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提高诗歌鉴赏的套路

时间:2023-04-10 03:37:10 作者:今日早餐油猫饼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今日早餐油猫饼”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教你提高诗歌鉴赏的套路,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教你提高诗歌鉴赏的套路,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教你提高诗歌鉴赏的套路

教你提高诗歌鉴赏的套路

考纲陈述:(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第一步】准确解读文本:在了解诗家语多省略、多倒装特点的基础上,抓关键点:

(1)上看:看诗歌题目,圈出题眼(某一词语),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再看作者,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南宋的爱国思想);

(2)下看:看注解提示,了解诗歌的背景,寻找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线索。

(3)中看:看全诗主体,每句圈出一两个词作为句眼,特别注意诗歌中的表现情感的形容词和副词(如:孤独自寂)。后部分一般运用议论、抒情手法,是诗的.主旨。

(即我们平时讲的五读:读题目、读作者、读内容、读注释、读命题。)

【第二步】明了答案构成要点(即给分点)。小口径问题什么答什么,大口径问题一般要包括三个要点:

(1)采用的写作手法:常见写作手法(技巧)见后面所附四大类13小类。

(2)手法揭示的内容:结合诗句,分析该手法写出了意象(人,物,景)的什么特点,或抒发(突出了)什么思想感情(哲理)。

(3)所起的作用:此种写法在内容或形式上起到的作用。(内容方面的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形式方面的作用:前后照应,虚实结合,先总后分,一问一答)

(注意:不同类型题目的三个要点的侧重点不一样,问什么则什么是回答的重点;且三个要点的顺序要根据具体题目的类型有机组合。一般情况下,我们要写明白:此诗写了什么内容,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

【第三步】诗歌鉴赏简答题:根据题目类型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答题方法。

第一种类型:分析意象类(意象即诗中描写的人、景、物)

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哪些意象?

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

⒈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 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鹧鸪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 绪),南浦(送别之地),芭蕉(离情别绪),燕(惜春或恋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或游子漂泊),关山(思家),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 (送别的歌声)。

⒉爱情类: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红叶(传情之物)。

⒊人格类: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

⒋悲情类:梧桐(象征悲凉),乌鸦(衰败荒凉),杜鹃鸟或子规(象征凄凉哀伤或思家思归),碧血(蒙冤枉而死或忠心不泯灭),猿(悲伤)。

⒌其它类:昆山玉(人才),折桂(科举及第),采薇(隐居生活),南冠(囚犯),柳营(军营)。东篱(高雅,洁身自好)

第二种类型:分析意境类(意境=意象+情感)

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

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A.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

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B.思想感情术语:

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第三种类型:分析主旨型(含情感及寄寓义)

诗歌就题材(内容)的不同,可分以下几类,据此可了解诗歌主旨:

⑴咏史怀古诗: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写古迹古人,多用典故)

⑵托物言志诗: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常有松、竹、梅等意象)

⑶边塞征战诗:或抒写报国立功壮志;或征夫思家的思念;或对开边拓土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讽刺和规劝。

⑷羁旅思乡诗: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或所见所闻所感触发的思念故乡的乡愁。(常有月、柳、雁、书信及梦境幻觉的描写

⑸送别留念诗:或表达别时留恋;或表达别后思念;或表白理想信念;或表达彼此勉励。

⑹田园山水诗:借写山林田园的闲适美好,表达对世俗与现实的不满、向往宁静平和的归隐思想,或表达自己遗世独立,保持节操品性的情怀。

⑺即事感怀诗: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

⑻闺怨闺愁诗:或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或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

第四种类型:表达技巧类(着眼于全篇整体或局部)

常式问: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写作手法?

变式问: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或: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写作手法(技巧)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大致包括4类:

第一种:描写景物的方法:

⒈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⒉运用修辞手法:(比喻对比夸张比拟)(高考常考)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互文;

3.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引用典故(高考常考)象征、铺陈,白描。

4.从景物的动静角度来写:动景静景结合,或以动写静,以静写动;(高考常考)

5.从观察的层次来写:远看与近观结合,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空间的上下结合,高低结合。

⒍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视觉(形和色),听觉(声),嗅觉(气味),味觉,触觉;或通感。

第二种:描写人物的方法

⒈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方法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2.运用具体描写手段: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⒊运用修辞手法来写人:比喻对比夸张比拟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反语;

⒋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象征、铺陈,白描。

第三种:抒情方式

1、直抒胸臆:直接运用抒情与议论的表达方式来抒发情感

2、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寓理),借古讽今,用典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高考常考)

第四种:结构(构篇)方式

对比,前后照应,问与答,卒章显志,总分,虚实结合,(高考常考)过渡,详略,人称,设置悬念,欲扬先抑

第五种类型:语言炼字类

常式问: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变式问: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炼实词:动词,表颜色的词,拟声词,叠词,形容词和副词等修饰语(自,孤,独,冷等)。化动为静或化静为动。炼虚词:数词,连词,副词等。炼押韵(平仄):调换词序

注意:一般而言,五言诗在第三字,七言诗在第五字炼字

特别注意下面的另一种不同题型:

常式问: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着眼于全篇语言风格)

变式问: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或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

正确解答:一般从这些词语中选择答案(语言特点类术语):含蓄、幽默、风趣、直露、平实、典雅、粗俗、自然、清新、优美、质朴。

第六种类型:分析诗眼类(或在全篇思想内容方面,或在全篇结构形式方面)

常式问:诗中哪一个词语(句子)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变式问:诗中的哪一个词语(句子)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诗中的哪一个词语(句子)在全诗中具有统摄(总结)作用?为什么?

篇2:2020诗歌鉴赏答题套路

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

1诗眼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

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

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

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

1.古体诗:

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2.今体诗:

分为律诗、绝句。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3.词:

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根据词的长短,词又分单调(也叫小令,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阙,58-96字)、长调(96字以上,三阙以上)。词有词牌,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

4.曲:

即散曲,分为“小令”、“套数”。是宋金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曲与词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

三.把握不同的诗作题材

1咏怀诗

叙事抒怀,通过具体的事件的叙写来抒写胸臆,抒写个人的恨别、怀远、思乡、离愁、感时等情怀的作品。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春望》。

2咏史诗

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以史咏怀,以史诵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如陶渊明、刘禹锡、杜牧等都是咏史诗的作者。

3咏物诗

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这类古诗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等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内蕴。

4山水田园诗

写田园生活和山水风景,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5边塞诗

描写边塞生活与民族矛盾,还有一系列与边塞有关的东西形成于盛唐,最高成就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

四.分清各种风格流派

诗歌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源头:《诗经》;代表作家:杜甫、白居易、陆游等。

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的热烈追求,用热情奔放的语言、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手法、神话故事来塑造形象。源头:《楚辞》;代表作家:屈原、李白、李贺、龚自珍等。

词的流派:

豪放派、婉约派豪放派:气势磅礴,格调高昂,意境雄浑,感情激荡。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笔调柔和,感情细腻,委婉缠绵,韵味深远。代表人物:刘永、姜夔、秦观、李清照。

五.注意分析各种表达技巧

1选材方面的虚实结合

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也即眼前之景、可观之景;虚景是诗人通过感觉、联想或想象而虚拟出的景物,也即心中之景、可想之景,虚实结合往往是古诗词意境的基本方法。

2选材方面的反衬

古诗词表达技巧中的反衬是相对“正衬”而言的一种表达技巧。在作品中为了使对某事物的描写更清楚、突出,而采用相反的、相对立的事物从旁陪补的方法。

它与“对比”不同,对比的两个事物间的关系是并列的,结果是突出对比双方;反衬却可以明显地分出衬托的事物和被衬托的事物,突出被衬托的一方。

3内容方面的动静结合

有时可理解为“以动衬静”,“动静相对”。

4结构方面的伏笔与照应

诗作者在读者不经意处的暗示交代,使诗歌结构严谨,首尾呼应,文题呼应。

5结构方面的对比

对比是指在作品中把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互矛盾的两方面并举出来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适于突出形象特征,揭示形象意义,对于主题的表达也易产生犀利、深刻的效果。

6寓意方面的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古抒怀、意在言外,等等。

篇3: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及套路

诗歌中表达技巧的几大方面

一、抒情手法: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

二、表现手法:表现手法:想象、象征、渲染烘托(衬托)白描对比、虚实相生、动静结合欲扬先抑等。

三、修辞手法:对比、拟人、夸张修辞手法:对比、拟人、比喻(比兴)夸张借代铺垫(伏笔)

四、行文结构:过渡铺垫(伏笔)行文结构:语文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一、诗歌的表达技巧往往表现在三大方面: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五、诗歌的表达技巧往往表现在三大方面:

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是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常见的有记叙、描写、抒情

表达方式是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常见的有记叙、描写、抒情、议其中抒情表现得尤其突出,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其中抒情表现得尤其突出,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

语文诗歌鉴赏答题窍门有哪些

咏物言志诗鉴赏要点

①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曲尽其妙]

②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滞于物]

③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④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咏物言志诗鉴赏方法

1、“读清”全诗。

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4、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

思乡怀人诗鉴赏方法

①初读全诗,整体感知,确定情感类别。

②抓关键句,挖掘字词,初悟情感。

③抓住意象,构建图景,再悟情感。

④根据题目,组织语言,形成答案。

边塞诗的主要特点:

(1)内容:边塞风光(奇丽壮阔)统治者(穷兵黩武)将士(生活艰苦)

(2)情感:对家乡思乡念亲;对友人惜别感伤;报国豪情;壮别感奋

(3)风格——雄壮豪迈。

(4)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

(5)常用词语:金鼓旌旗 烽火羽书 戈矛剑戟 斧钺刀铩 胡羌 羯 夷 夜郎 长云秋月 雪山孤城 雁飞鹰扬 箭飞马走

边塞征战诗的鉴赏方法

第一,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边塞诗是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因此,我们在接触这类诗歌时,如果能对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对体会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情肯定是大有帮助的。

第二 、注意区别各自的思想内容感情特点。有的写建功立业的渴望,有的写出征士兵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有的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有的反映对帝王黩武开边的不满,有的陈述久戍边关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有的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

第三,分析边塞诗的不同艺术风格。在大量边塞征战诗中体现出来的艺术风格是很不相同的,有的豪放旷达,有的雄奇壮美,有的豪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只有细细体会,才有可能准确领会到边塞征战诗这个大主题下异彩纷呈的不同艺术风格。

语文诗歌鉴赏怎么答题

(一)诗歌主题的快速把握

1.看背景

了解了诗人的经历,了解了他的思想性格,了解了他生活的时代背景,就不难把握此诗的主题。

2.看体裁

抒情诗要注意把握诗人在诗歌中传达出来的情感。

3.看技法

从诗歌的技法入手,有时也能迅速地把握诗歌的主题。

4.看意象

意象:作品中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的主观情意。如“梅”就带上了清芳高洁、傲雪凌霜的意趣。

从诗歌的意象入手,往往能够迅速地把握主题。

5.看关键语言(标题、结句、诗眼)

古诗中的关键语言,例如,标题、结句和其他一些表明诗眼的词句,往往直接透露出诗歌主题的信息。

(二)诗歌技法的快速把握

1.要牢固、准确地掌握古代诗歌常用的技法。比如,词法,句法,修辞手段,表现手法。

2.通过强化训练,提高把握诗歌技法的准确性与熟练程度。

3.鉴赏技法时,如果没有规定角度,应选择作品最为突出的、自己最有把握的角度切入。

采取此项解题策略,既能提高解题的速度,又能提高解题的准确性。

(三)答题的要求

1.符合题目的要求

解答古代诗歌鉴赏题,一定要符合题目的要求。

2.符合诗歌鉴赏的要求

诗歌鉴赏虽说是开放型试题,但也要求符合诗歌鉴赏的要求。

(四)答题的角度

1.题目开口面小的,按规定的角度切入。

2.题目开口面大,可自选角度切入。

(五)答题的格式

1.先观点后理由

解题时先表明观点,再陈述理由。

2.先分后总式

答题时,先分说后总说。

3.先总后分式

答题时,先总说后分说。

4.分点作答式

答题时,分成几点,列出答案。

篇4:教你如何套路英语

教你如何套路老板

1.申请许可

Wouldn't it be possible for me to take the day off this Friday?

(这个星期五,我是否可以休一天假?)

请休假用takethe day off。如果是两天以上就用days off。老板会很干脆地答应说that'll be OK,或是会带有不悦意味回答will everything be all right?(一切都安排就绪了吗?),这些都要看你平时的工作表现而定。

2.提议

I think we need to buy a new copier.(我想我们需要买一台新的复印机)

说出上句之前,必须说明our copying machine has broken down again.(复印机又出毛病了)以作为提案的依据。客气一些的提议,用suggest如I would suggest we buy a new copoer.

3.表示了解上司的指示

Yes,of course.(是,我知道了)

也可用I understand(我明白了),或Yes,right away(好的马上去做),对上司说OK,或 all right并不恰当。很忙时,说I'm sorry, but I'm busy now. Could I do it later?

4.确认上司指示的内容

Yor did say nexy Tuesday at 2:00 P.M.,didn't you?(您是说在下星期二下午2点,是不是?)

任何事都必须确认一下。如果对方是外国人更要如此。上句也可直截了当地说let me confirm1

(让我确认一下时间和日期)

5.报告商谈结果

I had a feeling he was in favor2 of the plan.(我觉得他赞成那个计划)

记住I have a feeling (that)...(我觉得......),及......(that ) he was against the plan.(他反对那个计划)这两句话都很管用。

扩展:英语简历中最不该出现的话

致命的大错

“Finished 8th in my high school graduating class of 10.”

“Qualifications: No education or experience.”

“I am relatively1 intelligent, obedient and loyal as a puppy.”

“My compensation should be at least equal to my age.”

“Reason for Leaving: It had to do with the IRS, FBI and SEC.”

“Fired because I fought for lower pay.”

“Size of employer: Very tall, probably over 6’5” .

“ ”Please disregard the enclosed resume-it is terribly out of date.“

”Reason for Leaving: My boss said the end of the world is near.“

”Reason for Leaving: The owner gave new meaning to the word ’paranoia.’ I prefer to elaborate privately2.“

打字错误与语法错误

”Here are my qualifications for you to overlook.“

”Strengths: Ability to meet deadlines while maintaining composer.“

”I am a rabid typist.“

”Work History: Performed brain wave tests,1879-1981.“

”After receiving advice from several different angels, I have decided3 to pursue a new line&nb sp;of work.“

”Accounting4 cleric.“

”As indicted5, I have over five years of experience analyzing6 investments.“

”Suspected to graduate early next year.“

”Disposed of $2.5 billion in assets.“

”Proven ability to track down and correct erors.“

”Accomplishments7: Oversight8 of entire department.“

”Am a perfectionist and rarely if if ever forget details.“

”Accomplishments: Completed 11 years of high school.“

不应有的幽默

”Note: Keep this resume on top of the stack. Use all others to heat your house.“

”Assisted in daily preparation of large quantities of consumable items in a fast-paced setting.“ (Translation: Short-order cook.)

”But wait...there’s more. You get all this business knowledge plus a grasp of marketing9 that is second nature.“

”I have an excellent track record, although I am not a horse.“

”My fortune cookie said, ’Your next interview will result in a job’-and I like your company in particular.“

”Title: Another resume from the ’Profiles in Excellence’ se ries.“

”Also Known As: Mr. Productivity, Mr. Clever, Mr.Fix-it.“

”Trustworthy references available upon request-if I give them a few bucks10.“

”Let’s meet so you can ’ooh’ and ’ahh’ over my experience.“

篇5:初三语文诗歌鉴赏答题套路

初三语文诗歌鉴赏答题套路

一、炼字品析

题型阐释:

炼字品析,就是品味、分析古诗词中用得精妙的字词,具体包括思想情感和表达效果这两类内容。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某字用得妙,妙在何处”。

精题回放:

例1.

湖上

(宋)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说说诗中使用“乱”字的好处。

例2.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①,山衔落日浸寒漪②。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③信口吹。

【注释】①陂(bēi):水岸。②漪:水波纹。③腔:曲调。

诗中的“衔”“横”两字富有表现力,请选择其中一字作简要赏析。

闯关策略:

古人写诗,为了表达的需要,往往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推敲和创造性搭配,使所用的字或词获得凝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

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在诗句关键处炼得妙字,犹如画龙点睛,会令全句夭矫生姿,让人拍案叫绝。

炼字品析题,考查考生对语言的感受力,细致、精微地品味、赏析语言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可以采用比较鉴赏法。

第一步,理解所炼之字的字面意思,确定它的词性及意思。如例1的“乱”,字面意思是“杂乱”“纷乱”,兼有动词、形容词的词性;例2的“衔”“横”,字面意思是“用嘴含”“横着坐”,词性是动词。

第二步,推想炼出“妙字”之前的“平字”,可能是什么。如例1,可能最初是“花开红树数莺啼”,例2可能是“山连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跨牛背”。

第三步,比较推敲、提炼后的“妙字”比推想出的“平字”在情、态、韵等方面多了一些什么。因为古诗词炼字多在动词、形容词、数量词、虚词上做文章,所以,我们思考时,也应多从动词的动静、拟人效果,从形容词的修饰性、色彩感,从数量词的夸张效果,从虚词的表情达意功能等角度切入。

如例1,如果用“数”,只说明春天红林深处黄莺不止一只。而用“乱”,则既具动感,让人眼前仿佛有黄莺上下飞舞,穿梭于林间枝头的动感;又闻声音,耳中仿佛听到红林深处传出的此起彼伏的鸟鸣声。(朱自清《春》中“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闹”字与此处的“乱”字有异曲同工之妙。)

例2,前一个动词,用“衔”而不用“连”,不仅在形态上更贴切,而且运用拟人手法,写活了山,写出落日将沉未沉的情态;后一个动词,用“横”而不用“跨”,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

提醒一点,炼字品析的“析”,不能架空分析,泛泛地说运用了什么修辞,说生动、形象、富于感染力等空话;要结合语境,分析炼字使怎样的事、景、人、物、情更形象、更含蓄、更有意蕴等。

例1(答案):“乱”字不仅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红林深处传出的此起彼伏的鸟鸣声,还表现出了黄莺上下飞舞,穿梭于林间枝头的动感。

例2(答案):“衔”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活了山,写出了落日将沉未沉的情态。“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地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淳朴无邪等)。

二、内容理解

题型阐释:

内容理解,就是理解诗句所叙何事、所咏何人、所写何景等,有时也要求考生根据对诗词内容的理解作简单的推断、概括、分析、探究等。

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某个词,指的是什么”“某个词,包含哪些含义”或“写出某句诗的大意”等。

精题回放:

例1.

春 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结合全诗,说说《春望》中的“望”字包含哪些含义。

例2.

饮 酒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有人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句写出了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闯关策略:

赏析古诗词,内容理解是前提,只有先弄懂诗词所写的基本内容,才能进而想象其画面,体味其情感,感知其形象,领悟其主旨,才能进一步踏入审美的妙境。理解,是赏析的前提和基础。

内容理解,先要扫清字词障碍,这是第一关。中考古诗词考查,虽然一般不会像文言文那样直接考字词释义,但题目里其实暗含这样的要求。

譬如例1,“说说《春望》中的‘望’字包含哪些含义”。

考场上答题时,可先推想词典里“望”的义项,应该有四项:

(1)向远处看,如眺望;

(2)心中所愿,如盼望、期望;

(3)拜访,如看望、探望;

(4)有名的,人所敬仰的,如望族、声望。然后通读全诗,从整体上去理解。

第一、二两联,主要是写景,其实也就是写作者眼中所见,他望到了什么呢?他望到的是山河破碎,春天的凄凉景象。第三、四两联,写作者内心的想法以及表现在行动上的细节,从这里我们可以读出他心中的期盼:期盼亲人团聚,国家安定。

如此我们就知道了春望的“望”,既是写作者眼中所见,也是写作者心中所愿,有“望见”和“期望”两层含义。

有时仅仅从字面上去理解还远远不够,还得联系作者的生平事迹、心路历程。

如例2,如果是世俗追逐富贵之人,都喜欢热闹,希望自己家门庭若市。倘“无车马喧”,门庭冷落,难免孤独与寂寞。但陶渊明是一位隐士,他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一心归隐田园,就是为了实践自己“淡泊宁静,心无尘杂”的人格理想。

即使身居人境也能尘杂不染,是因为他能做到“心远”。“心远”就是思想上摒弃富贵荣华之念。一个人丢掉了物欲,断绝了尘想,精神就远远超出于尘世之外了,哪里还会因为“无车马喧”而“孤独与寂寞”呢?

初中阶段,是培养古诗词赏析能力的起始阶段,这个阶段,一定不能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来。学习古诗词,同学们不妨用点文言文学习的“笨”方法,从题目到正文,先一句句把意思弄清楚,再进一步深层理解。

例1(答案):

(1)满头白发,愁苦不堪。(2分,每点1分。)

(2)①诗人眼中所见:山河破粹,春天的凄凉景象。(2分)②诗人心中的期盼:亲人团聚,国家安定。(2分。意思对即可,只抄写诗句不得分。)

例2(答案):不同意。这一句是写诗人虽身居闹市,却远离俗世,不受世俗烦扰,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然,恬淡愉悦的心情。(言之成理即可)

三、描绘画面

题型阐释:

描绘画面,就是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中展现的画面。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用自己的话,描绘某一句(联)所展现的画面”。

精题回放:

望 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齐鲁青未了”所展现的画面。

闯关方略:

“诗是动的画,画是动的诗”,古诗词里面有许多写景的联句,展现的画面之美令人心醉。读古诗,脑海里能描绘出形象鲜明的画面,光影流动,动静参差,那才能说感受到了美,才能叫欣赏。描绘画面,对考生的想象能力、描述能力、审美能力都有要求。

解答这类题目,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是前提。譬如上面这句“齐鲁青未了”,先要理解“齐鲁”“青”“未了”各是什么意思。“齐鲁”是齐国和鲁国,春秋战国时两诸侯国名,泰山以南是鲁,以北是齐,这里指齐鲁大地;“青”,是指山色青翠;“未了”,是无穷无尽的意思。

这句话合起来意思就是:齐鲁大地那青翠的山色无穷无尽。

但这样回答,不是描绘,而是解释。描绘,还要结合上下句去联想想象,结合上一句“岱宗夫如何”(泰山怎么样啊),我们应意识到这一句其实是写作者远望泰山,强烈地感受到它的巍峨、辽阔,它“拔地而起,参天耸立”。接着用描写性的语言组织答案: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苍翠的山色中掩映着辽阔无边的齐鲁大平原。

为了增添语言的描写性,我们一可以运用修辞,如比喻、拟人等,使语言更形象、生动;二可以添加联想与想象,把古诗因为追求简练而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

当然,在平时的古诗词学习中,更要有意识地调动自己的全部感受去看、听、触、嗅每一首诗歌。如欣赏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你可以闭上眼睛,想象出这样一幅图画:浩瀚的戈壁滩上,烽烟孤直上升;奔腾的黄河之上,一轮夕阳悬挂。你眼前的线条、色彩、动静是不是那么鲜明呢?

四、情感体味

题型阐释:

情感体味,即体会诗歌中传达的思想感情、蕴涵的感情基调,以及作者的情绪等。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诗人情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等。

精题回放:

例1.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例2.

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注释】除夜:除夕之夜。

作者心情“转凄然”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诗,用自己的话回答。

闯关方略:

古诗词以含蓄为贵,诗人直抒胸臆、情感外露的并不多见,往往融情于叙述、描写、议论之中。

情感体味题,考查的是考生“披文入情”的能力,即顺着文辞的通道进入并解析作者情感世界的能力。

一是明确诗歌的题材。

古诗从题材看,可分为田园诗、边塞诗、送别诗、思乡诗、咏物诗、咏史诗、怀旧诗等很多类,各类诗歌感情的抒发也有规律可循。

如例一《村晚》是一首田园诗,田园诗往往抒发喜爱山川美景之情,表达远离污浊官场的洁身自好情怀。照着这个思路理解《村晚》,大抵不差。

例二《除夜作》是一首思乡诗,思乡诗一般表达游子的思乡怀人之情,按照这个常识理解《除夜作》,应该八九不离十。

二是分析诗歌的意象。

几千年古诗写作传统的沿承,使很多意象的意义指向都已固定、明确,如杨柳、孤蓬、浮云用来表达离愁别绪,明月、鸿雁、杜鹃用来表达思乡怀人之情。

例一《村晚》里出现了青草、池塘、远山、落日、牧童、短笛等意象,尤其牧童是“横坐”牛背,短笛是“无腔”“信口”吹,这些都描绘出乡村生活的悠然宁静,作者如此描绘乡村晚景,他的喜爱、欣赏之情自然是蕴藏其中的。

答案: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或:表达了诗人对悠然宁静的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三是把握表露情感的词语。

古诗词的标题、正文部分有时会有一些直接表露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如《书愤》中的“愤”,《春夜喜雨》中的“喜”,《示儿》中“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悲”字,等等。

例二《除夜作》中,也出现了很明确的表露心绪的词语“凄然”,另外“寒”“思”“霜鬓”等词也含蓄地透露了作者的情感。本题要求分析作者心情“转凄然”的原因有哪些。

通读全诗,一是“旅馆寒灯独不眠”,一是“故乡今夜思千里”,一是“霜鬓明朝又一年”;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即一是除夕之夜独自一人寄居旅馆,二是对故乡亲人无比的思念,三是感慨年华易逝。

解答古诗词情感体味题,为了表达精确,还要储备一些专业性词语,如“离愁别绪、恬淡闲适、清高孤傲、孤寂惆怅、凄苦烦闷、伤感不平、苦闷无聊、乐观旷达、轻松愉悦、壮志未酬、忧国忧民、借古讽今、怀古伤今、物是人非”等,在分析古诗词情感时经常用到,不可不知。

五、主旨领悟

题型阐释:

主旨领悟,即领悟诗词里作者的写作意图,或者理解作品蕴涵的哲理。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某句蕴涵了怎样的道理”“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等。

精题回放:

例1.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你从第三、四句诗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例2.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对于诗的后两句,有人认为是表达诗人对江南景物的神往,有人认为是借古讽今。你赞同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

闯关方略:

初中阶段,对古诗词主旨的领悟,主要集中在理趣诗、怀古诗、咏物诗中。

理趣诗中,一般都有脍炙人口的哲理句,有时人们正是因为这些哲理句而记住了整首诗,某种意义上,这些诗能流传至今,是沾了哲理句的光。

理趣诗中的哲理,不是直白地说出来的,如果是那样,有理而无趣,跟和尚写的阐发佛理的偈言有什么差别?

理趣诗妙在无意说理而理随境生,妙在寓论于景、寄理于物。在理趣诗中,理语通常与情语、景语融为一体,景语、情语就是理语。

如例一,“问渠……”这两句表面是写景,是说方塘之水——问那方塘的水怎么会这样清澈?因为有水从源头不断流来,从而成了活水。但结合题目《观书(书法)有感》,我们知道这其实是作者阐发对书法艺术的感悟:这作品为什么如此清新隽永呢?

原来是由于书写者内心有源源不断的艺术灵感注入啊!书法艺术如此,万事万物也是同样道理。回答题目的设问,我们还应该结合自身学习知识,或者接受新事物的经历、体会来谈。

示例:要使自己的知识越来越丰富,就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或:要保持心灵境界的澄明,就要不断接受新事物的洗礼。)

怀古诗,是指以历史故事、古人事迹为题材的诗作。古人常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又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所以,他们写怀古诗的目的多是怀古伤今,或借古讽今。历史故事、古人事迹,只是他们感慨的触发点。

如例二,如果将其单纯看作一首写景的诗歌,你可能觉得后两句写出了深邃悠远、朦胧迷离的江南景色,与前两句的明朗绚丽相映衬,使江南春的图画更加丰富多彩。

但如果你深入一层——意识到作者的眼光穿越历史的“烟雨”,想到几百年以前的南朝统治者推崇佛教,大兴佛寺,劳民伤财,但佛寺并不能挽救病入膏肓的南朝政权,而现在晚唐的统治者正重蹈前人的覆辙——那它就不是一首简单的写景诗,而是怀古诗。

作者是在借古讽今:后两句写出了南朝笃信佛教造成寺庙的恶性发展,引发作者的慨叹,表达对唐朝推崇佛教的现实的不满。

原题答案:赞同前者:后两句写出了深邃悠远、朦胧迷离的江南景色,与前两句的明朗绚丽相映衬,使江南春的图画更加丰富多彩。赞同后者:后两句写出了南朝笃信佛教造成寺庙的恶性发展,引发作者的慨叹,表达对唐朝推崇佛教的现实的不满。

咏物诗,即描摹物象的诗歌。大自然的万物,大至山川河流,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的对象。咏物诗往往不是单纯地描摹事物,咏物是为了抒情、言志。如虞世南的《蝉》,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可谓物我互释。这就告诉我们,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

六、形象感知

题型阐释:

形象感知,主要是指对诗歌中“人”的感知,包括诗人自我形象和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整首诗(或某一句)勾勒(或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精题回放:

例1.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画线的句子勾勒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例2.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尾联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闯关方略:

诗歌里的形象,主要有两类:一是自然形象,如山川草木、花鸟虫鱼;二是人物形象,包括作者自我形象和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中考考查的一般是人物形象,例一、例二里考查的都是作者自我形象。

解答形象感知题,应先“建模”,在头脑里储存一些常见的人物形象类型,如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杜甫《登高》),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陶渊明《归园田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辛弃疾《破阵子》)……

然后,结合诗词内容,结合作者生平,结合其创作诗歌的背景与心境,进行具体分析。

如例一,从整首词对太守“狂”态的描写,尤其是从下阕引用冯唐的典故和画线句的描写中,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一位英雄形象,他英武豪迈、气概非凡,内心则壮怀激烈,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北宋仁宗、神宗时期,国力不振,国势衰弱,时常受到辽国和西夏的侵扰,令许多有为之士义愤难平,苏轼即是如此。

他借出猎的豪兴,将深隐心中的夙愿和盘托出,以西汉魏尚自况,希望朝廷能派遣像冯唐一样的使臣,重新信任、重用自己。答案:勾勒了一个英武豪迈,气概非凡的英雄形象。

再如例二,尾联是一个细节描写,写诗人为国事、家事而愁,头发因为频繁的抓挠而越来越少,以至于簪子都插不上去了。这里描写的是诗人忧愁焦虑、憔悴不堪的形象。答案:满头白发,愁苦不堪。

形象感知题,解答的关键,有时不在诗内,而在诗外。我们要对历史有一些基本的了解,譬如知道晚唐诗歌多为表达悯农情怀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而南宋诗歌多为表达壮志难酬的忧愤和对朝廷偏安一隅的不满。

同时,对一些重点诗人的生平、心迹也要有个大致的把握,如杜甫诗中多是忧国忧民的形象,李煜后期词中多是愁苦、悲哀的形象。

中考语文我们做题时应该注意什么?

近几年的中考语文试题,在题型上力求新颖,在考查知识的层面力求广泛。从卷面上看,文字表述内容越来越多,阅读量明显提高,考查的能力点越来越综合,需要考生调用多项知识储备,进入具体情境,深入分析才能解决问题,因此中考语文试卷整体上在试题的“活”和“宽”上在下功夫。如果我们想在语文考试中取得好成绩,除了在平时复习中扎扎实实,在考场答题时的确也要注意一些方面,这样才能更有利于自己水平的发挥。

综合来看,以下四点需要初三考生在做语文考试题时特别注意。

第一,审清题干抓关键

凡是大考,尤其是大考中的第一科考试,考生往往情绪紧张,注意力不够集中,在这种情况下,做任何题目,都需要考生注意一定要认真读题。在语文考试中有一些题干表述比较长,从选择题开始就会有表述比较长的题目出现,这种长题干的题目,容易出现丢、漏题干信息的情况,因此更需要考生细致阅读。

建议先把题干中的主要信息圈出来,抓住核心关键内容:

首先是明确题干中的问题。有的题干的问题是一个问题,有明确的疑问词“为什么”“怎样”“什么”等,如“阅读第③段,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你怎样理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现实意义”(北京市中考语文卷第23题);有的题干不止一个问题,有的问题没有明确的疑问词,如“在你看来,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根据你对小说主题的认识提出一个问题,并简要说明理由”(20北京市中考语文卷第20题),这个题干有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有疑问词,第二个和第三个问题都没有疑问词,这样的表述,很容易被忽视,所以要引起考生特别重视。

其次是要明确问题的答题范围,有的问题要求在全文范围下作答,有的要求在某段或某些段落之间进行总结概括,一定要看清答题区间,然后才能进行深入思考。如“阅读第②段,说说作者是如何阐述‘忠’的时代价值的”(2015年北京市中考语文卷第22题),这个题目就明确要求了答题范围——第②段,我们作答时要从第②段中寻找答案。

再次是要看清示例,如果题干中列举了一些“示例”,一定要对这些“示例”引起重视。因为这些“示例”既是做题时的提示,也是答案表述的限制。比如2015年中考的第18题:

18.阅读小说,根据你对“超级智能住宅”的认识,在下面语段的横线处分别填入一个四字词语。(2分)

当房子刚建成时,房子的表现可以概括为体贴入微,当妻子提出自己的要求时,房子的表现可以概括为 ① ;当丈夫与房子矛盾激化时,房子的表现可以概括为 ② 。

这里面的“体贴入微”就是一处“示例”,这个“示例”既是①②处答案填写的提示,也形成了一定的限制,在实际做题时考生要特别注意。

第二,参透考点法优先

我们都知道,近几年的中考题型变化很多,无论是实际的中考真题,还是在中考前各区县的模拟题,都有一些创新题型出现。多数考生都对这些题型很陌生,感觉做题没有把握。其实,大可不必有这样的担心。无论哪道题,题型仅仅是问题的表述方式,这些表述方式有很多种表示方法,我们在复习时无法穷尽题型,但是我们可以透过题型,紧紧抓住这道题所考查的考点。在《中考说明》中语文科目的考查考点罗列非常明确,我们对这些考点要了然于胸。

实际在考场做题时,只需要透过题干,发现题目所要考查的考点,对应考点来作答就可以了。比如“请你根据‘示意图’,对【材料一】中与图相关的文字信息进行具体说明”(2015年北京市中考语文卷第16题),这道题的题干表述应该属于创新题型——用“示意图”来对【材料一】的相关信息进行说明,实际上这道题考查的还是考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说明文的常规考点。

阅读题干,结合《中考说明》的考点进行思考,明确考点后,我们按照平时的做题方法(做题思路)进行思考,就可以很顺手地进行作答了。对应“筛选概括”题,我们就关注文字的主要信息,对应“作用分析”题,我们就关注“内容层面”“结构层面”等相关的信息梳理,对应“赏析理解”题,我们就关注文字背后以及勾联上下文的内容与情感,还有与主题的关系等等。

需要我们考生注意的是有一些能力综合题,要综合调用做题的方法,不能单一地进行思考。比如(2015年北京市中考语文卷第4题):

4.恰当地嵌入书名、地名、人名是写对联的技巧之一。孙伏园悼念鲁迅先生的挽联,就巧妙地嵌入了鲁迅先生的作品名称和主编的刊物名称,意中有意,感人至深。在下面对联的横线处,依次填写作品名称或刊物名称,与原联相符的一项是

踏_______,刈野草,热风奔流,一生_______;

痛_______,叹而已,十月噩耗,万众_______。

A.毁灭 彷徨 莽原 呐喊 B.莽原 呐喊 毁灭 彷徨

C.莽原 彷徨 毁灭 呐喊 D.毁灭 呐喊 莽原 彷徨

提示:《呐喊》《彷徨》《野草》《而已集》《热风》《十月》《毁灭》是鲁迅先生的作品(含译作)《莽原》《奔流》是鲁迅先生主编的刊物。

这道题是一道典型的能力综合题,考生做题时需要调用与鲁迅相关的文学常识,还要有对联的基本知识等等,只有把这些考点都关注了,这道题才能完成得很好。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能够在复习时及时储备一些典型的“例题”(中考真题或者模拟题),在实际作答时,明确考点后,结合曾经做过的那些与这一考点相关的“例题”思路,来解决面对的新问题,这样做题效果应该会更好。

第三,关注文本入情境

现在的语文试题的一个主要特征是,通过文字创设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来解决问题。无论是试卷前面的选择题,还是后面的阅读题、作文题,都需要我们考生关注具体的文本表述,都需要回到文本(文段、文章)之中,细细阅读,前后勾联,回归具体情境,全面思考,回到文本寻找题目的答案,回到具体情境,寻找具体的答案,结合文本具体分析,结合文本具体内容,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罗素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其实,“世界上并不缺少答案,缺少的是发现答案的眼睛”,做语文题,尤其是。如果我们考生能在作答时关注具体的文本,进入创设的情境之中,勾联前后文的文字表达,依据文本内容进行逻辑判断,结合情境进行逻辑分析,很容易就会发现答案的所在。

如(2015年北京市中考语文卷第21题):

21.读完这篇文章,对于传统美德的时代价值,你的认识是 。(不超过25字)

这一道题,需要考生回到文本之中寻找答案,不难发现文中的第②段末尾“今天弘扬‘忠’,就是提倡每一个人既要热爱我们的文化、族群,又要忠于职守,尽心竭力做好每一件事。这种于国于事的担当意识,是实现名族复兴的强大动力”,第③段段首“传统美德对促进人际和谐有积极作用”和第④段段首“就个人而言,传统美德有助于为安身之命提供精神营养”,这些内容是本题的核心信息,整合概括后,我们就可以得出本题的答案。

如果是面对作文题,更要关注题目文字中创设的情境,比如在面对小作文题时,要特别注意,要求我们以怎样的身份,面对怎样的对象,写一段什么情境(内容)的话等等,这些都是需要回到文本本身才能关注到的。

因此,在中考语文考场,我们做题时一定要时刻关注文本,进入问题的实际情境进行作答。

第四,放松心态理时间

语文作为第一科考试,任何一个考生都多多少少会有一些紧张,坐在考场上,学会调整自己的内心,非常重要,越是心态平稳,越是可以很好地发挥自己的水平。

首先要树立信心,平稳面对。无论在做题中遇到多少新题、怪题,都需要我们平静面对,这些题只是换了一种我们不熟悉的表述方式出现,只要我们认真阅读,就可以发现题目背后所蕴含的考点。所有的考点,我们在初三一年的学习和复习中都已经掌握得很扎实了,给自己信心,我们就会有一个平静的考试状态,我们的水平才能更好地展现。

其次要合理规划时间,保持做题节奏。语文考试内容较多,文字阅读量比较大,需要我们考生合理地规划好做题时间,根据自己个人的情况,用自己最熟悉的方式和做题顺序来答题,规划好做题的大概速度,预留好写作文的时间,千万不能因为一两道小题,打乱自己一贯稳定的做题节奏,决不能因小而失大。

再次要注意字迹清晰,卷面整洁。语文考试的文字表述量比较大,我们考生在作答时一定要注意把字迹写工整,合理使用修改符号,力求自己的答案清晰整洁,要点明确,这样更能体现出一个初三考生整体的语文素养,正所谓“字如其人”!

近几年的中考语文试卷综合能力考查越来越突出,主要集中在“阅读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这三大能力的综合上,这些能力,我们初中三年一直都在训练,因此不足为惧。中考语文考场做题时,只要我们注意力集中,学会调用已有的知识储备,记住以上四个方面:“审清题干抓关键,参透考点法优先。关注文本入情境,放松心态理时间”,相信你一定可以考出优异的成绩!

篇6:202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套路

一、答题总则:仔细审题,根据题目要求,问什么,答什么。

基本规律:

1、如果问“写了什么”,则必答内容(可翻译后概括)。

2、如果问“怎样写”,则必答手法和内容(即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顺便还可以答这样写的效果和作者情感)。

3、如果问“作用(效果或好处)怎样”,则必答手法、内容、作用、情感(注意:先答有什么作用、效果或好处,接着答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这样才完整,不至于无谓失分)。

4、如果问“为什么这样写”,则必答内容(即原因,可从诗句中概括,往往是对表现诗的主旨的作用,要注意“知人论世”),还要从结构上回答(即在结构上的作用)。

5、如果题目要你“简析”,则可按2的方式回答。

二、熟悉并分清古典诗歌的类别(从内容角度划分)。熟悉以后,可以快速推断出诗歌的内容,以及常用什么手法。

譬如:

1、写景抒情类。如山水田园诗,这类诗,内容当然是写所见所闻的自然景物,手法常从修辞角度和抒情方式角度考查。

2、即事感怀类。如送别、登高等,这类诗,不外乎即景生情,睹物思人,即事有感,譬如惜花、伤春、悲秋等等,手法多样。

3、咏物言志类。如咏物诗,则托物抒情、托物言志(总说),怀才不遇、坚贞不屈、孤芳自赏、洁身自好、积极进取、孤傲高洁、不流于俗、不同流合污等等(思想内容),象征、比喻、拟人、对比、衬托、双关、比兴等等(表现手法)。

4、怀古咏史类。这类诗,则怀古伤今、怀古伤己、借古讽今(总说),昔盛今衰、物是人非、忧国忧民、壮志未酬(思想内容)、用典、联想、对比、衬托、扬抑、讽刺(表现手法)。

5、边塞征战类。这类诗,多着意于绝域风物的描写,以抒写军旅之苦辛、戍卒之离思乡情或表现将士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形成“英雄气概兼儿女心肠”的创作模式,但也有例外。喜用术语:豪迈、慷慨激昂、建功立业、保家卫国、奋勇杀敌、不怕牺牲、生活凄苦、思乡思亲、报国无门、归家无望、苟且偷安、连年征战、穷兵黩武、悲愤、哀痛、愤懑等等(思想内容),烘托、渲染、对比、双关、讽刺等等(表现手法)。

三、明了考查诗歌的几个角度:语言分析、形象分析、评价写作技巧和风格、评价思想内容。

四、读懂诗歌的主要途径:从题目入手、从作者及时代入手(知人论世)、从试题提供的注解入手,然后结合诗歌的类别(见上文)、常见意象的文化内涵进行推断。

篇7:202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套路

一、古诗鉴赏离不开三个问题

一是写什么?(内容)、二是怎样写的?(方法)三是为什么写的?(主题)

读懂古诗的写法,就能快速有效的答题。

二、答题方法

1、捕捉信息

把握诗歌基本信息的要素

(1)诗歌的吟咏对象及特点

对象就是人、事、物、景。

(2)、作者借助吟咏对象所表达的情感和道理。

(3)、作者表现吟咏对象及抒情言志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列清单)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表面是闲,实际是烦。抒发的是屋内寂寞、无聊的情感。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列清单:

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闻笛----折柳----故园情。

情感:(故园情)思乡怀远之情。

技巧:接物抒情。

列举古诗的清单,可操作性强,但应注意:所列举的信息要紧扣题中所问,要起到为解题提供分析材料的作用。

三、抓住关键词语

如何捕捉有效信息,方法是抓关键词语。什么是关健词语?

诗中的名词(写景、写物、写人),有时还得注意名词前的修饰语,弄清它写了什么。

动词、形容词、能反映诗人辛勤的形容词。

秋词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试析此诗写了生活中那个“寻常”的细节?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开”字,动词。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又打开信封,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

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的无限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又要补写,是应为有说不尽的思念的话。

征人怨、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做简要赏析。

找出名词,分类:金河、玉关、黑山,地名,边塞的地名。物名:马策、刀环、青冢,黑山。动词:贵、绕、诗题:怨、

地名、物名都有边塞特征。怨是表达征人心情的动词。

(1)写了征人戍边生活,所以说是一首边塞诗。

(2)第一句“怨”、年年调动频繁,第二句怨天天练兵辛苦,第三句怨天气寒冷,第四句怨景色单调。通篇虽无怨字,却句句有怨情。

看标题,把握情感。

四、如何鉴赏?鉴赏:内容,形象、表达技巧、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语言、技巧

用了什么语言、技巧,表达了什么,表达了什么形象,抒发了什么情感。

归纳、梳理出相应的解题思路。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篇8:教你如何提高英语口语

我们都想知道如何提高英语口语,但对于我们中的一些人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障碍。提高英语口语最好的方法就是和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交谈,显然这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机会,虽然如此,但却可以通过技巧来弥补,今天笔者在这里分享17种方法教你如何提高英语口语,有需要的童鞋可以收藏一下。

17种方法教你如何提高英语口语

1、学习真正的英语会话,而不是“恰当的”或基于书本的教学语言。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不说英语课本。他们使用许多成语、俚语和修辞格。

2、定期听ted演讲或播客。如果你觉得有必要,打开字幕,尽可能多地听。你说话时必须能听懂英语。

3、用英语写日记。学会用英语表达自己。你的大脑需要学会用英语“思考”,而不是你的母语。

4、避免学习国际音标等。耳朵学习发音。没有人会通过观察别人嘴巴的形状来改善发音或口音!你通过说而不是看来提高你的英语口语。

5、尽可能多地学习英语口语和成语。习语和习语可以非常不同,这取决于你是在学习英式英语还是美式英语。在这个博客里我们有很多关于英语风格的好文章。

6、永远记住词汇。它是关于学习如何积极地吸收新单词。

7、从中心开始积累词汇。也就是说,从沟通基本需求和需求所需的单词开始。然后扩大你的词汇量,最终达到表达抽象思想和想法的能力。

8、永远不要记住语法规则。这完全是浪费时间。你不必花钱请人教你语法。如果你想提高你的基本语法技能,找一本免费的电子书。

9、提高英语口语最好的方法是和当地的老师练习真正的会话英语。

10、大多数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不理解80%的语法规则。说英语不需要语法。

11、选择一门注重口语而不是写作或语法的英语口语课。

12、通过skype或谷歌聊天加入英语俱乐部。每天练习。

13、在像《纽约时报》或《华盛顿邮报》这样的网站上阅读好的英文文章。你可以选择与你的专业相似的文章。例如,如果你是一个有抱负的财务经理,你可以找到关于股票市场和抵押贷款利率的帖子。

14、大声朗读并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进行比较。你看差距在哪里。此外,听自己的英语声音会让你感到更自信。

15、不要因为不正确的句子结构而紧张,当你说错话的时候不要停下来。你练习得越多,就会越容易。只有通过练习你才能提高你的英语口语。记住,学习说英语是一种练习。

16、大多数英语学习者在流利程度上最需要帮助。大多数英语学习者在流利程度上最需要帮助。他们通常从学校的课程中学到很多语法,有良好的阅读和写作技能。但是经常没有机会按照自己的意愿练习英语口语。

17、每天学习一个新单词,在真实的对话中使用它。你需要建立一个活跃的词汇表。

如何快速提高英语口语,这些技巧你不容错过

1.用英语思考

有时候觉得英语口语难学不是语言本身难学,而是你不知道如何用英语思考问题,好比小时候我们是如何学好普通话的,考的就是处在一个学习环境下面,知道如何使用中文思维来思考问题,自然普通话就很流利,因此大家在学如何使用英语思维思考的时候可以多去一些英语交流场合或者日常生活中能使用英语的地方尝试用英语进行交流等等。

2.自言自语对话

很多人很难理解自言自语对话能够带来快速提升英语口语,其实大家想想如果平时在说英语口语的时候说出去的话很难记住,也不知道自己错在什么地方,但是如果大声的自言自语的话,可以通过手机录下来,然后不断的重复,不断的辩证,知道自己找到错误所在,这样可以更好的克服开口说英语的心理障碍。

3.试试学绕口令

很多童鞋在说英语口语的时候总会出现一种嘴巴或者舌头发音不正的问题,那么要想嘴巴和舌头形成肌肉记忆,那么学绕口令是非常不错的方式,不断的重复背诵一些绕口令,可以帮助自己纠正自己的发音,提升你在将英语过程中舌头和嘴巴在说话时候带来的不顺畅。

4.倾听并重复

通过一些专业人士英语口语教学视频教学反复听,尝试匹配声波、口音等方面的特性,不断的重复听和匹配,直到自己的完全匹配,然后尝试看看自己能否像说母语那么轻松。

5.唱英文歌曲和看美剧电影或者电视剧

英语口语学习的过程中必然是非常的枯燥无味的,自然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了解如何帮助自己在学习英语口语的过程不在枯燥,因而可以通过听英文歌曲或者美剧、英文电影等帮助自己提升自己的学习趣味性。如果你的能跟的上歌手的说唱速度或者电影里面演员的讲话速度,那么你的英语口语水平就很流利了。

篇9:诗歌鉴赏

两首诗歌鉴赏

◎一场孽恋:黑水河和白水河

流过阴山的水,努力淌出

关于一场风月的洁白

黑夜,漫过大地的`河床

天空,不再有百灵的歌声

一株百合,植在青春的岸上

日子就是滋生的惦念

黑与白——河水不再提及

◎日子

城市,不断的演绎同一首歌

凌乱,奔突。曲高和寡的竹林雅境

渐渐成为浓厚的粉底,不再说琼瑶

爱玲,以及荣幸的康桥

你把词语一再压缩,几乎成为裂变前最后的诅咒

向日葵轻仰头颅,说出一些

冰冷的句子。黄昏的太阳便沉入纤纤弱水

从此,西墙外,鼓声不停

日子就这样缓慢地流淌着。风,

不停地歌唱,不停地演绎,不停地涂抹……

诗歌鉴赏

手把手教你如何提高关键词排名

经典诗歌鉴赏:夜莺

行路难其一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修辞手法

蝶恋花-诗歌鉴赏

《绝句》诗歌鉴赏

临江仙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五四青年节诗歌

高考诗歌鉴赏

教你提高诗歌鉴赏的套路(共9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教你提高诗歌鉴赏的套路,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