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fixelf”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油画棒被折断之后的幼儿教师教育随笔,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油画棒被折断之后的幼儿教师教育随笔,供大家阅读参考。
- 目录
篇1:油画棒被折断之后的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油画棒被折断之后的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开学初,我在美术活动区为小班幼儿准备了新的油画棒和画纸,让他们自由取放、自主游戏。没过几天,我发现不少油画棒都断了。这是怎么回事?我开始注意观察。
那天,我看到几个孩子拿出画纸和油画棒开始涂鸦。“开火车咯!呜——呜——”阿泽一边在纸上画线,一边开心地自言自语。“下雨了,下雨了!”优优用油画棒在画纸上敲出“小雨滴”,发出“笃笃笃”的声音。阿泽也跟着敲击起来:“下雨了!下雨了!”就在这时,优优手上的油画棒折断了。他便用两只手分别拿起被折成两半的油画棒,同时敲击:“下雨了!下大雨了!”我终于明白油画棒为什么会断了。这两个孩子在涂鸦过程中充满童趣的语言、连贯协调的动作、开心愉悦的表情都在告诉我,他们正沉浸在美妙的想象中,进行着独特的表达。如果这时我阻止了他们的'创作,以后他们还会以这样饱满的热情投入美术活动吗?如果我们将孩子的思维固化,他们还会有丰富的想象、不拘形式的艺术表现吗?所以,我选择不干涉阿泽和优优的活动。
一段时间过去了,油画棒不再是新的了,可孩子们对美术活动仍然有强烈的兴趣,有些孩子甚至能够在那里一连画几幅画。
有一天,我在美术活动区观察,只见颖颖使劲地把一根油画棒掰成两半,然后笑嘻嘻地跟旁边的依依说:“看,这么长差不多了。”“还要一段粉色的!蓝色的也要一段。红色的跟蓝色的混合在一起会变成什么颜色呢?”“我们一起来试试!”他俩边说边撕下油画棒的包装纸,然后掰成他们所需的长度,再把油画棒横过来在纸上涂画起来。原来,上周在欣赏绘本《小蓝和小黄》后,我跟孩子们玩了一次变色游戏。这一经验引发了他们进一步的探索,所以,现在他们想到了用油画棒玩变色游戏。
“老师,你看,我的紫色里面藏着许多蓝色!”“我的紫色里面还有一些粉色呢!”“这里颜色浅一些,这是我变出来的!”过了一会儿,颖颖和依依争相向我介绍他们的发现,我也为他们的新发现而高兴。
接下来的几天里,依依和颖颖每天都会到美术活动区游戏,他们发现涂画时用力的轻重会产生不同的变色效果,他们还会把侧笔画法与竖笔画法结合起来,使画面形成丰富的层次。他们每次有新的发现时相视而笑的样子都让我感动万分。
周末,我把孩子们的画作整理好,请他们带回家,并请家长把孩子的画拍下来,发到班级QQ群的相册里,让孩子们相互欣赏。在依依的一幅画作后面,我作了点评:“这种画法是依依跟颖颖一起探索出来的。连续几天,依依不断调整底色与上面圆圈的颜色,才形成了现在的效果。赞一个!”依依的妈妈回复说:“感谢老师,我也很喜欢这幅画。”
我认为孩子最终画成什么样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在画画中获得了什么。在油画棒被折断之后,教师的包容和欣赏让孩子的探究兴趣越来越浓,表现表达的形式也更加多样,从而使孩子得到持续的发展。我想,这些收获远比那几盒油画棒珍贵得多。
篇2:油画棒舞会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油画棒舞会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为了引导小班幼儿感受多彩的颜色,学习大胆表达,我设计了一个“爱跳舞的油画棒”的游戏情境。游戏一开始,我就用一种极为神秘的口吻说:“孩子们,今天我们邀请所有油画棒宝宝来跳跳舞吧。想一想油画棒会怎么跳舞呢,会跳什么舞呢?”我说完便拿起各种颜色的油画棒在纸上随意画,有线条、有小圆圈等,然后让幼儿说说老师的油画棒跳的是什么舞。有的孩子说是曲线舞,有的孩子说是圆圈舞……
接下来,我就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油画棒随意画,觉得自己画的像什么就是跳什么舞。唯一的要求就是让所有的油画棒宝宝都来跳舞。孩子们马上行动起来了,他们陶醉在“白色舞池”上。边画边解说着自己让油画棒宝宝跳什么舞。琦琦说“我的油画棒在跳花舞”,凯凯说“我的油画棒在跳波浪舞”,倩倩说“我的油画棒在跳点点舞”……
在小班幼儿的眼里油画棒是充满生命力的'。因此当我创设“请油画棒宝宝来跳舞”的情境时,孩子的兴趣就被激发出来了。舞蹈本身就不拘形式,这场“油画棒舞会”在幼儿的主导下,出现了干奇百怪、万紫干红的画面,每个幼儿都创作出了富有个性的作品。
加登纳说过,“差不多每个孩子,在有合适环境的鼓励下,都是极富于创造性的,对于所有的孩子来说,这个阶段正是最为自由的阶段”。因此,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合适的环境,把教育的要求顺利转化成幼儿自身的需求,让幼儿保持愉快的心境,自由释放个性。
篇3:尿床之后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尿床之后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老师……我今天又尿床了!”安安用颤抖的声音告诉我,“啊?你真是的,赶快把裤子换吧!”哎!“我刚才问你有无尿拉,你又说没有!”今天已是他连续第三天尿床了。
下午,安安的爷爷来接他,于是我就跟他爷爷诉说了他的情况。安安爷爷听后也告诉了我他在家的情况。原来这段时间天气不太好,安安生病了,多尿是他吃药的副作用。哦!原来如此,第二天我特别留意了安安的.午睡,让他一定要尿完才上床,一点半左右又叫他尿一次。结果那天他没尿床。就这样安仔连续几天都没尿床。
过了几天安安爷爷说:昨天安安的内裤湿了,不敢告诉老师和妈妈,因为怕被老师批评和妈妈打骂。听完这话后,我顿时愣住了,原来他的尿床是我们事后批评对他的阴影,为了不让我们知道他只能沉默与忍受。
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无疑是做错了,过分了,我们没有用心去倾听幼儿的内心而是用自己认为正确、快速的方法去处理幼儿的问题。这是我们的自私,也是对幼儿的不公平啊!
看来我们应用耐心去换幼儿的心声。这样才能知道他们是在想什么。很多人说幼儿是一张白纸,其实他们并不是这样,只是不懂得很好的去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意见。作为老师和家长只有耐心地去倾听与引导,才能使幼儿更放心更舒坦地接近我们,以及述说他的心事与想法。
篇4:隔离之后优秀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隔离之后优秀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怎么回事啊?人家班级都出来了,怎么这个班级还没有出来!!”
“他们班每次都最后一个!”
“老师也不看看几点了,那么晚真是的……”
……
又一次,在幼儿园门口听到几个家长在你一言我一语地发牢骚,说的仍然是这个班级——大四班。可为什么家长会有这么多抱怨呢??这就要从手足口病说起了……
原本每年幼儿园都会有孩子生手足口病,所以对于手足口病大家都很熟悉,而由于今年安徽阜阳因为手足口病造成数例儿童死亡,于是今年的防治手足口病就变得更加地严格了。
就在这个紧张时刻,大四班的一个孩子放假回来后被诊断为“手足口病”,这下他们这个班便成为了“隔离重地”——不能出去早锻炼;喝的是预防病毒的板蓝根;下午放学也只能等其他的大班孩子领的差不多了才能下来,而这些措施都是为了防治手足口病这一传染病在幼儿园里蔓延。
于是乎,大四班的浦老师这些日子就成了一些家长的“众矢之的”。浦老师在隔离之日起,就做足了家长工作——在家长园地张贴有关手足口病的知识、怎样预防等;为有疑惑、有害怕心理的家长解答有关幼儿园和班级做的预防措施;及时关注班级里其他孩子的近况等等……
即使虽然已经做了这么多的工作,但还是有些老一辈的家长对于情况并不太了解可又不理解老师的工作,说出来的`一些话实在不太好听,有时让其他的老师都觉得很难接受,可当浦老师听了之后却不动气,只是淡淡地说“他们也是急着接孩子回去嘛。”第二天,你还是会在园门口看到浦老师同家长们不厌其烦地解释和交流的身影;渐渐地,这些有意见的家长们的抱怨声越来越小了。
因为手足口病而在大四班产生的“麻烦”不仅是家长的抱怨,还有个别孩子的晚回家。由于幼儿园取消了晚护导,所以老师一定要等到班里的孩子全部被家长接走才能回家。大四班的个别孩子平时一直家长就比较晚接,自从隔离之后,“晚接”的时间越来越延长,有几天浦老师甚至等到六点多,最后一个孩子才被姗姗来迟的妈妈接回去。可面对这些,浦老师仍然没有对家长提过“早点来接孩子”的要求,“家长来的晚肯定是因为有事情来不了。”她总是把孩子和家长放在第一位,而将自己放在了后面。
如此的“隔离”只是隔离了传染病,并没有将老师与家长的联系隔离掉,相反在某些时候,这样的隔离可能会拉近两者之间的距离。
,既充满着希望与期待、同时又存在着荆棘与困难的一年。整个国家,面临着一个又一个值得深思的挑战——雪灾、汶川大地震、奥运会召开……面对这些,大家都顽强地在互相支持、互相鼓励下,共同走了过来。对于我们这个小小的幼儿园,在感同身受这一件件的大事的同时,也同样接受着考验,正因为有了浦老师这样的老师,和所有同浦老师一样的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才能共同迈向更宽广的前方。
篇5:幼儿教师教育随笔:撒菜之后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撒菜之后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生命个体,有思想、有感情、有人格。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真正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差异,关心爱护每一个孩子,促进他们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也唯有如此,教师才能体会到因幼儿发展和自我价值实现所带来的快乐和成功感。下面这个小案例是我的真实经历,在充分尊重孩子尊严的基础上,我通过自己的方式化解了幼儿内心的矛盾。
那是一个晚饭时间,孩子们洗完手取饭的时候,一个孩子大声嚷着:“老师,有小朋友撒菜了。”随着孩子的声音,大家的眼光立刻都转向了说话孩子所站的位置,发现地板上撒了一小堆菜,但是没有一个孩子说是自己撒的。这时我对孩子们说:“是哪个小朋友撒的,请过来把它擦干净好吗?”没有一个孩子承认。“撒了菜没有关系,只要你把它擦干净就好了。”我的话音落了,还是没有一个小朋友承认,这时很多孩子说:“不是我撒的。”
面对这个局面,我又说:“无论是谁撒的,都没有关系,何况这个小朋友肯定不是故意的,一定是不小心撒的,如果是你撒的,只要擦干净了,你仍然是一个好孩子。撒了菜不承认是不对的。”我说完了,停顿了一下,仍然没有一个孩子承认。我有点失望。
我对他们说:“如果没有小朋友主动过来擦,我只好去看一看谁的盘子里的菜变少了。”我刚说完,就看到一个小朋友很快把菜倒到碗里。这时我已经心中有数了,但是我仍然不动声色地去查看每一个小朋友的盘子。
我对所有的小朋友说:“如果这件事情没有解决完,会影响下一件事情。”所有的孩子都知道,晚饭之后就是看动画片的时间,因为只有十分钟,所以幼儿非常珍惜。听到我的话,另一个孩子冬冬“腾”地一下从座位上站起来,走到盥洗室拿了一块抹布,主动把地上的菜擦干净。他的这一举动让我很吃惊,因为我的第一反应是我的判断有错误,误会刚才把盘子里的菜倒到碗里的那个小朋友了。但无论如何,这件事情已经“解决”了,我表扬了他,所以接下来的看动画片仍然如期进行。
晚饭过后,我悄悄地去找擦拭地板的冬冬说话:“菜是你撒的吗?”他摇摇头说:“菜不是我撤的,我是帮助撒菜的小朋友擦的。”“你为什么要帮助他呢?”“因为没有人擦,就不能看动画片了。”无论这个孩子的目的是什么,他的`举动足以成为班上的榜样。为了抓住这一教育契机,我临时准备了一个红色的桃心即时贴,并占用了小朋友五分钟的时间,和全班小朋友一起进行了讨论:“今天下午我们班里发生了一件事情,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把菜撒到了地上,是冬冬小朋友帮助他把地上的菜擦干净的。菜虽然不是冬冬撒的,但是他主动帮助撒菜的小朋友擦干净,你们有什么感受?”孩子们的回答都非常踊跃,而且一致认为冬冬小朋友是一位有爱心的小朋友。我们当时为他颁发了助人为乐的“爱心桃心”,贴在了他的胸前。我希望能够通过这一榜样带动班上所有小朋友助人为乐的积极性。最后,我又补充了一句: “希望撒菜的小朋友能主动来找我,只要你能勇于承认,你和冬冬一样也很棒。”
孩子们继续看电视,我安排了助理老师在里屋陪伴孩子们看动画片,我走到外屋的工作台那里等待着,希望那位小朋友能够主动来找我。果然,一会儿,这个孩子出来了,但是能够感觉出他的眼神很紧张,他没有直接来找我,而是先去了盥洗室小便去了。从盥洗室出来以后,他走到了我身边,对我说:“老师,菜是我撒的。”我的心又重新有了希望。我对他笑着说:“你很勇敢,来,老师送你一个拥抱。”说完,我把他紧紧搂在了怀里。因为我知道,他能够主动站在我面前勇敢地承认,已经鼓足了勇气,真的很不容易,我一定要保护好孩子这来之不易的“勇气”。况且,现在说什么都是多余的,我只是希望通过这一拥抱来告诉他——菜撒在地上没有关系,但要勇于承担,把失误改正过来。
篇6:被弄脏的墙面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被弄脏的墙面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中午准备午休时突然发现放床的墙角被油画棒画的乱七八糟,我询问小朋友可是没人承认。我对他们说:“人都有做错的时候,只要敢于承认并且改正,拿块橡皮去把它擦掉,这样还是好孩子。”可全班的孩子呢看我,我瞧你依然没有人回应。
考虑到孩子们虽然年纪小但是都有自尊心,怕自己承认了,别人会瞧不起,于是我又改用了方法让每个小朋友自己在我的耳边说句悄悄的话告诉我:“老师我没画”“老师不是我”…“老师,是浩浩画的”“老师浩浩拿油画棒画的”……孩子们一个个小声的在我耳边说着。我不动声色的用眼睛看看了浩浩。此时轮到他了,本以为他会趁着此时此刻对我说实话,没想到他悄悄的对我说:“老师,我没画。”呵呵……小家伙倒是挺能坚持的,我的心里暗暗佩服。于是我又拿出一招对孩子们:其实老师早就知道是谁干的,只是不想揭发你,给你一次主动承认错误的机会,既然不承认那么老师就去办公室打开电脑监控,里面可是记录了小朋友的一举一动,到时候你可是会被所有的小朋友认出,那个时候可真的晚了,不仅老师不喜欢你,而且其他的小朋友还会看不起你,不愿和你做朋友。尽管我这样说了,没想到他还是没有承认,可真够顽强的不怕我的警告,同时也让我开始怀疑起了到底是不是他。
抬头看看时间快接近十二点了,为了不耽误孩子们的休息,我打算先停下,等下午起床后再继续调查。于是让孩子们躺下开始了每天睡前讲故事的活动。我临时决定将这件事情变成一个发生着小动物身上的故事,名字就叫《爱撒谎不诚实的小狐狸》……故事讲到最后:爱撒谎的小狐狸被小动物们赶出了森林,妈妈也不要了它,从此以后它成了一只流浪的狐狸……多数的孩子在我的故事中渐渐的闭上了眼睛。而此时我留心发现浩浩的眼睛睁开了又闭上,闭上了又睁开,神情是那么的不安。此时我明白了,故意走到他的面前小声的问:“怎么了,浩浩?为什么不睡觉?”“老师,你会不会把我赶出幼儿园?妈妈会不会不要我了?”他心神不宁的说着。“怎么会呢,你又不是那个爱撒谎不诚实的小狐狸”我故意说。“可是……”他吞吞吐吐了半天“老师,墙是我画的。”最后他终于忍不住说了出来。
“其实老师早就知道是你画的墙,可是给你那么多的`机会为什么不承认呢?”我笑着说。“我怕老师批评我。”此时“案子”终于破了,我没有再刻意的去批评他,而是很认真的给他讲了道理,懂得无论做错了什么事情,一定要敢于承认错误,而不是一味的不承认。知错能改依然是个好孩子。
随着大班孩子的年龄越来越大,他们的自尊心也越来越明显,辨别是非的能力也开始变得很强,懂得的事情也会越来越多的,甚至有的时候因为某件事情耍起了“心眼”。作为老师要学会运用多种方式、技巧发去处理问题,这样既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又让他们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同时还要及时给予引导教育,帮助其从小养成一个诚实不说谎的好习惯,为将来人生成长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所以我们要求孩子从小做起,做一个诚实的好孩子。良好的品德将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篇7:围栏被挤断以后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围栏被挤断以后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一个孩子应该品尝自己不当行为所带来的后果,而不只是受罚。”这句话让我体会到,我们可以把孩子的犯错作为教育契机,引导他们认识自己因犯错导致的后果,从而让他们能对自己的错误作出深刻的反思,而不只是一味地责备或惩罚孩子。回顾以往,对待犯错的孩子,我是责备或惩罚的多。如,看到孩子把饭泼了,我会责备他:“怎么这么不小心,肯定是你不专心吃饭。”然后请他到一边坐着。记得一次户外散步,路过围着栅栏的兔窝时,孩子们都很兴奋地想去看看里面的小兔子,我同意了。为了能抢先看到小兔子,孩子们站在围栏边你挤我拥。没过多久,围栏开始摇晃了,随着“叭”的一声,围栏终于被挤断了。这时小兔子趁机逃出围栏,往外跑去。我问孩子:“呀,小兔子要逃走了,怎么办啊?”孩子们这才叽叽喳喳地说起办法来,涵涵说:“快去拿个网把小兔子抓回来。”小宇说:“我们人多,一起去抓。”结果大家一哄而上,把小兔子吓得跑得更快了。大伙儿见状只好停止了追逐。烁烁说:“让我和小宇、小健三个人去抓。”大家肯定了他的想法。不一会儿,烁烁抱着小兔子回来了。轩轩忙说:“要把这个围栏修好,不然小兔子还会跑出来的。”这时大家都犯起了愁,不知该怎么办。我告诉孩子们:“要修围栏需要木材和工具,需要相应的.技术,这些工作我们还做不了,只有请求园长找人来修理了。”听了我的话,烁烁说:“那我们现在就派代表去找园长,向她认错,请她原谅,然后请她派人来把围栏修好。”大家都赞同烁烁的意见。后来,围栏修好了。当时回到活动室后,我让大家安静下来,然后对大家说:“现在请大家想一想,今天围栏怎么会坏的。”孩子们都低下了头。不知道谁先说了一句:“是我们在看小兔子的时候不遵守秩序,挤来挤去,把围栏挤坏的。”接着孩子们纷纷说道:“我们错了。”“请老师原谅我们。”“以后我们会遵守秩序的。”……经过这件事,孩子们在类似的活动中果然比先前遵守秩序多了。
孩子犯错,是在经历成长的过程,一味惩罚并不能有效解决问题。我们要善于引导孩子,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当行为造成的后果,让他们在弥补过错的同时进行深刻的反思,这样才会有比较好的教育效果。
篇8:孩子你是最棒的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孩子你是最棒的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一颗幼小的种子我们只有不断的去给他浇水施肥它才能不断的生长,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了种子慢慢地长出了嫩绿色的叶子来,我们多么希望它能开出耀眼的花朵呀,终于它没有辜负我们对它的期望,长出了美丽绚烂的花朵。
其实,每个孩子就是一个幼小的种子,只有我们不断的给他们传授知识,讲述更多的道理,他们才能慢慢的生根发芽,才能慢慢地开出属于他们自己最绚烂的花朵。
垚垚他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小男孩,可是他的破坏能力极其强,学习和自理能力从不需要老师担心,只有这微小的缺点为什么就让老师这么焦头烂额呢?这不,又开始他的工作了,每当小朋友晚上离园的时候,老师都会带领小朋友一起来做做操呀、玩个游戏呀,只有一个小朋友不听指挥到处在教室里乱跑,不是推一下这个小朋友,就是打一下那个小朋友的,真是让老师头疼啊,怎么办呢,计划一下吧,以奖励的方式如何?还是以讲道理的方式呢?
于是到了第二天我和垚垚讲了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遵守规矩的淘淘》,故事很简单但很有道理,垚垚听完后很安静,有种不知所措的感觉,于是我告诉他:“老师和小朋友都很喜欢淘淘,垚垚你知道为什么?”其实垚垚心中早有了明确的.答案只是他不说出来而已,经过了这件事以后垚垚仿佛变了一个人似的,教室里在没有那个乱跑的身影,也没有告状的声音,难道是故事吸引了垚垚吗?让他也做了一个遵守规矩的好孩子?
每个孩子都有淘气的一面,他们是单纯可爱的,和孩子们在一起享受着童年般的快乐与幸福,我不得不说,每个孩子也是最棒的,孩子,加油。
篇9: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墙壁被画脏以后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墙壁被画脏以后
孩子离园后,我正在打扫卫生,忽然发现活动室墙上画着一架风车,很是扎眼。明天要认真查一查到底是谁做的,我有点生气。第二天,当我问起这件事时,没有一个孩子主动承认。于是,我继续引导:“这么干净的墙被画脏了,就变得不漂亮了。做错了事没关系,但要勇敢地承认错误,改了仍然是好孩子。希望这个小朋友能悄悄地告诉老师,老师不会批评他的。”可是一上午的时间过去了,没有一个孩子来承认错误。下午,我继续启发孩子们提供信息,但仍一无所获。一阵寂静过后,几个孩子悄悄地说:“大概是小锐画的,他最不守纪律了。”我感到孩子们有些捕风捉影,便赶紧加以制止:“没有亲眼看见的事情可不能乱说。”
晚上静下心来时,我在想:我为什么非要查出在墙上画画的孩子是谁呢?可能是哪个孩子一时兴起画上去的呢?相信他已经意识到自己做错了,或许因胆怯、自尊而不愿说出来。孩子不就是在不断地试错、改错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吗?教师的责任就是帮助、引导孩子明白事理,健康成长。惩罚不是目的,我决定不再追究是谁做的,而是引导孩子思考怎样补救。
第二天,晨间谈话时,我对孩子们说:“现在老师不再追究是谁把墙壁画脏了,但做错事必须想办法补救,我们还是一起来想一想怎样让墙壁恢复原来的样子吧。”听我这样一说,孩子们立即活跃起来,有的说拿抹布擦,有的说拿橡皮擦,有的说用刷子刷……经过讨论,我们最终选择了用砂纸砂的方法。当墙壁基本恢复原样时,孩子们都松了一口气。接着,我又向孩子们抛出了一个问题:“今后,我们该怎么做才能少出错呢?”于是,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最后大家达成了共识:凡事都要三思而行,要想一想做这件事的后果。通过这件事情,我体会到教师应尊重幼儿的人格。重视幼儿的身心健康,为幼儿创设一个接纳、关爱和支持的环境,引导幼儿反思自己的行为并积极解决问题。
篇10:不要让孩子被网住了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不要让孩子被网住了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在“互联网+”时代,家长对孩子使用手机等新媒体有着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放任鼓励孩子使用。家长认为学习使用微信等社交工具可以扩大孩子的社交圈,APP应用也可以辅助他们的学习,况且移动互联网技术也是未来时代的发展趋势,使用新媒体设备还可以激发孩子对信息技术的探索兴趣。于是经常出现这样的场景:家长坐在一边翻看着手机,孩子在旁边也在摆弄手机家长在一起谈笑风生,一群孩子则拿着手机或平板在一旁玩得不亦乐乎。就这样,手机等移动设备就逐渐成为孩子“迷恋”的“玩具”。另一种则是严格禁止孩子接触任何新媒体设备。他们认为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新媒体设备会给孩子的眼睛等造成很大的伤害,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会给没有辨别能力的孩子带来心理上的伤害。而且一旦孩子“触网”成瘾之后,则很难戒除。因此,他们将孩子与网络完全阻隔开来。
其实,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化成为这个时代的发展趋势,互联网设备也逐渐成为未来生活、工作与学习的必备工具。现实生活中幼儿接触与使用新媒介的状况已超乎我们的想象。,“儿童与媒介”调查报告显示,幼儿园学生的手机接触率为91.8%,平板电脑的接触率为83.4%,电脑的接触率为80.6%,接触和使用手机等新媒介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尽管如此,英国心理学家西格曼博士指出,政府应颁布法令禁止9岁以下的儿童接触电脑,因为儿童过早接触电脑会影响到智力发育。我国青少年问题专家孙云晓也认为“9岁前不要让孩子单独‘触网’”。真实的生活经验与直接体验是幼儿获得社会认知的重要方式,幼儿特别需妻通过现实生活世界培养其人际交往能力,而不是通过电子媒介中片面的、虚拟的和碎片化的世界。因此,对于幼儿使用移动智能终端,我们不是简单地阻隔而是正确引导。
首先,持开放的态度,同时加强监管指导。网络新媒介本身没有任何问题,关键在于我们如何使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家长“谈网色变”,对孩子“触网”怀有强烈的抵触情绪。为避免受网络负面信息的熏染,父母干脆直接让孩子与网络“隔离”,这种因噎废食的做法其实不可取。当身边的同伴都在谈论和使用手机游戏或社交工具时,孩子会感觉与他们之间有“隔离”而难以融入同伴群体,而且网络本身有着丰富的信息与学习资源可供孩子选择与使用。
其次,不能让孩子单独“触网”。可以允许孩子使用手机等新媒体,但一定是在父母或成人的监管与指导下而非他们单独使用,这种监管指导本身也是一种对孩子的陪伴。当孩子的认知能力还不足以支撑其独自使用网络新媒介时,通过父母的陪伴或共同使用,可以监管孩子的使用方式与过程,同时还能让孩子获得一定的新媒体知识,如教孩子如何发邮件等。
第三,做好内容的筛选与时间控制。内容良莠不齐与无法控制使用时间是家长反对孩子使用网络最主要的理由。父母应该从一开始就给孩子选择合适的有教育意义的媒体工具和应用软件,积极引导孩子学习使用,从而形成探索的兴趣。同时一定要严格控制使用时间,如规定只能在周末使用,而且只有在完成自己的任务后才能使用,每次不能超过20分钟。这样也就可以较好地解决孩子网络“上瘾”等问题。
通过成人的正确引导和控制,孩子可以借助新媒体技术进行学习与游戏,并逐渐形成一定的媒介素养,从而既能科学地“触网”,又不被互联网给“网”住了。
篇11:被老师宠坏的小孩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被老师宠坏的小孩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有的时候,教孩子真的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件事。我们都知道,小孩子都是需要慢慢学习才能会自己吃饭的,不过现在,开学已经有三个星期的时间了,小三班的孩子们大部分都已经学会自己吃饭了,只有小部分幼儿还需要老师喂。张欣蕊是我们班的“小不点”,虽然年龄不小,但是长得瘦瘦小小的,来园的这段时间,早饭、午饭都是老师喂的,如果老师不喂她,她自己就不吃。
每次到吃饭时,欣蕊就会说:“老师,我要妈妈,你快给她打电话。”她两只眼睛噙着泪水,眼泪哗哗的往下流。刚开始,我认为她是情绪不好,就哄哄她,喂她吃饭。久而久之,我发现这个孩子依赖上了老师,只要每次吃饭她都会说一句话:老师,我要妈妈。在家访的时候,欣蕊妈妈就跟我们说过,孩子在家都是自己吃饭,不需要喂的。看来,这个孩子不是不会吃饭,而是被老师“宠”的。
我想了想,这样下去不是个办法,不能每次都迁就她,喂她吃饭,以后养成习惯了可不好。一定要想办法让她自己学会吃饭。在一次吃饭的时候,我蹲下来对欣蕊说:“宝贝,今天自己吃饭好吗?如果宝宝能自己吃饭,老师就更喜欢宝宝呢,等会给你贴个大苹果”。这时的欣蕊看看我说:“你喂我吃。”“你看别的'小朋友都是自己在吃饭呢!欣蕊很能干的,大口吃!”之后,我就去照顾哭闹的孩子了,只见张欣蕊一勺一勺的喂自己吃饭,虽然吃得很慢,但终究是有进步了。
第二天吃早饭的时候,我把早饭端给欣蕊:“今天你也要自己吃饭哦,要比昨天更棒!”欣蕊眯起小眼睛对我说:“好”。过了一会,我看见欣蕊的点心已经吃一大半了,稀饭还没有吃。我就顺势继续鼓励她把稀饭也喝完。并给她贴了一个大苹果。
小班的幼儿年龄小,很喜欢老师的夸奖和注意,作为教师,尤其是在入园适应期这个阶段,要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如:抱一抱,亲一亲等,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爱,会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
★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油画棒被折断之后的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合集11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