳入到对工作人员日常工作的考核当中,使企业在安全生产上的管理十分薄弱。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应该归咎于化工企业管理人员缺乏安全生产意识[1]。这种意识的缺乏会使其在对工作人员的管理过程中,只会重视产品的生产效率。不会重视安全生产的管理,基层工作人员也就不会产生安全生产意识,使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成为了纸上谈兵。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企业通常都只会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补救,很少有企业会真正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此类事故的发生,使企业在这个问题重复投入补救资金,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给企业的运营带来了一定的负担。

1.2缺乏安全生产设施

很多化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只重视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而忽略了安全生产设施的建设,有的化工企业甚至为了提高其本身的利润,所采取的发展模式依然为粗放式发展,没有根据时代的需要和社会的发展做出相应的改变。还存在一些化工企业,由于其本身的经济实力还较为欠缺,在设备更换上还不能够跟上企业的生产和发展,常会出现超负荷运转等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会给化工企业的生产带来重大隐患[2]。除了上述问题以外,企业所建设的事故应急设施也不够完善,对这些应急设施的维护工作也没有做到位,导致当化工企业发生安全事故时,难以使用这些应急设施进行解决,不仅增加了企业的损失,还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威胁到了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篇8: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因素及管理对策论文

2.1提高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

虽然化工企业所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是由生产人员直接引发的`,但是究其最终的原因还是由于管理人员管理的不到位。管理人员在一个企业的管理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想从根本上改善安全事故的发生,应培养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安全意识,在对安全生产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起到表率的作用,能够有效遏制化工企业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由于企业管理人员安全意识的提高,使其在生产管理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应的制度进行管理,对一些所存在的不安全行为规范进行严格的处理,如此才能够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此外,管理人员在实际的生产管理过程中能够将安全生产意识传递给生产人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生产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保障化工产品的安全生产。只有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两者同时拥有良好的安全生产意识,才能够最大程度保障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促进化工企业良好的运营和发展。

2.2及时更新和维护安全生产设备

生产设备是化工企业进行生产的要素,生产设备所具有的性能能够对化工产品的生产产生重要的作用,性能越好的设备所生产出来化工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也就越好。并且,生产设备越先进,其所具有的安全性能也就越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3]。因此,化工企业的领导者应该对企业内所使用的生产设备进行及时的更新,避免设备长期使用出现性能不佳的现象。对于更新后的设备,应该定期对其进行维修和保养,从而保障其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能,能够有效控制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此外,安全事故应急设施也是十分重要的,其能够在发生安全事故时最大程度降低化工企业和生产人员的损失。

3结语

总之,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依赖化工产品,提高化工产品的质量,保障化工产品的安全生产是化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但是,我国化工行业的发展还处于一个发展阶段,存在很多的不足和问题,这给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带来了严重的隐患。所以,化工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对生产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督,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化工企业生产的安全性,从而降低化工企业和生产人员所遭受的损失。

参考文献:

[1]王民安.影响当代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因素的管理对策探究[J].科技与企业,2014,10(18):34.

[2]常文迪.探讨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问题与对策[J].化工管理,2015,09(21):36.

[3]冯冰.影响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因素及对策研究[J].化工管理,2016,06(12):3+5.

篇9: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影响因素分析论文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逐渐加快,电力行业的发展也获得了相应的支持,为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提供了有效的保障。电力安全管理工作是现今电力企业发展的重要部分,也是确保电力输送安全、稳定的重要依据。为了确保电力企业的发展可以适应现今激烈的市场竞争趋势,需要不断地加强电力安全管理的执行力度,提高其工作的实际效率。

1简述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的概念和作用

1.1概念

执行管理工作主要是利用周边现有的资源以及操作技能来实现企业发展的目标。电力企业安全管理执行力的实施是确保电力企业安全管理性能有效发挥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提升企业安全管理能力的重要方式。因此各企业应加强自身电力安全管理的力度,将管理制度落实到实际的工作中去,为提高企业效率,为企业安全运行奠定基础。

1.2作用

电力设备在运转的工程中会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并对人们的生命以及财产安全产生严重威胁。而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则可以对设备的使用进行合理的规划和配置,提升员工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从而降低因设备使用不当而造成的安全事故发生。另外,提升企业员工对安全管理的重视力度、加强对细节的处理力度,也是确保电力输送稳定性的基础。据数据显示,由于电力安全问题而造成的人员伤亡就已经超过了56起,其中死亡的人数已经超过了178人,由此可以得知,加强电力企业安全管理的力度,提升其管理制度的执行力,不仅仅是为了确保电力输送的稳定和安全,也是确保人民生命及财产安全的重要措施。

篇10: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影响因素分析论文

2.1人员

随着企业对电力安全管理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也在不断的完善中,但是部分企业在制度执行的过程中,由于人员因素的影响,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在:(1)员工自身安全意识薄弱。电力安全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不达标,操作不合乎标准,再加上在安全管理的过程中,技术人员对安全管理的重要性缺乏相应的了解和掌握,在操作过程中,无法用正确的安全意识对自己进行合理的规范,最终导致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2)操作失误也是造成电力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而造成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是由于相应的技术人员缺乏专业的技术水平以及不按照实际的标准规范进行合理操作规范,另外管理者对各项工作的检查缺乏细致严谨的态度,最终导致电力安全事故的发生。

2.2制度

国家为了提高电力企业发展的安全性,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和制度,不过由于这些制度的建立仅仅停留在表面,并未进行有效的落实工作,使得很多制度并不能发挥其自身的实际功效。尤其是针对电力安全管理工作中细节处理的规定,在实际的工作中缺乏严格的监督和管理,使其工作无法有效的落实到实处,失去了制度的约束意义。除此之外,有些制度的建立过于老旧,无法与现今发展建设有效地结合在一起,降低了安全管理工作的效率。

2.3管理结构

电力安全管理中的人员结构缺乏科学合理性,使得很多制度的实施受到了严重的阻碍,进而导致电力工作人员违规操作、电力安全管理执行流程缺乏规范性等现象频繁发生,从而影响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开展的过程、对象和结果。合理规划执行力结构,可以让电力安全管理过程中的人员清楚自己在整个结构体系中的位置,在电力管理中指导自己的工作内容,明确工作的目标。同时还可以确保电力安全管理工作中各项命令指标的及时传达,有针对性地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以及优化政策。

2.4监督力度

监督力度的提升是确保制度有效实施的依据,也是减少安全事故发生概率的重要措施。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也能够对电力安全管理监督提供保障,有效地保证电力安全管理的高效执行。加强电力企业安全管理的监督力度是对员工进行自我约束的有效措施,其能够确保各项工作以及制度可以按照标准其规范的流程进行,一旦降低监督力度,就有可能会降低整个工作的实际效率。

篇11: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影响因素分析论文

3.1加强对员工整体素质的培训工作

首先,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地加强对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工作,尤其是加强对员工安全意识的培训和教育工作。其次,管理部门也应加强对自身员工的安全管理和培训工作,定期地开展相应的安全教育活动,尽可能提升相关人员对电力安全施工的认知程度,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最后,不断完善好培训的相关机制,将有效确保培训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的系统化和专业化。同时还要安排专业的人员对员工进行专业的培训工作,提升员工自身知识的储备,加强对自身素质的规范工作,也只有这样,才可以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自身形象,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3.2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规范操作流程

为了确保安全管理制度实施的科学合理性,需要结合实际的工作需求以及员工的建议,完善和优化沟通的`渠道,为其目的性的达成奠定良好的基础。在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实施的过程中,要不断优化其工程与改进相关的机制,不断完善责任制度,依照相关人员的工作效率与质量来进行相关的比较,从而加快目标的实现。这就需要对员工自身的职责进行合理的划分,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并对工作良好的员工给予相应的奖励,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提升其工作的积极性,最终将安全管理工作的目的落实到实际的工作中来。

3.3加强监督工作的优化和防治工作

监督工作的开展是确保电力安全管理功效充分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降低安全问题发生概率的主要措施。在开展监督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也要提升员工之间相互监督的力度,从而及时地发现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减少事故的发生。所以说,监督管理工作的开展是十分必要的。另外管理部门的相关人员也要结合自身工作的环境、岗位特征进行详细的分析,找到合理的优化和创新模式,从而提高问题发生时的处理效率,加强电力企业工作的安全性。

3.4提升强电力安全管理中基础夯实工作的落实力度

设备的使用以及技术的管理是提升安全管理效率的重要因素。所以在实际的工作中,要不断地提高安全管理的整体水平,加强对其组织结构的构建工作,提升运行过程的安全性,在确定其正常运转后,在对电网以及人身安全进行合理的规划。除此之外,还要对电力设备进行严格的管理工作,提升其自身的工作效率,同时还需定期的对设备进行相应的维修和养护工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部门以及相关企业应不断地加强电力安全管理的执行力度,并加强电力企业安全管理重要性的宣传力度,提升人们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另外还要加强相关制度的监督和实施力度,从根本上提升制度的执行力。

参考文献

[1]郭发全.探析影响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的因素与解决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7(24):201-202.

[2]陈松陵.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影响因素及解决对策[J].低碳世界,2017(36):181-182.

职业危害告知书模板

血液库存管理因素分析论文

建筑工程管理影响因素探析论文

公立医院护理人员压力分析与管理对策论文

浅谈护理安全管理论文

通信工程安全管理论文

制造业安全管理论文

谈施工项目安全管理中人的因素

手术室护理人员养成教育的论文

职业安全健康体系的危害辨识、风险评价的审核

口腔科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及安全管理论文(精选11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口腔科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及安全管理论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