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煎饺”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方法步骤,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方法步骤,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目录
篇1: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方法步骤
1、实验联想法
从生动直观到抽象思维,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实验的忠实和本质的描述,是实验的概括和总结。因此,依据化学实验来记忆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最行之有效的。例如,硫在氧气中燃烧,记忆联想:燃硫入氧,燃烧变旺;火焰蓝紫,美丽漂亮;产生气体,可真够“呛”。其实这是告诉我们的反应物和生成物,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进行配平就可以了。
2、反应规律法
化学反应不是无规律可循。化合、分解、置换和复分解等反应规律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这里再强调一下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如,FeCl3是较强的氧化剂,Cu是不算太弱的还原剂,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总是首先发生在较强的氧化剂和较强的还原剂之间这一原则,因而两者能发生反应:
2FeCl3+Cu=CuCl2+2FeCl2
而相比之下,CuCl2与FeCl2是较弱的氧化剂与还原剂,因而它们之间不能反应。
3、口诀法
为了使化学方程式在使用时脱口而出,有时还可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特点编成某种形式的便于记忆的语句,这就叫口诀法。例如:
①Al2O3+2NaOH=2NaAlO2+H2O
本反应口诀为:二碱(生)一水,偏铝酸钠
②3Cu+8HNO3(稀)=3Cu(NO3)2+4H2O+2NO↑
这个反应的口诀是:三铜八酸、稀,一氧化氮。口诀法的进一步演变就成为特定系数编码法,“38342”就是此反应的编码。很多的口诀大家自己可以编写。
篇2: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方法步骤
1.设:根据题意设出未知量。
【答题细则】设未知数时不带单位。
2.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题细则】① 化学方程式要配平;② 注意反应条件、气体和沉淀符号的标注。
3.找: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关系。
【答题细则】① 正确计算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② 已知量为纯净物的质量且要带单位;③ 当有两个已知量时,应将不足的那个量代入计算;④ 遇到有多步反应时,用关系式法更快捷。
4.列:列出比例式。
【答题细则】等式两边化学意义应相同。
5.求:求出未知数。
【答题细则】计算结果要带单位。
6.答:简明地写出答案。
上述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的注意事项可简记为:化学方程式要配平,需将纯量代方程;量的单位可直接用,上下单位应相同。
篇3:化学方程式书写计算步骤及配平技巧
一、初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1)写:正确写出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
(2)配:配平化学方程式
(3)注:注明反应条件
(4)标:如果反应物中无气体(或固体)参加,反应后生成物中有气体(或固体),在气体(或固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标出“↑”(或“↓”).若有气体(或固体)参加反应,则此时生成的气体(或固体)均不标箭头,即有气生气不标“↑”,有固生固不标“↓”
二、根据初中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步骤
(1)设:根据题意设未知量
(2)方:正确书写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3)关:找出已知物、待求物的质量关系
(4)比:列出比例式,求解
(5)答:简要的写出答案
篇4:化学方程式书写计算步骤及配平技巧
代数法——待定系数法
代数法也叫待定系数法。
具体步骤:
1.设a、b、c、d等未知数,分别作为待配平的化学方程式两端各项化学式的系数。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种类和个数必须相等同的原则,列出每种元素的原子数与化学式系数a、b、c、d……关系的代数式,这些代数式可联立成一待定方程组:
3.解此待定方程组、就可求得各未知数之间的倍数关系。a=xb=yc=zd=...
4.令某未知数为某一正整数,使其它未知数成为最小正整数,将所得的a、b、c、d等值代入原化学反应式的待定位置,配平即告完成。
例题
配平Fe2O3十CO→Fe十CO2
(1)设a、b、c、d分别为反应式中各物质化学式的系数:aFe2O3十bCO→cFe十dCO2
(2)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数目必须相等,列出a、b、c、d的关系式:
对Fe原子有:2a=c①; 对O原子有:3a十b=2d②;对C原于有:b=d③
(3)解①一②的联立方程组,可得下列关系:a=1/3 b=1/2 c=1/3 d
(4)为了使各个系数成为最小的正整数,而无公约数,令d=3,则a=1,b=3,c=2。将a、b、c、d的值代人原化学反应式的相应位置,即得配平的方程式为:Fe2O3十3CO=2Fe十3CO2
(5)别忘了检验一下,方程式确已配平了。
须注意的是,只要保证各系数为无公约数的最小正整数。令b=3或c=2,也可得到相同的配平式。
电子得失法
电子得失法的原理是:氧化一还原反应中,还原剂失去电子的总数必须等于氧化剂获得电子的总数。根据这一规则,可以配平氧化一还原反应方程式。
具体步骤:
1.从反应式里找出氧化剂和还原剂,并标明被氧化或还原元素的原子在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变化的情况,以便确定它们的电子得失数。
2.使得失电子数相等,由此确定氧化剂和还原剂等有关物质化学式的系数。
3.由已得的系数,判定其它物质的系数,由此得配平的反应式。
例题
配平金属铜与浓硝酸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十HNO3(浓)→Cu(NO3)2十NO2↑十H2O
(1)从反应式看,HNO3为氧化剂,Cu为还原剂。其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得失的情况为:0+5+2+4Cu+HNO3→Cu(NO3)2+NO2+H2O
(2)使电子得失数相等,由此确定以此有关的物质的系数:0+5+2+41Cu十HNO3→1Cu(NO3)2十2NO2十H2O
(3)据此,推断其它化学式的系数:反应式右边生成物多出2个N原子,故必须在反应式左边再增加2个HNO3才可使两边的N原子平衡,此时左边共有4个HN03,为使两边的氢原子数相等,右边H2O的系数应配为2,于是得:Cu十4HNO3→Cu(NO3)2十2NO2十2H2O
(4)氧原子未作考虑,但所有系数均已确定了,故还得最后验证一下,若两边的氧原子平衡了,则方程式就可被确认配平。实际上上式的氧原于已平衡了,故得:Cu十4HNO3=Cu(NO3)2十2NO2↑十2H2O
归一法
找到化学方程式中关键的化学式,定其化学式前计量数为1,然后根据关键化学式去配平其他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若出现计量数为分数,再将各计量数同乘以同一整数,化分数为整数,这种先定关键化学式计量数为1的配平方法,称为归一法。
做法:选择化学方程式中组成最复杂的化学式,设它的系数为1,再依次推断。
具体步骤:
1.设NH3的系数为1 1NH3+O2——NO+H2O
2.反应中的N原子和H原子分别转移到NO和H2O中,
3.由右端氧原子总数推O2系数
举例
1、FeS2+O2→SO2+Fe2O3
2、Mg+HNO3→Mg(NO3)2+NH4NO3+H2O
3、NH4NO3→N2+O2+H2O
4、FeS+KMnO4+H2SO4→K2SO4+MnSO4+Fe2(SO4)3+H2O+S↓
篇5:化学方程式书写计算步骤及配平技巧
三、根据初中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步骤
最小公倍数法
本法也是配平化学反应方程式惯用的方法,通常用于较简单的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或者作为配平复杂反应的辅助方主。
运用此法一般可按下述步骤去进行:
具体步骤:
1.首先,找出反应式左右两端原子数最多的某一只出现一次的元素,求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2,其次,将此最小公倍数分别除以左右两边原来的原子数,所得之商值,就分别是它们所在化学式的系数。
3.然后,依据已确定的物质化学式的系数、推导并求出它化学式的系数,直至将方程式配平为止。
4.最后,验证反应式。配平是否正确。
例题
试配平磁铁矿(Fe3O4)与铝粉共燃的反应方程Fe3O4十Al→Fe十Al2O3
(1)该反应氧原子数较多且在两边只出现一次,故先求出两边氧原子数的最小公倍数:4×3=12。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要使反应式左右两边的氧原子数相等,Fe3O4的系数必须为3(12/4),AI2O3的系数必须为4(12/3)即:3Fe3O4十A1→Fe十4A12O3
(3)再配Fe和AL原子。由已配得的3Fe3O4和4Al2O3可知,Fe和Al的系数分别为9和8时,左右两边的Fe和Al的原子数才相等,故有:3Fe3O4+8Al=9Fe+4Al2O3
(4)最后检验,得完整的化学方程式为:3Fe3O4+8A=9Fe+4Al2O3
奇数配偶数法
用奇数配偶数法去配平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原理是:
一、两个奇数或两个偶数之和为偶数;奇数与偶数之和则为奇数——简称加法则。奇数与偶数或两个偶数之积为偶数;两个奇数之积则仍为奇数——简称乘法则。
二、依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总数相等。
其配平方法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具体步骤:
1.找出化学反应式左右两边出现次数较多的元素,且该元素的原子个数在反应式左右两边有奇数也有偶数;
2.选定含该元素奇数个原子的化学式,作为配乎起点,选配适当系数,使之偶数化;
3.由已推得的系数,来确定其它物质的系数。
4.最后,验证方程式是否正确。
例题
配平FeS2十O2→Fe2O3十SO2
(1)从反应方程式可知,氧元素在两边出现的次数较多,且其原子个数在两边有奇数亦有偶数。
(2)反应式左边有O2,由“乘法则”可知,其系数无论为何,O原子总数必为偶,而由“加法则”可知,要使右边O原子总数亦为偶,就必须给右边含奇数个氧原子的Fe2O3系数选配2,使之偶数化,则:FeS2十O2→2 Fe2O3十SO2
(3)由已确定的系数,推出与此有关的其它物质的系数。反应式右边有4个Fe原子,故左边FeS2的系数须配4,则:4FeS2十O2→2 Fe2O3十SO2,然后以左边的S原子数,推得右边应有8SO2,即:4FeS2十O2→2 Fe2O3十8SO2,最后配平O原子,当左边有11O2时,反应式则可配平为:4FeS2十11O2=2 Fe2O3十8SO2
篇6: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几种常用方法
一、质量守恒法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各元素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是守恒的。抓住守恒这个中心,准确建立已知量与待求量的等量关系,是用质量守恒法解题的关键。此法在化学计算中应用广泛。
例1. 向5g铜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中不断通入氢气,并加热。充分反应后停止加热,冷却后称量残留固体的质量为4.2g。求原混合物中含氧化铜和铜粉各多少克?
分析:由题意可知,反应前后铜元素的质量在固体中是没有变化的,根据铜元素质量守恒,即可建立方程,求出混合物中氧化铜和铜粉的质量。
解:设混合物中含CuO的质量为x g,则含Cu的质量为(5-x)g,由反应前后铜元素的质量相等,得:
x·Cu/CuO+(5-x)=4.2
即:x·64/80+(5-x)=4.2
x=4
原混合物中含Cu的质量为5-4=1(g)
答:原混合物中含氧化铜4g;含铜1g。
二、差量法
根据化学反应前后某一状态的物质之间的质量差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成正比例的关系进行计算的方法称为差量法。在化学反应中,虽然从整体上看存在着质量守恒的关系,但某一状态的物质(例如固态物质或液态物质)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会发生反应(增加或减少),这一差值称为差量。差量与反应物或生成物之间有着正比例关系,通过这种比例关系可以计算出与之相关的待求量。因此,寻找差量,正确建立差量与待求量的比例关系,是用差量法解题的关键。在有沉淀或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中,常用差量法进行计算。
例2. 某学生将16g氧化铜装入试管中,通入氢气并加热。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待试管冷却后,称得试管中剩余固体的质量是14.4g。问有多少克氧化铜被还原?
分析:从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反应后固体减少的质量就是参加反应的氧化铜失去氧的质量。抓住这一差量,找出差量与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之间的关系便可求解。
解:设被还原的氧化铜的质量为x g,
CuO+H2=Cu+H2O,固体质量减少
80 64 80-64=16
x 16-14.4=1.6
所以 80/16=x/1.6
所以 x=8
答:被还原的氧化铜有8克。
思考与练习:试一试用差量法计算(例1)。
三、关系式法
在涉及多步化学反应的计算中,根据起始反应物与最终生成物的关系式进行计算的方法称为关系式法。
化学反应中,有时会涉及到多步反应:第一个反应的生成物是第二个反应的反应物,第二个反应的生成物又是第三个反应的反应物。对多步反应的计算题,用通常的方法从已知数据到求得最终结果要根据每个化学方程式一步一步地计算,相当繁琐。由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成正比例关系。只要找到已知量与待求量之间的这种关系,即可一步计算得出结果,从而化繁为简,提高解题效率。
关系式法适用于多步反应的计算,其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多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建立起始反应物与最终生成物的比例关系。
例3. 加热氯酸钾和少量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将产生的氧气用于红磷的燃烧实验。要制得五氧化二磷15g,所需氯酸钾的质量至少是多少克?
分析:从题意可知有两步化学反应,由第一步反应制得的氧气再与红磷发生第二步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根据氧气与五氧化二磷(已知量)、氯酸钾(待求量)的关系,建立五氧化二磷与氯酸钾的关系式,即可列出比例式求解。
解:设需氯酸钾的质量为x g。
由2KClO3=2KCl+3O2↑ ①
4P+5O2=2P2O5 ②
将①×5,②×3,有关系式:
10KClO3~15O2 ③
15O2~6P2O5 ④
由③,④得:10KClO3~15O2~6P2O5
即5KClO3~3P2O5。
由以上推导可见,在建立起始反应物(如KClO3)与最终生成物(如P2O5)的关系时,中间物质(如O2)的化学计量数要相同(将①×5,②×3的目的是将③,④中的O2的化学计量数都为15)。
5KClO3 ~ 3P2O5
5×122.5 3×142
x 15
所以5×122.5/x=3×142/15
所以 x=21.6(g)
答:至少需要氯酸钾21.6克。
★ 化学方程式总结
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方法步骤(共6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