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t1Tan”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强弩之末》阅读答案附翻译,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强弩之末》阅读答案附翻译,供大家阅读参考。
- 目录
篇1: 《强弩之末》阅读答案附翻译
《强弩之末》阅读答案附翻译
强弩之末
匈奴来请和亲①,天子下议②。大行王恢,燕人也,数为边吏,习知胡事③。议曰: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④。不如勿许,兴兵击之。安国曰:千里而战,兵不获利。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迁徙鸟举⑤,难得而制也。得其地不足以为广,有其众不足以为强,自上古不属为人⑥。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⑦。且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⑧;冲风之末⑨,力不能漂鸿毛⑩。非初不劲,末力衰也。击之不便,不如和亲。群臣议者多附安国,于是上许和亲。
【注释】
①匈奴:北方游牧民族。秦汉时活动于大漠南北广大地区,并不断南下侵扰。和亲:两个政权或民族间的和好亲善,也指两个政权或民族间的具有政治目的的联姻。②下议:下交群臣议论。③习:熟悉。胡:指匈奴。④率:大概,一般。倍:通背。违背,背叛。⑤鸟举:鸟飞。⑥不属为人:不隶属中国为百姓。⑦敝:破,疲敝。⑧鲁缟:鲁地出产的素绢,十分轻薄。⑨冲风:猛烈的风。⑩漂:通飘。飘扬;吹动。
【译文】
匈奴前来请和亲,汉武帝将这件大事交付群臣讨论。大行王恢是燕地人,屡次担任边郡官吏,熟悉了解匈奴的情况。他议论说:汉朝和匈奴修好,一般不过几年匈奴就又背弃盟约。不如不答应,而发兵攻打他们。韩安国说:派军队去千里之外作战,不会取得胜利。现在匈奴依仗军马的充足,怀着禽兽般的心肠,迁移如同群鸟飞翔,很难控制他们。我们得到他们的土地也不能算疆域扩展,拥有了他们的百姓也不能算国力强大,他们从上古起就不属于我国百姓。汉军行几千里路去争夺胜利,就会人马疲惫,匈奴人就会凭借他们的完整压倒汉军的疲敝。况且强弩的力量到了终极,箭矢不能穿透鲁地的薄绢;猛烈的风到了最后,力量不能飘起轻细的鸿毛。不是他们开始时力量不强劲,而是到了最后,是最后力量衰竭了。所以发兵攻打匈奴是很不利的,不如跟他们和亲。 群臣的议论多数附合韩安国,于是皇上便同意与匈奴和亲。
【阅读训练】
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义。
(1)大行王恢,燕人也,数为边吏
(2)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
(3)不如勿许,兴兵击之
(4)匈奴负戎马之足
(5)难得而制也
(6)则人马罢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 之心,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
(2)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
3.王恢主张兴兵击之,他是从什么角度考虑的?安国主张和亲,又是从什么角度思考的'?
【参考答案】
1.(1)屡次(2)通背。违背(3)发(4)仗恃(5)对付(6)通疲,疲劳
2.(1)现在匈奴依仗军马的充足,怀着禽兽般的心肠,迁移如同群鸟飞翔,很难控制他们。
(2)汉军行几千里路去争夺胜利,就会人马疲惫,匈奴人就会凭借他们的完整压倒汉军的疲敝。
3.王恢是从匈奴不讲信用,盟约靠不住的角度,主张只能兴兵击之。安国认为,既然没法打,那么还不如和亲好,他是从长久平安角度思考的。
篇2:比较阅读答案附翻译
比较阅读答案附翻译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17分)
甲文: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乙文:梁君①出猎,见白雁群。梁君下车,彀弓②欲射之。道有行者,梁君谓行者止。行者不止,白雁群骇。梁君怒,欲射行者。其御③公孙袭下车抚矢曰:君止!梁君忿然作色怒曰:袭不与其君而顾他人,何也?公孙袭曰:昔齐景公之时,天大旱三年,卜④之,曰:必以人祠⑤,乃雨。景公下堂顿首曰:凡吾所以求雨者,为吾民也;今必使吾以人祠,乃且雨,寡人将自当之。言未卒,而天大雨者方千里,何也?为有德于天而惠于民也。今主君以白雁之故而欲射人,袭谓主君无异于虎狼⑥!梁君援其手与上车归,入庙门,呼万岁,曰:幸哉今日也!他人猎皆得禽兽,吾猎得善言而归。
(选自刘向《新序·杂事》)
注释:①梁君:即魏国国君。②彀gòu弓:拉开弓。③御:车夫。④卜:占卜,古时迷信活动。⑤祠:祭祀。⑥无异于虎狼:跟虎狼没两样。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4分)
读之竟日( ) 他日补缀旧纸 ( )
卒用其人( ) 必以人祠,乃雨 ( )
12. 选出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3分)( )
A.太祖常劝以读书 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
B.复奏如初 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C.跪而拾之以归 袭不与其君而顾他人
D.凡吾所以求雨者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译文:
(2)今主君以白雁之故而欲射人,袭谓主君无异于虎狼!
译文:
(3)他人猎皆得禽兽,吾猎得善言而归。
译文:
14.甲文中的赵普是一个 的良臣,乙文中的公孙袭讲故事的目的是想讽劝梁君 (用原文语句填空)。(4分)
参考答案:
古文阅读:11.整日 连结 终于 下雨 12.D
13.采分点一点一分,扣完为止。
(1)采分点:既 发 则 (2)采分点:以 故 谓 (3)采分点:猎皆
14.而能以天下为己任 有德于天而惠于民
附古文翻译:梁君出去打猎,见到一群白雁。梁君下了车,拉满弓想射白雁。路上有个走路的人,梁君叫走路的人停下,那个人没停,白雁群受惊而飞。梁君发怒,想射那走路的`人。他的车夫公孙袭下车,按着箭说:您别射。梁君气愤地变了脸色生气地说:你不帮助你的主君反而帮助别人,为什么呢?公孙袭回答说:过去齐景公的时候,天大旱三年,占卜时说一定用人祭祀才下雨。齐景公走下庭堂磕头说:凡是我求雨的原因,是为了人民。现在一定让我用人祭祀,才将要下雨,我将自己充当祭品。话没说完,天下大雨达到方圆千里,为什么呢?因为齐景公对天有德对人民施恩惠,现在主君因白雁的缘故而想射人,我认为主君的话跟虎狼没有什么不同。梁君拉着公孙袭的手,和他上车回去。进了庙门,粱君喊万岁,说:今天真幸运啊:别人打猎都得到禽兽,我打猎得到善言回来了。
篇3:请君入瓮阅读答案附翻译
周兴与丘神勣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②之。俊臣与兴方推事③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④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⑤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
导读:本文写的是来俊臣“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及周兴作法自毙的故事。
注释:①瓮(w ng):大坛子。②鞫(j ):审讯犯人。③推事:研究事情。④炙(zh ):烧烤。⑤内状:宫内递出的状辞。推:追究,检举。
阅读题: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 ) 2.囚多不承,当为何法( )
3.取大瓮( ) 4.因起谓兴曰( )
二、翻译
1.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
2.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
三、来俊臣请周兴入瓮,是采用了____________的.方法。
参考答案:
一、1.正在,正当 2.应当 3.拿 4.于是,就
二、l.周兴说:“这很容易!拿一个大坛子,用炭火在周围烤,让犯人进到里边,什么事敢不承认!” 2.于是站起来对周兴说:“宫中有人递出状辞检举你,请你进到这大坛子里去吧!”
三、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篇4:《老马识途》阅读答案附翻译
《老马识途》阅读答案附翻译
阅读《老马识途》,完成8—11题。(14分)
管仲、隰朋①从②于桓公而伐③孤竹④,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
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⑤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⑥乎?
【注】①隰(xí)朋:人名。②从:跟随。③伐:攻打。④孤竹:国名。⑤师:学习。⑥过:过分。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春往冬反 ( ) ②迷惑失道 ( )
③行山中无水 ( ) ④夏居山之阴 (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老马之智可用也
A.项为之强(《幼时记趣》) B.是吾剑之所从坠(《刻舟求剑》)
C.至之市 (《郑人买履》) D.故时有物外之趣(《幼时记趣》)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蚁 冬 居 山 之 阳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乃掘地,遂得水。(2分)
译文:
(2)果如鹤立云端。(《幼时记趣》)(2分)
译文:
11.文中谈到人们获取知识有两种途径,请你概括出这两点。(2分)
参考答案:
8.(1)①反:同“返”,返回。②惑:糊涂。③行:走。④阴:山的北面。
(2)D(例句中“之”,意为“的”,而A中“之”为代词,这样;B中“之”为助词,无实意;C中“之”为去、往;D中“之”,意为“的”。)
9.蚁/冬居/山之阳(只标对第一处得1分,只标对第二处不给分)(2分)
10.(1)就发掘蚁穴,找到了水源。(“掘”“得”各占1分)
(2)果真像白鹤在云头上高亢地鸣叫。(“果”“唳” 各占1分)
11.一是多和日常生活接触,积累宝贵经验;(1分)二是向圣人学习,获取已有的知识。(1分)
译文:
管仲、隰朋跟从齐桓公北伐孤竹,春往冬返,由于没有熟悉地理的向导带路,在回家的路上迷失道路,管仲说:“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啊。”于是就纵老马于军前,任其所至,随而从之,竟得道而归。在山中行军,没有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高出地面一寸的蚂蚁的`巢穴下面一仞之处就有水。”就发掘蚁穴,找到了水源。
凭借管仲的圣明和隰朋的智慧,遇到他们所不了解的事,也不把向老马和蚂蚁求教学习看作是羞耻的事,现在的人却不承认自己愚昧,而学习圣人的智慧,不太过分了吗?
篇5:晏子春秋阅读答案附翻译
晏子春秋阅读答案附翻译
金壶丹书《晏子春秋》①
景公②游于纪③,得金壶,乃发视之,中有丹书,曰:食鱼无反,勿乘驽马。公曰:善哉,如若言!食鱼无反,则恶其鳋④也;勿乘驽马,恶其取道不远也。晏子对曰:不然。食鱼无反,毋尽民力乎!勿乘驽马,则无置不肖于侧乎!公曰:纪有书,何以亡也?晏子对曰:有以亡也。婴闻之,君子有道,悬于闾;纪有此言。注之壶,不亡何待乎?
注解:①《晏子春秋》:一部记载晏子言行的散文著作。晏子,名婴,春秋时齐国的国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②景公:春秋时齐国的国君。③纪:原是一个诸侯国,后为齐国兼并。④鳋(sao):鱼腥味。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乃发视之 ( )
(2)勿乘驽马 ( )
(3)则恶其鳋也 ( )
(4)何以亡也 (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善哉,如若言!
(2)君子有道,悬于闾。
3、写出这则故事所蕴含的一个道理。
4、请另外讲一个晏子的故事。
参考答案:
1、(1)打开(2)劣马(3)讨厌(4)为什么2、(1)好啊!说的确实是这样!(2)君子有治国的方略。要把它公布到大街小巷上。(大意写出即可)3、示例: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将治国良策付诸实践,那么再好的国策也只能是一句空话。一个人如果只是将修身的格言置于座右,却并不打算实行,他就不可能获得长进。4、略。
译文:
齐景公在原纪国的土地上游历时,捡到一个金壶。打开来,里面有一张用红笔写的纸条:吃鱼不要反复吃,不要乘坐劣马。景公说:有道理!吃鱼不要反复吃,是因为不喜欢它的腥味。不乘坐劣马,是不喜欢它走不了远路。晏子说:不是这样啊!吃鱼不要反复吃,是说不要用尽老百姓的.力气。不要乘坐劣马,是说不要放不肖之人在国君身边。齐景公说:纪国有这样深刻的言语,为什么会亡国呢?晏子说:有这样的言语也会亡国。我听说:君子有治理国家的好策略,一定会公行于天下。纪国有这样的言语。却藏在金壶里,怎能不亡国呢?
篇6:文言文阅读答案附翻译
文言文阅读答案附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邓禹字仲华,南阳新野人也。年十三,能诵诗,受业长安。时光武亦游学京师,禹年虽幼,而见光武知非常人,遂相亲附。数年归家。
及汉兵起,更始立,豪杰多荐举禹,禹不肯从。及闻光武安集河北,即杖策北渡,追及于邺。光武见之甚欢,谓曰:“我得专封拜,生远来,宁欲仕乎?”禹曰:“不愿也。”光武曰:“即如是,何欲为?”禹曰;“但愿明公威德如于四海,禹得效其尺寸,垂功名于竹帛耳。”光武笑,因留宿闲语。禹进曰:“更始虽都关西,今山东未安,赤眉、青犊之属,动以万数,三辅假号,往往群聚。明公虽建藩辅之功,犹恐无所成立。于今之计,莫如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以公而虑天下,不足定也。”光武大悦,因令左右号禹曰邓将军。常宿止于中,与定计议。
及王郎起兵,光武自蓟至信都,使禹发奔命,得数千人,令自将之,别攻拔乐阳。时任使诸将,多访于禹,禹每有所举者,皆当其才,光武以为知人。使别将骑,与盖延等击铜马于清阳。连大克荻,北州略定。及赤眉西入关,更始使定国上公王匡、襄邑王成丹、抗威将军刘均及诸将,分据河东、弘农以拒之。赤眉众大集,王匡等莫能当。光武筹赤眉必破长安,欲乘机并关中,而方自事山东,未知所寄,以禹沉深有大度,故授以西讨之略。
显宗即位,以禹先帝元功,拜为太傅,进见东向,甚见尊宠。居岁余,寝疾。帝数自临问,以子男二人为郎。永平元年,年五十七薨,谥曰元侯。
注:①更始立,指刘玄登基。②明公,指刘秀。
节选自《后汉书·邓禹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更始虽都关西 都:建都 B.莫如延揽英雄 延;邀请
C.匡等莫能当 当:占据 D.欲乘机并关中 并;兼并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邓禹有才能的一组是(3分)( )
①闻光武安集河北,即杖策北渡,追及于邺。②莫如延揽英雄,务悦民心。
③以公而虑天下,不足定也。 ④常宿止于中,与定计议。
⑤连大克获,北州略定。 ⑥以禹沉深有大度,故授以西讨之略。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邓禹在年纪很小的时候就很聪明,在长安学习的`时候,认识了光武帝刘秀,知道他不是普通的人,于是和光武帝很亲近。
B.汉兵兴起,刘玄登位,许多有见识的人都向刘玄推荐邓禹,邓禹不肯跟随刘玄。却想办法追随光武帝。
C.见到光武帝后,邓禹陈述了自己的志向,分析了当下形势,并向光武帝进言献策,光武帝非常高兴。
D.邓禹屡建功勋,深受光武帝信任,显宗即位后,依然得到特别的尊崇,得病后,显宗亲自探望,并让他的两个儿子请郎中治疗。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但愿明公威德加于四海,禹得效其尺寸,垂功名于竹帛耳。(5分)
(2)时任使诸将,多访于禹,禹每有所举者,皆当其才,光武以为知人。(5分)
参考答案:
4、C当,抵挡。
5、D(①是写邓禹追随刘秀。③写的是邓禹对刘秀的认识.)
6、D“并让他的两个儿子请郎中治疗”错。
7、(1)、(我)只希望明公的威望和恩德广施天下,我能够为您尽一点力,在史书上流传功名罢了。(“但、加、效、垂”各一分,句子通顺一分)(“但”译为“只、只是” “加”译为“施加、散布、广布” “效”译为“为尽力、尽力、出力”等 “垂”灵活译为“留下、流传” “垂功名于竹帛”灵活译为“名垂青史”也可以)
(2)(光武)当时委任派遣各位将领,大都向邓禹咨询,邓禹每次举荐的人,(职位)都能和才能相当,光武帝认为(邓禹)能够了解人。(“访、举、当、知”各一分,句子通顺一分)(“访”可译为“询问、咨询”等有“问”含义的词均可给分;“举”可译为“推举、举荐、推荐、荐举”等;“当”可译为“相当、相配、相抵、相称、符合”等;“知”可译为“了解、知晓、明了”等,“任使”译为动词凡是把“使”译为名词的扣一分)
参考译文:
邓禹字仲华,南阳郡新野县人。十三岁时,能背诵《诗经》,到长安跟人学习,当时光武帝也在京师求学,邓禹虽然年纪小,但他见到光武帝,就知道他不是普通的人,于是和光武帝很亲近。几年后返回家乡。
等到汉兵兴起,刘玄登位,许多有见识的人都向刘玄推荐邓禹,邓禹不肯跟随刘玄。等听说光武帝镇守河北,立即驱马向北渡过黄河,在邺县追上光武帝。光武帝见到他非常高兴,对他说:“我可以独立任免官员,你从远方赶来,难道是想做官吗?”邓禹说:“不想。”光武帝说: “假如是这样,你想做什么呢?”邓禹说:“(我)只希望明公的威望和恩德广施天下,我能够为您尽一点力,在史书上流传功名罢了。”光武帝笑了,于是留他同住,私下交谈。邓禹提议说:“刘玄虽然建都关西,但现在山东没有安定,赤眉军、青犊军之类,动辄有上万人,三辅也自立名号,常常聚集兵力。明公虽然有建藩镇,辅助刘玄的功劳,但我还是怕您没有什么更大成就。当今之计,不如招纳英雄,努力取悦民心,建立高祖的功业,挽救百姓的性命。像您这样的人来谋划天下大事,不会费多少时间费多大力气便可平定天下。”光武帝非常高兴,于是让身边的人称邓禹为邓将军。邓禹常住在光武帝住处,一起商定计策。
等到王郎起兵,光武帝从蓟县到达信都,派邓禹募集奔命兵,共得到几千人,命令邓禹亲自率领这支队伍,另行攻取乐阳。(光武)当时委任派遣各位将领,大都向邓禹咨询,邓禹每次举荐的人,(职位)都能和才能相当,光武帝认为(邓禹)能够了解人。派他另外率领部队,和盖延等人在清阳攻打铜马军。连连大捷,北州大致平定。等赤眉军向西进入函谷关,刘玄派定国上公王匡、襄邑王成丹、抗威将军刘均以及各路将领,分别据守河东、弘农以抵挡赤眉军。赤眉军各部大举会集,王匡等人不能抵挡。光武帝算计赤眉军一定会攻破长安,想乘这个机会兼并关中,但他自己正进攻山东,不知该把这个任务托给谁,因为邓禹沉稳有度量,所以把西讨的计划交给他。
显宗登位,因为邓禹是先帝的大功臣,拜他为太傅,上朝见驾可以面向东方,很受皇帝的尊重和宠爱。过了一年多,卧病在家,显宗好几次亲自登门慰问,把他的两个儿子提拔做郎官。永平元年(58),邓禹年五十七岁去世。谥号元侯。
篇7:窦默阅读答案附翻译
窦默阅读答案附翻译
①窦默,字子声,初名杰,字汉卿,广平肥乡人。幼知读书,毅然有立志。族祖旺,为郡功曹,令习吏事,不肯就。会国兵伐金,默为所俘。同时被俘者三十人,皆见杀,惟默得脱,归其乡。家破,母独存,惊怖之余,母子俱得疾,母竟亡,扶病藁葬。而大兵复至,遂南走渡河,依母党吴氏。医者王翁妻以女,使业医。转客蔡州,遇名医李浩,授以铜人针法。金主迁蔡,默恐兵且至,又走德安。孝感令谢宪子以伊洛性理之书①授之,默自以为昔未尝学,而学自此始。适中书杨惟中奉旨招集儒、道、释之士,默乃北归,隐于大名,与姚枢、许衡朝暮讲习,至忘寝食。继还肥乡,以经术教授,由是知名。
②世祖在潜邸,遣召之,默变姓名以自晦。使者俾其友人往见,而微服踵其后,默不得已,乃拜命。既至,问以治道,默首以三纲五常为对。世祖曰:“人道之端,孰大于此。失此,则无以立于世矣。”默又言:“帝王之道,在诚意正心,心既正,则朝廷远近莫敢不一于正。”一日凡三召与语,奏对皆称旨,自是敬待加礼,不令暂去左右。世祖问今之明治道者,默荐姚枢,即召用之。俄命皇子真金从默学,赐以玉带钩,谕之曰:“此金内府故物,汝老人,佩服为宜,且使我子见之如见我也。”久之,请南还,命大名、顺德各给田宅,有司岁具衣物以为常。
③至元十二年,默年八十,公卿皆往贺,帝闻之,拱手曰:“此辈贤者,安得请于上帝,减去数年,留朕左右,共治天下,惜今老矣!”怅然者久之。默既老,不视事,帝数遣中使以珍玩及诸器物往存问焉。十七年,加昭文馆大学士,卒,年八十五。讣闻,帝深为嗟悼,厚加赗赐,皇太子亦赙以钞二千贯,命有司护送归葬肥乡。
④默为人乐易,平居未尝评品人物,与人居,温然儒者也。至论国家大计,面折廷诤,人谓汲黯②无以过之。帝尝谓侍臣曰:“朕求贤三十年,惟得窦汉卿及李俊民二人。”又曰:“如窦汉卿之心,姚公茂之才,合而为一,斯可谓全人矣。”后累赠太师,封魏国公,谥文正。子履,集贤大学士。 (选自《元史》)
注释:①伊洛性理,指宋程颢、程颐的理学。程氏兄弟洛阳人。讲学伊洛之间,故称。
②汲黯,西汉名臣。为人耿直,好直谏廷诤,汉武帝刘彻称其为“社稷之臣”。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1) 又走德安 ( ) (2) 奏对皆称旨 ( )
2.为下列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总分2分)
(1)母子俱得疾,母竟亡( )(1分)
A. 最后,终究 B. 竟然 C. 终了,完了 D.从头到尾
(2)帝数遣中使以珍玩及诸器物往存问焉( )(1分)
A. 思念 B. 抚养,保存 C. 问候,慰问 D. 存在
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默为所俘 有司岁具衣物以为常
B. 医者王翁妻以女 默首以三纲五常为对
C. 默恐兵且至 且使我子见之如见我也。
D.久之,请南还 如窦汉卿之心
4.把第④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6分)
默为人乐易,平居未尝评品人物,与人居,温然儒者也。至论国家大计,面折廷诤,人谓汲黯无以过之。
参考答案:窦默为人和乐平易,平时不曾评论他人(高低)。与人相处,是温和的读书人。至于议论国家大事时,却在朝廷上犯颜直谏,据理力争,人们说西汉汲黯也超不过他。
5.阅读第②段,概括元世祖赐给窦默玉带钩的原因。(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6.依据第②段相关内容,概括元世祖忽必烈与窦默的几次交往。(3分)
答案:
1. 参考答案:(1) 又走德安 ( 逃跑 ) (2) 奏对皆称旨 ( 符合 )
2.(1)参考答案: A
(2)参考答案: C
3. 参考答案:B
4. 参考答案:窦默为人和乐平易,平时不曾评论他人(高低)。与人相处,是温和的读书人。至于议论国家大事时,却在朝廷上犯颜直谏,据理力争,人们说西汉汲黯也超不过他。
5. 参考答案:这是金朝内府的东西,窦默是前朝老人,正适于佩戴。让王子见此物如见皇帝一般,能听老师的话。
6.参考答案:(写出任意3点给满分)
(1)元世祖问他治世之道,默首先讲三纲五常。
(2)元世祖一天要召问他三次,他的回答都符合皇帝的心意。
(3)窦默荐举姚枢,元世祖便立即召来任用。
(4)元世祖命皇子真金从窦默学习,并赐他玉带钩。
篇8:《食喻》阅读答案附翻译
①国朝尚书刘南垣公①,告老家居。有直指使②者,以饮食苛求属吏③,郡县患之。公曰:“此吾门生,当开谕之。”
②俟其来款④之,曰:“老夫欲设席,恐妨公务,特留此一饭。但老妻他往,无人治具⑤,家常饭,能对食乎?”直指以师命,不敢辞。
③自朝过午,饭尚未出,直指饥甚。比食至,惟脱粟饭、豆腐一器而已,各食三碗,直指觉过饱。
④少顷,佳肴美酝,罗列盈前,不能下箸。公强之,对曰:“已饱甚,不能也。”公笑曰:“可见饮馔⑥原无精细,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
⑤直指使谕其训,后不敢以盘飧⑦责人。
(选自《昨非庵日纂》卷九)
[注] ①刘南垣(yuán)公:指曾任明朝尚书的刘麟。②直指使:官职名。③属吏:部下。④款: 款待。⑤治具:烧饭。⑥饮馔(zhuàn):饮食。⑦飧(sūn):本指晚饭。这里指饭食。
7.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各食三碗 食不饱,力不足
B.自朝过午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C.不敢辞 蒙辞以军中多务
D.罗列盈前 曾不盈寸
8.下列加点“以”与“直指以师命”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不以物喜 B.徐喷以烟 C.以塞忠谏之路也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沉默阅读附答案
★ 南史阅读附答案
《强弩之末》阅读答案附翻译(推荐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