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P脚本循环语句详细教学

时间:2023-04-26 03:41:53 作者:哀的美敦书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哀的美敦书”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ASP脚本循环语句详细教学,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ASP脚本循环语句详细教学,欢迎大家分享。

篇1:ASP脚本循环语句详细教学

ASP脚本循环语句详细教学

ASP 动态服务器页面环境的特点就在于它是通过一种或几种脚本语言而写成的,脚本语言可以看作是编程语言的简化版,它易于学习和掌握,这给广大动态网站的设计者们提供了相当大的便利。可以这么说 : 脚本语言运用的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 ASP 应用程序的优与劣。继上一篇我们学习了脚本语言 VBScript 的函数和条件语句后,今天我们继续来看看 VBScript 中的循环语句。

循环语句的作用就是重复执行程序代码,循环可分为三类:一类在条件变为“假”之前重复执行语句,一类在条件变为“真”之前重复执行语句,另一类按照指定的次数重复执行语句。在 VBScript 中可使用下列循环语句:

Do...Loop: 当(或直到)条件为“真”时循环。

While...Wend: 当条件为“真”时循环。

For...Next: 指定循环次数,使用计数器重复运行语句。

For Each...Next: 对于集合中的每项或数组中的每个元素,重复执行一组语句。

我们先来看看 Do...Loop,它是可以多次(次数不定)运行语句块。当条件为“真”时或条件变为“真”之前,重复执行语句块。请看下例: < html>< head>

< title>DoLoop.asp< /title>< body bgcolor=“#FFFFFF”>< /head>< p>< /p>

< p>请将今年到本月为止的每个月份的销售结算记录填写在本页之上。< P>

< %

counter = 1

thismonth = month(now)

Do while counter < thismonth + 1

response.write “ ” & counter & “ 月份 : ”

response.writ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BR>< br>”

If counter >13 then

exit do

end if

counter = counter+1

Loop

%>

< hr>< /body>< /html>

这段 ASP 程序运用循环语句制作了一张销售结算记录表,将以上代码剪贴至记事簿保存为 DoLoop.asp,并在浏览器中以 HTTP 方式进行浏览,根据当前的月份的不同,你将看到如下图的结果。

我们来分析一下此段程序,我们的目的是要根据当前的月份打印一张表格,首先我们建立一个计数器“count”并将其值设为 1,然后我们用函数 month() 和 now() 得到当前的月份,最后建立循环,当 count 的值小于当前月份的值加 1 的时候,即显示月份值及一条横线并将 count 的值加 1,循环语句重复执行直到以上条件为假时退出循环。其中如果 count 大于 13 则用 exit do 立即退出循环。

Do Loop 语句还可以使用以下语法:

Do

[statements][Exit Do]

[statements]Loop [{While | Until} condition]

While...Wend 语句是为那些熟悉其用法的`用户提供的。但是由于 While...Wend 缺少灵活性,所以建议最好使用 Do...Loop 语句。下面我们来看看 For Next 语句。For...Next 语句用于将语句块运行指定的次数,在循环中使用计数器变量,该变量的值随每一次循环增加或减少。

下面的示例将过程 MyProc 重复执行 50 次。For 语句指定计数器变量 x 及其起始值与终止值。Next 语句使计数器变量每次加 1。 Sub DoMyProc50Times()

Dim x

For x = 1 To 50

MyProc

Next

End Sub

关键字 Step 用于指定计数器变量每次增加或减少的值。在下面的示例中,计数器变量 j 每次加 2。循环结束后,total 的值为 2、4、6、8 和 10 的总和。

Sub TwosTotal()

Dim j, total

For j = 2 To 10 Step 2

total = total + j

Next

MsgBox “ 总和为 ” & total & “。”

End Sub

要使计数器变量递减,可将 Step 设为负值。此时计数器变量的终止值必须小于起始值。在下面的示例中,计数器变量 myNum 每次减 2。循环结束后,total 的值为 16、14、12、10、8、6、4 和 2 的总和。 Sub NewTotal()

Dim myNum, total

For myNum = 16 To 2 Step -2

total = total + myNum

Next

MsgBox “ 总和为 ” & total & “。”

End Sub

Exit For 语句用于在计数器达到其终止值之前退出 For...Next 语句。因为通常只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例如在发生错误时)要退出循环,所以可以在 If...Then...Else 语句的 True 语句块中使用 Exit For 语句。如果条件为 False,循环将照常运行。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 For Each...Next 语句 ,For Each...Next 循环与 For...Next 循环类似。For Each...Next 不是将语句运行指定的次数,而是对于数组中的每个元素或对象集合中的每一项重复一组语句。这在不知道集合中元素的数目时非常有用。它的语法如下: For Each element In group

[statements]

[Exit For]

[statements]Next [element]

篇2:《循环语句》教学文案

《循环语句》教学文案

各位老师: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循环语句》,内容选自于新课程人教A版必修3第一章第二节,课时安排为一个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方法与手段分析、教学过程分析等四大方面来阐述我对这节课的分析和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两种循环语句。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算法的三种基本结构的框图,学习了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和条件语句,这些都是学习本节内容的知识基础。

本节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把框图转化为语言,将循环结构在计算机上实现,另一方面为学习较复杂的流程图打下基础。本节课对学生算法语言能力、有条理的思考与清晰地表达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综合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for 语句与while语句的结构与含义,并会应用

难点:应用两种循环语句将具体问题程序化,搞清for循环和while循环的区别和联系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初步掌握三种不同的循环语句的形式、执行过程和比较对循环语句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自学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在学习过程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尽可能的用基本算法语句描述算法、体会算法思想的作用及应用,增进对算法的了解,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情感、积极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分析

1.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启发式,并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这有利于学生掌握从现象到本质,从已知到未知逐步形成概念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教学手段:通过各种教学媒体(计算机)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分析

1.复习引入

复习循环结构,目的是承上启下,以旧引新,一方面引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另一方面为引入循环语句作铺垫。

操作方法:师生共同在黑板上画出框图,并对重点适当强调。

例1.设计一个计算

的算法并写出相应的框图。

直到型 当型

复习的时候通过提问的方式强调重点,学生通过对比,发现差异。

2. 探索新知

通过上面的两种循环结构程序框图,引出今天所要学习的两种循环语句,他们分别对应于程序框图中的两种循环结构,一般程序设计语言中也有当型(WHILE型)和直到型(UNTIL型)两种语句结构。即WHILE语句和UNTIL语句。

下面就向学生们介绍这两种语句的一般格式,并在相应位置作出对应的程序框图。之后提问:通过对照,大家觉得WHILE型语句与UNTIL型语句之间有什么区别呢?(学生独立思考,交流讨论、教师予以提示,点拨指导。由特殊到一般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概括能力)

3.例题精析

例2 把例1的直到型循环框图转化为程序。

教师将直到型语句写在直到型结构旁边,并连线,告诉学生,这就是直到型循环语句。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意识到程序和框图是一一对应的,写程序只需把框图翻译成相应的语句即可。并且对循环语句有了一个大体的印象。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比能力

例3.求平方值小于1000的'最大整数

(WHILE型)语句的理解

4. 课堂小结

⑴循环语句的两种不同形式:WHILE语句和UNTIL语句(另补充了For语句),掌握它们的一般格式。

⑵在用WHILE语句和UNTIL语句编写程序解决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它们的格式及条件的表述方法。

⑶循环语句主要用来实现算法中的循环结构,在处理一些需要反复执行的运算任务。如累加求和,累乘求积等问题中常用到。

(通过师生合作总结,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结构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抓住本节的重点。)

5. 布置作业

必做:设计一个计算

的算法,画出程序框图,写出相应程序。

选做:设计一个计算

的算法,画出程序框图,写出相应程序。

[设计意图]课后作业的布置是为了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运用程度以及实际接受情况,并促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所学内容。对作业实施分层设置,分必做和选做,利于拓展学生的自主发展的空间。

6.板书设计

篇3:FOR/NEXT循环语句教学设计

FOR/NEXT循环语句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指导下的教学设计案例

一、课前分析

教学内容:FOR/NEXT循环语句。

1、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和地位:程序设计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循环结构是其中的一种设计结构,其作用是使一段程序反复执行。FOR/NEXT语句是循环运算的专家,在程序设计中频繁出现。本节课的学习,会使学生对算法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为实现独立编程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2)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节课重点是掌握FOR/NEXT循环语句的格式,并能运用其来编制简单的小程序。难点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要绘制好流程图,确定循环变量和循环体。因为用流程图描述算法,能够把解决问题的步骤清晰、直观地表示出来。

2、教学目标分析:

1)认知目标:通过FOR/NEXT语句的学习,写出简单的循环程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请先看这个图形(画5个竖行排列的“*”),想想看用以前学过的程序设计语言怎样来编写它的程序呢?(本节程序均设置为单击命令按钮cmdstart运行即代码加在private sub cmdstart_click( ))

生(稍做思考,然后回答):使用PRINT语句

PRINT“*”

PRINT“*”

PRINT“*”

PRINT“*”

PRINT“*”

师:同学们做得很好,那么,我想画10行,100行,1000行“*”呢?难道就这样顺序写下去吗?这样编写是不是太繁琐了。如果能让计算机去完成这部分重复的内容,而我们只要告诉计算机重复操作的次数就可以了,这个愿望能否实现呢?能!通过我们今天学习的FOR/NEXT循环语句,就可以很容易的实现这个愿望。

[疑问是建构教学的起点。新课伊始,就提出一个真实的问题,力求创设一种教学情境,它可以激起学生的未知欲,有利于建立新的认识结构。]

2、给出程序,并通过流程图加以理解

师出示上题程序代码并通过流程图和卡通图片分析

程序代码:

cls

forI=1to5step1

print”*”

next

师:循环结构也称重复结构,它的作用是使一段程序能重复执行,被重复执行的部分称为循环体。但重复一般都是有条件的,即在满足FOR语句中的条件下才执行循环体,否则退出循环体。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FOR/NEXT语句的语句格式:

格式:FOR〈数值变量名〉=〈数学表达式1〉TO〈数学表达式2〉STEP〈数学表达式3〉

〈语句序列(循环体)〉

NEXT

说明:1)当步长为1时,STEP 1可省略不写;

2)语句序列中可以含有任意多条语句,也可无任何语句,称为空循环;

3)语句序列中可以含有循环结构;

4)有时需中途退出循环,这时用EXIT FOR命令。

3、设置“陷阱”,强调语句格式。

[师出示下列有错误的程序段。学生分成六组讨论,发现错误并纠正,然后每组完成一题。在讨论中,学生扮演了一个积极的参与者的'角色自觉思考、积极发言,讲出自己的思考和结论,并与他人展开争辩,在自主探索中掌握知识要点,同时也可学习到他人的好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

1)打印1~5这5个数clsfor n=1 to 5 step?1print n next[步长应为1]2)打印5~1这5个数clsfor n=5 to 1 print n next[步长为-1,不能省,应for n=5 to 1 step?1]

3)打印1~5这5个数clsfor 1 to 5 print “n” next[n加上引号,就变成了字符串,应把引号去掉]4)s=0 for x=1 to 10s=s+xif s>20 then exitend if print x next[退出FOR循环语句为EXITFOR]

5)打印1~5这5个数clsfor n=1 to 5 print n[FOR与NEXT必须成对出现,不能缺省]

6)打印1~5这5个数clsfor 1 to 5 print n next[循环变量n要赋值,for n=1 to 5]

4、阅读程序,为程序设计打基础

[教学中通过分析已有程序,慢慢渗透程序设计的思想方法,引导学生从模仿开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过渡到独立进行程序设计。]

师:请同学们分析下列程序,绘制出流程图,说出程序功能。示题。

s=0 for x=1 to 100 s=s+x next prints功能:求1到100的和clsfor I=20 to 10 step?2 print Inext功能:输入出20,18,16,14,12,10六个数

(流程图略)

5、突破难点,尝试独立编程。

[尝试是开始某种新事物所必需的。任何事情的第一次都需要勇气,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编程,在一次次尝试中获取分析、解决问题的经验。注意选题的难度要适当]

师:刚才我们通过分析阅读已有程序,对循环结构又有了进一步理解,但我们不能仅局限在看懂、读懂程序上,我们的目的是要自己完成程序设计。首先要进行审题,认真分析题目需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然后从已知条件出发,分析经过哪些处理才能解决问题。再把分析出来的处理步骤用流程图表示出来,最后用VB语言描述出各个解题步骤,程序设计就不会让你束手无策。下面我们就参照例题,按照老师介绍的程序设计步骤,试着来自己来编制2个小程序。

[这两道题在循环体这一部分稍有难度,采取分组讨论,共同写流程图的方法,最后由学生独立写出程序代码,并上机调试]

1)编写程序,求100以内的奇数和clss=0 for n=1 to 100 step2 s=s+n print s next2)编写程序,y=x+2,当x=1,2,3,4,5时,y的值分别是多少。Clsfor x=1 to 5 y=x+2 print y next

5、归纳小结,反思提高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FOR/NEXT语句的格式和功能,运用语句进行程序设计的步骤。唯有反思,才能控制思维操作,才能促进理解,提高自己的元认识水平,从而促进程序设计的算法形成和发展,实现良好的循环。]

总结略。

师:各门学科之间,各学科的内容之间都是有联系的,都不是孤立的,同学们要把知识动态化,多角度、多方式地去思考,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解题能力,开阔自己的视野。课后请同学们完成这样一个程序设计作业:(作业与数学知识联系密切)

作业:试编写程序,求10!。

总评

本节课教师采用分析法、演示法、实验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而教师通过对学生参与学习的启发、调整、激励来体现自己的主导作用。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目标明确、态度积极、气氛活跃,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体现了学习的主动性。不足之处是练习题略多了一点,时间有些紧张。

篇4:C语言for循环语句教学设计论文

C语言for循环语句教学设计论文

摘要:for循环语句是C语言三种循环语句中使用频率最高,最为灵活的一种循环。掌握for循环语句对学生编程技能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教学背景、微课件特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方面着眼,对C语言之for循环语句,进行教学设计。希望学生能够较好的掌握for循环语句的相关知识,在实际应用中游刃有余。

关键词:程序设计基础;for语句;循环

循环结构是C程序的三大结构之一,是程序设计的基础。其循环包括whie循环、dowhile循环和for循环,三种循环之间可以互相转换。其中for循环语句使用最为灵活,不仅可以用于循环次数可以确定的情况,而且可以用于循环次数不确定,只给出循环结束条件的情况,它完全可以代替while语句。学生只有熟练掌握了循环语句的语句格式,理解循环执行过程,才能在实际应用中游刃有余。

1教学背景

循环结构是C程序的三大结构之一,是程序设计的基础。C语言提供了三种循环控制语句(不考虑goto/if构成的循环),构成了三种基本的循环结构。(1)while语句构成的循环结构(“当型循环”)(2)do-while语句构成的循环结构(“直到型循环”)(3)for语句构成的循环结构(“当型循环”)我们本次教学是学生在学习了while语句构成的循环结构(“当型循环”)和do-while语句构成的循环结构(“直到型循环”)之后进行开展的。并在课前做了相关的微课视频,让学生提前预习。

2微课件特色

(1)视频中采用循环导航按钮,改变了以往视频从头放到尾的翻页模式。在微课视频使用过程中,可以跳跃访问到任何一个节点,查看需要学习的内容。(2)课件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设计理念,以任务为载体,以课程技能要求为目标,以实施过程为核心。在实施过程中,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又进行分层教学,既提供了高基础高水平的实施项目的思路、方法,又提供了零基础学生实施项目的思路、方法和步骤操作。所以该课件既适合任课老师上课教学使用,也适合学生自主学习使用。(3)课件以清新蓝为主题色调的模板,既考虑上课过程中光线折射问题,也考虑不容易产生视觉疲劳。

3教学目标

根据本任务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3.1知识目标掌握for语句的一般形式,了解for循环执行过程,运用for循环结构编写程序3.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熟练运用for循环语句书写相关程序。3.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创新意识。能运用循环结构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程序设计的魅力,产生对程序设计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学习兴趣。

4教学内容的设计

本节知识点采用任务驱动引导课程教学、结合案例深化课程教学、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实现课程教学。通过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讲解,逐步深化对for循环语句的基本格式和执行过程的理解。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基于任务的探索和小组的合作,使学生在生生交流、师生交流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采用趣味性的故事来引入知识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微课教学手段,能使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更好的巩固所学知识。图1教学内容设计图4.1课程板书根据课程目标,确定知识点的讲解,明确所学主要知识。通过课程板书,让学生明白此节课程的重要知识点。for语句的一般形式:for(表达式1;表达式2;表达式3)语句; /*循环体*/2、for语句的执行过程3、for语句的特殊用法4、for语句综合应用5、课堂小结6、作业图2课程板书4.2循序渐进、层层深入通过创设情境,把枯燥的问题有趣化,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采用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方法,逐步增加难度。例如:承接上次课的循环结构,提出新任务1:假如从今天开始,第1天为“希望工程”存入1分钱,第2天存入2分钱,第3天存入3分钱,问10天后你将为“希望工程”存入多少钱?案例拓展:猴子吃桃问题。猴子第一天摘下若干个桃子,当即吃掉一半,还不过瘾,又多吃了一个。第二天早上又将剩下的桃子吃掉一半,又多吃了一个。以后每天早上都吃了前一天剩下的一半零一个。到第10天早上想再吃时,只剩下一个桃子了,求第一天共摘了多少个桃子?通过逐步增加难度,让学生由浅入深,逐步深入,巩固所学知识。4.3微课视频预习、巩固所学知识此微课视频中采用循环导航按钮,包括四部分:学习目标、知识讲解、实例点析、操作练习。通过导航按钮,学生可以很容易的知道此课程包含哪些知识点,现在讲到了哪一部分。在for循环语句的执行过程中,更是运用Flash做了一个动画的执行过程,增加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运用此微课视频,学生可以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加深、巩固所学知识。

5.结论

循环结构是程序设计基础的一个重要知识点,C语言之for循环语句更是三种循环结构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循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学生为主,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能够输入理想的程序,输出快乐的人生。

作者:李英 单位: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杨斌,王以宁,等.美国大学IPSP课程混合式翻转课堂分析与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15(2):118-122.

[2]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3]牟占生,董博杰.基于M00C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探究——以Coursera平台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4(5):73-80.

[4]王之元,易晓东,等.面向MOOC的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教学设计[J].计算机教育,2014(2):55-58.

FOR/NEXT循环语句教学设计

脚本范文

脚本写作范文

汽车广告脚本范文

站长常用的几种ASP开发工具

手工注入脚本安全

尧帝凿井详细教学设计

asp的日期转换星座函数

《ASP动态网站》教学项目的创建与实施论文

mysql5.0注入原理脚本安全

ASP脚本循环语句详细教学(共4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ASP脚本循环语句详细教学,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