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正在加载”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中国对联的特点是什么,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整理后的中国对联的特点是什么,希望能帮助大家!
- 目录
篇1:对联特点
字数要相等
上联字数等于下联字数。长联中上下联各分句字数分别相等。有一种特殊情况,即上下联故意字数不等,如民国时某人讽袁世凯一联: “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上联‘袁世凯’三个字和下联‘中国人民’四个字是“对不起”的,意思是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
对联中允许出现叠字或重字,叠字与重字是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只是在重叠时要注意上下联相一致但对联中应尽量避免“异位重字”和“同位重字”。所谓异位重字,就是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所谓同位重字,就是以同一个字在上下联同一个位置相对。不过,有些虚词的同位重字是允许的,如杭州西湖葛岭联:
桃花流水之曲;
绿荫芳草之间。
上下联“之”字同位重复,但因为是虚字,是可以的。不过,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异位互重”格式是允许的(称为“换位格”),如林森挽孙中山先生联:
一人千古;千古一人。
篇2:对联特点
结构相称
所谓结构相称,指上下联语句的语法结构(或者说其词组和句式之结构)应当尽可能相同,也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等等。但在词性相当的情况下,有些较为近似或较为特殊的句式结构,其要求可以适当放宽。
节奏相应
就是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需一致。
篇3:对联特点
平仄相谐
平仄相谐包括两个方面:
1、上下联平仄相反。一般不要求字字相反,但应注意:上下联尾字(联脚)平仄应相反,并且上联为仄,下联为平; 词组末字或者节奏点上的字应平仄相反;长联中上下联每个分句的尾字(句脚)应平仄相反。
2、上下联各自句内平仄交替。
内容相关
什么是对联?就是既“对”又“联”。上面说到的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同、节奏相应和平仄相谐都是“对”,还差一个“联”。“联”就是要内容相关。一副对联的上下联之间,内容应当相关,如果上下联各写一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映、贯通、呼应,则不能算一副合格的对联,甚至不能算作对联。
篇4:对联特点
词性相当
在现代汉语中,有两大词类,即实词和虚词。前者包括:名词(含方位词)、动词、形容词(含颜色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后者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词性相当指上下联同一位置的词或词组应具有相同或相近词性。首先是“实对实,虚对虚”规则,这是一个最为基本,含义也最宽泛的规则。某些情况下只需遵循这一点即可。其次词类对应规则,即上述12类词各自对应。大多数情况下应遵循此规则。再次是义类对应规则,义类对应,指将汉字中所表达的同一类型的事物放在一起对仗。古人很早就注意到这一修辞方法。特别是将名词部分分为许多小类,如:天文(日月风雨等)、时令(年节朝夕等)、地理(山风江河等)、官室(楼台门户等) 、草木(草木桃李等) 、飞禽(鸡鸟凤鹤等)等等。最后是邻类对应规则,即门类相临近的字词可以互相通对。如天文对时令、天文对地理、地理对宫室等等。
篇5:对联的特点是什么
对联的特点是什么
上联字数等于下联字数。长联中上下联各分句字数分别相等。有一种特殊情况,即上下联故意字数不等,如民国时某人讽袁世凯一联:
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
上联‘袁世凯’三个字和下联‘中国人民’四个字是“对不起”的,意思是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
对联中允许出现叠字或重字,叠字与重字是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只是在重叠时要注意上下联相一致但对联中应尽量避免“异位重字”和“同位重字”。所谓异位重字,就是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所谓同位重字,就是以同一个字在上下联同一个位置相对。不过,有些虚词的.同位重字是允许的,如杭州西湖葛岭联:
桃花流水之曲;绿荫芳草之间。
上下联“之”字同位重复,但因为是虚字,是可以的。不过,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异位互重”格式是允许的(称为“换位格”),如林森挽孙中山先生联:
一人千古;千古一人。
在现代汉语中,有两大词类,即实词和虚词。前者包括:名词(含方位词)、动词、形容词(含颜色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后者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词性相当指上下联同一位置的词或词组应具有相同或相近词性。
首先是“实对实,虚对虚”规则,这是一个最为基本,含义也最宽泛的规则。某些情况下只需遵循这一点即可。其次词类对应规则,即上述12类词各自对应。大多数情况下应遵循此规则。再次是义类对应规则,义类对应,指将汉字中所表达的同一类型的事物放在一起对仗。古人很早就注意到这一修辞方法。特别是将名词部分分为许多小类,如:天文(日月风雨等)、时令(年节朝夕等)、地理(山风江河等)、官室(楼台门户等)、草木(草木桃李等)、飞禽(鸡鸟凤鹤等)等等。最后是邻类对应规则,即门类相临近的字词可以互相通对。如天文对时令、天文对地理、地理对宫室等等。
所谓结构相称,指上下联语句的语法结构(或者说其词组和句式之结构)应当尽可能相同,也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等等。但在词性相当的情况下,有些较为近似或较为特殊的句式结构,其要求可以适当放宽。
就是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需一致。
平仄相谐包括两个方面:
(一)上下联平仄相反。一般不要求字字相反,但应注意:上下联尾字(联脚)平仄应相反,并且上联为仄,下联为平;词组末字或者节奏点上的字应平仄相反;长联中上下联每个分句的尾字(句脚)应平仄相反。
(二)上下联各自句内平仄交替。
什么是对联?就是既“对”又“联”。上面说到的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同、节奏相应和平仄相谐都是“对”,还差一个“联”。“联”就是要内容相关。一副对联的上下联之间,内容应当相关,如果上下联各写一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映、贯通、呼应,则不能算一副合格的对联,甚至不能算作对联。
篇6:对联的特点
对联是一种独立的文体,其特点如下:
一、名称的'特殊称谓
对联的上句(长联不止一句)叫上联,又叫出句;下句叫下联,又叫对句。
二、词性相对
对联要求上下联对称工整,字与字、词与词、句与句要求一一对仗。
对仗分宽对和工对,前者要求宽松,只要内容相联即可;后者要求严格,既要内容上相承,又要词性一一对应,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中、长联则要求词组对词组,句子对句子,词组与句子结构要求相同或相似。
例1:破千年旧俗
做一代新人
该联依次为动词、数量词、形容词、名词,对仗工整,属工对。
例2:绿柳吐絮
白杨飞花
该联绿与白属颜色类,柳与杨属植物类,吐与飞均为及物动词,絮与花属植物类,也属于工对。
例3:大肚能容,了却人间多少事
满腔欢喜,笑开天下古今愁
此联词组之间上下对仗似乎较为勉强,但从整体上看,它仍是一副好对联,所以从古至今,流传很广,它属于宽对。
三、平仄协调
汉字有四声,古时分平、上、去、入。平声简称平;上、去、入三声合称仄,即含有不平之意,特点是有升有降,读音短促。
现在的普通话语音分阴平、阳平、上声与去声。语音在长期的发展变化中丢失了入声,上声与去声沿用下来,合称为仄;平声包括阴平与阳平,特点是声调不升不降,不高不低,轻而长,因此在创作对联时,必须遵循“平仄交替”与“平仄对立”的原则,再加上多变的节奏,可使对联有一种音乐美。
所谓“平仄交替”即在同一联句中,平仄相间,有一定规律。
所谓“平仄对立”即上下联相对的字平仄不同。
例4:明月松间照(仄仄平平仄)
清泉石上流(平平仄仄平)
以上是仄起式。例5:星垂平野阔(平平平仄仄)
月涌大江流(仄仄仄平平)
以上是平起式,当然还可以是这样的:
例6:草堂留后世(仄平平仄仄)
诗圣著千秋(平仄仄平平)
总之,对联中的上联字平仄可以有不同的相间法,而且最后一字均为仄声;下联和它相对的字要平仄不同,而且最后一字均为平声。因为平声字悠长,而且响亮悦耳,作结尾较好。有时把对联的上下联左右次序弄颠倒了,人们读起来感到别扭就是这个原因。
对联的平仄要求也不是死板的,只要词意新颖、贴切,也可变通。古人有句口诀,叫做“平对仄,仄对平,平仄要分清;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一三五不论”即句中逢单的字,平仄要求可以宽些;“二四六分明”即句中逢双的字,平仄不能含糊,因为一般以两字为一个音节,音节重点落在逢双的字上,这样读起来才能给人一种节奏美及韵律美。
四、结构灵活多样
对联和诗联都讲究对仗,但是结构比诗联更灵活,上下联结构要保持一致性,即主谓对主谓,动宾对动宾,偏正对偏正……这样才能形成对联特有的节奏美。
例7:人心齐
泰山移(主谓结构)
例8:神州山河壮
人民幸福多(偏正结构)
五、上下相联,独立存在
这是对联区别于一般对偶句和诗联最重要的特点。
例9: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这首传诵至今的唐诗,四句才能表现一种哲理,若把一、二句或三、四句抽出来,分别成为两副对联,三、四句仍能表达一种思想、一种意境,一、二句就不行。严格说来,它不能算作对联,因为它不能独立存在,不具备对联的实用性,所以对联在形式上分上、下两部分,但在内容上要求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上、下联既要工整相对,又要密切相联,常要求同类相对,如人对人、物对物、事对事等。
例10: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杭州岳坟联
篇7:对联的特点
对联的特点
一、对联的概念: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二、对联的特点:
1、字数相等:字数多少无规定,但要求上下联字数相同。上下联的字数同时可长可短,一般最短四字,长可达数百字。
2、词性相同:词性相同,位置相对。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3、结构相应:上下联结构要相当:即组成上联的各个词组分别是几个字,下联的对应词组也必须分别是几个字。而且结构类型要基本保持一致。
4、平仄相对:平仄要和谐、相对,尤其是上下联的尾字,平仄要交错,传统习惯是“仄起平收”,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三、对联种类:
对联的分类
清朝梁章钜的《楹联丛话》、《楹联续话》、《楹联三话》把对联分成十个门类,即故事、应制、庙寺、廨宇、胜迹、格言、佳话、挽词、集句、杂缀。民国年间出版的《楹联集成》将对联分成二十个类别,即庆贺、哀挽、廨宇、学校、商业、会馆、祠庙、寺院、剧场、第宅、园墅、岁时、名胜、投赠、香艳、集字、集句、滑稽、白话、杂俎。这两种分类方法都是以实用范围来划分的`,但后者比前者类别分得更细。如果按对联的文字结构、修辞技巧、逻辑关系来分类,就有四、五十种。例如:
1.对偶形式: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工对、宽对、流水对、回文对、顶针对等。
2.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反诘、双关、设问、谐音。
3.用字技巧:嵌字、隐字、复字、叠字、偏旁、析字、拆字、数字等。
4.逻辑结构:并列、转折、选择、因果。
对联中要注意的地方
一是字数要相等:
上联字数等于下联字数。长联中上下联各分句字数分别相等。有一种特殊情况,即上下联故意字数不等,如民国时某人讽袁世凯一联:
“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上联‘袁世凯’三个字和下联‘中国人民’四个字是“对不起”的,意思是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
对联中允许出现叠字或重字,叠字与重字是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只是在重叠时要注意上下联相一致但对联中应尽量避免“异位重字”和“同位重字”。所谓异位重字,就是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所谓同位重字,就是以同一个字在上下联同一个位置相对。不过,有些虚词的同位重字是允许的,如杭州西湖葛岭联:
桃花流水之曲;
绿荫芳草之间。
上下联“之”字同位重复,但因为是虚字,是可以的。不过,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异位互重”格式是允许的(称为“换位格”),如林森挽孙中山先生联:
一人千古;千古一人。
二是词性相当:
在现代汉语中,有两大词类,即实词和虚词。前者包括:名词(含方位词)、动词、形容词(含颜色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后者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词性相当指上下联同一位置的词或词组应具有相同或相近词性。首先是“实对实,虚对虚”规则,这是一个最为基本,含义也最宽泛的规则。某些情况下只需遵循这一点即可。其次词类对应规则,即上述12类词各自对应。大多数情况下应遵循此规则。再次是义类对应规则,义类对应,指将汉字中所表达的同一类型的事物放在一起对仗。古人很早就注意到这一修辞方法。特别是将名词部分分为许多小类,如:天文(日月风雨等)、
时令(年节朝夕等)、地理(山风江河等)、官室(楼台门户等)、草木(草木桃李等)、飞禽(鸡鸟凤鹤等)等等。最后是邻类对应规则,即门类相临近的字词可以互相通对。如天文对时令、天文对地理、地理对宫室等等。
三是结构相称:
所谓结构相称,指上下联语句的语法结构(或者说其词组和句式之结构)应当尽可能相同,也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等等。但在词性相当的情况下,有些较为近似或较为特殊的句式结构,其要求可以适当放宽。
四是节奏相应:
就是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需一致。
五是平仄相谐:
平仄相谐包括两个方面:
(一)上下联平仄相反。一般不要求字字相反,但应注意:上下联尾字(联脚)平仄应相反,并且上联为仄,下联为平;
词组末字或者节奏点上的字应平仄相反;长联中上下联每个分句的尾字(句脚)应平仄相反。
(二)上下联各自句内平仄交替。
六是内容相关:
什么是对联?就是既“对”又“联”。上面说到的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同、节奏相应和平仄相谐都是“对”,还差一个“联”。“联”就是要内容相关。一副对联的上下联之间,内容应当相关,如果上下联各写一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映、贯通、呼应,则不能算一副合格的对联,甚至不能算作对联。
对联五忌:
一忌:三平,三仄尾!对联不允许出现三平或者三仄尾!这样必然因为语调的不和谐影响格律!如,天连海岸线!这样的句子!11222!就是三仄
马到人成功22111!这个就的三平
二忌:孤平孤仄;无论是上联还是下联都不允许除了第一字和尾字外只有一个平音或者仄音!这个就叫作孤平或者孤仄
三忌:同声落脚
;就上联或下联各分句句脚之间的关系而言。由多个分句组成的对联,各分句句脚的安排,严格说,可以马蹄韵为规则。从对联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出发,考虑到对联“联无定句,句无定字”的特点,其格律要求亦可以“忌同声落脚”为规则。准确一点说,此规则有两点要求:每边二至三个分句者,要求各分句不能全是同声落脚。
每边四个以上分句者,要求各分句不能连续三句(上下联起句及中间分语段时可以例外)或三句以上同声落脚。
四:忌同声收尾
;这是就上联联脚与下联联脚之间的关系而言。准确一点说,此规则也有两点要求:(1)一副对联不管长短如何、分句多少,都要求上联仄声收尾,即上联最后一个字(联脚)应当是仄声;下联则要求平声收尾。一般不能上联平声收尾,下联仄声收尾。(2)上下联不能同声收尾。
这个是初学者的禁忌!
五忌: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
对联中允许出现叠字或重字,叠字与重字是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只是在重叠时要注意上下联相一致。如“世事纷纷”对“红尘滚滚”,其中,“纷纷”对“滚滚”,就是叠字相对;
花开花谢花自得
这样的出现在单句(出句)中是允许的!
但是对句中出现却不可以
另外还允许特殊的虚字同位!如,
竹之节,非傲气,乃傲骨。
梅之艳,能凌雪,更凌寒!
这里的之字是不需忌讳的!它就是虚词同位!
篇8:对联的特点
对联 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
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篇9:对联的特点是什么
对联的特点是什么
一、对联的概念: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二、对联的特点:
1、字数相等:字数多少无规定,但要求上下联字数相同。上下联的字数同时可长可短,一般最短四字,长可达数百字。
2、词性相同:词性相同,位置相对。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3、结构相应:上下联结构要相当:即组成上联的各个词组分别是几个字,下联的对应词组也必须分别是几个字。而且结构类型要基本保持一致。
4、平仄相对:平仄要和谐、相对,尤其是上下联的尾字,平仄要交错,传统习惯是“仄起平收”,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三、对联种类:
清朝梁章钜的`《楹联丛话》、《楹联续话》、《楹联三话》把对联分成十个门类,即故事、应制、庙寺、廨宇、胜迹、格言、佳话、挽词、集句、杂缀。民国年间出版的《楹联集成》将对联分成二十个类别,即庆贺、哀挽、廨宇、学校、商业、会馆、祠庙、寺院、剧场、第宅、园墅、岁时、名胜、投赠、香艳、集字、集句、滑稽、白话、杂俎。这两种分类方法都是以实用范围来划分的,但后者比前者类别分得更细。如果按对联的文字结构、修辞技巧、逻辑关系来分类,就有四、五十种。例如:
1.对偶形式: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工对、宽对、流水对、回文对、顶针对等。
2.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反诘、双关、设问、谐音。
3.用字技巧:嵌字、隐字、复字、叠字、偏旁、析字、拆字、数字等。
4.逻辑结构:并列、转折、选择、因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进一步发达,对联的科目将会更多,更为齐全和完善。
篇10:中国对联
中国对联
对联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中国对联篇一:
1、花开并蒂;缘结同心
2、天成佳偶;金玉良缘
3、鸳鸯对舞;鸾凤和鸣
4、欢歌随凤舞;笑语伴龙腾
5、琴瑟春常润;人天月共圆
6、并蒂花开四季;比翼鸟伴百年
7、佳偶百年欣遇;知音千里相逢
8、良日良辰良偶;佳男佳女佳缘
9、彩烛双辉欢合卺;清歌一曲咏宜家
10、夫妻恩爱百岁乐;男女平等四季春
11、白壁种蓝田千年合好;红丝牵绣纬百载良缘
12、结一世姻缘山盟海誓;祝百年伉俪地久天长
13、良冶良弓喜箕裘克绍;宜家宜室欣琴瑟新调
14、同心同德参加四化建设;相亲相爱创造幸福家庭
15、喜酒喜糖办喜事盈门喜;新郎新娘树新风满屋新
16、相敬如宾莫道妇随夫唱;情深似海休言女卑男尊
17、携手结伴侣眼窝眉梢皆喜色;同心话爱情灯前月下有知音
18、自由恋爱两朵红花并蒂开绽;计划生育一代新人茁壮成长
19、花烛下宾客满堂齐赞简朴办事;洞房中新人一对共商勤俭持家
20、一阳初动二姓克谐庆三多具四美五世其昌征凤卜;六礼既成七贤毕集奏八音歌九如十全无缺羡鸾和
篇11:中国经典对联
中国经典对联大全
上联: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
下联: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上联:水底月如天上月
下联:眼中人是面前人
上联:椒实既热夹壳长老黑心
下联:梅蕊未开光棍先生白嘴
上联:鲈鱼四鳃独占松江一府
下联:螃蟹八足横行天下九州
上联:竹本无心遇节岂能空过
下联:雪非有意他年又是自来
上联:晚浴池塘涌动一天星斗
下联:早登台阁挽回三代乾坤
上联:水中冻冰冰种雪雪上加霜
下联:空中腾雾雾成云云开见日
上联:读红楼看宝黛钗调情大观园
下联:看西厢有张孙杜斗法普济寺
上联:四面灯,单层纸,辉辉煌煌,照遍东南西北
下联:一年学,八吊钱,辛辛苦苦,历尽春夏秋冬
上联:洞庭湖,八百里,波滚滚浪海涛,大宗师从何而来
下联:巫山峡,十二峰,云霭霭雾腾腾,本主考从天而降
上联: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老夫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下联: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岂敢在前,岂敢在后
上联:鲁肃遣子问路
下联:阳明笑启东窗
上联:口中含玉确如玉
下联:台下有心实无心
上联:日落香残 免去凡心一点
下联:炉熄火尽 务把意马牢栓
上联:吴下门风户户尽吹单孔箫
下联:云间胜景家家皆鼓独弦琴
上联:白蛇过江头顶一轮红日
下联:青龙挂壁身披万点金星
上联:黑不是 白不是 红黄更不是 和狐狸猫狗彷佛 既非家畜 又非野兽
下联:诗也有 词也有 论语上也有 对东西南北模糊 虽是短品 却是妙文
上联:数声吹起湘江月
下联:一枕招来巫峡云
上联:一二三四五六七
下联:孝悌忠信礼义廉
上联:二三四五
下联:六七八九
上联:碧纱帐内坐佳人 烟笼芍药
下联:清水池中洗和尚 水浸葫芦
上联:钟鼓楼中,终夜钟声撞不断
下联:霜降降霜,儿女无双双足冷
上联:大凉山山山小,小凉山山山大
下联:不论大山小山,都是锦绣河山
上联:嗟叹嚎啕哽咽喉
下联:泪滴湘江流满海
上联:宠宰宿寒家穷窗寂寞
下联:客官寓宫宦富室宽容
上联:驱骚驶驽骜马骤
下联:植檀栽桂森木荣
上联:荷花茎藕蓬莲苔
下联:芙蓉芍药蕊芬芳
上联:湛江港清波滚滚
下联:渤海湾浊浪滔滔
上联:寄宿客家牢守寒窗空寂寞
下联:远避迷途退还莲迳返逍遥
上联:逢迎远近逍遥过
下联:进退连还运道通
上联:大木森森,松柏梧桐杨柳
下联:细水淼淼,江河溪流湖海
上联:此地安能常住(此地安,能常住)
下联:其人好不伤悲(其人好,不伤悲)
上联:门对千根竹(门对千根竹短)(门对千根竹短无)
下联:家藏万卷书(家藏万卷书长)(家藏万卷书长有)
上联: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苏小妹
下联: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佛印
上联:日在东,月在西,天上生成“明”字
下联:子居右,女居左,世间配定“好”人
上联:四维罗夕夕多,罗汉请观音,客少主人多
下联:弓长张又又双,张生求红娘,男单女成双
上联:此木为柴山山出
下联:因火成烟夕夕多
上联:山石岩前古木枯,此木为柴
下联:长巾帐内女子好,少女更妙
上联:鸟入风中,衔去虫而作凤
下联:马来芦畔,吃尽草以为驴
上联:冬虫夏草九重皮
下联:玉叶金花一条根
上联:烦暑最宜淡竹叶
下联:伤寒锋妙小柴胡
上联:金银花小,香飘七八九里
下联:梧桐子大,日服五六十丸
上联:使君子花,朝白、午红、暮紫
下联:虞美人草,春青、夏绿、秋黄
上联:水莲花,半枝莲,金花照水莲
下联:珍珠母,一粒珠,玉碗捧珍珠
上联:人游园内观石秀赏花荣有感乐和
下联:人闲窗下赏花容戏飞燕不觉时迁
上联:秀山轻雨青山秀
下联:香柏鼓风古柏香
上联: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
下联:禾火为秋,禾日晒成香
上联:两火为炎,既然不是酱盐之盐,为何加水变淡?
下联:两土为圭,既然不是乌龟之龟,为何加卜成卦?
上联:双木为林,既然不是魂灵之灵,为何加夕成梦?
下联:双月为朋,既然不是磕碰之碰,为何加山变崩?
上联:二木为林,既然不是甘霖之霖,为何加水变淋?
下联:二日为昌,既然不是上苍之苍,为何加口便唱?
上联:齐楚秦燕赵魏韩,七国称雄,逐鹿中原,百年风雨,当归(中药)秦一统
上联:赤橙黄绿青蓝紫 ,七彩缤纷,沉浮变迁,峰回路转,苦参(中药)人间事
上联:孙刘曹袁陶孔张,三国鼎立,称霸天下,卅载离乱,独活晋一家
下联:孟墨孔荀老庄列,百家争鸣,纵横文坛,千古沧桑,独活孔一家
上联:烦暑最宜淡竹叶
下联:伤寒尤妙小柴胡
上联:白头翁,持大戟,跨海马,与木贼、草寇战百合,旋复回朝,不愧将军国老
下联:红娘子,插金簪,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苁蓉出阁,宛若云母天仙
篇12:中国饮食特点
第一,风味多样。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惯都存在着差异,长期以来,在饮食上也就形成了许多风味。
我国一直就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口味上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分,主要是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风味。
第二,四季有别。
一年四季,按季节而吃,是中国烹饪又一大特征。
自古以来,我国一直按季节变化来调味、配菜,冬天味醇浓厚,夏天清淡凉爽;冬天多炖焖煨,夏天多凉拌冷冻。
第三,讲究美感。
中国的烹饪,不仅技术精湛,而且有讲究菜肴美感的传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协调一致。
对菜肴美感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无论是个红萝卜,还是一个白菜心,都可以雕出各种造型,独树一帜,达到色、香、味、形、美的和谐统一,给人以精神和物质高度统一的特殊享受。
第四,注重情趣。
我国烹饪很早就注重品味情趣,不仅对饭菜点心的色、香、味有严格的要求,而且对它们的命名、品味的方式、进餐时的节奏、娱乐的穿插等都有一定的要求。
中国菜肴的名称可以说出神入化、雅俗共赏。
菜肴名称既有根据主、辅、调料及烹调方法的写实命名,也有根据历史掌故、神话传说、名人食趣、菜肴形象来命名的,如‘全家福’、‘将军过桥’、‘狮子头’、‘叫化鸡’、‘龙凤呈祥’、‘鸿门宴’、‘东坡肉’……
第五,食医结合。
我国的烹饪技术,与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源’和‘药膳同功’的说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
【二】中华饮食特点 饮食结构合理。
色、香、味、形俱佳, 烹调手法多样, 注意食补, 中华饮食丰富多样各有特色。
中国饮食特点1 国人的传统饮食习俗是以植物性食料为主。
主食是五谷, 辅食是蔬菜, 外加少量肉食。
2热食、熟食为主, 也是中国人饮食习俗的一大特点。
3食观念 比较注重“味”4饮食方式上, 中国人也有自己的特点, 这就是合餐制。
5食具方面, 中国人的饮食习俗的一大特点是使用筷子。
中国人饮食习惯的9大缺陷 1 .中国人大多吃得过咸 2.中国人吃味精过多, 增加了人体对钠的摄入量, 而钠元素对人体有害。
3.中国人的吃饭方式多为集体进餐,又喜欢相互夹菜, 这增加了疾病的传染概率 4.中国人喜欢吃动物内脏。
动物内脏中含有较多的胆固醇, 而胆固醇是诱发与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
中国人饮食习惯的9大缺陷 5.中国人烹调多采用煎、炒、烹、炸等方法,喜欢吃炒菜和油炸食品, 这增加了患癌症的机会。
6中国人喜欢吃含脂肪较高的红肉(猪、牛、羊肉), 吃白肉(鱼和鸡等)的比例较小。
近年来中国人吃白肉的比例在逐年增加, 这是好现象。
7.中国有很多地区的人喜欢吃咸鱼、咸肉、咸菜等腌制食品, 这不仅增加了盐的摄入量, 且由于腌制食品中含有较多的亚硝酸盐, 还增加了患癌症的机会。
中国人饮食习惯的9大缺陷 8.中国人喜欢吃各种卤肉。
但制做卤肉时加入的肉桂、八角(大料)、茴香、丁香、花椒等香料不但性温燥, 容易让人上火,而且由于其中含有一定量的黄樟素, 有一定的诱变性和毒性, 容易致癌。
所以, 患有感冒、发烧、炎性疾病和慢性肝病者应少食卤肉。
9.中国人喜欢大摆宴席请客。
人们习惯于在宴席上饮大量白酒, 或暴饮暴食, 或烟酒同时来, 有些地区还有布菜的不良习俗。
这些习惯不但造成浪费, 而且对身体健康极为不利, 容易诱发多种疾病。
中国人饮食习惯十优点 一、中国人每天进食的新鲜蔬菜要比美国人多得多, 而美国人虽每天摄入大量蛋白质, 但肠胃功能却因进食纤维素太少而受到影响, 因此消化系统的患病率及患癌率均大大超过中国。
二、中国人喜食粗粮, 而美国人偏爱精白色的粉等细粮。
实际上, 粗粮所含营养物质要比细粮多。
三、中国人爱吃植物油, 而美国人做菜喜用含胆固醇较高的动物油, 此外, 每人还摄入大量黄油。
怪不得美国人心血管发病率特别高。
中国人饮食习惯十优点 四、中国城乡 居民都喜食豆浆、豆腐、豆芽等豆制品, 而美国人对此却往往“敬而远之” 。
五、中国人饭后、迎客都沏一杯热茶。
喝茶能降低血中胆固醇含量; 相反, 美国人六、餐毕, 中国人爱吃点瓜果, 而美国人往往再加一份甜食。
瓜果自然要比甜食更利健康。
喜喝的咖啡, 却有可能提高血脂并刺激心脏 中国人饮食习惯十优点 七、中国人大部分家庭习惯于每天买新鲜食品,而美国人喜从超级市场一次性大量购回, 然后每天食用冷冻食品。
美国人食用的罐头食品(含种种不利健康的化学添加剂)及腌腊食品(含有多种可能致癌的物质)分别为中国人的1 5倍和6倍。
八、中国菜名多富吉利色彩, 席间互说祝福话,餐毕往往心情愉快、心情放松 九、中国人用筷时需动用数十条肌肉和1 0余个关节, 因而称之为“健身活动” 并不夸张。
十、中国人用餐时爱加醋、姜、蒜、葱、辣椒等佐料,能起杀菌、消脂、增进食欲、帮助消化等作用。
良好的饮食习惯 站着吃饭, 站立位最科学, 坐姿次之, 而下蹲位是最不科学的。
饭前喝汤: 饭前先饮少量汤, 使消化腺分泌足量消化液, 为进食作好准备。
偏爱冷食: 科学家认为, 降低体温是人类通向长寿之路 好吃苦食: 苦味食物中的氨基酸, 是人体生长发育、健康长寿的必需物质。
苦味食物还能调节神经系统功能, 缓解由疲劳和烦闷带来的恶劣情绪。
良好的饮食习惯 冬天吃凉菜: 冬季期间若多吃一些凉拌菜,可促进新陈代谢, 迫使身体自我取暖, 这会消耗一些脂肪, 从而达到减肥目的。
晨起喝水: 早晨起床后喝一杯凉开水, 有利于肝、肾代谢和降低血压, 防止心肌梗塞, 有的人称之为“复活水” 。
晨起饮一杯凉开水, 能很快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稀释血液, 从而对体内各器官进行一次“内洗涤” 。
良好的饮食习惯 一、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多种食物应包括以下五大类:第一类为谷类及薯类: 谷类包括米、面、杂粮等, 薯类包括马铃薯、甘薯、木薯等, 主要提供碳水化物、蛋白质、膳食纤维及B族维生素。
第二类为动物性食物: 包括肉、禽、鱼、奶、蛋等, 主要提供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A和B族维生素。
第三类为豆类及其制品: 包括大豆及其他干豆类, 主要提供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矿物质和B族维生素。
第四类为蔬菜水果类: 包括鲜豆、根茎、叶菜、茄果等, 主要提供膳食纤维、矿物质、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
第五类为纯热能食物: 包括动植物油、淀粉、食用糖和酒类, 主要提供能量。
植物油还可提供维生素E和必需脂肪酸。
良好的饮食习惯 一、二、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蔬菜与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 三、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
奶类除含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外, 含钙量较高, 且利用率也很高, 是天然钙质的极好来源。
四、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 少吃肥肉和荤油 五、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 保持适宜体重 六、吃清淡少盐的膳食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良好的饮食习惯 二、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蔬菜与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蔬菜的种类繁多,包括植物的叶、茎、花苔、茄果、鲜豆、食用蕈藻等, 不同品种所含营养成分不尽相同,甚至悬殊很大.红、黄、绿等深色的蔬菜中维生素含量超过浅色蔬菜和一般水果,它们是胡萝卜素、维生素B2、维生素C和叶酸、矿物质(钙、磷、钾、镁、铁) ,膳食纤维和天然抗氧化物的主要或重要来源。
我国今年来开发的野果如猕猴桃、刺梨、沙棘、黑加仑等也是维生素C、胡萝卜素的丰富来源。
分餐制与合餐制 分餐制是一种科学、卫生的用餐制度。
有人以为这是西方人独有的, 其实,我国早在周秦汉晋时代, 就已实行分餐制了。
在中国, 能实行分餐制吗? 据说, 在唐朝之前, 中国人还是分餐制, 之后有了 饭桌和板凳, 才开始实行合餐制, 直到现在。
中国到现在还是实行合餐制, 主要的原因还是习惯问题。
虽然大家知道分餐制更卫生, 但合餐制的习惯还是造成对分餐制有误解, 认为那样不热闹、不平等、相互不认可等等; 还有以为分餐制餐具多, 怕麻烦。
随着跟外国人接触增多, 现在在宾馆、会议上多实行自助餐的形式, 也就是分餐制。
03年的`非典, 提升了 大家的分餐制的意识,有开始在家庭也实行分餐制的了。
但非典结束,几乎又回复到原来的状况。
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相信在过5到10年的时间, 会在餐厅里实行分餐制, 并逐步进入家庭。
【三】“阴阳五行”模式
古代的中国人还特别强调进食与宇宙节律协调同步,春夏秋冬、朝夕晦明要吃不同性质的食物,甚至加工烹饪食物也要考虑到季节、气候等因素。
这些思想早在先秦就已经形成,在《礼记·月令》就有明确的记载,而且反对颠倒季节,如春“行夏令”“行秋令”“行冬令”必有天殃;当然也反对食用反季节食品,孔子说的“不食不时”,包含有两重意思一是定时吃饭,二是不吃反季节食品,与当代人的意识正相反,有些吃反季节食品是为了摆阔。
西汉时,皇宫中便开始用温室种植“葱韭菜茹”,西晋富翁石崇家也有暖棚。
这种强调适应宇宙节律的思想意识的确是华夏饮食文化所独有的。
这种意识残留到现代的大约仅有节日食俗了(中医中药里也有一些,但未受到重视)。
“阴阳五行”说是传统思想所设定的世界模式,也被认为是宇宙规律。
人是“三才”之一,饮食是人类生活所不可少的、制作饮食的烹饪必然也要循此规律。
因此,不仅把味道分为五,并产生了“五味”说(其实人能感觉到的“味”不止有五,但二三千年前,能分辨出五种也不算少),而且还削足适履地把为数众多(当时人们已经认识到这一点)的谷物、畜类、蔬菜、水果分别纳入“五谷”“五肉”“五菜”“五果”的固定模式。
这使人感到荒诞。
更令人惊奇的是还有“凡饮,养阳气也;凡食,养阴气也”(《礼记·郊特牲》)。
★ 对联的特点
★ 中国对联大全
★ 中国对联
★ 对联的特点有哪些
★ 有谐音特点的对联
★ 中国各大寺庙对联
★ 记叙文特点
中国对联的特点是什么(精选12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