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应力测量及其地下工程应用的思考

时间:2023-06-01 03:36:39 作者:A叮当是一只猫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A叮当是一只猫”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地应力测量及其地下工程应用的思考,下面就是小编整理后的地应力测量及其地下工程应用的思考,希望大家喜欢。

篇1:地应力测量及其地下工程应用的思考

地应力测量及其地下工程应用的思考

国内外地应力实测资料证实,地表附近构造应力受多种影响因素的干扰,经常叠加着非构造应力(如地形等引起的应力).为此,本文讨论了地应力测量及其地下工程应用值得注意的问题.地应力测量前应充分考虑测量孔位的选定和地形地貌、岩性、断裂等的影响;地应力测量后应对测值的各种影响因素和可靠性进行分析、进行岩石力学性质校正和对比分析以及测值的'代表性分析等;工程应用应考虑具体工程所处不同构造部位、不同岩性、不同岩体结构、不同深度等局部地应力状态的变化和差异,此外,工程本身不同的设计结构、尺寸等引起的局部地应力状态变化也需予以充分考虑.

作 者:谭成轩 孙炜锋 孙叶 王连捷 TAN Chengxuan SUN Weifeng SUN Ye WANG Lianjie  作者单位:谭成轩,孙炜锋,王连捷,TAN Chengxuan,SUN Weifeng,WANG Lianjie(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

孙叶,SUN Ye(国土资源部实物地质资料中心,河北燕郊,056201)

刊 名:地质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ACTA GEOLOGICA SINICA 年,卷(期):2006 80(10) 分类号:P3 关键词:地应力   构造应力   非构造应力   地下工程  

篇2:第三章第三节 地下工程测量

第三节 地下工程测量

新中国成立前,上海地下工程建设甚少。新中国成立后,地下工程开始建设,1965年兴建打浦路隧道,1982年又建设延安东路隧道。随后过江引水隧道、泄水隧道、越江电缆隧道、地下铁路隧道、地下车库、地下商城等地下工程日益增多,地下工程测量内容不断丰富,测量技术逐步发展,测量方法和精度不断变化和提高。

一、黄浦江水下越江隧道工程测量

1965年,上海隧道公司测量队承担打浦路黄浦江水下隧道施工全过程测量工作,采用j2经纬仪观测,基线尺量距用重合法测跨河水准,几何定向采用四悬锤线法,利用布设直伸三角形网传递方位,j6和s3仪器测定盾构位置。为中国第一条盾构沿着准确的设计轴线方向推进,并进入接收井预留洞门。隧道贯通测量横向中误差1.5厘米,竖向中误差0.8厘米,小于设计3厘米的要求,达到优良级品。

1989年,杨树浦电厂建设越江电缆隧道,将220千伏电压电缆通过黄浦江水下管道,使浦东与杨树浦电厂联结。隧道全长848米,钢管内径2.4米。由上海市基础公司承担顶管施工,上海勘察院负责阶段性(顶至600米、700米、800米时)导向检测工作。管道在江底下穿越主航道时,顶部与江底最小距离仅3米,这样薄的覆盖层顶管,在全国是首例,施工存在一定风险。当顶管进入800米,上海勘察院等检测时发现管道偏离隧道轴线值较大,如继续顶进势必无法进入预留门洞,上海勘察院测量人员采取紧急措施,由阶段性检测改为日夜跟踪监测,并着手进行强制纠偏,经努力终于在1990年1月胜利贯通,避免了质量事故,为国家节约了资金。该工程测量获1991年国家优秀勘察银质奖。来源:

二、合流污水治理地下隧道工程测量

1985年开始建造合流污水治理工程,为埋设排水管道进行地下隧道施工。3·1标由上海基础公司和日本nkk公司等单位联合承建。上海勘察院负责3·1标工程测量,即8号~9号~10号~11号井间隧道导向测量,两井间距离700米左右,该项工程测量要求是以最小的工作量、最快的速度,达到最佳的测量精度,保证隧道贯通。隧道导向测量主要是控制接收孔中心点位的横向误差,根据进孔允许偏差18厘米的要求,测量精度按9厘米限差进行方案设计,采用1/200000天顶天底垂准仪和j2经纬仪配用引张线新方法,在井下进行点位及方位传递,随时纠正盾构机头的运行轨迹,结果三段进洞偏差最大为4厘米,其余均在限差的1/2内。在接近贯通前,日方为了验证地下导向位置的正确性,又采用了地面钻孔方法检查,结果偏差5厘米,证实中方导向是正确的,得到日方好评。该工程测量获1991年上海市优秀勘察一等奖。

三、地铁一号线工程测量

1981年,上海地铁一号线首期工程开始建设,上海隧道公司测量组采用t2经纬仪及钢带尺测设直伸导线,作为地面控制网,用j0-j2激光经纬仪及觇靶为主要定位手段,成像于觇靶上的激光斑点,既直观又能连续不断反映出盾构状态及位置的瞬时变化情况,对隧道直线和曲线均可应用。最终贯通测量中误差1.2厘米,竖向为0.5厘米,于1984年贯通。二期工程于1992年1月全面开工建设,由上海勘察院承担全线工程测量总监理及一部分施工测量任务。监理采取实测检查方法,测量内容有地面控制(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和定期复测。洞门中心三维坐标检测,以保证进洞、出洞的正确位置。盾构机每掘进100~200米进行导线点、水准点盾构掘进轴线检测以及时纠正施工偏差。隧道及车站竣工后辅轨前进行中线放样,测定直线百米桩,圆曲线、缓和曲线特征点,并每隔10米测定隧道横断面,以正确反映隧道净空尺寸,提供设计人员为调坡设计的依据,进行隧道沉降观测。根据地铁施工精度高、洞内测量条件差的情况,测量组拟制一套测量方法,地面控制点向井下传递方位及坐标,把过去使用悬挂锤球的联系三角形法,改为使用1/200000的wild天顶铅垂仪,直接投点,精度高、速度快。井下导线原来用直伸三角网法定向,改为应用激光导线法,以1mm+1ppm·d电磁波测距仪测距。wild t2级经纬仪测角,提高导向精度,减少观测工作量。导线点的设置固定在隧道顶部以角铁组成的梯形吊篮上,提高了点位稳定性,且不受施工车辆行驶的影响,达到施工、测量并进作业的目的。采取上述措施明显提高精度和工作效率,保证贯通测量误差不大于5厘米的要求。

在盾构施工期间,需经常检查已完成衬砌部分区间隧道偏离设计轴线情况,以指导施工,在隧道贯通后辅轨前,为调坡设计、曲线修改等均需进行每隔10米1个横断面测量,其工作量大,如采用中线点上直接丈量的习惯方法,作业难度大、时间长,丈量位置难以正确确定,将直接影响隧道实际净空正确性。1991年9月,中船勘察院对地铁一号线万体馆至漕宝路段圆隧道环片中心三维坐标进行检测,采用改进后的棱镜装置,按同心圆求同心圆的方法施测,并在锦江乐园出口隧道内设置15只观测墩,建立地铁测量控制系统,采用di2002测距仪施测,观测结果平面、高程精度分别达到±8.4毫米。

1992年,上海勘察院测量队为了在达到精度情况下,能更快提供环片中心三维坐标及横断面资料,测量人员自行设计测量横断面的新方法——六点测定法,采用现有的j2经纬仪及red mini测距仪进行测量,编制横断面计算和绘图程序,将观测值输入pc-1500计算器进行数据处理,并与宽行打印机连接,自动打印断面中心的三维坐标和绘制断面图,为设计人员提供图文并茂的资料,并可在场地杂乱情况下进行测量,测量效率高,4人小组每天可完成40~50个断面。

地铁隧道处于软土地基,下沉量较大,为使标高有可靠的依据,在地铁沿线埋设10个深层水准点,埋于粉细砂土中,埋深24~40米标志比较稳定,既供施工又可作为长期地铁沉降观测的依据。经过地铁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3年来共同努力,22个区间上、下行线隧道全部贯通,均满足规范规定10厘米贯通误差要求。地铁一号线上、下行全线,于1995年4月竣工通车。地铁二号线已开始阶段工作,上海测绘院应用gps技术,进行了地铁二号线控制网的测设工作。

篇3:沈阳红菱煤矿地应力测量

沈阳红菱煤矿地应力测量

为了了解红菱煤矿地应力状态和分布特征,采用空芯包体应力解除法进行了地应力实测工作,获得了该矿区3个水平3个测点的三维地应力状态.实测表明:该区地应力以水平构造压应力为主导,三个测点的`最大主应力均为NNE向,最大主应力在18.32~21.5MPa之间,最大主应力的大小是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的.中间主应力为铅直应力,在13.1~14.79MPa之间.最小主应力在9.54~13.08MPa之间.测量结果可用于本矿区的生产设计,并作为煤与瓦斯突出等矿山灾害评价的参考资料.

作 者:赵卫华 孙东生 王红才 梁俊义 王平张军红 王军 ZHAO Wei-hua SUN Dong-sheng WANG Hong-cai LIANG Jun-yi WANG Ping ZHANG Jun-hong WANG Jun  作者单位:赵卫华,孙东生,王红才,ZHAO Wei-hua,SUN Dong-sheng,WANG Hong-cai(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

梁俊义,王平,张军红,王军,LIANG Jun-yi,WANG Ping,ZHANG Jun-hong,WANG Jun(沈阳煤业集团红菱煤矿,辽宁,沈阳,110106)

刊 名:地质力学学报  ISTIC英文刊名:JOURNAL OF GEOMECHANICS 年,卷(期):2008 14(3) 分类号:P553 关键词:地应力测量   空芯包体法   煤与瓦斯突出   红菱矿区  

篇4:地下工程测量发展回顾与展望

地下工程测量发展回顾与展望

地下工程测量是地下工程建设和施工的重要技术,对地下工程建设和施工起保障和监督作用.随着科技进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类将向地下空间发展.地下工程测量的服务面将大大拓宽,新理论、新技术将不断涌现,同时地下工程测量将向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作 者:赵吉先 吕开云 聂运菊 ZHAO Ji-xian L(U) Kai-yun NIE Yun-ju  作者单位:东华理工学院,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江西,抚州,344000 刊 名:测绘通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BULLETIN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年,卷(期):2006 “”(10) 分类号:P2 关键词:地下工程测量   隧道   隧洞   地铁  

篇5:水压致裂法测量三维地应力研究

水压致裂法测量三维地应力研究

以弹性力学为基础,阐述了水压致裂法测量平面及三维地应力的'原理,并以某水电站为例,通过套芯法与水压致裂法所进行的三维地应力测量实例对比发现,两者实测结果一致,说明水压致裂法测量三维地应力具有操作简便、可重复测试、测量速度快与测值可靠等优点.

作 者:邬立 赵璐 邬坤 WU Li ZHAO Lu WU Kun  作者单位:邬立,赵璐,WU Li,ZHAO Lu(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武汉,430074)

邬坤,WU Kun(三峡大学土木学院,湖北,宜昌,443000)

刊 名:安全与环境工程 英文刊名: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年,卷(期):2009 16(4) 分类号:X93 TU459.4 关键词:水压致裂法   套芯法   三维地应力测量  

篇6:论精密工程测量及其应用

论精密工程测量及其应用

给出精密工程测量的定义,阐述精密工程测量的特点,论述它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数据处理方法、专用仪器以及软件研制等内容,用实例说明其用处.

作 者:张正禄 邓勇 罗长林 刘祖强 杨红 ZHANG Zheng-lu DENG Yong LUO Chang-lin LIU Zu-qiang YANG Hong  作者单位:张正禄,邓勇,罗长林,ZHANG Zheng-lu,DENG Yong,LUO Chang-lin(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刘祖强,杨红,LIU Zu-qiang,YANG Hong(长江水利委员会,三峡勘测研究院,湖北,宜昌,443003)

刊 名:测绘通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BULLETIN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年,卷(期):2006 “”(5) 分类号:P258 关键词:精密工程测量   测量机器人   工程形变监测   专用仪器   测量软件   控制网布设  

篇7:水下测量GPS-RTK技术应用

水下测量GPS-RTK技术应用

GPS实时动态测量技术(即RTK技术),利用GPS接收机接收导航卫星载波相位进行实时相位差分实施地形测量,不受通视条件的.影响,且RTK配合测深设备可以对水下点进行快速定位,优势明显.文章通过对GPS-PTK工作原理的阐述,结合具体工程实践,分析了GPS实时动态技术在地形测量中的精度,说明了GPS在地形测量中能充分发挥它快捷、灵活、精度高的特点,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

作 者:陈学辉  作者单位:新疆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测绘工程院,新疆,昌吉,831100 刊 名: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英文刊名:CHINA HIGH TECHNOLOGY ENTERPRISES 年,卷(期):2010 “”(3) 分类号:U674 关键词:GPS-RTK   水下测量   测区控制测量   外业数据采集   数据处理  

篇8:摄影测量的动态测量应用

摄影测量的动态测量应用

摄影测量技术是通过空间交会的原理计算出空间点的三维坐标.借助于高精度的'照相机和快速图像处理器,摄影测量可以实现对多点的实时测量监控,从而计算出被测物的姿态、位置、形状以及它们的变化.通过数学建模,分析了摄影测量的动态测量原理,包括仪器部件坐标系的建立,活动部件坐标系的动态跟踪.并以比利时KRYPTON产品为例,介绍了典型摄影测量系统的应用技术,以及它们在航天航空汽车制造等领域中的应用实例.

作 者:杨再华 YANG Zai-hua  作者单位: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北京,100094 刊 名:电子机械工程 英文刊名:ELECTRO-MECHANICAL ENGINEERING 年,卷(期):2008 24(2) 分类号:V556.5 关键词:摄影测量   动态测量   轨迹跟踪   KRYPTON  

篇9:GPS测量原理及应用简介

GPS测量原理及应用简介

主要介绍了GPS技术的基本构成,GPS的基本原理和GPS技术应用的优点,并简单分析了GPS技术的应用前景.

作 者:吴朝阳 许志华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江苏・徐州,221008 刊 名:科教文汇 英文刊名:EDUCATION SCIENCE & CULTURE MAGAZINE 年,卷(期):2009 “”(16) 分类号:P228.4 关键词:GPS定位   GPS原理   GPS特点   应用前景  

地下工程测量发展回顾与展望

电力工程设计中工程测量应用论文

运筹学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思考论文

微课制作及应用的几点思考

虚拟参考站技术在管线测量中的应用

地下工程湿喷混凝土技术探讨

测量工作总结范文

测量年终工作总结

浅谈GPS在管线工程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混凝土仓面设计在永船地下工程中的应用工学论文

地应力测量及其地下工程应用的思考(推荐9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地应力测量及其地下工程应用的思考,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