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与年糕

时间:2023-03-16 04:07:23 作者:随忆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随忆”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爷爷与年糕,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爷爷与年糕,方便大家学习。

篇1:年糕

有一个小女孩天生失语,爸爸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她和妈妈相依为命苦度岁月。每天很早的时候,妈妈就出去工作,很晚才回来,每到日落时分小女孩就站在家门口,充满期待的望着家门前。等妈妈回家。妈妈一天回来的时候是她最快乐的时候,因为妈妈会带一块年糕回家。在她贫穷的家里,一块小小的年糕算是最最可口的美味了。

有一天外面下着很大的雨,已经过了吃晚饭的时间了,妈妈却还没有回来。小女孩站在家门口看啊看啊。却怎么也往不到妈妈的身影。天越来越黑,雨越下越大。小女孩决定去找妈妈。她走了很远,终于看见倒在地上的妈妈。妈妈浑身沾满淤泥,湿淋淋的。她使劲摇着妈妈的身体。妈妈却没有答应她,她以为妈妈睡着了,就把妈妈枕在自己腿上,想让妈妈睡地更舒服游一些。但是这时她发现妈妈的眼睛没有闭上,小女孩突然明白妈妈可能已经死了!一丝恐惧爬上她的心头。她拉着妈妈的手使劲摇晃,却发现妈妈的手里还拿着一块年糕......她拼命的哭却发不出一点声音......

大雨一直下,小女孩也不知哭了多久,她知道妈妈在也不会醒来了,现在只剩下她自己了。可妈妈的眼睛为什么没有闭上?妈妈是不是不放心自己?她明白自己该怎么做了,于是她擦干眼泪,决定用自己的语言告诉妈妈自己会好好活着,让妈妈放心到另一个世界......

在大雨中,小女孩一遍一遍用手语表达《感恩的心》泪水和雨水混在一起,从她小小却写满坚强的脸上划过......就这样,她站在雨水中不停歇的表达着直到妈妈眼睛放心的闭上。

篇2:年糕

跟妈妈一起上街,突然闻到一股浓香。回头一看,原来是我们这的风味小吃――炸年糕。

炸年糕名字不怎么样,可要说起它的味道,那可真是 口一致―灵光。我最喜欢看老板做炸年糕了:先是从塑料袋中抓起一把年糕放进油锅里,再添上些切好的香肠和臭豆腐,伴随着锅里“辍弊飨焐,一股香味直往鼻孔里钻,令人垂涎三尺。待炸到金黄金黄的时候,用勺子捞出来,盛进碗中,浇上番茄酱,甜酱,辣酱,最后将切碎的香菜,葱末撒上去,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炸年糕就做好了。

我迫不及待地把炸年糕端到小吃桌上,这扑鼻的香气早已把肚里的馋虫给勾了出来。我夹起一块炸年糕放入口中,嗯,又软又有韧性。粉红色的香肠披上了一件金色的外衣,吃起来香香脆脆的;臭豆腐也是应了那句老话:“闻着臭吃着香。”

好吃的东西总是会令人意犹未尽,虽然我只是用文字来描写这道小吃,不过我想你现在一定是口水直流。如果你有机会,那就到我的家乡分水来,我一定免费请你吃。

篇3:年糕

听说乡下的表弟要来家里做客,作为姐姐的我怎么也得尽尽地主之谊,请他吃顿饭。去饭馆吃?忒俗气。让妈妈煮大餐?显得我这个姐姐诚意不够。怎么也得自己露一手,才对得起他叫我的这一声“姐姐”。

可要做什么呢?一直以来,我在家里可是甩手掌柜一个。要不,就来个简单点的吧。正好冰箱里有年糕,煎块年糕,祝表弟的成绩“年年高”。嘿,这寓意真不错!

说干就干,我戴好围裙,有模有样,准备开工。

第一步,先将年糕切块。我使出九牛二虎之力,才将年糕切成一个个不规则的长方形。接下来,洗净平底锅,放到燃气灶上,打开火,等到锅上冒出热气时,便倒入食用油。不巧,锅里残留了几滴水,油锅瞬间“炸”了,油滴四处飞溅,我慌了,心里像有一只小兔在蹦蹦跳跳。过了一会儿,我才小心翼翼地从碗里抓了一块年糕,轻轻地放入锅中,没想到我的手还没来得及收回,就被飞溅的油滴烫出了一个小红泡。我忍着痛,拿起筷子把年糕一夹一放一翻,年糕在油锅里跳起了欢快的华尔兹。第二块、第三块、第四块……就这样,我放了一半的年糕,锅中像开着舞蹈晚宴,异常热闹。几分钟后,我把它们一个个夹出来,它们像一群玩得疲惫的孩子,一个个无精打采,垂头丧气的。望着碟子里的年糕,我心里美滋滋的,特有成就感。

抬头看向窗外,夕阳已红透半边天,看了看时间,已近傍晚6点3 0,可案板上还剩下一半的年糕,要是不赶快煎完,就不能给表弟惊喜了。我急得犹如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边擦去额头上豆大的汗珠,边加快速度继续重复之前的步骤。由于心急,我将火开到了最大。倒油,一夹一放一翻,可不知为何,火突然冲到了排气扇的盖子上,我吓得不知所措,急忙拿起锅盖,“哐当”一声将油锅盖上,这才将火苗禁锢在锅里,我赶紧将火拧得小一些。这个小插曲来得太突然,等我缓过神,锅里的年糕都焦煳了。

年糕终于煎完了,夹起一块,轻轻一咬,甜甜的味道顿时缠绕齿间。自己动手做出的食物味道就是不一样,感觉特别好吃。我甚至可以想象到表弟吃年糕时那“陶醉”的模样了。

这次尝试煎年糕,虽说过程中出现了不少“小插曲”,但吃到自己煎的年糕,还是让我有满满的成就感。这样的尝试,我愿意多来几次!

篇4:年糕

妈妈告诉我,年糕是用大米做的。我不相信,大米怎么能做成年糕?机会来了,小记者活动将组织我们去临浦通二村看做年糕,这真是太好了!眼见为实,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清香扑鼻又年味十足的年糕制作现场吧。

1月14日上午,迎着暖暖的冬日,我们来到通二村娘娘庙。刚进门,就看见院子里人来人往,两口大锅热气升腾,还不时传来沉重的“咚――咚――”声,一片忙碌景象。透过人群,仔细地看每一样工作,我终于明白了年糕是怎么做出来的,太神奇了。现在就让我来告诉大家吧。

做年糕,首先要准备好原材料,那就是大米。正在淘米的奶奶告诉我,做年糕要用两种大米,一种叫晚米,一种叫糯米。把两种米按相等的数量掺在一起就可以了。接下来,要把淘好的大米磨成面粉,再把面粉烧熟,这样做年糕的一个重要步骤就完成了。

待面粉熟了,负责烧面粉的爷爷捧起木桶直往前冲,来到真正的年糕制作现场。那里有两样工具十分醒目:一个是叫臼的石器,一个是搡年糕用的木棰。待爷爷把熟面粉整个倒入臼中后,站在臼旁的另两位爷爷就举起木棰,一上一下地搡起来。还有一位爷爷专门负责给臼里的年糕翻身,只见他每次翻身前都要给年糕抹些水。爷爷告诉我,抹上去的水必须是开水,如果用冷水,做好的年糕会一块块掉下来。不一会儿,两位搡年糕的爷爷收起工具走开了。年糕这么快做好了?我还来不及想清楚,又一位爷爷拿起一个新的木捶来到臼边。啊,这个木棰比起先的木棰粗多了,看上去非常沉重。只见爷爷举起大木棰起狠狠地敲向年糕,感觉地面都在震动。真功夫啊!“咚――咚――”不停地搡。经验丰富的爷爷感觉年糕硬度差不多了,就停止了工作,捧起臼里的年糕走向下一个环节。

接下来工作叫“焊糕”。刚从臼里拿出来的年糕,又厚又胖,不好看。现在这位爷爷用一个焊棰把年糕压平,一会儿功夫,原本胖胖的一坨年糕变得又平整、又光滑。此外,爷爷还要给年糕美化下。只见他用一根竹条在年糕上压下十字,再在分割出的四块区域各盖上一个印――原来是个大大的福字,然后再给每个年糕编上号。就这样,一块又白又圆、散发着阵阵香气、寓示着新年火红、幸福的年糕做好了。

最后,我们每位小记者都领到了一块年糕。捧着年糕走上回家的路,我的心里好开心啊。从没想过好吃的年糕还有这么多学问,这次活动真让我长知识了。

篇5:年糕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节日风俗,相同的节日,各家又有不同的庆祝方式。对于我们家来说,“冬至”这一天,自然是全家一起吃香软劲道的大头年糕了。

冬至这天一早,爷爷就去菜地里拔了他亲手种下的大头菜,奶奶呢,则拿来了手工年糕。哎呀,光看看这些食材,我的肚子就唱起了“空城计”。

爷爷洗净了大头菜,就开始熟练地削皮,要削掉那些坑坑洼洼的“月球表面”,菜叶当然也不能浪费,洗净沥干水分备用。我有点忍不住手痒,就迫不及待地拿了菜刀切片,薄薄的,一片两片,三四片……“筱雨!阿娘跟你说,不能切得太薄。太薄了容易煮烂,筷子夹不起来!”奶奶着急地提醒我。我看着奶奶示范切的大头菜形状,赶紧改变“刀锋”,厚,要大块而且要厚实些。“咱宁波人做人厚道,实诚,煮的大头菜也一样要厚道、实诚。”奶奶接着说。我似懂非懂,这和做人有关系吗?

趁爷爷把年糕切成段的时间里,奶奶先在锅中倒入适量的清水和大头菜,焯一下水,舀起大头菜,倒掉水。热锅下油快速翻炒,接着倒入适量的酱油、料酒和水,放点糖提提鲜味,最后放入切好的年糕。煮到大头菜软烂,年糕软糯时再转文火,加上点盐,再收收烫汁就可以开锅了。

我站在一旁,看着奶奶熟练地烹煮着,听着锅里的食材在大火中,唱响了一首“咕嘟咕嘟”的烧煮交响曲……光闻着那漂浮在空中的香甜味儿,我的口水已经开始泛滥成灾了……

“真香!真香!”。奶奶看我这馋涎欲滴的样子,就先给我盛了一小碗让我解解馋。

只见那一块块雪白的大头菜,在酱油和菜油的润泽下,已经变红了,纹理清晰,有那么点像软糯的红烧肉,浑身透着诱人的光泽。我迫不及待地抓起筷子,一口大头菜塞进嘴里,把腮帮子塞得鼓鼓的,随意地嚼了几下就吞咽下去了,差点烫疼舌头,哎,我都还没尝出味儿来。

终于稍稍解了我肚里的小馋虫,我开始慢慢品味,先小心地咬一口大头菜,只觉得软烂可口,菜香扑鼻,再嚼一口年糕,肉肉的,韧劲十足,鲜咸中带着大头菜特有的清甜。“好吃!好吃!太……好吃了……”我含糊不清地嘟囔着。奶奶看着我直乐呵。

冬至夜,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围着大圆桌吃大头年糕,这就是我们家祈求的幸福。年糕,年糕,年年高哦!

篇6: 年糕

今天我决定为自己烧一顿年糕炒青菜,烧出来肯定很香,和奶奶的一模一样。我先洗好菜,把菜抱到砧板上,一看这么多的菜跟小山似的堆在那里,到底该从何下手啊,又要切多少年糕呢?这时我的小马达一转,一个绝招就闪现了:

叠叠高

我把菜都摆放好,再一个一个地往上叠,当叠到一半的时候,开始摇摇晃晃,好像快要倒了了,还好只是虚惊一场。等到叠完了,我用刀先横着切下去,清爽的声音在我耳边回荡。切完后,我把菜盛到盆里,准备下一步工序了。

我把油倒入锅中,等油沸腾的时候,我拿起才正要往里倒,突然想到溅出来的油会把我的手“烧焦”的,所以我只能使用第二大绝招。

投箩筐

我拿着菜盆走到离锅1米开外的地方,抓起一把菜叶,往锅里投,居然还百发百中,身旁的妈妈提醒我一个一个投菜会烧焦的,毕竟还开着大火呢。我便投几片菜叶,就用锅铲搅拌一下。妈妈等得不耐烦了,一把抢过菜盆全部倒进锅里。只听见“刷啦”一下响起,接着又是“兹啦”一声,犹如暴雨前的雷暴声,我吓得只能戴着帽子出场了。

等响声渐渐平息下来,我把年糕和火腿肠倒了下去,放了一勺盐,接下来得放一点酒了,我知道油的沸点很高,我怕酒倒下去,就会“油花四溅”,所以现在就是第三大绝招出场的时候了。

人工降雨

我左手拿着锅盖,右手拿着酒瓶,把锅盖挡在胸前,再把酒往锅里洒,确实挺像人工降雨的。

经过的我的三大绝招,我和妈妈吃到了香喷喷的炒年糕!

篇7: 年糕

年糕是我家乡文成县的特产,销售到浙江省各地,颇负盛名。连上海那一带也吃我们家乡的年糕。在家乡家家户户都自己做年糕,他们拿起装有和好的面粉和盆,放在柜台上,把粘度大的米或米粉弄成长方形,涂上面粉,再放大锅里蒸上好一会儿,蒸熟之后,就在打开锅盖的瞬间。一股糯米的香气散漫了房间,还会随风

飘到巷子里。此时,年糕已成形状。立刻用筷子把年糕放在盆子里,再把年糕转放进水桶里,侵泡几个日也可存放在水里几个月。过了几个月,就可以拿出来使用了。味道美极了。

我们传统的吃法是这样的,把年糕从侧面切,切成小片小片,再入锅里,拌上海鲜酱油,白醋,猪油肝和其他自己喜欢的材料一同放进锅里。但是我们是海边长大的,有一种离不开海的感情,所以我们吃的饭都有海的味道。吃的年糕都是放一些海鲜同蒸,味道十分清淡。也可以做成糖酥年糕,非常可口。甜味正好适宜,外里透红,也不太粘牙。我们家乡的人们都非常注意年糕应该什么时候放调料,不应该什么时候放,否则不叫年糕。

清淡口味的年糕我们每天都吃的。但一到重大节日,就会做各种各样的年糕。到时候,摆放年糕,端上海鲜,放着菜肉,可真是满汉全席啊。

因年糕做完后,要放在水里,这样就可以保存较长的一段时间。人们运年糕不用包装,直接放在盛着干净的水箱里。可真是省了包装一大堆年糕的力气。连超市上卖的年糕也不用包装,就放在可以喝的自来水里。这种储存、运输、销售年糕的方法,不知是不是家乡独有的。

年糕在浙江一带名气很大,也有很多人吃。旅客都会游玩后,带年糕返回给亲人朋友们吃。年糕是我们家乡的特产,我为此名气很大感到骄傲。

篇8: 年糕

温岭有一传统早点,那就是手打糕,当地人一般称之为“年糕”。就是在鲜蒸年糕中放入自己喜欢的菜肴,比汉堡包好吃几百倍!

一大早,在小区门口或者背街小巷中,可以看见一大堆人围着一个小摊,这就是糕摊。糕摊,盆里分别盛着绿豆芽、洋芋头丝、油条等料作。卖糕人站在桌前,一手从棉褥下的糕团中抓出一团白糕,然后在桌板上一揉、一摊,就做成了一个敞篷船外形的兜,然后根据顾客的不同需要,从桌前脸盆中以手代筷各撮一点料作排在兜里,像包饺子一样地把底部和两边合拢,一筒嵌糕就成了,再用汤匙舀点汤浇在糕里,使糕吃起来更有味道。

糕摊在温岭街头十分常见,但是有名的却只有几处,比如贪吃街的石板屋、五角场这些糕摊,在城区是颇有名声的。人们往往不惜套远路,也要赶来,因此,这些糕摊都是生意兴隆、人满为患,买糕的人往往围着长桌挤成几圈争相购买。

篇9: 年糕

世界上有许多让人嘴馋的美食,世界上有许多让人食欲大增的美食,但在我心目中最让我流连忘返的还是我们家乡那最普通的年糕了。

过年蒸年糕在方前已经是一个古老的传统习俗了。民间把蒸年糕称为蒸饽饽,在方前不论贫穷富裕,都会根据家中的人口制作一定数量的年糕。

传说,有一只怪兽叫“年”,它因饥饿来到一个村庄,当它没东西吃时,只好把人吃了好填饱肚子。过了几天,有一个叫高氏族的人,来到了这个村庄,村民说这件事,这位高氏族就想出了办法,每到冬天“年”都要下山找食物,于是他就把大量的食物放在了每一间村民的屋外,让村民关好门窗。“年”来了后,看到食物冲上去把它吃了,从此“年”不再吃人了,这个村庄平平安安的,村民们为了纪念这位英雄就把这种食物叫做“年高”,后来演变成了年糕,从此流传下来。

每逢腊月中旬,人们就开始准备蒸年糕了。其实,早在深秋的时候,就要把蒸年糕用的松林柴劈好晾干,还要选上等的糯米和籼米按比例搭配,再把搭配好的米搅拌均匀,放进缸里浸泡,还要观察缸中的原料,根据天气状况来确定浸泡时间。浸泡好的米需清洗干净再进行水磨。磨面可是一件苦差事,一般的女人是无法操作那很重的石磨,就是男人也要轮流上阵,所以家乡有句古语“樱桃好吃树难栽,饽饽好吃磨难来。”男人们磨出来的饽饽不仅细腻,而且口味极佳,人们都说“年糕,年糕,年年高,今年更比去年好”。

年糕虽然好吃,但不能吃太多,这样对消化系统不好,很容易闹肚子。蒸年糕用的蒸笼罩是用大毛竹劈成的,这样的年糕会有股竹子的清香。方前年糕虽然是农村的食物,但却有农民们辛勤劳动的汗水换来的成果,要想吃就来我们方前吧!

篇10: 年糕

寒假一到,爸爸妈妈就带我去外公家,妈妈说今年外公家要做年糕,我顺带可以去看看,这可是一年一次的,而且家家户户都要做呢!

早上,外公已经把糯米泡在了水里,外公说,今年他泡了50斤米。到了下午,我们把米再冲洗一遍,再把桶里的水沥干,只剩下米。接着把米倒进打粉机里,开动机器,然后白色的粉就从机器的出口流到了我们事先准备好的一个很大很大的盆里,再加点水,用手搅拌几下,要使水和粉能均匀地混在一起。我和外公再把粉倒进蒸桶里蒸。大概过了10分钟,蒸桶开始冒烟了,烟越冒越大,这就表示蒸熟了。

外公把蒸好的粉倒进年糕机里。立刻,一根白色的长条从年糕机的一个小口子里钻了出来。我见到小口子上有水喷在年糕上,就问:“外公,为什么这里有水喷在年糕上呀!”外公说:“因为刚蒸好的年糕容易粘在机条上,喷一点就不粘了。”白色长条就像传输带一样被送到切糕机下面,被切成一段一段的,坐在旁边的阿姨是专门负责把切好的年糕放到小竹板上,等着主人把它搬走。我也试着搬,但是因为太重了,年糕差点被我掉在地上,幸亏妈妈赶快来接住。

我们把年糕搬到一块像草席一样大的竹板上,一根一根放好。我迫不及待地拿了一根咬了一口,味道淡淡的,可我还是觉得很香!

我觉得做年糕真是一件有趣又好玩的事!妈妈说,做年糕为过年又增添了一道浓浓的年味!

篇11: 年糕

南方人在临近过年时,家家户户都会做年糕,寓意着“年年高”。今年我有幸跟朋友一起前往他奶奶家共同体验做年糕的乐趣。

一进门,我就看到一筐筐饱满、洁白的大米像等待检阅的士兵,整齐地放在门口。奶奶告诉我们那是洗干净的大米,正等待着被磨成米粉呢。我仔细打量了一番,看见旁边有一台机器,机器上面有一个筐子,叔叔们正合力用簸箕把洗干净的大米一次一次倒进这个筐子里,机器快速地搅拌起来。等大米争先恐后地从底部钻出来时,它们已经变成了香喷喷的米粉。这时叔叔们把米粉倒进另一台机器,这台机器是用来过滤米粉的,使米粉更加细腻,这样做出来的`年糕才会更柔韧、润滑。

叔叔们把过滤后的米粉倒进另一个大筐子里,放到蒸架上蒸煮,大概过了一个多小时,米粉熟了。叔叔们用劲地把熟米粉倒进了另一个机器的平台上,按下按钮,机器快速地运作起来。只见两个叔叔拿着大棒槌使劲地把熟米粉往机器口里推,米粉再出来的时候已经变成了细细长长的年糕条,风车状切刀立马把长条切成了等长的年糕条,水哗哗地冲刷着它们,就像一个个刚出生的胖娃娃们在欢快地洗澡。寓意“年年高”的年糕就这样做好了。

我们背着大人们偷偷地拿起一条年糕,你一半我一半,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哇!软软的、粘粘的、甜甜的……各种滋味从我嘴里不断地涌出来,一会儿就吃完了这半条年糕,真是意犹未尽啊!

烧年糕优秀作文

年糕的作文800字

做年糕作文400字

打年糕的作文400字

《14只老鼠捣年糕》读后感

拉年糕的作文800字

年糕的由来_高中作文

关于做年糕的日记500字

母亲的年糕优质作文

奶奶做年糕中考作文

爷爷与年糕(集锦11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爷爷与年糕,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