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状物散文范文800字

时间:2023-02-23 03:48:11 作者:朱厚熜的猫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朱厚熜的猫”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写景状物散文范文800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写景状物散文范文8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写景状物散文

10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作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老师找到家来问,是不是家里的大人帮了忙。我那时可能还不到10岁呢。”我听得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我装做根本不在意她的话,对着墙打乒乓球,把她气得够呛。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底白花的裙子。

我20岁时,我的两条腿残废了。除去给人家画彩蛋,我想我还应该再干点别的事,先后改变了几次主意,最后想学写作。母亲那时已不年轻,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医院已明确表示,我的病目前没法治。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了很多钱。她倒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是洗、敷、熏、灸。“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我说。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疾人救出困境。“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她每说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然而对我的腿,有多少回希望就有多少回失望。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医院的大夫说,这实在太悬了,对于瘫痪病人,这差不多是要命的事。我倒没太害怕,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一换药就说:“怎么会烫了呢?我还总是在留神呀!”幸亏伤口好起来,不然她非疯了不可。

后来她发现我在写小说。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我年轻的时候也喜欢文学,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吗?那就写着试试看。”她提醒我说。我们俩都尽力把我的腿忘掉。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着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那样,抱了希望。

30岁时,我的第一篇小说发表了,母亲却已不在人世。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也获了奖,母亲已离开我整整7年了。

获奖之后,登门采访的记者就多。大家都好心好意,认为我不容易。但是我只准备了一套话,说来说去就觉得心烦。我摇着车躲了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迷迷糊糊的,我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的心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在树林里吹过。

我摇车离开那儿,在街上瞎逛,不想回家。

篇2:写景状物散文

窗外,细如牛毛的小雨密密的斜织着,这是雨季的情怀。流翠的小雨,凄美的风景。如绢的雨丝轻轻的挥洒着,弹拨这无尽的情愁。花凋无声,叶落无影,经不起萧瑟寒意的催促,就那么一瞬间,繁华褪尽。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秋雨无痕,聆听落叶的倾诉,红尘往事,呢喃起涟漪无数。撑上一把油纸伞,立在苏小小的墓前,静静思索,默默回忆,感慨她的风华绝代和悲凉的一生;哀叹她始终不能结同心而被世俗吞噬的无奈。无人挽留,无人吊唁。如花的年华,似玉的情怀只是融在这点点清香、淡淡秋风中了。

寂寞红颜,春色未老,却早已蚀了岁月,荒了流年,销了心愿。人生宿命,家国兴亡,便如一片秋叶,终有落下一刻。而生命的轨迹,灵魂的重量,是否和落叶一样,成为秋季的最后一幕景?落叶在脚下飘动,那是一种悲壮,一种无言的燃烧。然而,随落叶而飘去的那个青春年华,是否依然让人回味,令人深思呢?

秦淮河畔的灯影桨声里,天犹寒,水犹寒,人亦寒。走上弯弯的月桥,凭栏遥望,似乎看到了柳永摇着折扇走来。满腹柔肠,都欲交给这秋色带走。一棹孤舟,数点寒鸦,带走了柳永的梦,摇碎在水波中,荡起阵阵涟漪,牵动着一颗归思的心。岁月如流水落花般逝去,碾间不过似惊鸿那温柔一箭。悲伤过处,到处是美丽的忧伤,忧伤的美丽。然岁月催人老,花谢花飞,红颜渐失,到头来,终不过是一杯黄土,掩埋着无数风流。难道那秋夜姑苏的客船,难道那轻歌曼舞的婉转,终究不过是一场虚幻?

秋风褪去了春的盎然,秋雨洗尽了夏的华丽,却用沧桑煮沸了人生的辗转,煮沸了历史的浩瀚。我想三毛说得很好“岁月极美,在于它的必然流逝:春花、夏日、秋景、冬雪。”我想秋也许是落在梧桐树上的凤凰,虽在遭受涅盘之苦,但是它正在静静等待重生,正在为下一个美丽的轮回积蓄力量。

没有推窗邀月的情怀,没有把酒临风的洒脱。只想默默坐在窗前,看着窗外的绵绵秋雨,自然忘我,一醉陶然。

篇3:写景状物散文

东北春晚,几番冷雨,数日寒风,天便豁然而晴,远望,半幅闲云低掩,岭树山云生辉。于是心忽欣欣,便信步去河畔,沿岸万红入眼,惊觉桃花已开。

我们这里的桃花,都属看桃,只是开花,似乎并不结果,那花便开得分外繁密灿烂。比丁香略早,春人其中,香风馨露,于是心宇芬芳,一扫初春凄冷。

一大片花海软软铺开,讶其不知何时竞已将景物暗换,仿佛只是昨日,此处还风凋雪残,就在刹那间,便与如许美丽猝然相逢。寻春之人渐多,漫步于花树间,笑语盈盈,直似心花怒放于笑靥。方觉春在人心,始是最真实最美好的.春意。

行不数步,见河水清淙,风轻波静,对岸的花影倒映其间,于是满河流水香。凝神一朵花的娇艳,总觉得看不真切,就算如此敞开心扉,也似隔纱隔雾,不明了我与桃花之间,究竟横亘些什么。

渐入桃林深处,遇一老人,他并没有带笑赏花,而是低眉垂首,手持笤帚丝袋,扫拾地上的纸片杂物。那些寻春之人留下的种种痕迹,在他手中归于清静虚无,蓦然愧意盈胸,我们这些人,眼中有花,心中却无花,始知春意并未在心头洇染,真真是辜负了这大好春光无边绚丽。

不远处有些人正在花前留影,信手攀折,百般作态,更有折花持手者,意态如春。忽然不忍看,想起那些大山深处人迹罕至之地,那些野花,自开自落,虽有风雨之摧,亦强过殒落人手。我们与桃花之间,终是有着山高水深的距离。

忽闻人声争吵,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女孩,正在阻止一些人折花。她固执地守着身旁的每一株树,阻挡着每一只伸过来的手。那一刻,她眼中盈泪,与身畔之花相映,忽然明白,在这里,终是有人与桃花相亲相近的,比如拾垃圾的老人,比如眼前护花的女孩。

终于,那些人羞惭而退,我亦歉疚,自己虽没有摧折桃花,却不能涌起呵护之心。所以,才一直看不分明那些花,抱惭而退,小女孩与桃花已成心底不散的风景。只是又见有人折花,于是奋步上前,厉声而斥,那些人愕然,继而亦惭。轻风拂过,我看见满树的桃花都在对我微笑。直到这一刻,才真正感觉到春意暖融,是的,自己,也终于走近了桃花。

回到家中,虽无帘幕招风,虽不能隔帘相对,可是桃花的美已近在心里。春色满眼,春意盈胸,如此,所有春日里的美好,都会与我相隔不远。

篇4:写景状物的散文

对一个地方思念久了,就有一种隐隐作痛的感觉,好像那里是前世,魂牵梦绕的傣家村寨,那是我曾经工作生活八年的地方,每当想起那美丽的村寨,便有一种柔软的牵挂。

山风吹动晨雾,像一条条白缎,轻轻地,慢慢地,把错落有致的村寨,缠绕上一层薄薄的柔纱。一幢幢别致、风情独特的竹楼,被寨边大榕树、芒果园、椰子林隐掩,满眼望去,这里的一切都染成了翠绿。

寨边的木棉,张开舒展的双臂,绽放着红色的花蕾,等不及绿叶的陪衬,就将激情点燃。多情的桃花,似粉红的云霞,印染在绿树之间,好似娇羞少女脸上飞出的红晕,增添了几分柔情。稻田伸向山边,在竹树间绽放,在阡陌间勾勒,一丝灵动与飘逸,溢满了浓浓的诗意。春天的稻田更让人着迷,勤劳的傣族儿女把秧苗插到山边的同时,也为稻田赋予了格外的美丽。错落有致的稻田装满了清洌的山泉,如散落在哀牢山间的奇幻魔镜,将七彩的云霞,绚烂的彩虹,将天地万物都倒映其间,将天下最美的景致都折射其中。阳光洒在水面,放射出粼粼波光。一分苍茫的安然和沉静,一样斑驳流溢的倒影,就像一幅山水画卷,撑起了浑厚凝重的一线蓝天。靠着勤奋和才智,傣家在这里创造出了光辉灿烂的文明印记。一片片稻田,把傣家的村寨,山野和大自然那么和谐的连在了一起。

踏着竹做的小桥,绕过水气弥漫的'小溪,沉浸在一个古老的梦里。天空中飘着蒙蒙的雨丝,只听见雨落芭蕉的声音,只看见那轻盈的雨滴,落在新发的绿叶红花上,便使得这天然的绿和红,显得那么的娇嫩。细雨缠缠绵绵,整个村寨都被润湿,这萦绕着绿色的雨雾,像是一层轻薄的白色面纱,遮盖了村寨的谲奇,却也给这原本的美丽风景增添了几分神秘。

站在蔑芭铺就的竹楼上,坝子的盎然绿意涌来眼底。椰林追着绿云,甘蔗溢出醇甜,茶叶飘荡清香,无处不醉人。到处是密密莽莽的青,到处是潮卷浪翻的绿。遥望天尽地边,偶尔才露出一抹空明的山影。绿浪中,垂荫覆地的大榕树,葱茏的凤尾竹,硕果累累的槟榔,装点着风情万种的傣家竹楼。

流过竹楼间小河静静流淌,拍打着竹楼千古的幽梦。寨子里一片静谧,竹林深处,傣家少女挑水走过,长长的筒裙,随着阿娜的身躯一起摆动。傣家少女是水做的妖姬,水是傣家的灵魂。竹楼有水相伴,泉音叮咚,增添了一种悠闲,一种淡雅,一种从容,何况这里的水,还有竹楼相伴。自然和谐,古朴而清丽的竹楼,传承着水的温柔,春的永恒!

石斛花香飘满竹楼,仙人掌围成的篱笆开满鲜花,凤尾竹飒飒摇响,芒果伸手可触,压弯枝条的柚子,敲打着竹楼的房檐。走进竹楼,温柔似水的傣家姑娘会姗姗地走来,送上一杯糯米香茶,轻轻将茶放下,然后嫣然一笑。彩色的筒裙,芳馨的气息,淡淡的茶香,嫣然一笑,犹如一支曼舞的孔雀。走进宁静祥和的竹楼,就有了那种前生今世之感。这感觉,仿佛是穿越古老的时空,等待了千年,在心灵间飘动。

晚霞渐渐被绿色溶尽,夕阳披着浅绿亮丽的婚妙,缓缓的牵引着山后的圆月。蝉羽的月色从屋顶滑向阳台。高大的蕉叶姗姗地把皓月托起,傣寨的月亮,品味着绿色的夜空,感受着岁月的沧桑。雨林风柔湿润,椰树亭亭玉立,凤尾竹脉脉含情。坐在竹芭铺就的阳台上,笑语拂去疲惫。这个时候,竹楼满充满温馨,吉祥与幸福。

在茶的芳香中,月光拨枝踏叶而来,漫进人们的心湖。竹林中流水潺潺,此刻映着月光,显得格外的清凉。清风徐来,夜空弥漫幽香,令人心动起来,顿升隔世之感。竹楼前葱茏的凤尾竹林里,传来小卜冒情意绵长的歌声,伴和着唧唧虫鸣,随晚风飘得很远很远。

喂喂啊罗——

阿妹的月亮挂天上

阿哥把芦笙吹响

抬头看这月色朗朗

竹楼旁边有凤凰花香

还有阿妹银镯叮当

月影在波光中荡漾

心儿飞出凤尾竹旁

心儿就快(要)飞到天上

啊喂啊喂啰外

柔婉的歌声,流淌着傣家气息,软软柔柔,像一只拨弄你心弦的手,那原汁原味的傣家韵味,永远缠绵在心中。这时,月亮变得妩媚而清丽,正在河边沐浴的傣家姑娘,沐出一怀惬意,沐出一脸羞怯,沐出一阵银铃笑声。轻快的鼓点,悠扬的锣声飞来耳畔。循声而来的傣家少女,走向如痴似颠的小伙,舞步轻盈踏月,歌声流水行云。姑娘们用流蜜的双眸,瞻望自己的情郎,双眼里闪现着七彩的阳光。双双隐蔽于大榕树下,或坐在芭蕉丛里,花香正馥郁,月光正融融,两颗相爱的心,化作倾诉衷肠的千言万语。带着些许的欣慰,风中的竹楼在慢慢沉醉。

月光下的竹楼分外妖娆,而这竹楼是永远的见证,它映照出柔情,也映照出沧桑,在这样的月夜,静静地坐在竹楼窗前,夜风吹动了竹林,月光与歌声交汇,这时候,悄悄地有了一片心情的宁静,溶在人生如梦的感慨里。

月光下的竹楼,风中的竹楼,也成了我柔软的牵挂。月还是令人充满幻想的月,人已隔了千山和万水,却是一样的思念深深。

篇5:名家写景状物散文

早上,突觉天气凉爽了很多,便惊喜开窗。是的,秋天真正到来了。

我不喜欢病菌盛行的春天,不喜欢大汗淋漓的夏天,也不喜欢那瑟瑟发抖的冬天,唯独在秋天,我才不会轻易感冒,不会整天一身汗酸味,也不会将自己包裹的乡粽子一样。所以,我只对秋天一往情深。

秋天虽在前几个星期就如约而至,但,也许是全球高温的缘故吧,秋天一直和夏天一样,火辣辣的太阳烘烤着大地。面对这迟来的秋天,我没有丝毫怪罪之意。

出了家门,我要好好享受以下秋的沐浴。

仰天望去,天空很蓝很蓝,没有一丝杂质,那种蓝,有如清澈溪水般透明。我向来对天空万分喜爱,喜欢它的蓝,喜欢它的高,喜欢它的广阔,喜欢浮在天空的云朵。但,我更喜欢秋天的天空,好像天空也和我一样,爱那秋天。所谓天高云淡,就是在形容秋天。棉花似的朵朵白云,乖巧地飘荡在天空的怀抱。也许不仅仅是天空,那太阳也像非常喜欢秋天。往日的热情收敛了许多,有的只是温柔,对天地万物的温柔,那柔和的阳光拂在脸上,暖暖的。面对这么舒适的天气,我散慢地伸了个懒腰。

风很大,将我的头发吹得有点凌乱,美好的`心情顾不上去整理那头发,张开双臂,任凭秋风从衣服中穿梭,这个时候,真可用“凉爽”二字来形容了。路旁的树叶似乎对这秋风十分喜爱,随着风飘过的方向,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是一曲独特的交响乐,很好听。有几片枯叶挣脱了树的束缚,随着风儿一起舞蹈,不一会儿,路边就稀稀落落飘落下一些枯叶。没有泥土可让他们的生命重新轮回,便静静地躺在水泥地上,等待别人将他们带去那通往天堂的路。

刚刚还快乐的心情,似乎平静了许多。

弯腰轻拾起一片普通的落叶,仔细端详。叶上的纹路很清晰,深黄色的叶片交杂着裂痕。将叶子举过头顶,透过裂缝向天空望去,顿时有种莫名的冲动。这片叶子在这个世界上停留了不到一年,又将回归故路。生命似乎太短暂了……

背着秋风吹来的方向,松手抛开落叶,看着叶子不知去向,才继续向前走去。

秋的到来,宣告一年的过去。清晰记得上回秋天,自己沉沦在玩了中,没有目标,没有行动,这年的秋天眨眼又到了。看花开花落,观潮涨潮退,看似时间过了许久,其实仅仅是随手一挥间。还没懂得珍惜,时间便残忍地不带一点留恋地从指尖溜走,自己还没有来得及抓住一丝。留下了太多忧郁,带走了太多机遇。有种悲伤,有种无奈……

秋的日子,我会好好珍惜,在那寒冬来临之际,至少我懂了。

重新仰起头,望望那天空,天似乎更蓝,阳光似乎更温柔了……

篇6:写景状物散文教学方法

多问一个“为什么”是语文阅读的一把金钥匙,我们只有真正理解文章表达的意思,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才能明白作者为什么采用相应的写法。反过来我们可以这样说,无论作者在文章中采用了什么写法,它都是为了更加突出景物的特点,为了更加明确地表露作者的思想情感。明白了这一点,好多写景状物类文章的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了。比如很多文章中都喜欢用一些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为什么用这些方法呢?直接明白地写出来不行吗?不行。

古人说“一切景语即物语”、“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这些话的意思就是说作家因为有感于人事、景物或某种情境,于是通过叙事状物来表达心意、抒发情怀。所以,景物的特点往往同人物的主观愿望和特定心境融合在一起,心情舒畅则天高云淡,花明水净,心情郁闷则风骤雨急,雾愁云浓。如《宋庆龄故居前的樟树》一文,全文描写了樟树的外形特点和生长特点,以及具有持久拒虫的高贵之处,面对樟树的蓬勃,旺盛的生命力,作者感到了由衷的喜爱、赞叹,由樟树具有拒虫的香气而能够永久保持的可贵内涵。

文章的最后,作者写道:“人们情关崇敬的心情来瞻仰宋庆龄的故居,也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个影,作为永久的纪念。”作者想到了故居的主人——宋庆龄。此时适当地补充一些相关宋庆龄的资料,增强学生对宋庆龄的感性认识,从中学生体会到宋庆龄精神蓬勃、坚强不屈、一生正气的高贵品质。感受树即是人,人即是树的生命之长青、之精神品质的万古长存。以物喻人,物与人,形成了本文一明一暗的两条线索。明线是写樟树,暗线是彰显人物的情怀。

篇7:写景状物散文教学方法

写景状物类文章,它一般不会像“叙事”类文章一样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去安排材料,也没有像“写人”之类并列安排一些材料,写景状物一般写景精妙,景物特征鲜明,景物的特点,与文章的整体氛围相协调,使文保持统一和谐的风格特点,给读者以美的享受。读写景状物散文首先要赏析景物描写,弄清文章描写了哪些画面和对象,并了解它们的主要特点。例:《宋庆龄故居前的樟树》全文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表达了人们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和对宋庆龄的怀念之情。

篇8:写景状物散文教学方法

对于写景状物类的文章,我们要反复赏读,品味语言,让自己进入到文章中的意境中去。品味写景类文章的语言首先要把握本质。清代学者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一语道尽了写景类本质:所有写景的文章,实际上都在传达作者的一种情感,一种思想。品味语言的方法很多。可以认真诵读,边读边在脑海里“放映”文字的影像,边读边品味语言本身之精彩;可以认真默读,静静地欣赏优美隽永的语言,品味语言背后的意味情味,评价课文的语言风格;可以背诵课文片段,记诵一些优美、精警的语句,获得良好的语感;可以圈点批注 “写读”的形式品赏精彩精美的散文语言。

比如《宋庆龄故居前的樟树》仔细研读课文的四五自然段,充分认识樟树的特点:枝干粗壮,树叶稠密,四季常青,生命力顽强;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在引导学生朗读感悟的基础上,使学生由表及里、由外形到品质,对樟树有了个深刻而全面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领着学生穿行于文字之间,潜心涵咏,熏陶感染,相机指导学生读好,读出对樟树的敬佩之情。例:在课始可出示“粗壮、稠密、搬家、四季常青、崇敬、瞻仰、纪念、蓬蓬勃勃”这八个词语,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找出描写樟树的四个词语,在学生对樟树有了一个“碎片”式的印象后转入第四自然段的学习,整体感受樟树的样子和生长特点。再请同学们细细品读这段文字 “……樟树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这让你想到了什么? “绿得发亮让你感受到了什么?”在学生对樟树有了具体印象后,,再次呈现课始出示的四个描写樟树的词语,让学生体会其中哪个词语最能概括出樟树的特点。此时,学生很容易地找出了“蓬蓬勃勃”,总结“作者就是从樟树的枝干写到叶子,写到它的生长环境,一步步地写出了樟树蓬蓬勃勃、四季常青、生命力顽强的特点。”将学生头脑中樟树的印象清晰化。

如果说第四自然段写的是樟树的外在美,那么第五节写的便是樟树的内在美—— 香气能永久保持,且可以拒虫。作者是如何写出这一内在美的呢?不难发现,通过写石榴树的“容易招虫”和樟树的“永久拒虫”,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得樟树的可贵之处更加突出,给人的印象也更加深刻。在让学生感受樟树这一特点的同时,学习通对比、举例说明的写作方法。

通过由词到句,又由句到词的“一唱三叹”,引领着学生在语言文字中扎扎实实地走了个来回,对樟树的印象逐渐丰厚,同时也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当。

篇9:写景状物的散文

一条小河打东北边绕着小镇逶迤而过,它来自何处去向何方,没几个人说得出来,也没几个人有兴趣追问。

小镇不大,一条街穿肠而过。说街其实有些勉强,不过是两排房屋夹出的一条路,斜向右上翘起,两边的房舍也就显得高低错落,有了层次和美感。房大多是瓦房,黑褐色的背脊蜿蜒起伏,如一条浮在水里的鱼。路是土路,雨天满地泥泞,晴天尘土飞扬。如果下上两三天雨,路就软成了一摊烂泥,脚印杂沓,一遇车过,泥浆飞溅,行人若避让不及,难免招来一身泥污。行人一边揩拭一边张口就骂,妈的X,没长眼睛哟?小镇人的嘴巴可是不饶人的。若是晴得久了,路上就积一层厚厚的土,那土被来往的车辆行人带起,飘落到屋顶上,远远望去,似披了一件赫红色的外衣。小镇实在太小了,小得有点可怜见的。一只鸡在镇上溜达,大家都知道是谁家的,一条狗在镇头叫,镇尾的狗就跟着叫了,至于张家长李家短的事,一阵风就吹遍了全镇。不过,镇虽小,名姓却杂,赵钱孙李周武郑王,应有尽有,难得找出两家同姓的。

小镇不赶集,店铺也少,桥头有一家铁匠铺,斜对面紧挨着是供销社和餐馆,斜坡拐弯处开着一家茶铺兼麻将馆,对面是小镇首富李远龙家。他家的房子算得上小镇的地标性建筑:三间两层很气派的小楼,楼下开着饭馆,不过一般人很少光顾,来的多是李远龙的客人朋友,一到节假日,门前就停满了各种各样的车,有公安的税务的工商局的,都是些有头有脸的人。小镇人家都种地,但地很少,各自还干些别的营生,有跑野的的,有在城里做小买卖的,有做手艺的,也有外出打工的,但更多的是到附近的.庙里卖些香蜡纸钱稀饭凉粉,每逢初一十五家里接待些香客,日子也就能过下去了。

庙子是古物,已有了上千年的历史,在镇子东南面,古木苍苍,殿宇庄严,虽与镇子只二三百米之隔,但暮鼓晨钟,梵呗悠悠,一圈红墙将红尘远隔在佛门之外。庙也如人,多灾多难,几经兵火,几度兴衰,现在算是有些模样了,香火也日渐兴隆。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香火不但供养着菩萨,也是小镇人衣食之源的一部分。所以小镇人即便不信因果报应投胎转世之说,也常去庙里烧香拜佛,求佛菩萨保佑生意兴隆,财源绵长。

一条小河打东北边绕着小镇逶迤而过,它来自何处去向何方,没几个人说得出来,也没几个人有兴趣追问。不过,小镇人却实实在在享受着小河带来的好处,洗衣淘菜,游泳钓鱼,既实用又休闲。河上横卧一桥,其形制与大名鼎鼎的赵洲桥一模一样,石砌的单拱跨越水面,两头肩上各开两个小拱作泄洪之用。三五月圆之夜,河面水波不兴,静影沉璧,也算得小镇一景。如果有兴致,坐在拦河坝的石墩上,皓月当空,桥影横陈,清风徐来之际,人便觉微醺,很有些物我两忘,飘飘欲仙之感。

该说说小镇的名字了:板桥镇。与“难得糊涂”的郑板桥无关,与温飞卿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也无关,总之是与风流儒雅一点不搭界。相反,它的来历倒是俗气得很,因当初铺桥时所用的是预制板,铺成后平坦如板,于是便有了“板桥镇”之名。这与乡下人把自己的孩子称作“狗娃子”之类一样,顺手拈来,没甚文化可言,但自有一股乡野之气,让人觉得可亲可喜。

我与小镇无甚渊源,严格说来只是个局外人,但有关小镇的人事,或耳闻或目睹,总是系念于心。如今,依托附近的古庙,打造旅游风景区,小镇已经变成了一片广场。在它消失之际,仅以此小文作为纪念。

篇10:高一写景状物散文

我们登明月山的前一站,在温汤镇泡了天沐温泉。

温泉镇位于宜春市西南的明月山下。初来乍到,给人一种水气洇洇的感觉。随到一处,都能见到古井,蒸腾着热气,就连路边的水管都是滚烫的。据当地人说,这里的温泉是地底下470多米的花岗岩中涌出来的,四时不谢,千古不歇;喝了不拉肚子,用来洗脸还可美容。

这真是一个好地方呵!

天沐温泉,地处一个山坳。约一里远的距离,有池数十个。大者如塘,小者如盆。水深大约一米,温度一般控制在40度。正是早春二月,天气略冷,人们披着浴巾,才走几步,就跳进池子,泡上一阵。是日为“丽人节”,泡澡者骈阗,多为女流。有人说,女人是水做的。女人泡在水中,真如清水出芙蓉,百般娇羞,万般可爱。

从温汤镇,坐几十分钟的车,来到明月山。其时,天下起了蒙蒙细雨。透过雨雾,但见一座大山拔地而起,犹如水墨画大师酒酣后,逸兴遄飞的一幅浓抹重彩的泼墨山水画轴。

从看景区门口的介绍得知,明月山,是由五个海拔上千米的山峰,构成半园明月,而得名。太平山为最高峰,海拔1736.5米。据《宜春市志》记载:“据传,昔定空禅师赴南岳,道经袁州,夜梦老人指山顶曰:天下太平山。适清朝定鼎,阴霾顿开,日星朗耀,名之曰太平,山名由此始。”

走过一段幽深的竹林小径,乘空中索道去主峰——太平山。缆车步步逼高,好像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提着,直往云天。山中云来雾往,仿佛置身孙大圣的筋斗云中。眼底多茅竹,密匝匝。有许多竹子中枯死山中,也无人问津。竹林中有野樱桃开得烂慢,溢彩流光。

下缆车,已至身云雾中。凉风嗖嗖,泛人肌骨。山中或古木虬曲如龙,或怪石突兀如林,或枯藤如蟒。林涛阵阵。可惜登高不能望远,未见“庐山”之真面目。

逗留片刻,沿石级下山。一路溪流婉转,山石如天斧神功雕砌一般,美不胜收。有瀑共分五级,大有云河落九天之势,分别为:云谷飞瀑、玲珑瀑、鱼鳞瀑、玉龙瀑、飞龙瀑。

云谷飞瀑,因“瀑布常在烟霞中,水花总与云霓游”而得名。“彩虹晴日映瀑潭,迷雾雨天漫青山”,为此地的真实写照。

古人云:“山因水而活,水得山而媚”这里兼而有之。明月山不可不游!

篇11:高一写景状物散文

青云山景区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岭路乡境内。景区方圆50多平方公里,揽九座千米以上高峰,有九条溪流穿行于峡谷之中,自然景观以山,岩,崖,谷,水,瀑,泉,洞,潭和动、植物为主。

“平步青云山,不朽状元峰”。状元峰是青云山的主峰,山势雄伟挺拔,峡谷崎岖险峻。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苍松翠柏郁郁葱葱,阳光亦为峭壁披上柔美的纱衣,整座山峰大气不失细腻,壮美不乏灵动。状元峰以一道云龙穿崖,横断绝壁的千米石廊而闻名遐迩。云天石廊号称福建最高的石走廊,若于晨曦登顶俯瞰,可见“青峰出云海,巍峨连天来”,一切美景尽收眼底,难怪人们常感叹“不看石走廊,枉游青云山。”

青云山,峰美人亦美。白马峡谷是东南第一大峡谷,其山之危峭,峰之兀立,水之蜿蜒,瀑之壮美,林之苍翠,树之古拙,集青云山景观之大全,传大自然造化之神韵。步入谷口,顿觉峡谷生风,清新扑面,澹然间凡心已去,尘世渐远。甚至连观音与八仙见了如此胜地都不忍离去,要不怎会留下观音洞与八仙洞的奇妙传说?自古美景都是青山绿水环绕,高峰急湍相间,有了如此雄奇的山,怎能少了流水相伴?还未走近,就听见了瀑布奏响的乐章,水气迷蒙,阳光下编出一座七彩虹桥,如梦似幻。犹如一幅精美绝伦的画卷,瀑布飞流直下,似天降玉龙,若壁抛白绸,一泻千里疑是银河落九天。”呆呆地感叹着景色的壮观,美妙,奇特,却无语表达心中的震撼。

如此好水好山好风光,自然也孕育了不凡的英才。南宋年间,永泰连出三状元,震惊朝野,其中之一便是青云山人氏——萧国梁。少年时他苦读于山涧石走廊,二十一岁进京考试,一举夺冠,高中状元。当地乡民为纪念萧国梁,将此山命名为青云山,喻为“青云直上”之意。他也没有辜负乡亲的期望,一直是一位清廉的好官,还曾数次与同是永泰人的两位状元共游青云山,为青云山更添一层浓郁的文化色彩。如今,在断崖绝路之处,遗存一座古不可考的“九山书院”,数百米石城环绕,方圆静谧之地。古树连荫,儒风清影,朗朗读书声依然清晰可辨,诉说着青云山不老的传奇。

篇12:高一写景状物散文

因亲戚居住在龙源湖公园附近,每年都要去上两三回,闲暇时总会去散步游玩,对龙源湖印象颇深。

龙源湖是焦作市乃至河南省最大的开放式园林,占地约1700亩,人工湖面700余亩,是市民娱乐健身游园标志性场所。自建成投入以来,市民蜂拥而至,声名鹊起,享誉豫西北。一些独具慧眼的开发商,也瞄准了这棵梧桐树,纷纷筑巢引凤。几年间,龙源湖周围高楼林立,如雨后春笋,商业用地不断增值,龙源湖这块风水宝地炙手可热,俨然成了豪门望族。

每次到龙源湖散步,都会因季节变化而感受不同。初春时节在湖边悠闲漫步,但见随风摇曳的万千细柳,倒映水中婆娑起舞,顺手牵弄嫩绿初染的柳枝,握一缕淡绿在手。和煦的阳光洒在湖面,微风轻拂,荡起阵阵细碎的波纹,把龙源湖妆扮得金光闪闪。

湖边矗立的电视塔高238米,设计精巧,独具匠心,集“雄、险、奇、秀”于一身,是焦作市标志性建筑之一。内设娱乐厅、会议厅、保龄球馆等,电梯可直达塔楼,焦作美景尽收眼底。塔前广场宽阔平坦,是娱乐休闲的好去处。

醒目的“夸父追日”雕像,高大健硕,他那执着坚定、永不停息的脚步,依然铿锵有力,仿佛仍在续写古老的神奇故事。看见这尊雕像,人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夸父为了黎民百姓的疾苦,翻山越岭,不辞劳苦,逐日而亡,化作山脉的传说。

三公里健身步道是龙源湖又一特色,步道环湖而设,柏油路面平整洁净,为健身者提供了绝佳的运动场地。在步道行走可领略沿湖景色,青翠的树林、嫩绿的草坪、艳丽的花朵、别具一格的人工建筑,令人心旷神怡,乐此不疲。人们从早到晚来此健身,既养眼养心又锻炼了体魄。

秋天里的龙源湖另有一番情趣。成熟的枝头挂满了淡淡的浅黄,有的已是枫叶飘红。草儿也不甘示弱,舒展叶片张扬浓浓的深绿,收获秋天的丰韵。这时你若来到龙源湖,一定会体验到蓝天白云,秋高气爽,别有洞天的一番景象。

龙源湖在焦作市不仅著名而且富有,她把自身的华丽传递给了周边,带动了片区的强劲发展,一颗新星随着时代的节拍,正冉冉升起。

写景状物的作文800字

写景状物作文

初一写景状物作文600字

荷花-暑假作文写景状物

桂花写景状物作文300字

高中作文中写景状物的技巧

枫叶舞曲800字写物作文

写物作文怎么写

写物范文150字

写物作文

写景状物散文范文800字(通用1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写景状物散文范文800字,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