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望》阅读训练附答案

时间:2023-05-23 03:41:14 作者:旺仔小丸子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旺仔小丸子”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野望》阅读训练附答案,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野望》阅读训练附答案,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野望》阅读答案附赏析

《野望》阅读答案附赏析

野望

【宋】翁卷

一天秋色冷晴湾①,无数峰峦远近间。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注释】①湾:水流湾曲的地方。

1.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分)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

1.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阔、山清水秀,水波清冷)、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2分,符全诗意即可)

2.抒发了作者悠闲(闲适)惊喜(喜悦、喜爱大自然)之情。(2分,意思基本对也给分)

翁卷(公元1153—约1223年),宋代人,字续古,一字灵舒。南宋诗人。永嘉(今为浙江省温州乐清市淡溪镇埭头村人);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并称为“永嘉四灵”,其中翁卷最年长。 由于一生仅参加过一次科举考试,未果,所以一生都为布衣。

赏析:

翁卷等“永嘉四灵”专攻五律。其诗多咏景物,写野逸之趣,追求一种平淡简远的情调。注重字句的锤炼和对偶声韵。如:“轻烟分近郭,积雪盖遥山。”(《冬日登富览亭》)。“一阶春草生,几片落花轻。”(《春日》)“梅花分地落,井气隔帘生(《晓对》)”等等都是真切浑朴的秀句,为人传诵。他的山水诗,既继承了晚唐细腻精致的风格,又蕴含有宋诗理性化特点,

《野望》:

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翁卷的诗多采取白描的'手法,诗风显得较为平易,简约中有一份清淡的韵味,“贵精不求多,得意不恋事”正是他的创作原则。

翁卷不仅擅长写山水诗,由于他生活在社会下层,熟悉民情风俗,因此他也创作出了一些反映和关注现实、同情民生疾苦、揭露社会不合理现象的诗作。

篇2:野望阅读答案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①王绩(584―664):字无功,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尝居东皋,号东皋子。仕隋为秘书省正字,唐初以原官待诏门下省,后弃官还乡。为人放荡不羁。②徙倚:徘徊。③采薇:《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1)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4分)

(2)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4分)

篇3:野望阅读答案

(1)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1分)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1分)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2分)

(2)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1分)又没有真正的知己,(1分)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2分)

篇4:《野望》阅读答案

洞庭微雨后,凉气入纶巾。

水底归云乱,芦丛返照新。

遥汀横薄暮,独鸟度长津。

兵曱无归日,江湖送老身。

悠悠只倚杖,悄悄自伤神。

天意苍茫里,村醪亦醉人。

19. “兵甲无归日”一句中“兵甲”指______,“江湖送老身”体现了诗人____________(情感)。

20. 陈与义在北宋灭亡后转学杜甫,此诗被清代纪晓岚评价为“入之杜集,殆不可辨”,请从意象、情感两个角度赏析本诗的风格。

【答案】19. (1). 战争/战事 (2). 晚年漂泊流落的感伤

20. 全诗沉郁顿挫。①意象真实、清冷、密集,如“微雨”“凉气”“乱云”“遥汀”“薄暮”“独鸟”等,契合诗人深沉的心境。②情感沉痛、厚重而不消沉,诗人既有自身的羁旅之愁、衰老之叹,又有亡国之痛,个人的命运与国家联系在一起,结尾不以悲语收束,而已宽解之语作结,使全诗情感深沉而不颓唐。

篇5:《野望》阅读答案

野 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倚。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注】王绩,唐诗人,字无功,自号东皋子,时称斗酒学士,后弃官归隐而终。

(1)结合首联和尾联,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4分)

答:

(2)简析颔联和颈联在写景方面的特点。(4分)

答:

参考答案:

13.(1)首联点明躬耕归隐身份,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2分)尾联表明在现实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2分)

(2)两联运用动静结合(或远近相映、光色相融)的表现手法,颔联写作者举目四望,山、树一片秋色,在夕阳余辉中越发显得萧瑟;(2分)颈联表现牧歌式的田园气氛,牧人与猎马的出现,使静谧的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宛如一幅山林秋晚图,在闲逸的基调中,透露出几分忧郁和苦闷。(2分)(共8分,意思对即可)

篇6:《野望》阅读答案

寒食野望吟

白居易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寒食即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两日。这一天禁烟火,只吃冷食。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等风俗。

B.题目中的“望”具有统领全篇内容的作用,下文所写内容既有诗人亲眼之所见也有诗人想象之景象,全诗采用了虚实结合。

C.“谁家哭”表现寒食节人们在祭奠先祖时的痛哭情状,凄凉悲惨,令人心怀惆怅,追思怀远。

D.颈联中“尽是死生别离处”一句与《长恨歌》中“悠悠生死别经年”抒发的是相同的亲人之间的生离死别之情。

15.诗歌的尾联在抒情上有何特点,请分析。(6分)

阅读答案:

14.D

分析:该诗抒发的是对亲人先祖的沉痛追悼,《长恨歌》表达的是唐玄宗对杨贵妃死后的思念和悲伤。

①尾联采用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结合的方式;(2分)

②“冥冥重泉哭不闻”,直接抒发了黄土之上,人在哭泣,而九泉之下的亲人却没有办法知晓的悲痛。(2分)

③“萧萧暮雨人归去”,以景结情。黄昏时分,暮雨潇潇,扫墓人于凄清冷寂的环境中黯然离去。抒发凄凉、伤感之情。(2分)

篇7:《野望》阅读答案

野望(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3.下列各组词语不符合对仗要求的一项是()。(1分)

A.第一、二句中的“白雪”与“清江”

B.第三、四句中的“诸弟”与“一身”

C.第五、六句中的“供多病”与“答圣朝”

D.第七、八句中的“时极目”与“日萧条”

14.从“切合题目”的角度分析本诗,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第一、二句中的“西山”“南浦”切合“野”字。

B.第三、四句“海内”“天涯”切合“野望“二字。

C.第五、六句中的“迟暮”“涓埃”切合“望“字。

D.第七句中的“出郊”“极目”切合“野望”二字。

15.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5分)

参考答案:

13.D

14.D

15.全诗表现了作者感伤时局,怀念诸弟,孤独隐忧的思想情感。首联写作者野望所见的“西山”和“清江”凄清景色,融情于景。中间两联写作者由所望之景触发的有关国家和个人的感怀。由战乱推出怀念诸弟,自伤流落的情思。暮年“多病”,“未有”丝毫贡献报答“圣朝”的惭愧。尾联写出杜甫深为民不堪命而对世事产生“日”转“萧条”的隐忧。

考点:正确识记古诗词中的对仗知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14.试题解析:本题选D项。题干要求从“切合题目”的角度分析,指向明确,首先从题目“野望”思考起,A项中“西山”“南浦”切合题目中的“望”而非“野”字。B项中“海内”“天涯”是诗人远望后的想象,而不是切合“野望”二字。C项中的“迟暮”“涓埃”也是作者的感慨语,而非“野望”的内容。D项中的“出郊”切合“野”,“极目”切合“望”,所以都与“野望”二字切合,因此选D项。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5.试题解析:题干要求明确,首先是全诗的情感,然后结合诗句解答。情感上应从诗句中表现情感的词语中概括。从“诸弟隔”“涕泪”“供多病”“答圣朝”“不堪人事”等词语中可以看出全诗表现了作者感伤时局,怀念诸弟,孤独隐忧的思想情感。学 科 网结合诗句就是要求学生结合全诗的每一联思考。首联写作者野望所见的“西山”和“清江”凄清景色,融情于景。中间两联写作者由所望之景触发的有关国家和个人的感怀。由战乱推出怀念诸弟,自伤流落的情思。暮年“多病”,“未有”丝毫贡献报答“圣朝”的惭愧。尾联写出杜甫深为民不堪命而对世事产生“日”转“萧条”的隐忧。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篇8:《野望》阅读答案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下面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诗歌首联“徙倚”即徘徊之意,生动写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矛盾。

B.诗歌颔联由远及近,巧用“皆”“唯”二字宏观描绘出浓浓的秋意。

C.诗歌颈联描绘了牧人、猎手满载而归的画面,反衬了诗人的落寞。

D.全诗语句朴素自然,意境清新恬淡,格律工整,开唐代律诗风气之先。

(2)诗歌尾联中“采薇”是什么意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分析】《野望》是隋末唐初诗人王绩的作品。此诗描写了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也是现存唐诗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诗。首联借“徙倚”的动作和“欲何依”的心理描写来抒情;颔联写树写山,一派安详宁静;颈联中用几个动词“驱”“返”“带”“归”进行动态式的描写,以动衬静;尾联借典抒情,情景交融。全诗言辞自然流畅,风格朴素清新,摆脱了初唐轻靡华艳的诗风,在当时的诗坛上别具一格。

【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ACD.正确;

B.有误,颔联由近及远。

故选:B。

(2)本题考查词语的含义和情感主旨。采薇的含义可结合浅层和深层的含义回答。浅层就是本意“采食野草”,而深层要结合典故来答,即代指隐居不仕。理解情感主旨,要先了解诗歌尾联的大致意思。“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句意: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

答案:

(1)B

(2)“采薇”代指隐居生活。尾联表达了诗人孤独抑郁、惆怅孤寂的情怀。

龙卷风 阅读训练附答案

文言文醉翁亭记阅读训练附答案

《丑 石》阅读训练附答案

《石上书》阅读训练附答案

《虎猫对饮》阅读训练题附答案

塞外的春天阅读训练附答案

《一个人的春天》阅读训练附答案

《亲吻爹娘》阅读试题训练附答案

庐山纪游(节选)阅读训练附答案

中考语文阅读训练写给秋天附答案

《野望》阅读训练附答案(精选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野望》阅读训练附答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