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基基复基基”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怎样设定绩效考核标准,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怎样设定绩效考核标准,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 目录
篇1:怎样设定绩效考核标准
怎样设定绩效考核标准
设定绩效考核标准在整个考核过程中是重要一环,却常常被人忽略。工作职责明确了该做的事情,绩效标准说明其必须达到的程度。两样合起来才算是把对员工的要求解释清楚。设定绩效标准的目的有二,第一,引导员工的行为达成既定的工作标准。国际知名的专家、美国管理协会会长杰姆士.L.海耶士曾说过:“如果您切实地与您的下属一齐建立起绩效标准,并且说明了您对他们的`要求,那么即使您从不考核他们,也仍然是桩值得的事;因为大多人都会想做好工作使上司能接受。”
第二,奠定公平考核员工的基准。除非建立清楚的绩效标准,考绩常因感觉与主观的看法而流于偏颇。不管考绩作业所用的方式与表格设计有多好,要做好有效的考绩,最重要的就是明白阐释主管的要求如何,而绩效标准就是达到此目的的最佳途径。
有效的绩效标准乃是根据工作而来,因此岗位说明书的内容就是绩效考核的要项,而考核的标准应是可以达成的、易于了解的、明确且能衡量的。
部属应参与制订他们自己的绩效考核标准,如此,标准才能订得恰当;部属也能受到鼓舞而努力去达成甚至去超越标准。如意见不能协调一致,主管应做最后之决定。
一件工作的绩效考核标准该有几个,并无最少或最低之定数。多项标准有助于主管的要求并有助于主管了解部属的长处及应该加以辅导的地方。主管及部属在决定标准的数目时应把握恰当与实际两个原则。
绩效的结果是一种资产,一种诊断企业组织的资产;这种资产必须长年累月系统化的累积,才显的出整体评估方式的价值。系统化必须兼顾在制度之中,这样的绩效评估才不至落为每年例行的无谓的功课。
篇2:如何设定绩效考核的标准
谁来设定考核标准?
这个问题在企业里会找到三个答案:老板;企管部或人力资源部;下属的直接上司,
当谈到设定考核标准的问题的时候,我们要先问一问,谁对被考核者的情况最了解?谁对被考核者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平时谁对被考核者提出工作要求?这些问题一提,最后我们发现,考核标准的设定实际上和考核者是统一的。
但企业里常常是由人力资源部或企管部来设定考核标准。每年年底我们会在很多公司看到这样的情况,人力资源部或企管部的几个秀才们加班加点搞出来一套考核表,发下去以后各部门怨声载道。考核表不是设计得不好,但是与各个部门的实际情况往往不符。
为什么?原因就在于人力资源部和企管部并不懂得别人的业务,又怎么能了解各个部门的情况,怎么能了解他的上司在工作方面对下属的期望是什么呢?如果他的上司都不了解,别人怎么能不了解呢,所以人力资源部或企管部设计出来的考核指标往往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当然也有公司的考核标准是由老总来设定的。一般在年初开会时,老总会同几个副总一起给各个部门,特别是生产部门和销售部门定任务。但老板给下属定考核标准这本身就是错误的。
如果公司的组织架构是明确的话,就应该按照公司的指挥链下达任务。老总应该把任务目标分解给副总一级,然后副总再往下分解给他分管的部门。
而现在很多企业在设定考核标准的时候,实际上是老总一勺烩,那么到时候你要求副总们肩负起这个责任,结果他们心中是不服的。因为这目标是老板定的,不是我定的,凭什么最后让我去负这个责任?
既然我们确定了考核标准应该由他的上司定,那我们再来看,如果把考核标准的设定都交给他的上司、交给各个部门的负责人定行不行?
也不行,乱套了。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有不少公司做过这样的尝试,结果考评办法五花八门,定什么的都有,甚至是公司有多少个部门、有多少个子公司分公司,就有多少种考核方法,公司的统一性就受到了影响。
解决这个问题有一个前提,就是一定要区分目标和指标。
在企业里大家经常会问今年给你订的指标是多少?3000万还是5000万的销售额?或者是500万套还是1000万套的产量?这实际上应该叫目标。指标应该是什么呢?实际上就是我们常说的利润率、销售额、费用节约率等等。那么什么是目标呢,指的是费用节约率提高多少,利润率是百分之多少,销售额是多少。指标和目标是有区别的,但很多时候,大家在口语上是混在一起的,往往在说指标的时候指的是目标。
为什么要对这两者作区别?就在于涉及到谁来设定考核标准的问题。既然我们已经明确,考核标准一定要让他的直接上司设定,但是上司各自去设定目标又会乱,那怎么办呢?这时候,就需要人力资源部或企管部做一件前期工作――为这些上司们设定考核标准设定目标。这样就能兼顾全公司的统一性和各个层级上的考核者制定标准的灵活性。
指标系列和目标系列是两个系列,指标系列是公司的一个平台,这是用一种科学的方法设计出来的;目标体系是由他的直接上司往下制定的。这样公司的人力资源部或企管部的角色就完全变化了,他不是在做一些自己做不好的事情,而是为考核提供了技术的平台和框架,然后把具体的内容交给上司来填。
设定什么作为标准?
设定什么作为考核标准呢?
第一个就是把整个目标按照指挥链进行分解,形成一个目标系列。目标系列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工作业绩,
目标的形式又分为两种,一个是定量的目标,一个是定性的目标。
第二个就是考核表里我们经常看到的工作能力(开拓、创新、沟通等)和工作态度(主动性、责任感、团队精神等)。
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怎么考核呢?首先要明确,不能只考核业绩或者销售产量。这就说到了我们考核的一个基本思路:考核为什么――就是为了绩效发展。
但很多公司对员工进行考核的时候,工作能力要考核他的沟通能力、开拓能力和创新能力,工作态度要考核他的主动性、团队精神和责任感,这两项加起来就40分了,有些综合部门甚至60分,考核是为了绩效发展,考核那么多干吗?考核是要看到他的变化。考核表里面充斥了太多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就是过去考核效果不好的一个原因。
一个人生病不能上班了,那肯定马上要送医院。所谓的治病就是补短板,企业的绩效发展也是这样,我们应该关注的是,现在他最短的一块板在我们的考核期内能不能提高。办法就是把过去考核表里的一大堆的成套目标拆开来,要有所侧重,因为特定时间之内,人的改变是有限的,如果责任感是他的短板,那就主要考核他的责任感好了,他去年的责任感是这样,今年要看是否真的有什么变化。
所以,在考核工作态度的时候,可以针对不同的人只选定一到两项作为考核指标,这样还能起到一个监视和引导他的行为的作用。
考核指标的量化问题
一说起指标量化的问题,像人力资源部、企管部、行政部、财务部、客户服务部门,这些综合部门的考核指标怎么量化,都叫人感觉头疼。
但实际上,这并不是无计可施,所谓指标的量化本质上是一个沟通的问题。
其实,过去我们最大的问题是思路走弯了。就拿责任感来讲,我曾经在企业里作培训时搞过这样一个演练。让大家就责任感写一个等级定义,让他们自己描述什么情况下是5分,什么情况下是4分、3分,什么情况下是1分。然后我把这些参训人员分成两组,一组是领导,负责从领导的角度来为责任感做一个等级定义;另外一组扮演员工,让他们站在员工的角度讲,什么样的表现给我5分,什么样的表现给我3分。
我们发现问题出现了。
第一,没有标准,不知道怎么区隔。我让他们花了几十分钟时间写责任感,几乎每个人都感觉写起来很勉强。这5分怎么定啊?有时候5分写出来了,这个4分又怎么写啊?5分和4分有多大区别啊?大家都感觉为难。其实,这种勉强的感觉正反映了他们在实际工作当中是有问题的。他们自己都搞不清楚5分什么意思,3分什么意思,那平时给员工打分是怎么打的?有什么依据?我这还给了几十分钟让他们写,但在实际工作当中,他们恐怕连5分钟都没有考虑过,那你想想,当时他们打分是怎么打的?
平时我们各个公司的考核都是这样的,什么积极性、主动性、团队精神都是一样的。责任感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团队精神也是个筐,什么也都可以往里装。员工根本不知道标准是什么,领导是怎么想的,只能是你打多少,就算多少,谁让你就是领导呢。
第二,扮演领导的和扮演员工的想法不一样。
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员工的想法是我是员工,我尽心尽职就是足够有责任心。但是领导说什么?你要有创造性地工作我才能给你5分,甚至有人说,工作狂才能得5分。员工那儿自认为可以得5分的,在领导那儿可能只能得3分。这样一来,将来评估的时候就会有矛盾、有冲突了。
既然问题出在这,怎么解决呢?就是双方约定一个绩效标准,约定的意思就是双方事先要充分沟通。这个工作对于绩效管理,是磨刀不误砍柴工,事前的沟通工作做得越好,事先的绩效评估就越有效。
篇3:怎样设定绩效考核指标
以战略为导向的指标设计
绩效考核不坚持战略导向,就很难保证绩效考核能有效支持公司战略,绩效考核的导向性是通过绩效指标来实现的,绩效考核能否实现导向战略,实际上就是通过战略导向的绩效指标的设计来实现。
这首先意味着,作为衡量各职位工作绩效的指标,关键绩效指标所体现的衡量内容最终取决于公司的战略目标。当关键绩效指标构成公司战略目标的有效组成部分或支持体系时,它所衡量的职位便以实现公司战略目标的相关部分作为自身的主要职责;如果KPI与公司战略目标脱离,则它所衡量的职位的努力方向也将与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产生分歧。
KPI来自于对公司战略目标的分解,其第二层含义在于,KPI是对公司战略目标的进一步细化和发展。最后一层含义在于,关键绩效指标随公司战略目标的发展演变而调整。
以工作分析为基础的指标设计
工作分析是一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是设计绩效考核指标的基础依据,
根据考核目的,对被考核对象的岗位的工作内容、性质以及完成这些工作所具备的条件等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了解被考核者在该岗位工作所应达到的目标、采取的工作方式等,初步确定绩效考核的各项要素。
以综合业务流程进行指标设计
以战略为导向,以工作分析为基础的指标设计方法,也许很多企业都在应用。但他们在设计指标的时候,却忽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即:综合工作流程来设计考核指标。绩效考核指标必须从流程中去把握。根据被考核对象在流程的扮演的角色、责任以及同上游、下游之间的关系,来确定其衡量工作的绩效指标。此外,如果流程存在问题,还应对流程进行优化或重组。
在设计KPI的过程中,如果把握好了以上三点,我们的绩效考核指标也就不会存在太大的问题了。总之一句话:不求最好,只求合适。
篇4:绩效考核,标准化不是标准!
标准化管理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被广泛应用于管理活动中,遇到问题,管理者总是试图从标准化的角度出发,希望能把一些本来杂乱的事情用一定的格式固定下来,以节省不必要的人力物力,使管理效率得到提高,
不可否认,标准化管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给企业带来效益,通过采用标准化,管理者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员工可以更加高效率地工作,企业的管理水平不断得到改进和提高。
标准化虽好,但做过了就可能适得其反了,绩效考核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很多企业的管理者总是试图在绩效考核上采用标准化,希望通过一定的手段把复杂绩效考核固定下来,形成标准化的模式,在他们看来,把绩效考核标准化的最大好处就是绩效考核表使用起来比较简单,各级经理也比较容易配合,绩效考核做起来就容易多了。
绩效考核的标准化主要表现在:
不管员工从事的什么工作,在考核的时候都使用同一张考核表,考核内容相同,标准相同,绩效考核表被格式化地固定下来。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绩效考核标准化的问题,看看绩效考核标准化到底是否受用。
速描:
绩效考核表通常由人力资源部设计,而且各类员工的考核表是通用的。
在设计这些表格的时候,HR经理并没有太多征求直线经理和员工的意见,只是凭借自己对绩效考核的认识,非常理想化地把一些模糊的考核项列入绩效考核表,并根据经验判断给每个考核项赋予相应的分值和权重,把绩效考核表格式化地固定下来,以备调用。
当某个特定的时刻来到的时候,比如到了年终。比如企业准备调整薪资,这些时候,绩效考核表将“披挂上阵”,被HR经理调出来分发给直线经理,由直线经理限时填写,按规定时间上交。
主要症状
1、员工的绩效目标不明确,考核表的中的考核项并不是员工的绩效目标。
2、员工不知道自己是怎样被考核的,在考核之前员工并不知道自己的绩效目标,也不知道自己将怎样被考核,一切都在员工不知情的情况下完成的。
3、考核结束之后,企业没有反馈,员工不知道自己的考核结果,对自己在那些方面的表现令经理满意,那些方面的表现需要改进,也一无所知。
企业理由:“之所以把绩效考核表做成标准化,是为了便于直线经理操作,在考核的时候,经理直接在上面打勾就可以,很方便,可操作性强,经理喜欢,也节省时间,如果弄得太复杂的话,经理们没有时间做,根本执行不下去,那样,绩效考核工作就耽搁了,就要流于形式了。”
问题分析:没错,这样做是使绩效考核标准化了,标准的绩效考核表,标准的打分规则,在规定的时间里直线经理统一填写,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似乎没有任何问题,
真的没有问题吗?
有,问题还不少。
第一:你的绩效考核表内容与员工职位说明书有多大关系?与企业的战略目标有多大关系?与员工一年以来实际工作有多大关系?只要认真去分析,你就会发现,他们之间没大有什么关系,甚至有些考核项毫无意义。
不和公司的战略和整体经营联系,你的考核又有什么作用?仅仅是为了把员工成三六九等吗?
不和员工的工作相联系,你的考核其真实性又有多大?
员工一年来所做的工作不在考核里体现,那他们工作的意义又何在?
第二:把绩效考核表格标准化了,仅仅是为了直线经理操作起来方便,那么,直线经理操作完了,你要求的效果达到了没有?仅凭直线经理的一支笔就可以把员工的真实绩效表现衡量准确吗?
第三:员工不明确自己的目标,不知道自己是怎样被考核的,他们又如何去改进和提高,如果员工不能从绩效考核中得到提高,那考核的意义何在?
智慧管理:严格制定绩效计划
绩效计划是绩效管理的起点,任何企业的绩效管理都必须有绩效计划这个管理程序。所谓绩效计划就是经理与员工一起,共同为员工未来一段时间的工作制定绩效目标,绩效目标必须紧密联系公司的战略目标和经营计划,从员工的职位说明书出发,从中归纳总结出关键的绩效领域,找出关键绩效目标,做出相应的绩效标准,以此作为未来员工绩效管理的基础性文件。
整改措施:
1、通过对公司战略和经营计划进行有效的分解,认真分析员工的职位说明书,找出关键绩效指标,列入每个员工的关键绩效指标管理卡,使员工的绩效目标与工作紧密联系,保证员工所做的工作被考核被认可,激励员工不断进步。
2、为更好地帮助员工提高绩效,经理应不断地与员工沟通,使绩效目标成为经理和员工双方认可的成果,保证员工知道自己的绩效目标,知道自己将怎样被考核。
3、与员工保持不断的双向沟通,及时了解掌握员工完成绩效目标的相关信息,及时予以反馈,使员工不断朝绩效目标前进。
4、对员工进行必要的绩效辅导,帮助他们提高绩效能力,成为自己领域的绩效专家。
5、考核结束后对员工进行绩效反馈,使员工了解自己使怎样被考核的,考核结果是什么,应该在以后做哪些方面的努力以更好提高绩效。
没有完美的绩效考核模式,更没有绝对标准的绩效考核表,我们的一切努力都应着眼于帮助员工提高绩效,着眼于未来,惟有如此,我们的绩效考核工作才能做得更好!
篇5:怎样准备绩效考核
怎样准备绩效考核
Is your performance review just around the corner? There's no need to panic -- but now would be a good time to prepare. 你的绩效考核是不是即将来临了?没有必要慌张——但现在就该开始准备了。
Experts offer these tips for making your review go more smoothly1: 下面是专家们提供的建议,让你的考核进行地更顺利:
Assess what you already know. 评估自己已经知道的
Ideally, you should be checking in regularly with your boss to make sure you're doing what's expected. 理想的情况是,你应该和老板定期联络来确保你做的是老板期望的。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2 process should start the day you're hired,” said Janet Scarborough Civitelli, founder3 and president of Bridgeway Career Development. “There should not be any big surprises during the actual review.” Bridgeway职业发展公司创办人、主席Janet Scarborough Civitelli说:“工作绩效评估应该从你工作的第一天开始。在考核期间不应该大惊小怪。”
Perhaps you're extra diligent4 when answering customer calls. You may think you're on track for a stellar performance review -- but your boss could be wondering why each call takes you so long. To avoid misunderstandings like this, make sure you know what the goals are for your job and how your boss measures success. 也许你回答客户电话十分细心。也许你会认为自己的考核会很出色——可是你的老板也许会疑惑为什么每个电话会花你那么长时间。要避免这样的误解,就得确保自己知道工作的目标和老板评估成功的方式。
If you haven't been talking to your boss about this, it's not too late. Even in a few weeks, you may be able to improve in some areas if necessary. 如果你一直都没有和老板谈过这些,现在谈还不太迟。就算距离考核只有几周的时间,有必要的话,你也许可以在一些方面改善一下。
扩展:怎样和老板谈绩效考核
When you walk into your boss' office for your performance review, you need a game plan. Documenting your accomplishments1 is a good starting point. But just as important, you need to know how to come out of the meeting with the information you need.
当你走进老板办公室谈论绩效考核时,你需要准备好策略。展示你的成绩会开个好头。但是同样重要地是,你需要知道如何从考核中获得需要的信息。
Experts offer these tips for handling this sometimes tricky2 conversation:
下面是专家们提供的建议,用于应对这种有时难以处理的谈话:
Ask questions.
提问
Always press for details, says Gail Ginder, an executive coach with the Claros Group.
来自Claros 集团的执行教练Gail Ginder说,永远都要努力去获得细节。
If your boss says you're doing a great job, this could mean you're about to be promoted. It could also mean that your performance is just OK, but your boss didn't want to take the time to do a more thoughtful review. To find out which is the case, ask for details. What aspects of your performance stand out to your boss?
如果老板说你做的很好,这也许意味着你将要被提拔,也可能意味着你的表现一般,但是你的老板不愿意花时间来进行更仔细的评估。要知道到底是哪种情况,问一问细节。老板觉得你哪方面表现突出?
Asking questions becomes even more important when the review is negative. “Often feedback is given without specifics,” Ginder said. “Ask for specific examples of times when your performance didn't meet expectations. Then ask, 'And what would great performance have looked like? What would you have wanted me to do in that situation?'”
如果评价消极的话,提问就更为重要了。Ginder说:“往往评价反馈中没有细节。要问具体什么时候你的表现没有达到期望。然后问‘好的表现是怎样的?在那种情况下你希望我怎么做?’”
Tell your story.
讲讲自己的理解
If you disagree with your boss' assessment3 of your performance, ask if you can tell your side of the story.
如果你不同意老板对你表现的评价,问一问能否谈谈你自己的理解。
“Say, 'I have a different perspective on this situation. Would you like to hear it?'” Ginder said. Make sure your tone of voice is not defensive4. “You want to make your boss curious,” not annoyed, about what you have to say. Then explain, calmly, why you didn't make the choice your boss now says you should have.
Ginder说:“可以这样说‘我对这个情况看法不一样。你想听听吗?’”不要带着自卫的语气。 “你是想让让老板(对你要说的)感到好奇”,而不是生气。然后,镇定地解释为什么没做出老板认为本该做出的表现。
Don't feel you need to give an explanation like this in every case, though. “It's perfectly5 fine to say, 'I hadn't looked at it that way. I'd like to try that next time,'” Ginder said.
但不要认为你需要解释每件事。Ginder说:“完全可以说,‘我不是这么看。下次再试试看。’”
篇6:网站编辑部设定的绩效考核说明
互联网公司编辑:网站编辑部设定的绩效考核说明
1、有计划地结合工作实践开展理论研究,两周召开一次编辑业务讨论会,讨论疑难问题、交流编辑经验。自觉提高职业素质,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编辑业务能力、专业知识水平。
2、做好编辑后内容的自检总结。每天负责栏目均要进行自检,以日志的形式提交。
3、若有特殊情况需做出调整的,由主管另行决定通知。工作期间视工作需要召开不定期业务会。
部门考核采取月积分的形式,本着公平、平等、互助、协作的原则,
考核月度总分=职业技能基本分(30%)+工作绩效所得分(55%)+团队协作分(15%)
篇7:怎样设定可行的目标
人要是有点精神的!每个人都应该确定一个目标,而且这个目标对你本人来说是伟大的,为这个目标奋斗,就是人的精神所在。没有切实可行的目标作动力,便很容易对现状妥协,甚至会过得行尸走肉。一个未来的成功者,必定是一个目标意识很强的人。所谓“目标意识”,也就是思想中始终有清晰的标靶,犹如卫星制导,一直“咬”着目标不放,直到击中为止。而且,当这一个阶段的目标实现后,又会盯住下一个目标,直到事业的成功。
目标设定应掌握以下基本要点:
其一,适合自己的特点。确定目标,不能单凭自己的爱好(爱好并不能与特长画等号),也不能盲目追逐热点,一定要建立在个人优势的基础上,才能处于主动有利的地位。
其二,符合社会与组织的要求,有需求,才有位置。因此确定目标,要考虑内外环境的需要,特别要考虑到社会与组织的需要。
其三,高低恰到好处。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当然不是高的离谱,他的才能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我们绝不能将目标确定在较少的范围之内,那只能使人校级保守,平平庸庸。当然,目标远大并不等于好高骛远,关键在于实现目标的每一步都必须有计划、有措施的予以践行,否则目标过高则人如悬在幻想的高空,在生活中将一事无成。
其四,长短配合适当。长期目标是为人生确定方向,短期目标是实现长期目标的保证,二者不可或缺。比如,大学生不确定长期的发展目标,在校学习就没有动力,甚至难以完成学业;同理,在校期间,不确定学习阶段的目标,将来也没有能力和素质去实现长期目标。对于大学生而言,根据未来发展目标制定好在读期间的学习目标和素质发展目标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中之重。
其五,幅度不宜过宽。大学生的专业面较宽,这是为了适应就业的需要。但是作为人生目标,不宜过宽,否则难以集中资源去争取成功,比如某人想成为一名管理专家,此目标就过宽,因为它涵盖的领域太多太多,你没有资源去达成这个目标。但如果你想成为一名企业战略管理或品牌管理的专家,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就有可能实现。
其六,同期目标集中。你不可能见到同时追逐5只分散逃逸兔子的猎手!所谓“一只手抓不到两条鱼”,也是这个道理。同一时期,目标应相对集中,以集中精力努力达成。如果设定多个目标可分开设置,拉开时间距离,实现一个目标后再实现另一个目标。
其七,目标要清晰具体。一个人工作,干什么,干到什么程度,要有清晰具体的要求,方能干好。不论是确定学习目标、身体锻炼目标、经济收入目标,都应该有“度”的要求,也即定性的定量要求,这包括时间、完成目标的高度、深度等。
其八,综合考虑人生目标与生活目标。我们倡导事业为重,但并不漠视财富、婚姻、健康等问题,只有它们的完美结合,人生才谓圆满。
篇8:员工绩效考核方案标准
员工绩效考核方案标准模板
一、总则
为规范公司对员工的考察与评价,特制定本制度。
二、考核目的
1、在同方造就一支业务精干的高素质的、高境界的、具有高度凝聚力和团队精神的人才队伍。 并形成以考核为核心导向的人才管理机制。
2、及时、公正地对员工过去一段时间的工作绩效进行评估,肯定成绩,发现问题,为下一阶段工作的绩效改进做好准备。
3、为同方中层管理、技术类员工的职业发展计划的制定和员工的薪酬待遇(含员工持股权重调整)以及相关的教育培训提供人事信息与决策依据。
4、将人事考核转化为一种管理过程,在同方形成一个员工与公司双向沟通的平台,以增进管理效率。
三、考核原则
1、以公司对员工的经营业绩指标及相关的管理指标,和员工实际工作中的客观事实为基本依据;
2、以员工考核制度规定的内容、程序和方法为操作准则;
3、以全面、客观、公正、公开、规范为核心考核理念。
四、适用对象
本制度主要是为同方公司总部职能部人员和分公司副总级以上经营管理类专业技术类人员设计(分公司副总级以下人员由分公司参照总部形式自行考核)。另有下列情况人员不在考核范围内:
1、试用期内,尚未转正员工
2、连续出勤不满六个月或考核前休假停职六个月以上
3、兼职、特约人员
五、各类考核时间排定表
考核类别 考核时间 复核时间 考核终定时间
年中考核 6月1日到5日 6月5日到8日 6月15日
年度考核 1月15日到20日 1月21日到23日 1月25日
转正考核 按公司招聘调配制度执行
晋升考核 按公司内部晋升制度执行
注:1、考核时间主要是指由各业务部门、职能部门主管与下属就绩效表现,绩效改善计划,新的绩效目标共同进行讨论的时间
2、人事复核时间主要由人事决策委员会对有争议的考核结果及员工申诉的事件进行调查了解和仲裁
3、考核终定时间是人力资源部将考核结果进行汇总,新的绩效目标进行备案归档的时间。
4、年度考核是公司对全体(正式)员工年度工作表现进行考核,年中考核是对年度考核评分“有待提高”及“急需提高”二类人员的考核。
六、考核体制
考核实行直接主管评估部属,部门主管复评制。人力资源部对员工考核有政策制(续致信网内容)度咨询、执行监督、申诉调查等职能。人事决策委员会(由公司总裁、常务副总裁、相关副总裁、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及相关部门主管组成)是同方公司员工考核政策的最终仲裁机构。具体权限见下表:
考核对象 初评(员工自评后) 汇总部门 复核
分公司副总级 总经理、相关职能总经理 人力资源部 主管副总裁
分公司总工 分公司总经理 人力资源部 主管副总裁
分公司总经理 人力资源部、企管部、财务部 人力资源部 主管副总裁、相关副总裁、公司总裁
职能副总级 职能总经理 人力资源部 主管副总裁
考核对象 初评(员工自评后) 汇总部门 复核
职能总经理 员工自评 人力资源部 主管副总裁
分公司副总经理以下人员的考核
部门经理级 主管副总经理 分公司人事 总经理、相关职能总经理
部门职员 直接主管评 分公司人事 间接主管核定
技术人员 技术主管评 分公司人事 间接主管核定
注:对于分公司副总经理级以下人员,均是由员工先自评,再由直接主管复评,员工间接主管(高于员工两级)最后核定认可。
七、考核标准
人事考核不能用统一的标准来评价不同岗位的任职人,尤其是对同方这样的高科技企业。同方在设计考核标准的核心理念是(员工)分层分类考核、客观评价过去着眼将来。公司依据员工经营责任大小,将员工分为三个层次,总部人力资源部针对公司中层以上干部专门设计考核标准与量表;其次,针对同方高科技公司的特点,将员工划分为管理类与技术类业务类,并专门设计考核标准与量表。
公司的考核标准主要是从经营业绩、工作态度、任职能力三方面,不同部门类的员工,其考核标准的权重也不一样,具体如下:
各类员工考核权重比例图:
考核项目 职位类别 经营管理类 职能管理类 技术类
业绩考核 约占70% 50% 40%
能力考核 约占15% 30% 30%
态度考核 约占15% 20% 30%
员工考核总得分=业绩分+能力分+态度分
八、考核表
1、考核表按工作性质进行分类,分为经营管理类和职能管理类研发技术类三种,各类下面再细分成主管和非主管,由人力资源部与各相关部门研究和设计统一的表格。人力资源部对考核的指标制定有一定通用性的评分参考表,各部门可根据本部门实际情况对考评因素和要点进行调整,但未经与人力资源部协商通过前,不能擅自调整考评结构和要素赋分。
2、年终考核成绩由人力资源部存于员工个人档案中,除人事决策委员会和各部门总经理外,其他人员一概不得查阅。
九、考核评价
1、考核结果的等级评定:
全部类型的.考核结果按员工考核总分,划分为“特优”、“优秀”、“中等”、“有待提高”、“急需提高”五等级,并作如下界定:
等级 特优秀 优秀 中等 有待提高 急需提高
考核总分 95分以上 85―95分 70-84分 50-69分 50分以下
2、考核等级比例控制:
为减少考核的主观性及心理误差(晕轮效应,对比效应,平均化等),考核结果经过除权处理实行部门(分公司)比例控制,各部门,各分公司在向人力资源部申报考核结果时,一律按下面比例:
特优秀人数:不超过本部门(分公司)员工总数5%
优秀人数:不超过本部门(分公司)员工总数15%
中等人数:占本部门(分公司)员工总数65%
有待提高人数:约占本部门(分公司)员工总数10%
急需提高人数:约占本部门(分公司)员工总数5%
注:考核列入极优秀或急需提高者,必须同时提供具体的事实依据
十、考核程序
考核的一般操作程序:
1、员工自评:按照“考核权限表”,员工选择适当的考核量表进行自我评估
2、直接主管复评:直接主管对员工的表现进行复评。
3、间接主管复核:间接主管(高于员工二级)对考核结果评估,并最后认定。
补充建议:
当直接主管欲评分数与员工自评分数差距很大,甚至跨越档级时:
1、直接主管应让员工本着客观的原则再次自评
2、如员工再次自评分数变化不大时,直接主管可以进行复评,并向该员工的间接主管说明情况
3、当员工自评分数与直接主管分数出现档级上的差别,建议主管应该与该员工进行面谈,并完成“绩效面谈表”
当员工最后考核分数归入“急需提高”或“特优”时
1、建议该员工主管与员工进行面谈,并完成“绩效面谈表”
2、如有必要,可另外附具体的事实说明,作为考核结果的补充材料。
十一、考核申诉
1、考核申诉是为了使考核制度完善化和在考核过程中真正做到公开、公正、合理而设定的特殊程序。
2、部属与直接主管讨论考核内容和结果后,如有异议,可先向部门主管提出申诉,由部门主管进行协调;如部门主管协调后仍有异议,可向人事决策委员会提出申诉,由人力资源部门专员进行调查协调。
3、考核申诉的同时必须提供具体的事实依据。
十二、考核与奖惩
1、公司将考核结果与岗位津贴相挂钩,按员工的年度考核成绩对员工的职位工资进行调整,调整原则如下:
①特优员工:原则上岗位津贴上调一级
②优秀员工:岗位津贴不作调整,在机会适当时,可作职务晋升处理
③中等员工:岗位津贴不作调整。
④有待提高员工:岗位津贴不作调整,但列为年中考核对象。
⑤急需提高员工:岗位津贴下调一级,且列为年中考核对象。
2、年度考核为“有待提高类”员工的处理
① 岗位津贴暂不调整,在年中考核前不作晋升处理
② 若年中考核再评为“有待提高”,则岗位津贴下调一级,若等级在“有待提高”之上,则岗位津贴不调整,也可按正常程序作晋升处理。
③ 若年中考核再评为“有待提高”,且在第二次年度考核又评为“急需提高”,则公司与此员工解除劳动用工关系。
3、年度考核为“急需提高类”员工的处理
① 该员工岗位津贴在年度考核结束后下调一级。
② 同时,如在年中考核前,公司与该员工聘用合约到期,则该员工与公司聘用期满后,公司不再聘用。在这期间,该员工岗位津贴相应下调一级
③ 如在年中考核时,公司与该员工聘用合约仍未到期,则对员工进行年中考核,如仍评为“有待提高”或“急需提高”,则公司与此员工解除劳动用工关系;如评为“中等”或以上等,则公司继续聘用,但岗位津贴在第二次年度考核开始前不作调整。
十三、附则
1、本制度的解释权归人力资源部。
2、本制度的最终决定权、修改权和废除权归人事决策委员会。
3、本制度生效时间为**年1月10日。
篇9:绩效考核管理的管理标准
绩效考核就是对企业人员完成目标情况的一个跟踪、记录、考评,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绩效考核管理的管理标准,欢迎浏览。
前言:
绩效考核是现在企业的管理之首道,如何进行绩效考核,让绩效考核不流于形式,却一直困绕着人力资源工作者。绩效考核的作用在于“激励”,前提是员工与管理者认真参与。一个受到抵触或者敷衍的考核方法是无法起到激励作用的。
观其细节,确实有很多企业的绩效考核是在做无用功,给管理层与员工一样的感受,那就是考核是为了扣工资。即然是这样,那么就会有很多管理者想:工作总得要员工做,如果考核让员工感到不爽,他们会因此而怠慢了工作,其结果还不是由我自己来承担。既然考核不得不做,那就走走形式吧,总不能通过一次考核就打击了下属的积极性。
对于被考核者而言,他们会问:我为什么要接受考核?HR此时就要让被考核者知道,考核对自己的作用,而且是“利我”的。比如,告诉员工:通过考核可以让被考核者知道自己的优缺点,并依考核的结果来引导员工发挥长处,改善不足之处,进而对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而不是为了扣绩效工资才进行考核。
在绩效管理中,一般而言,季度考核、月考核、周考核、日考核等日常考核工作,是以人为中心的工作,考核的目的是改进工作行为,而不应该是奖惩,所以必须遵循人性化原则,给员工以积极的反馈、评价和改进建议。目前很多企业的绩效管理都是失败的,并不是因为绩效管理本身不好,而是因为没有认清管理的本质,用做事和绩效来衡量一切,远离了对人的关心。
著名领导力训练专家谭小芳老师建议企业:提升企业绩效,要从总体战略规划开始,对企业所处各类市场、各类业务详细规划,涉及组织结构调整,部门职责和责任边界的划分,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等流程的合理顺畅,企业文化氛围的营造,组织行为的规范,人力资源规划、薪酬和绩效考核设计等诸多内容。
绩效考核也称成绩或成果测评,绩效考核是企业为了实现生产经营目的,运用特定的标准和指标,采取科学的方法,对承担生产经营过程及结果的各级管理人员完成指定任务的工作实绩和由此带来的诸多效果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企业在制定发展规划、战略目标时,为了更好的完成这个目标需要把目标分阶段分解到各部门,最终落实到每一位员工身上,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任务。
绩效考核就是对企业人员完成目标情况的一个跟踪、记录、考评。注意绩效考核的时效关系,绩效考核是对被考核主体过去进行评价并对其将来产生影响。绩效考核包括两大部分:
1、业绩考核
2、行为考核
如果要问实施绩效考核的目的是做什么?相信,十个人有十种答案。有人会告诉你,别的企业都在做绩效考核,我们当然也要做,不然我们就落后了;有人会告诉你,我们实施绩效考核就是要在工资上拉开差距,打破平均主义;有人会告诉你,我们实施绩效考核就是要淘汰掉那些表现差的员工,实施末位淘汰;也许还有人会说,实施绩效考核是公司领导安排的任务,必须完成,否则饭碗就难保了。总之,不同的人对绩效考核有不同的需求,不同的人对绩效考核有不同的看法和观点。
据笔者了解,现在很多企业都出现一种情况,即过分强调了业绩,而忽略了对行为的培养。这就出现一个问题:业绩做得越好的员工,越不遵守纪律,越不尊重游戏规则,这种员工在企业大力发展的过程中,将成为企业的阻碍。一旦被提拔成管理人员,影响就更大了。所以,员工的绩效考核要慎之又慎。谭小芳老师表示,绩效考核有以下几个种类:
1、按时间划分
(1)定期考核。企业考核的时间可以是一个月、一个季度、半年、一年。考核时间的选择要根据企业文化和岗位特点进行选择。(2)不定期考核。不定期考核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组织中对人员的提升所进行的考评,另一方面是指主管对下属的日常行为表现进行纪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也为定期考核提供依据。
2、按考核的内容分
(1)特征导向型。考核的重点是员工的个人特质,如诚实度、合作性、沟通能力等,即考量员工是一个怎样的人。(2)行为导向型,
考核的重点是员工的工作方式和工作行为,如服务员的微笑和态度,待人接物的方法等,即对工作过程的考量。(3)结果导向型。考核的重点是工作内容和工作质量,如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劳动效率等,侧重点是员工完成的工作任务和生产的产品。
3、按主观和客观划分
(1)客观考核方法。客观考核方法是对可以直接量化的指标体系所进行的考核,如生产指标和个人工作指标。(2)主观考核方法。谭小芳老师认为,主观考核方法是由考核者根据一定的标准设计的考核指标体系对被考核者进行主观评价,如工作行为和工作结果。
绩效考核是现在企业的管理之首,如何进行绩效考核,让绩效考核不流于形式,却一直困绕着人力资源工作者。绩效考核的作用在于“激励”,前提是员工与管理者认真参与。再著名领导力训练专家谭小芳老师看来,一个受到抵触或者敷衍的考核方法是无法起到激励作用的。可是,公司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上千人,怎样才能通过一套考核方案将80%的或以上的员工都被激励起来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谭小芳老师总结了绩效考核的原则有如下:
1、公平原则
2、严格原则
3、反馈的原则
4、差别的原则
5、结果公开原则
6、结合奖惩原则
7、单头考评的原则
8、客观考评的原则
实行绩效考核体制之前,应先对公司的管理层做一个调整,做一个考核,这个考核分工作态度、工作技能、工作效率、工作成绩、团队意识、沟通能力、配合能力、员工印象几方面,只有先将管理层考核清了,调整到位了,员工才会相信您的绩效考核体制,才会配合您的工作,也才会再次调动起积极性。
首先,要建立企业内部申诉机制,让员工在遭遇不公正、不公平待遇时有一个申诉与解决的通畅途径,避免因领导者情感因素伤害职业打工者的权益。
其次,企业内部不仅要确定不同部门或岗位的权利、义务,同时还必须采取自上而下的岗位描述,明确细化的岗位职责及考核标准,避免将考绩沦为一种粗放的能力“审判”。
近年来,绩效考核方法引入国内之后,真正创新的少,照搬照抄的多,结合企业实际的少,千篇 一律的多,为了扣工资扣奖金的多,为了激励鼓励员工的少,离不开专家指导的多,企业能独立操作的少……导致绩效考核成了HR们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绩效考核原本应该与具体工作的员工息息相关,结果却成了企业少数“精英”才能理解才能使用的“奢侈品”,仿佛没有复杂的公式就不能进行绩效考核,似乎离开了希腊字母就无法表述计算依据。一句话,脱离具体企业的格式化考核害人不浅,导致今天国内的企业不是考核过度,就是考核不足,不是过左,就是过右。
很多公司把日常考核与严格的奖惩制度结合起来,这样做的结果势必导致管理工作的短期化和员工行为利益化,更破坏了组织与团队的和谐关系,索尼公司曾经因“绩效主义”而一度走向衰败就是典型例证。为了实行绩效管理,索尼公司成立了专门机构,制定了非常详细的评价标准,并根据对每个人的评价确定报酬。这种一切以工作绩效为导向的管理,使索尼公司内追求眼前利益的风气蔓延,职工逐渐失去工作热情,公司失去活力。
面对当年索尼公司的衰败趋势,索尼的前常务董事天外伺郎说:“绩效主义企图把人的能力量化,以此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但我认为事实上做不到。它的最大弊端是搞坏了公司内的气氛。上司不把部下当有感情的人看待,而是一切都看指标、用评价的目光审视部下。”所以他认为“是绩效主义害了索尼”。
总之,企业战略和高层决策团队直接影响组织绩效,部门绩效部分影响组织绩效的达成,个人绩效影响部门绩效,三者综合构成了企业绩效。自上而下看,人力资源管理是最基础的工作,对企业整体绩效影响是间接性的,希望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提升企业整体绩效的逻辑是有问题的,很难奏效。面对现实问题,一定要对 “症”下“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希望我们的管理者重视绩效考核,做好绩效考核!
篇10:标准的企业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也称成绩或成果测评,绩效考核是企业为了实现生产经营目的,运用特定的标准和指标,采取科学的方法,对承担生产经营过程及结果的各级管理人员完成指定任务的工作实绩和由此带来的诸多效果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按考评时间分类
(1)日常考评。指对被考评者的出勤情况、产量和质量实绩、平时的工作行为所作的经常性考评;
(2)定期考评。指按照一定的固定周期所进行的考评,如年度考评、季度考评等。
按考评主体分类
分为主管考评、自我考评、同事考评和下属考评。 即“360度考评方法”。
(1)主管考评。指上级主管对下属员工的考评。这种由上而下的考评,由于考评的主体是主管领导,所以能较准确地反映被考评者的实际状况,也能消除被考评者心理上不必要的压力。但有时也会受主管领导的疏忽、偏见、感情等主观因素的影响而产生考评偏差。
(2)自我考评。指被考评者本人对自己的工作实绩和行为表现所作的评价。这种方式透明度较高,有利于被考评者在平时自觉地按考评标准约束自己。但最大的问题是有“倾高”现象存在。
(3)同事考评。指同事间互相考评。这种方式体现了考评的民主性、但考评结果往往受被考评者的人际关系的影响。
(4)下属考评。指下属员工对他们的直接主管领导的考评。一般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员工,用比较直接的方法,如直接打分法等进行考评,考评结果可以公开或不公开。
(5)顾客考评。许多企业把顾客也纳入员工绩效考评体系中。在一定情况下,顾客常常是惟一能够在工作现场观察员工绩效的人,此时,他们就成了最好的绩效信息来源。
★ 工作目标设定范文
★ 绩效考核范本
★ 个人目标设定计划
★ 绩效考核实施细则
★ 绩效考核管理制度
★ 绩效考核方案范本
★ 绩效考核工作总结
★ 绩效考核规章制度
怎样设定绩效考核标准(通用1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