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养护与温控一般要求有哪些?

时间:2023-05-28 03:36:39 作者:哦伊吸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哦伊吸”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大体积混凝土养护与温控一般要求有哪些?,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后的大体积混凝土养护与温控一般要求有哪些?,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篇1:大体积混凝土养护与温控一般要求有哪些?

大体积混凝土养护与温控一般要求有哪些?

(1)混凝土侧面钢木模板在任何季节施工均应设保温层,采用砖侧模时在混凝土浇筑前宜回填完毕。

(2)蓄水养护混凝土:混凝土表面在初凝后覆盖塑料薄膜,终凝后注水,蓄水深度不少于80mm。当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养护水的温差超过20℃时应注入热水令温差降到10℃左右。

(3)蓄热法养护混凝土:盛夏采用降温搅拌混凝土施工时,混凝土终凝后立即覆盖塑料薄膜和保温层。常温施工时混凝土终凝后立即覆盖塑料薄膜和浇水养护,当混凝土实测内部温差或内外温差超过20℃时再覆盖保温层。当气温低于混凝土成型温度时,混凝土终凝后应立即覆盖塑料膜及保温层,在有可能降雨雪时,为保持保温层的干燥状态,保温层上表面应覆有不透水的遮盖,

(4)混凝土养护期间需进行其它作业时,应掀开保温层尽快完成随即恢复保温层。

(5)当设计无特殊要求时,混凝土硬化期的实测温度应符合下列规定:①混凝土内部温差(中心与表面下100mm或50mm处)不大于20℃;②混凝土表面温度(表面以下100mm或50mm)与混凝土表面外50mm处的温度差不大于25℃。对于补偿收缩混凝土,允许介于30℃-35℃之间;

③混凝土降温速度不大于1.5℃/d;④撤除保温层时混凝土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大于20℃。

(6)混凝土的养护期限:除满足上条规定外,混凝土的养护时间自混凝土浇筑开始计算,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少于14d,使用其它水泥不少于21d,炎热天气适当延长。

(7)养护期内(含撤除保温层后)混凝土表面应始终保持热潮湿状态(塑料膜内应有凝结水),对掺有膨胀剂的混凝土尤应富水养护。但气温低于5℃时,不得浇水养护。

篇2:混凝土表面养护要求是什么?混凝土表面养护要求是什么?

混凝土表面养护要求是什么?

一、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养护前宜避免太阳曝晒,

混凝土表面养护要求是什么?混凝土表面养护要求是什么?

二、塑性混凝土应在浇筑完毕6~18h内开始洒水养护,低塑性混凝土宜在浇筑完毕后立即喷雾养护,并及早开始洒水养护。

三、混凝土应连续养护,养护期内始终使混凝土表面保持湿润。

篇3:桥梁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及温控措施论文

0引言

在桥梁建筑工程中,所谓的大体积混凝土是指横截面大于1m2的混凝土构件,该比例混凝土构件在现阶段工程建设中应用比较多,关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平已经成为了评判一个建筑企业的重要指标之一。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桥梁沉降、自然环境变化、水化热积累等都有可能造成大体积混凝土产生不同程度的裂缝,而这一问题的存在一方面会阻碍混凝土结构功能的发挥,另一方面也为桥梁工程的安全应用埋下了安全隐患。基于此,在进行桥梁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当消除裂缝出现,制定并实施科学有效的温控措施,避免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问题。

1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影响因素

1.1水化热

通常情况下,大体积混凝土温度与水泥水化热释放量呈正相关,在散热条件较好的前提下,水化温度增加并不明显,混凝土裂缝问题发生概率比较小,但是若浇筑混凝土较大时,其整个的导热性和散热性将会急剧下降,造成水化热在短时间内无法排散出来,并在混凝土内部逐渐积累,使得混凝土内部温度较高,之后又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积累在混凝土内部的热量会慢慢散发出来,最终趋于稳定,但是所需的时间较长,几年到几十年不等,由此可以得出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变化过程图,大体积混凝土待浇筑3~5d后,内部温度将会升至最大值,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超过表面温度一定值后,温度应力和变形现象就会发生,且当产生的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内外约束力值后,就会导致混凝土温度裂缝的出现。

1.2收缩变形

通常当完成混凝土浇筑施工后,在一定时间内浇筑混凝土就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收缩变形,如塑性变形、干燥收缩以及体积变形等,而造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浇筑完成后混凝土中的含水量高,待其逐渐干燥后,其含水量就会大量减少,进而发生干燥收缩,若是在发生收缩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表面较其中心位置相比,前者的干燥速度较快,从而导致混凝土表面发生收缩裂缝问题。

1.3内外部约束力影响

在进行桥梁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其混凝土浇筑与地基浇筑施工步伐是一致的,一旦温度发生一定的变化,大体积混凝土就会受到来自地基的约束力。而通常情况下,在混凝土凝固干燥前期,其应力松弛度和徐变度大,弹性模量小,在这种情况下,地基产生的约束力对其影响作用不大,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后,混凝土稳定度下降到一定范围内,地基产生的拉应力增加明显,这时大体积混凝土的抗拉应力不足以对抗地基,进而产生混凝土裂缝。

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

2.1混凝土配合

在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为了最大限度的.避免温度裂缝问题的出现,会做好每一环节的施工准备工作,尤其是比较注重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案,例如一般会使用一些低热的矿渣硅酸盐水泥,该类水泥同普通的硅酸盐水泥相比,前者的水化热更低。另外在进行粗骨料配合过程中应当选用一些级配高的碎石,并控制含泥量在1%以下,而对于细骨料则可以使用天然砂,但也应当对其含泥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在进行混凝土搅拌过程中,可以适当加入一些粉煤灰等,减少混凝土中水泥使用量,使水化热温度峰值出现时间延后,整体来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仅应当满足强度要求,同时还应当对单位混凝土水泥用量控制在既定的范围之内。例如表1为某大桥工程锚定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方案,从表1可以看出,该设计方案综合考虑了各种情况,并在施工前进行了试验。

2.2混凝土浇筑

分层浇筑是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方式的首选,在进行浇筑施工过程中,必须依照设计厚度、长度以及宽度等完成分层浇筑施工,在浇筑过程中应当注意各层浇筑时间的衔接,保证下一层浇筑深入到前层的5cm以上,以快插慢拔的振捣方式进行振捣作业,且每一点的振捣时间应当维持在20~30s范围内,直至混凝土表面下沉不明显,无气泡冒出。

2.3混凝土后期养护

待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作业完成后,施工人员还应当注意对其表面温度和湿度变化的重视,以满足混凝土硬化要求。因此必须制定混凝土养护计划。通常情况下,浇筑完成12h后,养护作业就必须开始执行,例如可以通过蓄水覆盖的方法进行养护,控制表面温度和湿度在要求范围内,而具体的养护作业持续时间应当结合施工具体情况来确定,原则上是大于一周。

3如何做好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

3.1混凝土温度控制措施

在进行桥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粗集料和水温等对混凝土出机温度有一定的影响,若想使混凝土出机温度降低,那么首先就应当保证粗集料温度处于较低水平。首先,施工期在夏季时,外界环境温度较高,施工人员可以通过篷布等对石子材料进行一定的遮盖,而在使用之前可以先进行喷水处理,以有效的降低石子的进机温度。其次,对混凝土输送泵水平甭管等可以通过使用草袋进行遮盖,并定期进行喷水,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混凝土在泵送过程中不再吸收其他热量。

3.2温度检测控制

温度检测控制的目的是为了及时掌握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变化情况,以便为后续温度控制措施的实施提供参考依据。首先,温测点的布置应当合理且具代表性,例如可以从混凝土浇筑高度低端、中端和表面等位置进行温测点布置。垂直测点间的距离应当设定的80cm左右,而平面温测点的布置可以在中心,也可以设在边缘地带,测量距离设定在5m左右。其次,通过预留孔洞来为测定混凝土内部温度提供条件,测温孔和测点之间应当是一对一的关系,而测温仪器可以选用半导体液晶显示温度计。另外在进行温度检测过程中,一旦发现温差值大于25℃,且这一现象发生在温升阶段,那么这时施工人员应当及时将一些覆盖物去除,降低温差,而若这一现象发生在降温阶段,则可以采取蓄水保湿措施。

3.3施工阶段温控措施

施工阶段温控措施首先可以从混凝土水灰比设置方面入手。由施工经验分析可知,0.6以内泵送混凝土水灰比为最优比。除了注意水灰比还应当对混凝土塌落度进行准确的把握。例如施工人员可以通过调整砂率、加入减水剂等多种方式来有效防范混凝土塌落问题,但是这一过程中应当注意,不可通过漫无目的加水方式提升混凝土塌落度效果。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作业前期,应当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尤其是施工材料及设备等准备工作是保证整个施工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对此施工人员应当给予高度的重视。另外分层浇筑是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使用方式,因此在进行分层浇筑的过程应当对两层之间浇筑时间间隔进行严格的控制,以防范泌水层的出现。另外施工人员可以在分层浇筑面上设一个集水坑,通过泵将多余的水分抽至集水坑中。冷却水管进水流量和温度的调节是以混凝土内部温度值为参考的,一旦内部温度过高可以对冷却水管进行降温,以满足施工要求。

4结语

综上所述,桥梁工程建设对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如何保证桥梁工程质量是当前思考的重点问题之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桥梁工程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部分桥梁工程建设中仍旧存在着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问题,为工程今后的安全应用埋下了隐患,基于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施工单位应当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引进一些先进的技术、设备等,制定合理的温度控制措施,有效地解决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问题。

参考文献:

[1]于金琪.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技术在西固黄河大桥施工中的应用与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6(5):282-285.

[2]杨秀娟.宜昌庙嘴长江大桥大江桥桥搭实心段混凝土温度控制技术[J].世界桥梁,2016(1):30-34.

篇4:大体积混凝土测温一般要求有哪些?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一般要求有哪些?

①测温延续时间自混凝土浇筑始至撤保温后为止,同时应不少于20d,

②测温时间间隔,混凝土浇筑后1-3d为2h,4-7d为4h,其后为8h。

③测温点应在平面图上编号,并在现场挂编号标志,测温做详细记录并整理绘制温度曲线图,

温度变化情况应及时反馈。当各种温差达到18℃时应预警,达到22℃时应报警。

④使用普通玻璃温度计测温,测温管上端应用软木塞封堵,只允许放置或取出温度计时打开。温度计应系线绳垂吊至管底,停留不少于3min后取出迅速查看。

⑤使用建筑电子测温仪测温,附着与钢筋上的半导体传感器应与钢筋隔离,保护测温探头的插头不受污染,不受水浸,插入测温仪前应擦拭干净,保持干燥以防短路。

篇5: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措施及施工技术的探讨论文

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措施及施工技术的探讨论文

摘 要:大体积混凝土已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之中,对大体积混凝土的理论研究也很深入,但施工标准的制定还有些滞后。目前的设计、施工、验收标准对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的要求很少,文章就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措施及相关施工技术做了一些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施工技术

大体积混凝土是指现场浇筑混凝土结构的几何尺寸较大,且必须采取技术措施以避免水泥水化热及体积变化引起的裂缝。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极大推动了高层以及超高层建筑和许多特殊建筑物的出现,这些建筑基础工程大都采用体积庞大的混凝土结构,大体积混凝土已大量应用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

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检测和控制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温度监测和温度控制是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在施工中宜采用信息化的施工方法,温度监测的数据要及时反馈,以进行温度控制,采取温度控制的措施后,又要根据温度监测的数据判断温度控制的效果。

1 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与养护温控技术

1.1 分层连续浇筑法是目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普遍采用的方法

分层连续浇筑优点:①便于振捣,易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②可利用混凝土层面散热,对降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块的温升有利。

1.2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的参数

(1)混凝土的浇筑温度不宜超过28℃。

(2)混凝土内部与表面的温度之差不宜超过25℃,混凝土的温度骤降不应超过10℃。

1.3 每次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按温控技术措施的要求进行保温养护

(1)铺设完保温层之后,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保温材料进行覆盖,塑料薄膜、麻袋、草帘、土、砂等都可作为保温材料,要经过计算确定保温层的总厚度。

(2)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完成并其收水后,外露表面可选用塑料薄膜、养护纸以及喷涂养护液等保温材料。有的保温材料配合使用能取得良好效果,比如塑性薄膜和浸湿的吸水性织物(麻袋、帆布等)配合,可使混凝土中的'水分得以保持,并使其表面水分均匀分布,避免流淌水产生的混凝土表面斑纹。

(3)在昼夜温差大的地区以及特殊恶劣天气频发的地区,施工现场应准备充分的保温材料,同时要依照气温变化趋势和混凝土内温度监测结果及时调整保温层的厚度。

(4)根据温度监测的结果,若混凝土内部升温较快,表面保温效果不好,混凝土内部与表面温度之差有可能超过控制值时,应及时增加保温层厚度。

(5)当混凝土内部与表面温度之差小于20℃时,即可逐层拆除保温层。但要保证混凝土内部与表面温度之差不超过控制值。当混凝土内部与环境温度之差接近内部与表面温度控制值时,即可全部撤掉保温层。冬期施工时,保温养护的时间要保证混凝土在受冻前能够达到受冻临界强度,并要冷却到5℃时,方可全部撤掉保温层。

(6)大体积混凝土基础,也可蓄水养护保温。蓄水深度一般10 mm~30 mm左右,可根据蓄水深度在四周砌砖墙表面抹防水砂浆或用黏土筑成小埂,并设进出水管。通过调整蓄水深度控制温度。

1.4 降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温度的措施

(1)降低骨料、拌和用水的温度,通常采取以下措施:①喷水雾进行骨料预冷,其效果也较好。但要有排水措施,使骨料含水量保持稳定。②选定低温地下水或自来水,也可用冰水。水温控制在5℃~10℃时,其降温效果更为显著。③炎夏搭棚遮阳,将骨料放在凉棚内2 d~3 d后使用,可使骨料温度相对曝晒温度降低2℃~4℃,成品骨料堆高6 m~8 m,并保持足够的储备,通过底部和地垅取料可取得同样效果。

(2)可充分利用低温季节和夜间进行浇筑,以降低浇筑温度,减少温控费用。夏季的温度较高,白昼期间要加快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同时缩短混凝土日光暴晒时长,减少暴露的面积,降低混凝土拌和物因吸收太阳光造成的温升;夜间在不形成“冷缝”的前提下,尽可能延缓混凝土的入仓覆盖速度,以便早期水化热散发。

(3)当夏季温度较高时,混凝土泵管上可覆盖草等材料,并经常喷水保持湿润,以较少混凝土拌和物因运输而造成的温度回升。

2 防止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温控技术措施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水泥水化热引起混凝土浇筑内部温度和温度应力剧烈变化,是导致发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控制温度是重中之重。

2.1 混凝土的温升控制

在降温阶段,降温和水分蒸发等原因会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形成收缩,加之存在的外约束不能自由变形而产生温度应力。控制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升,可以减小降温温差,它对降低温度应力有很好作用,同时防止产生温度裂缝。混凝土升温的热源是水泥水化热,为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因水泥水化热而产生的温升,要选用中低热的水泥品种,并尽量降低水泥用量,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选用325#、425#矿渣硅酸盐水泥,实验统计结果显示可使水化热量减少超过20%。

2.2 掺加粉煤灰及其他外加剂

长期实践表明,在混凝土内掺入粉煤灰,可以改善混凝土黏塑性,因为粉煤灰具有一定活性,可替代部分水泥,另外粉煤灰颗粒呈球形,能发挥“滚珠效应”起到润滑的作用,该措施能增加泵送混凝土施工要求的0.315 mm以下的细粒含量,改善混凝土可泵性,降低混凝土水化热。为满足送到现场的混凝土具有一定坍落度,仅依靠增加单位水泥用量,会浪费水泥,加剧混凝土的收缩,会使水化热增大,引发混凝土开裂。必须选择适当的外加剂。木质素磺酸钙是一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水泥颗粒有明显的分散效应,并能使水的表面张力降低而引起加气作用。在混凝土中掺入一定比重的木质素磺酸钙,可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又可降低拌和水,节约水泥水量,降低水化热。目前,许多新型的减低收缩剂已经在广泛使用。

2.3 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强度

长期实践得知,单位体积混凝土水泥使用量,每变化10 kg,混凝土温度会因水泥水化热相应变动1℃。为控制混凝土温升,降低温度应力,极大程度避免温度裂缝,结合实际,可采用f 45、f 60或f 90替代f 28作为混凝土设计强度,单位统计混凝土水泥使用量可大幅减少,混凝土的水化热温升也随之大幅降低。

2.4 粗细骨料选择

为达到工程要求,充分发挥水泥效用,粗骨料应达到最佳的最大粒径。建筑工程的大体积钢筋混凝土,粗骨料的规格与结构物的配筋间距、模板形状以及混凝土浇筑工艺等有很大关系,自然连续级配的粗骨料配制混凝土和易性好,经济用量能达到较好抗压强度,可作为首选。要根据施工状况,选用粒径大、级配良好的石子,同时优化级配设计,做好搅拌、浇注以及振捣工作。粗骨料中针、片状颗粒按重量计不超过15%为宜,细骨料采用中、粗砂较好,可降低混凝土温升并减少收缩。泵送混凝土输送过程中,级配设计要考虑砂率大小,砂率过大对混凝土强度产生影响,满足可泵性的条件下,尽可能的降低砂率。此外,砂、石的含泥量必须严格控制,砂、石的含泥量若超过规定,不仅会增加混凝土的收缩,同时也会降低混凝土抗拉强度,对混凝土的抗裂十分不利,要不断探索,将石子和砂的含泥量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

篇6:混凝土的浇筑与养护

混凝土的浇筑与养护

针对混凝土的'浇筑与养护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作 者:高路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东绥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刊 名:黑龙江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2010 “”(13) 分类号:U4 关键词:混凝土   浇筑   养护  

冬季施工混凝土怎么养护?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学论文

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

水利施工大体积混凝土抗裂技术研究的论文

混凝土存在问题与实施方案

工作职责与要求

业务员岗位职责与要求

会计岗位职责与要求

hrbp岗位职责与要求

养护工作总结

大体积混凝土养护与温控一般要求有哪些?(精选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大体积混凝土养护与温控一般要求有哪些?,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