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我的老家散文

时间:2023-03-13 03:54:00 作者:汪汪什么都不懂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汪汪什么都不懂”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老家,我的老家散文,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老家,我的老家散文,希望大家喜欢!

篇1:《老家》散文

1

整个童年时代,我最畏惧的一件事是回老家。

一度不明白,为什么已经有了家,还会有一个老家?大人给的解释很简单一一那是爸爸以前的家。妈妈说,当初爸爸转业时最大的心愿是回老家的县城工作,却未能如愿,才转到了和老家同属临沂地区的另外一个县,距离位于沂蒙山腹地的老家沂南县整整一百公里。

老家却还不在沂南县城,在距离县城15公里左右的小村子。年少无知时,我很同情爸爸从小生活在那样一个贫穷落后的村庄里。

老家有爸爸的其他亲人——他的母亲、兄弟姐妹等。

因此,回老家便成为不可避免的事。时间总定在每年的正月初九,因为那天是奶奶的生日。

每年正月初八的早上五点钟,便要早早被妈妈自被窝中拉起来,手忙脚乱地穿衣吃饭。五点半之前是一定要出门的。街上没有路灯,一片漆黑,寒冬的清晨又冷得彻骨。一家人大包小包、深一脚浅一脚地终于赶到车站。车里没有暖气,窗户永远关闭不严,四下漏风。爸爸用大衣裹着我也无济于事,车开起来,依旧冷得发抖。

寒冷却不是最让我畏惧的,最畏惧的是我天生晕车。妈妈说我还在襁褓里时坐车便吐奶,所以乘车对我来说等同于受罪。车子也就刚出县城的样子,早上吃的东西便已全数吐出。后面的路程,吐了喝水,喝完再吐,最后小小的心苦涩无比。我缩成一团,眼泪汪汪,昏沉沉地瘫在爸爸怀里,抱怨着一个词:“老家。”

为什么要有老家?宁愿是没有的。

2

好在离车不远的路边,永远是有人去接站的——三两个男人不知道等了多久,齐齐蹲在路边抽着廉价的烟卷。

永远分不清他们谁是谁,大伯或者叔叔,堂哥还是别的谁。只是任由他们一边和爸妈用家乡话寒暄,一边接了我过去,用脏乎乎的棉大衣包了抱在怀里,东西放在唯一的一辆自行车上。一行人步行半个小时,才到那个寒冬里更显孤寂、荒凉的村落。

那个村子叫张家屯。奶奶的家在村子中间的位置,是多年前的土坯房,低矮阴暗。房子没有窗,黑漆漆的木头房门,若关上,即使白天,屋子里也伸手不见五指,所以家家户户都有那种麦秸扎成的半门,虚掩着,实在挡不住任何风寒。

为取暖,奶奶会在屋里用木头烧火——也只在我们回去的时候才从早到晚地燃着。每一张面孔都是相似的,灰扑扑的,布满皱纹,好像经年都不洗脸的样子。男人女人的衣着,除了黑色便是藏蓝色和灰色,只有小女孩是俗气的大红大绿,长头发结成麻花辫子,浑身散发着长久没有清洗的油腻味道。

饭桌上倒是丰盛,奶奶会把过年的鸡鱼肉蛋一直留待我们回去,再倾数端出享用。好在冬天存放食物不易变质,但颜色也失了新鲜,看着并没有食欲。

老家的风俗,整个正月是不做主食的,于是年前,家家户户都烙下整整一大陶瓷缸的煎饼,吃完整个正月。

这就是老家。寒冷和贫穷,成了老家留给我的刻骨的'记忆。

3

回老家,每次也只住两个晚上,给奶奶过完生日后的初十早上即回。一是爸妈要赶回去上班,另外住宿实在不方便,几乎每一户都没有多余的被褥,一家人晚上要挤在同一张床上。

但我最怕的也不是这种拥挤,而是跳蚤。每次回老家,我无一例外被跳蚤“亲吻”得浑身是暗红色的包包,即使抹上药膏,也总要十几天才能慢慢止住痛痒消下去。

走时也是大包小包,大娘婶婶们做的煎饼,堂嫂堂姐们绣的鞋垫,大伯叔叔们种的花生、红薯,还有奶奶晒的红薯干、干豆角和煮好的鸡蛋。

路上,爸爸会叮嘱去送我们的堂哥、叔叔、伯伯照顾奶奶,然后塞给他们一些钱。

钱不是太多,爸妈那时抚养我们兄妹三个,经济本不宽裕。

整个童年,老家对我来说,是畏惧,是排斥,是抱怨和微微的恨意。

4

时光就这样在回老家的仪式中一年一年过去,但对老家,我始终不热爱。奶奶的身体每况愈下,伯伯叔叔们总有数不清的事情打来电话,修房、买拖拉机、孩子嫁娶……长年累月拿走爸妈收入的一部分,所以,因为有一个老家,一个少女的成长便少了心仪的单车,少了想要的随身听,少了新衣、新鞋和零花钱……

那样一个老家,我拿什么来爱她呢?

奶奶是我上大二那年去世的,也是冬天,我已放了寒假。得到消息,一家人赶回去给奶奶送别。

83岁也属高龄,爸爸没有表现得太过悲伤,只是在最后守着奶奶的那个晚上,一直沉默着,一会儿帮奶奶整理一下衣服,一会儿看一看奶奶手中握着的“元宝”是否安好……更多的时间,则静静地注视奶奶苍老却平静的面容。

我默默地看着爸爸,想了一个问题:爷爷早已辞世,如今奶奶也不在了,老家可还是老家?可还有曾经的牵绊和挂念?

那年春节,我们在老家度过。我以为,那该是我们最后一次在老家居住和停留了。

5

果然,自那以后,我们再也没有回老家居住过。大学毕业后,我在郑州一家杂志社安顿下来。每次回家,都只有少少的几天陪伴已经年迈的父母。

听妈说,老家也富了,堂哥他们收入都错,再也没有人跟爸妈伸手,反倒是我每次回去,车子的后备厢里总是被塞得满满的,鸡鱼肉蛋、花生油、新鲜蔬菜……爸 说,那可都是纯天然绿色食品。

“当然,再也没有你最怕的跳 蚤了。”爸又说,“新农村干净卫生,街道整齐。”

我听了,笑,却无语。富起来的老家对我来说已经全然陌生了,也想不出日后还会有怎样的交集。

6

那年春天,爸爸身体不适,去医院检查,癌症晚期。

入院两个月后,爸爸的人生进入倒计时,消瘦虚弱到已近乎无力言语,断断续续开始昏迷。

那天午后,他却忽然清醒了,嘴唇嚅动,似乎想说什么。握住他的手,我贴近他,听到他喃喃地说:“回老家。”

“什么?”其实我听清楚了。这样问,是因为我不解。

他看着我,慢慢地说:“带我回老家吧,我想和你爷爷奶奶在一起。”

说完,他的眼神忽然温柔起来,那样的眼神里,我分明看到一个孩子对母亲和家的向往。

终于听懂,我用力点头:“爸,咱们回老家。”

当天下午,我们带着爸爸离开医院,回到我许久不见的老家。回去二十分钟后,在奶奶曾经居住的屋子里,爸爸轻轻闭上了双眼。

那一刻,他的面容格外安详平静,踏实满足。旁边,一直沉默的大伯用粗糙的手轻轻抚摩了一遍爸爸平静的面容,轻轻地说:“不怕了,回家了。”

六个字,我忍不住泪如雨下。

那天晚上,像他最后一次守候奶奶那样,我们守着他,一遍遍为他整理衣衫,轻握他的手指,抚摩他的脸庞。无端想起好多年前问他,为什么不把奶奶接到我们家,那样,就不用每年来回折腾了。记得当时,爸爸沉吟良久:“奶奶年纪大了,离不开老家了,因为她怕死在外面,灵魂回不了故乡。”

那一刻,爸爸的这句话倏然在我的记忆中跳跃出来,令我的灵魂战栗不已。

7

竟是在爸爸离去后,我开始频繁回老家,爸的五七、百天、周年……还有清明节、中元节、春节一一按照老家的风俗,爸爸葬在老家,作为子女,我们要回老家请回爸爸的灵位,一起过三个年。三年后,爸爸的灵位才可入族谱。

老家,终于成为我不断自愿回归的地方。

一如爸妈所说,老家早已变了样子,变得富裕整洁。但这已不是我在意的,我在意的是爸爸的安身之处。在爷爷奶奶的坟墓旁边,春有垂柳秋有菊,两棵松柏是大伯亲手种下的,四季青翠。‘坟土永远被归拢得细致整齐,每一个节日里,墓碑前干净的供台上都有好酒好菜,有人在那里陪他聊家长里短。堂哥家十岁小儿,称呼爸爸“四爷爷”,常常摘了自家大棚的新鲜蔬果送过去,这样说:“四爷爷,你吃啊,咱家的。要么,你想吃什么自己摘。”

那天真孩童,记得那个外地的四爷爷给他买过玩具枪、新衣服。

孩童亦是有情的。我终于熟悉了他们每一个人的面容,就如熟悉我真正的家人。

那天,生性寡言内敛的堂哥在喝了一点酒后,借着微微的酒意对我说:“叔在家里,妹妹,你在外面放心。”

是的,爸爸回到老家,我放心。我已经知道了,老家还有一个名字,叫故乡。她永远等在那里,等待她所有离家的孩子灵魂最后的回归。

篇2:老家我的老家散文

我的老家是大黄鱼的故乡,东海蓬莱仙乡衢山岛。老家满蓄了年少时的温馨,喧亮过衢港灯火的灿烂,奏响着时代行进的壮歌……点点滴滴,总是牵动离人的情怀,那涛涛的海浪,行驶的舟楫,是绵绵乡愁悠悠回萦,剪不断,理还乱……

在1950年2月的阴冷空气中,在母亲的咳嗽声中,我提前降临在老家一所不错的宅院中。据说我小时候瘦得可怜,头小得就如热水瓶的盖子。母亲因体弱没有奶,好在爷爷开着个南北杂食店,奶奶就从店里拿来核桃碾碎,用热水冲成汁水,用棉花团蘸着喂养我。母亲去干活赚钱,奶奶担起家里的杂务,是奶奶在生活上对我精心的照料,才使我这个不足月、少而断奶的瘦猴子,慢慢成了一头小牛。

奶奶对我的关心照顾可谓无微不至。小的时候,心里想要什么,就去找奶奶,可是我又说不出来想要什么,就跟在奶奶后面低低沉吟着,从房间跟到灶间,又从灶间跟到房间,奶奶就说,你想要什么,我给去办,可我还是说不出来,奶奶就说出我想要的东西。我的心思被奶奶一眼看穿,奶奶就千方百计去想法办来。于是家里有了一句传谣:“‘奶奶’一声,豆腐变饼。”

大姐去农村工作,就只有节假日回家,她对我也很关心的。她发工资拿回家来,有时候还会给我一个五分的硬币。这五分钱,我可以到志华公公的地摊上看五本连环画,可以看三次西洋镜,还可以买五颗硬糖,可以买100颗炒豆……可我总是不舍得用,把五分角子捏摸得油油发腻,才花掉一分钱,然后把找回的四分钱捏摸得油油发亮,才不舍地又花去一分钱……

老家有着亲人的点点辛劳,也有着亲人的丝丝关爱。

在最艰难的岁月,母亲带着我们爬上老家的山野。山野生长着各种植物,有黑色薄薄地贴盖着地面的“地神”,有荠菜,马兰头,鱼腥草之类的野菜;还有山坎蓬蓬绿色的启发鲁班发明了锯的芦柴,孕育着将来会开出高高摇曳的芦花的我们称之为“茅茎”的胚蕾……

隔壁邻舍海根老爹,拢洋回来,总会送给我们两条大鲳鱼。在那个时期,世情多变,人情如纸,也许只有在大海里磨砺过的人才会这样讲义气,不持世利。

就这样海味与山珍的组合,成了我家最佳的菜肴。我们就在老家山的养育下,在海的资助下,度过那个多蹇岁月,迎接新的生机。

1994年我调离老家,来市城工作。母亲就一个人孤苦伶仃地生活在老家,居住在老屋。虽然我们儿女们多次要接她来城里,可母亲总是推托,怕给我们增加麻烦,宁愿自己含辛茹苦。

母亲为我们,总是考虑得细致具体。那年她生病了,也不告诉我们。到了年底,她去求签问师,说年底是关隘,于是她就艰难地跪拜观音,祈求让她顺利度过年关,让儿孙团聚合家欢快过个欢乐年;否则在年节之时害儿孙临丧奔波,那是她最大的不安。母亲把自己的生死病痛放在一边,考虑的只是我们的快乐、平安。

老家的山水养育了我,老家的亲人哺育了我。母亲的爱汇聚了老家的深情。于是一种幸福,一种感激,一种心存诚意对养育之恩、关爱之情的.竭尽报答的心愿总在激跃跳动……

老家是伴着岱衢洋渔场的兴盛而兴盛的,而当大黄鱼流失匿迹,老家面对时局的变幻,生态的变换,却波澜不惊,泰然处之,从容自若,“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凭岛山的原真本色,将五石岗的幽丽、大沙碗的繁茂、石笋坑的壮观、红山崖的奇妙、马足岗的挺拔、沙岭的涛声、冷峙海风、观音的云雾、钓岛的风情展示奉献,开创渔家乐,呈现新气象。

老家发挥着“衢山”通衢大道,四通八达的水域特点,紧跟着时代的脚步,迈向新的里程,如今已成为长三角联运的的一个新型港口、中转码头的重要一员。

老家作为悬水之岛,已经打开了走向外面世界的通道。二十世纪的六七十年代,三天才有一班的航船,从岛城经四个多钟头风浪颠簸,才远远停泊在老家港湾的洋面上,得用一只舢舨似的渡轮,一小船一小船地把客人载到客轮上,又一小船一小船地把轮船上的客人载到码头。碰到风,那就无法进出。1983年,在琵琶栏长堤对岸,一个可以成为省内记录的码头建成了,那600多米的引桥,如一条水龙屈伸在波动的海面。一个靠渡轮上船的时代就这样结束了。如今快艇,车度一天多班,上海、镇海、宁波都有直达船班。过去四个钟头的航程,现在只要一个多钟头时间。老家正在快步迈进,正在变化发展。

我等待着,翘首展望着,老家在新的历程中必将重振往日的风采,再现当年的繁华风光。

篇3:老家,我的老家散文

我的老家是大黄鱼的故乡,东海蓬莱仙乡衢山岛。老家满蓄了年少时的温馨,喧亮过衢港灯火的灿烂,奏响着时代行进的壮歌……点点滴滴,总是牵动离人的情怀,那涛涛的海浪,行驶的舟楫,是绵绵乡愁悠悠回萦,剪不断,理还乱……

老家最繁华市面在岛斗大街。

从大南岙口向北延伸到北街埠头一条曲曲的街道,那叫横街,与大街“丁”字交接,这两条街是岛斗主街,把整个岛斗贯联一体。

岛斗大街由东北向西南,倾斜着,曲侧着,像个拉成600来米长的“S”字符。这大街与横街两边商店家家排列,大街经营多是生活用品、烟酒糖点,饭店客栈;横街经营的多是渔产用具,鲜鱼虾蟹。

每天,渔船出洋归来,岛斗大街更繁闹起来,四省八区的渔人踩着高昂快乐的步子走向岛斗的街市。这条大街就人来人往,熙熙攘攘。这里的货物特别丰盛渡船直接从上来进货,县城里的人,也常来这儿购买。菜市店铺欢腾了,饭店旅馆红火了。而最让我感触深刻的是,各式各样的艺人,一班接一班地到来,唱文武走书的,演越剧绍剧的,耍刀枪、卖膏药的,变戏法玩耍猴子的,各种民俗文化缤纷地流溢在这街道上,形式多样各有奇趣,真有点“百花齐放”的味道。

老家大街上的那段那段繁华时光,那民族文化的汇集之景,是我年少的文艺爱好的启蒙,是我感知艺术的前导。

我每次来到街上,常常被这满街的景象迷住。在暖暖阳光的普照下,在大衢饭店一边,看变戏法的神奇莫测,令我惊奇猜想;看大力士们正在供销社门口展示功力,手劈砖头,头击瓦石,令人震惊;再下边,有人在弹琴唱歌,展舞亮姿,优美动人……还有鼓乐之声一阵又一阵传到街上来,街边人家里又在演出各种节目。街边人家里的演出到了晚上更是热闹。晚上的大街依然通明热闹,人来人往,商店、饭店特别兴旺。大街边人家的大厅堂或大道地上,有的演戏,有的说书,有的'演出小戏文,也有滑稽剧的,门口人头济济,里面锣鼓阵阵。

小戏文使我最早接观看的艺术。道地中,已经坐了上百人。堂檐阶前,二尺左右的布围台上,一个白衣的小人正与一员红衣大将刀来枪往,扭作一推,翻作一团,台后竹板急促的拍击与鼓乐相合,把那场争战陪衬得更加紧张。那红衣将啊哟哟叫着居然被白衣人打败,逃下去了。白衣人也追了进去,这台的后排是高高的彩楼,二边各垂着布廉之门,是那些“人”进出的地方。小戏文又叫木偶。那似懂非懂的故事,那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儿,叫我目不转睛,看四个大将刀枪交战,腾空翻跃,背后令旗出花团。台下喝彩声声,我竟有想当那木偶儿,做那小戏文的愿望。于是我终于知道了我看的小戏文是《薛仁贵征东》。正巧表哥有一本《隋唐演义》。我便拿回家,查着字典看起来。慢慢,也理出个头绪,嗬,小戏文上的故事,不全在这上面么?于是从小戏文,我爱上了读书。

后来喜欢听说书。来老家说书发是从老家去外地学艺扬名的王文彪,他声色俱全,说唱结合,听众众多,场面热闹。听过他说的《七侠五义》和《呼家将》,因为没有买票的钱,加上奶奶的紧紧管束,只是听了几个片断。说书是一种用语言结合动作情态来表演的艺术,这语言进行细的化想象的空间,正好适合我有了一点想象的脑袋收录。

我常常,想那些演艺景象是从海上涌来,跟着大黄鱼的浪潮上街。年少的我就喜欢街上那些艺人武师,总会呆呆地欣赏,心里生出一份向往,好想具有他们这样的本事,于是我也学过武术,学过魔术,但是最后都把这些倾注在读书中倾注在想象中,于是爱好起文学来。

如今回到故乡,原先的岛斗大街尽管店门洞开,音响喧响,各类现代物质琳琅满目。只是少了那种艺术气。是的,生活在前进,然而,记忆的东西,却反而闪亮起来,让人沉浸在美妙之中……

在1950年2月的阴冷空气中,在母亲的咳嗽声中,我提前降临在老家一所不错的宅院中。据说我小时候瘦得可怜,头小得就如热水瓶的盖子。母亲因体弱没有奶,好在爷爷开着个南北杂食店,奶奶就从店里拿来核桃碾碎,用热水冲成汁水,用棉花团蘸着喂养我。母亲去干活赚钱,奶奶担起家里的杂务,是奶奶在生活上对我精心的照料,才使我这个不足月、少而断奶的瘦猴子,慢慢成了一头小牛。

奶奶对我可谓关心照顾无微不至。小的时候,心里想要什么,就去找奶奶,可是我又说不出来想要什么,就跟在奶奶后面低低沉吟着,从房间跟到灶间,又从灶间跟到房间,奶奶就说,你想要什么,我给去办,可我还是说不出来,奶奶就说出我想要的东西。我的心思被奶奶一眼看穿,奶奶就千方百计去想法办来。于是家里有了一句传谣:“‘奶奶’一声,豆腐变饼。”

大姐去农村工作,就只有节假日回家,她对我也很关心的。她发工资拿回家来,有时候还会给我一个五分的硬币。这五分钱,我可以到志华公公的地摊上看五本连环画,可以看三次西洋镜,还可以买五颗硬糖,可以买100颗炒豆……可我总是不舍得用,把五分角子捏摸得油油发腻,才花掉一分钱,然后把找回的四分钱捏摸得油油发亮,才不舍地又花去一分钱……

老家有着亲人的点点辛劳,也有着亲人的丝丝关爱。

在最艰难的岁月,母亲带着我们爬上老家的山野。山野生长着各种植物,有黑色薄薄地贴盖着地面的“地神”,有荠菜,马兰头,鱼腥草之类的野菜;还有山坎蓬蓬绿色的启发鲁班发明了锯的芦柴,孕育着将来会开出高高摇曳的芦花的我们称之为“茅茎”的胚蕾……

而隔壁邻舍海根老爹,拢洋回来,却总会送给我们两条大鲳鱼。在那个时期,世情多变,人情如纸,也许只有在大海里磨砺过的人才会这样讲义气,不持世利。

就这样海味与山珍的组合,成了我家最佳的菜肴。我们就在老家山的养育下,在海的资助下,度过那个多蹇岁月,迎接新的生机。

1994年我调离老家,来市城工作。母亲就一个人孤苦伶仃地生活在老家,居住在老屋。虽然我们儿女们多次要接她来城里,可母亲总是推托,怕给我们增加麻烦,宁愿自己含辛茹苦。

母亲为我们,总是考虑得细致具体。那年她生病了,却也不告诉我们。到了年底,她去求签问师,说年底是关隘,于是她就艰难地跪拜观音,祈求让她顺利度过年关,让儿孙团聚合家欢快过个欢乐年;否则在年节之时害儿孙临丧奔波,那是她最大的不安。母亲把自己的生死病痛放在一边,考虑的只是我们的快乐、平安。

老家的山水养育了我,老家的亲人哺育了我。母亲的爱汇聚了老家的深情。于是一种幸福,一种感激,一种心存诚意对养育之恩、关爱之情的竭尽报答的心愿总在激跃跳动……

老家是伴着岱衢洋渔场的兴盛而兴盛。而当大黄鱼流失匿迹,老家面对时局的变幻,生态的变换,却波澜不惊,泰然处置,从容自若,“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凭岛山的原真本色,将五石岗的幽丽、大沙碗的繁茂、石笋坑的壮观、红山崖的奇妙、马足岗的挺拨、沙岭的涛声、冷峙海风、观音的云雾、钓岛的风情展示奉献,开创渔家乐,呈现新气象。

老家发挥着“衢山”通衢大道,四通八达的水域特点,紧跟着时代的路脚步,迈向新的进程,如今已成为长三角联运的的一个新型港口、中转码头重要一员。

而老家作为悬水之岛,已经可打开了走向外面世界的通道。二十世纪的六七十年代,三天才有一班的航船,从岛城经四个多钟头风浪颠簸,才远远停泊在老家港湾的洋面上,得用一只舢舨似的渡轮,一小船一小船地把客人载到客轮上,又一小船一小船的把轮船上的客人载到码头。碰到风,那就无法进出。1983年,在琵琶栏长堤对岸,一个可以成为省内记录的码头建成了,那600多米的引桥,如一条水龙屈伸在波动的海面。一个靠渡轮上船的时代就这样结束了。如今快艇,车度一天多班,上海、镇海、宁波都有直达船班。过去四个钟头的航程,现在只要一个多钟头时间。老家跟在快步迈进,正在变化发展。

我等待着,翘首展望着,老家在新的历程中必将重振往日的风采,再现当年的繁华风光。

篇4:老家

放假了,妈妈带我回了老家,那里景色优美,夜景更是迷人。

到了,到了!老家屋后,紧挨着一片玉米地。玉米已授粉,长得更直、更高了。树枝上,树叶上,不知什么时候聚满了一个个音乐家,蟋蟀、知了、蝈蝈……它们都在尽情地演奏着,欢唱着,组成了独特的夏季交响曲。看,东边的池塘,清澈见底,可以看见一块块五彩的石头和正在嬉戏地小鱼儿,一年四季,它总是用绿莹莹的眼睛痴迷地凝望着天空。湛蓝的天空时而会有朵朵白云悠闲地信步,一会儿西,一会儿东。

傍晚,我走在乡间小路上,贪婪地吸着清爽的空气,望着天边由红变粉的夕阳。望着,望着,夕阳里出现帆船的轮廓,帆船好像动了,动了,载着金条满满的收获,也载着明天的希望……夕阳渐渐模糊了,最后一缕阳光也消失了,只有几片晚霞还依依地留恋着什么。静谧的夜里,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湿润的空气里酝酿,如醇香的酒,让人微醺微醉!

我爱老家,更爱老家的夜晚。

篇5:老家

美丽如画的花果山屹立在城市中央。春天,蜂蝶喧闹,百花盛开,一齐争艳;夏天,烈日炎炎,树上的果子沉甸甸的,让人的口水都流了下来,真想摘一个尝尝鲜;秋天,凉风习习,是旅游的最佳时期;冬天,鹅毛大雪如银花般的落下来,如果把它们挂在一起还真像一串项链。

连云港不仅有如画般的山,更有诗情画意的海。清晨,结白的海鸥在蓝湛湛的海面上飞着,它们是那么自由,那么纯洁。金光闪闪的沙滩上,景色也是非常迷人。人们在沙滩上玩耍,嬉戏着,颠着沙滩排球,沙雕艺术家们金黄色的沙雕刻着古老的城堡,真是一派“金滩十里”的景象。海面上,更是美不胜收!蔚蓝如丝绸般的大海,有时像一位姑娘,妩媚娇美,害羞的躲起来;有时像一位勇士,勇猛无敌,使出他那浑身的力气把坚硬的岩石敲的“啪嗒啪嗒”,岩石仿佛要破碎似的。

游览过了海滨,现在,让我带你去海州古城来作客吧。它那雄伟壮丽的身躯,蕴含着悠久的历史,无不散发着古香古色,一切不得不让人们倍感震憾。

我爱我的家乡!爱她的美丽,爱她的富饶!

篇6:老家

我的家乡是大山里的一个小山村,那里有茂密的森林,可爱的松鼠,叽叽喳喳的小鸟,清澈见底的小河…。当然还有我最想念的小伙伴。

这个周末我早早的起床,迫不急待的催着爸爸妈妈出发了,一路上看着树林里叽叽喳喳的小鸟飞向蓝天,听着竹林里羊羔咩咩的叫声,菜园里小鸡连飞带跑的扑哧声,我回到了家乡,打开车门还未下车,小伙伴们早带着玩具枪等着我一起去打鸟了。

我们来到房前河边的柳树林里,静静地看着树枝上的小鸟,小伙伴们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玩具枪瞄准树枝上的小鸟,砰!的一声,小鸟惊慌的飞走了,我们一路飞奔,累得满头大汗,连一根鸟毛都没有逮到……我掬了一捧水拍到脸上,一股凉气直沁心肺腑,真爽!

晚霞归来,放羊的大伯赶着羊群回家了,奶奶把盆里的玉米撒给院子里的鸡群……,妈妈扯着嗓子喊着“回来吃饭了”。

夜色降临,天上的星星密密麻麻地眨着眼睛,院子中央用废弃的大铁锅点燃了篝火,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围着火堆追逐打闹,大人们坐在一起聊天。

我爱我的家乡!

篇7:老家

关于老家_是最美的风景的日记

母亲突然打来电话,提议想回老家看看,我们都积极响应。我知道,母亲一贯是很少提议的,总是乐意支持别人。这次,一定是她忍无可忍,万分想念老家了吧。

清晨,小雨不停地下,依然无法阻挡我们回老家的热情。两辆车,十个人,一端连着高速路,一端锁定大山深处的老家,缓缓前行。

坐在车上,看着雨滴悠扬地划过车窗玻璃,留下道道印记,这多像我们思念故乡的痕迹啊!默默静思,我已经好久好久都不存回去,心里面颇为思念。

老家,在我心里,就是老屋和周围风景的总和。她,隶属安康市汉滨区洪山镇。这么些年,老家始终依偎在凤凰山麓,五堰河畔,躺在大山的怀抱。 316省道从门前环绕而过,于是公路不经意间把老家的美景一分为二,各有姿色。

老屋,和弟弟同龄,今年整整28岁。缘于上帝馈赠了我的父母渴望多年的礼物——儿子,他们非常高兴,便计划在省道边建新房。说建就建,风风火火,三个月,老屋就建成了。弟弟八月出生的,老屋十一月落成,我们一家老小就住进了新房。尽管是砖木结构,在老家,在父母心里,已经很知足,很奢侈了。

第二年春天开始,母亲每年都带领我在房前屋后种植花草树木。记不清母亲从哪里弄来了很多花种和花苗,依次分类种在房前,也就是公路外面。母亲没有告诉我那些花的名字,即使说了我可能现在也不记得了。但是,每年夏天,那些可爱的家伙长得肥肥胖胖,枝繁叶茂,花香四溢。记忆里,最惹眼的.就是桂花和芭蕉。他们喜欢家肥,母亲总是按时施家肥,把花儿们养得十分灿烂,开得十分抢眼。路人,常常驻足,赞叹,欣赏。

第二年春天开始,父亲每年都带领我在房后栽树。宽阔的土地,如梯田,平整,父亲好像早有规划似的,把果树栽在土地中间,杉树和枫树栽在土地的边缘。那时,我年幼,常常要问为什么要栽树,父亲总是只说两个字——“有用!”我也很调皮得说:不知道何时才有用啊。父亲总是笑笑说,总有一天会有用的。于是,我就一直充满期待。

父亲总是精心呵护这些心肝宝贝,猪粪是树们最好的食物。父亲用他瘦弱的肩膀,扛粪,再细心地把粪埋进根部。生命都需要营养!第二年杏子树结果了,第三年桃树结果了,第四年李子树结果了,苹果树也结果了,他们成为家里招待客人最好的美味!当然,也是我们姐弟童年最好的珍品!

想起这些馋人的宝贝,仿佛童年不曾离开,还一直甜蜜在那个幸福的年代。

车行一个小时,便到达目的地。我们都争先恐后地下车,迫不及待地欣赏老家这美不胜收的风景。但是,我们还是争不过下一代,索性让他们好了,父母是最后下车的。女儿是最喜欢我的老家,不知道为什么。看着女儿径直向公路边的芭蕉冲去,轻轻抚摸橙色的花瓣,吸吮它的清香,好陶醉啊,竟然闭上眼睛了。我也远远就看见了母亲和我一起种的芭蕉,这么些年,依然花繁叶茂,依然茁壮成长,在细雨中透亮。旁边的桂花树,绿叶苍翠欲滴,星星点点的花苞正在孕育着。一阵凉风吹过,仿佛这花香直入心底,淡淡的,纯纯的,高雅而醉心。

回到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每一次,我都一定要亲近父亲和我栽的那些小树。其实,他们早已不是小树了;已经长得十分茂盛,高大,粗壮,苍虬卧龙。杏子、李子、桃子早已成熟,只有苹果还挂着树上,我竟然不忍心摘一个品尝。最大的那棵枫树,我伸开双臂,都难以把它揽入怀中。最小的杉树,也已碗口粗细。他们现在都已经长大了,有用了!

细雨纷纷,天空渐渐清澈,树们都被清洗得格外洁净。我忍不住,伸出瘦弱的双手,轻轻爱抚我们的宝贝。他们就像有心灵感应,静静地,静静地,移动,仿佛向我走来,或许想亲吻我被生活磨砺得有些粗糙的脸颊,想吻干我思念的泪痕,想温暖我潮湿的心吧。

老屋的北侧,有一条小河,我们就是喝着这条小河的甘泉长大的。水草青青,小鱼儿快活地游来游去。河水清浅,小雨滴滴滴滑落,滑进小河的心里面,荡起爱的水花。

河水缠绵,青蛙低吟,他们仿佛在一起演奏乡村夏歌,每一个音符都充满生命的颜色!

芭蕉吐蕊,桂花涵韵,他们仿佛在一起弥散乡村夏味,每一缕芳香都陶醉生命的长度!

桃李不言,苹果红润,他们仿佛在一起丰硕乡村夏季,每一个硕果都散发生命的味道!

哦,老屋,公路,小河,水草,芭蕉,桂花,果树,枫树,杉树,渲染成一幅淡雅的水粉画,她的名字叫《老家最美的风景》,朴实而绚丽,却让我的心,永远依恋,永远守望,永不老去!

篇8:老家

目录基本信息歌曲歌词歌手简介基本信息

词曲:祁隆 编曲:方辉 演唱:冷漠 录音:刘赫名 混音:阿KEN 和声:蓝精灵 出品人:冷漠 北京冒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出品

歌曲歌词

我的家 是美丽的家 暮日炊烟 萦绕悬挂 邻里和睦 朴实无华 村头小河 时常围绕着它 我的家 是我牵挂的家 那里有我的 老爸老妈 有个姑娘和我青梅竹马 和她有 说不完的心里话 老家 我的老家 多少次梦里我时常遇到它 老家 我的老家 老爸老妈是我最大的牵挂

歌手简介

冷漠,原名冷全伟,1983年1月16日出生于河南省新乡市。3月应中央电视台《中华情》栏目组邀请,登上中央电视台演播厅。他与云菲菲的动情演唱,赢得好评。

篇9:老家

目录基本信息基本解释近义词英文翻译收缩展开基本信息

词目:老家 拼音:lǎo jiā 注音:ㄌㄠˇ ㄐㄧㄚ

基本解释

◎老家lǎojiā (1) [hometown]∶指在故乡的`家庭 (2) [hometown;native place]∶指原籍 (3) [my parents or your parents]∶对人称自己的或他人的父母,一般是已经上了年纪的父母。且习惯性加上儿化音。老家儿~~

近义词

故乡、故里、家乡、家园、乡里、梓里、梓乡、桑梓

英文翻译

native place; old home

篇10: 老家

“老闹钟”?这不是在说我老爸吗?关于“老闹钟”这个绰号,故事可多着咧!

举个例子吧,今天早上我很早就起床了,可也没老妈起得早,她五点十分就起床了。我嘴里哼着:“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爸爸一声哈欠打断了我的歌声,我学着空姐的声音,说:“先生,请小声一点,好吗?”老爸在嘴上做了一个拉拉链的手势,然后就去洗漱了。

老爸一洗漱完,就化身“老闹钟”,不是催老妈做早餐做快一点,就催我洗漱快一点。我和老妈好不容易可以吃早餐了,可老爸早已穿好衣服,站在门口催我们:“你们吃快一点儿,两个“慢慢将”。”老爸一说完,老妈也不知怎么的,心中就产生了一团怒火,这时老妈就会使出她的绝技――“河东狮子吼”。

放学了“,老闹钟”来接我,可能因为书包太重,所以走不快,老爸一边走一边回头看说:“走快一点儿,小短腿。”回到家,开始吃晚饭了,爸爸用闪电般的速度解决了晚餐,他一吃完,又化身“闹钟”来催我:“快点儿吃,吃完去写作业。”

打打闹闹一天很快结束了,虽然老爸化身“老闹钟”的时候很烦,但我和老妈永远爱他。

老家的清明散文

老家的正月十五散文

老家行美文

老家初中作文

我老家的公鸡作文

我的老家作文740字

感叹时光流逝的散文:老家记忆

老家的作文600字

老家一日游作文450字

老家见闻作文650字

老家,我的老家散文(通用1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老家,我的老家散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