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弄堂里的不知”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赠吴丹》原文诗歌欣赏,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赠吴丹》原文诗歌欣赏,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目录
篇1:《赠吴丹》原文诗歌欣赏
赠吴丹
唐代:白居易
巧者力苦劳,智者心苦忧。爱君无巧智,终岁闲悠悠。
尝登御史府,亦佐东诸侯。手操纠谬简,心运决胜筹。
宦途似风水,君心如虚舟。泛然而不有,进退得自由。
今来脱豸冠,时往侍龙楼。官曹称心静,居处随迹幽。
冬负南荣日,支体甚温柔。夏卧北窗风,枕席如凉秋。
南山入舍下,酒瓮在床头。人间有闲地,何必隐林丘。
顾我愚且昧,劳生殊未休。一入金门直,星霜三四周。
主恩信难报,近地徒久留。终当乞闲官,退与夫子游。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诗歌理论
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佛、道三家,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孟子说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他终生遵循的信条。其“兼济”之志,以儒家仁政为主,也包括黄老之说、管萧之术和申韩之法;其“独善”之心,则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和佛家的“解脱”思想。二者大致以白氏被贬江州司马为界。白居易不仅留下近三千首诗,还提出一整套诗歌理论。他把诗比作果树,提出“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的观点,他认为“情”是诗歌的根本条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与元九书》),而情感的产生又是有感于事而系于时政。因此,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必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他继承了《诗经》以来的比兴美刺传统,重视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强调诗歌揭露、批评政治弊端的功能。他在诗歌表现方法上提出一系列原则。《与元九书》中他提出了著名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
他的这种诗歌理论对于促使诗人正视现实,关心民生疾苦,是有进步意义的。对大历(766~779)以来逐渐偏重形式的诗风,亦有针砭作用。但过分强调诗歌创作服从于现实政治的需要,则势必束缚诗歌的艺术创造和风格的多样化。
轶事典故——素口蛮腰
素口蛮腰,蓄妓玩乐,始自东晋,唐代比较普遍。为了涤除人生烦恼,白居易以妓乐诗酒放纵自娱。从他的诗中知姓名之妓便有十几个,最出名的是小蛮和樊素。唐孟棨《本事诗·事感》中记载:“白尚书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白居易六十多岁时,他得了风疾,半身麻痹,于是他卖掉那匹好马并让樊素离开他去嫁人。可是,他那匹马反顾而鸣,不忍离去。樊素也伤感落泪说:“主人乘此骆五年,衔撅之下,不惊不逸。素事主十年,巾栉之间,无违无失。今素貌虽陋,未至衰摧。骆力犹壮,又无。即骆之力,尚可以代主一步;素之歌,亦可送主一杯。一旦双去,有去无回。故素将去,其辞也苦;骆将去,其鸣也哀。此人之情也,马之情也,岂主君独无情哉?”
但在白居易70岁时,樊素和小蛮还是走了。白居易思念中写道:“两枝杨柳小楼中,袅娜多年伴醉翁,明日放归归去后,世间应不要春风。五年三月今朝尽,客散筵空掩独扉;病与乐天相共住,春同樊素一时归。
篇2:赠吴丹,赠吴丹白居易,赠吴丹的意思,赠吴丹赏析
赠吴丹,赠吴丹白居易,赠吴丹的意思,赠吴丹赏析 -诗词大全
赠吴丹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体裁:五古 巧者力苦劳,智者心苦忧。
爱君无巧智,终岁闲悠悠。
尝登御史府,亦佐东诸侯。
手操纠谬简,心运决胜筹。
宦途似风水,君心如虚舟。
泛然而不有,进退得自由。
今来脱豸冠,时往侍龙楼。
官曹称心静,居处随迹幽。
冬负南荣日,支体甚温柔。
夏卧北窗风,枕席如凉秋。
南山入舍下,酒瓮在床头。
人间有闲地,何必隐林丘。
顾我愚且昧,劳生殊为休。
一入金门直,星霜三四周。
主恩信难报,近地徒久留。
终当乞闲官,退与夫子游。
篇3:丹水情韵诗歌欣赏
故园东望一高山
原先名叫“白狗观”
汉将打马从此过
即称此山“白云观”
相传书生此路过
身边白狗常做伴
野外出恭生意外
所带盘缠眨眼散
左寻右找无结果
千呼万唤狗儿伴
东去赴京不怠慢
身无分文好心寒
准时赶考无异端
红榜贴出名扬传
无娘伢儿天照应
书生夺魁中状元
返身回乡佳音传
再过先前“白云观”
白狗尸骨今犹在
布袋白银明灿灿
“白云观”颠入云端
山巅建有一道观
朝觐人多香火旺
远近闻名史书传
后因战火烽烟起
道人乘风驾西川
残亘断壁今犹存
白云悠悠不复还
注:汉将指东汉大将韩愈,一次进西川执行军务,打马路过高家堰赤兔垭,眼前被一座高山阻隔,差遣随从打听山名,一听说叫“白狗观”,脸一沉,说:“好狗不挡路!即重新取名‘白云观’”。
篇4:吴远碧诗歌欣赏
吴远碧诗歌欣赏
引子一:吴远碧,农妇,五十二岁, 腹部积水,无钱医治,
用菜刀自剖,被邻居爆料,媒体报道,市长特批,
专车接入重庆市人民医院抢救,二十六天后去世。
引子二:某卫生局局长:我走遍了全世界,就是中国看病不难。
吴远碧的病
祖国呀,这么久不下雨,
老家的庄稼都旱了。
巨资修建的抗旱管道不能用。
很多人看不到,他们搂着水灵灵的美女,
坚持说,没有旱情。
祖国呀,庄稼都要枯死了。
没有雨水,我有。
我用菜刀剖腹,释放体内多年来积蓄的积水,
祖国,你的腹部高高隆起,迫切需要一次手术。
吴远碧的刀
那把刀,切菜的刀,
切了十多年菜的菜刀,偶尔也切伤主人的指头,
那是吵架的时候,
为一日三餐的鸡毛琐事,为男人爱喝小酒。
不切菜的时候,菜刀挂在墙上,
看着他俩忙碌,进进出出,
或并排坐在椅上看电视,叹气 ......
这时,它沉默不语,
幻想自己是一把锐利无比的小李飞刀,
如一道闪电,切入某个地方,然后,
沉寂,太平,温馨。
吴远碧的'死
死之前,老公和儿子守在隔壁,
电视台的人长枪短炮在病房采访,
要抓一个民心工程,或爱心新闻。
医生护士站立一旁准备抢险。
最亲的两个男人进来时,
早已安静地去了,
没有打出胜利的手势,没有留下任何遗言,
留下最后一捧骨灰,送回没有房子的老家。
篇5:和乐天赠吴丹,和乐天赠吴丹元稹,和乐天赠吴丹的意思,和乐天赠吴丹赏析
和乐天赠吴丹,和乐天赠吴丹元稹,和乐天赠吴丹的意思,和乐天赠吴丹赏析 -诗词大全
和乐天赠吴丹作者:元稹 朝代:唐 体裁:五古 不识吴生面,久知吴生道。迹虽染世名,心本奉天老。
雌一守命门,回九填血脑。委气荣卫和,咽津颜色好。
传闻共甲子,衰P尽枯槁。独有冰雪容,纤华夺鲜缟。
问人何能尔,吴实旷怀抱。弁冕徒挂身,身外非所宝。
伊予固童昧,希真亦云早。石坛玉晨尊,昼夜长自扫。
密印视丹田,游神梦三岛。万过黄庭经,一食青精稻。
冥搜方朔桃,结念安期枣。绿发幸未改,丹诚自能保。
行当摆尘缨,吴门事探讨。君为先此词,终期搴瑶草。
篇6:重赠吴国宾原文、翻译及赏析
重赠吴国宾 明朝 边贡
汉江明月照归人,万里秋风一叶身。
休把客衣轻浣濯,此中犹有帝京尘。
篇7:重赠吴国宾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的首二句直抒旨畅,将按贯常结撰本应是第二句的“汉江明月照归人”作为第一句,把游子对故土风月的.渴望以及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切很好地突现了出来。同时,由于诗人运用双关的手法而包含了极其丰富的内容,每个词都表现着一定的内容:“汉江”点出友人的归处;“明月”暗点出友人归心似箭,所以披星戴月,日夜兼程;“万里”表现归途之遥;“秋风”既点明了友人归来的季节,还描写了友人在秋风中的飘零,渲染了萧瑟之感;“一叶身”则具有双重的意义,既说归来的友人如秋叶之颗零,也暗点出他是乘一叶之舟而归,与首句点出的“汉江”相互照应。所以开首二句,用语虽极平稳,其蕴情却厚,极尽委曲之能事,且委曲之间,不断折进,写友人而兼及自己,写自己而兼及友人,使怀旧念远这一古老题材有了不落凡俗的新意。
诗的末二句是诗人对故友的叮嘱之辞,字面上是劝挚友且勿洗去帝京客衣的尘土,实际上是希望他珍重自己的友情,诗句含蓄而真挚,遣词造句委婉动人,能唤起读者强烈的共鸣。其中,休把”一语可以强化语气和增强与读者的情感交流,形成一种唱叹的韵味;“轻”字用得十分婉转;“犹”字则强调出对帝京情谊的无限顾惜。
此诗作法新颖,命意委婉,不采用直接抒情的形式,而是在指陈和叙述中寄托诗人的情感,以诗人内心之真情作底里,再辅之以诗人一贯的婉约风格,思念之意,关切之情,充溢于字里行间。全诗篇幅虽短,情谊偏长。
篇8:重赠吴国宾原文、翻译及赏析
汉江上,明月的清光照着归来的人;秋风中,一叶扁舟载着身世如树叶一样飘泊不定的人在水上前行。
你不要把作客在外时穿的衣服轻易洗涤,因为上面沾有帝都的尘土,而帝都的尘土是我们友谊的见证。
《重赠吴国宾》注释
重(chóng)赠:再赠。吴国宾:生平不详,由诗中看,当为湖北人。
汉江:一称汉水,长江的支流,源出陕西西南部,流经湖北,在武汉市入长江。
万里秋风一叶身:比喻身世飘零,如秋风中的落叶,到处飘荡。一叶身,指吴国宾身世飘零如同一叶。
休把:莫把。客衣:作客时穿的衣服。浣濯(huàn zhuó):洗涤。
帝京:京城。
篇9:重赠吴国宾原文、翻译及赏析
重赠者,再作一诗相赠也,这首诗,还是送别诗。
汉江,流经陕豫鄂,经过作者的好友吴国宾的家乡,吴国宾来到南京,现在就要回乡,只身踏上万里归途,汉江的明月会一路相送,回家后,不要轻易把身上的衣服洗掉,因为衣上沾着了帝京的灰尘。
“此中犹有帝京尘”,一句,包含了作者对吴国宾的殷切期望:不要灰心,只要努力,还有希望博取功名,同时,还语重心长地告诉客人,回乡后,不要忘记了我们这些在南京的友人。
边贡的这首诗,用“休把客衣轻浣濯”,来比喻相互之间的长久友谊,可谓饱含深情,用语独到,意味深长。
篇10:吴猛诗歌及诗观欣赏
吴猛诗歌及诗观欣赏
一朵云的胎记
母亲告诉我
那云,真像我脊背上的胎记
我看不到自己的后背
我只能看那云
从无可名状到无影无踪
为了弄清一朵云的出处
我需要把头扬了再扬。抛向蓝天
我不想与太阳、小鸟、飞机有任何瓜葛
我只是为了找到那片带走我胎记的云
有着和我一样的身份和辈分的云
多少年来,我找了又找,昂扬挺胸
直到我无法在追着母亲问哪朵最像
在母亲的坟前
在一片火烧云下
我的后背灼热着
那云,是分离还是在镶嵌
慢慢地,慢慢地
母亲摇着云走
笑着问我
哪朵最像
放逐
流浪是一群绅士的集会
他们可以任意行走,来到卡萨布兰卡
在看完一场同名电影后
坐在教堂的一隅祈祷
或者见证一场浪漫的婚礼
我是放逐的.罪人
流放荒僻的农场
所有的牛羊都要背井离乡
我看见,一只怀孕的母羊跪拜
未出生的孩子与这块大地只有一层皮的隔膜
听听吧,孩子
家园的风声永不止息
野草火种还有豹子
每个白天黑夜
我都要看看抚摸过那牛羊的掌纹
那里烙上了我来时的路线
风美草盛
我在什么地方打动了你
我在什么地方打动了你
陪我到远方,累啦,你也不说
你困了,倚靠在我五星肩章的巢
我拿着钥匙,打开星星的房客
月光为我们掌镜,来把梦说醉
阳光下的我们,是羞涩的潮水
我们要到远方,此外,我什么也不说
我们在最深的海搁浅
我们在最浅的湾游弋
我们在最高的山呢喃
我们在最低的谷放歌
我在什么地方打动了你
害羞的姑娘陪我到远方
你什么也不说
只把我手牵牢
我们什么也不说
一起到远方
这个夜里,我想起了一个人
这个夜里不算太黑
我摸索着想起一个多年未见的老朋友
以及他曾借给我的十元钱
那时的钱很值钱
我买了一本心爱的书后
剩下的钱还捎带着请他喝了点酒
他好像喝醉了
给我讲了一大推尽人皆知的大道理
更重要的是
他说到了梦想
要当个百万富翁
说完他就睡啦
我偷窥了遥远的夜空
此时无比敬佩我身旁的他
多年之后
我们彼此失去了联系
就如今夜我只能单相思
我觉得他应该主动联络我
为了那十元钱
至少能买到一斤肉
至少能打几分钟的长途加漫游
我想他是忘了
我也偶尔打听到
他在别处打拼
没房没车
看样子还不是个百万富翁
或许他早就忘了当初的梦想
就像此时的十元钱微不足道
这个夜里
我无比思念这位老朋友
我想我应该联系他
不为别的
就为了当时我们谈到梦想时的两眼放光
喝醉时的放声歌唱
继而抱头痛哭
这个夜里
我无比思念这位老朋友
农民工
父亲,在六月,我要到城里去
那一阵阵轰鸣的拖拉机声
在麦田里辗转反侧
昨夜,我又失眠了
对门同龄的二狗上年出城
至今未归
他的母亲扬言这是最后的收成
干什么都比种地强
父亲,你种了一辈子地
是个地道的农民
你的汗水抽打在这片土地,无人知晓
父亲,在六月,我要到城里去
我知道你怕我没文化,不敢让我闯哪怕
我用你梳理庄稼的方法嫁接到一根根生硬的钢筋
把一座座楼房肢解
重造
像二狗那样每月在寄钱回家后
还有点酒喝
父亲,在六月,我要到城里去
那些干不动的人回家收麦子了
城里正缺人
他们会很洋气地称呼我们
农民工
篇11:秋天诗歌原文欣赏以及作者简介
秋天诗歌原文欣赏以及作者简介
作者:王宜振简介
王宜振 1946年生,山东省东平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少年月刊》杂志主编。1976年开始从事业余创作,出版有《秋风娃娃》、《献给少男少女的诗》、《少先队之歌》、《笛王的故事》、《绿太阳》、《21世纪校园朗诵诗》等著作多部。曾获陕西省蓓蕾文学艺术奖、共青团“五个一工程奖”、陕西省“五个一工程奖”、第五届全国优秀少儿图书一等奖、第六届全国优秀少儿图书二等奖、第五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第六届宋庆龄獐文学奖等多个奖项。三十多篇作品入选教育部审定通过的中小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小丫的话是红的辣的
作者:王宜振
一个十四岁的小丫
一个胳膊上佩带两道杠的小丫
站着
站成一棵辣椒
小丫的话一串一串的
像结着的辣椒
一串一串的
辣椒是红的辣的
小丫的话是红的'辣的
大人怕她
男孩子女孩子怕她
怕她
却又爱她
辣椒炒了味很美
她的话听了味很美
吃辣椒是一种享受
听她的话也是一种享受
她有时会在大家面前
讲一个故事
一个带有辣味儿的故事
像一道很美很美的川菜
辣得大家吐舌头
辣得大家流泪
然后
她请快乐的小风
把大家带有辣味儿的眼泪
吹干
她的话
是通红的辣椒
时间长了
觉得它似乎不可缺少
少了它
我们的生活
就少了一种味道
★ 赠范晔的诗文欣赏
★ 诗歌欣赏:大山
★ 英语诗歌欣赏
★ 丁香花诗歌欣赏
★ 曾经诗歌欣赏
★ 人到中年诗歌欣赏
★ 热爱生活诗歌欣赏
《赠吴丹》原文诗歌欣赏(锦集11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