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哼我最酷qwq”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从学O水准到最后进入大公司的留学故事,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从学O水准到最后进入大公司的留学故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目录
篇1:从学O水准到最后进入大公司的留学故事
留学经历
我,一个北方汉子,由于家庭原因,来新加坡读0-level,也是由于家庭原因,我一来到后就是PR。本人当时在国内读完高二,又在上海学了一年雅思。
来到后,就读一家私立学校(名字不说了,以免做广告嫌疑)学0水准。上完3天的课,不得不感慨,英文课学的有益东西真的不多,只是靠课上内容应付考试完全不可能(慢慢了解到,坡县很多教O水准学校都这样)。当时私立那个班,包括我在内11个人,5个中国人,4个印尼人,1个美国的,1个马来西亚的。5个中国人里,学雅思的就俩人,其他都是高中没毕业就来了,慢慢熟悉之后,才知道他们课后找老师补习,练习口语,为的都是可以考进poly,但他们只要全部精力放在英文上就好了。
其实中国人来读O水准,基本都是在学英文,理科,华文毕竟很简单。在这里,我说句我自己的感受,我觉得,雅思跟O水准的英文没多少区别,都是相同的。如果雅思考的不错,O水准也会考的不错。
经历一年学O水准,我的O水准成绩6门总分11,英文B4,高数A1,低数A2,物理2,会计A1,华文A1。当初我看了自己考得成绩,我真的以为,我可以选择我自己喜欢的专业。
可是现实永远和你想的不一样。报考Poly的会计类专业,不知道为什么各种pending,然后其他理工也是,最快的是Nanyang Poly第一个给我拒了。紧接着,Republic Poly倒是第一个给我发offer的,因为我在第二选项里报考了Engineering的专业。上Republic Poly之前,我承认,我对这学校了解不多,只知道是最新的,同样是因为了解不多,所以对这个学校存在偏见。纠结3天之后,也怕自己最后没学校要,还是决定上了Republic Poly,虽然心里一万个不情愿,还得学自己不喜欢的专业。
紧接着,和当地人的接触,正式开始了。
上课第一天,老师分组,4-5人一组。RP的流程是,上午做worksheet,中午准备PPT,下午presentation。刚开始接触时候,可以感觉他们本地人并不很情愿跟我讲话,然后我就这样被要求做了一礼拜的worksheet里的optional question。Optional question在worksheet里面,可有可无,无关重要。当初他们让我做这个,我忍住了,我理解的是,应该是他们还小,以前很少接触过中国人,所以有偏见,当时我对自己说,我的英文又不是不如你们,理科也比你们好,会有机会证明我比你们厉害。
接触一个月后,慢慢了解后,没有之前陌生感,一起踢球,一起玩耍(虽然他们玩的东西真的都是我小时候玩过的)。一学期之后,GPA公布,我是班里最高的3.90,他们对我刮目相看,尤其是他们的觉得一些theory很多的科目,我竟然考的比他们好。3年下来的我的GPA是3.85,排在我前面2大神,都是咱们天朝的人,一个3.90,一个3.95。
在这里,我得说下我亲爱的母校,我以RP毕业为荣!!Republic Poly,GPA真的不好拿!!每天都得presentation,每天根据你的presentation得daily grade,再加上你的考试,才算的总GPA,而且daily grade占的比重不轻。就这样重复3年,每天下午presentation,最大收获,口语越来越溜。
Poly生活,我接触的老师,同学,素质都不错,也有个别对我们有偏见的,但真的说一句,的确融不入他们圈子。RP生活,我是觉得很轻松,基本上中国留学生课后打工,我在经历短暂打工过后,决定用课余时间继续追逐我学会计的梦,我用3年时间,在一个学校报考ACCA,3年时间考完了9门。
Poly的GPA3.85,我当时也是想,应该可以报考NUS了吧。结果,现实又给我一巴掌。又是被拒,那两个比我高的大神,同样被拒,然后他们一个去了英国,一个去了加拿大。我真的很想知道为什么,想上的Poly不行,想上NUS也是不行又不是成绩不够。没办法,现实就是这样不公平,你得学会接受!
被NUS拒绝后,我上了南洋理工大学。上了大学之后,感受的压力很大。这边当地人不聪明,但他们肯下功夫去读,那个大环境压着你,不得不好好学。大学里,我基本很少打工,都在学专业,以及把剩下ACCA 5门考完。熬到毕业,大学毕业证以及ACCA 14门全部考完,换来的代价是,单身了5年。说到这,我太心酸,但也值得。留学生涯,是枯燥,寂寞的。你得学会照顾自己,学会习惯寂寞,学会独立,国外不相信眼泪。
关于在狮城留学,从O水准到poly到南洋大学,一步步走来,我也没有去其他国家。但我真的想说一句,如果你想来狮城的poly,nus,南洋理工大学,学金融,学会计类的专业,如果你的0-level,A-level的成绩不是非常优秀,那些专业与你无关,还不如去私立学校学。医生,律师,这两类专业,还是别幻想去选了。如果喜欢工程,或者就想混个poly文凭,专业问题也就不重要了。我曾经问了之前poly那个班的当地人O水准成绩,他们都在18,19,甚至20多分的才来学工程类的专业,稍微好点的压根不会选工程类的。
公平吗?一点都不公平,中国人想学金融,会计类的,标准很苛刻,比当地人苛刻很多,甚至觉得可笑,无奈。没办法,在别人的国家,必须学会接受以及忍耐。国立大学想上同样被拒,听说极少的当地人也是无理由的拒绝,但大多数如果poly的GPA够高基本都可以升到NUS。别的国家我没呆过,我没法发表看法。
工作经历
毕业后,找工作,我并没有拿着南洋大学毕业证去找一个工程类的工作,我想继续追我的梦,去从事我喜欢的会计类工作。第一份工作,是以D开头的知名四大会计所,当助理开始。我接触的工作伙伴,洋人,当地人一半一半吧,完全没我们大天朝的人。在这里, 我只能根据我自己接触的环境下评论,素质都挺不错的,如果更苛刻来说,洋人的素质比当地人略高,但是是在没喝酒之前。这里我得说一句,当地的女的,应该想嫁洋人想疯了吧,此处省略1万个字,大家都懂得,呵呵。
工作压力,我只能说很大,真的很大。在公司里,我也被当地人奚落过,嘲笑过,我对此都是一笑而过,因为毕竟自己是助理,身份不同。如果我是一个部位的经理,他们怎么敢奚落我呐?工作日能在8点下班,已经不错了,曾经有段时间,连续加班2月,当时真的佩服自己,幸亏是在国内那种教育体系出来的,要不真受不了。当助理的确是这样,有个南洋理工大学的毕业证,ACCA全考完没有可骄傲的,你还得从0开始累积经验。
我之前那些理工毕业的工作的好哥们,我继续深造时候,他们开始上班。偶尔聚聚时候,他们会说些上班时候遭遇事情。一哥们A,在兀兰工业区上班,一天早上开会,被HR部门的老大拿中国籍巴士司机罢工事情,各种说,各种羞辱。哥们A说,当时快气炸了,老子又没迟到,又没做错事为什么骂我,每天很本分完成工作,就因为巴士司机罢工,可是关老子什么事情。
我对此事理解为是,身份的不同,所以HR部门的敢这样羞辱哥们A,同样,那位HR部位的老大读书应该不是很多,有句话说过,当一个人对事物了解不多时候,就会容易产生偏见。关于身份不同,因为当时哥们A还不是PR,拿准证打工的,所以HR部门那个老大当然可以很嚣张的说那些话,如果是PR或者进国籍,我想他根本不敢说那些愚蠢的话。
身份是不是问题
我自己都经历几次莫名其妙的事,一次和好友在排队买电影票,当时本地有部恐怖电影上了, 我就说本地恐怖电影,新加坡自己做的啊,要不要看。然后站在我前面的一对情侣中的女孩,转脸看着我,给我一个白眼,弄的我一脸尴尬。呆这么久,我真的可以说一句,坡县人素质总体还是可以的,但个别的,只能呵呵了。对此,我觉得,不开心的事情,没必要花时间在上面,都发生了,就让它过去,狗咬你一口,难道你还要咬狗一口吗?
关于当地人瞧不起中国人的事情,我理解是,那些瞧不上中国人的都是书读的不多的,读书多的,了解中国,不会说那些蠢话。但不得不说一句,之前早一批来新加坡的那些咱们天朝的人,你们的确给当地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以至于他们对于我们还有偏见,有的偏见是因为他们知道中国人来这边和他们抢工作。他们眼里中国人,大声讲话,不守规矩。毕竟咱们来到别人国家,他们对我有偏见,也并非所有中国人都是大声说话,不遵守当地的规矩。有些偏见,我们可以证明,天朝人素质在提高,并非一味的停滞不前。
在这边上班,不管你是不是PR,不管你进没进国籍,这些都不重要,重要是你要付出努力,去证明自己,才会赢得他人尊重。
篇2:新加坡留学 什么是O水准考试?
新加坡O水准考试是由新加坡教育部和英国剑桥大学考试局共同主办的统一考试,也是新加坡的中学生在4年中学教育结束后参加的'考试。考试一年举办一次,考试成绩为英联邦各个国家所承认和接受。新加坡O水准考试成绩可申请其他国家什么大学?
英联邦国家均认可O水准成绩。若学生申请英国的大学,可读A水准(相当大学预科),再读大学;申请澳大利亚的大学,先读大学预科一年,再读大学。
新加坡O水准考试不理想怎么办?
新加坡O水准考试2年有效期。第一年成绩不理想,可以第二年再考一次,每名学生最多可考两次,以最好的成绩组合申请。
新加坡O水准考试考试学生该如何选择预科学校?
想在新加坡参加O水准考试的学生,选择预科学校至关主要。对于选择理科类专业的学生必需选择物理、化学作为必选科目,而那2门考试很是注重考核学生的试验能力,在选择预科学校时,必需选择可以供给物理化学实验室的预科学校。
新加坡O水准考试考试难度如何?
对于我国初中毕业及高中在读的学生而言,必选课的华文十分简单,仅相当于国内初一难度的语文。初等数学难度相当于国内初三或高一的程度,可是难点正在于学生必需答英文出题的数学试卷。英文试卷较难,O水准更注重学生的英文听力及写做能力。物理和化学难度相当于国内高二年级试卷难度。
以上是新加坡O水准考试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对有意申请新加坡留学的中国学生有所帮助。如有更多新加坡留学问题,欢迎咨询育路出国留学专家。
篇3:留学新加坡TMC学院O水准课程的优势
留学新加坡TMC学院O水准课程的优势
新加坡TMC学院是亚太地区提供顶尖级教育和培训的一间综合性学院,由成立于1981年的'上市公司TMC教育集团所管理。学院拥有的两座城市校园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尺,地处新加坡最繁华的金融中心,交通便利(CITY HALL地铁站斜对面)。两座校园在首都中心和柏柃大厦,共计拥有65间教室,超过120多名全职的教职员工。网强调,TMC是第一批通过教育信托保障计划(EduTrust)认证教育机构,也是为数不多的荣获新加坡素质级资格认证(SQC-PEOs)的高级私立教育机构。
TMC剑桥O水准课程优势――
强化考试课程,针对考点重点;
模拟口试,真题模拟;
根据学生情况进行英语强化训练;
强大的优秀师资,丰富的教学经验,全英文教学;
录取比例高,与新加坡本地学生同等录取;
专业选择范围广
学制:
1年制和两年制
入学要求:
1年制:完成高一课程或以上
2年制:初中毕业
(备注:申请O LEVEL课程必须参加英文测试,英文水平达到中级,可直接进入一年制O LEVEL课程;达到初级水平,可直接进入两年制O LEVEL课程。如果没有达到,需要参加O LEVEL英语强化课程,与O LEVEL课程同步进行。)
篇4:新加坡留学东亚管理学院O水准预备班有哪些入学条件
新加坡留学东亚管理学院O水准预备班有哪些入学条件
学校名称:新加坡东亚管理学院 East Asia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所在位置:新加坡,
学校设置类型:预科学院
创建时间:1984年
学历:语言 预科 专科
学校性质:私立
学生人数:3000人
新加坡东亚管理学院之所能年续2年成为新加坡最受欢迎的私立院校,主要是因为东亚管理学院无论是在软件建设还是硬件建设上始终是走在同类院校的.前列,紧跟社会发展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成才平台。下面新加坡留学为您介绍学院的O水准预备班入学条件。
课程期限
全日制: 12个月/18个月/ 24个月
入学条件
全日制- 12个月
高三或高二
全日制- 18个月
高二或高一或初中毕业
全日制- 24月
高一或初中
入学时间
12个月: 1月/3月/11月
18个月: 5月/7月/9月
24个月: 1月/3月/11
篇5:我是如何从普通二本高校一步步进入国际知名大公司的
“我学校一般,如何进入大公司?”
“有没有什么秘籍,能让我跳槽到好公司?”
“现在在小公司上班,人生还有机会进入大公司么?”
“我就在大公司,但没觉得你说的那么好怎么办?”
如果我说没什么秘籍,肯定有人会觉得不信。不过对于我来说,我不相信什么秘籍,我只相信自己动脑筋、自己想办法、自己踏实的用功去靠近目标。
除此以外,急功近利,投机取巧的方法我没有,也没有用过,我个人也特别鄙视这样的途径。以前写过这样一个“笨办法”的过程,今天再次分享一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想先要强调一下的是,无论遇到什么问题,别来不来就问别人的方法,想要套在自己身上就不用动脑子了。我觉得这样做会让人越来越懒得动脑,越来越没有主观能动性,失去自己I的主见和想法,人生失败的几率也会越来越大。
还是那句话,如果你想要做成一件事儿,全世界都会给你让路,关键看你有多想。
(一) 大学里,资源不丰富,靠自己去图书馆阅读国外教材来学习
公关,英文翻译为Public Relations,最初认识这门学科是在大学二年级。我在一个小城市的二本学校读书,中文系,为啥开设了一个公关课我也不知道,反正教材也是非常正统古老的高等院校示范教材,没什么特别。理论和案例今天看来也都是非常基础甚至是过时的。
那时候教我们公关课的老师,算是系里很先进的老师,也非常喜欢我,除了我不爱记笔记,上课老看闲书这两件事。不过基于课本内容的基础,老师讲了很多她知道的其他案例,其实跟教科书上的也差不太多。
很多人抱怨大学老师照本宣科,内容过时,造成了自己一生的失败。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老师给了我们一个启蒙,打开一扇门就够了。如果自己连最基础的理论和案例都不知道,给你一个花花世界你也驾驭不了。
教材是死的,但人是活的,想知道更多,就要去自己找。我知道公关起源于美国,因此去图书馆找了一本美国版的公关教材,A4纸那么大,很厚,借回来一页页的读完,脑洞大开,然后又去找了好几本美国人写的,我认为更加灵活和开阔内容。
今天回想,美国人写的那个也比较过时,而且美国和中国情况不一样,那本书的内容并不适合中国的公关行业,当然,这也是自己从事了这份工作之后才了解到的。
(二)根据职业评测结果,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
大三找实习前夕,我做了一次职业测评(别问我是哪个,早就忘了,想测的自己网上找找吧),结果显示“公关专家”。我从来没想过自己要从事什么公关,但那时候我开始思考,是不是我的能力恰好适合这个我不熟悉的领域,也许可以试试看。
那时候我的一个朋友在一家特别牛逼的国际公关公司实习,给我讲了讲到底做什么,我听得五迷三道的,因为没准备去,还在自己快消的小暗道儿的走着。有一天我突然想到那个职业测试,但是我又怕自己学到的和实际的工作内容有不同,因为中美两国的书看起来就不太一样,于是找了一家国内公关公司,给总裁写了两封邮件,想采访一下他关于公关的事情。
总裁很快回信跟我约了时间,我准备了好几天看起来比较复杂的,我理解不了的问题,并熟读了总裁的各种经历与背景,来到了总裁办公室进行采访。席间总裁当然对我这个幼稚的小朋友关爱有加,也不厌其烦的回答了很多确实有点纠结的问题。(我就没这个耐心,所以我当不了总裁啊)
然后问我想不想做实习生。我说可以试试,但不知道自己行不行,于是被发配到了HR部门。当然,我的到来似乎让HR不太高兴,我不知道为什么,然后这事儿就不了了之了。
这件事给我两个启示:
1 要动脑筋找到最核心的人,并在约见之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才有成功的可能性;
2 这个社会不是绝对公平的,就算对你不公平,也要接受,这就是社会本来的样子,别磨磨唧唧的怨天尤人,抱怨不公什么的,烦不烦。
(三)积累多家国际PR公司实习经历,变态要求让人迅速成长
有了第一次的经验,我胆子大了起来,开始关注公关这个行业,眼光也高大上的盯住了各种在华的国际公关公司。某次意外的机会,我看到著名的独立公关公司E家在招实习生,很快的投了简历过去,一场英文面试之后就确定可以来实习了。那份实习里我遇见了职场第一位特别美的,清华毕业,很能干的的领导,期间发生了各种受委屈的事情也都是这位领导保护我。虽然她现在已经不在这个行业了,但我们依然保持着很好的关系,恩,第一个人,总是那么难忘的。
这份实习做了2个多月,我申请了高大全的H家的暑期实习生,轰轰烈烈的一面二面三面一轮轮过,中文英文单面群面接踵而来,我还迟到过一次,心里战战兢兢的。半个月之后,我被通知7月1日来上班,十几个暑期实习生一起,成为了H家那年暑假里的小蜜蜂,嗡嗡嗡非常心烦的穿梭在公司的各个角落。开始干什么杂活儿,比如出差、送快递、打印复印订饭填表格,暑期过后走了几个人,剩下的人开始能做一点稍微高级点的事情,比如照猫画虎写个PPT什么的,在发布会上搭把手,联系个媒体什么的。
我记得我做的最多的是给客户做每月一次的MOOK杂志。客户是个挑剔的香港老太太,要求极高,我也没见过什么世面,做的内容多半老太太认为已经过时了,于是逼得我月月上窜下跳的。不过,渐渐的,老太太挑不出什么内容的毛病了,只找找格式什么的问题,那时候回过头去看,特别特别感谢她。虽然我从来没有见过她,只是电话里听到过声音,但是看到自己一点点提高和进步,慢慢让她满意,心里成就感特别强。那时候还写过一篇日记,感谢她的挑剔和苛刻,让我进步非常迅速。但现在想想,不是人家挑剔,是我当时太low。
有时候你觉得是客户或者老板太苛刻又变态,总觉得他们阻碍了自己的灵感和创意,不懂自己的心。回过头去看,在他们压榨下改过的作品,确实比自己第一次交付时候帮得多。越变态的要求,才会让自己越迅速的成长,别太自以为是了。
(四)始终高标准要求自己,瞄准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后来学校举办公关酒会,我认识了以招人苛刻闻名的B家公司HRD,那个时候我已经在公关圈里一周五天全职实习了8个月。HRD在知道了我的背景和实习经历之后,让我发简历给她。之后又是面了12345678轮的人,期间有次面财经公关,对方让我用英语说说对私募基金的看法,我问她“什么是私募基金”?然后这轮面试就结束了。但好在,我还是找到了合适我的组,当然,是老板选择了我。
当时面我的是一个干练利落的新加坡老板,她跟我说过的话我一直记忆犹新,并指导我到今天全部的工作,包括写作。她说:“我的要求非常高,我对我的员工的训练,是要达到global standard(国际标准),我希望他们有一天离开我,到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去做公关,都可以不用培训,直接上岗。这是我的要求,达不到,就必须离开。你可以吗?”我的小心脏猛烈的颤抖了一下,我说我可以,然后心脏继续颤抖着去HR部门签合同去了。
在B家试了了六个月,转正后又工作了三年,工作内容都从最基础的发快递写表格给媒体打电话开始,然后慢慢进阶到做专题啦,写方案啦,发布会啦,创意啦,执行啦多种多样,反正“职位要求”上的每一条都挨个走过,该纠结的,熬夜的,辛苦的,难过的,被骂的,被批评的,都有过,一个都不差,只是现在回头去看,大脑内存太小,都不记得了。
我只记得三件事:
一、把自己的长处发挥的极致,但别以为短处就不用补了
我当时的英文虽然自己觉得不错,但在高大奢的B家是最烂的,别人都是直接从国外招的英语如母语的水平。别问我这怎么可能?这就是现实。那时候我看自己短时间内也弥补不了这项弱势,直接甩开膀子练中文去了,天天笔耕不辍的写博客,后来反倒慢慢开辟了自己一条工作外的新路。当然,英文也慢慢补起来了。
二、四项基础工作能力,奠定职场基础:
老板第一年跟我复盘的时候提到了要培养我的的四个能力:写作能力、沟通能力、领导力及逻辑能力。当时觉得自己怎么这么差,但是我至今各种工作能力的基础,特别受益匪浅。
三、瞄准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提早开始准备:
是在B家第二年是社交媒体刚刚萌芽的时候,那时候我发现了这个苗头,而我当时也很喜欢上网上论坛写一些文字,因此在后来的日子里有意让自己慢慢偏向这个方向发展,关注各种业界的动态。实践证明,在几年后社交媒体如火如荼的时候,我也就没有被时代的洪流抛下,跳槽去了最开始朋友实习的那家牛逼哄哄的公司。
(五)深耕一个领域,扩展其他方向,成为职场多面手
在辞职前最后一家公司里,直接从传统公关,转向了我一直关注和实践的社交媒体的内容,加上我自己的个人品牌也都在网络中小火慢炖着,有一些独特的经历和经验,这回可以放开手用所有的时间去做了。
由于社交媒体越来越丰富的需求和变革,我的工作内容也变得更多更杂更多样化,写字画画做设计,拍片盯片PS,行不行的都得上。于是,我慢慢变成了多面手和万金油,工作内容也不仅限于公关,而是走向了更多更广泛的领域和方向。尽管现在已经辞职了,但仍然能成为做的不错的自由职业者。
在职场中,深耕自己擅长的一个领域,扩展自己在其他工作岗位的能力,多面手比单面手有更强的适应性,但前提是一定要有一个自己绝对擅长方面。
(六)真心体会
今天回顾了一下,想想确实还有那么几个说能够记得并总结出来的点,希望和大家分享下:
1、如果你想要去开启一扇门,要先学会自己找资料找内容,不要想到什么就张口问,也别老抱怨什么学校不好老师很渣之类的。你想学东西找资料,谁都拦不住你。别说你找不到,你连翻墙都会。进入社会后,身边没那么多人就该有时间免费回答你的问题,主观能动性是万事之首。
2、要善于发现和抓住自己的优势,并且坚持。坚持看不到结果怎么办?继续坚持。还看不到结果想放弃怎么办?放弃,抓紧时间换条路,但别BBBB絮叨抱怨。
3、关注业界的动态,发现并提前学习各种趋势,可能未来并不会让你成为多闪耀的明星,但至少不会甩掉你。
4、如果你有时间,工作外的八小时多学习多看书,若能发展个个人爱好当副业也是不错的,说不定能为你的本职工作添砖加瓦
5、每个人的职场都差不多,酸甜苦辣一锅端,所以别看着别人的啥都好,就抱怨自己遇见的啥都渣,只是人没让你看见而已。
6、别幻想电视剧小说里那样有好多职场大咖为你奉上什么箴言和提点,你要记住那些把你骂的狗血喷头和夜里大哭的老板和他们的话,这才是让你瞬间成长的里程碑,剩下的鸡毛蒜皮,甚至是让你不能释怀的态度语气,能忘就忘了吧。
7、无论你的背景多差,从大学开始,英语+丰富的社会经历 是必不可少的王中王。并不是大公司都要用外语,但你必须有。如果你说,你就是英语学不好,也没什么经历怎么办?没啥,放弃就行了。
说了这么多,其实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也没什么励志的,也没什么秘籍,跟流水账一样,从最开始接触公关的2007实习开始,到今天也有9年的时间了,日子一天天过,该有的快乐和悲伤,辛苦与难熬也全都有过。
我是个没啥野心和宏图大志的人,所以能分享的也就这么多了。祝大家在各自的路上,天天开心,多多赚钱!
篇6:从合肥走向圣母大学的留学故事
我是来自合肥八中的蒋欣然,在这里我想与你们分享一些我的留学故事。今天上午刚刚收到来自圣母大学的offer。点开邮件的那一瞬间我的第一反应是惊讶,觉得是不是圣母大学发错了邮件了,确认了好几遍以后才将这个喜讯告诉了老爸老妈和老师们。
回想这一路走来,最想感谢的人是一直默默的支持我的家人们,辛苦付出的新东方老师们、给我提出宝贵建议的顾问们、关心我的学管们和一直在鼓励我的同学们和一些无声的帮助过我的好心人。
从高一上学期开始准备留学到现在,我有经历过很多挫折,质疑过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并且对未来十分惶恐不安,但是最终还是坚持到了现在。坦白来说,在这两年中,我的收获远远不止一张offer而已。
美国名校的大门只对有准备的人打开。托福和SAT的学习是最佳的磨练自己的机会。不要抱怨自己因为要兼顾高中的学习没有时间背单词,不要因为自己准备出国的时间很短而自我报废,更不要早早知足,考到一个相对来说不错的成绩就计划明年的出国旅游了。美国人喜欢”贪心“的学生。
我想,我们应该将看似枯燥无聊的考试和漫长的申请过程看作一次宝贵的提高自我的机会。 许多同学说自己不擅长考试,其实是打开考试的”姿势”错了。在学习托福和SAT的过程中,我了解了天文地理,特色的美国文化,培养了每天阅读和勤于写作的好习惯。 在学习AP的过程中,我了解了物理学和生活的联系,艺术是如何推动美国思想的进步的,学会了用经济学原理分析生活中的现象。每次学习都给我带来全新的感受,刷新了我对世界的认识,让我以独特的眼光去看到这个社会。
除了考试,作为出国党的我们,要珍惜去做课外活动的机会。我曾经为宣传我的debate club做过演讲(后来演讲失败了),在Yale参加过暑期学校,自己做过作品集,在新东方当作助教(被学生整的很惨)。其中很多活动都并不是完全成功的,但是我仍然觉得很荣幸可以有机会做这些活动,它们让我认识到我的不足,还有很多我需要努力的地方。
其次,我想对即将要面临申请的同学们说,找到适合自己的学校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情。 在决定申请圣母大学之前,我考虑过卡内基梅隆大学,范德堡大学,埃默里大学,和西北大学,但是在深入的了解后,我发现还是具有浓厚的宗教气息的圣母大学适合我。千万不要依靠排名来选择学校。
前几天我听到哈佛大学录取杭州二中编程美女的消息,立马就有同学跟我说她也希望变成那样的”人生赢家”,并且已经报了编程班;今天看到论坛上说WUSTL喜欢参加过theatre的学生,下面立刻就有学生留言说要去学习theatre了。 我想说,在申请大学写文书做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本着,just be myself的原则。即使弄虚作假做进了大学的门槛,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呈现在大学招生官面前的,应该是一个真实的自己,而不是别人的影子。
最后,我希望每一个在追逐自己梦想的同学们都可以坚持自我。Wish you the best of luck!
篇7:从法国到英国:上海女生留学故事!
从法国到英国:上海女生留学故事!
高中毕业没有考进第一志愿,又不想去第二志愿的Clama毅然决定要出国。一句法语都不会说的她自己报名参加了法语培训中心的法语课程,从零开始,计划起了留学法国的路程。至于为何选择法国,Clama的解释也很直截了当:觉得去英国太贵,选澳大利亚又太没创意,比较下来还是法国更具语言方面的优势。加上好朋友的 ・ 日本留学招生计划 100%保证签证 ・ 出国留学第一论坛 ・ 专家在线留学咨询 爸爸是留法的中介负责人,把繁琐手续交给他,Cla鄄ma就只需要安心学好法语和准备自己的全部行囊。在出国前,Clama参加了为期3个月、共计500小时的法语课程。2003年1月15日,Clama终于来到了法国里昂,开始了上海女生的异国生活。
上海女生不再骄气
在家的时候,Clama是全家的“公主”。到了法国后,小“公主”必须自己面对问题,Cla鄄ma难免有手足无措的时候。刚到法国,Clama经常会迷路;去银行办卡也要来回跑上好几次;办理续延签证手续向朋友问了又问;还有吃饭问题,自己做的饭始终还欠那么些火候,此刻回想起妈妈的好手艺……但是面对这些,Clama没有埋怨和哭泣,每次都是咬咬牙一一克服。3个星期后,Clama已经有脱胎换骨之感。Clama在里昂三大读书,专业学的是AES――社会经济行政管理。Clama说,初到法国,语言还是个大问题。读一年级的时候,一节2个小时的大课,只听了半个小时,自己就要崩溃了。之前在国内学的500小时的法语几乎没什么用,课上老师的讲解还是什么都听不进去。后来,Clama利用暑假,到里昂语言学校重新学习法语,3个月,将近1000欧元的花费是出国前没有预计在内的费用,但是法语水平能够真正提高,还是让Clama十分欣慰。后来,Clama会经常向法国朋友借笔记来补充上课没有听清楚的部分。由于在法国读书没有教科书,老师也不写板书,上课全靠学生自己听和记,笔记就是最好的教科材料。Clama学习法语的经验是:要多说多练,多和外国人交流,胆子要大一些。只有这样,才算是掌握了另外一门语言,留学法国语言上的优势才能得以体现。终于,9个月后,Clama的法语已经可以纯熟运用了。
连续2年都是全校第一
在里昂三大学习,大学一二年级需要学习的课程很多,其中主课是经济、法律、数学、历史和政治等。直到大四,学生才可以细分专业,从11个项目中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专业。在这之前,老师会列书单给学生,但从不指定教材,学生都是自主学习。通常一个学期有8门课,其中大都有TD(小组讨论的课程),学生要事先准备充足的材料才能有得放矢地参加讨论。有时,老师还会要求学生做一个小组的PROJECT,老师只给定题目,学生就在给定的2-3个星期内完成各自的PRESENTATION。因为法国大学的淘汰率很高,留学生在那里的学习压力很大,大家都担心自己不能通过考试。比如,学校大学一年级有800多个学生,其中20多个中国人,其他的都是法国学生,还有少数欧洲国家的学生,经过考试筛选后,升入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就只有280名左右,1年级到2年级的淘汰率要达到70%左右。前2年的考试,Clama总是以总分15.6分的高分成为全年级得分最高,最“牛”的`人。Clama说,其实数学是中国人的强项,至于其他科目大部分都是主观论述题,难度很大。比如,法律考试就是做案列分析,要取得高分学生不但要对法律条文十分熟悉,还要了解一些经典的判例。宏观经济分析也很难取得高分,每次考试前都要看很多资料,有时还要结合时事来分析问题。因此,平时保持一个阅读量也是取得高分的保证。每到考试前的2到3个星期,学生都会利用复习假全力以赴,Clama也不例外。
去英国锻炼英文
在法国用英文的机会很少,大二毕业时,Clama的学校正巧有一个交流项目。为了多一份体验,Clama决定申请去英国交流学习,并且锻炼一下自己很久没用过的英文。没有想到学校的竞争也是如此激烈。当时申请去英国的学生比较多,仅Clama所在的专业就有50多人,而最后只有6个名额可以去英国,其中,3个学生去其他欧洲国家,3个去英国。为了公平,学校组织了一场面试,申请的时间也由此变成了2个月。除了递交各自的申请材料外,每位学生都必须要回答“为什么会选择去英国学习?”“阐述自己的学习计划”等等的问题。
Clama的面试准备得很充分,英语问答也十分流利,加上成绩上的优势,最后Clama成了3位交流学生中的一位,成为了法国学生眼中幸运的上海女孩。等一切手续都办理妥当后,Clama却开始舍不得离开法国,因为那里的好天气,那里的美味食物:甜点、酸奶……。
Clama计划在英国先读完FINALYEAR,接着再申请伦敦政经(LSE)或是UCL伦敦大学学院的财务和经济研究生课程。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明年就可以研究生毕业了。
★ 大公司的小规定
★ 学奕的翻译
★ 美国中学留学故事
★ 学农活动发言稿
从学O水准到最后进入大公司的留学故事(锦集7篇)




