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时间:2023-03-18 03:55:45 作者:kindn3ss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kindn3ss”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

加法口诀表:

1+1=2

1+2=3 2+2=4

1+3=4 2+3=5 3+3=6

1+4=5 2+4=6 3+4=7 4+4=8

1+5=6 2+5=7 3+5=8 4+5=9 5+5=10

1+6=7 2+6=8 3+6=9 4+6=10 5+6=11 6+6=12

1+7=8 2+7=9 3+7=10 4+7=11 5+7=12 6+7=13 7+7=14

1+8=9 2+8=10 3+8=11 4+8=12 5+8=13 6+8=14 7+8=15 8+8=16

1+9=10 2+9=11 3+9=12 4+9=13 5+9=14 6+9=15 7+ 9=16 8+9=17 9+9=18

减法口诀表:

1-1=0

2-1=1 2-2=0

3-1=2 3-2=1 3-3=0

4-1=3 4-2=2 4-3=1 4-4=0

5-1=4 5-2=3 5-3=2 5-4=1 5-5=0

6-1=5 6-2=4 6-3=3 6-4=2 6-5=1 6-6=0

7-1=6 7-2=5 7-3=4 7-4=3 7-5=2 7-6=1 7-7=0

8-1=7 8-2=6 8-3=5 8-4=4 8-5=3 8-6=2 8-7=1 8-8=0

9-1=8 9-2=7 9-3=6 9-4=5 9-5=4 9-6=3 9-7=2 9-8=1 9-9=0

10-1=9 10-2=8 10-3=7 10-4=6 10-5=5 10-6=4 10-7=3 10-8=2 10-9=1 10-10=0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认识角

1、角的特征:一个顶点,两条边(直的)

2、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3、角的画法:

(1)定顶点。

(2)由这一点引一条直线。

(3)画另一条边(直角时,用直角边对准画好的一条边后,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线)

二、角的分类:

1、认识直角:直角的特点,

2、认识锐角和钝角: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3、会用三角尺来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吧三角尺上直角的顶点与被比较角的顶点重叠在一起,再将三角尺上直角的一条边与被比角的一条边重合,最后比较三角尺上直角的另一条边与被比角的另一条边,线上为直角,内为锐角,外为钝角。

4、画直角、锐角和钝角。

数学学习方法技巧

养成不懂就问的习惯

有些题目孩子不懂,家长要耐心地解释题目的意思,鼓励孩子不懂就问。但是家长不要直接把答案告诉他,我想只要你把题目解释清楚,孩子是能够自己解答的。

我发现成绩不够理想的孩子,往往依赖性比较强,不愿独立思考,课堂上要么等着老师讲解,要么转来转去指望其他同学。这些同学在家里做作业也肯定很拖拉。家长要注意正确引导。

二年级学生已入学一年,有了一定的学习习惯的基础,但由于年龄特点,在数学学习上容易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一、注意力方面:

学生年龄小,有意识的注意力差,持久性也不长,一节课40分钟,很难坚持到底,往往听了一半就思想就开起了小差,或东张西望,随意说话,或小动作不停。

二、听讲方面:

不能倾听是许多低年级学生的通病。但学生的自我表现欲较强,往往一句话还没有来得及听完整,一知半解时便抢着回答,听不进老师的建议和其他同学的发言。

三、看和写的方面:

粗心马虎,经常把题看不完整、把数左右看颠倒或上下看错行、把运算符号看错,或把图看不全面。写的时候精力不够集中,算对的却抄错,书写不认真,书面不整洁,写完不检查。

四、想的方面:

二年级学生思维发展还不全面,没有系统性,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遇到需要逻辑思维或考察空间想象能力的问题,思维跟不上,脑子里转不过来弯,便会不知所措,应付塞责。

五、语言方面:

由于生活经验和积累的词汇少,语言单调、直白,即使明白了算理,口头表达时也常常说不清、道不明。

篇2: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认识时间知识点

1、1时=(60)分

2、钟面上游(12)个数,这些数把钟面分成了(12)个相等的大格,每个大格又分成了(5)个相等的小格,钟面上一共有(60)个小格。

3、钟面上有(2)根针,短粗一点的针叫(时)针,细长一点的针叫(分)针。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时针走1大格是(1)时。分针从12走到6,走了(30)分;时针从12走到6,走了(6)小时;时针从12开始绕了一圈,又走回了12,走了(12)时。

4、(30)分也可以说成半小时,(15)分也可以说成一刻钟。如8时30分是8时半,9时15分是9时一刻。

5、(3或9)时整,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成直角。

6、写出钟面上的时间,画分针:教材P101第3题,P105第12题。

数学广角知识点

1、在排列和组合中,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才不会选重或选漏。排列与顺序有关,如数字的组成,衣裤、早餐搭配,排队等;组合与顺序无关,如给数字求和,握手,调果汁等。

2、3个人中,每两个人进行一次比赛或握手、照相等,共要进行3次。

3、用3个不是0的数,能组成6个十位与个位不相同的两位数,如4、5、7能组成45、47、54、57、74、75;如果有一个是0,能组成4个两位数。如:0、4、7能组成40、47、70、74。

解决问题:

1、海洋馆里有13条黄金神仙鱼,花面神仙鱼比黄金神仙鱼多9条,透红小丑鱼比黄金神仙鱼少8条。

(1)花面神仙鱼有多少条?两种神仙鱼共有多少条?

(2)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2、故事书每本4元,连环画每本7元,科学世界每本8元。

(1)买6本故事书和1本科技书一共要多少钱?

(2)买5本连环画和1本科技书,50元钱够吗?

(3)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3、一辆公交车上原来62人,到站后下了25人,上了19人,现在车上还有多少人?

轴对称图形知识点

1、对折后左右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2、常见的轴对称图形有: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边三角形。

3、字母是轴对称图形的有:A、B、C、D、E、H、I、K、M、O、T、V、U、W、X、Y。

4、根据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画出它的另一半。

0是不是偶数

零是偶数。是一个特殊的偶数,是正偶数与负偶数的分界线,又是正奇数与负奇数的分水岭。根据奇数和偶数的定义,若某数是2的倍数,它就是偶数,可表示为2n(n为整数),若不是2的倍数,它就是奇数,可表示为2n+1,即奇数除以2的余数是1。0=2_0,故0是偶数。

篇3: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知识点

长度单位

1、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和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认识厘米:认识厘米的长度,1厘米大于有多长,用字母cm表示;量比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用尺子上以厘米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3、认识米:认识米的长度,1米大于有多长,用字母m表示,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用尺子以米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厘米和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4、认识线段:线段的特征: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会用尺子量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和米);根据图形数线段的数量;画线段:按给定长度画线段(限整厘米)。

5、解决问题:估测物体的长度,选择合适长度单位(限厘米和米)。

二年级数学学习方法技巧

1、计算要过关: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最先碰到的问题就是计算问题,计算问题是重点也是难点。根据学校数学的学习情况,孩子还没有学习乘除法的列竖式,尤其是乘法的列竖式在二年级数学的学习中要求的比较多,比如数学课本下册第三讲速算与巧算中就多次用到了乘法,另外一些应用题中也会有所应用。

2、枚举是难点: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有序思维和抽象思维是比较困难的,对于问题,二年级的学生更多的愿意以凑数来尝试解答问题。而枚举法的问题需要的就是孩子的有序思维,比如数学课本上册几枚硬币凑钱的方法,下册的整数拆分都属于枚举法的问题。这类问题不仅要求孩子要有序,同时直观性不强,对于孩子理解有一定困难。建议家长可以比较抽象的问题形象化。

3、应用题要接触:

很多二年级的学生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在仁华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不少家长都有这样的疑问,三年级的内容要不要学,尤其是应用题要不要学?首先,二年级数学课本下册中的后几讲已经接触到了应用题部分,对于倍数等概念也有学习,我们建议学有余力的孩子可以适当接触三年级中的部分问题,但是难度不要像三年级数学课本中那样大。

篇4: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知识点

二年级上册数学练习知识点

一、口算。

2×6= 7×4= 7×9= 8×5= 3×9=

9×9= 3×8= 8×4= 9×6= 4×4=

二、填一填。

1、根据一句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

()七二十八 ()八二十四 四()三十六

——————————————————

——————————————————

2、写出得数并说出用哪句口诀。

9×3=() 4×9=()

口诀:_____口诀:_____

5×7=() 7×5=()

口诀:_____口诀:_____

三、列一列,算一算。

7个4是多少?__________

四、在□里填上“+”“-”“×”“÷”。

6□6=36 24□6=4 8□9=72

45□5=40 9□3=27 9□9=18

五、()里能填几?

()×3<16 8×()<63 ()×8<10

()×7<30 6×()<38 4×()<40

六、找规律,填一填。

1、8×4+8×8=()×8=()

2、4×8-6×4=()×()=()

七、解决问题。

1、同学们从一楼走到二楼用了10秒,照这样的速度,从一楼走到三楼,一共要用多少秒?

2、东东一天吃三个苹果,吃了一星期,箱子里的苹果少了多少个?

3、每两棵树之间相隔6米,小丽从第一棵树跑到第4棵树,她要跑多少米?

小学二年级数学重要知识点归纳

1、7的乘法口诀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编制7的乘法口诀,学会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探索新知识的方法。

(2)掌握7的乘法口诀,并能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价值性。

2、“倍”的意义及应用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倍”的意义。

(2)利用操作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并探索“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3)能利用乘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4)学会运用数学思维去观察、发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发展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8的乘法口诀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编制并掌握8的乘法口诀。

(2)会用学过的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9的乘法口诀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编制并掌握9的乘法口诀。

(2)会用学过的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实践活动:看一看、摆一摆

(1)利用主题图复习第3、4、5、6单元的相关知识(观察物体、角的认识、表内乘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数学的价值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学习方法技巧

1、计算要过关: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最先碰到的问题就是计算问题,计算问题是重点也是难点。根据学校数学的学习情况,孩子还没有学习乘除法的列竖式,尤其是乘法的列竖式在二年级数学的学习中要求的比较多,比如数学课本下册第三讲速算与巧算中就多次用到了乘法,另外一些应用题中也会有所应用。

2、枚举是难点: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有序思维和抽象思维是比较困难的,对于问题,二年级的学生更多的愿意以凑数来尝试解答问题。而枚举法的问题需要的就是孩子的有序思维,比如数学课本上册几枚硬币凑钱的方法,下册的整数拆分都属于枚举法的问题。这类问题不仅要求孩子要有序,同时直观性不强,对于孩子理解有一定困难。建议家长可以比较抽象的问题形象化。

3、应用题要接触:

很多二年级的学生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在仁华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不少家长都有这样的疑问,三年级的内容要不要学,尤其是应用题要不要学?首先,二年级数学课本下册中的后几讲已经接触到了应用题部分,对于倍数等概念也有学习,我们建议学有余力的孩子可以适当接触三年级中的部分问题,但是难度不要像三年级数学课本中那样大。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知识点总结

作息时间表 学案(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三兄弟》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

北师大版四年上册数学知识点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知识点

冀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卷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共4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