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yan1986”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8篇FOR/NEXT循环语句教学设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FOR/NEXT循环语句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目录
- 第1篇:FOR/NEXT循环语句教学设计第2篇:《循环语句》教学文案第3篇:C语言for循环语句教学设计论文第4篇:VBA循环语句第5篇:Python 循环语句第6篇:Python 循环语句第7篇:Python 循环语句第8篇:Python 循环语句第9篇:Python 循环语句第10篇:《循环语句》说课稿第11篇:氮的循环教学设计第12篇:Python语句结构.net第13篇:ASP脚本循环语句详细教学第14篇:[c++] 处理 for 循环作用域规则.net第15篇:C++基础教程for 循环语句第16篇:七、循环语句和循环控制第17篇:FLASH条件和循环语句第18篇:基于.NET的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篇1:FOR/NEXT循环语句教学设计
FOR/NEXT循环语句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指导下的教学设计案例
一、课前分析
教学内容:FOR/NEXT循环语句。
1、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和地位:程序设计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循环结构是其中的一种设计结构,其作用是使一段程序反复执行。FOR/NEXT语句是循环运算的专家,在程序设计中频繁出现。本节课的学习,会使学生对算法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为实现独立编程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2)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节课重点是掌握FOR/NEXT循环语句的格式,并能运用其来编制简单的小程序。难点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要绘制好流程图,确定循环变量和循环体。因为用流程图描述算法,能够把解决问题的步骤清晰、直观地表示出来。
2、教学目标分析:
1)认知目标:通过FOR/NEXT语句的学习,写出简单的循环程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请先看这个图形(画5个竖行排列的“*”),想想看用以前学过的程序设计语言怎样来编写它的程序呢?(本节程序均设置为单击命令按钮cmdstart运行即代码加在private sub cmdstart_click( ))
生(稍做思考,然后回答):使用PRINT语句
PRINT“*”
PRINT“*”
PRINT“*”
PRINT“*”
PRINT“*”
师:同学们做得很好,那么,我想画10行,100行,1000行“*”呢?难道就这样顺序写下去吗?这样编写是不是太繁琐了。如果能让计算机去完成这部分重复的内容,而我们只要告诉计算机重复操作的次数就可以了,这个愿望能否实现呢?能!通过我们今天学习的FOR/NEXT循环语句,就可以很容易的实现这个愿望。
[疑问是建构教学的起点。新课伊始,就提出一个真实的问题,力求创设一种教学情境,它可以激起学生的未知欲,有利于建立新的认识结构。]
2、给出程序,并通过流程图加以理解
师出示上题程序代码并通过流程图和卡通图片分析
程序代码:
cls
forI=1to5step1
print”*”
next
师:循环结构也称重复结构,它的作用是使一段程序能重复执行,被重复执行的部分称为循环体。但重复一般都是有条件的,即在满足FOR语句中的条件下才执行循环体,否则退出循环体。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FOR/NEXT语句的语句格式:
格式:FOR〈数值变量名〉=〈数学表达式1〉TO〈数学表达式2〉STEP〈数学表达式3〉
〈语句序列(循环体)〉
NEXT
说明:1)当步长为1时,STEP 1可省略不写;
2)语句序列中可以含有任意多条语句,也可无任何语句,称为空循环;
3)语句序列中可以含有循环结构;
4)有时需中途退出循环,这时用EXIT FOR命令。
3、设置“陷阱”,强调语句格式。
[师出示下列有错误的程序段。学生分成六组讨论,发现错误并纠正,然后每组完成一题。在讨论中,学生扮演了一个积极的参与者的'角色自觉思考、积极发言,讲出自己的思考和结论,并与他人展开争辩,在自主探索中掌握知识要点,同时也可学习到他人的好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
1)打印1~5这5个数clsfor n=1 to 5 step?1print n next[步长应为1]2)打印5~1这5个数clsfor n=5 to 1 print n next[步长为-1,不能省,应for n=5 to 1 step?1]
3)打印1~5这5个数clsfor 1 to 5 print “n” next[n加上引号,就变成了字符串,应把引号去掉]4)s=0 for x=1 to 10s=s+xif s>20 then exitend if print x next[退出FOR循环语句为EXITFOR]
5)打印1~5这5个数clsfor n=1 to 5 print n[FOR与NEXT必须成对出现,不能缺省]
6)打印1~5这5个数clsfor 1 to 5 print n next[循环变量n要赋值,for n=1 to 5]
4、阅读程序,为程序设计打基础
[教学中通过分析已有程序,慢慢渗透程序设计的思想方法,引导学生从模仿开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过渡到独立进行程序设计。]
师:请同学们分析下列程序,绘制出流程图,说出程序功能。示题。
s=0 for x=1 to 100 s=s+x next prints功能:求1到100的和clsfor I=20 to 10 step?2 print Inext功能:输入出20,18,16,14,12,10六个数
(流程图略)
5、突破难点,尝试独立编程。
[尝试是开始某种新事物所必需的。任何事情的第一次都需要勇气,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编程,在一次次尝试中获取分析、解决问题的经验。注意选题的难度要适当]
师:刚才我们通过分析阅读已有程序,对循环结构又有了进一步理解,但我们不能仅局限在看懂、读懂程序上,我们的目的是要自己完成程序设计。首先要进行审题,认真分析题目需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然后从已知条件出发,分析经过哪些处理才能解决问题。再把分析出来的处理步骤用流程图表示出来,最后用VB语言描述出各个解题步骤,程序设计就不会让你束手无策。下面我们就参照例题,按照老师介绍的程序设计步骤,试着来自己来编制2个小程序。
[这两道题在循环体这一部分稍有难度,采取分组讨论,共同写流程图的方法,最后由学生独立写出程序代码,并上机调试]
1)编写程序,求100以内的奇数和clss=0 for n=1 to 100 step2 s=s+n print s next2)编写程序,y=x+2,当x=1,2,3,4,5时,y的值分别是多少。Clsfor x=1 to 5 y=x+2 print y next
5、归纳小结,反思提高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FOR/NEXT语句的格式和功能,运用语句进行程序设计的步骤。唯有反思,才能控制思维操作,才能促进理解,提高自己的元认识水平,从而促进程序设计的算法形成和发展,实现良好的循环。]
总结略。
师:各门学科之间,各学科的内容之间都是有联系的,都不是孤立的,同学们要把知识动态化,多角度、多方式地去思考,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解题能力,开阔自己的视野。课后请同学们完成这样一个程序设计作业:(作业与数学知识联系密切)
作业:试编写程序,求10!。
总评
本节课教师采用分析法、演示法、实验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而教师通过对学生参与学习的启发、调整、激励来体现自己的主导作用。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目标明确、态度积极、气氛活跃,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体现了学习的主动性。不足之处是练习题略多了一点,时间有些紧张。
篇2:《循环语句》教学文案
《循环语句》教学文案
各位老师: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循环语句》,内容选自于新课程人教A版必修3第一章第二节,课时安排为一个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方法与手段分析、教学过程分析等四大方面来阐述我对这节课的分析和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两种循环语句。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算法的三种基本结构的框图,学习了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和条件语句,这些都是学习本节内容的知识基础。
本节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把框图转化为语言,将循环结构在计算机上实现,另一方面为学习较复杂的流程图打下基础。本节课对学生算法语言能力、有条理的思考与清晰地表达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综合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for 语句与while语句的结构与含义,并会应用
难点:应用两种循环语句将具体问题程序化,搞清for循环和while循环的区别和联系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初步掌握三种不同的循环语句的形式、执行过程和比较对循环语句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自学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在学习过程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尽可能的用基本算法语句描述算法、体会算法思想的作用及应用,增进对算法的了解,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情感、积极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分析
1.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启发式,并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这有利于学生掌握从现象到本质,从已知到未知逐步形成概念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教学手段:通过各种教学媒体(计算机)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分析
1.复习引入
复习循环结构,目的是承上启下,以旧引新,一方面引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另一方面为引入循环语句作铺垫。
操作方法:师生共同在黑板上画出框图,并对重点适当强调。
例1.设计一个计算
的算法并写出相应的框图。
直到型 当型
复习的时候通过提问的方式强调重点,学生通过对比,发现差异。
2. 探索新知
通过上面的两种循环结构程序框图,引出今天所要学习的两种循环语句,他们分别对应于程序框图中的两种循环结构,一般程序设计语言中也有当型(WHILE型)和直到型(UNTIL型)两种语句结构。即WHILE语句和UNTIL语句。
下面就向学生们介绍这两种语句的一般格式,并在相应位置作出对应的程序框图。之后提问:通过对照,大家觉得WHILE型语句与UNTIL型语句之间有什么区别呢?(学生独立思考,交流讨论、教师予以提示,点拨指导。由特殊到一般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概括能力)
3.例题精析
例2 把例1的直到型循环框图转化为程序。
教师将直到型语句写在直到型结构旁边,并连线,告诉学生,这就是直到型循环语句。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意识到程序和框图是一一对应的,写程序只需把框图翻译成相应的语句即可。并且对循环语句有了一个大体的印象。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比能力
例3.求平方值小于1000的'最大整数
(WHILE型)语句的理解
4. 课堂小结
⑴循环语句的两种不同形式:WHILE语句和UNTIL语句(另补充了For语句),掌握它们的一般格式。
⑵在用WHILE语句和UNTIL语句编写程序解决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它们的格式及条件的表述方法。
⑶循环语句主要用来实现算法中的循环结构,在处理一些需要反复执行的运算任务。如累加求和,累乘求积等问题中常用到。
(通过师生合作总结,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结构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抓住本节的重点。)
5. 布置作业
必做:设计一个计算
的算法,画出程序框图,写出相应程序。
选做:设计一个计算
的算法,画出程序框图,写出相应程序。
[设计意图]课后作业的布置是为了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运用程度以及实际接受情况,并促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所学内容。对作业实施分层设置,分必做和选做,利于拓展学生的自主发展的空间。
6.板书设计
篇3:C语言for循环语句教学设计论文
C语言for循环语句教学设计论文
摘要:for循环语句是C语言三种循环语句中使用频率最高,最为灵活的一种循环。掌握for循环语句对学生编程技能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教学背景、微课件特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方面着眼,对C语言之for循环语句,进行教学设计。希望学生能够较好的掌握for循环语句的相关知识,在实际应用中游刃有余。
关键词:程序设计基础;for语句;循环
循环结构是C程序的三大结构之一,是程序设计的基础。其循环包括whie循环、dowhile循环和for循环,三种循环之间可以互相转换。其中for循环语句使用最为灵活,不仅可以用于循环次数可以确定的情况,而且可以用于循环次数不确定,只给出循环结束条件的情况,它完全可以代替while语句。学生只有熟练掌握了循环语句的语句格式,理解循环执行过程,才能在实际应用中游刃有余。
1教学背景
循环结构是C程序的三大结构之一,是程序设计的基础。C语言提供了三种循环控制语句(不考虑goto/if构成的循环),构成了三种基本的循环结构。(1)while语句构成的循环结构(“当型循环”)(2)do-while语句构成的循环结构(“直到型循环”)(3)for语句构成的循环结构(“当型循环”)我们本次教学是学生在学习了while语句构成的循环结构(“当型循环”)和do-while语句构成的循环结构(“直到型循环”)之后进行开展的。并在课前做了相关的微课视频,让学生提前预习。
2微课件特色
(1)视频中采用循环导航按钮,改变了以往视频从头放到尾的翻页模式。在微课视频使用过程中,可以跳跃访问到任何一个节点,查看需要学习的内容。(2)课件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设计理念,以任务为载体,以课程技能要求为目标,以实施过程为核心。在实施过程中,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又进行分层教学,既提供了高基础高水平的实施项目的思路、方法,又提供了零基础学生实施项目的思路、方法和步骤操作。所以该课件既适合任课老师上课教学使用,也适合学生自主学习使用。(3)课件以清新蓝为主题色调的模板,既考虑上课过程中光线折射问题,也考虑不容易产生视觉疲劳。
3教学目标
根据本任务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3.1知识目标掌握for语句的一般形式,了解for循环执行过程,运用for循环结构编写程序3.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熟练运用for循环语句书写相关程序。3.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创新意识。能运用循环结构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程序设计的魅力,产生对程序设计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学习兴趣。
4教学内容的设计
本节知识点采用任务驱动引导课程教学、结合案例深化课程教学、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实现课程教学。通过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讲解,逐步深化对for循环语句的基本格式和执行过程的理解。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基于任务的探索和小组的合作,使学生在生生交流、师生交流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采用趣味性的故事来引入知识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微课教学手段,能使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更好的巩固所学知识。图1教学内容设计图4.1课程板书根据课程目标,确定知识点的讲解,明确所学主要知识。通过课程板书,让学生明白此节课程的重要知识点。for语句的一般形式:for(表达式1;表达式2;表达式3)语句; /*循环体*/2、for语句的执行过程3、for语句的特殊用法4、for语句综合应用5、课堂小结6、作业图2课程板书4.2循序渐进、层层深入通过创设情境,把枯燥的问题有趣化,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采用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方法,逐步增加难度。例如:承接上次课的循环结构,提出新任务1:假如从今天开始,第1天为“希望工程”存入1分钱,第2天存入2分钱,第3天存入3分钱,问10天后你将为“希望工程”存入多少钱?案例拓展:猴子吃桃问题。猴子第一天摘下若干个桃子,当即吃掉一半,还不过瘾,又多吃了一个。第二天早上又将剩下的桃子吃掉一半,又多吃了一个。以后每天早上都吃了前一天剩下的一半零一个。到第10天早上想再吃时,只剩下一个桃子了,求第一天共摘了多少个桃子?通过逐步增加难度,让学生由浅入深,逐步深入,巩固所学知识。4.3微课视频预习、巩固所学知识此微课视频中采用循环导航按钮,包括四部分:学习目标、知识讲解、实例点析、操作练习。通过导航按钮,学生可以很容易的知道此课程包含哪些知识点,现在讲到了哪一部分。在for循环语句的执行过程中,更是运用Flash做了一个动画的执行过程,增加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运用此微课视频,学生可以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加深、巩固所学知识。
5.结论
循环结构是程序设计基础的一个重要知识点,C语言之for循环语句更是三种循环结构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循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学生为主,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能够输入理想的程序,输出快乐的人生。
作者:李英 单位: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杨斌,王以宁,等.美国大学IPSP课程混合式翻转课堂分析与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15(2):118-122.
[2]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3]牟占生,董博杰.基于M00C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探究——以Coursera平台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4(5):73-80.
[4]王之元,易晓东,等.面向MOOC的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教学设计[J].计算机教育,2014(2):55-58.
篇4:VBA循环语句
语句除了判断语句外,还有循环语句,有以下几种形式:
1、While...Wend 语句,语法 :
While condition
[statements]
Wend
While...Wend 语句的语法具有以下几个部分:
部分 描述
condition必要参数。数值表达式或字符串表达式,其计算结果为True 或 False。如果 condition 为 Null,则condition 会视为 False。
statements 可选参数。一条或多条语句,当条件为True 时执行。
2、Do...Loop 语句。语法:
Do [{While | Until} condition]
[statements]
[Exit Do]
[statements]
Loop
或者可以使用下面这种语法:
Do
[statements]
[Exit Do]
[statements]
Loop [{While | Until} condition]
Do Loop 语句的语法中的参数说明以上面相同,不重复了。
3、For...Next 语句。 语法:
For counter = start To end [Step step]
[statements]
[Exit For]
[statements]
Next [counter]
For…Next 语句的语法具有以下几个部分:
部分 描述
counter 必要参数,
用做循环计数器的数值变量。这个变量不能是 Boolean 或数组元素。
start 必要参数。counter 的初值。
End 必要参数,counter 的终值。
Step 可选参数。counter 的步长。如果没有指定,则step的缺省值为 1。
Statements 可选参数。放在 For 和 Next 之间的一条或多条语句,它们将被执行指定的次数。
4、For Each...Next 语句。语法
For Each element In group
[statements]
[Exit For]
[statements]
Next [element]
For...Each...Next 语句的语法具有以下几个部分:
部分 描述
element 必要参数。用来遍历集合或数组中所有元素的变量。对于集合来说,element 可能是一个 Variant 变量、一个通用对象变量或任何特殊对象变量。对于数组而言,element只能是一个 Variant 变量。
group 必要参数。对象集合或数组的名称(用户定义类型的数组除外)。
statements 可选参数,针对 group 中的每一项执行的一条或多条语句。
篇5:Python 循环语句
如果条件判断语句永远为 true,循环将会无限的执行下去,如下实例:
#!/usr/bin/python# -*- coding: UTF-8 -*-var = 1while var == 1 : # 该条件永远为true,循环将无限执行下去 num = raw_input(“Enter a number :”) print “You entered: ”, numprint “Good bye!”
以上实例输出结果:
Enter a number :20You entered: 20Enter a number :29You entered: 29Enter a number :3You entered: 3Enter a number between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test.py”, line 5, in
注意:以上的无限循环你可以使用 CTRL+C 来中断循环。
篇6:Python 循环语句
在 python 中,for … else 表示这样的意思,for 中的语句和普通的没有区别,else 中的语句会在循环正常执行完(即 for 不是通过 break 跳出而中断的)的情况下执行,while … else 也是一样。
#!/usr/bin/pythoncount = 0while count < 5: print count, “ is less than 5” count = count + 1else: print count, “ is not less than 5”
以上实例输出结果为:
0 is less than 51 is less than 52 is less than 53 is less than 54 is less than 55 is not less than 5
篇7:Python 循环语句
另外一种执行循环的遍历方式是通过索引,如下实例:
#!/usr/bin/python# -*- coding: UTF-8 -*-fruits = ['banana', 'apple', 'mango']for index in range(len(fruits)): print '当前水果 :', fruits[index]print “Good bye!”
以上实例输出结果:
当前水果 : banana当前水果 : apple当前水果 : mangoGood bye!
以上实例我们使用了内置函数 len 和 range(),函数 len() 返回列表的长度,即元素的个数,
range返回一个序列的数。
篇8:Python 循环语句
在 python 中,for … else 表示这样的意思,for 中的语句和普通的没有区别,else 中的语句会在循环正常执行完(即 for 不是通过 break 跳出而中断的)的情况下执行,while … else 也是一样。
如下实例:
#!/usr/bin/python# -*- coding: UTF-8 -*-for num in range(10,20): # 迭代 10 到 20 之间的数字 for i in range(2,num): # 根据因子迭代if num%i == 0:# 确定第一个因子 j=num/i # 计算第二个因子 print '%d 等于 %d * %d' % (num,i,j) break# 跳出当前循环 else:# 循环的 else 部分print num, '是一个质数'
以上实例输出结果:
10 等于 2 * 511 是一个质数12 等于 2 * 613 是一个质数14 等于 2 * 715 等于 3 * 516 等于 2 * 817 是一个质数18 等于 2 * 919 是一个质数
Python 循环嵌套
Python 语言允许在一个循环体里面嵌入另一个循环。
Python for 循环嵌套语法:
for iterating_var in sequence: for iterating_var in sequence:statements(s) statements(s)
Python while 循环嵌套语法:
while expression: while expression:statement(s) statement(s)
你可以在循环体内嵌入其他的循环体,如在while循环中可以嵌入for循环, 反之,你可以在for循环中嵌入while循环。
实例:
以下实例使用了嵌套循环输出2~100之间的素数:
#!/usr/bin/python# -*- coding: UTF-8 -*-i = 2while(i < 100): j = 2 while(j <= (i/j)):if not(i%j): breakj = j + 1 if (j >i/j) : print i, “ 是素数” i = i + 1print “Good bye!”
以上实例输出结果:
2 是素数3 是素数5 是素数7 是素数11 是素数13 是素数17 是素数19 是素数23 是素数29 是素数31 是素数37 是素数41 是素数43 是素数47 是素数53 是素数59 是素数61 是素数67 是素数71 是素数73 是素数79 是素数83 是素数89 是素数97 是素数Good bye!
篇9:Python 循环语句
类似if语句的语法,如果你的while循环体中只有一条语句,你可以将该语句与while写在同一行中, 如下所示:
#!/usr/bin/pythonflag = 1while (flag): print 'Given flag is really true!'print “Good bye!”
注意:以上的无限循环你可以使用 CTRL+C 来中断循环。
Python for 循环语句
Python for循环可以遍历任何序列的项目,如一个列表或者一个字符串。
语法:
for循环的语法格式如下:
for iterating_var in sequence: statements(s)
流程图:
vcl9sb29w“ class=”alignnone size-full wp-image-4022“ height=”351“ src=”www.2cto.com/uploadfile/Collfiles/20151207/2015120708282374.jpg“ width=”388“ />实例:
#!/usr/bin/python# -*- coding: UTF-8 -*-for letter in 'Python': # 第一个实例 print '当前字母 :', letterfruits = ['banana', 'apple', 'mango']for fruit in fruits: # 第二个实例 print '当前字母 :', fruitprint ”Good bye!“
尝试一下 ?
以上实例输出结果:
当前字母 : P当前字母 : y当前字母 : t当前字母 : h当前字母 : o当前字母 : n当前字母 : banana当前字母 : apple当前字母 : mangoGood bye!
篇10:《循环语句》说课稿
《循环语句》说课稿
各位老师: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循环语句》,内容选自于新课程人教A版必修3第一章第二节,课时安排为一个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方法与手段分析、教学过程分析等四大方面来阐述我对这节课的分析和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两种循环语句。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算法的三种基本结构的框图,学习了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和条件语句,这些都是学习本节内容的知识基础。
本节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把框图转化为语言,将循环结构在计算机上实现,另一方面为学习较复杂的流程图打下基础。本节课对学生算法语言能力、有条理的思考与清晰地表达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综合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for 语句与while语句的结构与含义,并会应用
难点:应用两种循环语句将具体问题程序化,搞清for循环和while循环的区别和联系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初步掌握三种不同的循环语句的形式、执行过程和比较对循环语句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自学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在学习过程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尽可能的用基本算法语句描述算法、体会算法思想的作用及应用,增进对算法的了解,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情感、积极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分析
1.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启发式,并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这有利于学生掌握从现象到本质,从已知到未知逐步形成概念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教学手段:通过各种教学媒体(计算机)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分析
1.复习引入
复习循环结构,目的是承上启下,以旧引新,一方面引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另一方面为引入循环语句作铺垫。
操作方法:师生共同在黑板上画出框图,并对重点适当强调。
例1.设计一个计算 的算法并写出相应的框图。
篇11:氮的循环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氮及其化合物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中学阶段所学习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中重要的非金属元素。这部分内容如氮的固定、氮肥、以及人们在利用含氮物质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等,与生产、生活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本节课就是通过对氨气性质的认识,掌握喷泉实验的原理。通过对铵盐性质的学习,掌握氮肥的合理使用,关注农业生产中的化肥问题。
【教材分析】
本节知识通过对喷泉这一自然现象的分析,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结合学生关于氮循环的已有经验,在氮循环的基础上展开其中的主要反应过程,探讨发生的化学反应,以及这些化学反应有那些重要的应用。通过对氨态氮肥的学习,促使学生关注农业问题,关注农业生产。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熟悉的自然现象的分析,容易激发学习兴趣,而对自然现象引出的化学问题,通过前面学习已经掌握了氮的循环和氮的氧化物,很容易想到应该学习氮的氢化物,通过对氨气性质的学习掌握喷泉实验的原理。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解释,认识铵盐的性质。从熟悉的化肥入手,引导关注农业生产中的化肥问题。让化学知识为工农业生产服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认识氨的溶解性,氨与水的反应,与酸的反应。
2、通过分析化合价认识氨的还原性。
3、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得出铵盐的化学性质,以及氨的实验室制法。
4、通过铵盐的`受热分解,铵盐与碱的反应,认识铵态氮肥的施用问题,了解它们在生产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通过活动探究,提高实验能力和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方法。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氨与铵盐的性质
教学难点:喷泉实验的原理
【教学环境】
实验试剂和用品:氨气 浓盐酸 氯化铵 碳酸氢铵 澄清的石灰水 氢氧化纳 稀硫酸 酒精灯 试管夹 试管若干 铁架台 石蕊试纸 玻璃棒 棉花 胶头滴管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观察法
【教学思路】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氮的国定、认识了氮的氧化物。应该很自然的想到氮的氢化物---氨气。通过学习氨气的物理性质,掌握喷泉现象的原理,通过氨的化学性质认识了铵盐。进而对铵盐的有关性质进行了活动探究,掌握氨根离子的鉴别,掌握氮肥在工农业生产中的正确保存和合理使用,为工农业生产服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创设
课件:氮元素与动、植物生长有关的图片
讲述:氮元素是一种重要的生命元素,植物是不能直接从空气中吸收游离态的氮,只有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可以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化成硝酸盐,大部分植物只能吸收化合态的氮。比如氨、铵盐和硝酸盐。
倾听思考
创设认知情景,引出新课
引导学生观察、总结性质
一、氨和铵态氮肥
1、氨(NH3)的物理性质
展示一瓶氨气,请学生观察并归纳出氨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
提出问题?怎样证明氨气极易溶于水?
实验:演示喷泉实验。
倾听思考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设疑激趣
演示喷泉试验掌握其原理、操作的注意事项,设置联系,给学生一个解决问题的支架。
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解释。
总结:氨气极易溶于水,使用胶头滴管挤出水以后,使瓶里的气压迅速减小,外界气压把水压上来形成喷泉。瓶里液体呈现红色,说明氨气和水反应生产了碱性物质
实验成功的关键:瓶干、气满、塞紧
2、氨与水反应
思考:除了利用这个实验装置以外,如果没有胶头滴管,喷泉实验怎么完成?
思考归纳:喷泉实验的原理及操作要点?
引入课题
实验:氨水和浓盐酸的反应
总结:由于氨水和浓盐酸都容易挥发,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反应,产生白色的氯化铵。
3、氨与氯化氢的反应
练习:写出氨气和硝酸、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倾听
思考讨论
回答
掌握反应的实质
分析化合价
引出其化学性质
问题: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多少?从化合价的角度分析,氨还可能有什么性质?它可能与哪些物质反应?
4、氨与氧气的反应
总结: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3价,是氮的最低化合价,只有还原性,它可以与具有氧化性的物质反应。
这个反应是工业上制备硝酸的基础,叫氨的催化氧化法制硝酸。它是以氨为原料,先得到NO ,然后NO再氧化成NO2 NO2溶于水得到硝酸
记忆理解
利用化合价分析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设置情景
引出化学问题
动手做实验
学习分析问题
讲述:氨水有很强的挥发性,所以,通常不使用氨水作为氮肥。而是常将氨制成固态的铵盐使用,要科学的贮存和合理的使用氮肥,就要了解铵态氮肥的主要成分-铵盐的性质。
教学建议:有一位农民看到自己买的一袋碳酸氢铵化肥受潮了,就放在太阳下面晒,下午取的时候发现少了许多,是谁偷了他的化肥?或者,引导农村学生列举一些使用化肥的注意事项,并解释相关原因。
5、铵盐
学生分组实验:
(1)取少量的氯化铵固体放在试管中加热。
(2)取少量的碳酸氢铵固体放在试管中加热,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3)取少量的氯化铵固体放在试管中,再加入适量的NaOH(10%)溶液,加热,并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观察变化。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归纳、总结完成表格:
实验
实验现象
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倾听、记录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操作
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进一步明确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总结知识
总结:
1、铵盐的物理性质:白色、易溶于水的晶体
2.铵盐的化学性质:
(1)受热易分解
及时的予以引导和指正。
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
(2)与碱溶液反应。
归纳总结
总结:利用铵盐与碱反应生成氨气的性质,在实验室通常用固态绿化氨与碱石灰混合加热制取氨
发生装置:固体+固体加热装置
干燥剂:碱石灰
收集装置:向下排空气法
验满方法: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红或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产生白烟。
尾气处理:用水吸收。或者在收集氨气的试管口塞上用稀硫酸蘸湿的棉花,防止氨气溢出
引导学生回答几个概念的区别,教师予以引导
通过铵盐的性质,认识铵盐这类物质的通性,并能很好的应用这个性质。
布置作业
教材第84页 第3题
巩固知识
篇12:Python语句结构.net
编程语言的语句结构是一组支配如何用该语言写程序的基础规则,它是最底层的语言语法并且指定了,例如变量名字看起来如何以及什么字符用于评注。每个 Python源文件都好像其他的文本文件,是一条字符序列。你可以将它看成行,表征或参数序列。这些不同的造句法
编程语言的语句结构是一组支配如何用该语言写程序的基础规则。它是最底层的语言语法并且指定了,例如变量名字看起来如何以及什么字符用于评注。每个 Python源文件都好像其他的文本文件,是一条字符序列。你可以将它看成行,表征或参数序列。这些不同的造句法视角互相补充并加强。Python关于程序版面是非常特殊的,特别是相对于行和缩进来讲,所以你需要注意这点如果你学过其他语言,例如C++。行和缩进
一个Python程序有逻辑行序列构成,每个都有一个或多个物理行组成。每个物理行可以以评注结束。一个不在字符串中的英镑符号#开始一个评注。所有在# 后面的字符直到物理行结束都属于评注的一部分,并且Python直译程序会忽略他们。一个只包含空格(可能有评注)的行叫做blank line空行,它也被直译程序忽略。在一个交互直译程序线程,你必须输入一个空白物理行(没有空格或评注)来决定一个多行生命。
Python使用缩进来表示程序的块结构。不像其他语言,Python不会在一个声明块周围使用braces中括号或者开始/结束界定符:缩进是唯一暗示这种块的方法。Python程序中的每个逻辑行都使用其左边的空格缩进。所有在同一个块中的声明必须有相同的缩进,所有复合声明中的子句也要如此。标准 Python样式每一个缩进层使用四个空格。在源文件中的第一个声明必须没有缩进,换句话说它不可以以任何空格开始。另外,在交互直译程序提示>>>打入的生命不可以有任何缩进。
一个tab制表符逻辑上的加载8个空格,所以tab下一个字符归到逻辑列9,17,25。不要为了缩排混淆空格和制表符,因为不同工具(例如,编辑器,邮件系统,打印机)对tabs有不同的对待。-t和-tt选项对于Python直译程序保证了Python源代码中不会出现不一致的tab和space使用。你可以设置任何好的编译器扩充tabs到space,这样你写的Python源代码就会只包含spaces而没有tabs。这样你就知道所有工具,包括Python本身,会保持一致的处理你源文件里面重要的缩进。
表征
Python将每个逻辑行断成初等的语句组成序列,叫做表征。每个表征都要一致的符合某个逻辑行的子字符串。普通的表征类型是identifiers标识符,keywords关键字,operators运算符,delimiters定界符,以及literals文字。空格可以在表征中自由的使用分开他们。有些空格分隔在逻辑比邻标识符或关键字间是必须的;不然,他们会解析成一个单独的,较长的标识符。例如,printx是一个单独的标识符,写关键字 print后跟着标识符x,你需要插入一些空格(例如, print x)。
标识符
一个标识符使用来标识变量,函数,类,模块,或其他对象的名称。一个标识符以字母(A 到 Z 或 a 到 z )或下划线( _ )跟随0或其他字符,下划线,数字(0-9)。Python区分大小写:小写和大写字符是不同的。Punctuation characters标点符号,例如@,%和$不可以作为标识符。普通的Python样式是以大写开始类名称,其他表示服用小写。在开始使用一个单独的下划线暗示了一个强化的私有标识符;如果表示服同时以两个下划线结尾,这个标识符就是一个语言-定义了的特殊名称。标识符_一个单独的下划线在交互直译程序线程中是特殊的:如果有的话,直译程序会交互的将 _ 捆绑于最后一个表达式声明。
关键字
Python有28个关键字(在Python 2.3和之后有29个),这些是Python为特殊语法使用保留的标识符。关键字只由小写字组成。你不可以将关键字像规则的标识符一样使用。有些关键字开始简单的声明或复合声明的子句;其他关键字用来作为运算符。Python中的关键字有:
and
del
for
is
raise
assert
elif
from
lambda
return
break
else
global
not
try
class
except
if
or
while
continue
exec
import
pass
yield
def
finally
in
运算符
Python使用非字母字符和字符组合作为运算符。Python识别以下运算符:
+
-
*
/
%
**
//
<<
>>
&
|
^
~
<
<=
>
>=
!=
==
定界符
Python使用下面符号或符号组合作为(expressions表达式,lists列表,dictionaries字典,various aspects of statments多种声明,以及string字符串和其他目的)界定符,
(
)[]{}
,
:
.
`
=
;
+=
-=
*=
/=
//=
%=
&=
|=
^=
>>=
<<=
**=
period句号(.)也可以出现在浮点和虚数文字。三个句号(...)的序列在slice切中有特殊的含义。表格的后两行列出了大小指定运算符,语句上是界定符但同是也可以指定运算。以后在介绍对象或声明时会讨论多种界定符的语法。
下列字符作为表征有特殊的含义:
' ” #
字符@,$和?,所有的控制字符但除了空格,以及所有的带有ISO code 126以上的字符(i.e.non-ASCII 字符,例如着重字母),永远都不可以作为Python程序的一部分,除了在评注里面或这字符串文字中出现。
文字
文字属于数据值可以在程序里直接出现。以下是所有的Python文字:
42 # Integer literal
3.14 # Floating-point literal
1.0J # Imaginary literal
'hello' # String literal
“world” # Another string literal
“”“Good
night”“” # Triple-quoted string litera
使用文字和界定符,你可以创建其他类型的数据值:
[ 42, 3.14, 'hello' ] # List ( 100, 200, 300 ) # Tuple
{ 'x':42, 'y':3.14 } # Dictionary
声明
你可以考虑Python源文件是一个简单和复合声明的序列。不像其他语言,Python没有declarations声明或其他高阶层的语法元素。
简单声明
简单声明不包含其他声明,并且躺在一条逻辑行里。同其他语言一样,你会在一条逻辑行中加载大于一个简单声明,使用semicolon分号(;)作为分隔符。然而,每行一条声明是Python通常样式,因为这样所使程序更加可读。
任何表达式可以单独作为一个简单声明。交互直译程序显示输入的表达式声明到提示符(>>>),并且定结果到名为_的变量。除了交互线程之外,表达式声明的用处仅仅是呼叫有副作用的函数。
任务作业是一个简单声明,它指定一个值到变量中去。不想其他语言,任务作业在Python里面是一个生命,所以永远都不可以作为表达式的一部分。
复合声明
一条复合声明包含了其他生命并且控制他们的执行。一个复合生命有一个或多个子句,排列成相同的缩进。每个子句都有于关键字开始的头部以及带有colon冒号(:)的结尾,紧接着是body(一个或多个声明的序列)。当body包含多重声名时,叫做一个block块。这些声明应该放置于分开的逻辑行,并且在头行后面,而且向头行的右方合同。块决定什么时候缩进返回到子句的头行(或者比那个更向左)。相同的,body可以是一个单独的简单生命,紧跟其后的:在同一逻辑行作为头。body还可以是在同一行的几个简单声明,声明之间是semicolon分号(;),但这并不是一种好的Python样式。
原文转自:www.ltesting.net
篇13:ASP脚本循环语句详细教学
ASP脚本循环语句详细教学
ASP 动态服务器页面环境的特点就在于它是通过一种或几种脚本语言而写成的,脚本语言可以看作是编程语言的简化版,它易于学习和掌握,这给广大动态网站的设计者们提供了相当大的便利。可以这么说 : 脚本语言运用的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 ASP 应用程序的优与劣。继上一篇我们学习了脚本语言 VBScript 的函数和条件语句后,今天我们继续来看看 VBScript 中的循环语句。
循环语句的作用就是重复执行程序代码,循环可分为三类:一类在条件变为“假”之前重复执行语句,一类在条件变为“真”之前重复执行语句,另一类按照指定的次数重复执行语句。在 VBScript 中可使用下列循环语句:
Do...Loop: 当(或直到)条件为“真”时循环。
While...Wend: 当条件为“真”时循环。
For...Next: 指定循环次数,使用计数器重复运行语句。
For Each...Next: 对于集合中的每项或数组中的每个元素,重复执行一组语句。
我们先来看看 Do...Loop,它是可以多次(次数不定)运行语句块。当条件为“真”时或条件变为“真”之前,重复执行语句块。请看下例: < html>< head>
< title>DoLoop.asp< /title>< body bgcolor=“#FFFFFF”>< /head>< p>< /p>
< p>请将今年到本月为止的每个月份的销售结算记录填写在本页之上。< P>
< %
counter = 1
thismonth = month(now)
Do while counter < thismonth + 1
response.write “ ” & counter & “ 月份 : ”
response.writ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BR>< br>”
If counter >13 then
exit do
end if
counter = counter+1
Loop
%>
< hr>< /body>< /html>
这段 ASP 程序运用循环语句制作了一张销售结算记录表,将以上代码剪贴至记事簿保存为 DoLoop.asp,并在浏览器中以 HTTP 方式进行浏览,根据当前的月份的不同,你将看到如下图的结果。
我们来分析一下此段程序,我们的目的是要根据当前的月份打印一张表格,首先我们建立一个计数器“count”并将其值设为 1,然后我们用函数 month() 和 now() 得到当前的月份,最后建立循环,当 count 的值小于当前月份的值加 1 的时候,即显示月份值及一条横线并将 count 的值加 1,循环语句重复执行直到以上条件为假时退出循环。其中如果 count 大于 13 则用 exit do 立即退出循环。
Do Loop 语句还可以使用以下语法:
Do
[statements][Exit Do]
[statements]Loop [{While | Until} condition]
While...Wend 语句是为那些熟悉其用法的`用户提供的。但是由于 While...Wend 缺少灵活性,所以建议最好使用 Do...Loop 语句。下面我们来看看 For Next 语句。For...Next 语句用于将语句块运行指定的次数,在循环中使用计数器变量,该变量的值随每一次循环增加或减少。
下面的示例将过程 MyProc 重复执行 50 次。For 语句指定计数器变量 x 及其起始值与终止值。Next 语句使计数器变量每次加 1。 Sub DoMyProc50Times()
Dim x
For x = 1 To 50
MyProc
Next
End Sub
关键字 Step 用于指定计数器变量每次增加或减少的值。在下面的示例中,计数器变量 j 每次加 2。循环结束后,total 的值为 2、4、6、8 和 10 的总和。
Sub TwosTotal()
Dim j, total
For j = 2 To 10 Step 2
total = total + j
Next
MsgBox “ 总和为 ” & total & “。”
End Sub
要使计数器变量递减,可将 Step 设为负值。此时计数器变量的终止值必须小于起始值。在下面的示例中,计数器变量 myNum 每次减 2。循环结束后,total 的值为 16、14、12、10、8、6、4 和 2 的总和。 Sub NewTotal()
Dim myNum, total
For myNum = 16 To 2 Step -2
total = total + myNum
Next
MsgBox “ 总和为 ” & total & “。”
End Sub
Exit For 语句用于在计数器达到其终止值之前退出 For...Next 语句。因为通常只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例如在发生错误时)要退出循环,所以可以在 If...Then...Else 语句的 True 语句块中使用 Exit For 语句。如果条件为 False,循环将照常运行。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 For Each...Next 语句 ,For Each...Next 循环与 For...Next 循环类似。For Each...Next 不是将语句运行指定的次数,而是对于数组中的每个元素或对象集合中的每一项重复一组语句。这在不知道集合中元素的数目时非常有用。它的语法如下: For Each element In group
[statements]
[Exit For]
[statements]Next [element]
篇14:[c++] 处理 for 循环作用域规则.net
在 C++ 标准制定之前,在 for 循环中声明的变量在循环外也可以访问,例如: java script.:if(this.width>498)this.style.width=498;' nmousewheel = 'javascript.:return big(this)' SRC=“ad.cn.doubleclick.net/123456/banner.gif” WIDTH=468 HEIGHT=
在 C++ 标准制定之前,在 for 循环中声明的变量在循环外也可以访问。例如:
for (int n=0; n { //..do something } ++n; //OK in pre-standard C++; illegal in ISO C++ 然而,在 ISO C++ 中,for 循环变量的作用域被限制为循环本身。虽然这一改变不可否认地具有其意义,但是它却影响到了老代码以及新代码。下面我将示范一些迁移技术帮助你处理这一改动。遗留代码
对于那些使用标准制定之前的作用域规则的遗留代码,如果使用与标准兼容的编译器编译它们,那么就有可能出现错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法是修改代码。但是,代码修正需要彻底测试,而且有时候还会招致一连串的缺陷和编译错误。
如果不想处理这一难于解决的问题,同时又希望升级编译器,那么不妨检查一下能否有办法恢复标准制定之前 for 循环变量的行为。如果确实使用了这种变量,那么打开这个选项,然后(使用注释)明确地在代码记下这一事实,以使将来的程序员知道如何正确地编译这一代码。
If you're wary of relying on compilers' favors, there's an alternative patch: move the variable's definition outside the for-loop:
如果不愿依赖编译器的帮助,那么还有一种替代方案:将变量的定义移至 for 循环之外:
int n=0; //originally was inside the for loop
for (/*n was here*/; n { //..do something } int x=n; //OK 要确保在有改动的地方添加一句描述性注释,新代码
作用域规则可能也会影响新代码。比如说,假设我们需要使用一个依然保持标准制定之前行为的编译器来编译新代码。
为了确保 for 循环变量不在循环之外被访问,我们可以将整个循环之外包围一对大括号。
{//restrict for-loop variables' scope
for (int n=0; n { //..do something } }//restrict for-loop variables' scope With the help of conditional compilation, you can use a macro that inserts braces only when they are needed: 在条件编译的帮助下,我们可以使用一个宏来控制只在需要的地方插入大括号: #if defined(OLD_FOR_SCOPING) #define OPEN_FOR_GUARD { #define CLOSE_FOR_GUARD } #else #define OPEN_FOR_GUARD #define CLOSE_FOR_GUARD #endif OPEN_FOR_GUARD for (int n=0; n { //..do something } CLOSE_FOR_GUARD 如果你正在使用新代码以及与标准兼容的编译器,那么新作用域规则将不会带来任何问题。然而,当涉及到遗留代码或老编译器时,你可以应用我在这个小技巧中描述的技术绕开这一问题。 原文转自:www.ltesting.net
篇15:C++基础教程for 循环语句
for 循环
有时候需要处理的是反复进行的工作,这时候使用循环语句是很好的方法,下面我们来看一个练习;
1、启动 Geany
1)点菜单“应用程序-编程-Geany”启动 Geany ,新建一个 c++ 源程序;
2)点菜单“文件-另存为”命令,以“for”为文件名,保存文件到自己的文件夹;
2、输入程序代码
1)先来看一个显示 10 以内的整数代码;
for (int i=0; i<10; i++)
{
cout << i << “ ”;
}
2)for 语句括号里有三句,第一句是定义一个循环变量,赋初值为 0,中间一句是循环条件,i 小于 10 的时候,就执行循环语句,这儿是下面的内容,需要用大括号括起来,
后面一句是步长,i++ 是 i=i+1,加一增量操作;
3)保存、编译、生成、运行,显示出 0-9 十个数;
4)因为 i 是从 0 开始的,并且必须小于10,等于也不行,所以是两头是 0 和 9;
5)好的,继续输入一个累加程序,从 1 加到 100(1 + 2 + 3 + ... + 100);
int sum = 0;
for (int i=1; i<=100; i++)
{
sum = sum + i;
}
cout << “sum=” << sum;
6)这次 i<=100,可以加到100,sum 是存放和的变量,每次往里面加一个 i,
sum = sum + i ,这一句是累加,像叠木箱一样;
7)保存、译、生成、运行,最终显示出累加的结果;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for (int i=0; i<10; i++)
{
cout << i << “ ”;
}
cout << endl;
int sum = 0;
for (int i=1; i<=100; i++)
{
sum = sum + i;
}
cout < < “sum=” << sum;
return 0;
}
篇16:七、循环语句和循环控制
Turbo C 2.0提供三种基本的循环语句: for语句、while语句和do-while语句,
一、循环语句
(一)、for循环 它的一般形式为:
for(<初始化>;<条件表过式>;<增量>)增量>条件表过式>初始化>
语句;
初始化总是一个赋值语句,它用来给循环控制变量赋初值;条件表达式是一个关系表达式,它决定什么时候退出循环;增量定义循环控制变量每循环一次后按什么方式变化。这三个部分之间用;分开。
例如:
for(i=1;i<=10;i++)
语句;
上例中先给i赋初值1,判断i是否小于等于10,若是则执行语句,之后值增加1。再重新判断,直到条件为假,即i>10时,结束循环。
注意:
(1).for循环中语句可以为语句体,但要用{和}将参加循环的语句括起来。
(2).for循环中的初始化、条件表达式和增量都是选择项,即可以缺省,但;不能缺省。省略了初始化,表示不对循环控制变量赋初值。省略了条件表达式,则不做其它处理时便成为死循环。省略了增量,则不对循环控制变量进行操作,这时可在语句体中加入修改循环控制变量的语句。
(3).for循环可以有多层嵌套。
例如:
for(;;) 语句;
for(i=1;;i+=2) 语句;
for(j=5;;) 语句;
这些for循环语句都是正确的。
main
{
int i,j;
printf(i jn);
for(i=0;i<2;i++)
for(j=0;j<3;j++)
printf(%d %dn,i,j);
}
输出结果为:
i j
0 0
0 1
0 2
1 0
1 1
1 2
用for循环求1+2+……+100的和:
main()
{
int sn=0,i;
for(i=1;i<=100;i++)
sn+=i; /*1+2+……+100*/
printf(%dn,sn);
}
从程序可以看出,使用循环语句可以大大简化代码。
(二)、while循环 它的一般形式为:
while(条件)
语句;
while循环表示当条件为真时,便执行语句。直到条件为假才结束循环。并继续执行循环程序外的后续语句。
例如:
#include stdio.h
main()
{
char c;
c=' '; /*初始化c*/
while(c!='n') /*回车结束循环*/
c=getche(); /*带回显的从键盘接收字符*/
}
上例中,while循环是以检查c是否为回车符开始,因其事先被初始化为空,所以条件为真,进入循环等待键盘输入字符;一旦输入回车,则c='n',条件为假,循环便告结束。与for循环一样,while循环总是在循环的头部检验条件,这就意味着循环可能什么也不执行就退出。
注意:
(1).在while循环体内也允许空语句。
例如:
while((c=getche())!='n');
这个循环直到键入回车为止。
(2).可以有多层循环嵌套。
(3).语句可以是语句体, 此时必须用{和}括起来。
用while循环求1+2+……+100的和:
main()
{
int sn=0,i=0;
while(++i<=100)
sn+=i; /*求1+2+……+100*/
printf(%dn,sn);
}
(三)、do--while循环 它的一般格式为:
do
{
语句块;
}
while(条件);
这个循环与while循环的不同在于:它先执行循环中的语句,然后再判断条件是否为真,如果为真则继续循环;如果为假,则终止循环,
因此,do-while循环至少要执行一次循环语句。
同样当有许多语句参加循环时,要用{和}把它们括起来。
用do--while循环求1+2+……+100的和:
main()
{
int sn=0,i=1;
do
sn+=i; /*求1+2+……+100*/
while(++i<=100);
printf(%dn,sn);
}
从上面三个程序看出,使用for,while和do--while求解同样的问题,基本思路都差不多,只是在第一次计算时,注意初值。
二、循环控制
(一)、break语句
break语句通常用在循环语句和开关语句中。当break用于开关语句switch中时,可使程序跳出switch而执行switch以后的语句;如果没有break语句,则将成为一个死循环而无法退出。break在switch中的用法已在前面介绍开关语句时的例子中碰到,这里不再举例。
当break语句用于do-while、for、while循环语句中时,可使程序终止循环而执行循环后面的语句,通常break语句总是与if语句联在一起。即满足条件时便跳出循环。
例如:
main()
{
int sn=0,i;
for(i=1;i<=100;i++)
{
if(i==51) break; /*如果i等于51,则跳出循环*/
sn+=i; /*1+2+……+50*/
}
printf(%dn,sn);
}
可以看出,最终的结果是1+2+……+50。因为在i等于51的时候,就跳出循环了。自己写写怎样在while和do--while循环中增加break语句。
注意:
1. break语句对if-else的条件语句不起作用。
2. 在多层循环中,一个break语句只向外跳一层。
例如:
main()
{
int i,j;
printf(i jn);
for(i=0;i<2;i++)
for(j=0;j<3;j++)
{
if(j==2) break;
printf(%d %dn,i,j);
}
}
输出结果为:
i j
0 0
0 1
1 0
1 1
当i==0,j==2时,执行break语句,跳出到外层的循环,i变为1。
(二)、continue语句
continue语句的作用是跳过循环本中剩余的语句而强行执行下一次循环。
continue语句只用在for、while、do-while等循环体中, 常与if条件语句一起使用,用来加速循环。
例如:
main()
{
int sn=0,i;
for(i=1;i<=100;i++)
{
if(i==51) continue; /*如果i等于51,则结束本次循环*/
sn+=i; /*1+2+……+50+52+……+100*/
}
printf(%dn,sn);
}
从程序中可以看出,continue语句只是当前的值没有执行,也就是说当前的值跳过去了,接着执行下次循环。
篇17:FLASH条件和循环语句
条件|循环|语句
Actions cript 的条件和循环语句有 if, else, else if, for, while, do...while, for...in 和 switch. 在 Flash 中它们被叫做流程控制动作(Action), 但实际上, 其实质与其它程序语言没什么不一样的.因为条件和循环语句是程序语言中最基础的, 也是最具有实用价值的语句, 所以要在这里仔细讲解一下. 对于有 C++ 和 Java 等编程经验的读者随意浏览一下就可以了.
条件语if句--if
可以说是程序语言中最基本的条件判断语句. 无论在任何语言中都有它的身影.
由下面的例子可以了解它的格式:
name = “SiC”;
//下面是 if 语句
if(name == “SiC”){
trace(“作者”);
}
if 语句通过判断其后圆括号内的逻辑表达式是否为 true 来确定是否执行大括号内的语句. 假如逻辑表达式 name == “SiC” 返回值为真, 就在输出窗口(Output Window)内显示“作者”, 否则就不执行.
然后让我们设想一下下面例子的效果:
if(1){
trace(“总是执行”);
}
如果你还记得前面数据类型的内容, 那么应该可以看出, 这时的 if 语句基本上是多余的, 因为对于常量 1, 逻辑表达式的值恒为 true(其实 1 就是逻辑值 true 的数值表示形式). 但对于常量 0, 则永远为 false. 你可以试试把上例中的 1 改成一个字符串常量(例如 “hi!”)看看会有什么效果.
再看一个例子:
name = “SiC”;
//下面是 if 语句
if(name = “SiC”){
trace(“作者”);
}
比较一下看这个例子与第一个例子有什么不同? 不同之处就在于第一个用了 ==, 而这个用了 =. 对于这个例子, if 的判断永远为 true. 想想为什么? 问题就在于使用了赋值运算符 = 而不是逻辑运算符 ==. 对于赋值运算, 其返回的逻辑值总是 true. 这也是初学者常犯的错误.
一定要注意区分赋值运算符 = 和逻辑运算符 ==. 否则你会遇到一些莫名其妙的错误和问题, 而且语法检查也找不出错误(因为赋值运算表达式也是有效的条件表达式). 所以请记住, Actions cript 的相等逻辑运算符是 == 而不是 =.
if...else
假如想要在判断条件不成立时执行另一项操作时怎么办? 很简单, 在 if 语句后面加上个 else 语句块就可以了:
name = “未知”;
//下面是 if...else 语句
if(name == “SiC”){
trace(“作者”);
} else {
trace(“未知”);
}
很简单吧? 只要把在判断结果为假时要执行的语句放在 else 后的大括号里就行了.
if...else if
如果要进行很多个条件判断怎么办? 也好办, 用 else if 解决:
name = “Sam”;
//下面是 if...else if 语句
if(name == “SiC”){
trace(“作者”);
} else if(name == “Flash MX”) {
trace(“Flash MX 是软件名称.”);
} else if(name != “未知”) {
trace(“谁是 ” + name + “?”);
} else {
trace(“未知”);
}
你可以接任意多个的 else if 来进行多个条件的判断, 最后的 else 语句块可有可无(根据实际需要选用). 唯一不足的就是 else if 太多时执行速度较慢(在其它程序语言中也是一大问题). 这时就轮到 switch 出场了
switch
switch
switch 在 Visual Basic 里面是个很好用的命令. 它可以通过判断不同的条件表达式来执行不同操作. 但是在 Actions cript 中就没有那么大的弹性了. 因为 Actions cript 中 switch 的条件被固定为 ===, 即绝对等于(包括数据类型也要相同), 不像在 VB 中可以额外使用 >, >= 之类的条件运算符. 所以, else if 在需要判断大于小于之类的情况下还是大有用处的. 现在来看看下面的例子:
mynumber = 3; //赋值给 mynumber
//下面是 switch 语句
switch (mynumber) {
case 1:
trace (“这是我希望得到的数字.”);
break;
case 2:
trace (“这个数字比我的小一点.”);
break;
case 3:
trace (“这是我的数字.”);
break;
default:
trace (“这不是我要的数字.”)
}
上面的例子是一个完整的 switch 语句块. 在 case 关键字后面的就是需要满足的条件, 如果都不满足, ActionScipt 会查找是否存在 default 语句块, 如果存在, 则执行其中的语句. 另外, 你可能已经发现在每个语句块后都有一个 break 关键字, 为什么呢? 因为如果没有用 break 来跳出 switch 条件选择语句, 程序会继续向下搜索满足条件的 case 项目(包括 defualt 块)并执行其中的语句. 下面是一个修改后的例子:
mynumber = 3; //赋值给 mynumber
//下面是没有加 break 的 switch 语句
switch (mynumber) {
case 1:
trace (“这是我希望得到的数字.”);
case 2:
trace (“这个数字比我的小一点.”);
case 3:
trace (“这是我的数字.”);
default:
trace (“这不是我要的数字.”)
}
运行一下这个例子, 你会发现会同时输出了 “这是我的数字” 和 “这不是我要的数字”. 为什么? 因为没有了 break, 在运行了满足条件的 case 3: 语句块后, 条件选择语句仍会继续执行, 而 default 块作为默认条件, 它总是会被执行, 从而产生了这样的结果. 一些常见的程序错误也就由此而来.
在 Actions cript 中还有一个用于循环的 continue 命令, 它可以直接跳到所在循环的条件检测部分(即立即进行下一次循环的条件判断). 这个命令不常用到, 所以在这里没有讲解. .
循环语句--for
循环语句
for
对于 for 循环, 我想大多数读者都不会陌生. 下面是一个求 1 到 100 的自然数之和的程序段.
var sum = 0;
//下面是 for 循环
for (var i=1; i<=100; i++) {
sum = sum + i;
}
trace (“sum=”+sum);
for 后面括号里面的内容分为三部分: 初始值; 循环条件; 循环值变化方式. 对于初始值没什么可说的, 随便取; 循环条件就是在什么条件下继续循环, 只要懂得逻辑表达式就可以了; 循环值的变化方式可以用任意的赋值语句来改变. 下面是一个修改后的例子:
var sum = 0;
//下面是 for 循环
for (var i=2; i<100; i+=2) {
sum = sum + i; //trace(i);
}
trace(“sum=”+sum);
上例中我把初始值 i 改为了 2, 条件改为 <100 (即不包括 100), 循环值变成每次加 2. 运行后看看结果, 结果是 1 到 100 的开区间中所有双数之和. 如果不清楚循环内部的工作机理, 可以删除上例中 for 循环体内 //trace(i); 前的双斜杠, 运行代码时会在输出窗口中列出每次的 i 值. 那么如果初值不满足循环条件会怎样? 你可以把 i=2 改为 i=100 看看.
对应于 for 还有一个 for...in 循环, 这涉及到数组和对象的内容, 在后面会介绍
while & do...while
while & do...while
说实在话, 对于一般的编程 while 用得不多. 但是在需要的时候你才会发现它的价值.
while 循环在运行时遵循下面的步骤:
检查 while 后面括号内的条件是否成立.
如果条件成立, 运行语句块内的语句. 否则结束循环, 运行循环体后面的语句.
运行完语句块内的语句后回到第一步.
n = 0;
//下面是 while 循环
while(n < 5) {
n++;
}
trace(“n=”+n);
上面的例子运行结果为 n=5. 当 n 小于 5 时循环的条件成立, 于是运行其中的 n++ (即 n 增加 1). 当 n 等于 5 时, 因为循环条件已经不成立, 所以中止循环, 执行后面的 trace 语句.
来源: 闪吧
篇18:基于.NET的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NET的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设计和实现了一个基于.NET的三层结构的.教学平台系统,利用SPEECH.NET技术实现了人与电脑的交互,并重点讲述了试题自动分析以及自动生成题库的实现过程.
作 者:孙鉴坤 叶玲 王素清 SUN Jian-kun YE Lin WANG Su-qing 作者单位:黄冈师范学院图书馆,湖北黄州,438000 刊 名: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英文刊名:SCI-TECH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 ECONOMY 年,卷(期):2009 19(23) 分类号:G434 关键词:NET 教学系统 教学平台 Web Service★ 太阳能教学设计
★ zcs教学设计
★ 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FOR/NEXT循环语句教学设计(精选1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